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复习要点整理

理论力学复习要点整理

理论力学复习要点整理
理论力学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3.约束和约束力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

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第二章平面力系

本章总结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4. 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

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7、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还有其他情况也可按平面任意力系计算。

本章用力的平移定理对平面任意力系进行简化,得到主矢主矩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力系简化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得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得出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用平衡方程求解一些平衡问题;介绍静定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对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进行比较多的训练;最后介绍平面简单桁架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要因为这一章的内容简单,就认为理论力学容易学,而造成轻视理论力学的印象,这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

问题二本章一开始要掌握好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与解题技巧,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解法与解题技巧。

问题三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能用一个方程求解的就不用两个方程,但考试时则不一定如此。

第三章空间力系

本章总结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1 )直接投影法

( 2 )间接投影法(图形见课本)

2. 力矩的计算

( 1 )力对点的矩是一个定位矢量,

( 2 )力对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求得:

( a )

( b )

( 3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3. 空间力偶及其等效定理

( 1 )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三个因素(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及力偶的转向),它可用力偶矩矢表示,

力偶矩矢与矩心无关,是自由矢量。

( 2 )力偶的等效定理:若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矢相等,则它们彼此等效。

4. 空间力系的合成

( 1 )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为一个通过其汇交点的合力,其合力矢为

( 2 )空间力偶系合成结果为一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矢为

( 3 )空间任意力系向点O简化得一个作用在简化中心O 的力和一个力偶,力偶矩矢为,而

( 4 )空间任意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列表如下:

主矢

主矩最后结果说明

平衡

合力偶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合力

合力作用线离简化中心O 的距

离为

力螺旋力螺旋的中心轴通过简化中心

成θ角力螺旋

力螺旋的中心轴离简化中心O

的距离为

5.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6. 几种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 1 )空间汇交力系

( 2 )空间力偶系

( 3 )空间平行力系若力系中各力与 z 轴平行,其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 4 )平面任意力系若力系在Oxy平面内,其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上述各式,为便于书写,下标i 略去。

7. 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

常见问题

问题一从平面汇交力系、力对点的矩和力偶系、任意力系到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轴)的矩和力偶系、任意力系,好像有重复之感,但不要轻视,还要认真对待。

第三章摩擦

本章总结

1. 摩擦现象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阻两种。

2. 滑动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趋势或有相对滑动时出现的切向约束力。前者称为静滑动摩擦力,后者称为动滑动摩擦力。

( 1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值满足

静摩擦定律为

其中为静摩擦因数,为法向约束力。

( 2 )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的速度方向相反,其大小为

其中 f 为动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略小于静摩擦因数。

3. 摩擦角为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的最大值,且有

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φ的变化范围为

当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时发生自锁现象。‘

常见问题

问题一在能够确定运动趋势的时候,要正确画出摩擦力的方向,在不能够确定运动趋势的时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假定。要注意库仑摩擦定律的使用条件,不要一说到摩擦力,就可以等于。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

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

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F)=±Fh)

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

为力偶,记为(F,F’)。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的主矩同时为零,即F R`=0,Mo=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0, ∑Fy=0, ∑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是,力系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第4章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1.摩擦角: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全约束力和法线间的夹角。tanψm=fs

2.自锁现象:当主动力即合力Fa的方向、大小改变时,只要Fa的作用线在摩擦角内,C

点总是在B点右侧,物体总是保持平衡,这种平衡现象称为摩擦自锁。

第5章空间力系

1.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即F R=∑Fi=0

2.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各力在三条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

零.

3.要使刚体平衡,则主失和主矩均要为零,即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

系的主失和对于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F R`=∑Fi=0,Mo=∑Mo(Fi)=0

4.均质物体的重力位置完全取决于物体的几何形状,而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若物体是均质

薄板,略去Zc,坐标为xc=∑Ai*xi/A,yc=∑Ai*yi/A

5.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1)查表法

(2)组合法:①分割法;②负面积(体积)法

(3)实验法

第二篇运动学

第6章点的运动学

6.2直角坐标法

运动方程x=f(t) y=g(t) z=h(t) 消去t可得到轨迹方程f(x,y,z)=0 其中

例题6 -1 椭圆规机构如图6-4(a)所示,曲柄oc以等角速度w绕O转动,通过连杆AB 带动滑块A、B在水平和竖直槽内运动,OC=BC=AC=L 。求:(1)连杆上M点(AM=r)的运动方程;(2)M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解:(1)列写点的运动方程

