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处理真空淬火工艺的应用

热处理真空淬火工艺的应用

热处理真空淬火工艺的应用
热处理真空淬火工艺的应用

真空热处理炉工艺

真空热处理炉工艺 【盛阳工业炉真空热处理炉】真空热处理炉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真空热处理炉工艺】 真空热处理炉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

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真空热处理炉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详情咨询#【盛阳工业炉:真空热处理炉】 高真热处理炉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

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详情咨询#【盛阳工业炉:真空热处理炉】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渗碳工艺介绍

渗碳 定义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简介 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原理渗碳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也包含3个基本过程。 ①分解:渗碳介质的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 ②吸附:活性碳原子被钢件表面吸收后即溶到表层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 ③扩散:表面含碳量增加便与心部含碳量出现浓度差﹐表面的碳遂向内部扩散。碳在钢中的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同时与工件中被渗元素内外浓度差和钢中合金元素含量有关。 渗碳零件的材料一般选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於0.25%)。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才能充分发挥渗碳的有利作用。工件渗碳淬火后的表层显微组织主要为高硬度的马氏体加上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碳化物﹐心部组织为韧性好的低碳马氏体或含有非马氏体的组织﹐但应避免出现铁素体。一般渗碳层深度范围为0.8~1.2毫米﹐深度渗碳时可达2毫米或更深。表面硬度可达HRC58~63﹐心部硬度为 HRC30~42。渗碳淬火后﹐工件表面产生压缩内应力﹐对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有利。因此渗碳被广泛用以提高零件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借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分类 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和碳氮共渗。 渗碳工艺 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对变形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2 、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00-850℃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 3、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20-850℃或780-810℃组织及性能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者,采用820-850℃淬火,心部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真空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

真空热处理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 □龙天梁 □卢春萍 摘要 结合实例分析了真空热处理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真空热处理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33(2003)08—0056—0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cuum heating treat technology □Long Tianliang □Lu Chunping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ence,and has analyzed that the vacuum heating treat can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K ey w ords:V acuum heating treat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具有无氧化、无脱碳、变形小、表面光洁等优点,可明显提高热处理质量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因而,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真空热处理效果 11保护作用:由于工件的加热、淬火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氧的分压力很低,氧化性与脱碳性气体极为稀薄,可防止氧化与脱碳,也防止出现氢脆和渗硫,从而获得美观和光亮的表面。 21金属氧化物的去除作用:金属表面在真空热处理时不仅可以防止氧化,而且已发生氧化的表面在真空中加热时,也可以将氧化物除掉。这是因为金属的氧化物在氧的分压低和高温时将发生分解反应,由于分解而产生的氧气被真空泵及时排出,也使工件表面恢复了原来的金属光泽。 31脱脂作用:工件表面常粘有油污、润滑脂等,如不及时清除,在一般热处理过程中对工件质量影响大,但要清理又费工费时。采用真空热处理,既节省脱脂工序,也可获得光亮表面的工件。 41脱气作用:金属内部溶解有微量氢、氮、氧等气体,这些微量气体对工件的性能影响很大。实验表明,在高温真空情况下,金属内部的气体向其表面扩散并从表面排出,这种现象叫作脱气作用。钢件在真空热处理中能获得较满意的脱气效果,提高了工件性能和质量。 51脱元素现象:在真空热处理时,某些蒸气压高的合金元素会从被处理的工件表面脱掉而引起这些元素的挥发消耗,这不仅损坏了金属材料本身的特性也影响了工件表面质量。因而,工件的真空热处理必须兼顾为防止脱碳所需的最小限度的低压和为防止合金元素的蒸发所需的最起码的压力。实验证明,在渗漏量小于10-3托升/秒、真空度为10-2~10-4托的真空炉内,一般工件在正常热处理情况下不会发生明显的脱碳和合金元素的损失。 二、真空热处理实例分析 按采用的冷却介质不同,真空淬火可分为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盐等温淬火。模具真空热处理中主要应用的是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和真空回火。为保持工件(如模具)真空加热的优良特性,冷却剂和冷却工艺的选择及制定非常重要,模具淬火过程主要采用油冷和气冷。针对不同的工件、不同的工艺,热处理的效果相差悬殊,下面就几个工艺实例做相应分析。 11内六角冲头热处理工艺 磨料磨具的最大直径已达到<1100mm,最高使用线速度可达125m/s,为超硬磨料磨具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见,随着新型的SG磨料及超硬磨料磨具的广泛使用,必将促进磨床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而高效、高性能磨床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推动超硬磨料磨具的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1制造业与未来中国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吴彦农,叶伟昌1单层超硬磨料砂轮的发展与应用.现代制造工程(原《机械工艺师》),2001,(9) 3 2001年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ISAM T,2001)论文集 作者简介:梁 萍,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实验师。 叶伟昌,淮阴工学院教授。 作者通讯地址: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系(223001) 电话:(0517)3668758 收稿日期:20030204 65  工艺与工艺装备 现代制造工程2003(8)

