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学习纲要

语言学学习纲要

语言学学习纲要
语言学学习纲要

语言学学习纲要: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

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

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

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

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

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

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

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

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

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

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

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

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

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

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

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

志。

10、语言学的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

格里姆和葆扑;

2、结构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

国描写语言学派;

3、转换生成学派;

4、系统功能学派;

5、社会语言学

派。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

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

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

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

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

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

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

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

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

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

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

定性。

4.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

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

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

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

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

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

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

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

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

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

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

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

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

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

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

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 语

素→词→句子

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

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

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

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

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

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

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

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

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

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

形成语言的结构。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

1

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

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

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

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

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音质角

度划分出来的。

3.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

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4.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

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

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5.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

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

音符号。

6.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

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7.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

和差别的标音。

8.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

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9.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

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

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10.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

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

叫共振峰。

11.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

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

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2.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13.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

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14.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15.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16.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

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17.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

音。

18.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

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

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19.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20.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障碍的方式。

21.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

语音单位。

22.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23.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

音长。

24.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

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25.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26.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

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27.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

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

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

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28.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

约。

29.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

制。

30.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

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

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

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1.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

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32.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

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3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

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34.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

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35.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变更口腔的形状所

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意义的载体,它是人类发出的、用于表示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它具有:

(一)物理属性

发音体振动,作用于空气或其他介质,形成音波,通过耳膜的接收、听觉神经的传导,到达人的大脑,就形成了声音的感觉。

语音属于一种物理的运动,所以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

任何一个声音都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2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音重是指声音的轻重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特色。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二)生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表现在它由生理器官发出。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提供发音原动力的肺和气管

作为发音体的喉头和声带

作为共鸣器的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社会属性

语音都是含有一定意义、作为意义的载体而起交际作用的,这就决定了语音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也是语音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声音的最根本的性质。

二、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不能再加以分析。

(1)元音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元音又叫“母音”。如汉语中的“八”[pA]中的[A],发音时气流经过喉头振动声带,舌头自然平放于口腔下部,各部分发音器官都保持均衡紧张,气流在口腔内不受阻碍。

汉语中每一音节中都含有元音,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

1)发元音时,气流由咽腔到口腔自由流出,不受阻碍。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均衡紧张。3)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所以,元音都比较响亮。4)发元音时,由于气流主要用于冲击声带并使之振动,所以流出的气流较弱。

(2)辅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如汉语“点”[tiεn]中的[t]和[n]。

辅音的发音特点是:

1)发辅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明显的阻碍。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程度不均衡,构成阻碍的部分特别紧张,而其他部分则比较松弛。

3)发辅音时,有的颤动声带,有的不颤动声带。

4)与元音相比,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不同的辅音之间也有气流强弱的区别,气流强的如送气辅音,气流弱的如不送气辅音。但一般辅音比元音的气流强。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一)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一般表现为发音器官局部紧张,气流在口腔内受到阻碍。形成阻碍、特别紧张的位置就是发音部位。按发

音部位分,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

双唇音由上下唇形成阻碍,如:b、p、m

唇齿音由上齿和下唇形成阻碍,如:f

舌尖前音由舌尖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如:z、c、s

舌尖中音由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如:d、t、n、l

舌尖后音由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zh、ch、sh、r

舌面音由舌面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j、q、x

舌根音由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如:g、k、h

(二)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指发音时气流在喉头、口腔和鼻腔内受到节制的情况,可从三个方面来区分。

1、阻碍方式

辅音的发音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部分,由成阻和持阻方式的不同,可把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分成

塞音b、p、d、t、g、k

擦音f、h、x、s、sh、r

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

边音l

2、声带颤动

按照声带是否颤动,辅音可以分为两种,即清音和浊音。

(1)清音

清音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例如:

b、p、f

d、t

g、k、h

j、q、x

zh、ch、sh

z、c、s

(2)浊音

浊音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例如:

m、n、l、r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鼻音、边音m、n、ng、l都是浊音,另有一个擦音 r 也是浊音,其余的塞音、塞擦音、擦音都是清音

3、气流强弱

按照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把塞音和塞擦音分成

送气音

不送气音

鼻音、边音、擦音等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区别。

(1)送气音

送气音指发音时气流比较强的塞音和塞擦音。例如:

3

p、t、k、q、ch、c

(2)不送气音

不送气音指发音时气流比较弱的塞音和塞擦音。例如:

b、d、g、j、zh、z

第三节: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

韵母可以分成三类,即:

(一)单元音韵母(二)复元音韵母 2、三合元音

二、押韵和韵辙

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

(一)韵与韵母

“韵”与“韵母”不同,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在韵的归并上,相同、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可归为一个韵。

(二)押韵的位置

汉语中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称韵脚,这种押韵方式叫做脚韵,而壮语中的押韵方式则是将押韵的位置放在句子的中间,称“腰韵”。

(三)十三辙与十八韵

辙也是韵的意思,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一个的韵,宋代的《广韵》分为206韵,明清以来的白话讲唱文学则分为“十三辙”,现代人使用的十八韵则是根据黎锦熙等编的《中华新韵》,现在做诗押韵一般根据现代语音,按十三辙或十八韵押韵,而作旧体诗则要根据古代的韵书来押韵

第四节:音调

古今调类比较

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不同,通过把古今声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声调有这样一些变化规律,即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1、平分阴阳

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即

清声母平声——阴平

浊声母平声——阳平

2、浊上变去

指全浊上声归去声。全浊指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而次浊和清声母的上声字依然读上声。即

全浊上声——去声

清和次浊上声——上声

3、入派三声

指入声消失,归入平、上、去三声(就现在讲,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而清声母的入声字则比较混乱,分散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即

全浊入声——阳平

次浊入声——去声

清入——阴、阳、上、去

第四章语法

1.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

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

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

根、词缀、词尾三类。

3.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

4.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

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词根和词缀

叫构词语素)

5.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

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

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

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6.词尾(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

而不能构成新词。

7.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8.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9.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

10.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

1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2.复合词: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13.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14.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

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叫组合的递归性。

15.独体字和合体字:只有一个构字成分的字是独体字;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的字是合体字。

16.通用--专用词:不受语体限制,能在各种语体通行无阻的词

叫通用词;专用于不同语体的词叫专用词。

17.表情--非表情词:只指称事物、表达概念,并不附带说者对

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态度叫非表情词;附带说者态度的叫

表情词。

18.语法意义: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

外的意义。

19.词汇意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

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

4

的词汇意义。

20.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

21.直接(组成)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

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22.词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

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

23.形态(词形变化):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

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些不

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

根等方面。

24.内部屈折(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

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

内部屈折。

25.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

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

26.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

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

等。

27.语法手段/方式: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

28.显性意义: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所反映出来的各种

语法关系叫显性意义,分为陈述、支配、修饰、平行关

系。

29.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

现为"施事—动作和动作—施事"等关系。

30.上限结构和下限结构:单句与单句组合成复合句叫上限结

构;下限结构即单句,包括非主谓句和主谓句,人称句

和非人称句,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

31.直接成分:句子分析中,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

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

32.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

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

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33.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

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切为止。

34.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

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

35.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

种语法关系的语言;日语、为其代表。

36.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

俄语、英语为代表。

37.复综语:又叫编插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

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

成部分,许多个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难分你我。

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

义,叫句法多义。

第五章词义

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

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

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

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3.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其特点是变化

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4.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

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

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5.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

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

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

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可以

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

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7.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

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

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8.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

的基础。

9.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

主要的意义。

10.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11.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

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2.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

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13.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

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

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4.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15.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

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6.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17.义场(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

场或聚合体。

18.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

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

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

5

可指社会环境)。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

2、一般词汇的构成: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

二、词的词汇意义

1、掌握一种语言的,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语音形式和词的意

义联系起来。

2、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在语言的基础产生的。它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文字的主要功能。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所有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意音文字,都既要有一定的形式,又有通过这种形式所记录的音和义,三者缺一不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语素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还有许多同音语素,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由于汉字与语素基本上对应,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超方言的特性。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根据考古的新发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文字。

二、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意音)三个阶段。造字的方法有表意和表音两种。从文字的体系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意-表音三个阶段。从表意到表音是造字法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是那种文字体系,都是记录语言的,包括语音和意义,不能认为拼音文字记录语音,表意文字记录意义。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意音文字。意音文字包括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种字形。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1、掌握几种概念: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如鹅,左边表音,右边表意。拼音文字——有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例如英文。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它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例如法文、英文。音节文字——记录语言中的音节,例如日语中的假名。

