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

编号:CH2013-15

区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设计单位:**************

2013年9月26日

区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2013年月日

目录

1.概况 (1)

1.1、任务来源 (1)

1.2、测区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 (2)

4.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

4.1、平面坐标系统 (2)

4.2、高程系统 (3)

5.成图规格 (3)

6.地形图分幅、图幅编号和图名的规定 (3)

7.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4)

7.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4)

7.2、数字地形图精度要求 (4)

8.资源配置 (5)

9.项目管理 (5)

9.1、项目组织 (5)

9.2、项目实施计划 (5)

9.3、安全生产措施 (6)

10.控制测量 (7)

10.1、布网选点要求 (7)

10.2、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 (7)

10.3、平面控制测量作业方法 (8)

10.4、高程控制测量 (9)

10.5、RTK控制测量的野外观测和记录的要求 (10)

10.6、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成果输出内容 (10)

10.7、成果检查 (11)

1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1)

11.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11)

11.2、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12)

11.3、野外数据采集 (12)

11.4、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助制图 (14)

12.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目标 (16)

13.提交资料 (16)

区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1.概况

1.1、任务来源

为满足区规划设计的需要,为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受****城北工业园区委托,我院承担了区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

1.2、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位于****东北部,与****城区仅一桥之隔,境内以平原为主。测区范围主要是在仁和大道两侧,测绘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测区内有浙赣铁路、清宜公路穿境而过,测区距****区约6公里,交通便利。测区内水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地处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 ℃,年均日照总时数1522.7小时。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64.9毫米。

2.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73-2010;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7、《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3.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

(1)、测区内有国家GPS-C级点3个,其精度较好,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的控制起算资料。

(2)、****国土局提供的测区内1:1000土地整理地形图,可作为本项目控制网设计、选点。

4.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4.1、平面坐标系统

测区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测区中央子午线115°30。

4.2、高程系统

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m。5.成图规格

1、成图方法为全野外数字化成图;

2、成图比例尺为1:1000;分幅及编号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3、成果图格式为*.dwg(2004版本)格式存储。

6.地形图分幅、图幅编号和图名的规定

本项目1:1000数字化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实地为东西长500m,南北宽500m),以图幅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码作图幅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即0.01km),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如:2615.50-2615.50。

以图幅内的地名、山名、村庄名等固定的名称作图名,无法以上述名称为图名的,以图幅号作为图名。

7.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7.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1)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2)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7.2、数字地形图精度要求

(1)平面精度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0cm;平地、丘陵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0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40cm;山地、高山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75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60cm。

(2)高程精度

①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30cm。

②其它地区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

(3)对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述平面、高程精度的规定放宽50%。

8.资源配置

名称型号性能用途备注GPS动态RTK 中海达V8-B、V30 GPS移动站控制、地形测量2台

全站仪拓普康GTS-226精度:测角6" 地形测量1台

全站仪拓普康GTS-336精度:测角6" 地形测量1台

绘图仪惠普500 大图纸打印图纸打印1台

笔记本电脑联想Y400 专业绘图地形图绘图4台套

南方开思CASS7.1专业制图内业成图8套

对讲机北峰对讲机远距离对话测量对讲4对

面包车长安之星交通工具车1辆9.项目管理

9.1、项目组织

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我院成立了项目组,明确了项目负责人,制定了实施计划。

该项目计划投入技术人员12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检查员2人,生产人员8人,实施内外业一体化作业。

9.2、项目实施计划

自2013年9月25日至2013年10月25日完成整个项目工作,共计30个工作日。具体时间安排为:

9月26日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及项目设计;

9月27日—9月29日完成控制测量;

9月30日—10月20日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及内业成图;

10月20日—10月22日完成小组自检;

10月22日-10月24日完成最终检查;

10月25日成果提交;

9.3、安全生产措施

⑴作业人员应了解测区的民情和社会治安情况,遵守当地相关的安全规定,做好测区宣传解释工作,注意群众纪律,遵纪守法,做到文明作业;

⑵在道路上作业时,作业人员需穿着色彩醒目的带有安全警示反光的马夹,集中精神注意来往车辆,避免交通事故;

⑶在高、低压线附近作业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触电,使用绝缘棱镜杆;

⑷在林区等防火区域作业时,严禁携带火种;

⑸在山上作业时,应注意毒虫、蛇的袭击,保持与陡崖、坑穴等危险地段的安全距离;

⑹严禁在水域(江、河、湖、海、水库、池塘)内游泳、捕捞鱼虾活动;

