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强度发展速度表

混凝土强度发展速度表

混凝土强度发展速度表
混凝土强度发展速度表

1回填土应保证涵洞(管)、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外部防水层及保护层不受破坏。

2预制涵洞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及预制件装配接缝的水泥砂浆强度达5MPa后,方可进行回填。

砌体涵洞应在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MPa,且预制盖板安装后进行回填;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其胸腔回填土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顶板以上填土应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3涵洞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填土高差不得大于30cm。

4对有防水层的涵洞靠防水层部位应回填细粒土,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碎砖及大于10cm的硬块。

5涵洞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顶部及两侧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

2)管道胸腔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3%;

3)管顶以上25cm范围内填土压实度不得小于85%;25~5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87%;

4)当管顶至路床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80cm时,管顶以上50~80cm范围内填土的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3%;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0%;

5)当管顶以上覆土厚度小于80cm时,应对回填材料进行改性,或对管道进行加固。

6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7回填过程不得劈槽取土,严禁掏洞取土。

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 20.0 10.3 10.1 20.2 10.5 10.3 10.0 20.4 10.7 10.5 10.2 20.6 11.0 10.8 10.4 10.1 20.8 11.2 11.0 10.6 10.3 21.0 11.4 11.2 10.8 10.5 10.0 21.2 11.6 11.4 11.0 10.7 10.2 21.4 11.8 11.6 11.2 10.9 10.4 10.0 21.6 12.0 11.8 11.4 11.0 10.6 10.2 21.8 12.3 12.1 11.7 11.3 10.8 10.5 10.1 22.0 12.5 12.2 11.9 11.5 11.0 10.6 10.2 22.2 12.7 12.4 12.1 11.7 11.2 10.8 10.4 10.0 22.4 13.0 12.7 12.4 12.0 11.4 11.0 10.7 10.3 10.0 22.6 13.2 12.9 12.5 12.1 11.6 11.2 10.8 10.4 10.2 22.8 13.4 13.1 12.7 12.3 11.8 11.4 11.0 11.6 10.3 23.0 13.7 13.4 13.0 12.6 12.1 11.6 11.2 10.8 10.5 10.1 23.2 13.9 13.6 13.2 12.8 12.2 11.8 11.4 11.0 10.7 10.6 10.0 23.4 14.1 13.8 13.4 13.0 12.4 12.0 11.6 11.2 10.9 10.4 10.2 23.6 14.4 14.1 13.7 13.2 12.7 12.2 11.8 11.4 11.1 10.7 10.4 10.1 23.8 14.6 14.3 13.9 13.4 12.8 12.4 12.0 11.5 11.2 10.8 10.5 10.2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我国最新标准C60强度以下的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cu表示。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用fcu 表示。 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 Pa≤fcu<35MPa 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骨料、龄期、

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一般来说,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所以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工程开工时,首先由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粗骨料,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控制与不同的工程部位相适应;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在3%以内,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照表 标准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我国最新标准C60强度以下的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cu表示。[1]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用fcu表示。[2] 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35MPa[2] 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骨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 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一般来说,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所以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工程开工时,首先由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粗骨料,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控制与不同的工程部位相适应;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在3%以内,因

混凝土强度对应时间表

三天在平均气温20度/使用早强水泥/养护良好,可达50%~70%,七天可达80%~90%. 钢筋混凝土底模板拆除时间参考表 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主要是通过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拆莫,模板拆卸日期,应按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期限: 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一般十二小时后; 2.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以后,始能拆除(按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率计): 板及拱: 跨度为2m及小于2m50% 跨度为大于2m至8m75% 梁(跨度为8m及小于8m)75% 承重结构(跨度大于8m)100% 悬臂梁和悬臂板100% 3.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在混凝土未达到上述所规定的强度时进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载,应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钢筋混凝土底模板拆除时间参考表 现浇砼底模拆模所需砼强度 (摘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结构跨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梁L≤8m75% L>8m100% 板L≤2m50% 2m<L≤8m75% L>8m100% 悬臂梁、板L≤2m75% L>2m100% 达到拆除砼底模板所需强度的参考时间(摘自《施工手册》) 使用425#普通水泥所需天数 砼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摄氏度) ????????????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 50%????10??????7????????6????????5??????4????????3 75%????22????15??????12????????9??????8????????7 100%50????40????30??????28??????20??????18 使用425#矿渣水泥所需天数 砼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摄氏度) ??????????????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 50%????16????11??????9????????8????????7????????6 75%????32????22????16??????14??????13??????11