2、局部改进拼写的方法、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把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改成拼音文字属于文字体系的改革。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原因有四个:

(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方言的功能。目前普通话还不普及,汉字能起到沟通各方言地区交际的重要作用。(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3、几种重要的字母

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的书写单位。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字母体系是多种多样,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腓尼基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字母产生的基础。

第三节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1、口语和书面语及其特点:口语和书面语由于长期使用上的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2、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较严谨规范。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的变化要服从口语的变化发展。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9.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在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

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0.风格变体:语言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变异。

21.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

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22.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

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

殊理解上。

6

23.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

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

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25.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26.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

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27.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

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28.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

语言。

29.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

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

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30.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

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

的“国语”不同)。(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

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严重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深入认识。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注射”、“亮相”、“花脸”、“阅卷”等。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例如汉语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地域方言是从同一种母语分化而产生的,但在不同的地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音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词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法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普通话概说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普通话的内涵。在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同时,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的,并非北京话中的每一个音都是规范的、标准的。在词汇方面,普通话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而不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也不是以北京话为标准。因为词汇的流动性大,相互渗透力强,系统性不如语音那么严整,所以它不能用一个地点的方言为标准或基础,若那样就太狭窄。在语法方面,普通话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现代优秀作家、理论家的优秀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代表作,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论著)和国家发布的各种书面文件(如法律文本、通告、政令等)。(二)普通话的语音特征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6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二、方言概说

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根据各方言的特点,按地域可分为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是国内较普遍的一种分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现在也有十大方言区的说法。)

(一)北方方言区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民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二)吴方言区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分布地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分。

7

(三)湘方言区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分布在湖南省除西北角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四)赣方言区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分布在江西省除东北沿长江地带和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五)客家方言区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

(六)闽方言区

闽方言区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闽方言可分为五个片:1.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2、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3.闽北方言(建瓯话为代表;4.闽中方言(永安话为代表);5.莆仙方言(莆田话为代表)。闽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

(七)粤方言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1、什么叫亲属语言?什么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为亲属语言。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2、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的语系是印欧语系,研究的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也是印欧语系。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

第三节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2、什么是共同语?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什么?

1.什么是共同语: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因此语言的统一不同于语言的分化,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共同语再向方言渗透。共同语可以说是语言统一的标志。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这主要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其代表点北京近千年来一直是政治中心,同时又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就成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3、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是“约定俗成”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1.借词/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德律风

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

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如:电话

3.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

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

式也转植过来。如:黑板、牛津

4.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

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

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

本形式。

5.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

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语

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这种情况叫做自愿融合。

6.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了

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

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

实现语言的融合。这种情况叫做被迫融合。

7.语言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

言的状态。

8.语言整化: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

逐渐接近、统一起来叫语言整化。

9.语言混合: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是几种言的混合,这

种现象叫语言混合。

10.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

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

过程中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

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11.洋径浜(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

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

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12.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

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

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

一交际语。

13.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

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

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4.世界语(Esperanto):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

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8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1.尖音和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舌

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

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2.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

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

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3.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

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

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

4.语言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音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

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

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

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

的音变的结果。

5.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

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注意:语

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

6.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

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

7.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

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

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要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产生重要

影响的第一个学者。

8.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

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

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9.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

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

种情况。

10.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

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

11.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

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12.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

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古代汉语p.s.

释义方法:

1、譬况:在字典辞书的释义方式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

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叫做譬况。

2、直训:字典辞书的释义方式中,最常见的方式。

3、描写:在字典辞书的释义方式中,对被解释对象的特征、形状、

位置、作用等给于解释的方式叫做描写。

名词解释: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注音方式,兴起于汉代末年。它用两个字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声纽)相同,而且同清浊;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而且同开合。在字书中,反切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或“某某切”。口诀: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

9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四章 语法答案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 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体(aspect)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二、填空 1、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和(式)。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在workers中,worker这一部分可以称为(词干)。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5、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6、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7、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8、和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性、格、(数)。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支配式),“跑的很快”属于(补充式),“马上出发”属于(偏正式),“火山爆发”属于(主谓式)。

