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二课时大数的认识及其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2~P6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投影出示:

①2010年我国北京大约有19612368人。

②2010年我国西藏大约有3002166人。

③2010年我国四川大约有80418200人。

④2010年我国河南大约有94023567人。

⑤2010年我国新疆大约有21813334人。

⑥2010年我国黑龙江大约有38312224人。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制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一;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②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19612368。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③反馈训练:读其它五个数。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4)教学有“0”的读法: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①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②反馈训练:4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2、判断:

(1)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3、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7例4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基础上,掌握整万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2.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在数位顺序表中,左起第5位是什么位?第9位是什么位?

(2)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个级包括哪几位数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位表)

2.读数练习:读出各数,并说一说读法。

(1)70000、 700000、 7080000

(2) 102345、320600、2050700

(读数与写数有密切联系,通过此练习,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

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想一想:万以内数的写法规则是什么?

(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探究新知

导入:万以内的数同学都会写了,那么用这个写数方法是否能写出更大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①读题,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万数)

②借助数位表写数

按照刚才写数的方法,你能对照数位表写出下面各数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数位表中试写这几个数.

③指名同学到黑板上对照数位表写出各数,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

引导学生类推:根据个级数的写法,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七万:在万级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

七十万:在十万位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0

七百零八万:在百万位上写7,在万位上写8,其它数位上写0,因此写作:7080000

(使学生运用迁移和类推方法获取新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

(2)总结整万数的写法

①刚才我们是根据数位表来写,如果离开数位表,怎样很快写出这些整万数呢?

(请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不急于找同学回答,目的是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

②借助电脑来理解万级数与个级数写法的联系.

请同学看屏幕,教师按以下步骤切换画面:

第一步画面: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在数位表中的写法,如图:

第二步画面:去掉数位表,请同学观察这几个数写法的共同特点.(个级都是四个“0”)

第三步画面:把三个数末尾的四个0去掉,请同学再读这几个数,提问:这几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去掉四个0后,三个万级数分别变成7、70、708,都成了个级数.)

如果把7、70、708再变成万级数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该怎么办呢?

(再在7、70、708的后面添4个0)

第四步画面:第三步中每个数末尾去掉的4个0再分别回到原来的位置,并闪动两次.

③根据电脑演示,请同学想一想:整万数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理解写整万的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后面加4个0就可以了.)教师板书.

(通过电脑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地发现万级数和个级数写法的联系和区别,帮助总结整万数的写法.训练学生由直观——抽象的思维过程.)

(3)反馈训练:练习二第2题.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1)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①同学自由读一读,观察这些数与例3各数有什么区别?

②讨论:含有两级的数应先写哪一级,后写哪一级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写数要从高位写起,所以应先写万级数,再写个级数.

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③同学们按照这个写数顺序,试着在自己的数位表中填写出这三个数.

④指名同学边板演边讲述自己写数过程.

(2)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①在刚才写数的过程中,你认为应特别注意哪一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特别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②讨论:既然这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又为什么要写0呢?0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讨论,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确“0”在写数时起占位的作用,千万不能丢掉.

教师板书: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在板书中加虚线框.

(3)反馈训练:7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 )位数.

(2)一个8位数,最高位是( )位.

一个6位数,最高位是( )位.

(3)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2.练习二第3题.

3.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然后再按含有两级数的写法逐级写出各数.教师结合这几组数字向学生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日新月异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练习二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新知识?

(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6题.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七万写作:70000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

七十万写作:700000 三十二万零六百写作:320600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四课时大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1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的对大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大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 )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 )位。

(2)99864里面有( )个万,101010里面有( )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①出示例题: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 356000和360000

②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③反馈训练:98965○100000 96780○109650

④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明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⑤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大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是5,第二个数左起第二位是6,所以,第二个数大。356000<360000

⑥总结方法: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教师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⑦反馈训练:70080○70101 50140○63140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 101010

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356000<360000

(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五课时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2—P13例6、例7。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板书: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2)教师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因为整万的数后面都有4个0,所以改写时,只要从后面去掉4个0,换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50000=5万

(3)学生自己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方法.

180000=180万

(4)反馈训练:10页做一做.