混凝土部位及强度等级

基础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要求部位楼号 1# 3# 车库 沉箱处电梯基坑、集水坑 (车库为集水坑)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筏板基础 (车库为独基、条基) C30 P6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 外围挡土墙、柱 C35 P6补偿收缩混凝土 C35 P6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

内墙、柱 C30 C30 C30 地下室剪力墙、连梁、暗柱 C35 C35 地下室梁、板 C30 C30 C30 P6 补偿收缩混凝土 施工部位浇注前请核对混凝土类型及强度等级,提前三天到技术室找张越给工程量基础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要求 部位楼号 6# 7# 车库 沉箱处电梯基坑、集水坑 (车库为集水坑)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筏板基础 (车库为独基、条基)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人防P8)外围挡土墙、柱 C30 P8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人防P8)内墙、柱 C30 C30 C30 地下室剪力墙、连梁、暗柱 C40 C40 地下室梁、板

C30 C30 C30 P6 补偿收缩混凝土 施工部位浇注前请核对混凝土类型及强度等级、提前三天到技术室找张越给工程量基础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要求 部位楼号 4# 5# 车库 沉箱处电梯基坑、集水坑 (车库为集水坑)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180mm 筏板基础 (车库为独基、条基) C30 P6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8 内掺高效抗裂防水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C30 P6补偿收缩混凝土(人防P8) 外围挡土墙、柱

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回弹试验)附砼强度换算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回弹试验)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试用于工程结构普通砼抗压强度的检测。砼强度值的确定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回弹值测量 2、2、碳化深度值测量 3、3、回弹值计算 4、4、砼强度的计算 一、回弹值测量 1、一般规定:结构或物件砼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 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砼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结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 2、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量应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米,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米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米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

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米,且不宜小于米。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砼强度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但回弹值需修正。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6)、检测面应为砼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3、回弹值测定 (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一次,每一测区应取16个回弹值。

混凝土等级强度

渗透系数与抗渗标号的换算 抗渗性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在抗渗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抗渗试验。抗渗试验就是对试件定时逐级加压,即从0.1MPa开始,每隔8h增加0.1MPa,直至6个试件中有3个端面渗水为止。这样,进行一次试验,需要连续进行数十小时至上百小时。这么长时间的试验,如果 发生停电现象,会给试验带来影响,使试验无法继续进行,影响对抗渗性能的评估。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渗水高度Dm与其所受压力水头H及施压时间T的乘积(TH)的平方根成正比。 式中:K——混凝土渗透系数;m——混凝土空隙率,通常取m=0.03。 国内科研单位还据此给出了混凝土抗渗标号与渗透系数的换算关系。根据以上成果,我们在长期试验实践中,摸索出在停电状况下,通过测试水压衰减曲线,继续进行抗渗试验的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停电或无电情况下的抗渗试验问题。 1 水压衰减曲线 所谓水压衰减曲线,就是在加压试验过程中停止加压,此时试验水在已有压力作用下,将会继续向试件上部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压逐渐衰减。这种衰减是有规律的,如以时间为横坐标,水压为纵坐标,绘制两者的关系图,可得一条比较光滑的曲线,称作水压衰减曲线。根据试验过程中的供电情况,水压衰减曲线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进行抗渗标号试验过程中,停电时间较长,未能恢复正常试验的,为分级加压—衰减型(图1-a)。 (2)进行抗渗标号试验过程中,停电时间较短,供电后又恢复正常试验的,为分级加压—衰减—分级加压型(图1-b)。 (3)无电时,人工加压—衰减型(图1-c)。(4)无电时,人工数次加压—衰减型(图1-d)。 抗渗混凝土试验间断的处理