由于M点在平面内运动轨迹未知,故建立坐标系。点M是BA杆上的一点,该杆两端分别被限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曲柄做等角速转动,Φ=wt 。由这些约束条件写出M 点运动方程x=(2L-r)coswt y=rsinwt 消去t 得轨迹方程:(x/2L-r)2+(y/x)2=1 (2)求速度和加速度

对运动方程求导,得dx/dt=-(2L-r)wsinwt dy/dt=rsinwt 再求导a1=-(2L-r)w2coswt a2=-rw2sinwt 由式子可知a=a1i+a2j=-w2r

6.3自然法

2.自然坐标系:b=t×n其中b为副法线n为主法线t

3.点的速度v=ds/dt 切向加速度at=dv/dt 法向加速度an=v2/p

习题6-10 滑道连杆机构如图所示,曲柄OA长r,按规律θ=θ’+wt 转动(θ以rad计,

t以s计),w为一常量。求滑道上C点运动、速度及加速度方程。

解:

第七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7.1刚体的平行运动:刚体平移时,其内所有各点的轨迹的形状相同。在同一瞬时,所有各点具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加速度。刚体的平移问题可归结为点的运动问题。

7.2刚体的定轴转动:瞬时角速度w=lim△θ∕△t=dθ/dt

瞬时角加速度a=lim△w∕△t=dw/dt=d2θ/dt2

转动刚体内任一点速度的代数值等于该点至转轴的距离与刚体角速度的乘积

a=√(a2+b2)=R√(α2+w2) θ=arctan|a|/b =arctan|α|/w2

转动刚体内任一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都与该点至转轴的距离成正比。

例题7-1如图所示平行四连杆机构中,O1A=O2B=0.2m ,O1O2=AB=0.6m ,AM=0.2m ,如O1A 按φ=15πt的规律转动,其中φ以rad计,t以s计。试求t=0.8s时,M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解:在运动过程中,杆AB始终与O1O2平行。因此,杆AB为平移,O1A为定轴转动。根据平移的特点,在同一瞬时M、A两点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A点做圆周运动,它的运动规律为s=O1A·φ=3πt m

所以V A=ds/dt=3πm/s a tA=dv/dt=0 a nA= (V A) 2/O1A=45 m/s

为了表示V m 、a m 的2,需确定t=0.8s时,AB杆的瞬时位置。当t=0.8s时,s=2.4πm

O1A=0.2m , φ=2.4π/0.2=12π,AB杆正好第6次回到起始位置O点处,V m 、a m的方向如图所示。

第8章点的合成运动

8.1合成运动的概念:相对于某一参考系的运动可由相对于其他参考系的几个运动组合而成,这种运动称为合成运动。

当研究的问题涉及两个参考系时,通常把固定在地球上的参考系称为定参考系,简称定系。吧相对于定系运动的参考系称为动参考系,简称动系。研究的对象是动点。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动系作为一个整体运动着,因此,牵连运动具体有刚体运动的特点,常见的牵连运动形式即为平移或定轴转动。

动点的绝对运动是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合成的结果。绝对运动也可分解为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在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时,如果适当地选取动参考系,往往能把比较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两个比较简单的运动。这种研究方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动点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称为动点的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分别用v r和a r 表示。动点在绝对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称为动点的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分别用v a和a a表示。换句话说,观察者在定系中观察到的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在动系中观察到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在某一瞬时,动参考系上与动点M相重合的一点称为此瞬时动点M的牵连点。如在某瞬时动点没有相对运动,则动点将沿着牵连点的轨迹而运动。牵连点是动系上的点,动点运动到动系上的哪一点,该点就是动点的牵连点。定义某瞬时牵连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速度、加速度称为动点的牵连速度、牵连加速度,分别用v e和a e表示。

