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庙子一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疑探展练评》立体学案班级:姓名: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8-29 审核:

【重点难点】

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难点: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自学提纲】

1、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自距今年以来,我国先民的足迹逐渐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2)距今约前后,出现了以为中心的,表明或的存在。(3)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最终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观察第13页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体会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文化。

3、观察第14页、15页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区所发掘的先民遗址文物,感受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灿烂的中华文明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4、炎帝和黄帝:(1)相传距今5000年前,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部落和部落最为强大。后来,他们从西北发展到中原,结为炎黄联盟。(2)炎黄联盟与一个以为首领的东方部落大战于,蚩尤被擒杀。此后,中原的部落就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3)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的主干。和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阅读理解】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神话传说?

答:神话和传说,它们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2

、黄帝时期的发明有哪些?

答:①传说黄帝发明了船和车;②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③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④相传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都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

3、“黄帝”与“皇帝”的不同概念: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而皇帝则是秦朝始设的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4、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相传,黄帝有许多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课堂测试】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部落联盟首领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颛顼

2、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淮流域D黄土高原

3、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再次作为一个“热词”鼓舞着全国人民。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②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③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④中华民族指的就是北方的华夏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①②④

4、我们中国人之所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B曾经联合打败了蚩尤C他们之间曾经进行战争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课标内容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②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创造性劳动中。 ③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教法学法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喜欢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远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并进一步提问: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看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蓝田人等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课题:第 3 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知识链接】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 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完成自主学习板块的题目,并将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留到合作探究中去解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题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2.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想一想:课本中P14-15 页的白陶、彩陶的插图说明了什么? 1/ 3

2.如何看待炎帝和黄帝的神话传说? 3.我们为什么会自称是炎黄子孙?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C沿海地区D.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A.盘古B蚩尤C三皇D.炎黄 4 .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C?阳城之外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A.自然环境的不同B人口密度的不同C原始聚落的多少D.发展时间的长短 7.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A.禹 B.炎帝C黄帝D蚩尤 2 / 3

中华民族祖先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世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 之 一。"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筑长城的二个最大关口,北京境内的长城有600 余公里,比较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长城和 箭扣长城等。 山海关位于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东南是大海,西北是燕山山脉,中间仅有 一狭长的平原,因此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间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明洪武十四 年 (1381),大将军徐达在此筑长城并置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其规模之大,为长城沿线各关口所没有,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城高14 米,厚7 米,长4 公里余。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河西走廊的中部,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成。内城周长640 米,高约11 米。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 京杭大运河,简称运河,与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它北 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 公里。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 展。1949 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强维持季节通航,现江苏北段的400多公里 河道千吨级驳船可畅驶长江、淮河。 1981年4月,我国新开辟的古运河无锡至扬州、无锡至杭州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国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四大发明:

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指南针: 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火药: 用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 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活字印刷术: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 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 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 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七年级历史上册 1.3《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 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难点 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表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神话传说虽有后人的加工成分和臆想,但它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它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区别: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课本中的白陶、彩陶的插图说明了什么?