二、教学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7:

①读一读例6各数,想一想: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读、写都很方便,那么像例6这样不是整万的数,如果在不需要特别精确数据的情况下,也可用什么办法让它读、写方便呢?

(引导学生想:可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②求近似数用什么方法呢?(四舍五入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 9375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做完后,请他们说一说.

③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例7各数万位后面的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教师板书例7的题目要求.

同学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求的?

教师板书: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2、总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确定尾数,然后根据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

3、反馈训练:1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练习二3题4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一、填空。(24分) 1.670385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3”表示()。 2.2584120000里面有()个亿和()个万。 3.在算盘上,上方一颗珠子代表(),下方一颗珠子代表()。 4.《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横线上的数写作(), 省略“亿” 后面的尾数约是()。 5.6□6903≈65万,□里只能填()。 6.10个一万是(),()个十万是一百万,()个一百万是一亿。 7.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60500505 60500550 6500005 60万 ()﹤()﹤()﹤() 8.22□7690030是一个十位数,□里填()时,这个数最接近23亿;□里填()时,这个数最接近22亿。9.用9,8,7,6,5,4.3,0,这七个数中,最大的是(),读作(),最小的是(),读作()。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0分) 1.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数的大小要从左边第一位看起。() 3.山东省有九千万人口,这里的“九千万”是个近似数。() 4.把104000和10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所得的近似数都约等于10万。() 5.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选一选。(10分) 1.最大的七位数和最小的七位数相差()。 A、1000000 B、1 C、8999999 2.16□895≈17万,□里最小可以填()。 A、4 B、5 C、9 3.40048009这个数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1 /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自查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会拼,我还会规范地写词语。(8分) lǒng zhào héng guàn guīlǜcàn làn ()()()() fèng xìmàn tiān ju?n dì ()() 二、我能用“——”画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枝干(gān gàn)的数(shùshǔ)目不可计数(shù shǔ)。 三、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4分) 株()逢()朝()沸() 珠()缝()潮()拂() 四、我积累了很多好词语,我一定能填对。(4分) 风平()静若()若现不容()疑神秘莫() 水天相()千()百态人迹罕()涓涓()流 五、我明白了,是要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地叫着缓缓地() ()的响声金灿灿的() 六、我会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继续陆续 1、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跳上一只船。 平静静寂 1、起初,周围是()的。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七、我会照样子连一连。(6分) 丁丁冬冬泉天连水尾水连天 青山原不老报得三春晖 野火烧不尽清泉石上流 雾锁山头山锁雾春风吹又生 谁言心寸草高高下下树 明月松间照为雪白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我阅读《鸟的天堂》片段,然后按文后要求回答问题。(14 分)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数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榕”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2分)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靠近——()面貌——()振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1.填空。 (1)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3)万级的数位包括( )位,( )位,( )位,( )位。 (4)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七位数是( )。 (5)( )个千万是一亿,l0个十亿是( )。 (6)由3个亿,8个万,6个千,3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是( )位数。 (7)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5,百万位是8,个位是l,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 (8)写数的时候,从( )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 (9)三十六万四千零四十是由( )个十万,( )个万,( )个千和( )个十组成的,它写作( )。 (10)在首次使用计算器前一定要按( )键。 (11)用3,7,6,8,0,0,0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七位数是( )。最小的七位数是( )。 2.判断。 (1)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3)164567800≈16亿() 3.选择题。 (1)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10次是()。 A、一千万 B、一亿 C、一亿万 D、一百万 (2)590000000约等于()

