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

第一章

一、选择

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

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

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

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A马伯特B史密斯 C H.詹尼D威廉斯

二、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体构型:

3. 聚合土体:

4.土壤生态系统:

5.土壤圈:

6. 土壤肥力:

7.土壤自净能力:

8.土壤的物理自净:

9.土壤生物自净:

三、简答

1.土壤系统的特点?

2.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以下特点?

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四、综合术分析

1.土壤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选择

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

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

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长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

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

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硫化物

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

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

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

B cao

C K2 O DMgo

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

A土壤颗粒密度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D土壤结构类型

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

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

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

10.土壤磁性是成图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A赤铁矿B针铁矿C母岩D磁铁矿

二、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

2.硅铁铝率:

3. 次生矿物

4.黏土矿物:

5.粒级:

6.土壤质地:

7.腐殖质:

8.胡敏酸:

9、富里酸:

10.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11.硝化过程:

12.反硝化过程:

13.土壤圈物质循环:

14. 土壤结构:

15土粒密度:

16.土壤密度:

17土壤孔隙度:

18.土壤磁性:

三、简答

1.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有哪些?

2.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四、综合分析

1.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不仅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请连线以下内容。

区域主要风化过程主要风化壳

南极大陆物理风化、溶解饱和硅铝型风化壳

温带、亚热带干旱荒漠区物理风化碳酸盐、石膏风化壳

温带暖湿地区化学风化(脱硅、富铝化)硅铝风化壳

热带、亚热带化学风化(水化、脱盐基)硅铁质、硅铝质风化壳

2.影响土壤矿物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3.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是如何分布的?

4.土粒的粒级大小对土壤有什么意义?

5. 土壤颗粒分析结果见下表,根据土壤质地三角表,分别确定其质地名称。

样品粘粒(%)粉粒(%)砂粒(%)质地名称

a 61 26 13

b 33 7 60

6、说明砂土、黏土、壤土三种土壤质地对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说明哪种质地排列组合对农业生产来说比较好。

7.试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第三章

一、选择

1.以下四个因素,只有一个与土壤空气的成分无关,它是

A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B土体中生物化学反应速度C气体交换速率D土壤的颜色

2.下列不属于土壤水分测定的方法为

A.质量分析法B核技术法C电磁技术法D计量分析法

3.下列对植物来说是有效水的是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悬着水D重力水

4.下列不属于土壤胶体带电原因的是

A离子同晶置换B胶体微粒解离离子C PH值变化D黏土矿物类型

5.以下不属于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

A土壤胶体的类型B阳离子半径C水化程度D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二、名词解释

1.单位质量热容量:

2.土壤容积热容量:

3.土壤导热率:

4.束缚水:

5.毛管水:

6.毛管悬着水:

7.田间持水量:

8.毛管上升水:

9.重力水:

10. 凋萎系数:

12.土水势:

13.基质势:

14. 渗透势:

15.压力势

16重力势

17. 总土水势

18.土壤持水曲线:

19.BSP:

20.CEC:

21.土壤阴离子交换吸附:

22. 为非专性吸附:

23. 专性吸附:

24.土壤溶液

三、简答

1.影响土壤气体交换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2.土壤水分在全球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3.土壤持水曲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

1.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异同点?

2.土壤热扩散率与土壤水分之间有何关系?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启示?

3.土壤有效水与土壤质地间的关系?

4. 土壤水分怎样运动?

5. 各种水对于植物生长的有效性情况。

6. 土壤通气性与植物生长

7.什么土壤氧离子交换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8.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因素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道库恰耶夫提出的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A地形B母质C气候D生物E时间

2.下列是土壤成土因素的是:

A同等重要

B不可替代性质

C成土因素具有时空分异性

D土壤不断发生演化

E土壤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

3.现代土壤发生学的观点有

A是土壤地理发生学与土壤历时发生学以及土壤形态发生学在理论上的统一

B土壤圈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的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C土壤圈是连接地表各环境要素的枢纽

D土壤与周围环境及成土年龄有密切联系

E以上均不是

4.土壤发生学的主要内容有

A母质是岩石风化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B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是土壤腐殖质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

C气候因素是土壤发生发育的能量源泉,他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

D随着时间因素的增长,土壤发生发育不断进行

E人类通过改变成土条件和改变土壤组成、性状来影响土壤的发生发育

5、一个完整发育的土壤剖面包含三个最基本的发生层次,即

A A层 B.B层 C O层 D.E层 E.C层

二、分析

1.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异如何?

