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二、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可依据:

三、慢性肾盂肾炎还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完整版)急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尿频、尿急、尿痛的程度、体温及尿液变化。 2.有无肾区疼痛。 【症状护理】 1.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2.尿路刺激征的护理: (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4)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 3.肾区疼痛的护理:卧床休息,采用屈膝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 【一般护理】 1.急性期可卧床休息。 2.进食清淡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眺和尿道的刺激。 4.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要了解其焦虑紧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及健 康指导。 【健康指导】 1.教育病人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部,不穿紧身裤,局部有炎症时要 及时诊治。 2.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少憋尿是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3.女性病人要注意经期、婚后及孕期卫生。 4.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起病隐匿,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 二、临床特点 本病特点是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基本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三、医疗目标 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争取解除可逆性损害肾脏的因素。 四、护理目标 (一)病人水肿减轻或消失。 (二)活动耐力增强。 (三)食欲增强,食量增加,营养状况逐步改善。 (四)能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增多,低蛋白血症有关。(二)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减少、蛋白丢失、代谢紊乱等有关。 (四)焦虑与病情迁延、预后不良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有无贫血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水肿情况:部位及程度 6、心衰症状:有无胸闷、喘憋、端坐体位等心力衰竭症状。 7、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等。 8、家族史和过敏史。 9、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尤其高血压的变化。 2、进食及睡眠情况。 3、心理状态:有无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况。 4、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5、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6、病情及主要症状 6.1、水肿消退情况 6.2、尿量、尿色的变化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发表时间:2018-05-15T15:16:22.9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刘金辉 [导读]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发生于肾脏和肾盂的炎症,多因细菌感染所致。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中医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良者再给予抑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补肾健脾中药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耐受力良好。结论临床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上采取中医治疗,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慢性肾盂肾炎;临床方法;疗效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发生于肾脏和肾盂的炎症,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其按病程分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两种[1]。一般来说,病程在半年或1年以上的肾盂肾炎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有肾盂扩大、畸形等情况,甚至肾皮质及乳头部有瘢痕形成,肾髓质变形,肾盂、肾盏黏膜及输尿管管壁增厚,严重者肾实质广泛萎缩[2]。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因,严重者会因肾功能不全而出现尿频、尿急、腰疼、物理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学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上多以西医抗菌、抑菌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甚明显。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中医经过不断研究、尝试,发现补肾健脾淋汤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上疗效显著。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上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慢性肾盂肾炎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有2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34±10.07)岁,病程21~85个月,平均病程(53.05±27.12)个月,中医分型:17例肝肾阴虚者,10例肾阳不足者,10例脾肾两虚者,8例气阴两虚者。对照组有2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92±10.44)岁,病程23~82个月,平均病程(52.56±27.85)个月,中医分型:16例肝肾阴虚者,9例肾阳不足者,11例脾肾两虚者,9例气阴两虚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分型等基础资料上相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各项检查,即尿检、肾功能检查、肾盂造影、膀胱镜检、尿细菌培养等,并根据以上检查进行确诊。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4天后复检,给予疗效不佳者抑菌药物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药补肾健脾淋汤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3]:土茯苓、白术、生地黄、党参、败酱草、巴戟天各15g,炙甘草、丹皮、益母草各10g,茯苓20个,水煎熬;同时,合并气虚者,在汤剂中加入12g仙灵脾、15g黄芪煎熬;合并阴虚者,在汤剂中加入玄参、知母各10g煎熬;合并湿热者,在汤剂中加入10g蒲公英煎熬。该中药1剂/d,14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尿检复查情况来进行评定,分四个标准,即:(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彻底消失,尿检结果呈阴性,恢复至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几乎消失,尿检结果呈阴性,基本恢复至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部分体征消失,尿检结果偶呈阳性;(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尿检结果呈阳性,未有任何改变。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表示组间比较;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20例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29/45)。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耐受力良好。 3 讨论 在中医学上,慢性肾盂肾炎多属“劳淋”、“腰痛”、“虚损”范畴。中医认为,肾与胱膀,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若脏虚损,腑将失利,若腑受邪,脏即受累[4]。热淋久治不愈,或素体虚弱,湿热留恋,邪气内伏,久则伤肾,以致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等一系列症状相继而出。若湿热久稽,则耗伤津液,损伤正气,致使临床上表现出肾阴不足,脾肾两虚,湿热未尽之正虚邪实之候,症情迁延不愈尚能由虚致损,“关格”、“癃闭”、“肾风”诸证均可出现[5]。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上应从补肾健脾入手,本文逼真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采取中医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 64.44%。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所用药物中的土茯苓、白术、生地黄、党参、败酱草、巴戟天、炙甘草、丹皮、益母草、茯苓等能够起到补肾健脾之作用,同时,根据患者各自身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能够从