A、5亿 B、59亿 C、6万 D、590万 (3)下面四个数中,读数时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A、49000700 B、4970000 C、49007000 D、40900700 (4)由8个亿,80个万和800个一组成的数是() A、880800 B、80800800 C、800800800 D、800808000 (5)123456789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A、百万 B、千万 C、亿 D、十亿 4.写出下面各数。 (1)地球的陆地面积为十五亿零九十万五千平方千米()(2)太阳的表面温度为六千度,太阳中心温度为一千万度。 ()() (3)2000年度我国总人口约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5.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数。 (1)57348000≈()万 (2)409269800≈()亿 (3)600300000≈()亿 (4)810000000≈( )亿 (5)1472005000≈()万≈( )亿 6.在○里填上“>”、“<”或“=”。 802004○804002 400440○404040 8000000 ○ 800万99999999 ○ 1亿 8700000 ○87万 1 0000000○ 89260000 二.综合应用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测试 一、细算、巧算,一分不错过。(12分) 5×24+76= 25+75÷3= 5×8+2÷2= (16+4÷2)×10= 47 - (21 - 15)×5= 5×9 - 24÷8= 1000÷125+560÷56= 150 - (25×4+5)= 二、运算规则要遵守,谁先谁后我来辨。(9分) 1、(148-111÷37)×5,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200×5-(147+465),可以先同时算( )法和( )法,再算( )。 3、(39+105)÷(35-27),去掉两个小括号后,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三、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18分) (125+13×24)×5 (98-121÷11)÷29 21×(230-192÷4) (470+35×3)÷23 2600÷(1280-15×72) 3774÷37×(65+35) 五、列式计算。(12分) 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25,商是多少? 2、185乘97与53的差,积是多少? 3、870除以5的商,加上30与23的积,和是多少? 4、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

六、填表和制成条形图,并回答问题。(17分) 四年级一班有44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8人,四班有36人。把人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 人数 根据数据制成条形图,画在右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四年级一共有()人。 2、一个格子代表()人。 3、根据统计图表请你提出2个问题,并解答。 ①问题: 列式: ②问题: 列式: 七、应用解决。(24分) 1、15 头奶牛7天吃精饲料126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吃精饲料多少千克? 2、四年一班买作业本252本,二班买作业本270本,每人买作业本6本。两班一共有多少人? 3、一艘大船运了6次货,一艘小船运了9次货,大船每次运30吨,小船每次运12吨。大船比小船一共多运了多少吨? 4、一个车间有25名,每名工人每天装配5台电机,这个车间23天能装配电机多少台? 5、师傅和徒弟共同生产一批零件,5天完成。徒弟共生产了125个,师傅共生产了230个。平均每天师傅比徒弟多生产了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作业(9月6日)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 一、填空。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个级的数位有()。万级的数位有 ()。亿级的数位有()。 3.十万位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4.6085007的6在()位上,表示6个(),8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 5.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五位数是()。 6.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的九位数相差()。个,十,百,千,万……都是()。 7.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数位名称是(),它是()位数 8.()个十万是一百万,()个十万是一亿,()个一百万是一亿。 9.在85后面添上()个0,它就变成八十五万。 10.用数字2,3,9和4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 ①最大的数(),最小的数() ②约等于320万的数是() ③不读一个零的,且比900万大的数是() ④读两个零的数是() 11.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再读出来。 六十万,七万和三千写作:读作: 二千万,五十亿和四百写作:读作: 二亿,七百万,八万和五十写作:读作: 七百亿,三亿和六百写作:读作: 12.读数和写数。 807500读作:()) )) 四千万零八写作:()二百万零二百零九写作:() 四十万零九十五写作:()六千零三十万零三百写作:() 四年级数学作业(9月6日)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 1,读数和写数 读作:读作: 读作:读作: 354780读作:读作: 九千零九十万零七百四十写作: 九千九百万零七百零七写作: 三千零五万零二百零七写作: 二亿零三百万零一百写作: 三亿写作: 三亿零二百万写作: 2、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数位名称是(),它是()位数 3、()个十万是一百万,()个十万是一亿. 4、用数字2,3,9和4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 (1)最大的数(),最小的数() (2)不读一个零的,且比900万大的数是() (3)读两个零的数是() 5、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再读出来 1,六十万,七万和三千2,二千万,五十亿和四百 3,二亿,七百万,八万和五十4,七百亿,三亿和六百 四年级数学作业(9月7日)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 1、比49999多10的数是(),比49999多1000的数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一、字词基础 我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 我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词语积累:宽阔、横卧、笼罩、屹立、沸腾、恢复、蒙蒙薄雾、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多音字:[称]chēnɡ称为;chèn对称[笼]lǒnɡ笼罩;lónɡ鸟笼 [闷]mèn闷雷;mēn闷热[号]háo号叫;hào军号 [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薄]báo薄被;bó薄雾 近义词:屹立—矗立、霎时—顿时、依旧—仍旧、颤动—颤抖、逐渐—渐渐、犹如—好像 反义词:宽阔—狭窄、沸腾—平静、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静 二、课文梳理 (一天早上)潮来前:风平浪静 观潮(午后一点左右)潮来时:惊心动魄(远—近)天下奇观 (时间)(霎时)潮去后:余波未息 【重点语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张,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组近义词是:(犹如)—(如同)—(好像) b)这段话主要写: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声势)。 c)划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气势),是从(浩浩荡荡)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大潮的(声音),是从(山崩地裂)这个词语知道的。 【课文填空】 1、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直接描绘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来(衬托)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3、本文的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形态)、(声势)两方面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人使人身临其境,深受震撼。 *【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一、字词基础 我会认:穆、玛、涓、滔、脉、卉、罕 词语积累:咫尺、堪称、美誉、不容置疑、一争高下、郁郁苍苍、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直入云天、皑皑雪山、神来之笔、人迹罕至、穿梭其间 近义词:奇特—奇异、呈现—显现、映衬—衬托、壮丽—壮观、预料—预测 不容置疑—毋庸置疑、人迹罕至—荒无人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反义词:强烈—微弱、奇特—寻常、巨大—微小、咫尺—天涯 多音字:[差]chā差别;chāi出差;chà差劲[秘]mì秘密;bì秘鲁 二、课文梳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材分析: 第一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走遍千山万水”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课内理解: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1)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尽“”闲“两个字,给人静寂的境界。第一、二句中动中有静 (3)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相