动系O’x’y’与定系Oxy之间的坐标系变换关系为

x=x0+x’cosθ-y’sinθy=y0+x’sinθ+y’cosθ

在点的绝对运动方程中消去时间t,即得点的绝对运动轨迹;在点的相对运动方程中消去时间t,即得点的相对运动轨迹。

例题8-4 矿砂从传送带A落到另一传送带B上,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观察矿砂下落的速度为v1=4 m/s ,方向与竖直线成30角。已知传送带B水平传动速度v2=3 m/s.求矿砂相对于传送带B的速度。

解:以矿砂M为动点,动系固定在传送带B上。矿砂相对地面的速度v1为绝对速度;牵连速度应为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哪一点的速度。可设想动参考系为无限大,由于它做平移,各点速度都等于v2。于是v2等于动点M的牵连速度。

由速度合成定理知,三种速度形成平行四边形,绝对速度必须是对角线,因此作出的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求得

V r=√(v e2+v a2-2v e v a cos60o)=3.6 m/s

V e与v a间的夹角β=arcsin(v e/v r*sin60o)=46o12’

总结以上,在分析三种运动时,首先要选取动点和动参考系。动点相对于动系是运动的,因此它们不能处于同一物体;为便于确定相对速度,动点的相对轨迹应简单清楚。

8.3当牵连运动为平移时,动点的绝对加速度等于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第9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9.1刚体平面运动的分析:其运动方程x=f1(t) y=f2(t) θ=f3(t)完全确定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规律

在刚体上,可以选取平面图形上的任意点为基点而将平面运动分解为平移和转动,其中平面图形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

9.2刚体平面运动的速度分析:

平面图形在某一瞬时,其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的连线上的投影相等,这就是速度投影定理。Vcosa=vcosb

动力学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知识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动量定理

知识点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常见问题

问题一在动力学中质心意义重大。质点系动量,它只取决于质点系质量及质心速度。

问题二质心加速度取决于外力主失,而与各力作用点无关,这一点需特别注意。

动量矩定理

知识点总结

1.动量矩。

质点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质点系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若z 轴通过点O ,则质点系对于z 轴的动量矩为

若 C 为质点系的质心,对任一点O 有。

2.动量矩定理。

对于定点O 和定轴z 有

若 C 为质心,C z 轴通过质心,有

3.转动惯量。

若z C 与z 轴平行,有

4.刚体绕 z 轴转动的动量矩。

刚体绕z 轴转动的动量矩为

若z 轴为定轴或通过质心,有

5.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常见问题

问题一要注意,计算动量矩时,仅仅计算对质心动量矩时,用静止坐标系或用随质心平移的坐标系都可以,两者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对一般的动点,两者计算结果不同,必须用静止坐标系计算,或用书中的公式计算。

问题二要注意,动量矩定理仅仅对定点或质心成立,对一般的动点通常是不成立的。

问题三要仔细体会在知识点例题中所提到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问题四求解运动学问题时,通常要补充运动学关系,一定注意正确的补充运动学关系。

动能定理

知识点总结

1.动能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度量。

质点的动能

质点系的动能

平移刚体的动能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2.力的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积累效应的度量。

重力的功

弹性力的功

定轴转动刚体上力的功

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

3.动能定理。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理想约束条件下,只计算主动力的功,内力有时作功之和不为零。

4.功率是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

5.功率方程。

功率方程

6.机械效率。

7.功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关系。

有势力的功只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物体内各点轨迹的形状无关。

8.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动能+势能=T+V

机械能守恒定律:如质点或质点系只在有势力作用下运动,则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T+V=常量

由于利用动能定理可以较方便的计算速度和角速度、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因此很多动力学题目都是优先选用动能定理。利用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很容易求得速度及角速度。如果这一积分形式的动能定理表达的是函数关系(即适用于任意时刻或者任意位置),那么将其两端对时间求导即可得到加速度及角速度(或利用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或功率方程也可直接求得加速度或角速度)。进而再利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或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就可以求得作用力。

常见问题

问题一正确计算功和动能,分析哪些力不作功,哪些力作功。

问题二在理想约束下只考虑主动力的功。如果有摩擦,只需记入摩擦力的功。

问题三功是力与受力物体上力作用点位移的点积,不是力与力在空间位移的点积。

问题四作用于纯滚动圆盘与静止地面接触点的法向约束力和摩擦力(不含滚动摩阻)不作功。

问题五如果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用函数形式表示,则将其对时间求导即可求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当然也可以用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或功率方程。