2.大气降水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3.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 根据下图谈谈铁铝化过程(铁铝土)的发生条件和作用过程.

5、通过下图对比简述草地和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分布特点(10分)。

6.母质对成土过程的主要影响?

7.简述河谷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演化的影响?

8.水文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有哪些?

第五章

一、不定项选择

1.以下盐类物质溶解迁移的顺序正确的是:

A Cacl2>Mg cl2>Kcl>Nacl

B cacO3>Mg cl2>Kcl>Nacl

C CacO3>Caso4>Nacl > Kcl

D Cacl2>Mg cl2 >Nacl>Kcl

2.成土过程的特征

A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B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C土壤形成过程是个动态系统 D 是个远离平衡、复杂的开放系统

3.下列不属于土壤矿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是:

A淋滤作用 B淀积作用C泥炭化过程D灰化过程

4.以下属于土壤退化的现象的是:

A土壤侵蚀B风蚀沙化C盐渍化D土壤污染E土壤板结

二、简答

1.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2、地表物质迁移转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

4. 腐殖质化过程:

5. 泥碳化过程:

6.矿质化过程:

7.淋滤作用:

8淀积作用:

9.碳化过程:

4.黏化过程:

10.富铁铝化过程:

11.钙化过程:

12.碱化过程:

13.潜育化过程:

14潴育化过程:

15.白浆化过程: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分布规律:

2.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3.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4.土壤经度地带性

5. 土壤区划::

二、简答

1.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维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的特点

4.土壤区划的主要原则有:

三、不定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似经度上,自南而北,带谱组成趋向复杂,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渐降低B在相似经度上,自南而北,带谱组成趋向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渐升高C在相似纬度上,自东向西,带谱组成趋向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渐增高D在相似纬度上,自东向西,带谱组成趋向复杂,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渐增高

2.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

A土壤复区B土壤组合C土壤复合D土类组合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资源:

2.土壤质量:

3. 土壤退:

4.土壤侵蚀

二、简答

1.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2. 土壤具有哪些功能?

3.土地整理

4.土壤风蚀沙化

5. 土壤盐碱化

6.土壤污染

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肥力特征和自净作用。

2.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5.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道库恰耶夫:他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土壤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7.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8.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10.土壤剖面:由地表向下做一垂直切面,这种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1.正常剖面:分布最广的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具有代表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12.有效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13.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

14.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5.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16.土壤孔隙度: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是土壤孔隙。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土壤孔隙度。

17.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18.硅铝铁率:是风化物、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Fe2O3+Al2O3)的摩尔比率。

19.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20.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21.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22.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的过程。

23.白浆化过程: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铁锰的高价离子被氧化成低价离子,并随水侧向或向下移动,经多次重复,在腐殖质层下会形成粉沙含量较多、铁锰贫乏的白色层的过程。

24.黏化过程:土壤中由于次生层状硅酸盐黏粒的生成或经淋移、淀积而导致黏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25.富铝化过程:潮湿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矿物高度风化而使铁、铝氧化物富集的成土作用,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

26.铁铝化作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生铝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土壤中形成和聚积次生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27.土壤分类:客观存在的土壤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或系统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讲不同或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划分、归类。

28.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29.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30.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

31.富铝土: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32.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

33.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34.湿成土:是指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受到水分浸润或饱和的土壤。

35.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36.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由于土壤地理分布与地理位置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在位置上相连或相邻的土壤便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37.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土壤,间或有其他非土壤物质,呈有规律的变化所构成的制图单元。

38.土壤资源: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类型、组合及其性质特征。

39.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40.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特征的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规律,并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信息库。

2、简述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威廉斯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3、简述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包括哪些类型。

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4、简述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氧化铁矿物、氧化铝矿物、氧化锰矿物、氧化硅矿物)、次生铝硅酸盐矿物(1:1型矿物、2:1型膨胀性矿物、2:1型非膨胀性矿物、2:2型矿物、混层矿物)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有效性:由于某些因素

的影响,土壤中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呗植物吸收,即由凋萎系数(有效

水下限)至田间系数(上限)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

①土壤空气储存于土壤孔隙中,互不相连,而各个孔隙中的空气成分是不相同的,在局部孔隙中,发生气体的反应,将影响土壤空气的成分。②土壤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远较大气为高。③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而氧的含量比大气低。

7、简述矿物质化作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有机质的分解阶段。即有机物质在微生物分泌的体外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成为构成复杂有机物的基础有机化合物。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分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吸收至体内,一部分用来建造微生物的自身躯体;另一部分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H2O、NH3、H2PO4^-和SO4^2-,微生物同时获得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8、简述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①干冷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含量较多②湿热气候条件下多铁、铝氧化物

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第一,是植物的养料来源第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第三,是植物生

长的激素

10、简述土壤系统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植物的肥力库、能量的转化机、去污的净化器

11、简述土壤胶体的特性。

①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②土壤胶体的带电性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③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和分散作用

12、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上比较理想的一种土壤?