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望洞庭》 1、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课内理解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群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③第三四句,把洞庭湖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洞庭湖中的群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 1、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2、课内理解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③“忆江南”是词牌名,本首词的标点。 忆江南是词牌名,作者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了三首回忆杭州的词,这是第一首,另外两首如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十亿是(),10个一百亿是()。2.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九位是()位,第十一位是()位,亿位的右面是()位。 3.2018760500这个数是由2个(),1个(),()个百万,()个十万,()个万和5个()组成的。 4.3207850009是()位数,“3”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6、一千万是由()个一百万组成的。一千万是由()个十万组成的。 7、用1、2、3、4、0、0、0组成七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说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1.19875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其中,“9”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表示()。 2.76000009是()位数,最高位是( )位。 其中,“6”在()位上,表示()。 “9”在()位上,表示()。 3.132700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其中,“1”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 三、默写数位顺序表

一、先补充数位,再对齐数位写数。 二.连线。 20007000 204001 30607000 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 2010004082 6008000 120500 7000004 三.请先划分下面各数的数级,再读出来。 6207800 读作: 30000001 读作: 98725000 读作: 7650000000 读作: 900750007 读作: 600500200000 读作: 87000000700 读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景观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第一单元自然景观 主持词: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 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大自然的景 观。 可以写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杭州西湖、安徽黄山;可以写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校园(公园)一角、乡村的田野;也可以写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只要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可以写入你的习作。同学们不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动笔: 一、睁大眼睛观察,突出景物特点。 二、合理排序,观察景物。 三、抓住变化,写活景物。 四、放飞心情,借景抒情。 描写景物时应该将景物描写得能够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一定要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不能空喊“真美啊!”,这类空喊“美”的文章绝不是好文章。 学生习作 美丽的青海湖 这个快乐的暑假,我去了美丽的青海湖。 一到青海湖,入住了宾馆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索了关于青海湖的照片,哇,真美丽啊!天是那么的蓝,像蓝色的大海,偶尔“夹”着一些“棉花糖”;啊,那一片金灿灿的是什么?哦,竟然是油菜花,天哪,油菜花那个时候也会开吗?“宝儿啊,看好了没有啊?我们明天就去青海湖了!”啊,什么,明天就去青海湖了?太好了,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晚上,我兴奋得滚来滚去,一点也没有想睡的念头,满脑子都是对青海湖的疑问。妈妈说:“宝儿,好好睡,明天才有精力!”于 是,我安心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天没有亮就起了床,等待着……“出发喽!”向青海湖出发的路上,我兴奋地在车子上左顾右盼,心急如焚:“哎呀!哎呀!怎么还没有到啊?”“好慢哪!还有多远才到呢?”……真像一个热锅上的蚂蚁啊!我把视线抛向远方,啊!牛羊犹如黑白的芝麻,密密麻麻地洒在两旁的青草“面包”上。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都有!绿草长满了两旁肥沃的土地上,真是一个“牛羊的天堂” 啊!哇!哇!快看哪,快看哪!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油菜花的海洋,真是太美丽了!呃,对了!现在是八月份,应该没有油菜花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使我百思不解。在那个水天相接的地方,有几只可爱的海鸥,慢慢地飞过,成为了一片美丽的风景线。只见在一声声的喊叫声中,期待已久的青海湖安静地出现在眼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来填一填:26%学号姓名等级 1.与千万位左边相邻的是()位,右边是()位。 2.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一级,个级的数位有(),表 示多少个();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表示多少个()。 3.一个数四舍后所得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千位上的数最大只能是 ()。 4.7050090是由7个(),5个()和9个()组成 的。 这个数读作()。 5.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比最小的五位数少1的 数 是(),它们的差是(),和是()。 6.把9999、10001、10000和101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7.