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CT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陈红1,杨照环1,刘海霞3,肖颖1,任淑华2,王海波1,刘华群1,房芳1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1肿瘤科2胸外科3影像诊断科

[摘要]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检查评估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经分子靶向药物埃克替尼治疗前后的CT 动态增强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RECIST 标准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月病灶CT动态增强检查结果。结果分析测量45例患者,其中缓解组26例,未缓解组19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缓解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未缓解组治疗后CT密度及强化程度较治疗前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缓解组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经过埃克替尼治疗后定量分析病灶密度变化及强化程度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化CT;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疗效评价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CT in Evaluating Curative Effect of Conmana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Purpos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CT imaging in diagnos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ved histologically underwent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All data were automatically analyzed and changes of each parameter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were compar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to therapy based on RECIST and followed up for 3months, 26 out of 45 patients obtaine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19 patients obtained ineffective treatment. The mean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extent of lesions for 45 patients obtained effective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than those obtained ineffective treatment (p﹥0.05).After treatment, the mean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extent of lesions for 26 patients obtained effectiv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00).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any parameter for 16 patients obtained ineffective treatment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0.05). The mean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extent of lesions for patients obtained effectiv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those patients obtained ineffectiv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ning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changes of lesion

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urther early predict the outcome and has significant value in inspecting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Contrast-enhanced C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cotinib; Effect evaluation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中约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 晚期NSCLC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疗效仅约为30%,因此寻找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成为当前肺癌研究的热点。埃克替尼(Conmana,凯美纳),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药物之一,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的特点,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倍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准确评估其疗效的指标,单纯以瘤体大小改变为基础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像改变特点,探寻简便有效的检测手段,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具有重要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是胸部肿瘤最常用和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分析45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特点,探索评估埃克替尼疗效的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20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经埃克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治疗前临床分期为Ⅲb ~

Ⅳ期(国际抗癌联盟1997 年标准);于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月胸部CT动态增强检查、有可测量的原发病灶;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并进行了3个月以上随访。排除标准:肿瘤原发病灶较小,无法测量;增加了其他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放疗、化疗等)。

1.2 治疗方法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片125mg,3次/d,至病变进展、死亡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1.3 胸部CT检查与分析应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机采集数据,分别于治疗前1周内、治疗1月后行胸部CT动态增强检查。电压120KV,电流280mA/s,层厚5mm,螺距1.5:1,管球旋转速度0.6r/s,扫描范围由肺尖至肺底,采集野直径360mm。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80ml,对比剂含碘浓度为300mg I/ml,注射速度为5ml /s,延迟扫描时间:动脉期为25s、实质期60s。选择纵隔窗轴位图像上病灶最大层面进行最大直径测量以及增强前后病灶密度测量,密度测量以Hu为单位。多发者测量最大病灶。

1.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抗肿瘤药对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2]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将CR和PR定为缓解组,SD 和PD定为未缓解组。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病灶治疗前后密度改变及增强检查有无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可评价患者45例,年龄42~81岁,平均62.3±11.6岁;其中女性27例,男性18例;缓解组26例,未缓解组19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力状况、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P>0. 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缓解组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缓解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密度及强化程度均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见表4)。未缓解组治疗后CT密度变化及强化程度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3 讨论

埃克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抑制异种移植于裸鼠的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其血管生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PS 评分 分期

病理类型

(岁,

x ±s )

男 女 1 2 Ⅲb Ⅳ 鳞癌 腺癌 其他 缓解组 26 52.63±9.44 11 15 7 19 8 18 5 12 9 未缓解组

19

54.39±11.50

8

11

5

14

6

13

4

9

6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CT 检查密度比较(

x ±s )(Hu )

组别 例数 平扫 动脉期

实质期 缓解组 26 33.59±7.98 60.85±23.23 61.92±20.23 未缓解组

19 31.52±6.42

66.21±21.76

58.26±22.00

t 值 0.930 -0.786 0.578 p 值

0.357

0.436

0.566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CT 检查密度比较(

x ±s )(Hu )

