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55163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55163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55163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55163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修订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制图附录一钢筋弯钩增长表

附录二本标准规范用词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统一我们的制图习惯,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定说明

本规定中的要求均以A3图纸为基准;

字体高宽比一律为1:0.7;

所规定高度、长度、宽度等均为输出尺寸,实际作图时乘以相应比例即可。

1.0.3路桥工程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本规定有未说详尽之处请查阅《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如本规范与其有冲突之处以《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为准,敬请指出以便日后改正。

规范中所有黑体字所述内容为设计室规定尺寸,设计室人员

必须严格按其执行,有不对之处请指出及时改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2.1.1图幅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规定(图2.1.1.)。

图幅及图框尺寸

表2.1.1

图2.1.1

2.1.2图幅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加长时,A0、A2、A4应为150mm的整数倍,A1、A3图应为210mm的整数倍。

2.1.3图标及会签栏: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室每个项目统一绘制图框。如无特别要求则采用图2.1.2图框。

第二节字体及书写方法

2.2.1字体:设计室计算机统一设置字体,所有图纸一律选用Fsdb_e.shx字体,Big Font选用Hztxt.shx。每张图纸中尽量用同一种字体,一般不超两种字体。

图2.1.2

2.2.2字高:文字高度系列为2、2.5、3、

3.5、4、5、7、10、14、20mm。

A3图纸中“立面图”“侧面图”“大样图”等视图名称字高设置为5mm。若各视图比例不同,其比例可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底部与视图字底部平齐,比例字高为3mm。视图图名下画双划线,上线为粗实线,距图名底部0.5~1mm;下线为细实线,距上线0.5~1mm,线宽以颜色定义。图中工程数量表及其他表格表名称字高为5mm,表中文字高度为3mm。表名称下部双划线同视图名称双划线。

附注中“附注”二字为5mm;正文文字为4mm。

图框中文字字高为5mm。(设计单位名称字高为5mm;日期、比例、图号中文字字高为5mm,数字及英文字母为5mm,签署栏中字高为5mm。)

图中尺寸数字高度为2.5mm。同一列或行中的尺寸标注应严格对齐,不得参差不齐。

视图中用于说明的文字字高为3mm

剖面符号一律用“A--A”、“B--B”等大写英文字母,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

2.2.4图中汉字应采用国家公布使用的简化汉字,除有特殊要求外,不得采用繁体字。

2.2.5表示数量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0mm(不应为壹佰贰拾毫米)。

第三节图层及图线

2.3.1

(红Center)、虚线(绿Dashed)、粗实线(黑draw)、细实线(粉红Fline)、文字(绿Text)、阴影(绿shade),尺寸标注层(尺

dim)、轮廓线(青Outline)。

2.3.2每张图上线宽一般不超过三种:即粗线0.35mm、0.25 mm与细线0.18mm。图中除构造图的轮廓线、钢筋线用粗线以外,其他一律用细线。在钢筋图中钢筋线用粗线0.35mm,轮廓线用粗线0.25mm。

2.3.3线型:中心线、点划线及折断线应注意设置比例,如图

2.3.1。

1.折断线大小应符合规定,详见图

2.

3.2。

2.1当虚线与虚线或虚线与实线相交时,不应留空隙,如图2.

3.3a所示。

图2.3.1

图2.3.2

图2.3.3

2.2当实线的延长线为虚线时,应留空隙(图2.

3.3b)。

2.3当点划线与点划线或点划线与其他图线相交时,交点应

设在线段处。(图2.3.3c)

第四节比例

2.4.1绘图比例应设为整数,一般设为10的整倍数。比例的选择应根据图面布置合理、匀称、美观的原则,按图形大小及图面复杂程度确定。

2.4.2当一幅图中比例完全相同时,可在图签中注明。当一幅图中出现不同比例时,比例应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当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比例不同时,可用V表示竖向比例,用H表示横向比例,如图2.4.1。

图2.4.1

第五节尺寸标注

2.5.1尺寸应标注在视图醒目的位置,计量时应以标注的尺寸数字为准,不得用量尺直接从图中量取。尺寸应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和尺寸数字组成。

头表示,尺寸数字距尺寸线0.5mm,如图2.5.1。单边箭头的大小应根据图纸输出比例设置,A3图纸设定为1.2mm,与标注线夹角15°,如图2.5.2。在连续表示的小尺寸中,也可在尺寸界线同一水平的位置,用黑圆点表示尺寸起止符。

