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电子学(二)实验

电工电子学(二)实验

电工电子学(二)实验
电工电子学(二)实验

实验一直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加深理解其内涵。

2.学习使用稳压电源。

3.掌握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量的方法。

二、相关知识

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中的普遍性原理,它是指当有几个电源同时作用于线性电路时,电路中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等于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的代数和。在分析一个复杂的线性网络时,可以利用叠加原理分别考虑各个电源的影响,从而使问题简化,本实验通过测量各电源的作用来验证该原理。

戴维南定理是指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看做一个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就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U O,等效电源的内阻R 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如图1—1所示有源二端网络图(a)可以由图(b)等效代替。利用戴维南定理可以把复杂电路化简为简单电路,从而使计算简化。

(a)(b)

图1—1 有源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内阻R O的三种测量方法:

1.开路短路法。若图(a)的AB端允许短路,可以测量其短路电流I S,再测AB端的开路电压U O,则等效电阻R O=U O/I S。

2.外特性法。在AB之间接一负载电阻R L如图(a)所示,测绘有源二端网

络的外特性曲线U= f(I),该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U O和I S,则R O=U O/I S。

3.直接测量法。使有源二端网络中的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用万用表电阻挡直接测量AB端的阻值R O。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有关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掌握其基本要点,注意其使用条件。

2.阅读实验指导中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预习本次实验内容,作好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线路和实验步骤。

(2)对数据表格进行简单的计算。

(3)确定仪表量程。

四、实验线路原理图

图1—2 叠加定理实验线路图

图1—3 戴维南定理实验原理图图1—4 戴维南等效电路

五、实验设备

1.THHE—1型高性能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双路稳压电源、数字

电压表、数字电流表)。

2.直流电路实验箱。

3.电阻箱。

六、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叠加定理实验:

1.熟悉实验台,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R2、R L的电阻值,把结果填入表1—1中。

2.利用电阻的实测值分别计算E1、E2单独作用及共同作用时各电阻上的电压值,填入表1—1中。

3.调节双路稳压电源,使一路输出电压为E1= 4V,另一路输出电压为E2= 6V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关闭稳压电源待用。

4按图1—2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各电阻上的电压U R1、U R2、、U R3,填入表1—1,注意各电压的参考方向要始终保持一致。

(1)把S1、S2合向1,测量E1、E2共同作用时各电压值。

(2)把S1合向1,S2合向2,测量E1单独作用时各电压值。

(3)把S1合向2,S2合向1,测量E2单独作用时各电压值。

表1—1R1=1kΩR2=2kΩR L=5kΩ

注意:在做实验前,先要经过计算,把“电压计算值”填入表中。

(二)戴维南定理实验:

1.熟悉实验台,按图1—3连接电路并自查。

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1)调节R L使负载电阻为表1—2的数值,测量负载电压U L和电流I L,把结果填入表1—2中。

3.测量有源二断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将负载断开,用数字电压表测量二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U O= V (填入图1—4中)。

(2)关闭电源E1和E2,用导线短路E1、E2使其置零,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AB间的等效电阻R O。R O= Ω。

4.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1)将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U O处,使R1和R2并联作为R O,按图1—4连接电路。

(2)在R L为表1—2中不同数值时,测量负载电压U L和I L电流,填入表1—2中。

表1—2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1—1的实测数据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把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根据图1—3计算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 O、R O,并与实测值进行比

较。

3.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等效电阻有几种方法求得,试说明之。

4.按表1—2中的数据,分别做出有源二端网络和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曲线U= f(I),并比较之。(画在同一坐标内,以便比较)

实验二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RL 串联电路的实验掌握单相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相量关系,有效值关系。

2.熟悉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各元件的作用及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学会日光灯电路的联接,了解线路故障的检查方法。

3.掌握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方法。 4.练习并掌握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相关知识

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其电感L 比较大,而线圈本身具有电阻R 1。日光灯在稳态工作时近似认为是一个阻性负载R 2。镇流器和灯管串联后接在交流电路中如图2—1所示,可以把这个电路等效为RL 串联电路如图2—2所示。

图2—1 日光灯电路 图2—2 日光灯等效电路

根据图2—2和图2—3相关计算如下: 镇流器的等效复阻抗:

电感线圈的电阻:

图2—3 RL 串联电路相量图

电感线圈的感抗:

I

U Z RL RL =

L

RL Z R φcos 1?=21

2

R Z X RL L -=

f

X L L π2=

电感线圈的电感:

日光灯等效电阻:

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 或:

因镇流器本身的电感较大,故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较低,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采用在日光灯两端并联电容的办法见图2—1。电路并联电容以后,由于电容的无功电流抵消了一部分日光灯电流中的感性无功分量,所以总电流将减小,电路的功率因数被提高。由于电源电压是固定的,并联电容器并不影响感性负载的工作,即日光灯支路的电流,功率和功率因数并不随并联电容的大小而改变,仅是电路的总电流及总功率因数发生变化。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能够减小供电线路的损耗及电压损失,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而又不影响负载的工作。所以并联电容器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的方法被供电部门广泛采用。如果要将功率因数cos φ提高到cos

φ',所并联电容的大小计算如下:

φ——电路的功率因数角。 φ'——提高后的功率因数角。

ω= 2πf ——电源的角频率。 图2—4 日光灯并联电容相量图

三、预习要求

1.复习RL 串联电路及RLC 混联电路的电压,电流之间的相量关系。 2.阅读附录了解日光灯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3.熟悉日光灯电路的接线图。

I

U R R =

cos UI P =)

R R (I P 212+=UI P =

φcos I U P

'=

'φcos )(2

φφω'-?=tg tg U P C

四、实验设备

1.THHE—1型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台(日光灯设备1套、功率表1只、交流电压表1只、交流电流表1只、电流表插口3个)。

2.交流电路实验箱1个。

3.元件箱1个。

4.电流表插头1个。

五、实验线路图

图2—5 日光灯实验电路图

六、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实验台上有关设备,按图2—5接好线路。注意电容器要同时接入电路中并断开电容开关待用,注意功率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2.经教师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注意观察日光灯的起动情况。

3.测量日光灯电路的端电压U,灯管电压U R,镇流器电压U RL,电路电流I 及有功功率P,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1中。

4.在日光灯电路中并联不同容量的电容如1μF,记录电源电压U,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 L,电容支路电流I C,有功功率P的值填入表2—2中,计算并入电容后的功率因数填入表该表中。

5.当日光灯点燃后,将启动器取掉,观察日光灯是否熄灭。

6.关断电源后重新合闸,观察日光灯是否起动。用一根绝缘导线两断短路启动器,观察日光灯状况,然后断开导线,观察日光灯是否点燃。

七、实验报告要求

1.计算图2—2中不同电容值时的功率因数,填入表2—2。

2.根据实测数据说明当并入的电容值逐渐增大时,日光灯支路电流,电容支路电流,总电流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3.并联电容可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是否并联的电容越大越好,试分析其原因。

4.并联电容后日光灯支路的功率因数是否提高,为什么?

5.实验中若出现故障,试分析其原因,若启动器损坏,如何点亮日光灯?

七、注意事项

1.注意电源电压要与日光灯额定电压相符,切勿接在380V电源上。

2.注意功率表的接线方法,分清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的端子,电压线圈要与被测电路并联,电流线圈要与被测电路串联,并且两个线圈的对应端子(同名端)应接在电源的同一点上。

3.电流表不接入电路,要接在电流表插头上,把电流插口按图2—5接入电路。实验时,根据需要把电流插头插入电流插口中,测量电流。

4.该实验用日光灯电路模拟RL串联电路,但实际日光灯端电压波形不为正弦

波,所以用数字电压表测出的交流电压是近似值。

八、附录

1.日光灯电路元件及其作用

日光灯的电路由灯管,镇流器,启动器三个部分组成。

(1)灯管:日光灯的灯管是一个玻璃管,在管子的内壁均匀地涂有一层荧光粉,灯管两端各有一个阳极和灯丝,灯丝是用钨丝绕制而成的,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在灯丝上焊有两根镍丝作为阳极,它和灯丝具有同样的电位,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它的电位为正时吸收部份电子,以减少电子对灯丝的冲击。

灯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如氩气,氪气)与水银蒸气。由于水银蒸气存在,当管内产生弧光放电时,会放射出紫外线,这紫外线照在荧光粉上就会发出荧光。日光灯管的结构如图2-6所示。

图2—6 日光灯管剖面图图2—7启动器

(2)镇流器:镇流器是与日光灯管相串联的一个元件。实际上是一个绕在硅钢片铁心上的电感线圈。镇流器的作用是,一方面限制日光灯管的电流,另一方面在日光灯起燃时由于线路中的电流突然变化而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即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产生弧光。镇流器必须按电源电压与日光灯的功率配用,不能互相混用。