它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故通气透水性良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13、简述土壤净化的方式。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14、简述自然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15、简述土壤系统形成的内因

物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16、土壤系统动态有哪些表现方式(至少列出四种)。

原始成土过程、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碱化过程、泥炭化过程、腐殖质过程、白浆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等

17、简述土壤分类的目的

A、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

B、是土壤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C、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D、是国内外土壤学术交流的媒介

18、简述土壤分类的意义

理论上:反映土壤科学水平实际上: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服务19、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

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20、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优缺点

优点:贯彻发生学原则,各级分类单元,按土壤的发生演变规律来划分,采用演绎法,逐级细分。

缺点:①侧重于成土因素,对土壤本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不具体;

②侧重研究中心地带的典型土壤类型,对过渡地带土壤类型注意不够,还只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半定量阶段;③对耕作土壤虽所重视,但重点仍放在自然土壤上。④土壤命名仍采用连续命名法,有冗长之弊,不便应用。

21、简述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本观点

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2、简述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是从发生学分类到形态学分类再到诊断学分类,目前正向子自动化数值分类方向发展。今后的土壤分类应当以发生学原则为基础,以诊断属性为依据,以定量化为手段。

23、简述富铝土的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

24、简述荒漠土的成土过程

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砾质化、弱铁质化作用。

25、简述改良碱土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在于以交换性钙取代交换性钠来减小ESP,改良物理性状。26、简述变性土的成土过程

形成经历了蒙脱化过程和开裂过程。

27、变性土在农业和非农业利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农业:在动力机具和灌溉条件下发挥农业生产潜力,适于种植淹水作物,不宜种植用材林;非农业:长出现许多工程上的问题,道路、房屋、管道等会受土壤膨胀的影响而唯一和扭曲,应十分注意。

28、什么是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热量差异为主)、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土壤大致沿纬线呈东西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29、什么是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海陆分布格局影响大气环流,导致不同陆地位置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候(水分差异为主)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大致沿经线呈南北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30、什么是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而在超出该高程后递减,并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有规律更替,呈垂直分带的特性。

31、谈谈对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

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的定义(见上题)②其他考点:1】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32、简述基于发生学分类制的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种地带谱构成。东部沿海由一系列湿润性土壤带组成,其分布规律由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本区是我国农业精华地区和主要林区。中部为干润土壤系列,以旱地为主。西北部干旱土壤系列,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绿洲农业和高寒农业。

33、简述我国东部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34、简述土壤资源的基本特点

生产性、有限性、动态性、多用性、时空性

35、中国土壤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②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较大,适宜综合利用③土壤资源人均数量偏少,整体质量较差④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与利用不平衡

36、简述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

①土壤生产力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②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是土壤资源评价的中心③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是土壤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④当前与长远、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原则,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出发点。

37、土壤资源评价的内涵

土壤资源评价主要是指土壤适应性评价、土壤肥力与生产力评价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38、如何评价土壤质量

首先,要确定可测定的全面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建立其评价标准;其次,研究耕地措施等因素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出评价土壤质量短期和长期变化的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数据找出适宜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39、土壤的诊断性质量指标可分为哪些?

描述性指标、分析性指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最小数据集40、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多变量指标克里格法、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和基于GIS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六、论述题

1、论述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2、论述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物质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86

3、论述母质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72

4、论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70

5、论述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68

6、论述地形因素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73

7、论述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78

8、论述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优缺点104

9、举例说明世界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47

10.论述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260

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表现为自南向北随着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大体上说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和黄褐土,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着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向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距离海洋越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越小,气候越干燥;距离海洋越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越大,气候越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总体趋势是南方土壤偏酸,钾素缺乏严重,北方土壤偏盐碱化,微量元素有效性差,东部土壤中性,氮、磷、钾养分普遍缺乏,西部土壤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

11、论述退化土壤改良的主要途径283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复习题.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 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答: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答: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 ?反映土壤理化性质; ?反映土壤工程性质; ?反映肥力状况。 7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答: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 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大也隙多而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 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帮土壤养分丰富,黏土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苗木培育学复习思考题