10、能够改变词类的是(构词)词缀。 11、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除了有类的配列之外,还有(形态的一致性配合)和(虚词)。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教室、(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2、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A ) A.阳光充足 B.已经开始 C.调查研究 D.工人和农民 3、以下关于句法变换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句法变换反映的是句子之间的关系 B.句法变换可以区分句法多义 C.容许变换说明一个语言的语序是自由的 D.变换从不改变句子的语义 4、区分词类最重要的依据是(C) A.意义 B、形态变化 C、句法功能 D、语言的类型特点 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 A .单纯词 B .派生词 C.复合词 D.语素 6、分析以下Michoacan Aztec语中的一些词以及英语翻译。 nokali—my house nokali mes-- my houses mokali—your house ikali—his house kalimes--houses 如果表示friend的词是mahkwa,表示my friends的词应该是(E ) A.nomahkwa B. mahkwas C.momahkwames D.momahkwaes E.nomahkwames 四、分析题 1、用变换的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支持的是王书记 我们支持是王书记(王书记是受事)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语言学纲要的简答、论述题

一.简答题 1.广义上的应用语言学 答:指的是运用理论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成果,来阐明、解决其他学科领域中出现的各种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包括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的一般应用研究成果和语言学的跨面研究成果。 2.结构主义的特点 答:①把语言确定为研究对象;②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③重视口语的研究;④重视详细描写语言的结构;⑤用联系和系统的观点观察语言要素,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⑥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 3.语言的系统性 答:①首先体现在它是一个层级体系;②还体现在语言符号各层次之间的根本关系上——语言成分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以及二者彼此之间的关系。 4.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答:㈠区别:①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②语言有限,言语无限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创造的;㈡联系:一方面,语言以言语的形式存在,因为语言离不开言语,没有说话和说出的话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言语离不开语言,没有大家认可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就无法说话。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答:①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上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声带颤动或不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受到阻碍;②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均衡紧张;辅音则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③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拉长音而音质不变,辅音一般不可以拉长音,气流较强。 6.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①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采纳了100以上的音素的,各种语言使用哪些语言完全由其社会成员约定的;②语言表达意义,但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③每一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从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分析得出德尔某一语音现象或语音成分,在不同系统中可能有不同作用和不同心里感知。 7.语法构词法 答:就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材料构造新词。其方法有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音位置变化、词组缩简等。 8.研究语言演变的凭借 答:①通过对照方言和亲属语言可以获知;②通过对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的分析可以获知;③通过对古代的借词的分析可以获知。 9.构词法与构形法的区别 答: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构成的新词的词汇意义与各构词成分的词汇意义有关但并不相同。构形法虽然与词的结构有关,但它并不构成新词,不引起词汇意义的改变,只是表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 二、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却

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典型理论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目前,它已用于语音、句法、词义、语用、语言习得、失语症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概念隐喻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约在172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 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观点。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却是Lakoff &Johnson (1980)。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性语言与非比喻性语言本质上无甚差别;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

语言学纲要王洪君、叶蜚声等著)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期末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注意: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展”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 同化:如: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 异化: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是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种格。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如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体。 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例如英语“I write”(现在时),“I wrote”(过去时),“I shall write”(将来时)。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如:“He(she) writes”,“I write”,“You write”,“They write”。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二参考答案:第三章-语音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二参考答案:第三章-语音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配套自测题二 (第三章语音) (页码除指明书目外,均指教材。) 一、术语解释题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步 二、填空题 1.语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P 40)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要素。(P46)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P52)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_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_____发音器官。(P54)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______________充当的。(P55)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P55) 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o],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a],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y]。 8.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p57) 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b]是双唇、塞、浊,[p]是双唇、塞、清、送气,[ts]是舌尖-龈前、塞擦、清、不送气,[g]是__舌面后-软腭、塞、浊__,[m]是双唇、鼻。 1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p h]-[p]是送气/不送气,[p]-[b]是清/浊,[ts] -[ts h]是送气/不送气,[f]-[v]是清/浊,[t h]-[k h]是舌尖-龈前/舌面后-软腭。(p61)11.音位变体可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p68) 1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______________,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______________。(p68) 1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 ____________又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p74)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 社会)功能与( 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 )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 )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 错 )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 错 )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 对 )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与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与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与李四同时在教室瞧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就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就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就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手+纸汉:手纸日:信 汽+车汉:汽车日:火车 第二章语言就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20分) 1、说出的话语句子就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就是由有限的(词 )与( 规则 )组装起来的。 2、我们就是通过( 听话)认识到“孔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 心理现实 )的。 3、心理现实就是存在于( 客观现实 )与(语言符号 )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4、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 )与( 线条性),就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5、( 组合关系 )与( 聚合关系 )就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二、判断正误(20分) ( 错 )1、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 错 )2、语言就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就是不自由的。 ( 错 )3、句子就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1 第五章词义 一、名词解释 1、词汇 2、同义词 3、反义词 4、多义词 二、填空题 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__。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__和词的____联系起来。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__,简称____。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___。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___。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____、____和___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 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__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__。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__。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__。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__或____的结果。 14、__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___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___的方面。 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____关系,反义是____关系。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__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__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9、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____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 2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____"。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和修辞效果。 2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____补充确定的。 22、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____背景也包括在内。 23、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____"来概括。 三、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 look , do, 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是 19 世纪成为独立学科,其标志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可分为哪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5、印度最早的经典实用的语言是:梵语 6、中国“小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三方面: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7、语言的功能包括哪两个: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8、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两个: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9、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11、儿童语言学习得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12、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13、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4、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15、我们是通过听话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心理现实的。 16、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实现的编码。 17、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9、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20、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21、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上看是不具有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日期: ?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语言学的重点,认知语言学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英语倒装句作为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各种不同的语法学派,语言学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这一复杂的句法特征,很多研究不能系统地解释倒装句。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及修辞性倒装进行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和顺序原则是形成倒装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象似性;倒装句;象似性原则