组别 例数 平扫 动脉期

实质期 缓解组 26 28.65±5.07 53.04±19.44 49.15±13.56 未缓解组

19 33.42±7.13 66.79±17.75

62.79±13.31

t 值 -2.490 -2.430 -3.358 p 值

0.018

0.019

0.002

表4 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CT 检查密度比较(

x ±s )(Hu )

时间 例数 平扫 动脉期

实质期 治疗前 26 33.59±7.98 60.85±23.23 61.92±20.23 治疗后

26 28.65±5.07

53.04±19.44

49.15±13.56

t 值 6.524 6.424 5.540 p 值

0.000

0.000

0.000

表5 未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CT 检查密度比较(

x ±s )(Hu )

组别 例数 平扫 动脉期 实质期 治疗前 19 31.52±6.42 66.21±21.76 58.26±22.00 治疗后

19

33.42±7.13 66.79±17.75

62.79±13.31

t 值

-1.764 -0.292 -1.160 p 值

0.095

0.774

0.261

成。在体外,可增加人肿瘤细胞衍生系的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侵入和分泌

,有效地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率,但迄今尚未找到准确评估其疗效的可靠指标。

肿瘤大小的变化是评价各种抗癌药客观疗效的重要指标,本组研究以目前国外临床试验普遍采用的RECIST标准评价埃克替尼疗效,该标准是2000年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ORT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的,适用于评估实体肿瘤,其特点是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变化率来进行疗效评价,方法简单方便,可以重复测量,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肿瘤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疗效评价效果比较局限。胸部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扫描具有图像清晰、高密度分辨力、任意方位容积成像等优势,可以直观地反映病灶特征,作为简单、无创性检查手段,在肺癌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除了大小、形态以外,密度和增强检查强化特点可以准确、动态地反映病灶的组织学变化。肺肿瘤生长活跃程度体现在瘤体供血动脉和微血管生成情况,肿瘤的新生血管是确保肿瘤增殖、营养供应和代谢的生理基础[3],肺癌瘤体供血动脉变异较大,可以是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也可能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4],肿瘤供血的个性化、新生血管的类型和数量是CT检查肺癌强化程度的病理基础,肿瘤强化程度与微血管数量密切相关[5]。

本研究通过定量测量治疗前后病灶密度和强化程度发现缓解组病灶治疗后密度和强化程度明显减低,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病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空洞、液化坏死以及肿瘤内部血供处于抑制

状态有关,充分反应了埃克替尼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信号传导,抑制了肿瘤生长、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的疗效。未缓解组治疗后病灶密度和强化程度略有增高,考虑由于肿瘤组织学特点及其供血的个性化差异,影响了药物对肿瘤内部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应用简单、无创的CT检查定量测量治疗前后肺肿瘤密度和强化程度可以充分反应肿瘤内部结构变化和微血管生成与抑制情况,可以作为评估分子靶向药物—埃克替尼疗效的客观指标。

4 参考文献

1. 陈红,刘海霞,杜改萍,等.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瘤体缩小而血清癌胚抗原升高2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09-11.

2. Therasse P, Arbuck SG, Eisenhauer EA, 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es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 [J].J Natl Cancer Inst, 2000,92(3):205-216.

3. Tanigawa N, Amaya H, Matsumura M, Lu C, Kitaoka A, Matsuyama K, Muraoka R (1997)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ode of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Res 57:1043–1046.

4. Kiessling F,Boese J,Corvinus C,et al.Perfusion C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onchial carcinomas:a novel chance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Eur Radiol,2004,14(7):1226-1233.

5. Yamashita K,Matsunobe S,Takahashi R,et al. Small peripheral lung carcinoma evaluated with incremental dynamic CT: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logy, 1995,196(2):401-408.