金属材料渗碳淬火工艺综述

金属材料渗碳淬火工艺综述 摘要:渗碳与淬火在金属材料热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渗碳是目前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能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用途最广泛的工序,能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关键词:渗碳,淬火,耐磨性,强度,硬度 1、渗碳工艺 1.1、渗碳原理 将低碳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在850~950℃加热保温,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并获得高渗碳层的工艺方法叫做渗碳。齿轮、凸轮、轴类等许多重要机械零件还有模具经过渗碳及随后的淬火并低温回火后,可以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而心部仍保持低碳,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处理后的材料既能承受磨损和较高的表面接触应力及冲击负荷的作用。 渗碳属于化学热处理,过程由分解、吸附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CO→[C]+CO2 Fe+[C]→FeC CH4→[C]+2H2 1.2、渗碳分类 根据渗碳剂的不同,渗碳方法有固体渗碳、气体渗碳和离子渗碳。常用的是前两种,尤其是气体渗碳应用最为广泛。 固体渗碳是将低碳件放入装满固体渗碳剂的渗碳箱中,密封后送入炉中加热至渗碳温度保温,以便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固体渗碳剂由一定颗粒度的木炭加碳酸盐混合而成。渗碳温度一般为900~930℃,渗碳保温时间视层深要求确定,一般需要十几个小时。固体渗碳加热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渗碳深度及质量不易控制。 气体渗碳是把零件放入含有气体渗碳介质的密封高温炉中进行碳的渗入过程的渗碳方法。这种渗碳方法通常是将煤油或丙酮等液态碳氢化合物直接滴入高温渗碳炉中,使其热裂分解为活性碳原子并渗入零件表面。气体渗碳温度一般为920~950℃。气体渗碳工艺过程通常可划分为升温排气、渗碳(包括强渗和扩散)、降温冷却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真空热处理工艺

真空热处理工艺 屠恒悦 目录 前言 (1) 一、真空热处理工艺原理和真空热处理和加热特点 (1) 1、工艺原理 (1) 2、真空热处理的加热特点: (3) 二、真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3) 1、真空度: (3) 2、加热和预热温度: (4) 3、真空淬火加热时间 (4) 三、真空热处理的冷却方法 (5) 1、气淬 (5) 2、真空油淬 (7) 3、为减小工件变形采用的分级冷却。 (9) 4、真空水淬。 (9) 5、真空硝盐淬火。 (9) 6、炉冷或控速冷却。 (9) 四、真空退火、真空淬火、真空回火及常用金属材料的真空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9) 1、真空退火目的 (9) 2、真空淬火: (14) 3、真空回火 (19) 四、常用金属材料的真空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20) (1)合金结构钢和超高强度钢 (20) (2)弹簧钢 (22) (3)轴承钢 (22) (4)合金工具钢 (22) (5)高速钢 (23) (6)不锈耐热钢 (24)