(3)启动器;启动器的构造是封在玻璃泡(内充惰性气体)内的一个双金属片和一个静触片,外带一个小电容器,同装在一个铝壳里,如图2—7所示。双金属片由线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片制成。内层金属的线膨胀系数大,在双金属片和静触片之间加上电压后,管内气体游离产生辉光放电而发热。双金属片受热以后趋于伸直,使得它与静触片接触而闭合。这时双金属片与静触片之间的电压降为零,于是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经冷却而恢复原来位置,两个触点又断开。为了避免启动器中的两个触点断开时产生火花,将触点烧毁,通常用一只小电容器与启动器并联。

2.日光灯的起燃过程:

刚接上电源时,灯管尚未放电,启动器两端是断开的,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源

电压全部加在启动器上,使它产生辉光放电并发热。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使之与静触片闭合,将电路接通。电流通过灯管两端的灯丝,灯丝受热后发射电子,这时启动器的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后与静触片断开,在触电断开的瞬间,镇流器产生了相当高的电动势(800V~1000V)。这个电动势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中的氩气电离放电,氩气放电后,灯管温度升高,水银蒸气气压升高,于是过度到水银蒸气电离放电,产生较大的电弧而导通。灯管中的弧光放电发出的大量紫外线,照射到管壁所涂的荧光粉上使它产生象日光一样的光线。

灯管放电后,大部分的电压降落在镇流器上。灯管两端的电压,也就是启动器两触点的电压较低,不足使启动器放电,因此它的触点不在闭合。

在灯管内两端电极交替起阳极作用,即A端电位为正时,B端发射电子而A 端吸收电子。当B端电位为正时,A端发射电子而B端吸收电子。

实验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继电接触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电动机铭牌数据的意义,掌握定子绕组的正确联接。

2.了解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直接起动继电接触控制的原理,线路的连接,明确自锁的作用。

4.加深理解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学习线路的接线,掌握联锁控制的必要性。

5.学会检查电动机控制线路,及故障排除方法。

二、相关知识

电动机上的铭牌数据或产品说明书是安全使用电动机的重要保证。使用一台电动机之前,首先要通过铭牌了解它的技术参数,明确其物理意义。

铭牌上标出的电压值是指电动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其定子绕组上应接电源的线电压值。实验时,要根据标定电压联接电源。一般小型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380V/220V,其定子绕组有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两种,当电源线电压(380V)是定子绕组额定电压的√3时,应星接,当电源线电压(220V)等于定子绕组额定电压时,应角接。电动机外壳上的接线盒有六个接线端,分别对应定子三相绕组的六个出线端。

星接时如图3—1(a)所示,角接时如图3—1(b)所示。

电源火线电源火线

(a )定子绕组星形联接(b)定子绕组三角形联接

图3-1 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图

采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等低压电器组成有触点的控制系统,称为继电接触控制,例如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和制动,电动机的降压起动,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以及两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等。由各种低压电器按照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为完成一定控制目的而形成的电路图,称为控制电路图。控制电路由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组成,要看懂它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一个系统的控制电路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主电路由电动机、接触器、自动空气开关等组成,该部分电路的电流较大。控制电路一般由按钮、继电器等构成,控制电路能对电动机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

2.在一张电路图中,同一电器的各个部件经常不画在一起,而是分别画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在一张图上。例如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画在主电路中,而它的吸引线圈和辅助触点画在控制电路中。同一电器的不同部件都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3.电路中所有电器的触点均为常态,即吸引线圈不带电,按钮没按下的情况等。

4.一般的控制电路,其各条支路的排列常依据生产工艺顺序的先后,由上而下排列。

控制电路同时具有三种保护作用。在主电路中接有三只熔断器FU,起短路保护作用。主电路中还串有热继电器FR的三个发热元件,起过载保护作用,一般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在控制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的线圈具有失压或欠压保护作用。

自锁环节是实现电动机连续运转的基本条件,它由交流接触器的一个常开触点实现。互锁环节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是安全切换的基本保证,它能保证两个交流接触器不能同时通电,从而保证电源火线不短路。互锁常用接触器的两个常闭触点的交替使用来完成。

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由三相电源的相序决定的。只要把接在电动机上的三根电源线中的任意两根对调,电动机即可反转。本实验由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单相运行是电动机常见故障之一,当三相电源断开一根火线时,电动机处于单相运行状态。电动机单相运行时,输出功率降低,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电机中的电流增大,转速下降,声音发闷发沉。如果单相运行时间稍长,很容易烧毁电机。在本次实验中,要通过观察判断单相运行事故。电动机单相起动时,无起动力矩,不能正常起动,并发出嗡嗡声。

三、预习要求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的意义。

2.复习定子绕组的两种接线方法,明确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复习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线路图,预习实验内容和步骤,了解注意事项。

