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2018-2019 三语下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 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

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2018-2019 三语下教案

课题内容简说

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古诗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等传统风俗习惯的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三首情;《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重阳佳节表达自

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纸的本文是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发明智。

赵州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古代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

名扬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中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的画

学习目标

1.认识 50 个生字,会写 37 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

2018-2019 三语下教案

9.古三首????????????????????????????2 ~3

10.的明???????????????????????????2 ~ 3

11.州????????????????????????????2 ~ 3

12*. 一幅名中外的画???????????????????????1~2

合性学· 文园地??????????????????????? 3 ~4

教法与学法

1.学生自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文内容,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文化的料,增民族自豪感。

9. 古诗三首

古三首型新授

《元日》是宋代人王安石所作,通春放鞭炮、喝屠酒、等景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清明》是唐代人杜牧写的,的前两句写清明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后两句通一一答,把路人的愁思化前行的斗心。

《九月九日山兄弟》是唐代人王写下的一篇流千古的思佳作,人明

借重阳佳表达了自己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古,首先是熟古,再合生活理解意,感受人所要表达的情

感。

1.自古,生字。 ( 学生 )

学前

2. 收集人的相关料和中国日的俗。(生)

3.多媒体件。(教)2

安排

教学程

第一

1.本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学目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古。

学习重 1. 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点 2. 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学前准

教学环

一、谈话导入。(用时: 5 分钟)

二、初读古诗,学

习生字。(用时:1.预习生字,自读古诗。(学生)

2.收集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的资料。(师生)

3.《元日》相关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

1.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

些传统节日吗?每个

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2. 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

呢?

习惯。

2.板书诗题:元日。

1.教师范读,引导学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

生自读三首古诗,读

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生字。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

15 分钟)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的掌握情况。

来读。

1.教师简单介绍作 1. 了解作者王安石。

者。 2. 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

三、精读

2.课件出示前两句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古诗,感

诗,思考:问题。

悟诗情。

(1)“除”是什么意 3. 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用时:

思?问题。

15分钟)

(2)这两句诗描绘了 4. 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

3. 齐读后两句诗,思流。

考:这首诗描写了春

节的哪些习俗?

1. 组织学生交流:现

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

四、诵读 1. 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全班进

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

感悟。行交流。

同?

(用时: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

5 分钟)2. 有感情地朗读古

尝试背诵。诗。

3.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 1. 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目标 2.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

学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准备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环节

1. 学生自读古诗,互

一、

相交流清明节的习俗。

2. 课件出示第一、二

细读 1.学生交流清明节的相句诗,思考:路上行人为

《清关风俗。

什么“欲断魂”?他们的

明》。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再心情如何?

(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3. 课件出示第三、四

时: 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句诗,想象路人和牧童的

15 分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对话,理解“遥”的妙用。

钟)

4. 用自己的说说整首

诗的意思。

1. 自读古诗,交流对1.学生自由读诗,交流作

二、者。

作者的了解。

细读 2.交流重阳节的风俗。

2. 课件出示重阳节的

3.理解第二句诗中的《九

相关图片,说说重阳节的

“异”和“倍”。

月九习俗。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日忆 3. 逐句理解诗意,想

人的兄弟,登上山顶后你会说山东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什么?

兄 4. 说说整首诗的诗

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弟》意。

诗意。

三、

1. 教师带领学生再读 1.自读古诗,回顾两首古

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诗表达的情感。

再读

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的节奏和韵律。

情。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四、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课后收集古诗,了解我国

诗,了解传统节日。其他的传统节日。

作业

10.纸的发明

课题纸的发明课型新授课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时,我先设

计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说

明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前 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准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 2 课时

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目标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重点

学前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准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环节

1. 教师拿出课本和各

一、谈话

导入,揭示

课文。

二、初读

课文,认读

生字。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

1. 学生交流回答:课本、什么做的 ?

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 小结,揭题。

2. 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

了解。

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

3. 齐读课题。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

1.要求学生自读课

字词。注意“携、累”的读音。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 掌握多音字“累”和

2.课件出示本课词

“鲜”。

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 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

4. 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章大意。

主要内容。

8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四、总结巩固。钟)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前准备教学环节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 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

第2、3 自然段,了解人类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

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

2. 再读第 2、 3 自然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

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

式的缺点。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西

张进行比较。汉时代,用麻造纸。

板书:竹片、木头→ 2. 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

笨重纸的缺点。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

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

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

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

复述。

程。

2.布置课堂作业。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

一、品

1.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

读第 4 欢的方式读第 4 自然段,自然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段。 2. 引导学生简述蔡伦

造纸的过程。

(用

3.根据原文,思考交时:20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分钟)什么能传承下来 ?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

二、了

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解发

2. 联系第一自然段,明意

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义。

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1.结合生活实际,说

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

哪些便利。

三、拓

2.再读课文,完成课展延

后习题第一题。

伸。

作业:收集资料了

3.