前言 所谓真空热处理是工件在10-1~10-2Pa真空介质中进行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然后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冷速进行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真空热处理被当代热处理界称为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清洁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的零件具有无氧化,无脱碳、脱气、脱脂,表面质量好,变形小,综合力学性能高,可靠性好(重复性好,寿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真空热处理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并把真空热处理普及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热处理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四十年以来热处理工艺发展的热点,也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领域。 一、真空热处理工艺原理和真空热处理和加热特点 1、工艺原理 (1)金属在真空状态下的相变特点。 在与大气压只差0.1MPa范围内的真空下,固态相变热力学、动力学不产生什么变化。在制订真空热处理工艺规程时,完全可以依据在常压下固态相变的原理。完全可以参考常压下各种类型组织转变的数据。 (2)真空脱气作用,提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3)真空脱脂作用。 (4)金属的蒸发: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工件表面元素会发生蒸发现象。 表一各种金属的蒸气压

真空炉热处理工作原理

真空炉热处理工作原理 【盛阳工业炉热处理设备】真空炉热处理是在真空环境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其加热方式比较多,如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微波加热等。真空感应炉是利用感应加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可分为工频、中频、高频等类型,可以归属于真空炉热处理的子类。真空感应烧结炉是在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使硬质合金刀头及各种金属粉末压制体实现烧结的成套设备,是为硬质合金、金属镝、陶瓷材料的工业生产而设计的。VSWF真空感应钨烧结氢气炉 #详情查看#【盛阳工业炉:真空炉热处理设备】

一、主要原理及用途真空感应钨烧结炉是在抽真空后充氢气保护状态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使处于线圈内的钨坩埚产生高温,通过热辐射传导到工作上,适用于科研、军工单位对难熔合金如钨、钼及其合金的粉末成型烧结。 #详情查看#【盛阳工业炉:真空炉热处理设备】 二、主要结构及组成结构形式多为立式、下出料明晃晃的如同钻石。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的飘落在少年方式。其主要组成为:电炉本体、真空系统、水冷系统、气动系统、液压系统、进出料机构、底座、工作台、感应加热装置(钨加热体及高级保温材料)、进电装置、中频电源及电气控制系统等。 三、主要功能在抽真空后充入氢气保护气体,控制炉内压力和气氛的烧结状态。可用光导纤维红外辐射温度计和铠装热电偶连续测温(0~2500℃),并通过智能控温仪与设定程序相比较明晃晃的如同钻石。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的飘落在少年后,选择执行状态反馈给中频电源,自动控制温度的高低及保温程序。

潍坊市盛阳工业炉有限公司以“诚信为先”为企业的宗旨,为客户提供质先进、价格优惠、售后服务及时的产品。竭诚欢迎国内、外新老客户前来洽谈业务,愿与您精诚合作,共创未来。 欢迎大家登陆潍坊市盛阳工业炉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06638569.html,进行情况咨询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

渗碳淬火工艺 1、钢的淬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工序。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和韧性配合的性能,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所以淬火和回火又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淬火的定义和目的 把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为淬火。钢件淬火后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图4为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温830℃ 度 ℃油 冷200℃ 8 空冷 时间h 图4 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淬火的目的一般有: 1.1.1 提高工具、渗碳工件和其他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例如高速工具钢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63HRC,且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渗碳工件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58~63HRC。 1.1.2 结构钢通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又称调质)之后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例如汽车半轴经淬火和高温回火(280~320HB)及外圆中频淬火后,不仅提高了花键耐磨性,而且使汽车半轴承受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能力(尤其是疲劳强度和韧性)大为提高。 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盐水、碱水和油等。通常碳素钢用水冷却,水价廉易得,合金钢用油来冷却,但对要求高硬度的轧辊采用盐水或碱水冷却,辊面经淬火后硬度高而均匀,但对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容易产生开裂。 1.2 钢的淬透性 2.2.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钢材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钢材淬透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顶端淬火法)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透性是每种钢材所固有的属性,淬硬层愈深,就表明钢的淬透性愈好,例如45、40Cr 、42CrMo钢三种