(7) 注意用电安全,严防煤气泄露;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8)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雷电、大风等危险天气从事野外测绘工作。

10.控制测量

10.1、布网选点要求

(1)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2)图根控制点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直接运用RTK在C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每平方公里的图根点密度一般不少于16个,地形复杂、隐蔽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图根点一般采用临时标志。

10.2、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

(1)图根点号前冠CS,后加两位自然数编号,如:CS01,不同等级的控制点的编号可空号,不得重号。图根点可在水泥地面上做刻石标志,带十字螺丝帽的螺丝钉,在周围凿20cm×20cm,深0.5mm 的方框,刻明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控制点的标石面整饰如下(文字及编号凹刻):

CS 01

10.3、平面控制测量作业方法

平面控制可采用RTK的方法进行施测,为保证作业质量和精度,执行如下技术要求:

等级

图根

项目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200m

边长相对中误差≤1/6000

有效卫星数≥5

卫星截止高度角15 o

时段数 1

观测次数 2

每次初始化观测历元50

观测采样间隔1秒

PDOP值≤6

点位中误差(cm)≤±5

(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2)每次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3)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

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4)每次作业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与基准站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

(6)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

(7)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8)应取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9)RTK观测数据按历元记录。

10.4、高程控制测量

(1)技术要求

RTK测量的控制点高程也可以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或高程拟合计算的方法来确定,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①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②应取各次测量的大地高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③RTK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④控制点大地高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即大地高中误差)小于±3cm;

⑤RTK高程控制点测量的起算点等级为四等及以上水准。(2)高程计算

高程采用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在WGS 84坐标系成果进行内插计算,得到控制点的正常高。高程拟合以项目内的C级控制点高程作为该网的起算点,高程拟合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拟合计算应进行内符合和外符合检核计算,如检核数据过大,应查明原因,改进拟合精度,最终的高程拟合精度应满足本项目高程精度要求。

10.5、RTK控制测量的野外观测和记录的要求

本次GPS观测采用中海达双频GPS-RTK(V30),分别置于各个GPS 控制点上采集数据,可见卫星15颗(含15颗)以上卫星,数据采样间隔20″,同一个GPS控制点采集数据2次数据,取2次采集数据的平均值作为GPS控制点最终成果。

(1)每点观测均须使用三角架架设仪器且量取两次仪器高,两次读数不大于3mm,取中数输入GPS接受机中;

(2)数据采集过程中须填写观测记录,平面和高程记录记录精确至0.001m,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3)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图根控制点可在项目现场通过校正的方法获取。

10.6、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成果输出内容

(1)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2)流动站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

(3)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4)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

(5)项目转换参考点、观测点网图。

10.7、成果检查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10%的外业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等级

边长校核角度校核坐标校核

测距中误

差(mm)

边长较差

的相对中

误差

测角中误

差/(″)

角度较差

限差/

(″)

坐标较差

中误差

(cm)

图上平面坐标

较差(mm)

图根≤±20 ≤1/3000 ≤±20 ≤60 - ≤±0.15 高差较差图根控制点:≤1 / 7 基本等高距

备注:L为检测线路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不足1公里时按1公

里计算。

1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1.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地形测量主要采用网络RTK及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测量,采用南方

公司数字化成图软件CASS7.1,全野外采集数据,全要素1:1000数

字化地形图分层,按测绘成图软件编码表执行。

11.2、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大于5mm。

(2)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为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定向检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式:

①选另一控制点作方向检查,偏差不应大于2′。

②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7cm ; 其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0cm。

(3)用测距仪施测地形地物点时,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60m,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50m,最长不超过300m,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30m。

11.3、野外数据采集

外业数据的采集,采用全解析法数字化采集,使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按《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遵守本设计书的有关规定。

(1)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①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的附属设施均应测绘,破旧的临时性地物(破旧临时工棚、移动房、零乱电线杆等)以及附着在建筑物上面的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等可舍去;建

筑物、构筑物轮廓点凹凸在图上小于0.3mm时,可用直线连接。房屋应输入层次、建筑材料、栋号、门牌号等属性并注记。

②房屋以墙基角为准(外墙勒脚线以上),逐间测量表示;房屋根据结构和层次分开表示,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分层表示困难时,以主体建筑层数注记;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也可以按占地面积较大的层数注记。