急性肾盂肾炎治疗

【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感染引起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是继发于下尿路感染或菌尿症的肾和肾盂的急性细菌性小管间质性感染。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腰痛和肾区压痛。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 (一)病因学和发病机理 导致肾盂肾炎的菌株与引起菌尿的菌株类型相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非医源性感染的致病菌,约占90%。克雷白菌属通常见于粪便中,占尿路感染的10%。变形菌属占正常的肠道菌群的25%,5%的非医源性尿路感染由其引起。p.mirabilis和p.vrulgauris 是慢性感染性结石最常见的病原菌,但前者比后者多见。医源性感染或尿路慢性感染菌群导致的感染由更耐药的菌群引起。 有些大肠杆菌表面有鞭毛,称作粘附素,可与宿主尿路上皮表面的受体结合。这类细菌非常易于引起尿路的感染,且毒性很强。

致病菌通过上行感染途径从下尿路到达肾盂,肾盏、集尿系统、肾小管和肾实质等部位都有特殊的细菌克隆。肾脏充血和水肿导致肾脏体积增大,但这种病变并非均质性的。肾乳头内白细胞浸润,并很快蔓延到肾皮质。肾小管内含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在局部释放细胞毒素使肾小管上皮坏死。随着疾病进展,肾内形成很多小的脓肿。肾小球一般不受影响,除非发生严重的坏死或全肾感染。 (二)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肾脏细菌感染可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在血液和尿液中都可检测到抗病原菌的抗体。且肾脏感染时血清抗体滴度比下尿路感染高。在对尿路感染的免疫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复习后,有学者认为开发一种抗大肠杆菌的免疫疗法有助于预防肾盂肾炎。 由于对大肠杆菌的免疫反应部分集中于细菌表面的鞭毛(或粘附素),因此开发一种针对鞭毛的疫苗来预防肾盂肾炎是合理的构思。在实验动物模型已经证实了其有效性,但目前仍未应用到临床。

急性肾盂肾炎护理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护理常规 一、概念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生一侧或两侧腰痛,可有明显全身症状,高热、寒战、恶心、呕吐亦常见,可伴随败血症低血压。约30%的病人合并膀胱炎,可有排尿困难。通常脊柱肋缘角有触痛(压痛)。尿显微镜检查有白(脓)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可见到白细胞管型。尿蛋白阴性或微量。 三、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梗阻、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击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可卧床休息。 2.进食清淡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眺和尿道的刺激。 4.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要了解其焦虑紧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 (二)特殊护理 1.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2.尿路刺激征的护理: (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4)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 3.肾区疼痛的护理:卧床休息,采用屈膝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三)病情观察 1.尿频、尿急、尿痛的程度、体温及尿液变化。 2.有无肾区疼痛。 五、健康指导