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

明。

1.自由读第 4 自然段,了

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

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

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

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

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自读第一自然段和最

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

的伟大意义。

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

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

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

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11.赵州桥

课题赵州桥课型新授课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设

计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说

明本内容,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学前

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师生)

准备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课时 2 课时

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自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赵州桥。

学习 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

学前 2. 收集赵州桥的资料。(教师) 准备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环节

1. 你见过哪些桥 ?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

1. 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

的印象。

一、谈 刻的桥。

2. 播放图片,展示从

话 导 2. 学生谈对桥的认识。

古代到今天的桥。

入。

3. 了解赵州桥的相关资

板书课题。

3. 料。

4. 介绍赵州桥的相关

资料。

1. 自读课文。要求: 1. 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

(1)读准字音,读通

字。

二、读

句子。

2. 注意多音字“爪”的

(2)交流文中不理解

文 识 读音。

的词语。

字。

3. 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语,共同探究。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4.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1. 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

正确、流利。

三、初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学生汇报交流。

纠正字音。

步 了 位置: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2. 认真读第一自然

解 赵

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

州桥。 建造人:李春

了哪些内容。

建造时间:一千四百多年

四、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导 书

文。

文。

2. 书写生字、词语。

2. 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

写。

(师范写,生仿写)

规范、写漂亮。

第二课时

学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目标 2. 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重点

学前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准备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环节

一、复

1. 件出示本

1. 学生复 、 。

,引 复 本 的 。

2. 2. 学生自 第一自然段,

点名学生介 州

入。

介 州 。

的位置及建造者。

1. 自 第二自然段。 (1) 州 名于

世,它在 上有什么特 1. 自 文第二自然段。 点?

2. 察 件中的 片。

二、学 (2) 文中哪些句子

3. 交流 州 上的

第 描写了 州 的雄 ?

特点:没有 墩、小 洞。

二 自

(3)哪些句子写出了

4. 品 描写 州 雄

然段。

州 的 固?

和 固的句子,全班交流。

(4) 理解“ ”一 5. 交流“ ”的意思。

的意 。

2. 整体 察,从 、

等方面 察。

1. 自 第三自然段,

思考: 段 是 哪句 1. 自 文,交流回答

三、品 来写的?主要写了什

第 么?

2. 件出示“有的??

2. 第一句 在文中起

有的?? 有的??”句子。 三 自

什么作用?

文 照,欣 案的精美。

然段。

3. 画出体 州 美

3. 照 片,有感情地朗

的句子。

第三自然段。

1. 最后一个自然

1. 最后一段,感受古代

四、

结拓我们什么? 2. 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

展。 2.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名世界的建筑。

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型新授课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

设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在初步感知古

说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 4 自然段,补充省略部分内容,借助明

多媒体,发现古画的价值。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学前

2.查找、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师生)

准备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 1 课时

安排

学习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目标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重点 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环节

1. 上一课我们了解了

究。

一、激

入,揭

题。

二、初

文,了

意。

三、精

文,合

世界闻名的赵州桥,今天

1. 欣赏图片,说说画面上 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课 的内容。 件出示图片)

2. 理解“名扬中外”的 2. 板书课题:一幅名

意思。

扬中外的画。

3. 交流收集的资料。

3. 理解“名扬中外”

的意思。

1. 自读课文,读准多音

1. 引导学生自读课 字:作、乘、笼。

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说说课文介绍了《清明

2. 分段朗读,划分段 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落层次。 3. 分段朗读,根据内容划

分段落。

1. 自主学习第 2~4 1. 自读第 2 自然段,体会

自然段。

人多的场景,同桌互相交流补

(1)课件出示突出人 充省略的内容。

多的画面,学生观察图中 2. 自读第 3 自然段,图文

有哪些人。 结合理解“形态各异”。

(2)课件出示体现街

3. 读一读第 4 自然段中

市热闹的画面,图文对照,

体现画面有意思的句子, 体会

理解“形态各异”。 张择端的画的传神之处。

16

2018-2019 三语下教案

(3)自由诵读第 4 自

然段,用“ ____”画出体

现“最有意思”的句子。

四、总

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

1. 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段。

结全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 课件展示《清明上

文, 2. 利用课件,欣赏古画。

河图》,回顾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

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

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

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