问题六多数动力学问题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求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然后再利用动量及动量矩定理求得力。

问题七对某些动力学问题,在求解时注意分析是否存在动量守恒和动量矩守恒。

问题八求解动力学问题,一般要补充运动学关系。

第三篇

第10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牛顿第一定律:不受了作用(包括受到平衡力系作用)的质点,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

线运动。又称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作用于质点的力的大小,加速度的方

向与力的方向相同。F =m a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

线,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第11章 动力定理

1.

动量:等于质点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①

微分形式:质点系的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用在该质点系上所有外力的矢量和. ② 积分形式:质点系的动量在任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化,等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作用在该指点

系上所有外力的冲凉的矢量和.(冲凉定理)

3. 质心运动守恒定律:如果所有作用于质心系的外力在x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F=0,则Vcx=常量,这表明质心的横坐标xc 不变或质心沿x 轴的运动时均匀的。

第12章 动量矩定理

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⑴指点对点O 的动量矩失在z 轴的投影,等于对z 轴的动量矩,即「Lo(mv)」=Lz(mv)

⑵质点系对固定点O 的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点O 的动量矩的矢量和.即:Lo =∑Lo(mv)

2. 绕定轴转动刚体对于转轴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转轴的装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

积.(Lz=wJz)

3. 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于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通过质心并与该轴平行的轴转动惯

量,加上刚体的质量与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

4. 动量矩定理:质点对某定点的动量矩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的力对同一点的

矩.

第13章 动能定理

1. 质点系动能的微分,等于作用在质点系上所有力所做元功的和,这就是质点系微分形式的

动能定理.(13-23)

2. 质点系积分形式的动能定理:质点系在某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改变量,等于作用在质点系

上所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的和.(13-24,13-25)

3. 力的功率等于切向力与力作用点速度大小的乘积(13-28)

4. 作用在转动刚体上力的功率等于该力堆转轴的矩与角速度的乘积.(13-29)

5. 质点系动能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用在指点系上所有力的功率的代数和(功率方程

13-30)

c p mv

小学概念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概念复习 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小时=60分;1分=60秒;1个世纪=100年;1年=365天(闰年366天);2月有28天或29天。 1个季度=3个月;1年=12个月。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C=(a+b)×2);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2πr);半圆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C=πr+2r)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C=(a+b+h)×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C=12a) 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 a×a=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长方体底面积=长×宽(S=ab);前面面积=长×高(S=ah);右面面积(横截面面积)=宽×高(S=bh) 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周长多两条半径。圆柱剪拼成近似长方体多两个半径乘高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 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 ×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2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πdh=2πrh);占地面积通常指的是底面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底面积×2(S=ch+2s=ch+2πr2);计算表面积要考虑实际问题。 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V=1/3Sh=1/3πr2h)直柱体体积=底面积×高。(V=Sh) 圆柱体积(长方体体积)=横截面面积×长圆柱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V=1/2sr) 已知圆锥的体积,求圆锥的底面积或高,要用方程解。(同三角形面积已知,求高或底用方程解。) 数量关系式: 1、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和)×时间=路程;工效(和)×时间=工作总量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盐水浓度=盐的重量÷盐水重量;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成活率=成活的棵树÷总棵数; 合格率=合格数÷零件总数;出油率=油的重量÷豆的重量;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 4、利润=利润÷成本价;现价÷原价=折数;营业额×税率=营业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5、工资交个人所得税要分段考虑。赚钱和亏本都是把成本看作单位“1”。取钱要取回本金和利息。 运算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 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相乘, 它们的积不变。(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c)=ab+ac 【a×(b—c)=ab—ac,同乘法分配律】 6、商不变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牛顿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认为质量和能量各自独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只适用于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范围。牛顿 力学较多采用直观的几何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时,比分析力学方便简单。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是爱因斯坦于1915年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 广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所有非惯性系和有引力场存在的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都是等价的。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颠复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在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起了主要的作用。 物理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什么区别物理经典力学是牛顿时期的力学那时候的坐标系是忽略时间的,只有空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期是考虑了时间的是时间和空间都考虑的 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可以这样高度总结地来看: 经典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v<