5.思考如何把三种保护电器接入控制电路。

6.理解自锁和互锁的概念、作用及其实现的手段。

四、实验仪器

1.THHE—1型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台

2.鼠龙式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

3.继电接触控制箱(一)。

4.继电接触控制箱(二)。

5.继电接触控制箱(三)。

五、实验线路图

(a)起停控制电路(b)点动环节

图3-2 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图3-3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六、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实验线路箱

(1)仔细查看线路箱上各元件的情况,分清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引线(接控制电路),分清主触点(接主电路)和辅助触点(接控制电路),常开和常闭触点。

(2)辨别热继电器的发热元件的引线(接主电路),常闭触点引线(接控制电路)。

(3)搞清按钮的正确使用方法。若使用按钮左端的引线,此时为常闭按钮,右端引线为常开按钮,左右两端同时使用时,为复合按钮。

2.电动机直接起动时的控制电路实验

(1)弄清图3-2线路中各符号与实际元件的对应关系,并连接线路。注意电源采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定子绕组星接。接线时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即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虚线部分暂不接入电路。

(2)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按下起动按钮,观察各元件的动作情况,松开按钮后再观察有无变化。

(3)断开电源,在起动按钮SB两端并入交流接触器的一个常开触点KM-2。

接通电源,按下起动按钮,观察个电器的起动情况,松开按钮,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并和步骤(2)进行比较,体会自锁的作用。

(4)断开电源,将线路换接成图3-2(b),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合上刀开关,按下起动按钮SB,使电动机直接起动运行,观察有无自锁。断开电源,待电机完全停下后,操作点动按钮,观察电动机的起动和运行情况。

3.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实验

(1)实验线路原理图见图3-3。

(2)看懂图3-3所示制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进行接线。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合上刀开关Q,按正转起动按钮SB F,观察各电器元件动作及电动机的转向;按停止按钮SB1,待电动机转速接近于零时,再按反转起动按钮SB R,同样观察上述情况。

(3)试验常闭触点互锁的作用,按正(或反)转按钮,使电动机正(或反)向起动。然后在按反(或正)转按钮,注意观察各电器元件将不动作。电动机沿原方向转

七、注意事项

1.连接线路时,各接线端一定要牢固,不能松动或虚接。

2.电动机在起动前要清除周围的障碍,连接导线要远离电机轴,防止转轴绞缠导线,发生事故。

3.接通电源后电机不转,必须立即切断电源,以防电机烧毁。待查出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接通电源,进行实验。

4.每次换接线路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注意定子绕组的接法和电源的大小,以免错用。

5.做电动机起停实验时,不能短时间内频繁操作,以免接触器触头烧熔。

6.电动机转速很高,勿触碰转轴部分,避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八、实验报告要求

1.380V星形连接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为何值时才能接成三角形?

380V三角形连接的电动机,电源电压为何值时才能接成星形?。

2.根据实验绘图说明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说明连锁的作用,设计用其他方法实现自锁。

3.热继电器用于过载保护,它是否也能起短路保护的作用?为什么?。

实验四 单管低频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判断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2. 掌握单管低频电压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3. 研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 学习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A u 。

5. 了解负载电阻R L 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 进一步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二、相关知识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有保证晶体管正常工作的偏置电压外,还须有合理的电路结构形式和配置恰当的元器件参数,使放大器工作在放大区,即设置合适的

ω

ωt

图4-1 放大器最佳静态工作点

I

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过高,会引起饱和失真,如图4-1中的Q 1点;静态工作点过低,会造成截止失真,如图4-1中Q 2点。对小信号单管放大器而言,由于输出交流信号幅度很小,非线性失真不是主要问题,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工作点。如希望放大区耗电小,噪声低,工作点Q 可适当选低一些;若希望放大区增益高,工作点Q 可选择高一些。如果输入信号幅度较大,则要保证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此时工作点应选择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以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

放大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R L 时,因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要陡,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将变小。当发射极接有电阻时,也会使信号动态范围变小。要得到最佳静态工作点,还要通过调试来确定,一般用调节偏置电阻R b 的方法来调整静态工作点。

衡量单管放大电路性能的主要指标是:

(1)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定义为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与输入电压变化量幅值或有效值之比,表达式为:

i

o

u U U A =

式中U o 、 U i 分别表示输入、输出正弦电压信号的有效值。

(2)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或等效阻抗),它表明放大电路对信号源影响的程度。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越高,对信号源影响越小,输入信号就越接近于恒压输入,即U i =U S 。输入电阻的表达式为:

i

i i I U R =

(3)输出电阻: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称为输出电阻,它表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输出电阻越小,带负载的能力越强。其表达式为

o

o o I U R =

==L S R U ,0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单管放大电路的有关内容。

2. 根据图中给出的电路参数(β=80),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I B.,I C,U CE )和电压放大倍数A u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4-1中。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

2b p 2b 1

b CC

B R R R R U U ?++=

e

BE

B E R U U I -=

E C I I ≈ β

=

C

B I I ()e

C C CC CE R R I U U +-= U C

u CE

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 负载开路时: be

C .

u r R A β=

负载为R L 时: be

L C u r )

R R (A β=

?

3. 思考题:

(1)若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接近截止区(或饱和区),应如何调节R P (增加或减小);的大小?

(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那些参数有关?

(3)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入输出电压各采用那种类型的仪表?

四、实验电路图

实验电路如图4-2所示。图中R P 为一电位器,调节可变电阻R P 可有效地调整静态工作点。

图4-2 单管放大电路

电工学实验报告A2

请在左侧装订成册 大连理工大学Array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学实验A(二)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2015 年~ 2016 年第2 学期

实验项目列表 姓名:学号: 注意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的上课时间(3学时):第一节:(1.2节课)7:30 第二节:(3.4节课)10:05 第三节:(5.6节课)13:00 第四节:(7.8节课)15:30 第五节:(9.10节课)18:00

电工学实验须知 一. 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已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请按选课时间上课,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无故选课不上者按旷课处理,不给补做,缺实验者不给成绩。 二.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严禁带他人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请按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实验完毕需各班统一提交实验报告,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抄袭实验 报告记0分。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 车辆1104班 吴昊宇 2019年7月11日

目录 1.0实验目的 (3) 1.1实验原理 (4)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 1.1.2电路装配图 (7) 1.1.3连线图 (7) 1.2实验内容 (8) 1.2.1实训过程 (8) 1.2.2元件清单 (8) 1.2.3作品展示 (22) 1.2.4实验数据分析 (23) 1.3总结 (23)

1.0实验目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 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 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而LED3绿灯和喇叭都一直接

实验讲义电工电子学(三)

实验一直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加深理解其内涵。 2.学习使用稳压电源。 3.掌握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量的方法。 二、相关知识 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中的普遍性原理,它是指当有几个电源同时作用于线性电路时,电路中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等于这些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的代数和。在分析一个复杂的线性网络时,可以利用叠加原理分别考虑各个电源的影响,从而使问题简化,本实验通过测量各电源的作用来验证该原理。 戴维南定理是指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看做一个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就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U O,等效电源的内阻R 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如图1—1所示有源二端网络图(a)可以由图(b)等效代替。利用戴维南定理可以把复杂电路化简为简单电路,从而使计算简化。 (a)(b) 图1—1 有源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内阻R O的三种测量方法: 1.开路短路法。若图(a)的AB端允许短路,可以测量其短路电流I S,再测AB端的开路电压U O,则等效电阻R O=U O/I S。 2.外特性法。在AB之间接一负载电阻R L如图(a)所示,测绘有源二端网

络的外特性曲线U= f(I),该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U O和I S,则R O=U O/I S。 3.直接测量法。使有源二端网络中的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用万用表电阻挡直接测量AB端的阻值R O。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有关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掌握其基本要点,注意其使用条件。 2.阅读实验指导中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预习本次实验内容,作好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线路和实验步骤。 (2)对数据表格进行简单的计算。 (3)确定仪表量程。 四、实验线路原理图 图1—2 叠加定理实验线路图 图1—3 戴维南定理实验原理图图1—4 戴维南等效电路 五、实验设备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⒉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 ⒊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⒈数字万用表一块 ⒉交流电流表一块 ⒊ZH-12电学实验台 ⒋日光灯管、镇流器、电容器、起辉器各一个 三、实验原理 ⒈日光灯工作原理: 日光灯电路由灯管、启动器和镇流器组成,如图5-1所示。 ①日光灯:灯管是内壁涂有荧光物质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两端装有灯丝电极,灯丝上涂有受热后易发射电子的氧化物,管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和少量的水银蒸汽。它的起辉电压是400~500V,起辉后管压降只有80V左右。因此,日光灯不能直接接在220V电源上使用。 图5-1 日光灯的原理电路