名中医治肾盂肾炎(劳淋)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肾盂肾炎(劳淋)八个秘方 83.1 益气解毒饮 【来源】张琪,《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冬、地骨皮各15克, 黄芩、蒲公英各10克,车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滋阴,清热解毒。 【方解】淋证日久,必伤气阴,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候。表现为腰酸膝软、气短乏力、 五心烦热、小便淋沥、遇劳即发,经年累月不愈。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湿热毒邪为病之 标。治疗必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顾,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方以黄芪、党参 益气;以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共奏补气养阴固本之效;柴胡、黄芩、蒲公英、白花 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之毒邪;车前子利水通淋。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而 无伤正之弊、益气滋阴固本而不恋邪,恰中劳淋正虚恋邪之病机。 【主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腰酸气短、乏力、五心烦热、

舌红苔白、脉弱或细数无力。此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小便不利,加瞿麦20克,竹叶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 加白茅根30克,小蓟20克;小腹凉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疗效】多年应用,屡用屡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确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佳方。 83.2 珍风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云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 珠草、小叶凤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83.3 疏肝益气汤 【来源】黄星恒,《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柴胡24克,莲肉、党参各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茯苓各15克, 车前草30克,炙远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守方1个月,多可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

急性肾盂肾炎病人地护理护考内容

第四节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 【考点精讲】 一、概述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主要是由细菌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又称上尿路感染,易合并下尿路感染。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0﹕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致病菌 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糖尿病或免疫能力低下者常伴发尿路真菌感染。 2. 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①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由尿道、膀胱、输尿管逆行到达肾。②血行感染:较少见,多为体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到肾,引起肾盂肾炎,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③淋巴管感染:很少见,多为盆腔部位有炎症或肠道有感染时,致病菌可经淋巴管侵犯肾。④直接蔓延:偶见外伤或肾周围组织器官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肾。 (2)易感因素①尿流不畅: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或泌尿系统畸形,导致尿流不畅,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其尿路感染率比无梗阻者高十倍。②女性生理特点:由于女性较男性尿道短而宽,括约肌收缩力弱,尿道口易污染;女性在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因分泌等因素改变易至细菌感染。③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④泌尿系统局部损伤与防御机制的破坏:如手术、外伤、导尿和尿路器械的检查导致黏膜损伤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⑤其他:尿道口周围或盆腔有炎症等。 三、临床表现(★★★) 1. 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表现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 状。 (2)局部症状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下腹部不适,可有腰痛,多数伴有肋脊角压痛或(和)叩击痛。临床上轻症病人全身症状可不明显,仅有尿路局部表现和尿液变化。 2. 慢性肾盂肾炎 (1)大多数由急性肾盂肾炎发展而来,急性发作期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 (2)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3)部分病人仅有低热、乏力,但多次尿细菌培养为阳性,称“无症状性菌尿”,还有病人以头昏、头疼、高血压、轻度水肿为临床特征。 (4)慢性肾盂肾炎后期可有肾功能减退的表现。 3. 并发症多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可有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败血症等。 四、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尿沉渣有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多显著增多,每高倍视野≥5个,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2. 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性期血红蛋白可降低。 3. 尿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确诊的重要指标,临床常用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法。临床意义为:菌落计数>105/ml有临床意义,小于104/ml为污染所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拟定。 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2]拟定。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体征: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017年)[3]拟定。 1.膀胱湿热证:以膀胱、尿道刺激症状为主,小便短数、频急、灼热刺痛,排尿困难,尿少,少腹拘急胀痛,腰痛,甚则发热恶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2.肝胆郁热证: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腹胀痛不适,小便热涩混浊,大便或秘或溏。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3.气阴两虚伴湿热证:小便频急,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头晕耳鸣,乏力多汗,腰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4.肝肾阴虚伴湿热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腰痛,咽干口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或伴低热,乏力,女性月经量少。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5.脾肾两虚伴湿热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每因劳累则有腰腿酸痛,小便淋漓不尽,或有轻度浮肿,或有尿频数、尿急、尿热,排尿涩痛不畅,因寒或劳累易诱发。舌体胖质黯,苔白黏腻,脉沉细尺弱。