表面淬火工艺

淬火.退火.正火工艺 ◆表面淬火 ?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真空热处理工艺及设备【详细介绍】

真空热处理工艺及设备【详细介绍】

真空热处理工艺及设备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真空热处理是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热处理技术,真空热处理所处的真空环境指的是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氛环境,包括低真空、中等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真空热处理实际也属于气氛控制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是指热处理工艺的全部和部分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热处理质量大大提高。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真空热处理的同时,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一、真空热处理工艺原理和真空热处理和加热特点工艺原理 (1)金属在真空状态下的相变特点。 在与大气压只差0.1MPa范围内的真空下,固态相变热力学、动力学不产生什么变化。在制订真空热处理工艺规程时,完全可以依据在常压下固态相变的原理。完全可以参考常压下各种类型组织转变的数据。 (2)真空脱气作用,提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3)真空脱脂作用。

(4)金属的蒸发: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工件表面元素会发生蒸发现象。 (5)表面净化作用,实现少无氧化和少无脱碳加热。6)金属实现无氧化加热所需的真空度。 在考虑工作真空度时应注意几点: (1)在900℃以前,先抽0.1Pa以上高真空,以利脱气。 (2)10-1Pa进行加热,相当于1PPM以上纯度惰性气体,一般黑色金属就不会氧化。 (3)充入惰性气体时,如充133Pa,(50%N2+50%H2)的氮氢混合气体,其效果比10-2~10-3Pa真空还好。此时氧分压66.5Pa是安全的。 (4)真空度与钢表面光亮度有对应关系。 (5)一般10-3~133Pa真空范围内,真空度温差为±5℃,如气压上升,温度均匀性下降,所以充气压力应尽量可能低些。 真空高压气冷淬火技术

