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教育概论十

艺术教育概论十

艺术教育概论十
艺术教育概论十

艺术教育概论十

读《艺术教育论》有感

——浅谈中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

郭声健老师写的这本《艺术教育论》是我国以不同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同是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有关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专著之一。全书从宏观的角度就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艺术教师素质结构以及艺术师范教育改革等方面科学、系统、深入地进行探讨。

这本书对艺术教育的阐述非常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仍人看后受益颇多。

郭老师从四个方面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论述其中给我感受最多的是郭老师讲到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他谈到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艺术的最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艺术的功能都以审美价值为基础与此相应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目的所在。

审美是区别与艺术教育与非艺术教育的主要标志但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同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就性质与目的而言中小学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以艺术为职业的艺术专门人才。就教育对象而言中小学的艺术教育面向全面学生;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则是面向艺术尖子。就教学内容而言中小学艺术教育主要是提给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变现活动的机会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则主要是传授与训练较高深的艺术知识技能。就教学方法而言中小学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则强调训练、讲解与模仿。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必须牢记审美与人的宗旨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来实现审美育人的最终目标。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就是普通人的艺术教育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基本艺术修养的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想象、创造诸能力所形成的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的艺术修养高低与年龄不成正比如果从未接触过过艺术就是百岁老人也不可能又起码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在艺术审美实

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旦生成变能保持长久。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主要指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因为艺术修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且艺术修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情感表现常常受到压抑或阻碍是艺术和审美给人类情感提了一块栖息和成长的绿洲在这里个体的情感可以尽情地释放和抒发。因此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和平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三个方面得到协调一致他的个体人格便以此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应一方面加入整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交流内心的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沟通与理解。一个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艺术本事表现生活的但它所表现的生活并不是人的所有生。艺术本是表现生活的但它所表现的生活并不是人的所有生活而是人的情感为核心的内心生活。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首要任务是普及尖子的培养应该是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的。作为审美教育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既应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普遍成长同时也应该有利于艺术尖子的特殊培养但首先必须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

面和谐发展。对艺术天赋优异的学生首要任务是使他们在得知特美几方面都获得发展在这一前提下在考虑如何使他们在艺术方面得到发展对艺术天赋较差的学生要通过艺术教育给这部分特殊学生以特殊的人文关怀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人。艺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最好内容是送给特殊儿童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中解放出来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人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艺术教育不仅仅能把所有学生凝聚起来而且能医治人的心灵。艺术教育在不得阶段要采用不得方式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力求教学形式及方法的多样化新颖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审美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还尚未发育成熟处于稚嫩状态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只是一种听觉上的感知这

个阶段谈不上理解力。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好玩、好动、好奇”三好这便决定了我们音乐教学必须“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及向往。使他们感受自然界的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不同情

绪的音乐能够做出相应情绪或体态反应。如教师播放童谣、舞曲、进行曲等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时学生能够随着音乐走步、跑跳等这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的最初阶段是对年龄层次低的低年级学生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聆听美”。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又不一样了。他们的心理还在稚嫩中发展但由于接受了各种基本知识的初步教育对音乐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感受美”。即对音乐不止是听觉上的反应而是要培养对音乐美的一种感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以趣味性的内容为主如《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就是一个非常适合他们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性格化旋律的对比成功地塑造出小鸟、小鸭子、大灰狼、老爷爷、彼得等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学生对这样的音乐很容易接受。学生不仅在音乐中感受到各种乐器表现不同艺术形象的特点又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同时为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奠定基础。像这一类音乐还有《动物狂欢节》、《小巫师》、中国民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等等。中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其要求又提高了。中学生的心理已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着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听一些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这些优秀的音乐中学会鉴赏它“美的精华”。不仅要知道贝多芬的《欢乐颂》美更要知道它美在何处为何而美。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

演唱、演奏及综合艺术表演中自信地“表现美”。其次还可以根据音乐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这种创作可以是综合性的例如诗歌、散文、绘画甚至一个自编的小故事或小舞蹈等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

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协同好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有关技巧训练而不能以它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有这么一句话:“技术教学是短暂的一段时间过后就会生疏甚至遗忘而艺术教学是终生收益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相关音乐知识的认识当然必不可少但是这些只是为达到艺术教育目标的辅助性教学。唱歌教学中也有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吐字、发声、气息训练等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

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在普通音乐教学中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歌唱潜力得到一定地发掘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中不能沿袭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要把整个音乐概念同感悟某个音乐对象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相结合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