肾盂肾炎中医诊疗心得

肾盂肾炎中医诊疗心得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症状,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1 古方今用 (一)乌蕨茅根汤 组成:乌蕨30g,白茅根3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若下焦湿热壅盛者,1日夜可服2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肾盂肾炎。 方解:乌蕨,别名小野鸡尾,中国蕨科,金粉蕨。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于我国长江流域至南部和西部各省、江西全境山地有分布,多生于山坡林下沟边,阴湿岩草丛中:根茎和全草人药,性味苦甘,清热利湿,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车前草甘寒清热利水;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药理研究证明有抗菌,利尿作用。综观全方药味,一派寒味,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利水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尿频、尿急、尿血等泌尿系统炎症。脾胃虚寒者慎用。20世纪70年代初,经本方制成水剂,进行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服后,症状一般在3~5天内得到控制,20天左右尿培养一般可转阴,转阴后须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加减:若下焦湿热壅盛者,加柴胡18~3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若少气困倦,头晕乏力,舌淡脉细者,加黄芪、党参或太子参;若手足心热,口干不渴,心烦少寐,舌红脉细数者,加生地、女贞子、龟甲、丹皮、泽泻;阳虚明显者,可加熟附块。 (二)补肾利湿汤 组成:生地9g,丹皮9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菟丝子12g,牛膝9g,车前子9g,桑寄生12g,续断9g,独活6g,升麻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肾散表,清热利尿。 主治:肾盂肾炎。症见突然腰痛似折,剧烈难忍,小便黄赤,排尿涩痛,睡眠不好,形瘦神疲,气短乏力,少腹下坠,饮食甚少,微恶风寒,脉浮紧而细数,舌淡红,中有细黄腻苔。 方解:肾盂肾炎证属久病耗伤气阴,湿热下注,复感风寒之邪。故以生地、怀山药滋肾阴;续断、菟丝子补肾阳;茯苓、泽泻、车前子、丹皮、牛膝利湿热;独活、升麻散风寒。 (三)珍凤汤 组成:珍珠草15g,凤尾草15g,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9g,百部9g,桑寄生18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健脾利水。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十一、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十二、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就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与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与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避免劳累与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一般<3g/d,对于特别严重病人应完全禁盐。每日进水量为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加上24h尿量,进水量的控制应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当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5、临床症状的护理: (1) 血尿的护理: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 (2)水肿的护理:观察水肿的部位与性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做好皮肤护理。 (3)高血压的护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应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监测电解质。 7、皮肤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对于水肿较严重的病人应避免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一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护理查房(借鉴内容)

