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第一节概述

某矿地处平原、地面标高+150m,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方向长度3。3km。井田上界以标高-165m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m为界,两边以断层为界,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储量约1.08亿吨。根据开采条件,煤炭供求状况及“规程”规定,确定此矿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为72年。

井田内有两个开采煤层,为K1、K2,在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15°,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参见综合柱状图。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6m 3/t,煤层有自然发火的危险,发火期为16~18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

根据开拓开采设计确定。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380m,倾斜长为2

825 m,服务年限为27年,因走向较短,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每个采区上山部分和下山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每采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50m,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综采工作面产量为在K1煤层时为1620吨/日,在K2煤层时为1935吨/日,日进6刀,截深0.6m,高档普采工作面产量为在K1煤层时为1080吨/日,在K2煤层时为1290吨/日,日进4刀,截深0.6m,东翼还另布置一个备用的高档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装备的部分机电设备如表1-2所示,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置。

采区轨道上山均布置在K2煤层的底板稳定细砂石中,区段回风平巷与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与轨道上山采用石门连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前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后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和一个岩石下山掘进头。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绞车房、变电所、火药库,亦需独立通风。井为箕斗井提煤用,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用,并设有梯子间。

部分巷道名称、长度、支护形式,断面几何特征参数列入表1-1

表1-1

编号井巷名称支护形式断面(m2)周长(m)

1 副井井筒混凝土35.8 21.90

2 井底车场及主石门锚喷14.2 10.4

3 井底运输大巷锚喷12.8 13.6

4 采区下部车场锚喷12.8 13.6

5 轨道上山锚喷10.1 12.0

6 运输机上山锚喷9.6 11.8

7 综采区段进风平巷U型支架9.6 12.9

8 综采区段回风平巷U型支架9.6 12.9

9 液压支架工作面7.80 11.95

10 高档普采工作面区段进风平巷钢轨支架9.6 12.9

11 高档普采面区段回风平巷钢轨支架9.6 12.9

12 高档普采面液压支柱9.4 11.0

13 高档普采备用进风平巷钢轨支架9.6 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