艺术教育始终都要符合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它是一门艺术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也在于它的艺术性。对学生进行政治、伦理、道德等教育固然重要但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始终不能偏离美育的方向。音乐课程有辅德的价值这是它的外在价值之一而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是审美价值只有实现了它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外在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以外的一些功效这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超越。从作品中体会高尚的情操从知识中学习人生的哲理这些都是以感悟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也就无法谈及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也是“以美辅德”的含义所在。教学重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的相互交流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能否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学生能否在这种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共鸣甚至人格的升华?这是衡量一堂音乐课成败的主要标准。因此教学应是审美教育为主而德育为辅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某首歌曲内容时不必要长篇大论花上大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事迹及随引发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情操等等审美以外的东西而应把音乐课堂上有限的

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引导他们从音乐的音响中感受并逐渐学会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师的“说理”远远不及学生听觉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审美性、音乐性、

艺术性不能忽视。

充分利用文化市场中的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不容忽视。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这些对中小学生来说平时接触很多并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就有非常好的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学生也许对某部电影很熟但是对跟电影同样出色的该部电影里面的音乐却几乎很少关注这样教师就要做很好的引导。对那些获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音乐它很有艺术价值因此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

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比较优秀的电影音乐如《狮子王》、《音乐之声》、《紫日》等这些同时也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像陈美的小提琴、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情调钢琴、雅尼的音乐、“神秘园”的音乐等等这些音乐在年轻人当中就非常流行而且这些都是些不错的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平时可以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审美素养。

总之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的这就需要广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06021206

徐燕芳

艺术培训机构管理方案

员工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校区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学校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大纲。 办公室日常行为规范 一、职业操守 1、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服从上级,听从指挥; 2、维护公司形象,树立职业道德,保守公司秘密; 3、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杜绝是非; 4、尊老爱幼,不抱怨、不欺瞒; 5、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课业; 6、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 二、教室常规 1、使用标准普通话及礼貌用语,相互热情友好打招呼; 2、有家长和学员在场时,相互应以老师称呼; 3、办公室、教室门不得随意关闭,不得在办公区与教室内吃零食; 4、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 5、教室内应保持整洁,下课后应摆放好桌椅和教具,并清理干净; 6、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产及工作环境,保持办公室清洁卫生; 7、不得在办公室和教室内吸烟; 8、下班后,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电源和水闸是否切断,门是否锁好,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接待规范 1、有人到访应主动热情接待并问其姓名、单位及来访意图,向相关人员报备后灵活处理; 2、如果相关人员不在,应向来访者问其具体事项及联系方式并做好记录; 3、如果来访者与公司领导有约,应征得领导同意后将人带入指定会谈地点; 4、来访者离开时,应主动将其送至电梯门口; 5、如遇咨询者,应提供详细的、确切的相关资料,如不知详情,应请具体人员予以解答。 6、接待人员必须将情况记录在上门登记表上。 四、电话礼仪 1、铃声响起3声后必须接起; 2、接起电话后需亲切的使用“您好,陶氏远航教育,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问候对方,并耐心的帮其解决问题,如不能自行解决需将电话转给咨询师,使用礼貌用语“请您稍等,我将会为您找到我们资深的咨询老师为您提供帮助”; 3、电话机旁必须准备好纸、笔和热线登记表,如对方所询之人不在,需根据热线登记表上的项目如实填写,并给予转达; 4、不得对着话筒大声喧哗,不得与来电者争吵,不得将他人电话号码随意告诉来电者。 五、着装要求 日常办公:(女员工)平时着装优雅、大方,不得穿紧身、暴露、另类衣服或凉拖鞋,不得浓妆艳抹;(男员工)平时着装整洁、大方,不得穿短裤、背心、凉拖; 招生或校区搞活动,全体员工必须穿正装;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关于加强艺术教育文件,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体艺[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效日益凸显,学生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但是,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 3.明确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培训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第1至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集互动性与创造性学习于一身,是开发孩子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学习美术基本技能 2.发展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相互性。 3.通过对感官和手的训练,发展儿童活跃思维、促进心灵成长和拓展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思考1: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点把握的度是最关键的!自由想象非常重要。譬如在纸上乱涂乱抹,甚至好动!一刻都不闲着,老师围着孩子团团转!其实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或老师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家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尊重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