.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16T12:08: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武明君姚兵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处于第一位,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快速增长,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80%以上,NSCLC起病隐匿,就医时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其中高龄患者占多数,约50%肺癌患者年龄>65 岁[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1.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手术、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随着术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纵膈镜、PET-CT等应用于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Ⅲb、Ⅳ期外,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只要患者身体素质良好,基本手术原则均应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也可在微创技术下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Ⅲa期如肿瘤过大或侵犯周围重要器官可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化疗后复查结果考虑是否行肺癌根治术,Ⅳ期、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均应以化疗及放疗为主[2]。 2.常规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患者多数已处于晚期,很多病人因此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化疗成为晚期肺癌重要治疗方式,其次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常因肿瘤体积或位置原因侵犯或包绕邻近组织或器官,导致常规手术很难将其彻底切除,使用化疗可降低TNM分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不可手术的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使用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ECOG1549研究中对比了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 顺铂,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卡铂四种化疗方案在NSCLC 上的疗效。结果显示从缓解率(15%-21%),中位生存期(7.4-8.2个月)和1年生存率(31% -36%)来看,4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晚期NSCLC,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案均为同样可以接受的治疗选择,自此奠定了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在NSCLC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3]。联合化疗与支持治疗相比,使用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控制肺癌临床进展,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4]。但由于联合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降低等临床表现,对于高龄及有联合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应使用单药化疗,以减少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另外长期应用铂类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用非铂类化疗方案替代铂类,即可提高生存率而不会像铂类化疗影响生活质量的化疗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3.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十年来NSCLC上取得最重要的突破。不同分子分型的明确以及更精确靶向药物的发展,使对不同驱动基因改变的靶向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针对细胞受体基因调控分子等信号传导为靶点的治疗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分化增殖等方面实现抗肿瘤作用分子靶向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小,是今后肿瘤治疗的趋势[5]。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分子靶点的发现和明确,通过特定分子分型改变的肿瘤类型可能相比传统的组织学分型更能精确的指导临床,将来基于驱动基因的改变也成为肿瘤的重要特征,基于分子靶向治疗的肿瘤分型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选择。 4.放疗 近年来三维适型放疗及超分割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以对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疗化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由于肺癌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属于中晚期,手术不能根除瘤体较大的肿瘤,某些肿瘤已有远处转移,因此放疗对肺癌有重要价值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手术与放射综合治疗及腔内放疗,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给予放疗常有较好的效果能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患者术前化疗可减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可防止肿瘤复发但目前高剂量放疗亦有较多的并发症,故应联合化疗放疗化疗同步进行疗效优于序贯及单一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中断或延长放疗时间,影响了疗效考虑到患者耐受较差,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仍多选用序贯或交替模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影响患者预后,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6]。 5.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NSCLC方面积累了较为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如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使用中药治疗,能够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防止肺癌发生转移[7]。杨宏刚等[8]对57例NSCLC患者研究表明,采用手术化疗辅助益气扶正中药汤剂,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发生远处转移,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某些中药甚至可以使肿瘤缩小防止转移中医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他方法的疗效,也可以改善手术及放疗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因此中药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亦可以防止复发转移以及改善预后此外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如对合并胸水肿瘤热咯血等的治疗中医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又可作为一种多因素结合基础上的组方治疗,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6.免疫治疗 国际上已将免疫治疗同手术放疗化疗并列为四大治疗模式,细胞因子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肿瘤杀伤细胞的继承性免疫疗法及其抗癌多糖基因疗法已逐步发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将日趋成熟与完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三类[9]。