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个含义:一就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就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就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与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短语语义与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上句调成句;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八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就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式与黏附式、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前缀与后缀)与意义(语法意义)就是参考依据。

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10类。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4类。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与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判断动词“就是”:意义关系: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b、表示事物的特征、情况、存在

副词“就是”:常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做状语,表强调,的确,确实的意思。

能愿动词:a、可作谓语、状语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趋向动词: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移动方向或动作、属性演变的趋势

5.形容词:语法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量形容词

6.区别词:语法意义:表示人与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往往就是成对或成组的。

7.比较形容词与区别词:同:作定语异:形容词可以作谓语、补语、状语,可以前加“不”与程度副词“很”;区别词则不能。数词:语法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与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表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序数词表示次序先后,一般就是基数前加“第、初”或者用甲乙子丑来表示。

8.量词:语法意义:表示人、事物与动作的计算单位,分为名量词与动量词

9.副词:语法意义: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

10.比较副词与形容词:形容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补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独立成句,反之就是副词。

11.代词:语法意义: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词、短语、句子,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2.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作状(后加“地、一声”)、定、谓、补、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前加否定副词。

13.叹词:表示感叹与呼唤、应答;独立性强,常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写法不固定。

第三节词类(虚词)

1.虚词的共同特点:a、依附于实词或语句,

表示语法意义;

b、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c、不

能重叠d、都就是封闭的类(成员固定)e、就

是定位的

2.介词:语法意义:起标记作用;后加实词或短

语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

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

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修饰、

补充谓词性词语)与定语(后面必须加“的”)

3.比较动词与介词: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

中心,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反之就是介词。

连词:语法意义: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

分句与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

条件、因果等关系;“与”类连词(与、跟、

同、与、及、以及)表示联合关系, 联合名词

性词语;“而、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与分句,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转折、并列、递进、目的);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与分句,表示并

列或递进关系;“或、或者”连接各类词语,

表示选择关系。

4.比较连词与介词:连词连接对象互换位置而

意思不变,不可以添加状语,可以省略或换成

顿号,功能相同,不可以放在句首;介词与之相

反。

助词:语法意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

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结构助词:的 a.连接定

语与中心语b.构成“的”字短语,表示概括意

义/类别意义;c、附着在联合短语后面,表示列

举未尽地(状语后面)、得(补语前面)

动态助词:着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

行或状态在持续;了动词、形容词后,表

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过动词、形容词后,表示

曾经发生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瞧

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表示尝试;的动宾短

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来着用在句末,

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

词语后面,表示比喻,比况短语常跟动词“好

像”配合使用。

其它助词:所a、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

性短语;b、组成“被……所”“为……所”表

被动。给紧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态,口语色彩

较浓;

连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

“连……也/都/还……”,表示隐含

比较。

5.语气词:语法意义:表示语气,在句子末尾或

句中主语、状语之后;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

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6.了:动态助词:放于句中、谓词后,表动作性

状完成;语气词:放于句尾、体词后(名数量人

称代词),表示新情况的实现

7.啊:叹词:放于句首,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分,

语气词:放于句中(停顿)句末(语气),不作句法

成分

8.就是……的:结构助词:后面可以加名词,不

可以省略,否定词加于“就是”前,“就是”

就是判断动词,语气词:后面不可以加名词,可

以省略,否定词加于“就是”前,“就是”

就是副词

9.的:结构助词:定中短语;“的”字短语;附着

在联合短语后;动态助词:在动宾短语中间,表

示过去时间;语气词:在句末,加强肯定意义

第四节短语

1.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就是语序与虚词;

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语序,非直接组合的主要

靠虚词。

短语的分类:a.构成要素就是否凝固:固定短

语,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 b.意义: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c、成句能力:自由短语(能加句调独

立成句)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反之);d、层

次: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2.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类型:主谓;动宾;偏正(定中与状中);中

补;联合其她类型:a、连谓短语:多项谓词性成

分连用成分之间无语音停顿,不用任何关联

词语,表示的关系:先后、方式与目的、一个就

是另一个的方式;b、兼语短语:前一动语的宾

语作后一谓语的主语c、同位短语:前项与后

项的词语不同,所指就是同一事物,又叫复指

短语;d.方位短语: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

动词性词语后,表示处所、范围与时间,具有名

词性;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与定中短语用能

否插入“的”来鉴定、量词短语:数词(数量

短语)/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指量短语)+量

词;f.介词短语:介词+名词等,常修饰谓词,标

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

对象等;

g.助词短语;h“的”字短语:实词或短语+的,

指称人或事物,名词性短语,作主、宾;

i比况短语:名词等+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一)般),表示比喻、推测,形容词性短语,作定

状补;j“所”字短语:所+动,指称动作所支配

或关涉的对象,名词性短语

3.短语的功能类: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

词性短语与形容词性短语)

造成多义短语的原因:A.词汇多义(多义词);

B、语用多义(语音停顿、重音等不同);