金属表面热处理渗碳工艺对比

金属表面热处理渗碳工艺的对比 一、热处理发展历史 在实用生产技术发展上值得回顾的有:①1890年英国首次公布了制备不可燃气氛发生炉的专利,该气氛用于金属的光亮热处理,德国的A.富利1921年申请了在井式炉中通氨渗氮的专利。②P.P.阿诺索夫在1837年就倡导用气体渗碳法,而经过100年后(1935年)前苏联的利哈乔夫汽车厂才有了第一台用煤油裂解气的罐式连续渗碳炉;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步取代了固体渗碳和用氰盐的液体渗碳。③前苏联的G.V.沃罗格金在20世纪40年代逐步把感应加热技术应用到炼钢、锻造加热和表面淬火热处理等领域。④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用LiCl露点仪的碳势可控渗碳。⑤离子渗氮于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就有了专利,而KlÊ;ckner公司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发出商品设备,并推向工业应用。⑥20世纪60年代初瑞士的H.魏斯发明了在井式炉中的CARBOMAAG滴注可控渗碳法。⑦20世纪60年代中期,用吸热式气(载气)、甲烷或丙烷(作富化气)并用CO2红外仪测控炉气碳势的可控渗碳在汽车工业中得到推广。与此同时第一代的冷壁式真空加热油中淬火炉和真空渗碳炉问世。⑧20世纪50年代开发,60年代推广的被称作Tenifer或Tufftride商品名称的盐浴氮碳共渗,使渗氮周期由数十小时缩短到1h~2h,可明显提高传动件的抗疲劳、耐磨性和抗咬合能力;由于处理温度低(<580℃),工件畸变小,其缺点是所用氰盐剧毒、废盐废水需妥善处理。⑨为避免使用剧毒的氰盐,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发出了NH3+吸热式气(Nikotrier)和NH3+CO2(Nitroc)在570℃的井式或箱式炉中施行的气体氮碳共渗法,随后在汽车曲轴、低载齿轮等零件上获得广泛应用。⑩20世纪50年代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开始用做淬火剂。最早使用的此类聚合物是聚乙烯醇(PVA),以0.1%~0.3%的浓度用做感应加热件的喷冷淬火,其冷却能力介于水油之间,不易燃、无污染。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碳公司推出UCON(PAG)系列合成淬火剂,可代替油用于铁和非铁合金的淬火及固溶处理的冷却。随后又有一系列其它类别的合成淬火剂商品问世。⑾高、中、工频以及超音频和超高频、超高频脉冲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各种静态固体电路高频、大功率电源相继问世,全自动程控多工位淬火机床和自动装卸料机械手或机器人获得工业应用。?⑿20世纪80年代氧探头逐步代替红外仪用于炉气碳势控制的传感器和计算机仿真自适应控制、无损检测技术、机器人装卸结合,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零件的渗碳、淬火、清洗、回火、质检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无人作业。?⒀20世纪90年代,欧洲IpsenInternational、ALD和ECM等公司相继推出低压渗碳、低压离子渗碳和高压气淬的周期炉和半连续生产线,为提高效率、改善质量、减少畸变和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为汽车工业热处理未来提供了前景。近20年来,热处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为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热处理企业的技术改造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为热处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广阔前景。 二、氨气的作用:提高淬透性 渗碳淬火后的齿轮零件正常的组织应该是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在渗碳淬火件的表层出现连续、断续的黑色组织或沿晶界分布的黑色氧化物。普遍的理论认为是由于内氧化使合金元素贫化、淬透性下降导致形成屈氏体类组织,这类组织就被称为非马氏体组织。非马氏体组织深度如果超标严重,反映在力学性能上就是出现零件表面硬度低头的现象,影响硬度梯度。在实际使用中会降低齿轮的耐磨性和疲劳寿命,危害比较严重。尽可能选择含Cr、Mo、V、Mn和Ni等高淬透性的低碳合金钢作为齿轮原材料。对渗碳后的零件采取剧烈的冷却方式(比如强力搅拌)可以有效地减少非马氏体组织,但前提是不能使零件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与趋势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和趋势 热处理工艺现状 中国热处理工艺现状简介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提高机械零件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由于热处理影响的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它一般不会改变制品的形状,不会使人直观地感到它的必要性,弄不好还会严重畸变和开裂;破坏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致使制造过程前功尽弃。所以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长期存在着“重冷(冷加工)轻热(热加工)”现象,以致这个行业很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而机械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热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热处理生产企业、从业人数、设备数量和能力都有大大增长。目前来说,我国在热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某些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在热处理生产工艺水平和热处理设备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扭转热处理生产工艺和热处理设备落后、工件氧化脱碳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的局面。 目前在我国工业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还是常规热处理工艺,今后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比重,但正在日益改进和不断完善。要以少无氧化加热、节能、无污染和微电子技术在热处理中的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的热处理成套技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常规热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热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热处理的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水平,这对于改变我国热处理技术的落后面貌,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热处理工艺技术应用还不十分广泛,对热处理工艺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特别从事热处理工艺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现今热处理专业比较冷淡,这些都需要做出大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热处理环境给人感觉脏乱差,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够严格,这些都阻碍了热处理工艺的发展,同时阻碍了中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 中国热处理工艺行业、学术团体 中国全国性的热处理行业、学术团体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和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 英文名称是CHINESE HEAT TREATMENT SOCIETY ,简称CHTS。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于1936年,下设29个专业学会和30个地方省市学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教案资料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