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理论对倒装的研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研究不够全面。 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分析研究,以象似性原理为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的不同倒装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对句首倒装成分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对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活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邻近象似性是英语倒装句中动词或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王寅著的《认知语言学》,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Lackoff. G& M. Johnson’s MetaphorsWe Liveby等等。所以,以期刊、论文方式讨论倒装句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传统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徐盛桓,以语料统计为依据,研究英语倒装句,认为倒装是为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使语句的成分有恰当的错位,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余笑,从Verschuern提出的语用综观说出发,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发现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景设定的功能。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倒装句日益增多。杨壮春,用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更多的是以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如王冰营,吕娜;刘先清;王海欧等。 用传统的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有其自身的缺陷,仅仅将倒装句认为是一种表示强调手段的句子。而用图形与背景理论分析可以解决为什么句子应该倒装即英语倒装句起始部分的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动词或者功能词应该放在主语前面这样的问题。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英语倒装句中的问题。 3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然后是宾语或表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如果将全部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或将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提到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 题型:一、判断题(基本常识,二十多分);二、分析题(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三、问答题(8X8’) 导言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印度河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学。 4、19世纪,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真正的对象。 6、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7、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8、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瞬间的事情。 9、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10、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4、在一定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如挥手送别。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具有3种观点: ①统一论:不存在没有思维的语言,没有语言的思维。(反例:词不达意、和尚念经、心口不一) ②相对论:语言决定思维(代表人物:萨丕尔——沃尔夫) ③认知论:语言和思维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密不可分。例:儿童学说话时,思维先于语言) 2、思想和思维的区别: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试题7