②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是由一个充有氖气的辉光管和一个小容量的电容器组成。辉光管的两个金属电极离得相当近,当接通电源时,由于日光灯没有点亮,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动器辉光管的两个电极之间,使辉光管放电,放电产生的热量使到“U”形电极受热趋于伸直,两电极接触,这时日光灯的灯丝通过电极与镇流器及电源构成一个回路。灯丝因有电流通过而发热,从而使氧化物发射电子。同时,辉光管两个电极接通时,电极间的电压为零,辉光放电停止,倒“U”形双金属片因温度下降而复原,两电极分开,回路中的电流突然被切断,于是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瞬间高压。这个高感应电压连同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的两端,使热灯丝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并辐射出紫外线,管内壁的荧光粉因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小电容用来防止启燃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波对附近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③镇流器:它的作用一是在灯管起燃瞬间产生一高电压,帮助灯管起燃 ;二是在正常工作时,限制电路中的电流。 ⒉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当负载的有功功率一定,电源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小,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大,使线路压降、功率损耗增大,从而降低了电能传输效率,也使电源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在用户中,一般感性负载很多。如电动机、变压器、电风扇、洗衣机等,都是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让电容器产生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消耗的无功功率以减少线路总的无功功率来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⒈了解日光灯的各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⒉按图5-2接好线路,电容器先不要接入电路。

《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任永胜学号:1995738000111年级专业层次:年级:1903 层次:高起专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习中心:府谷奥鹏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9年11月1日

二、实验原理 答: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电工学实验答案

哈哈、b两端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电流表的内阻越小越好,以减小其上的电压,以保证a、b支路电流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4 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研究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总结串联交流电路的特点。 答:当X L X C时,电路呈电感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大于电容上的电压,且电压超前电流。 当X L=X C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电路呈电阻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近似相等,且大于输入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4从表4.1~4.3中任取一组数据(感性、容性、电阻性),说明总电压与分电压的关系。答:取f=11kHz时的数据:U=6V,U R=3.15V,U Lr=13.06V,U C=8.09V,将以上数据代入 公式 2 2 2 2) ( ) ( C L C L R X X R I U U U U- + = - + = =5.88V,近似等于输入电压6V。 6实验数据中部分电压大于电源电压,为什么? 答:因为按实验中所给出的频率,X L及X C的值均大于电路中的总阻抗。 9本实验中固定R、L、C参数,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可改变电路的性质。还有其它改变电路性质的方法吗? 答:也可固定频率,而改变电路中的参数(R、L、C)来改变电路的性质。 实验5 感性负载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6根据表5.2所测数据和计算值,在坐标纸上作出I=f(C)及cos ?= f(C)两条曲线。 说明日光灯电路要提高功率因数,并联多大的电容器比较合理,电容量越大,是否越高? 答:并联2.88uF的电容最合理,所得到的功率因数最大.由实验数据看到,并联最大电容4.7uF时所得的功率因数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可以得出,并不是电容量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8说明电容值的改变对负载的有功功率P、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 RL有何影响?答:电容值的改变并不会影响负载的有功功率及日光灯支路的电流. 11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法,而不采用串联法? 答:因为串联电容虽然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它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增大日光灯的有功功率,可能会超过它的额定功率而使日光灯损坏. 实验6 三相交流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负载对称的星形及三角形联接时U l与U p,I l与I p之间的关系。分析星形联接中线的作用。按测量的数据计算三相功率。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2012/3/26 指导老师: _______

班级:_1_ 姓名: ________ 学号:11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_同组学 生 __________ 日期2012 年 3 月_26 日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广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 1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3个支路,AFED, AD,AB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I i =I 4 I 2=15 图中有两个节点A 和D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KCL )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 b=3对节点A 有I 1+ I 2= I 3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i R i +13R 3+14R 4 E 1 I i 510 I 3510 14510 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2R 2 +I 3R 3 + I 5R 5 = E 2 l 21000 +l 3510 +l 5330 =12V 联立方程得 F U 1 + - I 1 / —? \ I 2 < -- U 2 - + R 1 510 Q R 2 1k Q f 3 + + R3 E 1 C )6V U 3 510 Q 12V 厂 1, U 4 U 5 B E D + + R 4 510 Q R 5 330 Q + E 2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 1=I 1R 1=1.92 10-3 510=0.9792V U 2=I 2R 2 5.98 10-3 1000 5.98V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4=I 4R 4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5=I 5R 5=I 2R 5 5.98 10-3 330=1.973V 以A 点作为参考点则V A = 0 U AD =0 U 3 0 4.029V 4.029V U BF U BA U FA 5.980V 0.9792V 5.0008V U CE U CA U EA 1.9734V 4.029V 2.0556 [、f ZX — 、/十 ryj r [ V D = 0 以D 点作为参考点则 U AD U 3 4.029V U BF U BD U FD =5.980V 0.9792V 5.0008/ U CE U CD U ED 1.9734V 4.029V 2.0556V 厂 h510 打510 I 2IOOO 4510 2 I 1+| 2 =I 3 11 I 4 12 I 5 L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I 4510 6V I 5 330 =12V