2.如何看待炎帝和黄帝的神话传说? 3.我们为什么会自称是炎黄子孙? 五、自我检测题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 D. 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A.盘古 B.蚩尤 C.三皇 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 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 D.发展时间的长短 六、当堂检测题 1.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A.禹 B.炎帝 C.黄帝 D.蚩尤 3.某台湾旅行团要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4.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华帝国和其它古文明帝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和其它的部落联合,融化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当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时,现代人一直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文字,以致难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现代的中国人却能读通几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华祖先的文化。因为我们中华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统一和连续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当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国也曾经被外族统治过,但是,不是我们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文明,相反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总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们所同化,融合,使我中华文明更趋先进,更具活力。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祖先吧。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历史;知道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来的;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插图初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 3.情感目标 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教学要点 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提问:东西方对人类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你 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吗? 提问:科学事实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 讲述: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故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 它是如何进化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是谁?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寻这些问题。 【回答】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回答】人是由古猿进化 来的 倾听 由学生熟知且感 兴趣的内容入手, 既可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密 切联系本课所讲 内容引入主题。 通过思维定向, 引出本课所讲的 主要内容。 环节二:明确课标、认识重点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程标准与重难点,让学 生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真听讲、明确课标,知 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 明确展示课标,让 学生首先知道这 节课应该学什么、 重难点是什么,明 确学习目标后,为 课堂学习指明方 向。 环节三:讲授新课一、人类的起源识图:观察教材中《我国境 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并回答思 考问题。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珠江流域。 锻炼学生识图、分 析能力,并使其感 受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密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中华民族的祖先》教学设计2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黄帝、炎帝的传说、华夏族的来源及华夏文化等基础知识 2.了解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迹分布图,重点掌握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姜寨遗址、大 汶口遗址以及卡若遗址,需要知道这些遗址分布在今天哪些省份的哪个地方。 3.中华群星璀璨的文化是由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难点: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完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知道我国原始聚落遗址中北方和南方有许多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知识,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3页。 讲授新课: 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要求根据前几节课的对历史学习的了解,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板书。 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原始农耕文化,主要以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

和南方长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聚落遗址为代表,除了这两个文化遗址之外,我们许多地方的文化遗址,像满天的星斗一样,请同学们看第13页的图“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要求学生知道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并指导学生看第14、15页的图片。 解释:部落是与一定的婚姻形式相联系的。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构成。原始社会后期,因军事活动增加,有些地区又由若干亲近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因此,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 传说和史实:要求学生回忆我们前面在“人类的起源”部分讲到的神话传说,利用已知的内容,完成教学。 炎帝和黄帝: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距今5000年”(引导学生说出中华五千年、上下五千年等词),在第16页的图“传说中的主要部落分布图”中找出炎帝、黄帝、颛顼、尧、舜、九黎。 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到底有没有黄帝这个人,很难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其实底气是不足的。同中国一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有5000年前的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史比其他文明古国少了约1000年。寻找和发现有关考古学上的证据,用事实、证据,理直气壮说出中华文明的起源,还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还要一大批有志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的人不懈努力。 “黄帝”与“皇帝”和区别:指导学生看教材第42页,他(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尊号,新创“皇帝”名词,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皇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小结: 华夏族大约是在周朝形成,相传夏朝、周朝的统治者是黄帝的后裔,他们尊黄帝为祖先,也就是说黄帝部落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在传说中人们把许多东西的发明权都归于了炎帝和黄帝,他们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现在炎帝和黄帝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引导学生看图“黄帝画像砖”、毛泽东《祭黄帝陵文》及“黄帝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知识链接】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完成自主学习板块的题目,并将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留到合作探究中去解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题 一、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 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 或 。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 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2.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想一想:课本中P14-15页的白陶、彩陶的插图说明了什么? 2.如何看待炎帝和黄帝的神话传说? 3.我们为什么会自称是炎黄子孙?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 D. 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 A.盘古 B.蚩尤 C.三皇 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 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 D.发展时间的长短 7.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 A.禹 B.炎帝 C.黄帝 D.蚩尤 9.某台湾旅行团要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10.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11.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A.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B.蚩尤部落——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黄帝部落 D.蚩尤部落——炎黄联盟 12.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青铜剑 C.磨制石器 D.铁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1 川教版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授课时间授课人课题: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教 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知道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其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历史学习必备的证据意识。 2. 知道“北京人”这个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部发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北京人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①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看书 看图,学方法 初步了解本节课 内容 学会识读历史地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备课时间:2010-8-31 审核: 历史使人智慧——培根(英国大哲学家) 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难点: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二、【自学提纲】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1、自距今八九千年以来,我国先民的足迹逐渐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由于 的不同,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最终融合为以 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观察第13页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体会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 文化。 3、观察第14页、15页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区所发掘的先民遗址文物,感受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灿烂的中华文明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4、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 部落和 部落最为强大。后来,他们从西北发展到中原,结为炎黄联盟。 5、炎黄联盟与一个以 为首领的东方部落大战于 ,蚩尤被擒杀。此后,中原的部落就推举 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6、相传黄帝生了25个儿子,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 的主干。 和 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7、读诗词谈感受:“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节选自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同学们请用心朗读以上诗文,你能说出此诗文颂扬的是谁吗?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答: 三、【阅读理解】 1 答:神话和传说,它们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2答:①传说黄帝发明了船和车;②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③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④相传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都是在黄帝时代发明的。 3帝则是秦朝始设的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四、【重点识图】P13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P15黄帝画像砖;P17黄帝陵 五、【课堂测试】练习册选择题部分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能力与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传说。 教学难点:“人文始祖”的含义;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准备:电脑和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这两幅反映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祭祀大典,我们看道,海峡两岸同胞在一起展开炎黄的祭祀活动,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二、讲授新课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探究1:炎帝与黄帝为华夏族做了哪些贡献? 点拨1: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的用具。 探究2: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点拨2:回顾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相关内容,再对比炎黄关于农业发明的传说。 探究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点拨3:炎黄部落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探究4:什么是“禅让制”? 点拨4: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制度为“禅让”。 探究5: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点拨5: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洪水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在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人们团结在领导者的领导下,终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成功的人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二)成果展示 炎帝:姜号神农耕种陶器尝百草 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 黄帝:姬号轩辕创制历法发明用具 禅让制:尧舜禹治水 (三)拓展延伸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练习川教版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知识网络构建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课后即时训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A 手脚有明显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 距今年代:70万~20万年之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特点: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约18000年 生活地点:龙骨山顶部洞穴 特点: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 9.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综合思维导航 10.①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条河的流 域? ②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④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华夏先祖的传说学案3冀教版