就是坏事。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要求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用画笔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其自由发挥,当孩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引导。 思考2:孩子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们不要“主动”(刻意)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留心孩子们的每一个表情以及眼神。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毕加索说:我愿意一辈子像孩子学习。我们所理解的毕加索的话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毕加索从小开始画画,最后成为大师,他老的时候一定在思考,思考自己最后将去哪里去?最后结果是回到孩子那里去!经过世事和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孩子那里去!这也许就是那个古老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孩子来,最后回到孩子那里去!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很“真”!“真”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思考3:尊重个性: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传统教育强调“群性”,而我们注重“个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系 备选教材:《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李桂英许晓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二、课程性质和目标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领域课程中的艺术教学、集体歌唱教学、集体韵律活动教学、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教学、集体音乐欣赏教学、集体美术教学活动、领域渗透的相关理论问题、分领域切入的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等。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师范技能、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本课程采用综合音乐教学的理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音乐、舞蹈、美术及各艺术领域渗透的教学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艺术教学能力,从而具备幼儿艺术教育与教学辅导能力。 三、课程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0,其中课内27,实践3。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上编:音乐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1、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任务、内容及教育方法。 2、教学重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任务、内容及教育方法。 3、教学难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教学时数:2课时 5、教学内容纲要: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6)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6、课程资源: (1)参考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者:王懿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course/xqysjy/default.aspx (3)中国学前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 7、实践教学:无 8、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讲授法、交流法、示范法、分组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唱歌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实施教学活动。 2、教学重点:集体歌唱教学活动 3、教学难点:设计歌唱教学活动方案并实施 4、教学时数:4课时 5、教学内容纲要: (1)学前儿童唱歌水平发展的特点 (2)学前儿童歌曲的选择和设计 (3)学前儿童唱歌活动设计与指导 6、课程资源: (1)参考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者:王懿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course/xqysjy/default.aspx (3)中国学前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 7、实践教学:无 8、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讲授法、交流法、示范法、分组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三章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集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初步具有组织幼儿园韵律活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集体韵律活动教学 3、教学难点:集体韵律活动教学设计 4、教学时数:4课时 5、教学内容纲要: (1)学前儿童动作水平发展特点 (2)各年龄班韵律活动的教学要求 (3)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与组织 (4)韵律活动教学注意事项 6、课程资源: (1)参考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者:王懿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course/xqysjy/default.aspx (3)中国学前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7213689701.html,/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先修课程:幼儿园课程后续课程:幼儿园教学法大纲执笔人:高娃、陈春兰 参加人:王永杰大纲审核人:徐俊华编写时间:2015.2 编写依据:学前教育(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版 (一)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涵盖学前儿童美术和学前儿童音乐两部分的一门应用性科目。(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内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提高幼儿准教师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知识方面:本课程由分领域的艺术教育和综合的艺术教育两大部分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儿童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及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儿童艺术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儿童艺术教育的各种观点以及当代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掌握如歌唱、韵律与舞蹈、音乐和美术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策略;明确儿童分领域的和综合的艺术教育价值和功能;正确认识分领域艺术教育与综合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乃至研制和开发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能力;具备设计与组织儿童进行分领域的和综合的艺术教育的能力。 3、思想方面:培养学生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艺术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艺术教育教育观;并结合教学对幼儿进行人格教育。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1、强化学生对儿童艺术教育事业的热爱。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认真学好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方面相关知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又有助于对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集互动性与创造性学习于一身,是开发孩子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学习美术基本技能 2.发展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相互性。 3.通过对感官和手的训练,发展儿童活跃思维、促进心灵成长和拓展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思考1: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点把握的度是最关键的!自由想象非常重要。譬如在纸上乱涂乱抹,甚至好动!一刻都不闲着,老师围着孩子团团转!其实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或老师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家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尊重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要求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用画笔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其自由发挥,当孩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引导。 思考2:孩子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们不要“主动”(刻意)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留心孩子们的每一个表情以及眼神。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毕加索说:我愿意一辈子像孩子学习。我们所理解的毕加索的话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毕加索从小开始画画,最后成为大师,他老的时候一定在思考,思考自己最后将去哪里去?最后结果是回到孩子那里去!经过世事和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孩子那里去!这也许就是那个古老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孩子来,最后回到孩子那里去!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很“真”!“真”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思考3:尊重个性: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传统教育强