电工电子学(含模拟实验)第三次作业

第三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40道题) 收起 1.( 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3.(2.5分) ?A、. ?B、. ?C、.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4.(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5.(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6.(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7.(2.5分) ?A、. ?B、. ?C、.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8.(2.5分) ?A、. ?B、. ?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A、. ?B、. ?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 ?A、. ?B、. ?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 ?A、. ?B、. ?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 ?A、. ?B、. ?C、.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3.(2.5分) ?A、. ?B、. ?C、.

14.(2.5分) ?A、. ?B、. ?C、.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5.(2.5分) ?A、. ?B、. ?C、.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6.(2.5分) ?A、. ?B、. ?C、.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 ?A、. ?B、. ?C、.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8.(2.5分) ?A、. ?B、. ?C、.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项目一基尔霍夫定律 (1) 项目二三相交流电路 (3) 项目三常见低压电器的识别、安装和运用 (5) 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过载保护自锁控制线路 (7) 项目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9) 项目六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 (11) 项目七模拟照明线路安装 (13)

项目一基尔霍夫定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直流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的使用; 2、学习和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3、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即对电路中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ΣI=0;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ΣU=0。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 表1-1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基尔霍夫定律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图1-1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 2、I3,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 2、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3、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一路如E1为+12V;另一路,如E2接0~30V可调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接入电路,令E1 =12V,E2 =6V;然后把开关K1打置左边、K2打置右边(E1和E2共同作用)。 4、将电流表插头分别插入AB、BC、BD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注意另外两个未测量支路的缺口要用导线连接起来) 5、用万用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分别记录在表1-1中。(注意电路中三个未测量支路电流缺口均要用导线连接起来)表1-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该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5、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动院电工学实验指导

实验四 戴 维 南 定 理(自拟)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南定理 2、学习线性含源网络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戴维南定理指出: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均可等效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该等效电源的电压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内阻R 0等于原二端网络除源后的等效电阻。 图 4-1戴维南等效电路 2、等效电阻的测量方法: (1)、用万用表直接测量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 (2)、分别测量有源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则等效电阻为 SC OC I U R = 0。 (3)、外加电压法:在除源后的网络端口外加电源电压Us ,测量从电压正极流入端口的电流I ,则等效电阻为 I U R S =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实验挂件GDS — 06 上搭建一个含源二端网络与一个负载R L 相连构成的完整电路。 2、改变R L 值 ,测定与之相连的有源二端网络的伏安特性,注意取开路及短路两点。 3、测试负载开路时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 4、根据第3步的结果,搭建戴维南等效电路,调节负载电阻R L 重复步骤2 5、将第2与第4步的实验数据,得出验证结论。 四、实验预习要求 1、预习戴维南定理。 2、绘制一验证戴维南定理的实验电路。 3、确定实验所用电源电压数值,选定各电阻值。并对电路进行计算,以对实验所用仪表的量程有个预测。 4、选定至少两种测试R 0的方法,供实验用。

五、仪器及设备 六、实验报告 1、说明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结论。 备注:戴维南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1、注意信号源的使用。考虑电压源的最大输出电压(30V)、最大输出电流(1.5A)。 2、注意元器件的选用。需注意电阻元件的阻值,以及最大功率。 3、设计完的电路应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 4、实验室可提供的元器件电阻(6W) 220 Ω300Ω510Ω1KΩ 可调电阻(二路)(4W) 0~9999Ω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电工技术实训指导书

电工技术实训指导书 (第一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训练一电工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用电知识 (1)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工作人员与带电导体之间、导体与导体之间、导体与地面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在此距离下,能保证人身、设备等的安全。 (2)安全电压加在人体上在一定时间内不致造成伤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安全

