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规律

【一、知识点】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像距。

物距u永远如图中所示,当物体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像剧v如图中所示。

(4)等高共轴调节: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5)实验场景

○12

u f

物距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且当物距u越小越接近2f,像距f越大但仍不超过2f,同时所成的像越大,但仍不超过物体本身的大小。

大胆猜测:当物距u= 2f的时候,像距v=2f,像的大小等于物体大小。

○2u=2f

与○1中的猜测一致,当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3f<u<2f

当f<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且当u越小越接近f,v越大,像也越大。

猜测or疑问:当u=f时,v无限大?像也无限大?

○4u=f

当u=f时,不成像。

○5u<f

当u <f 时,在蜡烛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 >u 。且当u 越小时,v 变小,像也变小。 3物距u 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 和焦距f 的关系

应用举例 像与物体相对于凸透镜的位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2u f > 倒立 缩小 实像 2f v f >> 照相机

异侧 2u f =

倒立 等大 实像 2v f = 异侧 2f u f << 倒立 放大 实像 2v f >

投影仪 异侧 u f = 不成像 — — — — — u f <

正立

放大

虚像

v u >

放大镜

同侧

4.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1)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

(3)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 (4)虚像的变化:物近像近像变小

【二、例题精讲】

【例1】★

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物体距凸透镜20cm ,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物体距凸透镜20cm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

答案: C

【测试题】

小明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由题意知:f=10cm;u=15cm.

所以f<u<2f,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例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小于1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焦距为10cm,二倍焦距为20cm,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20cm才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A

【测试题】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60cm D.8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物体离凸透镜60cm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即60cm大于二倍焦距,

∵60cm>2f

∴30cm>f

即焦距小于30cm.

答案:A

【例3】★★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A.放大的虚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

所以30cm=2f ,则f =15cm .

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物距为30cm ﹣20cm=10cm . 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此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 A

【测试题】

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 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 ,则所成清晰的像一定是( ) A .虚像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缩小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设焦距为f ;

当物距为40cm 时,f <40cm <2f ,由此推算出当物距为80cm 时; 物距变大,并且物距肯定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 D

【例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测量物与像的高度时发现:物高4cm ,像高2cm .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距离透镜大于20cm B .物体距离透镜大于20cm C .像为虚像,能用眼睛看到 D .像为正立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物高4cm ,像高2cm ,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2u f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所以物距为:u >20cm ,像距为:20cm >v >10cm . 答案: B

【测试题】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测量物与像的高度时发现:物高4cm ,实像高6cm .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距离透镜大于20cm B .物体距离透镜大于20cm C .像为虚像,能用眼睛看到 D .像为正立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物高4cm ,实像高6cm ,所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10cm <u <20 cm ,v >20cm 。 答案:

A

【测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8cm的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此时u>2f,2f>v>f.

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8cm处时,2f>u>f,v>2f,相当于像与物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例5】★★★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答案:A

【测试题】

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2f>u>f,此时蜡烛距凸透镜15cm,所以2f>15cm>f,所以15cm>f>7.5cm.

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答案:C

【例6】★★

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如图,烛焰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A

【测试题】

在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原理相同()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在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答案:A

【拓展题】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答案:A

【拓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距等于20cm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cm

B.15cm

C.25cm

D.3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解: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f <20cm <2f ,则10cm <f <20cm .所以B 符合题意. 答案: B

【拓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的虚像 B . 放大的实像 C . 缩小的虚像 D .缩小的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光折射的可逆性. 解析: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蜡烛距凸透镜40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B

【拓展题】

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 和物距u 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当物距u=30cm 时,像距v=30cm

C .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 .当物距u=15cm 时成的缩小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

A 、由图象可知,220cm u v 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A 正确.

B 、当物距u =30cm 时,像距20cm >v >10cm ,故B 错误.

C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 错误;

D 、当物距u =15cm ,此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

答案: A

【拓展题】

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主轴上,当物体离透镜18cm 、12cm 和4cm 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 .18cm >>12cm B .12cm >>8cm C .9cm >>6cm D .6cm >>4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当物体离透镜18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则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即18cm>2f,所以f<9cm;

当物体离透镜12cm时,分别得到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12cm<2f,所以6cm<f<12cm

当物体离透镜4cm时,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4cm<f.综上所述6cm<f<9cm.

答案:C

【拓展题】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

A.<15cm

B.>15cm

C.>30cm

D.15cm<<3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u=30cm>2f,解得f <15cm.

答案:A

【拓展题】

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析的像.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照像机

B.放大镜

C.平面镜

D.投影仪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在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

答案:D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v) 正倒大小 虚 实 应用特点 物,像的 位置关 系 u>2f 2f>v>f 倒立缩小实 像 照相机、摄像机- 物像异 侧 u=2f v=2f 倒立等大实 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 界点 物像异 侧 2f>u>f v>2f 倒立放大实 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 机、投影仪 - 物像异 侧 u=f - - - 不 成 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 界点 - f>u v>u 正立放大虚 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 侧 虚像在物体之 后 物像同 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专题(含答案)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年 时 级: 间: 老师: 课次: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可以看到像变大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远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 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 cm 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 6 cm 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3.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a 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 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4.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 的左侧某处 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 的右侧某处 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 处 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 的右侧某处 5.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 a 点向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复习题(附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一、 知识储备 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三)镜的调节问题 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 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针对性训练】 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