C、句法多义:a.结构关系不同;b、结构层次

不同;c.组合层次与结构关系都不同;d、语义

组合情况不同: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

分化多义的方法:a、口语中利用语音条件;b、

利用句法手段:层次分析法、交换分析法(交换

结构类型与语序、增添实词或虚词、变换词

语);.补充语境法

第五节句法成分

1.主语:构成材料:分为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词

语充当,名、数、名词性代词、名词性短语;

表示人或事物)与谓词性主语(谓词性词语充

当,动、形、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

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表示动作、性状或事

情);

语义类型:a、施事主语:施事+动作;施事主语

句即主动句;b、受事主语:受事+动作;受事主

语句即被动句;c.中性主语:又叫非施非受主

语,表示工具、原因、目的、处所等。

2.谓语的构成材料:常由谓词性词语(动、形、

主谓短语)充当,名词性词语一定条件下可作

谓语(名词谓语句)

3.动语的构成材料:常就是及物动词;不及物

动词作动语:存现句,不及物动词+补语(中补

短语带宾语),形容词+补语(中补短

语带宾语,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

4.宾语:构成材料:分名词性宾语与谓词性宾

语(仅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

语义类型: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表

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

原因等)

5.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表建议、主张;表准

许、禁止;表感知义、心理活动;表对待处理义;

表动作开始、持续、终止义;表存在(有、没有)。

6.定语:含义: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中心语前的

附加成分;

构成材料:实词或短语;

语义类别:限制性定语(多名词性词语、动词

性词语、区别词充当)与描述性定语(多用状

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

7.状语:构成材料:副词(唯状性),还可以由时

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就是表状态

的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词构

成的数量短语;

语义类别:限制性与描写性

补语:构成材料: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说明

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

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少数用动词或动词短

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不得插入其她成分;语

义指向中心语、主语或宾语; 程度补语:形容

词/心理动词+(得)+程度副词(很、极)/ 虚义的

动词(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

或很高程度)/数量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情态补语:动词/少数形容词+得/得个+谓词性词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趋向补语:动词/形容词+趋向动词,无“得”,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或某种抽象的引申意义;数量补语:a.动量补语: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 b、时量补语:表时间的量词与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即时量、时段;时地补语(介词补语):动词+介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终止的时间与处所;可能补语:“得、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这东西晒得晒不得?);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插入“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拿得出来,拿不出来);

中心语:定语中心语: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亦可;状语中心语:常由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中心语: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词性短语亦可;

独立语:含义:句子中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无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就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的未配对成分的独立成分;特点:由实词或短语充当;结构上不与其她片段发生组合关系即不具语法关系;位置较灵活;有多方面的表意作用,主要就是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情绪与态度;标记符号:ΔΔΔΔ

分类:a、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表对情况的推测与估计;表示消息来源;引起对方注意;表示总括性的意义;表示注释、补充、举例;表示对话语的附带说明;b、称呼语:呼唤对方,引起注意;c、感叹语: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d.拟声语: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第六节单句

1.句子分类:

语气类(句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型):按照句子结构特点对单句所作

的分类,根据能否分出主语与谓语,分为主谓

句与非主谓句。

2.名词语作谓语的条件:a、只能就是肯定句;b、只能就是短句;c、一般只能就是口语形式;d、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

3.常用句式(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

A、“把”字句:含义: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特点:a、动词后常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就是单音节动词;通常后有补、宾、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或动词前有状语;但若动词就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可以单独出现;

b、“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就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常有“这、那”一类修饰词;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就是泛说一般的道理; c、谓语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即动词对受事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与“有、没有”不能拿来作谓语动词;无处置性的动词较少见;d.“把”字短语与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必须位于“把”前,但熟语性句子有例外。

B.“被”字句:含义: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语用作用:表示受事主语的“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就是如意与中性的;构成与应用条件:a、动词一般有处置性,后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若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必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b、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就是有定的;c、能愿动词与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放于“被”前;“被”字句的主语表示受事,也有表间接受事的

C、连谓句:含义: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语义关系:a、表前后发生的动作;b、表方式与目的的关系;c、前一动作表方式;d.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e、后一性

状表前一动作结果;f.表因果关系;g、条件与

行为的关系;D、兼语句:a、使令式:请、使、

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

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

b、爱恨式:前一动词表赞许、责怪或心理活

动的及物动词,由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

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c.选定式:选聘/称/

说……为/做/当/就是;d、“有”字式:前一动词

“有、轮”等表领有或存在等;E、双宾句:

含义:有指人与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前一

一般指人(指人宾语、近宾语),后一一般指物

或事情(指物宾语、远宾语);特点:a、动词要

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意义; b、

近宾语一般指人,靠近动词,中间无语音间歇,

常由代词、名词充当;远宾语一般指事物,也可

指人,远离动词,前可以有语音间歇或逗号,一

般较复杂,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c、有

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用介词将指物

宾语提前) F、存现句:含义:表示什么地方存

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 用来描写环

境或景物;分为前(处所段)中(动作段)后;分

类:a、存在句:表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 b、出

现句:表示何处出现何物;c、消失句:何处消失

了何物;G、比较句:a、“比”字句:有“比”