电压等级分为42V、36V 24V、12V、6V五种,一般情况下以36V作为安全电压。 (3)安全电流流经人体致命器官而又不至致人死命的最大电流值。安全电流值为 30mA, 2、电工安全操作知识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在一个插座或灯座上不可引接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具。 (6)不可用潮湿的手去触及开关、插座和灯座等用电装置,更不可用湿抹布去揩抹电气装置和用电器具。 (7)工作完毕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3、电气火灾消防知识 ( 1 )电气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电气火灾是指由电气原因引发燃烧而造成的灾害。短路、过载、漏电等电气事故都有可能导致火灾。设备自身缺陷、施工安装不当、电气接触不良、雷击静电引起的高温、电弧和电火花是导致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是电气火灾的环境条件。 (2)电气火灾的防护措施电气火灾的防护措施主要致力于消除隐患、提高用电安全,具体措施如下:①正确选用保护装置; ②正确安装电气设备; ③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4、触电的危害性与急救 (1)触电的种类人体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类。 ①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伤。通常说的触电就是电击。触电死亡大部分由电击造成。 ②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电流本身作用下造成的人体外伤。 (2)触电发生的主要方式 ①单相触电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 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预习思考题 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 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 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 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

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7、在测试AV,Ri和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 答:应该选Ui=10mv作用f=1KHZ左右,因为,试验电路为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单管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fL越小电路的低频响应越好,所以采用1KHZ而不用更高的 8.单管共射级放大电路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对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果有波形输出,例如正弦波,则在示波器端的显示是反相。 交流毫伏表:正电流显示为负电流,负电流显示为正电流,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示波器:只是显示的通道不同了而已,没影响。 三、原理说明 图9-1为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它由Rb1和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 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vi后,在放大电 路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v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vo,从而实现电压放 大。 图9-1

三相交流电路-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指导老师:张伯尧成绩:___ _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 五、心得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 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电路板 2. 三相交流电源(220V) 3. 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 交流电流表 5. 功率表 6. 单掷刀开关 7. 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1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1

1)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各电压(注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U UV/V U VN/V U WU/V U UN/V U VN/V U WN/V 217.0218.0217.0127.0127.0127.3 表1 2)按表2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电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 只灯;不对称负载时为U相开亮1只灯,V相开亮2只灯,W相开亮3只灯。 测量值 负载情况相电压相电流中线电 流 中点电 压 U UN’/V U VN’/V U WN’/V I U/A I V/A I W/A I N/A U N’N/V 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41240.26 3 0.26 3 0.26 5 00 无中线126.1126.8126.50.26 3 0.26 3 0.26 6 0 1.1 不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51240.09 2 0.17 6 0.26 6 0.1560 无中线168144770.10 5 0.18 8 0.21 6 051.9 表2 2.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2接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具体接法见图3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3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电灯的亮度。 表3中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2中相同。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记录数据

电工学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学实验报告 物教101 实验一电路基本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常用直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直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如图所示,设定三条支路电流i1,i2,i3的参考方向。 2.分别将两个直流电压源接入电路中us1和us2的位置。 3.按表格中的参数调节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表格中的各个电压,然后与计算值作比较。 4.对所得结果做小结。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参数表格与实验测出的数据 us1=12v us2=10v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掌握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以及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i =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结点的电流取负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u =0,一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可调压源(ⅰ、ⅱ均含在主控制屏上,根据用户的要求,可能有两个配置0~30v可调。)3.实验组件(含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可调电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压+10v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 2.测量支路电流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然后根据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中。 3.测量元件电压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接线端应被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黑接线端插下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五、实验数据处理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篇二:电工学实验答案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电工电子学[含模拟实验]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40道题) 收起 1.( 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 ?A、. ?B、. ?C、.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 ?A、.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模板

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 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 经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 能够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 某独立源的值) 增加或减小K 倍时, 电路的响应( 即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的电流和电压值) 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用DGJ-03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 和6V , 接入U 1和U 2处。 2. 令U 1电源单独作用( 将开关K 1投向U 1侧, 开关K 2投向短路侧) 。用智能直流电压表和毫安表( 接电流插头) 测量表1-1所示各电压及电流, 并将测量数据记入表1-1。 3. 令U 2电源单独作用( 将开关K 1投向短路侧, 开关K 2投向U 2 侧) , 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和记录。 4. 令U 1和U 2共同作用( 开关K 1和K 2分别投向U 1和U 2侧) , 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表 1-1 R U U D E IN400 图

5. 将原U2=6V调至2U2=12V, 重复实验内容3的测量和记录, 数据记入表1-1中的最后一行。 6. 将R5( 330Ω) 换成二极管1N4007( 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侧) , 重复实验内容1~5的测量过程, 数据记入表1-2。 7. 分别按下故障1、故障2、故障3设置键, 重复实验内容4( U1=12V和U2=6V共同作用, 开关K3投向R5侧) 的测量和记录, 数据记入表1-3。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表1-2 表1-3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 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 应注意仪表的极性, 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后, 记入数据表格。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