2 水压衰减曲线测绘及计算 (1)停电时,立即记录下停电时间及当时水压(P0),并切断电源,防止来电时人不在场,无法记录继续加压情况。 (2)停电2h内,因水压衰减较快,每隔10min左右观测一次水压衰减情况,做好记录;2h后,水压衰减变缓,可半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观测一次,直至恢复正常试验。 (3)绘制水压衰减曲线。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水压衰减曲线图。 (4)计算停电观测期间水压(P)与加压时间(T)的乘积之和。 ΣTP=T1P1+T2P2+……+T n P n 式中:T1,T2,……,T n分别为第1,2,……,n次观测的时间间隔;P1,P2,……,P n为与之对应的观测时间段内的平均水压。这里的平均水压是个变量,但由于各个观测段的时间比较短,每个观测段内的水压变化可认为近似一条直线,所以,该段的平均水压近似等于其上、下两个测点水压的平均值。 P1=(P0+P1)/2 P2=(P1+P2)/2 ……P n=(P n-1+P n)/2 当n个观测段的时间间隔相同时:Σni=1TP=T(P0/ 2+P1+P2+……+P n-1+P n/2) 为换算方便,式中的水压单位以取兆帕、时间单位以取小时为宜。 3 渗透系数的计算 多数时间供电正常,偶尔出现短时间停电的,可在来电后继续进行逐级加压试验(如图1-b)。但应扣除停电期间已经施加的水压、时间乘积之和。 试验结束后,立即将试件卸下,沿轴线方向从中间劈开,测得其平均渗水高度D m,而后计算渗透系数K。 K=(mD2m)/2ΣTH(cm/s) 式中:m——混凝土空隙率;D m——平均渗透高度(cm);T——渗水时间(S);H——压力水头,压强为1MPa时的压力水头H≈104(cm)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规则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规则 1.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围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标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fcu,k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建筑工程及建筑部位需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有一定的选用围。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围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一般选用围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 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楼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 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 将来可能推广使用高达C130以上的混凝土。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三.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以1立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 C:S:G=1:2.3:4.2,W/C=0.6。 ①.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 水泥:343kg 砂:621kg 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 水泥:398kg 砂:566kg 子:1261kg

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

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标号可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附表 1.1 二、当按TJ10—74规范设计,在施工中按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u,k(N/m㎡)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由附表2.1确定。 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 附表 2.1 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 附录三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可根据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按附表3.1划分。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

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附表 3.1 (二)在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 ㎡);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N≥25;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No——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 (三)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m㎡)。 (四)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在混凝土搅拌地点

混凝土新老标号对照表

混凝土新老标号对照表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换算(标号-20)/10=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换算强度等级 100级C8 150级C13 200级C18 250级C23 300级C28 350级C33 400级C38 450级C43 500级C48 550级C53 600级C58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标号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以kgf/ cm2 计。如500 号混凝土,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500 kgf/ cm2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15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边长10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0 。混凝土的标号通常采用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此标准于1997 年7 月1 日废止)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 85)(此标准于2000 年2月1 日废止)均作如此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则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 % ,亦即保证率为95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采用混凝土(concrete)的代号C 与其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兆帕数表示,如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 MPa 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以“C50”表示。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200 mm的立方体试件为1. 05 ,边长100 mm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 94)(此标准于1994 年4 月1 日起实施)中关于强度分级的规定即如此,该标准与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87)和国际标准《混凝土———按强度的分级标准》(ISO3893)是一致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采用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强度等级为C60 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属高强混凝土。 标号与强度等级:两者主要差别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用标准试件尺寸不同,标号和强度等级所用立方体试件边长分别是200 mm和150 mm;二是取值方法的不同,强度等级有明确的统计概念,即强度标准值是强度总体分布中的平均值减去1. 645 倍标准差(从而使保证率为95 %),而标号则没有明确的数理统计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规则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规则- 建筑技术 1、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Χ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国家标准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fcu,k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建筑工程及建筑部λ需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有一定的选用范Χ。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Χ 不同的建筑工程,不同的部λ常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我国混凝土工程目前水平情况下,一般选用范Χ如下: ①C10~C15——用于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 ②C20~C25——用于梁、板、柱、¥梯、屋架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C25~C30——用于大跨度结构、要求耐久性高的结构、预制构件等; ④C40~C45——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吊车梁及特种结构等,用于25~30层;