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精确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传统的化疗,方兴未艾的分子靶向治疗还是新兴的生物免疫治疗,特定的药物基因组学、分子分型的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04.017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课题(R C 2007113);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 K 2008326 )作者单位:510000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李玉枫);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印洁二宋勇) 通信作者:宋勇,E m a i l :y o n g _s o n g 6310@y a h o o .c o m 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玉枫 印洁 宋勇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已占所有癌症病死率的首位,十分迫切地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三肿瘤疫苗代表了一种低毒二高特异性的新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方式有望为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应用于肺癌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三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的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三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疫苗;免疫应答S i t u a t i o na n da d v a n c e s o f v a c c i n e s f o r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L IY u -f e n g *,Y I N J i e ,S O N GY o n g .*S o u t h e r n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1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O N GY o n g ,E m a i l :y o n g _s o n g 6310@y a h o o .c o m ?A b s t r a c t ? S i n c el u n g c a n c e ri st h el e a d i n g c a u s eo ft h ec a n c e r - a s s o c i a t e dd e a t h ,n e w c u r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s a r e a l w a y s d e s i r e d i n t h e c l i n i c .O w i n g t o i t s l o wt o x i c i t y a n dh i g h s p e c i f i c i t y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s a r e g r a d u a l l y d r a w i n g p e o p l e sa t t e n t i o na san e w t h e r a p y p r o v i d i n g l u n g 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a g r e a t p r o s p e c t .R e c e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e v i d e n c ef r o m c l i n i c a ls t u d i e sr e v e a l e d t h a tv a c c i n e sf o rl u n g c a n c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da p r o m i n e n tc l i n i c a le f f e c t .T h i sr e v i e w a i m st os u mm a r i z e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f o r t h e v a c c i n e s f o r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 S C L C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 S C L C ) 患者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75%三目前, 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二放疗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并且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三但由于就诊时多为晚期,即使经积极地治 疗,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仍不理想[ 1] 三5年生存率小于15%,约50%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后复 发,而化疗对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不足25%[1] 三因 此,人们需要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三 肿瘤疫苗治疗依赖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疫苗免疫后,患者体内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达到抑制二清除肿瘤的目的三由于其低风险性及合理性, 这种治疗策略对肺癌具有吸引力,尤其适用于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三尽管其疗效尚未得到Ⅲ期临床试验的证明,但是一些Ⅱ期临床试验的确发现肿瘤疫苗在肺癌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三 1 目前较常用于N S C L C 治疗研究的疫苗1.1 肽类疫苗 1.1.1 肿瘤相关的黏附素1(c a n c e r -a s s o c i a t e d m u c i n s 1,MU C 1)疫苗 MU C 1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是编码黏蛋白的蛋白质骨架的21种黏蛋白基因之一;它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是一类有助于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进而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在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均有 MU C 1的过表达和异常糖基化[2] 三研究发现MU C 1表达于60%的肺癌患者中[3]三研究表明, MU C 1可充当抗黏附分子, 且与肿瘤形成二肿瘤细胞转移二抗细胞凋亡及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有 关[4-8] 三MU C 1还能掩盖肿瘤细胞抗原, 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故有人考虑将MU C 1作为靶抗原三 L -B L P 25疫苗即是以MU C 1的细胞外暴露的核心肽为靶点的一种脂质体疫苗三它由一个较MU C 1骨架重复序列稍长的脂多肽和一个免疫佐 四 213四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2月第32卷第4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 012,V o l .32,N o .4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单选: 1、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一般要求: B A.2个周期 B.4个周期 C.6个周期 D.8个周期 2、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错误的表述是:C A.I A期以手术为主 B.IB和II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可行放疗和(或)化疗 C.IIIA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 D.一般情况好、无胸腔积液的IIIA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 E.IV期患者应行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下列方法那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D A.X线照片 B.CT血管增强 C.MRI血管增强 D.18F-FDG PET E.B超 4.下列哪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最高:A A.EGFR突变型腺癌 B.EGFR野生型腺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鳞癌 5.男,58岁,胸片示左肺大型肿块影并左侧胸膜腔积液,支纤镜检查为鳞癌,胸部CT扫描判断肿块尚有可能切除。治疗方案宜选择:E A.放射疗法B抗肿瘤药物治疗 C.中医药及气功疗法 D.胸膜肺切除术 E.如胸水内未发现癌细胞,作剖胸探查术,争取切除病肺 简答: 1、什么是NSCLC寡转移? 寡转移状态是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且具有特异性的转移器官。