一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3-7-26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查人:19床,陶发珍 主要内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 参加人员:内五科护理人员 病例介绍:陶发珍,女,45岁,因“腰腹痛、尿频、尿急、尿痛1周,畏寒发热3天”于2013年7月22日11时40分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及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无肉眼血尿。伴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食欲下降、乏力。3天前出现畏寒、发热、寒颤,具体体温不详。伴头痛、头晕,无肢体功能障碍及四肢抽搐。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尿路感染”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饮食稍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查:体温36.5℃脉率78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20/60mmHg 辅助检查结果:尿液分析(2013.07.22.本院):潜血+3 白细胞+3。血常规(2013.07.22.本院):WBC 12.95x10^9 N 83.5% RBC 5.07x10^12 Hb 149g/l PLT 268x10^9。爱迪氏计数[2013-7-23]:红细胞:4000万/12h夜尿;白细胞:188000万/12h夜尿;红细胞位相[2013-7-23]:尿红细胞总数:6000/ml.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2013.07.22.本院):未见异常。 急性肾盂肾炎概念:是指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 病因: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肾小管、肾间质和肾实的炎症。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 易感人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 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 38.0c以上,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部分患者出现革 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肾盂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肾盂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肾盂肾炎是一种由细菌侵入到肾盂及肾间质而引起发炎的常见疾病,炎症有时只侵犯单侧肾脏,有时双侧肾脏都侵犯,炎症有的是局限的,有的是比较广泛的,炎症主要在肾盂与其邻近的肾间质部分,病变分布是不均匀的。肾盂肾炎与肾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不同,这两种病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和治疗万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切勿混为一谈。 肾盂肾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急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之分。急性肾盂肾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常可转为慢性。慢性肾盂肾炎每易反复发作,影响健康。应引起大家重视,积极加以防治。 肾盂肾炎是在人体抵抗力减弱或泌尿系统局部缺陷的情况下发生的,外来细菌或体内其他部分的细菌得以乘虚而入,引起肾盂肾炎。 致病的细菌大都从尿道上升经膀胱输尿管而达肾脏,也可由身体其他部位如皮肤、盆腔、肠道,经血液或淋巴系统到达肾脏,或由肾脏邻近组织发炎而直接波及肾脏而发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泌尿道梗阻如尿路结石、尿路先天畸形、膀胱癌、前列 腺肥大等,均易导致排尿不畅,尿流缓慢而致细菌大量繁殖, 引起肾盂肾炎。.

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例如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脑膜炎或长期卧床不起、排尿无力的病人,也常常容易得肾盂肾炎。尿路外伤、安插导尿管等也常会局部带入细前而引起肾盂肾炎。女性的尿道短而宽,盆浴洗澡时,污水容易倒流人尿道,而且女性尿道口与阴道、肛门很靠近,在白带多的情况下,或大便后容易污染尿道,在性生活时也可能把尿道外的细茵引入膀胱。妊娠期子官长大,有时压迫输尿管,易致尿道不畅,甚至肾盂积水,易使细菌繁殖。这些均使女性患肾盂肾炎的机会多于男性。 急性肾盂肾炎发病较急,开始即表现发冷、发抖、高烧(39~40C),也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同时伴有乏力,全身软弱,头痛,腰部酸痛,病人随时都想小便,但尿量不一定多,有时伴有尿痛。这种尿频、尿急、尿痛的现象,称为尿路刺激症状。小便带血或浑浊,严重时小便浑浊得象脓液。体格检查时病人有肾区叩击痛及肋脊角压痛。尿常规检查有蛋白质、红细胞、大量脓细胞。 祖国医学认为肾气不足,湿热蕴结于下焦,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原因。而湿热的产生却是多方面的,如过食肥甘厚味,嗜酒,致脾失健运;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脾受肝制,湿浊内蕴,劳伤过度,脾肾两亏,皆可导致此病。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处方:柴胡25克,黄苓15克,滑石30克,车前草30克,银花藤30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人应坚持服药,在症状消失后,仍应检查小便,直至小便

治疗肾盂肾炎小偏方

治疗肾盂肾炎小偏方 1、忌用强烈调味品 强烈调味品如胡椒、芥末、咖胆、辣椒等对肾功能不利,应忌食味精由于多食后会口渴欲饮,在限制饮水量时,也应少用味精。 2、坚持每天多饮水 坚持每天多饮水是如何预防肾盂肾炎的良策,喝水量增多,那么必定会导致排尿量增加,当每2~3小时排尿一次,就达到了冲洗膀胱和尿道的目的,此时,避免了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实用有效的肾盂肾炎的预防方法。 3、治疗肾盂肾炎小偏方 我以前用了很多药一直治不好,病情总是反复发作的,后来听亲戚说奥申诺汤药效果好还抗复发,她家邻居就是用这个药治好的,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用了一下,坚持了有小半年吧,真的把困扰我几年的肾病治好了,到现在停滞不前药四五年了,一直也没再犯过。 4、忌高脂食物 慢性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和贫血的症状,动物脂肪对高血压和贫血是不利因素,因为脂肪能加重动脉硬化和抑制造血功能,故慢性肾炎病人不宜过多食用。但慢性肾炎如没有脂肪摄入,机体会变得更加虚弱,故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植物油代替,每日60克左右。 5、注意阴部的清洁 注意阴部清洁是肾盂肾炎的预防中最关键的一点,特别是女性,在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男性如包皮过长,应注意清洗包皮,防止包皮垢产生,