理论力学选择题第一组

理论力学选择题第一组 1、楔形块A、B自重不计,并在光滑的mm和nn 平面相接触,若其上分别作用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的力F和F',如图所示,则A、B两个刚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题1图 A.A、B都不平衡B.A、B都平衡C.A平衡,B不平衡D.A不平衡,B平衡 2、如图,x轴和y轴的夹角为,设一力系在xy平面内,对y轴上的A点和x轴上的B点有,且但 已知OA = l则点B在x 轴的位置为: 题2图 3、如图所示若尖劈两侧与槽之间的摩擦角均为,则欲使尖劈被打入后不致自动滑出, 角应为多大? 题3图 4、点作圆周运动,如果知道其法向加速度越来越小,则点的运动速度: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机构中曲柄O1A一端连固定支座O1,另一端铰接一滑块A,滑块A可在摇杆 O2B上滑动。已知:相对速度Vr,杆O1A的角速度1,杆O2B的角速度2。试求滑块A的科式加速度: 题5图 A.方向垂直O1A向上B.方向垂直O1A向下 C.方向垂直O2B向上D.方向垂直O2B向下 6、如图所示的曲柄连杆机构中,已知曲柄长OA=r,角速度为,连杆长AB=2r,则在图示位置时,连杆的角速度为: 题6图 7、如图所示长2的细直杆由钢和木两段组成,各段的质量各为m1和m2,且各为均质,问它们对z轴的转动惯量Jz等于多少? 题7图

8、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环上套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环M,曲杆ABC的水平段BC穿过小环,AB段以匀速u在倾角600的导槽内滑动,如图所示,试问在图示位置时,小环的动量P 等于多少? 题8图 9、如图所示,均质正方体ABCD,质量为m,边长为b,对质心的转动惯量,已知点C的速度,则刚体对转动轴A的动量矩大小L A为 题9图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A相对于三角块B以加速度沿斜面下滑,三角块B 又以加速度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则物块A的惯性力F I为: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重点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 第 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 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 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 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 F 2. 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 ( F) =± Fh) 4. 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记为(F,F')。 例2-8 如图2.-17 (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 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 b) 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 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 (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刀Mi=0,得-Fad+M=0 500 则有FA=FB ' 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 ( 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 '471.40N,方向如图2-17 ( 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 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 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的主矩同时 为零,即F R'=0,M O=0. 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刀Fx=0,刀Fy=O,刀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 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例3-1 如图3-8 (a)所示,在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点上分别作用着四个力,其中F仁4kN , F2=2kN , F3=F4=3kN,平板上还作用着一力偶矩为M=2kN ? m的力偶。试求以上四个力及 一力偶构成的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以及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 解(1)求主矢FR'建立如图3-8 (a)所示的坐标系,有 F 'Rx=刀Fx= - F2cos60° +F3+F4cos30 ° =4.598kN

理论力学复习公式

静力学知识点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本章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 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平面力系 本章总结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

4. 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 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7、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还有其他情况也可按平面任意力系计算。 本章用力的平移定理对平面任意力系进行简化,得到主矢主矩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力系简化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得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得出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用平衡方程求解一些平衡问题;介绍静定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对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进行比较多的训练;最后介绍平面简单桁架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要因为这一章的内容简单,就认为理论力学容易学,而造成轻视理论力学的印象,这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 问题二本章一开始要掌握好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与解题技巧,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解法与解题技巧。 问题三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能用一个方程求解的就不用两个方程,但考试时则不一定如此。 第三章空间力系 本章总结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1 )直接投影法 ( 2 )间接投影法(图形见课本) 2. 力矩的计算 ( 1 )力对点的矩是一个定位矢量, ( 2 )力对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求得: ( a )

理论力学复习题

1.图示结构中的各构件自重不计。已知P =5 kN ,M=5 kN. m,q = 2.5kN/m 。 试求固定端A及滚动支座B处的约束反力。 2、一重W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f, 且tgα