五百零四万零九百是()位数,其中“5”、“4”、“9”分别在() 位、()位和()位,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二.我来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6% 1.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 2. 7040600读作:七百零四零六百。……………………………………() 3.一个一万、一个一千和一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 4. 2001103 〉20万。……………………………………………………() 5.五千八百万零九十写作5800095。…………………………………() 6.与“十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分别是百万位和万位。………………() 7. 9080000千克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08千克。………………() 8.读404000时,一个零也不读。………………………………………() 三.我来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8% 1.()个一百万是一亿。 ① 10 ② 1000 ③ 100 2.九万零四十写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歌曲: 快快长小蜜蜂鹿甜甜的咧如今家乡山连山大树桩你有几岁童谣山谷静悄悄 读谱知识: 1.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它们的作用。 2.会唱一个升记号的调的歌曲。 3.学习切分音。 4.认识常用速度标记(二) 欣赏: 教学要求: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及乐队。介绍音乐家聂耳。 发声基本要求: 1.在气息的支持下,逐步扩展音高。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 1.视唱在C调号上的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三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4.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5.在教师指导下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6.在教师指导下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7.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有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教材难点: 本册的难点在于读谱知识,将临时变音记号和固定变音记号唱准并会认;二声部合唱听辨,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 教材重点: 音乐感觉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知识的兴趣及掌握。 声音训练:和谐、统一位置。 对所学音乐作品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快快长 教学内容: 歌曲:快快长 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综合训练:1.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声乐练习 2.听音练习

欣赏:大森林的生命(少年叙事歌曲) 教学目的: 一.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种树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二.认识变音记号,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少年英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 歌曲分析:作者:胜民词文杏曲 题材:歌中以树木的生长比喻儿童的成长,表达了孩子们热切希望自 己可棵快快长大,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心情的创作歌曲。 曲式结构:一段体 调式:C大调 拍号:2/4拍 教学时间: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谈话:回顾三年的音乐课学习情况 2.复习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歌 3.提出要求:上课专心听讲,学好知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获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复习 1.五线谱:高音谱号 2.G大调 F大调 读谱知识 1.临时变音记号:变音记号记在任何一个音符的前面,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2.区别:(1)记在高音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旋律所遇到这个音的地方都唱 成带“#”“b”的音。(2)用在某音符上的变音记号仅对本音符和同一小节内再次出现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 3.若在同一小节中变化音后该音再次出现需唱(奏)本音位时,则应标记还原 记号。 4.变音记号的种类(简单介绍) 练耳、听音 1.听唱 2.听辨、模唱、听唱 3.这首练习曲取材于优美的新疆民歌,唱时应注意宁静、抒情的气氛,变化音的出现给人以月亮缓慢升起的感觉。用mp—mf—mp的音量和比较含蓄的音色歌唱。 鼻韵母发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mi ma注意气息、口型、笑肌、气流 2.《半个月亮爬上来》E—F 要求:用“mu”演唱,声音柔和、连贯 基本练习 1.节奏练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观潮》 【多音字组词】 号:háo(北风怒号、号叫)观:guān(观看、观赏)中:zhōng(中间、中央)hào(号码、号召)guàn(道观)zhòng(打中、中弹)【同音字组词】 潮(潮流、潮湿)笼(笼统、笼络)贯(贯穿、连贯) 朝(朝代、汉朝)拢(靠拢、拉拢)惯(习惯、惯例) 【形近字组词】 称(称号、称呼)罩(口罩、灯罩)薄(薄片、薄纸) 你(你们、你好)署(公署、行署)簿(练习簿、帐簿) 【近义词】 屹立──耸立笼罩──掩盖昂首──翘首人声鼎沸──沸反盈天 宽阔──宽广奔腾──奔驰顿时──立刻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横卧──横跨霎时──顿时犹如──如同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反义词】 平静──动荡笼罩──消散宽阔──狭窄昂首──俯首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平浪静──波涛汹涌人山人海──寥寥无几 【词语造句】 笼罩: ⑴大雾笼罩着大地,高速公路只得暂时关闭。 ⑵奶奶去世了,全家都被悲伤的气氛笼罩着。