图2.5.1 图2.5.2图2.5.3

2.5.2标注界线与标注实体的最小间距为1mm,尺寸界线

外端长1.5mm,内端长3mm,尺寸线距实体为6mm。如图2.5.3。

2.5.3标注时应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其他指示线交叉。任何情况下图线不得穿过尺寸数字。尺寸线必须与标注长度平行,且不应超出尺寸界线。相互平行的尺寸线之间距应为5~6mm,分尺寸线应离轮廓线近,总尺寸线应离轮廓线远。

2.5.4尺寸数字及文字书写方向如图2.5.4。

图2.5.4

2.5.5当用大样图表示较小且复杂的图形时,其放大范围,应在原图中采用细实线绘制园形或较规则的图形圈出,并用引出线标注,如图2.5.5。

图2.5.5

2.5.6引出线的斜线与水平线,其交角a可按90°、120°、135°、

150°绘制。当需要文字说明时,可将文字标注在引出

线的水平线上。当斜线在一条以上时,各斜线宜平行或交于一点(见图2.5.6)。

图2.5.6

2.5.7半径与直径标注如图2.5.7a。直径较小时,按 2.5.7b 标注:直径较大时,半径尺寸的起点可以不从圆心开始,如图2.5.7c。

a b c

图2.5.7

2.5.8圆弧尺寸应按图2.5.8标注。当弧长分为数段标注时,尺寸界线也可沿径向引出。

弦长的尺寸界线应垂直该圆弧的弦。

图2.5.8 图2.5.9

2.5.9角度尺寸线应以圆弧表示。角的两边为尺寸界线。当角度太小时,可将尺寸线标注在角的两条边的外侧,如图2.5.9。

2.5.10尺寸简化(图2.5.10)

图2.5.10

1.连续排列的等长尺寸可采用“间距数乘间距尺寸”的形式。

2.两个相似图形可仅绘制一个,未示出图形的尺寸可加括号

表示,并在图中附注中加以说明。

2.5.11标高符号应采用的细实线绘制的等腰三角形表示,高1.5~2.5mm,底角为45°,顶角指至被注的高度,顶角向上、向下均可,标高数字宜在三角形的右边。图形复杂时,可用引出线形式标准。(图2.5.11)。标高数字一律以米为单位,一般至小数点后三位,零点高注±0.000,正数前不加“+”号,负数前一律加“-”号。

图2.5.11

2.5.12 坡度标注:当坡度值较小时,用百分率表示并标注坡度符号。当坡度值较大时,应用比例形式标出,如图2.5.12。

2.5.13水位符号由上长下短的细实线及标高符号组成,细实线间距0.5~1mm,如图2.5.13。

图2.5.12 图2.5.13

第六节视图

2.6.1当表示物体内部某一不可见断面时,应采用剖切法。

图2.6.1 视图的剖切与标注

物体被切的面称为断面。被切物体断面的位置及编号应采用一组标有大写英文字母的粗短线表示。剖切后留下来的部分物体,按垂直于剖切平面方向的投影所得出的投影图,称为剖面。被剖物体剖面的位置及编号应采用一组标有大写英文字母的单边箭头表示(图2.6.1)。

所有视图名称应注在视图上方中部。并在图名底部绘制与图名等长的粗实线和细实线(间距为净0.5~1mm)。

2.6.2当采用阶梯剖切图形时,不应画剖切面转折处产生的交线,即在A—A剖面中,O1—O线段不应画为实线(图2.6.2)。

图2.6.2 阶梯剖的标注

2.6.3在断面图上可再进行剖切。被剖切图形认为仍是原

完整图形,也可在两个对应的断面上相互切取(图2.6.3)。

2.6.4视图的简略画法:

图2.6.4

1.对称图形可绘制一半或1/4图形的方法表示。

2.当图形较大时,可用折断线和波浪线勾出图形表示范围。折断线可超出图形范围1.5~3mm,波浪线不应超出图形外轮廓线,波浪线和折断线均用细实线。波浪线、折断线画法如图2.6.4。

第七节工程计量单位

2.7.1工程计量单位必须按法定计量单位标注,同一册图纸中,同一计量单位的名称与符号应一致。

2.7.2当有同一计量单位的一系列数值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字后面列出计量单位,如7.5、10.0、12.5、15.0、17.5、20.0m;17~23℃。