整理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教学提纲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篇静力学 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 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 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 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 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 F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F)=±Fh) 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例2-8 如图2.-17(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b)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得衡方程∑Mi=0﹣Fad+M=0 则有FA=FB' 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471.40N,方向如图2-17(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 的主矩同时为零,即FR`=0,Mo=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0, ∑Fy=0, ∑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信号与系统重点概念公式总结

信号与系统重点概念公式 总结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信号与系统重点概念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概论 1.信号: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是信号的具体内容) 2.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物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第二章:信号的复数表示: 1.复数的两种表示方法:设C 为复数,a 、b 为实数。 常数形式的复数C=a+jba 为实部,b 为虚部; 或C=|C|e j φ,其中,22||b a C +=为复数的模,tan φ=b/a ,φ为 复数的辐角。(复平面) 2.欧拉公式: wt j wt e jwt sin cos +=(前加-,后变减) 第三章:正交函数集及信号在其上的分解 1.正交函数集的定义:设函数集合)}(),(),({21t f t f t f F n = 如果满足:n i K dt t f j i dt t f t f i T T i T T j i 2,1)(0)()(21 21 2==≠=?? 则称集合F 为正交函数集 如果n i K i ,2,11 ==,则称F 为标准正交函数集。 如果F 中的函数为复数函数 条件变为:n i K dt t f t f j i dt t f t f i T T i i T T j i 2,1)()(0)()(2121 **==?≠=??? 其中)(*t f i 为)(t f i 的复共轭。2.正交函数集的物理意义: 一个正交函数集可以类比成一个坐标系统; 正交函数集中的每个函数均类比成该坐标系统中的一个轴; 在该坐标系统中,一个函数可以类比成一个点; 点向这个坐标系统的投影(体现为该函数与构成坐标系的函数间的点积)就是该函数在这个坐标系统中的坐标。 3.正交函数集完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如果值空间中的任一元素均可以由某正交集中的元素准确的线性表出,我们就称该正交集是完备的,否则称该正交集是不完备的。 如果在正交函数集()()()()t g n ,t g ,t g ,t g 321之外,不存在函数x (t ) ()∞<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难)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难 1.关于经典力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两种理论 B.在物体高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服从狭义相对论理论,在低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牛顿定律 C.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答案】BC 【解析】 A项:经典力学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v<<c)条件下的近似,即只要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经过数学变换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就全部变化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公式,故A错误; B项:在物体高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服从狭义相对论理论,在低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服从牛顿定律,故B正确; C、D项:牛顿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而微观、高速适用于狭义相对论,故C 正确;D错误。 故选:BC。 2.下列物理学公式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p为压强,为密度)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p为压强,为密度) C.爱因斯坦提出的质量与速度关系(为静止质量,c为光速,为物体速度) D.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与速度关系(为静止时间,c为光速,为物体速度) 【答案】BD 【解析】 A、B项:密度的单位为kg/m3,压强的单位为N/m2,又1N=1kg m/s2,则的单位为 ,等于速度的单位。故B正确,A错误; C项:爱因斯坦提出的质量与速度关系,(m0为静止质量,C为光速,v为物体速度)故C错误;

D项: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与速度关系(t0为静止时间,C为光速,v为物体速度),故D正确。 故应选:BD。 3.2017 年 6 月 16 日,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射向青海德令哈站与千里外的云南丽江高美古站,首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距离达千里级的量子密钥分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适用于“量子号”绕地球运动的规律, B.经典力学适用于光子的运动规律, C.量子力学可以描述“量子号”发出“两道红光”的运动规律 D.量子密钥分发的发现说明经典力学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 【答案】AC 【解析】A、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运动,卫星的运动相对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小很多,属于宏观低速,故A正确。B、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高速的物体运动,如光子的运动,故B错误。C、D、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不同,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是有价值的,并不会失去用处;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4.(多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C.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D.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答案】BC 【解析】A、运动的钟变慢,运动的尺缩短,运动物体的质量变大,这是狭义相对论的几个重要的效应,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故A错误,B正确; C、爱因斯坦相对论解释了经典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高速、微观范围,但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它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故C正确; D、普拉克提出的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故D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对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B.当物体运动速度很大(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理论所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理论力学复习题

1.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 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