渗碳淬火工艺 1、钢的淬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工序。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和韧性配合的性能,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所以淬火和回火又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淬火的定义和目的 把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为淬火。钢件淬火后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图4为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温 830℃ 度 ℃油 冷 时间h 图4 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淬火的目的一般有: 1.1.1 提高工具、渗碳工件和其他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例如高速工具钢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63HRC,且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渗碳工件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58~63HRC。 1.1.2 结构钢通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又称调质)之后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例如汽车半轴经淬火和高温回火(280~320HB)及外圆中频淬火后,不仅提高了花键耐磨性,而且使汽车半轴承受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能力(尤其是疲劳强度和韧性)大为提高。 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盐水、碱水和油等。通常碳素钢用水冷却,水价廉易得,合金钢用油来冷却,但对要求高硬度的轧辊采用盐水或碱水冷却,辊面经淬火后硬度高而均匀,但对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容易产生开裂。 1.2 钢的淬透性 2.2.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钢材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钢材淬透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顶端淬火法)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透性是每种钢材所固有的属

真空热处理炉

真空热处理炉 合盛隆 https://www.doczj.com/doc/706638569.html, 真空高压气淬炉 用途:主要用于高速钢、工模具钢、不锈钢的淬火;不锈钢和钛合金的固溶处理;磁性材料的真空热处理及高温钎焊和真空烧结。加对流风机还可进行低温回火。 结构特点:加热室采用不锈钢骨架、新型碳毡复合材料,变形量少、耐高温高压气流冲刷,使用寿命长,易维护。采用石墨管加热器,易安装维护,故障率低。气冷采用喷射式冷却方式,石墨喷嘴圆周均布,使高压气流流动更合理(部分主风管风量大小可调,客户可根据工件的特点控制部分主风管风量的大小),能有效控制工件变形。高速高压大流量风机,铜-铜高效圆型换热器,实现高速冷却。风机可采用单速、双速、变频调速多种方式,控制风冷速度。加热室也可以采用全金属结构,以满足钛合金、精密合金的固溶处理要求。电控系统采用PLC与可编程温度控制器的方式,实现全自动、半自动、手动三种控制方式,操作灵活。

三、技术参数: 最高温度1320℃ 控温精度±1℃ 炉温均匀性±5℃(可选择对流风机) 极限真空4×10^1Pa(选择高真空时为6.7×10^3Pa) 压升率0.6Pa/h 气冷压力6bar 冷却能力500Kg/4.5bar/1050-200用3-5分钟,10-20分钟可出炉 四、设备选型 1、尺寸规格 型号有效工作尺寸装炉量加热功率 HZQ-433 450mmx300mmx300mm 100kg 50kw HZQ-644 600mm x400 mm x400mm 200kg 80kw HZQ-755 700 mm x500 mm x500mm 300kg 100kw HZQ-966 900 mm x600 mm x600mm 500kg 150kw HZQ-1288 1200 mm x800 mm x800mm 1000kg 200kw HZQ-1299 1300 mm x900 mm x900mm 1200kg 300kw 2、炉胆规格 A 圆形金属炉胆,设360度吹管。 B 圆形石墨炉胆,设360度吹管。 C 方向金属炉胆,上下对吹。 D 方向石墨炉胆,上下对吹。标准配置为圆形石墨炉胆(2层硬毡+3层软毡)。 3、对流加热:Y(加对流风机)、N(不加热对流风机)。标准配置为N. 4、真空选择:

(完整版)淬火回火工艺

渗碳淬火 目录 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 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编辑本段 原理 渗碳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也包含3个基本过程。 ①分解 渗碳介质的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