苗木培育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种子生物学 基本概念: 1.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使用品质)两方面都优良的种子。遗传品质优良:具备一定的增产效益,增产增质,抗逆能力强。播种品质优良:种子充分成熟,净度、优良度高,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生活力强。 2.结实周期性:林业生产上把林木结实的丰年和欠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的周期性。 3.结实间隔期:指上一次丰年到下一次丰年之间间隔的时期(两个丰年之间间隔的年限)。 4.生理成熟:指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当养分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即为生理成熟。 5.形态成熟:当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积累停止,种子的外部呈现出成熟特征,即为形态成熟。 6.生理后熟:指有些树种形态上表现出成熟特征,但生理上尚未成熟,即胚没有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完成生理成熟,这种现象即为生理后熟。 7.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8.形态休眠:胚发育不足或胚器官分化不完善引起的休眠。 9.种子的萌发:指种胚恢复生长,胚根和幼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开始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10.生理休眠:胚生理抑制因素导致的休眠。 11.物理休眠:是由于种皮对水分,氧气等的不透性造成的。 简答: 1、林木的生长发育期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答: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形成个体起,到开始结实为止。特点:营养生长旺盛,处于个体建设阶段,不会开花结实,可塑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 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结实3~5次为止。特点:生殖器官与性细胞已经形成,开始开花结实,但结实量小。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冠幅迅速扩大,根系生长快。母树可塑性渐减,青年期种子可塑性大,是引种的好材料。 壮年期:即结实盛期,此期从林木大量结实开始,到林木结实量开始下降为止。特点:结实能力稳定,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是采种的最佳时期。由于树种、经营措施、立地条件不一样,林木稳产高产的年龄不一样。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称解释▲▲▲ 1.土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 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生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包括海、湖浅水区) 特征:具有肥力、有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生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3.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 4.单个土体(pedon):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构成了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 成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土系) 6.土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联系 体或覆盖层。 7.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8.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 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土壤地理学:指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 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⑴关于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⑸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⑴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⑶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运用 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运用 ⑸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a)起源: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 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公元前5~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 b)创建期: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2) 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论述了 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生与成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c)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对土壤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5.对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可以从土壤和来分析。6.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分离为、 、和。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酸度和酸度。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土壤组成和性质 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 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2.矿物分解的阶段性 (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 (1)碎屑阶段 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风化壳中细土粒很少,主要为粗大岩石碎块,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所以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也未发生迁移,属风化的最初阶段。 (2)钙淀积阶段 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原生矿物进一步遭到分解破坏,最易移动的元素Cl、S及一部分Na被分解淋失,一部分被生物吸收。Ca、Mg、K等大部分保留在风化壳中,有些被分解出来并与碳酸根生成不易溶解的碳酸盐,如CaCO3等,在土壤或风化壳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故称钙淀积风化阶段。 (3)硅铝风化阶段 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壳中的盐类受到大量分解淋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酸,也很快被淋失,风化壳中的阳离子显著减少,残留在风化壳中的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粘土矿物,因风化过程中盐基大量淋失,并相对地堆积了Si、A1、Fe组成的次生粘土矿物,所以叫硅铝风化阶段。 (4)富铝化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后阶段。硅铝风化壳进一步受到高温多雨的风化淋溶,不但风化壳中的盐基彻底淋失,而且硅铝酸盐分解出的硅酸也大量淋失,A12O3和少量Fe2O3残积在风化壳或土壤中,故称富铝化阶段。 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在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次生粘土矿物的分布,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化学风化作用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作用脱盐基作用脱硅作用富铝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残体,主要为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重新合成的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复习.docx

