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六十年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

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的大体历程;掌握近六十年来“南北矛盾”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国际

经济法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 1)当代国际经济法“立法”、“守法”和“变法”之间的辩证关系;(2)国际

经济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当代经济主权问题上的新争议对发展中国家的重

大启迪;( 4)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宗旨;(5)当代南北矛盾的根源和南北

矛盾的实质;( 6)南北矛盾和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 6C”律及其特点;(7)南南联

合与南北合作的联系和区别;( 8)南南联合在南北平等对话和南北互利合作中的重大作

用;( 9 )中国在南北合作、南南联合、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10)有约必

守原则的基本内容、前提和限制。

领会( 1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在解决“南北矛盾”和促进“南北合作”过程中的作

用和影响;( 2)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全球合作、有约必守诸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

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原则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

应用应用上述知识,观察、分析和判断当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不断出现的新动态和

新问题,思考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对策。

历年考点: 1、国际经济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2、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宗旨

3、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前提和限制

4、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在解决南北矛盾和促进南北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节南北矛盾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演进

一、国际经济法向来在南北矛盾中逐步演进

南方国家是指广大的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包括亚洲南方

地区的国家;北方国家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北美国家。

1、在长达

2、 3 百年的历史时期,制定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的权力为欧美列

强垄断,由此而生的国际经济秩序,势必反映列强的利益,充满了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色彩。

2、二战后数十年间,众多新主权国家兴起,逐渐形成发展中国家聚合的第三世界,使国际社会内部结构和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和深刻变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成为所有

主权国家的共同任务。

3、近六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使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日益强化

和不断加深。

4、第三世界的各国日益崛起,它们在制定或各自制定各类国际经济法行为规范的过程

中,希望对传统国际经济法规范逐一审查,凡是符合改造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予以沿

用、重申和强调,反之,则改订、废弃或破除。

二、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守法和变法

1、数十年来,世界经贸立法体制的三大弊端

(1)少数大国暗箱操作

(2)旧的立法表决制度很不公平

(3)超级大国双重标准

2、变法的必要性

(1)改革现行的经济秩序是弱势群体奋斗目标

(2)现存体制有众多不公,不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

(3)二战后迄今,改革的运动从未停止

(4)目前“南弱北强” ,弱势群体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应无所作为,更忌各自为

政,而应团结一致,踏实前进。

第二节经济主权原则

一、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

二、经济主权原则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

1、1952年1 月,联合国大会 6 届会议通过《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第一次肯定了各国享有经济自决权,这种规定虽然比较模糊和空泛,但毕竟是个良好开端。

2、1952年 12 月,联大7 届会议通过《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将自然资源问题与主权相联系起来,大大助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

3、1974年12 月,联大29 届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肯定了发展中国家对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各项基本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经济主

权的正义主张。

4、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内容

(1)各国对本国经济事务,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2)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有永久主权

(3)各国对境内外国投资及跨国公司享有管理监督权

(4)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收

(5)各国对世界性经贸大政享有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

三、单边主义和 WTO 多边主义的交锋

1、新争议的缘起: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

WTO 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采取重大举措是要求全体一致,到乌拉圭回合时,通过谈判磋商,协调各方一致,达成共识,签订“一揽子”的多边国际条约。

在谈判磋商过程中,要求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他国的经济主权,愿意在何种范

围、何种程度上限制本国的经济主权,就成为讨论和争执的核心和焦点。

2、新争议在美国的折射:“ 1994年主权大辩论” :

3、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301 条款”:

301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美国贸易代表确认外国的某项立法或政策措施,违反

了该国与美国签订的贸易协定,或虽未违反有关协定,但却被美国单方认定为“不公平” 、“不公正”或“不合理” ,以致损害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利益,美国贸易代表便有权不顾

国内其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准则作何规定,径自依照美国贸易法“301 条款”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凭借美国经济实力上的强势,采取各种单边性、强制性的报复措施,以迫使

对方取消上述立法或政策措施,消除其对美国商业造成的损害或限制,或提供能令美国

官方和有关经济部门感到满意的赔偿。

(1)“ 301 条款”是美国的霸权立法;

(2)大辩论结论是“ 301 条款”不许改变;

(3) WTO 在对待美国“ 301 条款”上暧昧模糊,留下祸患。

4、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201 条款”:

201条款的主要内容:如果美国确认外国进口的某项物品,其数量增长到足以对美国

国内生产同类物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其面临严重的威胁,则美国总统有权采

取一切适当和可行的措施,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对该有关进口物品加征外关税或限制进口数

量,借以帮助和促进美国国内产业针对进口产品,开展竞争。

201 条款是美国保护国内市场的规定,违背WTO 规则,在诉讼中美国败诉,多边主

义小胜,单边主义依然故我。

5、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交锋依然持续

四、经济主权之争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启迪

1、增强忧患意识,珍惜经济主权

2、力争对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实行公平的国际再分配

3、善用经济主权保护民族利益,抵御霸权欺凌和其他风险

4、警惕理论陷阱,摒除经济主权“淡化”论

第三节公平互利原则

一、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

二、新的平等观

1、对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公平互利有助于对原有平等关系的维持。

2、对于经济实力悬殊的国家,公平互利原则有助于纠正原来貌似“平等”实则不

公的关系,以及创设新的实质公平关系。

3、落后国家有权单方面获得特惠待遇以实现真正的、实质的“平等”。

三、关于“普惠制度”的认识

《宪章》规定:为了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经济鸿沟,发达国家应当尽可能在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不