⑤C50~C60——用于30层至60层以上高层建筑; ⑥C60~C80——用于高层建筑,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⑦C80~C120——采用超高强混凝土于高层建筑。 将来可能推广使用高达C130以上的混凝土。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三.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λ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①.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 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 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 20. 0 10. 3 10. 1 20. 2 10. 5 10. 3 10. 20. 4 10. 7 10. 5 10. 2 20. 6 11. 10. 8 10. 4 10. 1 20. 8 11. 2 11. 10. 6 10. 3 21. 0 11. 4 11. 2 10. 8 10. 5 10. 21. 2 11. 6 11. 4 11. 10. 7 10. 2 21. 4 11. 8 11. 6 11. 2 10. 9 10. 4 10. 21. 6 12. 11. 8 11. 4 11. 10. 6 10. 2 21. 8 12. 3 12. 1 11. 7 11. 3 10. 8 10. 5 10. 1 22. 0 12. 5 12. 2 11. 9 11. 5 11. 10. 6 10. 2 22. 2 12. 7 12. 4 12. 1 11. 7 11. 2 10. 8 10. 4 10. 22. 4 13. 12. 7 12. 4 12. 11. 4 11. 10. 7 10. 3 10. 22. 6 13. 2 12. 9 12. 5 12. 1 11. 6 11. 2 10. 8 10. 4 10. 2 22. 8 13. 4 13. 1 12. 7 12. 3 11. 8 11. 4 11. 11. 6 10. 3 23. 0 13. 7 13. 4 13. 12. 6 12. 1 11. 6 11. 2 10. 8 10. 5 10. 1 23. 2 13. 9 13. 6 13. 2 12. 8 12. 2 11. 8 11. 4 11. 10. 7 10. 6 1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一、填空题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表示混凝土 为30N/mm 2。 2、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将产生 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时将产生 变形。 3、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通常用 和 两个指标来衡量。 4、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胶结力 、 和 三部分组成。 5、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 和 两类。 6、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 和 三种。 7、适筋梁三个受力阶段中,梁正截面抗裂验算的依据是_____阶段,第Ⅱ阶段是梁使用阶段 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 ___阶段。 8、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之一为s a x 2 ,其目的是为了保 证 。 9、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混凝土强度、 、纵筋配筋率、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以及截面尺寸和形状等。 10、为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向钢筋弯起点应在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以外, 该弯起点至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为 。 11、偏心受压构件长柱计算中,侧向挠曲而引起的附加弯矩是通过 来加以考虑的。 12、受扭构件中受扭纵向受力钢筋在截面四角必须设置,其余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周边 布置。 13、受弯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时,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 考虑荷载 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 ( )确定。 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C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D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各种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t cuk c f f f >> B .t c cuk f f f >> C .c t cuk f f f >> D .c cuk t f f f >> 3、下列哪个项目不是结构上的作用效应( )? A.柱内弯矩 B.梁的挠度 C.屋面雪荷载 D.地震作用引起的剪力 4、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保护层厚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5、正常设计的梁发生正截面破坏或斜截面破坏时,其破坏形式分别为( )。

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折强度

(1)混凝土 A.混凝土抗压强度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后测得抗压强度。 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fcu,k):(150mm的立方体试件) 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这个值我们常用,其强度等级共划分为14个等级(),C50即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MPa≤fcu,k≤55MPa。 三、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是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所测得的抗压强度。 (2)水泥 B.水泥强度等级(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 按照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采用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的方法,将水泥、标准砂和水按1∶3.0∶0.5的比例,制成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1d内为20±1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空气中,1d后为20±1摄氏度的水中)养护至规定的龄期,分别按规定的方法测定其3d和28d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根据测定的结果划分水泥强度等级。如硅酸盐水泥(P.Ⅰ/P.Ⅱ)分为42.5、42.5R、52.5、52.5R、62.5和62.5R 六个强度等级(分别代表试件28d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最小值为42.5MPa、52.5MPa、62.5MPa,带R的为早强型等级)。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 总结: 抗压标准强度(我们常用的C25/C30就是它)是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是水泥的。 两者不是一回事。 (3) 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关系 路面工程: C25混凝土:抗折强度4.0 (轻) C30混凝土:抗折强度4.5 (中等) C35混凝土:抗折强度5.0 (极重、特重、重)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并采用“标号”表征。1987年GBJ107-87标准改以“强度等级”表达。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82-19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强度等级”表达,因而新标准也以“强度等级”表达以便统一称谓。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还要满足抗渗、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常以表示混凝土耐久性的抗冻融指标或极限拉伸值指标为主要控制性指标。 过去用“标号”描述强度分级时,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数值冠以中文“号”字来表达,如200号、300号等。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以混凝土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加上其强度标准值来表达。如C20、C30等。 水工混凝土仅以强度来划分等级是不够的。水工混凝土的等级划分,应是以多指标等级来表征。如设计提出了4项指标C9020、W0.8、F150、εp0.85×10-4,即90 d抗压强度为20 MPa、抗渗能力达到0.8 MPa下不渗水、抗冻融能力达到150次冻融循环、极限拉伸值达到0.85×10-4。作为这一等级的水工混凝土这4项指标应并列提出,用任一项指标来表征都是不合适的。作为水电站枢纽工程,也有部分厂房和其它结构物工程,设计只提出抗压强度指标时,则以强度来划分等级,如其龄期亦为28 d,则以C20、C30表示。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 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 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表