1.土壤质地:各个粒级的土壤颗粒在土壤屮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2.土壤剖面:地表至母质或母岩的土壤垂直断而。 3.土被结构: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称Z为土被,而土壤群体组合的空间格局或空间构型,简 称为土被结构。 4.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性胶体,是土壤微牛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具分 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土壤结构:土壤中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成为土壤结构 6.土壤地理学:是介于口然地理学利土壤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主要内 容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界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7.土壤潜育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淋溶土:土纲的一个名称,土壤形成过程屮淋滤作用,有粘化层。 9.富铁土:是分布在世界亚热带地区,中度富铁铝化作用的土壤类型,含冇低活性富铁层,其成土过程是盐棊强烈 淋失,明显的脱硅作用,铁铝氧化物富集。 10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12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通常把与土壤有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成为物质。 13门塞尔颜色系统:一种科学化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命名系统用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量度和饱和度。14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吋所作的功。 15CEC:土壤阳离了交换量,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了总量,其数值以每T克土壤中各种阳离了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17单个土体:土壤剖血的立体化,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体积最小,横切面积面积近似六边形,而积一般为1 — 10 平方米。 18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上壤剖面中为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20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冇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2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主物作用卜一,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9壤风化淋溶系数:即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B代表Na20、K20及CaO> MgO分子数之和;a代表A1203的分子数。 10 土壤风化指数:是指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十壤矿物质风化程度。(土壤风化指数 越小,说明它的风化强度越强) 13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4沉积岩:地売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5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16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阳遭到破坏,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17物理风化:乂称机械崩解作用,是指由物理作用(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摩擦力等物理因素)使岩石矿物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8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也叫化学分解作用,主要是指岩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19生物风化:纶物风化是指岩石中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20水解作用:岩石矿物在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的分解,使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并把养分释放出來的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 22坡积物:山坡上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雨水或雪水的侵蚀冲刷,并在重力作川卜被搬运到山坡的屮、下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坡积物,多分布在山坡或山麓地带。 23冲击母质:指风化碎屑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床的沉积物。 24黄土母质: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为淡黄或暗黄色,十层厚度可达数|?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 通体颗粒均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同学情谊深似海 一、绪论 掌握: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肥力)、本质属性(肥力,自净) 理解: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土壤发生、制图、相互作用、土壤资源)二、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理解:1、土壤组成部分(固相、液相、气相、土壤生物有机体) 2、水解作用(脱盐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 3、土壤次生矿物 4、硅铁铝率(北方以2:1为主,南方以1:1为主) 5、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 6、壤土相对于黏土和砂土的优势 7、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腐殖质化) 掌握:1、团粒结构 2、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气的作用 三、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理解:毛管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 掌握: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 掌握:1、胶体性质 2、92页到93页全部 理解:土壤溶液的酸碱性(酸性、碱性PH值) 掌握:1、如何改良土壤 2、土壤的缓冲性(①概念,②形成机质) 四、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掌握1、气候因素和植物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2、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植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五、土壤形成过程 掌握:土壤过程形成的实质(基本规律) 理解:1、土壤形成过程 2、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过程

3、土壤剖面形态的形成过程 4、土壤剖面构型的一般综合图式(168页) 5、土壤个体发育的一般图式(172页) 六、土壤分类 理解:1、中国土壤分类的两个分类 2、两个分类的依据 3、分类体系的等级 掌握:诊断层 七、主要土纲特征 理解:14个土纲 森林土纲系列: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干旱土、均腐土。过渡土纲系列:雏形土、变性土。以及人为土、盐成土、有机土、潜育土、新成土、火山灰土 掌握:4个土纲(灰土、淋溶土、铁铝土、均腐土)的成土条件、主要形成过程及形态特征八、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理解:1、土壤的3个地带性(维度、经度、垂直) 2、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九、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 理解:1、土壤退化的概念(①、数量减少②、质量降低) 2、土壤侵蚀防治对策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土壤地理学思考题总汇

标红色的题目不做要求!!!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污染 土壤的酸化 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思考题 1、论述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2、阐述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土壤剖析 土壤矿物 一、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次生矿物 同晶置换(同型异质替代) 二、思考题 1、原生矿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什么叫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如何凭借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初步判断矿物或土壤的风化程度? 3、次生矿物主要有哪些种类?鉴定次生矿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4、简述高岭石组(1:1型)粘土矿物的构造和特性 5、简述朦脱石组(2:1型)胀缩性粘土矿物的构造和特性 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矿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二、思考题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发挥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如何影响土壤肥力及性质的? 3、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构成,两者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土壤水和热 一、名词解释 吸湿水 薄膜水 毛管水 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最大毛管持水量) 基质势 溶质势 压力势 二、思考题 1、按水分的吸附情况和特殊结合形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可以把土壤水划分哪几种类型? 2、什么质地的土壤有效含水量较大?为什么? 3、用土壤水的能量观点解释植物什么时候出现永久凋萎? 4、一般情况下,当土壤的含水量由大变小时,土壤的水吸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5、为增加土壤的保水抗旱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改土措施? 6、土壤气相和大气的组成有什么差异? 7、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节土壤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土壤的比重 土壤的容重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全总结.doc

