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案部分)

A.飞机

B.坦克

C.毒气弹

D.原子弹

7.是非判断

(1)一战中,意大利始终同德国和奥匈帝国一道与协约国集团作战。()

(2)大战爆发后,日本为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和在太平洋的德占岛屿,宣布对德作战。()

(3)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4)1917年3月,列宁领导俄国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8、拓展延伸

(材料解析)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哪一事件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中国、美国后来参与了协约国对德作战,中国、美国的参战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吗?简述理由。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5)就“如何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个话题,好好谈谈你的看法。

【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

课后反思: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案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了解一战的起止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场战线、四大战役、俄国的退出、美国的参战、德国的投降;

3、理解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学习重点大战爆发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学习方法读图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欧洲成为主战场。大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凡尔登战役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同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大战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性质、战争经过、战争的结束和影响。对大战中的几次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要在地图上指出其准确位置。对大战的重要影响,要分条记清,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探究课本123——127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1、“一战”导火线:年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比枪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3、“一战”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4、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这个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是关键。

5、.一战的主要战役有、、、,其中尤以最为惨烈。

6、“一战”结束:1917年4月,国参战,使协约国军事实力大增;年,“一战”以的失败告终。

7、(理解和熟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如何?有什么影响?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0多个国家先后卷入。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多万人阵亡,另有2100多万人受伤。

1、油画展示:多媒体展示:

这幅画反映了一战前的哪一重大事件?画中的刺客是谁?遇刺的主角又是谁?这一突发事件有何重大影响?一个国家皇储的遇刺是否足以引发一些场世界性的战争?如果不是,引发一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在图中找到一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主要的战役有哪些?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由此你认识到了什么?

3、材料一: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

材料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根据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对你有何启示?

4、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然后思考: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沮丧地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想一想,小毛奇的观点有何依据?

疑难点拨

正义战争指的是反侵略战争或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等权利而进行的战争。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的过程又是残酷的,尽管有局部的正义战争,但难以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应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思考。首先它是灾难:时间长、范围广、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其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最后,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三、当堂训练检测反馈

1.下列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是恐怖主义的暗杀行为,不值得赞扬

C.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发动世界大战的借口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维护了塞尔维亚的独立和安全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战局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 )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北线

3.1914—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下列战役中,使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国家中,进行正义的自卫战争的国家是 ( )

A.俄国

B.塞尔维亚

C.法国

D.奥斯曼土耳其

5.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后来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意义

B.特征

C.性质

D.结果

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可能见到的武器是( )

A.飞机

B.坦克

C.毒气弹

D.原子弹

7.是非判断

(1)一战中,意大利始终同德国和奥匈帝国一道与协约国集团作战。()

(2)大战爆发后,日本为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和在太平洋的德占岛屿,宣布对德作战。()

(3)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4)1917年3月,列宁领导俄国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8、拓展延伸

(材料解析)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哪一事件像“一粒火星”

点燃了“火药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中国、美国后来参与了协约国对德作战,中国、美国的参战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吗?简述理由。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5)就“如何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个话题,好好谈谈你的看法。

【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

学后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