“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寡转移”强调局限性肿瘤负荷,近似于孤立性远处转移但又有所不同:转移灶或远处转移脏器数目可为多个,并非仅局限于单一脏器的孤立性远处转移。寡转移状态特性决定了局部治疗的临床意义,相反多器官受累且稳定的NSCLC 罕见,再次突显出治疗时机的重要性。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是治疗寡转移的关键。 2、简述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3月第17卷第3期 Chin J Lung Cancer, March 2014, Vol.17, No.3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何圆 尤长宣 【摘要】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性死亡的首要因素,发病率、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急需开发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疗法。作为术后辅助或是姑息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疗法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如免疫检测点受体抑制剂(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抗PD-L1抗体)、主动性免疫疫苗(L-BLP25脂质体疫苗、Belagenpumatucel-L 疫苗、MAGE-A3蛋白疫苗)、过继性免疫疫苗(CIK 细胞)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缓解率较前提高,前景值得期待,II 期/III 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待解决问题作一概述。 【关键词】 肺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Immuno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Yuan HE 1 , Changxuan YOU 2 1 Graduate Student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xuan YOU, E-mail: ycx6026@https://www.doczj.com/doc/714789921.html, 【Abstract 】 Globally,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of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poor prognosis, which needs some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toxic therapies. The immunotherapies offer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both the adjuvant and palliative disease settings. A number of promising immunotherapies based on different mechanism have now been evaluated showing an increasing response rate. Moreover, further phase II/III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indicated to explore its value. These includ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ti-CT-LA4 antibody, anti-PD-1 antibody, anti-PD-L1 antibody), active vaccination (L-BLP25 liposome vaccine, Belagenpumatucel-L vaccine, MAGE-A3 protein vaccine) and adoptive vaccination (CIK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ill draw a summary on the theory, clinical trials, toxicity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he immunotherapies in NSCLC. 【Key words 】 Lung neoplasms; Immunotherapies; Progres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071847), 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S2011010003881), Guangdo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No.2012B031800394), Wu Jieping Medical Foundation Funded Special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s (No.320.6799.1118)(all to Changxuan YOU).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4.03.17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8107184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011010003881)、广东省科技项目(No.2012B031800394)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项目(No.320.6799.1118)资助 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级研究生(何圆);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尤长宣)(通讯作者:尤长宣,E-mail: ycx6026@https://www.doczj.com/doc/714789921.html, )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首个癌症相关性死亡因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约占肺癌总数80%-85%,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构成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接受治疗NSCLC 患者超过40%会出现肿瘤复发,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5%,预后较差[1]。以铂类为基础的标准化疗方案治疗NSCLC ,患者肿瘤缓解率仅为20%-35% ,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为10个月-12个月,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方案相比,可延长NSCLC 患者无疾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但患者mOS 未获益[2]。因此标准治疗或因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毒性等)或因经济学毒性(分子靶向药物价格较昂贵)已使其处于治疗瓶颈水平,急需开发一种新的NSCLC 疗法。目前免疫治疗NSCLC 在I 期/II 期临床试验中结果良好:肿瘤缓解率提高、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这将为NSCLC 治疗开发新领域。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肺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中 80% ~ 85%为非小细胞肺癌 (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尽管目前在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步形成了以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肺癌的 5 年生存率仍然很低,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研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免疫抑制剂的单药疗法和联合疗法在肺癌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肿瘤相关抗原和调节机体攻击肿瘤细胞的功能。肿瘤的免疫治疗就是通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控制并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 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ICB)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重塑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系统抗肿瘤能力,进而杀灭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 1 (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 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 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1,PD-L1) 信号通路抑制剂是目前研究最