华夏先祖的传说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学法指导】 图片分析法、阅读自学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知识链接】 1、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 ——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 资料: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2、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4、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验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8年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交换物品、制作

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学习目标】(▲是重点内容,★是难点内容) 1. 知识识记:知道华夏族的形成过程;▲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时间 和建立者。 2. 培养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 感受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课前预习】 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1、华夏族的形成:距今约 年,在黄河流域, 部落联合 部落在 之战中打败 部落后,结成,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2、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我们被称为“ ”。 3、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他们这种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 ”。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 ,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 。 【课内探究】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相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1、 关于黄帝时期的传说,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请你说一说传 说与史实的区别。(P14、P15) 2、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P14)除了课本上尧、舜、禹的故事外你还能说一说关于他们的故事吗?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知能整合 华夏之祖——黄帝 部落联盟 元谋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炎帝部落 炎黄联盟 北京人 半坡原始居民 黄帝部落 大汶口原始居民 生产发展战俘、犯罪的平民(早期奴隶) 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前2070年奴隶社会开始 【巩固检测】知识建构,巩固检测 (相信我能行!) 1. 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2.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蚩尤 D.尧、舜、禹 3. 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指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禹 4. 在涿鹿之战中被擒杀的东方部落首领是 A.黄帝 B. 炎帝 C.女娲 D. 蚩尤 5.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A. 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新版【部编人教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3《中华民族的祖先》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 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难点 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表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我国先民的足迹自距今年以来,遍布祖国东西南北。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出现了聚落群,表明哪里可能存在着大的或。 2.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为以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二、炎帝和黄帝 1.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神话传说虽有后人的加工成分和臆想,但它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它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区别: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课本中P14-15页的白陶、彩陶的插图说明了什么? 2.如何看待炎帝和黄帝的神话传说? 3.我们为什么会自称是炎黄子孙?

五、自我检测题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 D. 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A.盘古 B.蚩尤 C.三皇 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 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 D.发展时间的长短 六、当堂检测题 1.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A.禹 B.炎帝 C.黄帝 D.蚩尤 3.某台湾旅行团要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4.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5.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B.蚩尤部落——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黄帝部落 D.蚩尤部落——炎黄联盟 6.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青铜剑 C.磨制石器 D.铁斧 七、拔高思考题 课本P16页看图与思考 八、作业题 完成随堂练 九、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