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而导致肾盂肾炎的发生,最好,包皮过长以及包茎都应及时矫治。 6、注意性生活 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于性生活后宜立即排尿,并按常用量内服一个剂量的抗菌药作预防。 7、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如何预防肾盂肾炎还必须看到一些医源性的因素,由于肾盂肾炎多是因尿路感染所致,因此,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8、二次排尿 如何预防肾盂肾炎还必须看到一些继发肾盂肾炎的原因,由于膀胱内含菌尿液可返流至肾引发肾盂肾炎,因此,在肾盂肾炎的预防上,还需注意膀胱-输尿管反流者要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 9、限制植物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着病人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滞留时,每日蛋白质的摄人量应控制在20~40克,以减轻肾脏的负担,避免非蛋白氮在体内的积存。特别是植物蛋白质中含大量的膘吟碱,能加重肾脏的中间代谢,故不宜用豆类及豆制品作为营养补充。豆类及豆制品包括黄豆、绿豆、蚕豆、豆浆、豆腐等。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分析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0T11:52:56.5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3期作者:朱宝霞 [导读] 注意饮食调节,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及肥甘厚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 朱宝霞 (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安达 151423)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慢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慢性肾于肾炎患者30例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中医治疗应彻底消除湿热余邪,扶助正气,消除诱因,才能有效的防治本病的复发。 【关键词】慢性肾于肾炎;辩证治疗;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52-02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慢性肾盂肾炎因其病史,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劳淋”、“虚劳”、“腰痛”的范畴。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慢性肾盂肾炎患者3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肾于肾炎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7±2.5岁。均符合慢性肾于肾炎的诊断标准。病程1~7年,平均2.5±1.5年。均有典型的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腰痛等临床表现。白细胞一般升高至(10~20)×109/L。 1.2.1气阴两虚,湿热留恋证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偏气虚者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偏阴虚者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若气虚偏重者,加重黄芪用量,并用西洋参以益气培元;以肾阴虚为主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怀牛膝、枸杞子或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以重在补肾养阴;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以养阴清热;头晕耳鸣甚者,加天麻、钩藤、菊花、石决明以滋阴潜阳,若湿热较重,小他涩痛明显者,加车前草、萹蓄、瞿麦、滑石、鱼腥草以清利湿热;下肢水肿者、加苍术、白术以燥湿健脾;腰酸痛明显者,加全毛狗脊、巴戟天、杜仲、肉苁蓉以补肾壮腰。 1.2.2脾肾亏损,湿浊缠绵证益肾健脾,利湿化浊。参苓白术散合二仙汤加减。若气虚者,重用黄芪健脾益气;若少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配合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陷;若浮肿明显,加大腹皮、木瓜、白茅根以利水消肿;尿频余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气衰神疲者,加用右归丸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若有瘀血征象者,加当归、红花、泽兰活血化瘀;若脾肾阳虚兼湿浊者,改用无比山药丸加车前子、滑石以温补清利相合,标本同治。 1.2.3阴阳两虚,余邪未清证调补阴阳,佐以清热利湿。济生肾气丸加减。若湿热未尽,内蕴膀胱而见尿闭不通,少腹胀满者,加滋阴通关散(知母、黄柏、肉桂)以清下焦蕴热,肋膀胱气化;若身倦乏力,舌淡胖脉细者,加黄芪、党参或太子参补益气血;若肾阴亏虚,五心烦热者,可加知母、早莲草、地骨皮、白薇养阴清热[1];若舌质紫黯有瘀滞者,加牡丹皮、丹参、赤芍、山楂、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通络;若见小便频数,伴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或尿检有蛋白尿者,加芡实、金樱子、生龙骨、生牡蛎以补肾固涩。据临床实践,生龙骨、生牡蛎二味药不仅能收敛阴精不碍祛湿,又可使诸药镇守下焦,有较好的降蛋白作用。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恢复正常,劂菌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尿菌1次,均为阴性,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复发者为完全治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培养偶有阳性。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疗程结束后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者于第2、6周复查时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株)者;疗程完毕后症状不久又再现(多在6周内),而且尿菌数≥105/ m1,菌种(株)与上次相同者[2]。 2.结果 30例慢性肾于肾炎患者30例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邪常易起伏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内外相感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之初为肾虚膀胱湿热,由于湿热日久伤阴,加之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致湿热未尽,肾阴已伤。肾虚湿热停蓄下焦,日久暗耗气阴,转为劳淋;病至后期,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易遇感冒、劳累、情志不遂等因素诱发,且多伴有血瘀的临床表现,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常因正不胜邪,使病情反复。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辨证宜分虚实,在急性发作期偏实、偏热、以尿频尿急,尿道涩而不利,小腹胀满,舌苔黄腻,脉滑数等膀胱湿热为主;在缓解期偏虚,以腰痛时作,困倦乏力,小便时而不畅,尿道有灼热感,或低热缠绵,舌淡脉弱等脾肾亏虚证为主。在虚实转化过程中,有主次之别[3]。一般的在由实转虚的初期,常为实多虚少;随着病情的延长,渐为虚多实少。虚证复感外邪而急性发作者,虽属本虚标实,但以标实为主。 膀胱湿热证在本病急性期表现突出,在疾病的转化阶段多表现不明显,易被忽略。应知道湿热之邪常贯穿其病变始末,是本病缠绵难愈和反复复发的重要环节。慢性肾盂肾炎大多病史较长,由于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或正不胜邪,使湿热余邪留滞,停蓄下焦。此时,气阴已伤,脾肾亏虚,正气逐步消耗,在遇到劳累、感寒、郁怒、思虑等诱发因素则要复发和加重。本病日久不愈,可致脾肾衰败,成为水肿、癃闭、关格等变化。 慢性肾盂肾炎的反复复发是加重肾脏损害的主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其复发与余邪未清,正气虚弱,及外感、饮食不节、劳倦等诱发因素相火。治疗应彻底消除湿热余邪,扶助正气,消除诱因,才能有效的防治本病的复发。①清除余邪: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久治不愈迁延发展而成,其病邪久羁,湿热滞而不去,病久难愈。故清除湿热余邪是防治复发的关键。②重视活血化瘀:本病变复杂,由于病程较长,迂延难愈,病久入络,加之水瘀互结,湿热毒滞与瘀血互结,瘀血与正虚交互错杂,相兼为病,也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