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探照灯 测焦距

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 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 距离______,像________。(均选填“变大”或“不 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我 的 反 思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类】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 像。在经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是、、,判断的依据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 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改变此距离改变为35cm,5cm选项改变,增加练习度)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3.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倒立像: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f成等大的实像。 5.成实像时:u减小 v增大像变大;u增大 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 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一倍焦距处越近,像越大。 6.一倍焦距处,u=f不成像。因为光线从一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经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无法汇聚成一点,所以无法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 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或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2f f2f 像移动距离,大于物移动距离。 例: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V2。 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

凸透镜成像规律难题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 3.(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 6.(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7.(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3-3-5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8.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与作图记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加典型例题).表格记忆: 二:作图记忆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形成的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实像和虚像都能用人眼观察。 一倍焦距外物体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用光屏接;一倍焦距内物体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虚像光屏不能接;例一、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g、 h是主光轴上的七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g、

h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原理应用于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 ⑤把烛焰放在________ 点上不成像 ⑥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例二 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例三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面离透镜的距离是倒立 的放大的实像,求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例四 已知下图直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左边箭头AB与AB经过凸透镜后成的像 已经画出,请在 主光轴上确定凸透镜的具体位置以及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画出凸透镜标出焦点) 。 ,应采取: 30cm,此时光屏上成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竞赛题

关于凸透镜成像(难题) 1.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处,垂直光轴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镜面相对,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现在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圆孔,在凸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所成的虚像个数为() A.一个B.两个C.无数个D.一个也没有2.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 B.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 C.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D.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 3.如图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 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 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 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

5.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6.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 7.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镜A和下半截透镜B向原主光轴位置合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图中,如果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不会在光屏上留下小飞虫的影子 B.在a图中,如果蜡烛向透镜不断靠近,则所成的像一直变大 C.在b图中,A,B.合拢后,所成像情况与a图相同,只是亮度变低 D.在b图中,A,B合拢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8.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类】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 律专题练习【最全分 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 (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像。在经 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 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 是、、,判断的依据 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中考题欣赏: 1.(2012年29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同学们不知道老师所给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____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如果再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2题图 3题图 2.(2013年29题)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当把凸透镜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为了探究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把蜡烛放在正确位置后,应该将光屏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使它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cm。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_移动。为了

丙 甲 乙 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____向_________移动。 3.(2014年10题)如图,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201 5.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 。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 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 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 像,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应将凸透镜向 调节。 (2)把蜡烛移到光具座25cm 刻度线处时,适当移动光屏能接收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且像的大小比(1)中的像 (选填“大”或“小”)一些。 (3)由以上实验可以推理出:在用照相机拍照时,为了使底片上的像更大一些,应使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被拍摄的景物,且照相机镜头要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5.(2016年29题)如图甲、乙所示,小佳手拿一个凸透镜,先看了自己的指纹,再伸直 手臂看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他做了如图丙所示的探究 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他先后将蜡烛放在A 、B 、C 三个区域内,调整光屏的位置, 观察成像情况。 (1) 将蜡烛放在 区域时,反映的是图甲的成像原理,此时眼睛要在 (选填“蜡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2.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 故:9cm<f<12cm,C符合题意. 选C. 【点睛】 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 3.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4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2cm 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像 D .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8cm ,向右调节光屏到适当位置,在光屏上可能得到放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则2f u f <<; 又因为24cm u ,所以24cm 12cm f >> ,故A 错误; 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此时应该增大像距,且物像之间的距离增大,故光屏向右移动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 错误;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所以像会落在光屏的右侧;如果此时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会更加远离光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 项错误; D .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 cm ,由24cm 12cm f >> 可知,此时物距仍大于焦距,故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 正确; 4.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 ,又在a 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 、c ,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 、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 、c 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 、c 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 项不符合题意,A 项符合题意。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及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五幅图 (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u=f时不能成像

(5)当u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U =2f 异侧倒立等大实像V=2f f< U <2f 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一束平行光探照灯 U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单选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 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 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 透镜种类 物的位置 (物距u) 像的位置 (相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凸透镜 u→∞v f →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 u f >2f v f >>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2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 2 f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 =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 u f <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 3、凸透镜成像实验: (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 ③光具座不够长 (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 (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投影片(或幻灯片)上 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被观察的物体 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习题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作为放大镜的应用 例1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看出,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也可从成像原理得出结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不变,而随着物体的远离透镜,过光心的光线越来越平缓,所以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大。也就是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所以答案为B。 例2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手拿凸透镜,并伸直了手臂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距远大于两倍焦距,所以会成像在手内侧稍大于一倍焦距处。而人的眼睛在一个手臂以外,所以进入人眼的光线肯定是折射光线汇聚成像后再分开的光线,我们看到就好像是从像发出的。这个像肯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答案是C。而选项A中并非所有进入人眼的光线都是从像发出来的。 二、作为放映机镜头的应用 例3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解析:这是一道凸透镜的应用题,电影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变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胶片距透镜焦点的距离越近,屏上成的像越大,同时,屏离透镜越远。 凸透镜成像,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此时像离凸透镜越远(实像、虚像都有这个规律)。反过来,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实像越小,像越靠近焦点。凹透镜成像,物体体离凹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越靠近虚焦点。 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三、作为照相机镜头的应用 例4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后是暗箱,胶片装在暗箱底部,胶片相当于光屏;当拍完合影后,再拍单身像,像要变大。成像时要使像变大,物距应减小,同时增大像距,即拉长暗箱或使镜头前伸。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例5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A.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B.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C.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D.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解析: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要在胶片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应将暗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