多、使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药物之一。 1992 年 PD-1 由日本京都大学本庶佑教授发现,是 CD28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在激活的 CD4+ T 细胞、CD8+T 细胞、自然杀伤 T 细胞、 B 细胞和活化的单核细胞表面表达。它的配体包括 PD-L1 ( B7-H1 /CD273) 和 PD-L2( B7-DC /CD274),肿瘤细胞以表达 PD-L1 为主。 1999 年 PD-L1 由中国科学家陈列平发现。 PD-1 与 PD-L1 结合形成一种 T 细胞抑制性通路,阻止 T 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这些因子在正常机体中表达,可以减轻免疫应答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但一些肿瘤细胞也会表达 PD-L1,形成免疫逃逸,减弱 T 细胞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杀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因此,抗 PD-1/PD-L 信号通路可以通过打断该通路,恢复抗瘤 T 细胞的功能,杀伤肿瘤细胞。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PD-1/PD-L1 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此外,还发现 PD-L1 的表达水平和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肿瘤对药物敏感性的指标。 PD-1/PD-L1 抑制剂在 NSCLC中的临床应用 抗 PD-1 抗体 Nivolumab(纳武单抗 ) 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人类免疫球蛋白 IgG4 单克隆抗体。其与 PD1 结合,可有效抑制 PD1 及其配体相互作用,增强 T 细胞抗肿瘤作用。 2015 年被 FDA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6T14:40:50.1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作者:朱璟 [导读] 探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 朱璟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有1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66.67%,观察组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00-02 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容易察觉,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癌症晚期。当前虽然有很多新型化疗药物出现,但是并没有很高的疗效。靶向治疗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能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吉非替尼作为一种能够口服的受体抑制剂,可以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控制,对表皮生产因子的活化性起到阻断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展开深入分析,现将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每组各15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男女患者各有10例和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5例和1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范围 (45.6±0.3)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疗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应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体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口服,口服剂量为250mg/次,1次/d,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均不受药物使用剂量的影响。治疗周期持续进行1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分析比较。判定标准:显效:肿瘤病灶缩小30%以下,或者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肿瘤病灶直径增大不超过原来的30%,或缩小为原来的50%以下,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呈现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以下表1。 3.讨论 非小细胞癌是由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三种来源于肺组织的癌症构成的。腺癌是一种慢性生长的癌症,通常会在肺部的外周区域或外周首先出现,在吸烟者中更是经常发生,但也同样是非吸烟者的常见肺癌类型。鳞状细胞癌通常会在肺的中心发生,吸烟者是这种癌症的发展群体。大细胞癌在肺组织中的各个地方均可以发生,且生长速度比鳞状细胞肺癌和腺瘤更快。对于出现此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对癌症疾病的恐惧,会导致患者产生非常浓恐惧不安的心理,由此也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更大的影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当前,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对于患者病情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而且由于治疗方法过于激烈,使得治疗对于患者造成的后遗症非常严重,而且效果也越来越差,由此,靶向治疗开始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推崇,且对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是基于已有的细胞分子水平,针对性的对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基因片段或蛋白分子进行治疗的方式。靶向治疗可以将相应的治疗药物设计出来[1],服用药物后,会根据致癌位置,针对性的发生药效,肿瘤细胞会因此出现特异性死亡,就不会对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因子产生影响。除了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方式外,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还能够采取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法[2]。吉非替尼的药代动力学为口服后吸收速度缓慢,3~7h后才可以达到血药峰值[3-4],即使进食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且平均生物利用度高达60.0%。作为小分子化合物,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0.0%,48h是其清除半衰期。吉非替尼的抗肿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跨膜糖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关联,而是与跨膜糖蛋白的突变相关。吉非替尼通过对跨膜糖蛋白酪氨酸激酶胞内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的传导途径,使细胞诱导诱导停止在G1期,阻止表达跨膜糖蛋白的肿瘤细胞生长。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片作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5],通过对下游信号传导产生阻断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快速的凋零,将肿瘤面积不断缩小,以快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6]。由此可见将吉非替尼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抗癌代表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较确实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 2014年WHO发布GLIBOCAN2012的数据指出2012年全球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肺癌发病数为180万,占癌症发病率的13%。同时,肺癌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死亡数量的30%【1】。肺癌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肺小细胞癌(NSCLC)两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随着肺癌研究的进展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的疗效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就如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外科手术治疗 针对早期的NSCLC,首选手术治疗【2】。目前普遍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筛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3】。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FDG—PET)在确定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上要优于CT检查,而且在N、M分期上显示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手术的主要对象为适合手术的I、II及IIIa期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最大量的健康肺组织【4】。手术主张采用肺叶切除,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只适用于肺功能不全患者。Ⅱ期NSCLC 包括区域淋巴结转移可采用袖式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Ⅲa期病变的病人在手术中发现单一区域纵隔淋巴结存在转移病变时,如能将淋巴结和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则行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切除,IIIb期仅有少部分病人可手术治疗,IV期则不适宜手术治疗。氪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适用于病灶较小患者体质较差,难以耐受开胸手术或不同意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术前应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包括:肺功能、通气弥散功能、心功能等。 2放疗 单纯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效果极不理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6~11个月【5】。根据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加速再增殖的理论而提出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由于加速超分割放疗缩短了总治疗时间,相对提高了生物剂量效应,从而提高了疗效。Υ刀和X刀采用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进行高精度放疗,提高了靶区剂量,治疗中与治疗后发生的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均较小,近期疗效显著。但由于肺部随呼吸而运动,因此Υ刀和X刀难以继续提高其治疗精度,近年赛博刀逐渐应用于临床【6】。它可以对肿瘤进行跟踪放疗,治疗精度大为提高。放疗可以单独进行,但多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3化学治疗 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饲起姑息治疗作用,更多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放疗、手术等联合治疗,目前是治疗NSCLC的主要手段。化疗可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根据美国的CAL GB9633【7】和加拿大的BRl02【8】项研究显示早期患者、第三代化疗方案、足够的周期数和按时完成化疗是NScLc完全性切除