③房屋飘出部分应分飘楼、阳台、檐廊、挑廊表示,其凹凸部位小于0.5m时,可综合表示;飘出部分宽度小于0.8m时,可不表示;落地阳台综合以房屋表示。

④房屋结构按图式规定表示:即注砼、混、砖等。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结构的房屋,以砼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钢筋混凝土为楼板,以钢筋混凝土或瓦为顶盖的房屋,以混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木板为楼板,瓦为顶盖的房屋,以砖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住人或作车间的房屋,以简单房表示;依附其他房屋或围墙搭建,以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堆放杂物的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用简单材料搭建在江边、海边、鱼塘边水面上的茶楼、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以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为支承,四周以铁皮为墙体,以铁房屋表示。

(2)独立地物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中间配置相应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3)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

舍;某两个支架(杆)间有多种线路时,以综合线表示,其它线路在此两个支架(杆)间不表示。

(4)水系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有名称的加注名称,双线水沟(水渠)应测注沟(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

(5)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所有道路均应实测表示,并注记道路(街道)名、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砾石和土等。

(6)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应重视山顶、鞍部、凹地、山脊、山谷及其他地形变换点的测绘。施工地、乱挖地、填土区可不绘等高线。

(7)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8)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并应正确注记。

11.4、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助制图

利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对原始野外采集的碎部测量数据进行分类、排错、解码、碎部测点坐标计算等处理,形成碎部点文件,根据点文件信息,将属于同一地物的各个测点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

列和处理,形成图形文件,借助图形编辑功能在计算机屏幕上对显示

图形进行图形编辑、修改、注记等,最后形成正式的碎部点文件和图

形文件。在图形文件中,数据应按CASS7.1要求分层存放。

将点、线、面的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等组成统一的格式文件,即

图形数据文件。图形数据文件以块图为单位进行数据信息存储,图形

与数据应符合CASS7.1的要求,图数互动,文件名采用行政区划名+

六位数图号。同时由块图数据文件生成分幅图图形文件,相邻分图幅

必须能无缝拼接,文件名要求与图幅编号一致,分幅图与块图的图层

名称必须一致。

基础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应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

图图式》的要求进行,图层、文件命名规则、格式,按照CASS7.1数

字化成图软件规定执行。数据的分层、分色见下表:

地形图要素的分层、设色表

层名表示的内容颜色

KZD 各种控制点255,0,0

居民地(包括各种房屋、围墙、门廊、台阶、

JMD

255,0,255 楼梯、阳台、篱笆等)

文字注记(各类地物属性注记,道路名称、道

255,255,255 ZJ

路材料、鱼塘、河流等注记)

DLDW 各种独立地物(含厕所、牲)255,127,127

DLSS 交通及附属设施类0,255,255

GXYZ 管线设施255,255,0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完整版)1_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题目: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 英文题目:1:500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design technology 学生姓名:*** 班级:工程测量*班 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 指导教师:***

****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012年4月

摘要:本设计主题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是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或RTK测出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1:500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定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反战,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制图技术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或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热爱后有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有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方法书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等。数字测图就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然后再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后又磁盘、光盘和硬盘等储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数字测图生产成品虽然仍然提供图解地形图为主,但是它以数字形势保存着地形模型及地理信息。 关键词:1:500地形图数字测图要素采集设计碎部点Abstract:The design theme is: 1: 500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s mainly from the mapping control network design layout, survey and the use of total station in scattered points for collect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scattered points in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also very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地形测量设计方案书 (附测量成果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年01月 1.工程简介 2.作业依据 2.1 任务依据 2.2 作业时所依据的规范和文件 本控制网的设计及实施根据以下规范和文件: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3 原有测绘资料的收集 3.控制网方案设计 3.1 观测方案的选择 控制网观测方案一般有两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相对更成熟,可靠性更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要求相邻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以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等图形条件;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术,它具有实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它不要求点位之间互相通视,且布网灵活。由于地形面积有8平方公里,有些区域可能通视条件不好,要满足任意两相邻点都通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布设控制网的方案上选择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方法。其优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平面精度将大大提高;另一个是布设及其测量时间缩短。 3.2 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在平面精度方面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D级网精度的要求施测GPS网,要求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 1/40000;在高程精度方面也达到相应的等级。 3.3 GPS网形设计 3.4 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4.GPS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4.1仪器选型 GPS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 所有仪器在观测前均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4.2仪器检验 四台套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机同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检测,检测项目有:静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重复精度、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一致性等。检定结果四台套GPS双频接收机均合格,可以应用于生产。 4.3 GPS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采用美国Trimble公司的Trimble GPS-5700双频接收 机(四台套); 2、 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大于4颗,平均重 复设站数大于2,独立闭合环边数小于5条,同步观测时 段长度为9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秒,仪器对中误差 不大于1mm,天线高量测误差小于2mm; 3、作业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择最佳观测时 段。根据接收机台数,网形等编制作业调度表。 接收机天线的安置、观测数据记录及重测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相关要求执行。 4.4 GPS点制做规格 所有GPS控制点的选埋都将严格按照现场勘察后选定的点进行埋设,规格也严格按照D级GPS控制点制作规格来制做。其GPS控制点的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 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坤博测绘技术 审批意见:编制者: 审批者:审核者: 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已有资料情况 (2) 四、作业依据 (3) 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 六、技术方案 (5) (一)仪器、设备 (5) (二)作业流程 (6) (三)基础控制测量 (7) (四)地形图测绘 (15) (五)业处理 (37) 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 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 九、其它 (39) 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利通区基本情况 市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市60㎞。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 X X X X 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