艺术概论课程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42002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课时 学分:2 适用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美术概论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艺术概论”课程是为美术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接受和批评、艺术门类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创作、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章节为第一章、第二章;难点章节为第三章、第五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参观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的手段实施教学。 (五)实践环节 1、名称:艺术概论 2、主要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学。 3、学时分配:6课时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艺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概论》李胜利编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 (九)说明 授课教师可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适当调整授课的重点,在课程设计和外国美术种类欣赏方面拓展层面引导与启发学生,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更全面的突出和展示教师自身的特长优势。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以讲授“艺术”的含义导入课程,讲授课程新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概论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要点: 1、学习艺术概论的重要性 2、“艺术”和“艺术学”的含义 第二节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要点: 1、△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2、△学习艺术概论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儿童艺术教育学科论文

儿童艺术教育学科论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时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1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环节。“是指艺术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创作规律、鉴赏规律的教育。……还包括艺术实践、艺术创作技巧、手法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愉悦性等特征。”[2]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重点,并致力于艺术教育。美国曾颁布一项《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对教育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其内部的价值,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言“在教育中,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最简单的话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进而系统介绍了艺术教育拥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法国和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艺术教学的价值,都将普及艺术教育纳入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早在十九世纪初,达尔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够产生更高的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力的———丧失。……事实上,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4]如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生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极可能成为当代整个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改变之突破口。”[5] 2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 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

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识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谈艺术类招生考试政策与艺术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文档

谈艺术类招生考试政策与艺术教育发展的关系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艺术教育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已成为全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党和国家甚至将其提高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但是,目前艺术类招生的单独划线、提前录取、降低专业或文化课要求的降分降档录取招生政策,催生了“艺考热”,也致使艺术类院校或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艺术类招生中降分降档录取的做法 近几年来,一批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设置的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为多学科的资源开发教育、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拓展专业领域和满足艺术行业人才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因高校扩招导致的艺术类招生降分降档录取的现象。在每年的高校招生过程中,由于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基础要求偏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高,致使许多学生都想通过此种捷径迈进高校门槛。 据一组网上和报纸公布的数据统计:2007年,某市中考招收艺术特长生录取分数线,同一所学校招收普通高中生和艺术特长生的录取分数相比,平均降低87分。近五年,某省实行了标准分制,美术类比普通文理生平均降低68分,音乐类比普通文理生平

均降低101分;2007-2008年实行原始分制,普通类按五科总分计算,艺术类按四科总分计算,艺术类单科平均分比普通类降30分左右。再看看高考录取率方面,某省近五年平均录取率只有75%,而某艺术学校近十年平均录取率高达90%以上,远远高出全省平均录取率。正是这样的降分降档录取做法,误导了学生和家长想方设法往艺术类专业靠,并吸引大量的普通类高中学校去开设所谓艺术特长班,大量招收艺术类学生,从而降低了录取专业和文化课的要求,扩大了艺考生升学的几率,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艺考队伍。 由于在艺术招生中有一定的降分优惠,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省一般本(专)科最低录取控制线的60%即可,引得一部分人把“艺考”当做上大学的一条捷径,不想学艺术的、没学过艺术的、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都来报考艺术院校,一些学生把考艺术院校作为挤入大学的便捷“敲门砖”。 二、降分降档录取做法的危害性 1.降分降档录取政策造就了社会上的“艺考热” 艺术类招生实行单独划线、提前录取、降低专业录取线等招生政策催生了“艺考热”,有些家长甚至还述说孩子报考艺校的理由并非出自于其对艺术本身的热爱,而是源于一种所谓无奈的选择。 2.降分降档录取政策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国家推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1次平时作业(绪论、第1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

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幼儿因素的调节 (1)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3.材料因素的调节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1次平时作业(绪论、第1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幼儿因素的调节 (1)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 2 理论授课学分:2 实践(实验等)学分: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齐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研究2~6岁幼儿美术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以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儿童美术的有关内容为基础,指导幼儿教师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开展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具体研究对象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到幼儿学美术、怎样开发幼儿的美术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美术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因而,它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三)课程的任务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3、掌握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历史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 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 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 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 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 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 (1)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4.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5.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 6.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8.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9.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10.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3.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14.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5.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6.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7.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20.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21.课程目标表述性质就是指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 2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2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个问题是内容选择的标准与范围。 24.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25.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与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26.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与组织形态。 2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等级量表评价: 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 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 。 6.知觉系统: 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7.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8.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9.表现性评价: 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10.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自发咏唱: 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4.技能: 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5.直列舞: 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16.制作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