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张治国 宋仕茂 骆志国 薛慧婧 (十堰市太和医院肿瘤科,湖北 十堰442005) 〔关键词〕培美曲塞;非小细胞性肺癌;化疗〔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3-2845-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3.084 第一作者:张治国(1977-),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肺癌放化疗治疗 工作。 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 )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0%以上,由于对其缺乏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约75%已为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NSCLC 治疗5年后生存率仅10%,且其易发生远处的转移,目前对晚期NSCLC 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 〔1,2〕 。培美曲塞(PEM )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叶酸制剂,具 有不良反应小的特点,近年来在NSCLC 的治疗中备受关注〔3〕 。 本文给予NSCLC 患者PEM +卡铂(CBP )方案与吉西他滨 (GEM )+CBP 方案治疗,观察PEM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 经细胞学与组织学证实的老年晚期NSCLC 患者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63 76〔平均(68.1?5.8)〕岁。其中鳞癌25例,腺癌22例,腺鳞癌4例,未分化大细胞癌4例。按照AJCC2002分期标准:Ⅲa 期25例,Ⅲb 期30例。纳入标准:①手术不理想的Ⅲa 期与无法手术的Ⅲb 期患者;②1个月内无化疗治疗, 3个月内无放疗治疗;③接受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 )高于3.0?109 /L ,PLT 高于(80 10)?109 /L ;④卡氏评分法>60分, 3个月内体重减轻低于5%;⑤经X 线、CT 证实肺内至少存在一个直径大于1cm 的病灶;⑥胸膜无转移,未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明显肺气肿,无呼吸功能代偿不全,无心、肝、肾等脏器病变;⑦评估生存期预计超过3个月。排除标准:①因患者退出未完成计划治疗的;②治疗中因出现难以耐受的并发症或病情发生进展而退出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PEM 组28例,GEM 组27例,两组患者条件均衡,差异无显著性(P >0.05)。1.2 治疗方案 给药前1w 开始补充维生素B 12与叶酸, 给药前1d 、当日、给药后1d 口服地塞米松(上海医药集团新谊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793)4mg ,2次/d 。PEM 组(PEM +CBP ):第一天PEM (齐鲁制药股份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672)静脉给药500mg /m 2, CBP 常规剂量第一天给药,静脉滴注速度(AUC )是5, 21d 为一个周期;GEM 组(GEM +CBP ):GEM (齐鲁制药股份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386)第1、8天静脉给药1000mg /m 2,卡铂常规剂量第一天给药,AUC 为5d , 21d 为一个周期。用药期间检查血常规2次/w 以上,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Ⅲ/Ⅳ级WBC 减低或伴出血性的血小板 计数(PLT )减少等,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或IL-11治疗。给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方式为门诊或再住院及专人定期检查。1.3 临床疗效与毒性反应的判断 评价标准参照WHO 实体 瘤疗效评价标准〔4〕 ,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稳定 (SD )、进展(PD ),有效率(RR )=CR +PR ,一年生存率。毒性反应按照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判定为0 Ⅳ度。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行χ2 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5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未出现中 途退出或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病例,共92个周期。截至2011年11月随访3 16个月。完成2个周期30例,≥3个周期25例。气喘与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卡式评分提高到80分以上。两组有效率及一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2.2 毒性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血液学、消化系统、生化学及其 他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PEM 组均显著低于GEM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n CR PR SD PD RR 一年生存率PEM 组280(0)12(42.9)13(46.4)3(10.7)12(42.9)15(53.6)GEM 组270(0)11(39.3)12(44.4)4(14.3)11(39.3)13(48.1)χ2 值 -0.02530.02180.20810.02530.1618P 值 - 0.8736 0.8826 0.6483 0.8736 0.6875 表2 两组患者毒性反应比较 〔n (%)〕毒性事件 PEM 组(n =28)GEM 组(n =27)P 值 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3(10.7)9(30.0)<0.05血小板减少1(3.6)6(22.2)<0.05白细胞减少 5(17.8)12(44.4)<0.05消化系统毒性 恶心呕吐3(10.7)10(37.0)<0.05腹泻 2(7.1)10(37.0)<0.05口腔炎 2(7.1)8(29.6)<0.05生化学毒性 AST >34U /L 2(7.1)9(30.0)<0.05ALT >40U /L 1(3.6)8(29.6)<0.05ALP >150U /L 0(0)5(18.5)<0.05其他 皮疹1(3.6)6(22.2)<0.05疲劳3(10.7)16(59.2)<0.05脱发 2(7.1) 8(29.6) <0.05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化疗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仍然是:NP方案(长春瑞宾+顺铂或卡铂)、GP方案(双氟胞苷+顺铂或卡铂)、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卡铂,多西紫杉醇+顺铂或卡铂). 