②吸附 活性碳原子被钢件表面吸收后即溶到表层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 ③扩散 表面含碳量增加便与心部含碳量出现浓度差﹐表面的碳遂向内部扩散。碳在钢中的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同时与工件中被渗元素内外浓度差和钢中合金元素含 量有关。 渗碳零件的材料一般选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於0.25%)。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才能充分发挥渗碳的有利作用。工件渗碳淬火后的表层显微组织主要为高硬度的马氏体加上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碳化物﹐心部组织为韧性好的低碳马氏体或含 有非马氏体的组织﹐但应避免出现铁素体。一般渗碳层深度范围为0.8~1.2毫米﹐深度渗碳时可达2毫米或更深。表面硬度可达HRC58~63﹐心部硬度为HRC30~42。渗碳淬火后﹐工件表面产生压缩内应力﹐对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有利。因此渗碳被广泛用以提高零件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借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编辑本段 分类 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和碳氮共渗。 编辑本段 渗碳工艺 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对变形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2 、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00-850℃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 3、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20-850℃或780-810℃ 组织及性能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者,采用820-850℃淬火,心部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4、渗碳高温回火,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40-860℃

我国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22卷 第2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22 No.2  1999年 3月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 GIN EERIN G Mar. 1999  我国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李茂山 赵宝荣 吴光英张克俭 (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 (江苏光英炉业有限公司) (北京华立精细化工公司) 摘 要 从多参数热处理和复合热处理工艺、加热源和加热方式、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热处理设备、新材料与热处理工艺相结合、节能和环境保护、热处理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等七个方 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 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 材料工程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通常像轴、轴承、齿轮、连杆等重要的机械零 件和工模具都是要经过热处理的,而且,只要选材合适,热处理得当,就能使机械零件和工 模具的使用寿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提高,实现“搞好热处理,零件一顶几”的目标,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热处理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约材料,减少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热处理生产厂点一万余家,职工15万人,专业科技人员约1000余人,热处理加热设备11万台,年生产能力660万吨钢件,年产值约5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约3万元/人?年。目前我国在热处理的基础理论 研究和某些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在热处理生 产工艺水平和热处理设备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扭转热处理生产工艺和 热处理设备落后、工件氧化脱碳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 的局面。为促进我国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全面了解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水平,掌握 其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先进的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 统的热处理技术,实现“优质、高效、节能、降耗、无污染、低成本、专业化生产”,力争到2000年时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1 大力发展多参数热处理和复合热处理工艺 传统的热处理,就主要控制的参数而言,多为常压下的温度时间两个参数的热处理;就工艺方式而言,多为单一的热处理。这样热处理的效果也只能是单一化。为此,要 大力发展多参数热处理和复合热处理工艺[1]。  1.1 多参数热处理 (1)真空热处理:这是一种附加压力的多参数热处理。它具有无氧化、无脱碳、工件 表面光亮、变形小、无污染、节能、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 热处理新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进行材料表面改性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新近开发的 1997年9月15日收到稿件,1998年9月3日收到修改稿 李茂山 高级工程师 包头市四号信箱 014034

真空热处理炉课程设计

真空热处理炉 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说明说: WZC-60型真空淬火炉技术参数:

二、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1、炉膛尺寸的确定 由设计说明书中,真空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尺寸 为900mm×600mm×450mm ,隔热屏部结构尺寸 主要根据处理工件的形状、尺寸和炉子的生产率决定, 并应考虑到炉子的加热效果、炉温均匀性、检修和装 出料操作的方便。一般隔热屏的表面与加热器之 间的距离约为50—100mm;加热器与工件(或夹具、 料筐)之间的距离为50一150mm。隔热屏两端通常不 布置加热器,温度偏低。因此,隔热屏每端应大于 有效加热区约150—300mm,或更长一些。从传热学 的观点看,圆筒形的隔热屏热损失最小,宜尽量采用。 则: L=900+2×(150~300)=1100~1400mm B=600+2×(50~150)+2×(50~100) =800~1100mm H=450+2×(50~150)+2×(50~100) L=1300㎜=650~950mm B=900㎜不妨,我们取L=1300 mm;B=900mm;H=850mm。 H=850㎜