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表示甲乙两物或

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别

句;b、“没”字比较句与“不如”比较句:无

肯定式;c、“与”字比较句:常用“一样”H变

式句:a、省略句: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b.倒装

句:主谓倒装;定语、状语后置;

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别A、陈述句B、疑问

句:a、就是非问:结构像陈述句,用疑问语调或

兼用语气词“不、吧”等(不用“呢”);回答

就是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就是、对、

嗯”或“不、没有”或点头、摇头;b、特指

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与由它组成

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来表明疑

问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c、

选择问:复句结构,用“或、或者、就是……还

就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

d.正反问:单句,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

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V不V,V不,后加“就是

不就是、行不行、好不好”等;“呢”字问句:

无疑问代词与疑问结构,但可以在中间补出

来;反问句(反诘问句):无疑而问,不要求回

答;C、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

子;两类:命令、禁止(一般具有强制性,口气强

硬坚决;常无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且短促,

不大用语气词);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

商请、建议与劝阻等;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加上

语气词“吧、啊”;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

不要、不用、别”等加上语气词“了、啊”);

请求或敦促时,宜于用动词的重叠形式与敬

词“请”, 常出现主语;D.感叹句:带有浓厚的

感情的句子,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

厌恶、恐惧等感情,降语调;

4.不影响句型的因素:a、语气词的有无;b、倒

装与否;c、省略与否;d、独立成分的有无;

单句与短语的区别:a.句子有特定的语气、语

调,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则没有;b、

短语有主、状、谓、补、定、宾等八个成分;

句子除此之外还有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c.句

子有成分的倒装与省略,有倒装句、省略句;

短语则无;d、句子有表述性;短语则无;所以

句子就是语言运用单位,就是动态单位;短语

就是造句备用单位,就是静态单位。

第七节常见的句法错误

搭配不当: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动语与宾语

搭配不当; 定状补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与

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残缺与多余:成分残缺:主语、谓语、宾语残

缺;定语、状语、补语残缺。

成分多余:主语、谓语、宾语有多余成分;定语、

状语、补语有多余成分。

1.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位置用错;

定语、状语位置用错;多层定语、状语语序不

当。

2.句式杂糅:两种说法混杂;前后牵连。

第八节复句

复句:含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

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

的句调构成;特点:a、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分句构成;b、分句结构相对独立,互不包

含;c、分句句义上互相依存关联即具有一定

的逻辑关系;d、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句

调,句末才有一个终止性停顿。

复句的意义类型:联合复句:各分句意义上平

等并立,无主从关系。并列复句:有时A,有时

B;不就是A,而就是B;就是A, 不就是B;而

就是……顺承复句:一A就B;于就是;继而;

终于……解说复句:即,;就就是说……选择复

句:不就是A,就就是B;要么A,要么B;要不

A,要不B;宁可(宁、宁肯、宁愿)A,也不(决

不、不)B……递进复句:何况;况且;尚且A,

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说)A,

连(就就是)B;反而……偏正复句:条件复句:

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才;要不

然……假设复句:那;那么;就;便;则;的话;再A,

也B……因果复句:既然;由于(因为、因)A,

所以(才、就、便、故、于就是)B……目的复

句:以;以便;免得;省得……转折复句:虽然(虽

就是、虽说、尽管)A,但就是(可就是、然而、

而、却)B;只就是;不过;倒……

复句的结构类型:多重复句;紧缩句:由复句紧

缩而成(不……不;非……不; 不……也;

再……也;一……就;再;才;都;又;就;也;因为)

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分句间语义关系不

合逻辑、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辞格:修辞格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

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扩大夸张、缩小

夸张)粘连、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仿拟

(仿词、仿句、仿篇)反语(反话正说、正话反

说)排比(句子成分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对偶

(正对、反对、串对)

顶真:又叫联珠,就就是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

做后一句的开头,使前后语句首尾相连,上递

下接的修辞方式。(在语言形式上匀称整齐,

节奏鲜明,读起来语势畅达,情趣横生,能增添

音乐美感)

回环:就是利用同一词语或句子的顺序颠倒,

构成一顺一反的往复语句,来表达事物之间

的紧密联系,使之富于匀称美与音乐美。(由于

结构整齐匀称,语言干练,能产生强烈的节奏

感,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将三个或桑以上

的结构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事物的前后、

大小、高低、轻重、深浅等顺序排列在一起。

(层递与排比有相似之处,都就是由三项或三

项以上组成,但层递着眼于内容上的等级性,

排比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层递不强调结

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性,排比突出强调结构上

的相同或相似性)

对比:对照,就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

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

修辞方式

映衬、通感(移觉)

辞格的叠用、连用、套用、与叠用、连用、

套用相互之间的并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