xxxxx 砼强度等级表 一、普通砼强度等级表 项目 主楼 裙房 主楼及裙房以外地下室 基础 剪力 墙 柱 钢管砼柱 梁板 基础 墙 柱 梁板 基础 墙 柱 梁板 地下室-0.05以下 C40( C45 C45 C45 C35 C40 C40 C45 C35 C40 C40 C45 C35 -0.05~68.750 C45 C45 C45 C35 C45 C35 68.750~屋面 C40 C40 C40 C35 其他构件 连梁:同楼层与之相连墙上的砼强度等级 楼梁、板:同楼层梁板的砼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 水池、水箱:同楼层梁板的砼强度等级 构造柱、圈梁、过梁等;C20 备注:1)、本条“基础”指的是,基础梁、基础底板、桩承台等基础底板顶面以下除桩以外的结构构件; 2)、若结构构件详图中标注的砼等级与上述数据不同时,应以详图标注为准。 二、 主 要 构 件 楼 层 标 高

二、抗渗砼强度等级表 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与水土直接接触的地下室基础、外墙(及相当于外墙的其他构件)、室外地面下地下室顶板,汽车坡道底板、坡道外墙、坡道室外地面下顶板,水池,花园屋面顶板等有防水要求的混泥土结构构件均需采用密实防水混泥土浇筑,其设计抗渗等级如下表所示(已明确说明者例外): 工程埋置深度H(m)设计抗渗等级 H﹤10 P6 10≤H<20 P8 备注:1).防水砼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抗渗等级”提高0.2MPα 2).本条“工程埋置深度H”指的是,建筑物成后室外地表面至地下结构构件地面的距离; 3).本条“地下室基础”指的是,基础梁、基础底板、桩承台等基础底板顶面以下除桩以外的结构构件; 4).本条“外墙”包含与外墙相连接的壁柱;“顶板”、包括与顶板相连接的梁在内; 5).室内(或屋顶)水池、水箱、花园屋面顶板,设计抗渗等级按P6考虑; 6).地下室外墙砼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P8; 7).地下室外墙砼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P8; 8).地下室顶板砼强度等级为C35,室外区域抗渗等级P6. 9).钢筋砼水池用C35防水密实混凝土,抗渗等级P6。 xxxxx项目部 2013年7月16日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0..5 ≥6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6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6 276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6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6 47.

平均回弹值Rm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 , MPa f c i cu 平均碳化深度值dm (mm) 0 ≥6 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值 碳化深度值(mm)抗压强度 (MPa) ;;f c cu (MPa) ≤~K(MPa)+ + + ; ) (MPa f c cu≤~K(MPa)+ + 注:表中未列入的f c i cu,值可用内插法求得其修正值,精确至。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 Rma 检测角度 向上向下900600450300—30 -45 -60 -90 20 ----+ + + + 21 ----+ + + + 22 ----+ + + + 23 ----+ + + + 24 ----+ + + + 25 ----+ + + + 26 ----+ + + + 27 ----+ + + + 28 ----+ + + +

混凝土强度等级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强度等级不同,量也不同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 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 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 .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 (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 N/mm2 水泥砂石水 7天 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 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 2 3.2 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P.O 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 1 1.9 2 3.41 0.54 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 1 1.67 3.09 0.51 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 1 1.63 2.90 0.50 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 1 1.2 2 2.61 0.45 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 1 1.87 3.48 0.5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