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离散数学部分概念和公式总结

离散数学部分概念和公式总结 命题:称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为命题。 命题公式:若在复合命题中,p、q、r等不仅可以代表命题常项,还可以代表命题变项,这样的复合命题形式称为命题公式。 命题的赋值:设A为一命题公式,p ,p ,…,p 为出现在A中的所有命题变项。给p ,p ,…,p 指定一组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若指定的一组值使A的值为真,则称成真赋值。真值表:含n(n≥1)个命题变项的命题公式,共有2^n组赋值。将命题公式A在所有赋值下的取值情况列成表,称为A的真值表。 命题公式的类型:(1)若A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均取值为真,则称A为重言式或永真式。 (2)若A在它的赋值下取值均为假,则称A为矛盾式或永假式。 (3)若A至少存在一组赋值是成真赋值,则A是可满足式。 主析取范式:设命题公式A中含n个命题变项,如果A得析取范式中的简单合取式全是极小项,则称该析取范式为A的主析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设命题公式A中含n个命题变项,如果A得析取范式中的简单合析式全是极大项,则称该析取范式为A的主析取范式。 命题的等值式:设A、B为两命题公式,若等价式A?B是重言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作A<=>B。 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在合式公式?x A和?x A中,称x为指导变项,称A为相应量词的辖域,x称为约束变元,x的出现称为约束出现,A中其他出现称为自由出现(自由变元)。一阶逻辑等值式:设A,B是一阶逻辑中任意的两公式,若A?B为逻辑有效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作A<=>B,称A<=>B为等值式。 前束范式:设A为一谓词公式,若A具有如下形式Q1x1Q2x2Q k…x k B,称A为前束范式。集合的基本运算:并、交、差、相对补和对称差运算。 笛卡尔积:设A和B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用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有序对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笛卡尔积,记为A×B。 二元关系:如果一个集合R为空集或者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则称集合R是一个二元关系。特殊关系:(1)、空关系:Φ(2)全域关系:EA={ | x∈A ∧y∈A }= A×A (3)恒等关系:IA={ | x∈A} (4)小于等于关系:LA={| x, y∈A∧x≤y∈A },A ? R (5)整除关系:R? ={| x,y∈ψ∧x ? y} ,ψ是集合族 二元关系的运算:设R是二元关系, (1)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的定义域dom R = { x |?y(∈R)} (2)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二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的值域ranR = {y |?x(∈R)} (3)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称为R的域fld R= dom R∪ran R 二元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等价关系:如果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那么称R是等价关系。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x , y是A的任意元素,记作x~y。 等价类: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对任意的?x∈A,令[x]R={ y| y∈A∧x R y },称[x]R 为x关于R的等价类。 偏序关系: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那么称R 为A上的偏序,记作≤;称序偶< A ,R >为偏序集合。 函数的性质:设f: A→B, (1)若ran f = B,则称f 是满射(到上)的。

理论力学公式

理论力学公式

————————————————————————————————作者:————————————————————————————————日期: ?

理论力学公式 运动学公式 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1.点的运动 矢量法 2 2 , , )(dt r d dt v d a dt r d v t r r ==== 直角坐标法 ) ()()(321t f z t f y t f x ===z v y v x v z y x ===z a y a x a z y x === 点的合成运动 r e a v v v +=r e a a a a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 k r e a a a a a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 其中, ),sin(2 , 2r e r e k r e k v v a v a ωωω=?=2 2 , , )(dt d dt d dt d t f ? ωε?ω?====

三.运动学解题步骤.技巧及注意的问题 1.分析题中运动系统的特点及系统中点或刚体的运动形式。 2.弄清已知量和待求量。 3.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运动学关系求解。 各种方法的步骤,技巧和使用中注意的问题详见每次习题课中的总结。 动力学公式 1. 动量定理 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即质点系动量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元冲量 的矢量和;或质点系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 质心运动定理 ω R v =ε τR a =2 ωR a n =全加速度: 2 ),(ωε= n a tg 轮系的传动比: n n n n i Z Z R R n n i ωωωω ωωωωωω13221111221212112 ,-????====== ω ω , ?=+=AB v v v v BA BA A B 为图形角速度 ετ ?=AB a BA 2 ω ?=AB a n BA ω,ε分别为图形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n BA BA A B a a a a ++=τ() d d e i p F t =∑

