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铜仁市第二小学滕树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家里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的价值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形成独立的个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真正的独立、鲜明的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还作了这样的评价建议:“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些要求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写作的个性化。这表明个性化写作,自由表达是写作的重要策略,也是最能开发创造潜能的学习方式。抓住写作的个性化,加速个性化写作的进程,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个性化写作体现在:一是主观感受,即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感受,不是大家的感受。二是独特的感受,即与别人不同的感受。三是真实的感受,即不是抄袭、编造的感受。

综观我校目前的作文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指导泛泛运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方法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2、滥用固定不变、人云亦云的作文套路来指导写作,造成“一花独放”的无奈局面。

3、采用抹杀个性、无视基础的写作练习,企望提高作文水平,实际上造成了学生作文兴趣的严重丧失。

上述现象,其实质是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看法、表述也就带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作文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写作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使学生作文返朴归真、突出个性化特点。并使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活动。所以,我校申请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旨在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与方法,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总体目标:通过研究,引发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能够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能优化学生的习作心境、优化指导过程、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具体目标

(1)教师角色从“传授者”转向“指导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在作文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作文的生存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能优化学生的习作心境、优化指导过程、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案预设全面发展“三维目标协调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式和内容,又有措施和策略。教学活动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

(3)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掌握其基本方法。学生能够把自己感知事物的表象经过提炼写成作文。

(4)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体思维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实验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真实性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一定要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将有效性作文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实践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作文个性与各种写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个性。

4、创造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鼓励学生创新,必须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

中探索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模式。在研究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再结合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就能向着自己不同的学习目标发展,使人人有追求成功的动机,个个有品尝成功的喜悦。

实验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展示课、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1、珍视成果,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努力做到:

(1)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如: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糖果站”小记者写的“校园趣事”、“校园见闻”或学校每学期举行的“现场作文”优秀文章。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2)努力创设新鲜事物。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如:田钱芬老师上的作文教学研讨课《听声音编故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先让学生静听:课件播放“哗—哗—”、“呱呱—呱呱呱—”……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纷纷举手:我听到了哗哗的下雨声;我听到了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教师顺势激趣:请同学们再想想,此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编一个故事。同学们又是一阵激动,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3)珍视习作成果。我们始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誊抄或者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里的“习作园地”里、发表于学校《幼苗》校刊上、向《少年时代报》等报刊杂志积极投稿。通过开展“现场作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2、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随时向生活索材。如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有的学生在校乱扔垃圾,用水不关水龙头、不认真做操等现象;公共汽车上的对话;一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考试卷发下来后的复杂心情等。写老师、写同学;写大自然的春风、夏雨、秋露、冬雪等。可写人,也可写事;可文字也可作画,可片断也可成文,任其自然。如:在一次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有位老师是这么说的:学生反映问题,先把问题及情况写下来,带着手稿来反映;还有一位老师更绝了:不交作业的学生,不需补写作业,只需把情况详细写下来就行了。这样,便大大解决了学生习作“无米下锅”的问题。

(2)结合热门话题即兴作文。如学校开展的“感恩伴我成长”、庆“六一”、“校运会”、“安全伴我行”、“我爱读书”、“科技小制作”等系列活动。

(3)开展专题作文。结合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写作文。如:母亲节这天,让学生为母亲做一次饭;父亲节时,为父亲洗一次脚;教师节时,让老师露一次笑脸……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内心的点点滴滴。

(4)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谈感受。如清明节左右组织学生找春天;节假日布置学生参观家乡的一处景点;星期天布置学生“当一回家”等。如彭乔勇老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小结活动收获”、“汇集活动资料”、“展示活动成果”,有了这些丰富的生

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3、指导学生进行日积月累

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存储不了丰富的语言词句,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生动流畅的表达;没有积累,就不能在大脑有效存储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和人生的历练,就不能积累丰富的体验和习作素材,以致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没有积累,就不能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怎样促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抓好积累,厚积薄发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日积月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常翻阅、活运用。

4、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将丁老师的“三十法”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先安排模仿优秀文章,借鉴新颖的文章结构,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如:张晓英老师在二年级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我的小制作》中。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读口语交际内容,明确交际要求;学习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展示“小制作”;评选‘制作之星’、‘交际之星’”,说明喜欢理由;写一写(写制作过程或“交际”的过程)。

在“读口语交际内容,明确交际要求”这一环节中,重在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口语交际内容,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说什么。学生边读边勾画,然后交流、汇报、补充,教师归纳:说——制作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具);说——制作过程。这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更加明朗,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目了然。

学生明确目标后,怎样才能把自己制作的过程讲清楚?这个环节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交流时有法可循:

师:为了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我们可以用上哪些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甲:为了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可以用上“先……又……再……最后……”

生乙:也可以这样说,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生丙:还可以用“首先……然后……接着……”把事情说清楚。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有效概括,以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有章可循。

到“交流”环节中,学生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果然是说得有理有条。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介绍小制作的方法,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的小制作所用的材料、工具以及制作的过程,用以上方法与同桌互相介绍,然后互相推荐你认为优秀的上讲台汇报交流。学生回忆片刻之后,开始同桌交流。口语交际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有了说的对象,说的又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根据老师归纳的方法来介绍小制作,大大提高了学生交流的兴趣。

推优汇报中,一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笔筒”时,是这样说的:大家好(很有礼貌)!我制作的是“笔筒”(说出了小制作的名称)。我在做笔筒前,准备的材料有:装羽毛球的废弃纸筒,用剩的包书纸,几颗小小的雨花石,胶水。工具有:剪刀、裁纸刀。开始制作了,我先用裁纸刀把废弃的羽毛球纸筒裁掉一截,留下大概15厘米长,接着用剪刀剪下包书纸,再用胶水粘在纸筒的外面做装饰,纸筒两头多余的包装纸可以剪成细条倒贴在纸筒内,一个漂亮的笔筒就做好了。把笔放进去试试,不行?笔筒太轻了,会倒下。最后我把几颗雨花石放进去,它就变成了不倒翁笔筒了。此时,不仅全班学生听得入了神,就连听课的老师也频频点头,还不时伸出大拇指称赞……

在最后一个环节“写一写”中,同学们信心满怀,开始了写作。真是“下笔如有神”!

5、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批改一直都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精批细改”如“一江春水”付诸东流。难怪叶老曾说:我当过老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和习惯。

(1)张扬个性,学生自评。如:钱凤老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写景》作文研讨课中,学生通过观看“校园的早晨”组图,现场习作“片段练习”。其中一女

生是在前台电脑上现场完成片段作文的。在“自评”环节中,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文章的:“我的作文在顺序上有点乱,按课件出示图片的顺序应是操场、树荫下的迎春花、足球场……而我却先写了迎春花;我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描写迎春花时作了小诗一首:黄花满枝头,校园春意浓。劝君勿采撷,它日梅花红。谢谢!”在评价中,放手让学生自评,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2)畅所欲言,学生互评。尝试让小学生互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在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小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

(3)创新思维,老师精评。教师精评,不仅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更能够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度。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精批和妙评,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茅塞顿开。

(4)交流沟通,家长参评。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文评价也要打破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样做既能促进教师、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使作文教学之路得到拓展。

(四)搭建展示舞台,体验成功快乐。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课题组为学生积极搭建展示的舞台,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各种活动、比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取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作文教学模式详解》——丁有宽

3、《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

4、《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50句箴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