语言学概要试题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的概括。 2.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和() 3.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 4.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是指象形、()、()、形声、转注、假借。 5.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二、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14分) 1. 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 A.[u]、[c]、[h] B.[y]、[ts']、[x] C.[u]、[ch]、[h] D.[x]、[y]、[k] 2. 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3. 下列各组对元音区别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C.[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4. 以下关于句法变换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句法变换反映的是具体句子之间的关系。 B.句法变换可以区分句法多义。 C.容许变换说明一个语言的语序是自由的。 D.变换从不改变句子的语义。 5. 以下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彻底消失。 B.类推的效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6. 分析以下Michoacan Aztec语中的一些词及其英译翻译。 Nokali----my house nokalimes----my houses Mokali----your house ikali----his house kalimes----houses 如果表示“friend”的词是mahkwa,表示“my friends”的词应该是() A.nomahkwa B.mahkwas C.momahkwames D. momahkwaes E.nomahkwames 7. 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 A.[x]-[h]B.[t]-[d]C.[c]-[ch] D.[z]-[ts]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浏览了“北大中文论坛- 汉语语言学- 认知、心理与逻辑” (https://www.doczj.com/doc/7217996267.html,/bbs/forum.php?fid=83)的一些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贴子,觉得 “认知语言学”这个名称算得上个难以躲避的陷阱了,太容易引人望文生义了。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还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每次教认知语言学,都要碰到。例如这个学期开的课,是“汉语认知语言学”。第一次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讲认知语言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第二次课一开始,我就问了一个问题:认知语言学是不是类似于心理语言学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是的,是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学科。这样的回答,让我悲伤地想到:第一次课对此问题的唠叨毫无效果,跟他人的思维定势搏斗,何其吃力。没有办法,只好变本加厉地唠叨。 简而言之,正确答案是: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而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它是功能主义语言学这个大学派中的小学派。这个大学派还包括不少小学派,如西海岸学派(学者主要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州。代表性学者之一是也做汉语的安珊笛。专做汉语的李讷也属于此学派)、俄勒冈学派、系统功能语法学、词语法学等。这个大学派是当代语言学两大对立学派之一,另一大学派就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包括古典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当代形式主义——生成与法学)。这两大学派的最大基本假设对立,是语言系统及其子系统(广义句法系统[包括传统的语法和词汇]、语音系统、广义语义系统[包括狭义语义系统、语用系统、话语系统])是不是自足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假设是自足的,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假设是不自足的。 认知语言学与功能主义语言学中的其他小学派有不少差异,如着重语言的心理因素,不同于系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着种语言的社会因素,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了三个类似的心理[广义]句法模式(Lakkof 的《女人、火和危险的东西》、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学基础》第一卷、Fillmore和Kay的《结构式语法学教科书》);主张意义是百科知识,不同意把语义系统分割为语言知识的狭义语义系统和百科知识的语用系统;主张主观论(如语义塑造等过程中的主观作用),不同意某些功能主义学者(如安珊笛)的客观论。尽管认知语言学着重语言的心理因素,但它并非只考虑心理因素,不能把它缩水为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从认知(或心理)角度研究语言,是当代语言学各学派的普遍倾向,并非认知语言学的专利。R. Hardson 在《英语词语法学》的开头列出了当代语言学的10个倾向,其中之一就是“认知主义”。当代语言学的认知主义倾向,是其教父Chomsky从一开始就提出的。他早已有力地批驳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行为主义倾向,把语言假设为认知子系统。 “认知语言学“这个名称,为什么容易引人望文生义呢?大概是因为有“认知”这个时髦译名,而且这玩意儿加在“语言学”前面,让这个名称看起来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现役的或退役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前二者早已是语言学的核心学科了,但曾经是边缘学科)。“认知”译自英语名词cognition或形容词cognitive。老的译名就是“认识”,没什么神秘色彩了吧:)。传统上把心理活动分为三类:认识、情感和意志。三者之中,只有认识得到了密集研究。汉语的“认识”,原是个多义的常用词,再做术语,有容易引人望文生义的缺点。新造个“认知”译名做术语,有好处。再者,用“认识”来译cognitive 打头的名称,就会有容易误解为动宾结构的“认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识科学”(认知科学)、“认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识语义学”(认知语义学)、“认识语法学”(认知语法学)、“认识音系学”(认知音系学)、“认识人类学”(认知人类学),也不如新造个“认知”来译。 认知主要指人类的信息加工杨宁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确实有被时髦地滥用的倾向。认知语言学确实和心理语言学有很大交叉。但是想一想“认知心理学”这个词,就可以知道两者不同。有“认知心理学”而没有“心理认知学”,可见认知科学可以看作心理学一部分。两者的不同,可以说认知科学主要把认识过程看作一种信息处理加工过程。所以“认知”也不等于一般的“认识”。我们用“认知”的场合不用“认识”,原因也不仅限于杨宁兄所说的。 认知科学的主要奠基人George Miller 的名著:“神奇的数字7+2”,其副标题就是“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此文我翻译后发表在《心理学动态》1983(4)期)。这篇文章的英语 原文前几年有被人贴到了网上(https://www.doczj.com/doc/7217996267.html,/user/smalin/miller.html)。可见此文的地位之重要。现在许多人常常提到这个数字七,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了原文或译文。但大家接受它,可见符合我们的心理直觉。Miller 在发表此文的同时,发表了另一篇重要文章:“人类记忆与信息贮存”此文我翻译后发表在,《思维科学》1986(1)期。这个杂志是山西出的,英文题目就叫Cognitive Science 。不知这个杂志现在还在不在? 不过后来认知科学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大,认知语言学跟心理语言学也就越来越难分了。我觉得认知语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