屹立: ⑴举目远眺,雪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⑵中国是屹立在东方的巨人。 人声鼎沸: ⑴新超市开业,人声鼎沸,门庭若市。 ⑵每年家乡的庙会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片热闹喜庆的景象。 横贯: ⑴陇海铁路横贯我国中部。 ⑵这条铁路是横贯美国大陆东西重要城市的交通干线。 山崩地裂: ⑴随着接连不断响起的山崩地裂的爆炸声,山城好像进入了地狱之门。 ⑵我看见那入口早在方才山崩地裂的巨颤中被碎石填没。 恢复 ⑴看着她恢复了天真活泼的样子,我们都为她高兴。 ⑵大考过后,身心疲惫的考生都极需得到恢复。 【写作特点】 课文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况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多音字组词】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原创)

一、填空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考查目的: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答案:438-182=256、438-256=182;52+46=98、98-46=52;603+159=762、762-603=159 解析: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因此438-182=256、438-256=182;52+46=98、98-46=52;603+159=762、762-603=159。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考查目的: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答案:884÷26=34、884÷34=26;61250÷50=25、25×50=1250;448÷56=8、56×8=448。 解析: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被除数等于除数乘商,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因此884÷26=34、884÷34=26;61250÷50=25、25×50=1250;448÷56=8、56×8=448。3. 178+72 140-90 ()÷() () 综合算式: 考查目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基本计算能力。

答案:250、50、5、(178+72)÷(140-90)=5 解析: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不同级运算需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因此原算式无括号时为178+72÷140-90,很显然不符合先算178+72,再算140-90,故两算式需用括号括起,以便不改变题意中的运算顺序。 4.计算350-884÷[(26×14)+78]运算顺序第一步是()等于(),第二步是()等于(),第三步是()等于(),第四步是()等于()。 考查目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基本计算能力。 答案:26×14、364、364+78、442、884÷442、2、350-2、348 解析: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内的26×14=364,再算中括号内的364+78=442;无括号时,需先算二级运算884÷442=2,再算一级运算350-2=348。 5.水果店卖出橘子35筐,香蕉28筐,橘子和香蕉每筐都是48千克。根据下列算式补相应的问题。(1)48×35:。 (2)48×28:。 (3)35+28:。 (4)48×35+48×28:。 (5)48×(35-28):。 考查目的:在实际问题中不同运算表示的含义。 答案:(1)水果店卖出橘子共重多少千克? (2)水果店卖出香蕉共重多少千克? (3)水果店卖出橘子、香蕉共多少筐? (4)水果店卖出橘子、香蕉共多少千克? (5)水果店卖出的橘子比香蕉多多少千克? 解析: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一数量关系,(1)(2)(3)小题非常简单的可以解决。(4)(5)小题则需要先判断运算顺序,在进行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二、选择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① 28 ②312 ③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①(459-15)×4 ②459-15×4 ③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 ①15×4 ()②15+6 ()③(15+6)×4 () ①甲、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②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①被除数②除数③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①0+△②0÷△③0×△ 考查目的:(1)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3)在实际问题中不同运算表示的含义;(4)除法运算中除数的数域范围;(5)四则运算中特殊数“0”的应用。 答案:1.①;2.②; 3.③②①;4.②;5.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