土壤硼学是以上壤及理她里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脚F究I ?.壤的坯发爪十壊分W寸空分异规律, 迦伪调控、改造用土壤 资源捉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2、气? 1、气候影响创顷枳耕绷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自利丁? 创顷的积累丁旱和高温仃利側顷的矿化 2、气候綁J岩右ir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 °C,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噌氏2—3倍热苗风化强?比寒带高10倍,L?从带约高3倍TftWK岩石风化和I ?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J沁>温带傾带地区 3、气粘上咖肠坏机候郴H:壤中,具冇不同次心粘土矿十冷地 区的土聘-水公母湍暧湿润或半湿润气脇I:卜一^和蛭石眦哋区V 岭石^ 地斤氓、铝氧化?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 盐卿脱硅三个陥驰係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闽兑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叭候条件冇关。 4、物厥1彩随水分fl热M的增^而增力I从风化fll成十过稈产 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I-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小易溶性盐分受5IJ淋洗,而碳酸盐贝I」在土体中科対聚积;在T旱地K (如棕钙土地区),易鋼分乂在先。 5、气候彫响上壤分布规律温度:麺带一化匕温带——暗棕壤; 融带_K攘;亚热带和热带一红壊、砖红壤等,干湿哋:温谀rw~~淋容土温時显?TW~~■弱淋容土,钙利岀益带TW<~^灶复习总结 1、土壤:土壤是地球农面貝有-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它具冇自』勺发生发殿t程,是仃结构、功昭方面可以分析ftW 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因素和协调环境条(4: 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因子,它是?十.《!勺Ml须和本殛性。 3、腐殖质: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乂重新 介成的复杂的特殊的冇枷贡化介物,它忙胡敏酸和富里酸等,整 体呈现黑色或褐色无定形,具有适度的粘结性和R好的吸收性,是^成 上壤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 4、卿体:土戦育过穂I吐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利嗓聚 5、侵入体:上壤中不是由成I过fM所产生而是由丁外界 atAlWO质。 6、富钿t过程:它是指土壤在形成屮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在 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U:程屮原牛?矿物强烈的分解,盐基斷的I昭:酸人帥#失,铁IS 镒在次生粘上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山丁铁的染色作用,土体呈红色共至出现大h[铁结核或铁磐层。 7、钙化过程任干早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季节性淋溶,易溶也脱人部分淋失,嶼骼氧 化娜EI:体中某本上不发牛移动,钙镁在十体中淋溶、淀积。 8、灰化过程:在寒温带寒带冷温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土体屮腐殖质淋溶淀积,结果是土体中的亚表层形成―个灰白色的富含二M化硅的淋溶层,它卞要出现在灰化土中。 9、黏化过程:在温带和暖温带半視润半干旱地区,土体中的水热条件比较稳定,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久粘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怆《淋洗。粘化过程结果在土体>匕、±^形成粘化层,主要发生层次深度在50cm~60cm,因这一深度水热刹牛比较稳泄,适合丁?次生粘土矿物的产生。10、诊断层:用于鉴别上攘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最说明的七§。 11、诊剛性在±壤分类中用以鉴8吐舷烈的,具冇一系列定?^的土蒯质 12、I壤资源:1 ?壤资源是貝有牛产勺刎产品能丿J的各种上壤炮的总称,包括?上壤炮、组合及其性顶特征,生产力和利用方向等,简仃言之,是町利用或潜在可利用的土壤。 13、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吻。 14、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转变或雨新介成的矿物 15、矿质化作用是指冇机质(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十壤微牛物参与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劭,最终被彻底分W成对儿化翎,如CO2, H2O, NH3尊側肚 16、十?壤发生:成I :母质在气候、生物、地/㈱探狮仆,随着时间延续而发件物理学、化学、召物常性质的变化形成具冇一定剖血形隸内在性质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过程。 17、上链-组山相同母质卜发冇并随徴!形起伏有规律地乖复 出现的上壤。 3、野外土壤各层次収样的顺序为h-卜?而上。 5.I比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尚书。禹贡》。 6.土壤的木质特征是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和协调环境条件的能力。 7.土壤地理学的奠某人是俄国的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8.土壤特异有机质是指腐殖质,它主要包括胡敬酸和富里酸等。 9.?±帧地分为砂土、粘土等。 10.在土壤中,砂姜属于新生体体,瓦块属于侵入体。 I、耕作土壤剖?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卜层 2、发冇成熟的上壤町分为如下四层: O层:彳阳顷屈 A层淋溶肚 B层:淀很烷; C层:风化层 育的? 的'|减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