要求互惠的和不加以歧视的待遇”。同时,责成发达国家根据国际关税主管机构的决定,

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积极推行“普遍的、不要求互惠和不加以歧视的关税优惠

制度”。前者通常简称“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或“普惠待遇”,后者是前者的原则在关税体制中的具体运用,通常简称“非互惠的关税普惠制”、“关税普惠制” 、“普惠关税制”或“普惠制” 。

1、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制度,并非发达国家恩赐,也非发展中国家的乞求,其实质

为历史旧债的部分偿还。

2、所谓“非互惠”并不尽然准确,实际上给惠国仍从受惠国获得重大回报和实惠。

3、当今国际市场由发达国家人为操纵价格,压低发展中国家基础产品价格,“普惠待遇”充其量是部分纠正,而非“过分要求”。

4、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各类国家经济互相依存,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普惠待

遇也有利于拉动自身经济发展。

第四节全球合作原则

一、全球合作原则的中心环节:南北合作

1、南北关系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主纲

2、南北矛盾根源在于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严重不公

3、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力图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

4、南北合作的根据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及其密切的

互相依存和互补关系

5、南北合作的主要阻力是美国。南北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四个《洛美协定》和《科

托努协定》

二、南北合作初步实践之一例:《洛美协定》

1、《洛美协定》的全称为《欧洲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

协定》。

2、内容

( 1)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9、 2%的农产品进入欧共体可享受豁免关税

和不受数量限制的优惠待遇;而欧共体国家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商品时只要求最惠国

待遇,而非互惠;

(2)非加太地区国家向欧共体出口的 12 种重要产品价格跌落到一定水平以下时,可向欧共体设立的专门基金中获得补贴以保证收入;

( 3)欧共体 5 年内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约42 亿美元财政援助。

三、《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生命力

1、实施《洛美协定》30 多年来,参加缔约的南北两类国家总数不断增加;

2、南北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新版协定都较老版协议的优惠条件有

所改善;

3、每次续订协定谈判虽然艰难,但总能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新协议;

4、每一个新的南北协议,从总体上看更有利于双方在各个领域谋求更全面的合作,

建立更稳定、更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

四、《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局限

1、在南北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

2、关税上的普惠待遇往往伴随着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重重限制;

3、用以稳定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收入的补贴和援助虽有增长,但与这些贫弱国家实

际需求相距甚远;

4、由于在殖民地时代形成的“畸形经济”积重难返,许多非加太地区国家不得不

接受外来指令继续发展单一经济,难以彻底摆脱经济落后状态。

五、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的基础

( 1)相似的历史遭遇,大体相同的国际地位,共同的现实利害使得各国在一系列

的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上有共同语言,这是南南合作的政治基础;

(2)第三世界各国独立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力量的增强,是南南合作的良好

经济基础;

(3)南南合作实质是弱者联合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反抗;

(4)南南合作在实践效果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六、南南合作的伟大战略意义

1、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实力基础上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实力,南

南合作可以发展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

2、历史表明,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并不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

南合作,联合自强才是第三世界国家增强经济实力的可靠途径;

3、实行南南合作,联合弱小国家,对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对话、南北谈判中

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4、南南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弱者互助互济、公平互利基础上的。本身就是国

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体现;

5、南南合作并非意味着与北方发达国家割断联系,更不是要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为

了更公平的促进南北合作,实现世界各类经济的普遍繁荣。

七、多哈回合(DDR)

1、2001 年 11 月 10 日, WTO 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多哈宣言》,决定:以全球发

展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为中心,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以便对现有的

WTO 体制和规则,即现有的国际经济立法,加以必要的改善和更新。宣言中特别强调要把

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中心地位,并明确规定,依据本宣言设定各项议题进行

新一轮的多边磋商,应当在2005 年 1 月 1 日以前结束。

2、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首屈一指的议题和难题是农业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

南北经济利害冲突的焦点和核心,也是南北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

3、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市场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在“市场准入”上设置重重障碍,同时对本国农业给予多种国内资助,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给予

各种出口补贴。扭曲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秩序,严重损害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八、“坎昆会议”与“20 国集团”

1、以巴西、印度和中国为首的部长级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之前

20 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协商协调,并于

8 天,向WTO 秘书处总干事提交了

WTO 第五次

一份有关全球农

业贸易改革的联合提案:《关于农业问题的框架建议》。

2、《建议》的内容有:( 1)削减国内资助;( 2 )放宽市场准入;( 3)消减和取消出口补贴。

3、会议所有分歧归根到底是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之间带根本性的利害矛盾和冲突。

最后大会无果而终,但影响深远,展示了南南联合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香港会议”的积极成果: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2005 年 12 月 13— 18 日,在香港召开了WTO 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继续开展多哈