2、炉衬隔热材料的选择 由于炉子四周具有相似的工作环境,我们一般选用相同的材料。为简单起见,炉门及出炉口我们也采用相同的结构和材料。这里我们选用金属隔热屏,由于加热炉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这里我们采用六层全金属隔热屏,其中三层为 钼层,外三层为不锈钢层。 按设计计算,第一层钼辐射屏与炉温相等,以后各辐射屏逐层降低,钼层每层降低250℃左右,不锈钢层每层降低150℃左右。 则按上述设计,各层的设计温度为: 第一层:1300℃;第二层:1050℃; 第三层:800℃;第四层:550℃; 第五层:400℃;第六层:250℃; 水冷夹层壁:100℃ 最后水冷加层壁的温度为100℃<150℃, 符合要求。 3、各隔热层、炉壳壁的面积及厚度 (1)、隔热屏 由于隔热层屏与屏之间的间距约8~15mm,这里我们取10mm。钼层厚度0.3mm,不锈钢层厚度0.6mm。屏的各层间通过螺钉和隔套隔开。

渗碳工艺的几种常见方法)

渗碳工艺的几种常见方法 1、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渗碳温度820~850oC或780~810oC 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高者,采用820~850oC淬火,心部组织为低碳马氏体;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oC加热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后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2、渗碳、高温回火,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渗碳温度840~860oC 特点:高温回火使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分解,渗层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于工削加工及淬火后渗层残留奥氏体减少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CR-NI合金钢渗碳工件 3、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特点: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渗层网状碳化物及细化心部组织。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渗层组织,但对心部性能要求较高时应在心部AC3以上淬火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渗碳工件,特别是对粗晶粒钢。但在渗碳后需进行两次高温加热,使工件变形及氧化脱碳增加,热处理过程较复杂 4、二次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特点:高于AC1或AC3(心部)的温度淬火,高合金钢表层残留奥氏体较多,经冷处理(-70~80oC)促使奥氏体转变,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渗碳后不需要机械加工的高合金钢工件 5、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畸变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井式炉用来处理对变形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6、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00~850oC 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畸变,渗碳层中残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较小。广泛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件

真空热处理工艺

真空热处理工艺 张雨 090201 20090581 前言: 所谓真空热处理是工件在10-1~10-2Pa真空介质中进行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然后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冷速进行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真空热处理被当代热处理界称为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清洁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的零件具有无氧化,无脱碳、脱气、脱脂,表面质量好,变形小,综合力学性能高,可靠性好(重复性好,寿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因此,真空热处理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和普遍的应用。并把真空热处理普及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热处理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四十年以来热处理工艺发展的热点,也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领域。 一、真空热处理工艺原理和真空热处理和加热特点 工艺原理 (1)金属在真空状态下的相变特点。 在与大气压只差0.1MPa范围内的真空下,固态相变热力学、动力学不产生什么变化。在制订真空热处理工艺规程时,完全可以依据在常压下固态相变的原理。完全可以参考常压下各种类型组织转变的数据。 (2)真空脱气作用,提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3)真空脱脂作用。 (4)金属的蒸发: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工件表面元素会发生蒸发现象。 (5)表面净化作用,实现少无氧化和少无脱碳加热。

(6)金属实现无氧化加热所需的真空度。 二、真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1、真空度: 表1.各种材料在真空热处理时的真空度 (1)在900℃以前,先抽0.1Pa以上高真空,以利脱气。 (2)10-1Pa进行加热,相当于1PPM以上纯度惰性气体,一般黑色金属就不会氧化。 (3)充入惰性气体时,如充133Pa,(50%N2+50%H2)的氮氢混合气体,其效果比10-2~10-3Pa真空还好。此时氧分压66.5Pa是安全的。(4)真空度与钢表面光亮度有对应关系。 (5)一般10-3~133Pa真空范围内,真空度温差为±5℃,如气压上升,温度均匀性下降,所以充气压力应尽量可能低些。 2、加热和预热温度: 表2 预热温度参考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