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测量工程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广州国测规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0 二、工作内容 0 三、作业依据 0 四、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 五、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基本等高距 (1) 六、成图比例尺、成图方法和地籍图分幅规定 (1) 1、项目管理、人员及设备配置 (1) 2、软件配置 (2) 3、工期进度计划 (2) 八、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2) 8.1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2全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 8.3高程点精度要求 (3) 九、技术路线 (3) 十、控制测量 (4) 10.1等级控制测量 (4) 10.2各等级控制点标石规格、整饰与编号 (9) 10.3高程控制测量 (10) 十一、地形地籍修补测 (12) 11.1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方案 (12) 11.2图根控制测量 (12) 11.3数据采集 (15) 11.4测绘、表示要求 (16) 11.5数据接边 (17) 十二质量控制 (18) 12.1作业组自检 (18) 12.2部门级检查 (18) 13.3 公司检查 (19) 十三、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20) 13.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0) 13.1.1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 (20) 13.1.2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因素 (20) 13.2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1) 13.2.1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学习 (21) 13.2.2 加强中间检查 (21) 13.2.3 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1) 十四、提交测绘成果 (22)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总则 1 项目概况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5′-119°41′,北纬35°05′-36°00′,东临黄海,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海岸线99.6公里。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1.7万。 2 目的、任务 全面完成日照市市辖二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约222.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区及建制镇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扎实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各项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共包括八个测区,总调查面积约222.94平方公里。 测区A:约21.2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日照北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同三高速东侧铁丝网,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B:约27.1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西岸,南至迎宾路中心线,西至日照北路、日照南路中心线。 测区C:约50.1平方公里(暂未扣除万平口等水面面积),北至山海路南侧路沿石及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西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东岸,北半部西至青岛路东侧路沿石。 测区D:约21.5平方公里,北至铁路(含铁路)、迎宾路,东至沙墩河、西宁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测区界址点座标及铁路(含铁路)。 测区E:约50.8平方公里,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深圳路南测路沿石,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三亚路北侧路沿石、南沿海路北侧路沿石。西至沙墩河、西宁路中线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F:岚山区驻地,包括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建成区,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测区G:东港区镇驻地约11.48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镇驻地1.38平方公里,三庄镇驻地1.07,河山镇驻地1.05,涛雒镇驻地2.4,西湖镇驻地0.38,陈疃镇0.70,两城4.5平方公里。 测区H:岚山区镇驻地约6.16平方公里,其中,碑廓镇驻地1.44,虎山镇驻地里0.57,巨峰镇驻地0.93,高兴镇驻地1.61,黄墩镇驻地0.83,后村镇驻地0.78平方公里。 实际工作成交量以实测面积(测区内无需测绘的水域和山体范围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进行计算。 3 技术路线 按照《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源,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RTK、全站仪、外业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建立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 3.1 基本要求 所有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均应通过质检部门的检定; 充分利用RZCORS系统运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 充分利用日照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获取图根点高程; 利用统一的CASS二调城镇版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属性入库,建立满足要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AutoCAD平台选用2004版本; 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点位中误差为±5cm。 3.2 数学基础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和投影方式与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一致。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