中医治疗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肾盂肾炎以女子多见,属中医淋症范畴。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中医辨证: (1)脾肾两亏症状: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有呕恶纳呆,腹胀便搪,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腰酸膝软。舌淡苔白或有齿印,脉沉弱。 证候分析:久病未愈,阴阳俱虚,脾肾亏虚,膀胱气化不力,下元不固,水道不畅,故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脾虚湿阻气滞,则呕恶纳呆、腹胀便溏;脾g两虚不能温运水湿,泛滥肌肤,故面浮肢肿;肾虚不能温阳暖体,故畏寒肢冷;腰为肾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是为脾肾亏损;舌边有齿印是为湿浊内阻之象。 (2)肾虚湿热留滞症状:小便频急,涩痛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伴乏力多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或沉细。 证候分析:肾为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根,邪热久留,导致肾之气阴亏损,造成膀胱气化无力,加上湿热留恋,水道不利,故小便频急、涩痛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汗为阴液,肾气亏虚,故乏力多汗;阴虚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故眩晕耳鸣;肾气不足则腰膝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或沉细是为肾气阴两虚之象。 中药治疗: 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或进入细胞内,使抗生素失去杀菌能力;所以应该用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用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抵制耐药性,没有毒副作用,预后好,一般选择中药配合抗生素使用,由于抗生素长期使用,损伤大,在抗生素停药后,坚持使用大复方道地取材的中药进行治疗,可以完全治愈肾盂肾炎,防止复发。应该选择针对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机,其经过合理组方,采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优质中成药。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辅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组方之法,选用道地优质中草药精制的中药。如银花泌炎灵片。 金银花主治热淋下焦湿热证,对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赤、尿淋沥,尿赤黄、腰痛、腹胀痛等疗效显著,以“清热解毒之冠”而著称的道地药材金银花为君药配伍,主要成份共计十味名贵药材,利用金银花、半枝莲、扁蓄、瞿麦、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灯心草的多靶点协同作用,具有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理论“七分治,三分养”的治疗特色,能有效巩固疗效,降低肾盂肾炎复发。