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2、在香港会议上,除了在撤除“出口补贴”方面发达国家开出了8 年后才可能兑现

的远期支票外,在“市场准入”和“国内资助”上,发达国家仍不予认真放松或撤除。

3、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更进一步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农

产品,更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交换条

件。

十、“香港会议”后南北谈判的断而复续与僵局的再现

1、2006 年 7 月 28 日, WTO 总理事会正式批准总干事拉米的建议,全面停止多哈回

合所有议题的谈判。

2、 2008 年 7 月 29 日,由南北30 多个代表性国家举行的小型部长级会议谈判再度

破裂,原因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难以达成一致。

3、2009 年9 月4 日,WTO 小型部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与会方一致同意在2010年以内结束以发展为核心的多哈回合谈判。11 月30 日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于12 月 2 日正式决定于2010 年内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十一、从五十年来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展望DDA 和WTO 今后的走向

1、南北矛盾是螺旋式发展,始终存在:(1)南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势必在今后相

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2)在南北矛盾与冲突中,南北力量对比上的“南

弱北强” ,也势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3)在南北角力的进程中,南南联合自强者务必树立起“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4)五十多年来,南北矛盾依

然始终是同时存在的。

2、多哈发展回合谈判的成功:舍韧性的南南联合自强,别无他迹可循

十二、关于南南联合、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几点结论及中国的定位

(一)结论

1、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

奋斗目标和战略理念。

2、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思想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国际弱势群体力争

获得和维护国际平权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

3、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始终聚焦于反对任何国际霸权和国家强权,聚焦于力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性经贸大政问题上享有公平合理的发言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4、南南联合自强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瞄准与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实行弃旧图新

的全面改革,改变当代全球财富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逐步实现全球财富公平合

理的国际再分配,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5、匹兹堡发轫之路更新和增强了“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一南北对话的新平台,略

微强化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6、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和根本宗旨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功告成”,其实现过程

不但需要“戒躁” ,尤其需要“戒骄”。

7、中国既是全球弱势群体的一员,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属当然不让、责无旁贷。

(二)中国的在南南合作、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

第五节有约必守原则

一、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

1、“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或多边经济条约,就要在享受该

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即信守条约的规定,实践自己作为缔约国的诺言,履行自己的国际经济义务。

2、“有约必守”原则已经被正式载入国际公约,并在第29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重申和强调。

3、“有约必守”原则已经为众多国家的国内经济立法所接受。

二、对“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

1、合同或条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2、合同或条约往往受“情势变迁”的制约。

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势变迁或事态变化而使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某项义务,危及

缔约国一方的生存或重大发展,该缔约国一方应当有权要求解除这项义务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质量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及相关的概念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了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服务(如运输)及其任意组合。 (1)硬件产品是指由制作的零件和部件组成或由其组装成的产品,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2)软件是指由承载在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智力产品。软件能以概念、记录或程序的形式存在。计算机程序是软件产品的一个实 例。 (3)流程性材料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或其他组合体构成的产品,包括粒状材料、块状、丝状或薄板状结构的最终或中间产品。 它常用容器包装或以管线或成卷交付。 (4)服务是指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 ①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②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 表)上完成的活动。 ③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④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任何

一个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活动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4.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狭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广义:要结合过程模型去理解,任何一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都是顾客。) 图表1广义的顾客 二、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概念 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2、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 1、质量检验阶段泰勒(20世纪初到30年代) 特点:事后检验把关和信息反馈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品质管理重点

品质管理重点:事后检验把关、事中过程控制,事前预防控制

2、调整品管组织的功能 ①建立现代的品管组织架构,强化品管组织的阵容。 ②品管人员的角色定位 3、品质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 ①推行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 ②改变工作习惯:做好了才叫做了 ③将顾客的观念延伸至企业内部,下工序就是上工序的顾客 ④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援系统 ⑤推行全员与品质管理的活动,如5S、Qcc、TPM等等 4、要有满意的员工 ①控制品质变异要素4MIE的核心——人 ②精简组织,定期组织重整。 ③建立良好的员工士气。 5、重视教育训练 品管界有一句名言,即“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人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是决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不断的训练。 ①企业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训练制度,每年编制预算费用。 ②从最基层的员工到中高阶干部都设定相应的训练时数。

6、品质要持续不断地改善 ①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 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1.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2.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3.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 4.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②运用QC—STORY的步骤与技巧 何谓QC Story,QC原为Quality Control(品质管制)的缩写品管之意,Story 原意为履历之意,组合在一起即称为品管履历,在QCC现场改善活动初期,它是QCC问题解决汇总报告的程序,后来因为其汇总报告流程的严谨性,许多人就渐渐地将QC Story当成是问题解决的顺序和方法,在企业中尝试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QC Story的展开 步骤0:开始 步骤1:选题理由 步骤2:现状把握 步骤3:活动计划 步骤4:解析 步骤5:对策实施 步骤6:效果确认 步骤7:标准化 步骤8:反省、残留问题点 步骤9:今后行动计划 步骤10:总结、报告与发表 ③活用SQC统计技术 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Control,包含以下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计划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范------>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