2.7.3当附有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时,应按下列方式书写,如外形尺寸L×B×hm3:40×20×30m3或40m×20m×30m。

2.7.4当带有阿拉伯数字的计量单位在文字、表格或公式中出现时,必须采用符号,如:重量为150t,不应写作重量为150吨或一百五十吨。当表中上下栏目的数值或文字相同时,不得使用省略形式表示。工程数量或主要材料数量的计算均应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处理,其位数应按表2.7.1采用。

数量的取用位数表

表2.7.1

工程材料项目

取用位数

明细表部分汇总表混凝土、砖石m3小数后两位小数后一位

石方、土方m3整数位整数位

钢筋长度m小数后两位小数后一位

钢筋重量kg小数后一位整数位型钢、铁件等重量kg小数后一位整数位

预应力筋长度m小数后一位整数位

预应力筋重量kg小数后一位整数位

木材m3小数后两位小数后一位

模板m2小数后一位整数位

防水层m2整数位整数位

勾缝面积m2整数位整数位

石灰土、砂

m3整数位整数位

生石灰t小数后两位小数后一位

石油沥青t小数后两位小数后一位

计,钢筋直径及钢结构尺寸以毫米计,其余均以厘米计。当不按以上采用时,应在图纸中予以说明。

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制图

第一节砖石、混凝土结构

3.1.1结构中的材料标注,可在图形中适当位置用图例表示。当材料图例不便绘制时,可用引出线标注材料名称及配合比,见图3.1.1。

图3.1.1

3.1.2绘制构造物曲面时,可用疏密不等的影线表示(图3.1.2)。

图3.1.2 曲面的影线表示法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结构

3.2.1钢筋布置图应置于一般构造图之后,当结构外形简单时,两者可绘于同一视图中。

3.2.2在一般构造图中,外轮廓线应以粗实线表示0.35mm。钢筋构造图中的轮廓线应以细实线表示比尺寸线粗0.25mm。钢筋应以粗实线的单线条0.35mm或实心黑圆点表示其他线条为细实线0.18mm。

3.2.3在钢筋构造图中,各种钢筋应标注数量、直径、长度、间距、编号,其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钢筋编号,宜先编主、次部位的主筋,后编主、次部位的构造筋。编号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编号宜标注在引出线右侧的圆圈内,圆圈的直径为3.5~8mm(图3.2.1a)。

二、编号可标注在与钢筋断面图对应的方格内(图3.2.1b)。

三、可将冠以N字的编号,标注在钢筋的侧面,根数应标注在N字之前(图3.2.1c)。

图3.2.1

3.2.4钢筋大样应画在钢筋构造图的同一张图纸上。钢筋大样的编号宜按图3.2.1标注。当钢筋加工形状简单时,也可将钢筋大样绘制在钢筋明细表内。

3.2.5钢筋末端的弯钩可分为90°、135°、180°三种(如图3.2.2。图中括号内数值为圆钢的增长值)。当采用标准弯钩时(标准弯钩即最小弯钩),钢筋直段长的标注可直接注于钢筋的侧面(图3.2.1)。弯钩的增长值可按附录一采用。

3.2.6当钢筋直径大于10mm时,应修正钢筋的弯折长度。45°、90°的弯折修正值可按附录二采用。除标准弯折外,其它角度的弯折应在图中画出大样,并示出切线与圆弧的差值。

3.2.7焊接的钢筋骨架可按图3.2.3标注。

3.2.8箍筋大样可不绘出弯钩(图3.2.4a),当为扭转或抗

图3.2.4

震箍筋时,应在大样图的右上角,增绘两条倾斜45°的斜短线(图3.2.4b )。

3.2.9 在钢筋构造图中,当有指向阅读者弯折的钢筋时,应采用黑圆点表示;当有背向阅读者弯折的钢筋时,应采用“×”表示。(图3.2.5)

图3.2.5

第三节 构造要求

3.3.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必须严格遵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但

对一些特殊构造另行规定如下:

钻(挖)孔灌注桩的主筋净保护层不小于8厘米。 承台底层钢筋的净保护层不小于10

厘米。

排架墩的系梁底模为天然土壤时,主筋的净保护层不小于8厘米。

3.3.2箍筋的构造要求

1、箍筋的直径与箍筋的间距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并同时满足规范要求。

2、主钢筋为螺纹钢筋时,箍筋间距应考虑螺纹外径的影响。

3、位于构件端部的箍筋应考虑由于主钢筋弯折对箍筋高度的影响。

4、尖角箍筋时应考虑箍筋弯折后对主筋位置的影响。

5、根据工程实际,箍筋端部采用直角弯钩,为了保证绑扎后骨架的整体性及连续性,弯钩的长度规定如表3.3.1。

箍筋直角弯钩长度表

表3.3.1箍筋直径(毫米)主筋直径(毫米)弯钩长度(厘米)

φ6~φ8<φ208 >φ2010

φ10~φ12<φ2510 >φ2512

3.3.3构件转向处,应在两根钢筋的交叉处设计第三方向的构造钢筋,如图3.3.1。

3.3.4设立构造钢筋时,所设的构造钢筋应有与钢筋直径相适应的锚固长度。

3.3.5设立在墩台上(包括盖梁)的支座钢筋网,应设在主钢筋的保护层内,且钢筋网的最小保护层厚不得小于2厘米。

图3.3.1

3.3.6除少筋混凝土外,钢筋混凝土构件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含筋率要求。为了保护混凝土的质量与钢筋的共同受力,钢筋的最大、最小间距应按规范要求限制。所布置的钢筋力求对称、均匀。

3.3.7钢筋的连接

1、钢筋以焊接或绑扎连接时,其焊接或绑扎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在弯折部位焊接时,焊缝必须设在直线段,如图3.3.2。

图3.3.2

3、为了避免钢筋在电焊时灼伤,被焊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毫米。

4、电焊连接时宜采用同类品种的钢筋,所用焊条应注明种类及型号。

3.3.8构件的吊环应采用Ⅰ级光面钢筋,吊环必须设置与吊环钢筋直径相适应的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不能满足时可将埋入混凝土部份弯折,并在弯折处设置长度为20cm、直径与吊环一致的衬筋,见图3.3.3a。

吊环的抗剪强度不能满足时,可焊接加强筋,见图3.3.3b。

图3.3.3a 图3.3.3b

3.3.9预应力钢筋的预留工作长度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张拉时钢丝或钢筋的实际预留工作长度,应视施工时所采用的锚具型式和张拉工具的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便于在设计图中计算材料数量,下列数字可供参考:

1.采用φS5碳素钢丝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制锥型锚具,YC-60型千斤顶或85吨三作用千斤顶,钢丝的预留工作长度每端可采用70厘米。XM锚具的钢绞线预留工作长度为84厘米。

2.采用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JM-12型锚具,YC-60型千斤顶,钢筋的预留工作长度可采用75厘米。附录一

钢筋弯钩的增长表

附表1.1钢筋

直径

d(mm)

弯钩增长值(mm)

理论

重量

(kg/m)

螺纹

钢筋

外径

(mm)

光圆钢筋螺纹钢

90°135°180°90°

629380.222

839500.395

10354963420.61711.3

12425875510.88813.0

1449688859 1.21015.5

1656781067 1.58017.5

186******** 2.00020.0

20709712584 2.47022.0

227710713893 2.98024.0

2588122156105 3.85027.0

2898136175118 4.83030.0

32112156200135 6.31034.5

361261752251527.99039.5

401401952501689.87043.5

注:钢筋的标准弯折示意图如下图示。

附录二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对执行条文严格程序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按指定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附录三关于比例因子

我们在用AutoCAD画图时一般是画全比例的图(即1:1的图)。也就是说,显示的距离值即为物体的实际尺寸。当要绘制这张图时,再告诉AutoCAD要用什么比例绘出,由程序来相应地缩放这张图。这样就可以自由地按全比例的尺寸进行输入,而不用担心在输入距离时都要按不同的比例进行转换。

但是,在向图中输入文字与尺寸标注时这种功能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假如你希望在最终的图纸上文字的高度为5mm,若在绘图时将文字绘成5mm高,则在出图时图纸上的文字将会小的像个点一样。所以必须在绘图时将文字高度按比例放大到适当的高度,在出图时才会写出5mm高的文字。当绘图比例为1:70时,须将5mm乘以比例因子70,等于350mm。即在CAD图中350mm高的文字,才能在最终出图时写成5mm高的文字。

对于使用米制的比例,可直接将绘图比例的倒数用作比例因子,例如绘图比例为1:10时,其比例因子就等于10,绘图比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