公路测量 专业设计书

G111国道改扩建工程富裕段 (地形图测绘、中桩敷设、横断面测量) 专业设计书 2016年9月3日 1.概述 1.1任务概述 1)84公里延长线首级控制(平面控制、高程控制)计XXX点; 2)400米宽1:2000带状地形图84延长公里; 3)84公里延长线中桩敷设及纵、横断面。 1)地理位置:起点位于约东京124°30′36″,北纬48°00′36″;终点位于约东京124°04′48″,北纬47°27′00″。 2)行政隶属:道路全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自然概况与已有资料 2.1自然概况 改扩建道路北段、南段在原G111上进行,中断(富裕镇建成区以南的20公里)为新建路段,道路经过富裕县、两个镇(二道湾镇、塔哈镇)8个村屯(前长远、安居村、小榆树、群力村、县良种场、五家子、中和村、冯屯)跨越北引嫩总干渠、塔哈河两个较大水系,新建路段为草地沼泽区,首级控制、带妆测图、中桩敷设、断面测量都较为困难。 2.2已有资料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1:50000地形图用于本项目的生产计划用图。 平面控制得到CORS站的授权服务,用于本项目的平面控制联测。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等水准点个,用于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联测 3. 技术文件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4.技术指标 4.1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米; 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24° 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5.控制测量 5.1施测要求 (1)一级控制点必须采用网络RTK测量。 (2)二级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测量,也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或导线测量。 (3)图根控制点上述测量方法均可使用。 (4)一级平面控制点、首级高程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路线控制桩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 (5)首级高程控制点也应按一级平面控制点要求施测点位坐标。 5.2精度要求 1)一、二级控制点最弱点中误差均不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二级点不大于1/10000)。 2)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成图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不大于成图等高距的1/10。 3)路线水准各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5.3控制点编号 1)采用GPS测量的一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E+流水号01——99组成,如GE01则为第1个GPS一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测量的二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F+流水号01——99组成。如GF01则为第1个GPS二级平面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编号为T+流水号1——N 组成。 2)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D+流水号01——99组成,如BMD01则为第1个四等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F+流水号01——99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

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 (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 (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4.1.6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作者:————————————————————————————————日期: 2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1_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 概述 1.1 任务来源 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容和围 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 (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 公里; (3)将1980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

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国道G323横穿测区,测区大车路、乡村小路不多,交通条件一般。 植被以耕地、树林、灌木林和草地为主;测区属丘林地带,部分地方树木较多,通视条件困难。 2.2 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现有资料情况: (1)测区附近有国家GPS C级网,可作为一级GPS控制网的起算点。 (2)测区有1/1万、1/5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测区实地踏勘和设计用。

地形及土方测量技术设计

顺德科技工业园浦项制钢项目测量工程 技术设计书 广东海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二○○九年十一月

报告名称:顺德科技工业园浦项制钢项目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审核: 审查: 编写: 批准:(甲方) 编写单位:广东海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1) 1.1任务来源 (1) 1.2 测区概况 (1) 2测绘原则 (1) 3测绘技术要求 (1) 3.1采用的技术依据 (1) 3.2控制测量 (2) 3.3地形测量 (5) 3.4土方测量 (8) 3.5 仪器检定 (9) 4上交资料 (10) 5组织措施 (12) 5.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12) 5.2组织机构工作职能 (12) 5.3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12) 5.4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 (13) 6进度计划 (13) 7质量保证措施 (15) 7.1测绘各工序、环节的检查制度 (15) 7.2检查验收制度 (16)

1概述 1.1任务来源 根据顺德科技工业园浦项制钢项目的需要,顺德科技工业园开发中心通过招标,由我公司承担顺德科技园浦项制钢项目测量工程。该项目包括1500亩(约1平方公里)1:500数字化地形测绘和土方测量,土方测量含平面、鱼塘底、沟底高程、极坐标测量及土方量的计算。 1.2 测区概况 顺德科技工业园浦项制钢项目位于顺德区杏坛镇东海水道以北、百安路以东,建设中的高富路由测区南部边缘经过。测区平均经度113 o13′、平均纬度北纬22 o45′,占地面积约1500亩,地势平坦,以鱼塘为主,房屋稀少,交通较为便利,但高富路的施工对测区南部的交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测绘原则 2.1测图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测量需要,又要兼顾今后使用方便,因地制宜地选用布网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2.2 地形测图应遵循“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各种注记和说明应在现场测量和调查了解。 2.3严格按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 2.4在满足有关国家规范和顺德地方国土部门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测绘高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测绘效率和产品质量。 2.5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所用的各类仪器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相应的仪器检定资料。 3测绘技术要求 3.1采用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测量设计书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设计目的: 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读与使用测量规,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的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进行依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并掌握布设等级控制网的全过程,包括编写技术设计(课程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检核与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实习报告)等部分。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2、任务 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1000地形图的测绘。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进行1:1000地形图测量布设D级GPS点及5级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3、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东经123°41’15”、北纬41°07’30”附近的市xx后坡周围,面积约2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多断崖,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163m至553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细河贯穿整个测区,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4、测区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三等点A1、A2、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S1、S2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根据设计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表1) 点名 标志 纵坐标Y 横坐标X 高程 备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