治疗肾盂肾炎的药物

治疗肾盂肾炎的药物 肾盂肾炎该如何治疗?临床治疗该病通常是将肾盂肾炎的药物治疗同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具体介绍如下: 一、一般治疗 目的在于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减少肾实质的损害。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冲洗掉膀胱内的细胞。 通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服用碳酸氢钠1g,每日3次,可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刺激症状,并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及磺胺等有增强疗效作用,但可使四环素、呋喃咀啶的药效下降。有诱发因素者应治疗,如肾结石、输尿管畸形等。抗感染治疗最好在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下进行。 二、抗感染治疗 1、急性肾盂肾炎因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初发的急性肾盂明炎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2片,日2次,或吡哌酸0.5g,日3~4次,诺氟沙星0.2g,日3次,疗程7~14天。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毒素对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前者1~2g,每8~12小时1次,后者0.4g,每8~12小时1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克雷伯菌敏感率在80%以上。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呋啁妥因对D群肠球菌100%敏感。用法,前2者1~2,每6时1次;后者0.1g,日3次。真菌感染用酮康唑0.2g,日3次。或氟康唑50mg,日2次。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的幼儿急性肾盂肾炎多数伴有泌尿道畸形和功能障碍,故不易根除,但有些功能障碍如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一次性或多次尿感在肾组织中形成局灶性疤痕,甚至影响肾发育,近年来主张用药前尽可能先做中段尿细胞培养,停药后第2、4、6周应复查尿培养,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 2、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反复发作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 复发:指治疗后菌株转阴性,但在停药后的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的完全相同。复发的常见原因有①尿路解剖上或功能上异常,引起尿流不畅。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以明确之,如有明显解剖异常情况存在,需手术加以纠正。如果梗阻因素难以解除,则根据药敏选用恰当抗菌药治疗6周。②抗菌药选用不当或剂量和疗程不足,常易复发,可按药敏选择用药,治疗4周。③由于病变部位瘢痕形成,血流量差,病灶内抗菌药浓度不足,可试用较大剂量杀菌类型抗菌药治疗如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乙基因梭霉素等,疗程6周。肾盂肾炎一年内如尿感发作在3次或3次以上的者又称复发性尿感,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呋喃坦丁每晚一粒,服用1年或更长,约605患者菌尿转阴。男性因前列腺炎引起复发者,宜同时治疗慢性前列朱炎,选用脂溶性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环内沙星0.5g,日2次;利福平0.45~0.6g,顿服,疗程宜长达3月。必要时手术切除病变(增生、肿瘤)这前列腺。 如果经两个疗程的足量抗菌治疗后,尿菌仍持续阳性,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采用复方新诺明或呋喃叮每晚一次,可以服用1年或更长,约60%患者菌转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