理论力学选择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 衡的 (A)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 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 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 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1-9. 图示A 、B 两物体,自重不计,分别以光滑面相靠或用铰链C 相联接,受两等值、反 向且共线的力F 1、F 2的作用。以下四种由A 、B 所组成的系统中,哪些是平衡的? 1-10. 图示各杆自重不计,以下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的BD 杆不是二力构件? 1-11.图示ACD 杆与BC 杆,在C 点处用光滑铰链连接,A 、B 均为固定铰支座。若以整 体为研究对象,以下四个受力图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12.图示无重直角刚杆ACB ,B 端为固定铰支座,A 端靠在一光滑半圆面上,以下四图中 哪一个是ACB 杆的正确受力图。 B ( F B ( C B ( B (

理论力学复习题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 3.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 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10半径为R的半圆形凸轮D以等速Vo沿水平线向右运动,带动从动杆AB沿铅直方向上升,如图所示,求φ=30°时杆AB相对于凸轮的速度和加速度。 11.图示直角曲子杆OBC绕O轴转动,使在其上的小环M沿固定支杆OA滑动,已知:OB=0.1m,OB与BC垂直,曲杆的角速度w=0.5rad/s,角加速度为零,求当φ=60°时,小环M的速度和加速度。 12.如图所示,平面图形上的亮点A,B的速度方向能是这样吗?为什么? 13.平面图形在其平面内运动,某瞬时其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矢相同,试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1)其上各点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 (2)其上各点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 14.如图所示,车轮沿着曲面滚动,已知轮心O在某一瞬时的速度V o和加速度a0,问车轮的角加速度是否等于a0cosβ/R?速度瞬心C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15.如图所示各平面图形均作平面运动,问图示各种运动状态是否可能? 16.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水平直到上行驶,设车轮在制动后立即停止转动,问车轮对地面的动滑动摩擦因数f应为多大方能使汽车制动后6s停止。 17.跳伞者质量为60KG,自停留在高空中的直升飞机中挑出,落下100M后,将降落伞打开,设开伞前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伞重不计,开伞后所受的阻力不变,经5S后跳伞者的速度减为4.3m/s。求阻力大小。 18.图示水平面上放一均质三棱柱A,在其斜面上又放一个均质三棱柱B。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三棱柱A的质量为Ma为三棱柱B的三倍,其尺寸如图所示,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求当三棱柱B沿三棱柱A华夏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A移动的距离。

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 或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理论力学公式

理论力学公式 运动学公式 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ω R v =ε τR a =2 ωR a n =全加速度: 2 ),(ωε = n a tg 点的合成运动 r e a v v v +=r e a a a a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 k r e a a a a a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 其中, ) ,sin(2 , 2r e r e k r e k v v a v a ωωω=?= 1.点的运动 ? 矢量法 2 2 , , )dt r d dt v d a dt r d v t r r ====? 直角坐标法 ) ()()(321t f z t f y t f x == =z v y v x v z y x == =z a y a x a z y x == =2 2 , , )(dt d dt d dt d t f ? ωε?ω?====

三.运动学解题步骤.技巧及注意的问题 1.分析题中运动系统的特点及系统中点或刚体的运动形式。 2.弄清已知量和待求量。 3.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运动学关系求解。 各种方法的步骤,技巧和使用中注意的问题详见每次习题课中的总结。 动力学公式 1. 动量定理 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即质点系动量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元冲量的矢量和;或质点系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 质心运动定理 M a c = ∑F ≡ R 2. 动量矩定理: 平行移轴定理 ) (2 2) ( e z z e z z M dt d I M I ==∴?ε或—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 ()()(e O e i O O M F m dt L d 一质点系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ε τ ?=AB a BA 2 ω?=AB a n BA ω,ε分别为图形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n BA BA A B a a a a ++=τωω , ?=+=AB v v v v BA BA A B 为图形角速度 轮系的传动比: n n n n i Z Z R R n n i ωωωω ωωωωωω13221111221212112 ,-????====== 2 'md I I zC z +=() d d e i p F 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