于这些方案中都含有铂类,铂类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肾脏毒性;卡铂的胃肠道毒性比顺铂轻,应用时不需要水化,但是骨髓抑制重于顺铂。 长春瑞宾的主要毒性是神经毒性、脉管炎;双氟胞苷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脱发、过敏反应。当与铂类组成方案时,两种药物都存在的毒性可能相加。 这三种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在30-40%左右,其中含有紫杉类的略高一些,NP和GP相差不多,他们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晚期患者都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50%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的时间)9-14个月,超过此时间的患者可能是正好9-14个月,可能1.5年、2年、3年、5年......不等。 三个方案之间没有交叉耐药,也就是说先用那一种都可以,这种耐药了可以选用另一种。 三种方案的价格NP最低,其次是GP,最高是TP。 患者具体应用那个化疗方案,应该与肿瘤科医生协商,切不可自行应用或听从非肿瘤科医生的建议,因为化疗除外毒性反应,其方案中每种药物应用时间顺序对毒性反应和疗效是用影响的。 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化疗。 石远凯: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手术切除的,一类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手术切除的病人要根据病期决定是否进行术后化疗,清除不能手术的微 小病变或者残留的病变。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主要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一般现在首选是化疗。 常常讲的几线是学术上的用语,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最先用的化疗方案就叫做一线。这个化疗方案用完之后病人有效,但是一段时间后疾病又复发进展了, 再用的化疗方案就是二线化疗方案。第二个化疗方案肯定和第一个化疗方案不一 样,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二线方案如果没效,可以再选择第三个方案,这第 三个方案就是三线化疗方案。 现在一线的化疗方案可以选择的药物还是很多的,主要是含有铂类药物的两药化疗方案。铂类主要是指顺铂或卡铂中的一种,另外可选择的药物就是90年代 中期以后新的应用到临床的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比如紫杉类的药物紫杉醇,吉 西他滨和长春瑞滨,选这三类药物中的一种和一个铂类药物联合,组成一线化疗 方案。这几种联合方案在病人肿瘤缓解的情况、控制情况,疾病被控制的时间、 生存情况等基本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三类药物的毒副反应不一样,有的 药物骨髓移植比较厉害,有的药物神经毒性相对厉害一点,还有顺铂消化道反应 比较厉害一点。不同的病人根据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进行一线治疗。 二线治疗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有两个化疗药,一个是多西他赛,还有一个是培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题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2015-03-10 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曾几何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疗。但是,其疗效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无法再进一步。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增强,NSCLC 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并由此诞生了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的应用,明显改善 了 NSCLC 患者的预后。 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并没有一席之地,除非该患者的“可药化驱动基因(druggable driver oncogene)”缺失。2015 年 2 月17 日Kumarakulasinghe 等在respirology 上发布综述,全面讨论临床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情

况、肺腺癌和鳞癌的最新分子分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机制。 肺癌是肿瘤世界的头号杀手。在 2014 年,预计将有 224210 名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晚期NSCL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 NSCLC 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 的化疗”这一招。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 20% 的反应率和 8-10 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 NSCLC 的关键基因突变。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 和存活的信号蛋白。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础,是“肿瘤的生存非常依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