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教案: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

高一数学教案: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

高一数学教案: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
高一数学教案: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

教学目标:了解柱、锥、台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柱、锥、台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祖暅原理:

祖暅(音geng ),一名祖暅之,是祖冲之的儿子,他的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

504— 526年?祖氏父子在

数学和天文学上都有杰出的贡献.

祖暅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他推导球体积公式的方法非常巧妙.

根据中国算书《九章算术》中李淳风的注释,下面我们使用现代的术语,并将原来的图形略加修改, 把祖暅当时推导球体积公式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一个几何体 Vi .底面OABC 是一个正方形,边长为 r (图2-18).高 OD=r,且OD 丄底面AG 云玄都是以0为El 心.以r 为半径的圆

的右且平行于底面的任意平面与几何体的截面都是正方形,在0D 上

取一点S ,过点

另取一个边长为

r 的正方体V2(图2-19),连结O' D', O' C', O' A',锥体O'

-A ' B ' C' D'记 作V3, V2-V3是正方体O' D'挖去锥体

O' -A ' B ' C D'剩下的几何体.下面来证明

V1=V2-V3. 设平行于底面与底面距离为 h 的平面,截V2的截面是正方形 P TS' M 面积等于r 2,截V3的截面是 2

正方形Q' TR N,面积等于h (因为Q' T=O T=h ),所以这两个正方形的差形成曲尺形

P' Q NR S ' M, 它的面积等于r 2-h 2.

比较V 与V2-V3在等高(h )处的截面,它们的面积都是 r 2-h 2,因此体积相等,即 V=V2-V3.

祖暅原理的原文是“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幕”是截面积,“势”是几何体的高.意思是:两 个同高的几何体,如果与底等距离的截面积总相等,那么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这就是现在说的:夹在两个

a , OS 为h ,则截面面积a 2=r 2-h 2.

图 2-18

D f C

图 2-1^

3

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 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由此可知比=耳

3 1 3 3 =r --r = -r . 3 3

再来看以r 为半径的球,取它的[(第一卦限)(图2-20)f 设它的体

积为V4(是未知数).和Vi 比较,在高h 处的截面积C 〃 EF 是以a 为半

径的圆的右它的面积是乎二扌£-泌),而%在与底面距离为h 的截 面面积是亠£根据叫:片应该等于截面积的匕 即叽:込=寸(宀 X ):(宀刊=?于是汕计 |宀尹 整个球的体积訂 尙卞4

X —= 这是一个+分巧妙且简明的证法.

6 5

祖暅提出的“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及“体积之比等于对应截面积之比” ,在这里是当作公理使用?提 法"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在西方通常叫做“卡瓦列利原理” (Cavalierisches , Prinzip ).卡瓦列利

[米兰Milan (现意大利城市)人]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提出这一原理,这本书出版于

1635年. (二) 长方体的体积V =Sh

(三) 利用祖暅原理可以说明:等底面积等高的长方体与柱体的体积相等,故柱体的体积为:

V =Sh

(四) 利用祖暅原理可以说明:等底面积等高的锥体的体积均相等

(五) 三棱住可以分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锥

1

故锥体的体积为

V Sh

图 2-20

(六) 利用两个锥体做差可得台体的体积公式

(七) 例子:

(1)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 2、6和9,则长方体的体积为[]

A. 7

B. 8

C. 376

D. 6羽

体积是平行六面体体积的[] 1

48

(3)如果一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9dnf ,则其表面积S 的值为[]

止 183dm ,B. 18dm 2

C. 1273dm 2

D. 12dm

2

(4)如杲-个正三籬的底?4长为6,侧猷为佢那么这个三 棱锥的体积是[]

(5)设正三棱柱的外接圆柱体体积为 Vi ,内切切圆柱体积为 V2,则[]

A . V : V2= : 1

B . Vi : V2=2 : 1 C. V : V2=4 : 1

D . M : V2=8 : 1 课堂练习:教材第33页 练习A1.2、B1.2.3

小结:

本节课应了解:祖暅原理以及柱锥台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后作业:教材第34页 习题1-1A : 7、8.

V =1(S'.SS S)h 3 (2)平行六面体 ABCD-ABG D1中,在从

B 点出发的三条棱上分别取其中点 E F 、G,则棱锥 B-EFG 的

B. 9

D.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自己都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保证教学工作有规律的进行。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高一上学期的工作就结束了。 今天,能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心得,我要非 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高一年级的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大 力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的各位 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组长李运根老师。正是因为在李运 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努力进取、 团结协作下,高一年级的数学统考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这学期的工作,我感受颇多。当然经验谈不上,因为沙中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我只 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学期工作心得体会,有不妥之 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2)班班主任及高一(2)、(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我想就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我 及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 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 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

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实下了一翻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 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我们班是一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 比较好,这造成一些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有自卑感,害怕 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相反有些成绩较好学生骄傲自大,放松对数学的学习。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 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 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 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第一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学考得不好,甚至有个别 同学只有三、四十分。有个以前成绩较好女生哭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耐心给她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一是试卷的难度大,二 是考查的知识点上课时没能重点掌握,三是没有做好复 习工作,教给她要注意的地方。经过她自身的努力,期 中考试中,这位女生数学考了96分。一段时间的调整,全班基本上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最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

最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 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篇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有答案)

A 级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4 3 π,则该 圆锥的体积为 ( ) A.2281π B.881π C.4581π D.1081π 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1=43π,∴r =2 3 , ∴圆锥的高h = 1-? ?? ??232=53. ∴圆锥的体积V =13πr 2h =45 81 π. 答案:C 2.如图,是一个几何 体的三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均为矩形, 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 体的侧面积为 ( ) A .6 B .12 3 C .24 D .3 解析:注意到此题的几何体是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角 形,于是侧面积为S =6×4=24. 答案:C

3.下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 ) A .6+3+π B .18+3+4π C .18+23+π D .32+π 解析: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正三棱柱和其上方放置一个直径为1的球,其中正三棱柱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故其表面积 S =4π×? ?? ??122+2×3 4×22+3×2×3=18+23+π. 答案:C

4.一个多面体的三视 图分别为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 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 ( ) A .48 cm 3 B .24 cm 3 C .32 cm 3 D .28 cm 3 解析:据已知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如图. 其中侧面矩形ABCD 中,AD =6(cm ),AB =4(cm ),底面等 腰三角形ADF 的底边AD 上的高为4(cm ),则其体积V = 1 2 ×4×4×6=48(cm 3). 答案:A 5.已知某几何体的 三视图如图,其中正(主)视图中半圆 的半径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24-32π B .24-π 3 C .24-π D .24-π 2

高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新人教必修一全套学案 §1.1集合(1) 一、知识归纳: 1、 集合:某些 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 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列举法: 3、集合的分类?? ? ??空集: 无限集:有限集: 二、例题选讲: 例1、观察下列实例: ① 小于11的全体非负偶数; ②整数12的正因数; ③抛物线12 +=x y 图象上所有的点; ④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⑤高一(1)班的全体同学; ⑥班上的高个子同学; 回答下列问题: ⑴哪些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⑵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它.⑶指出以上集合哪些集合是有限集.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以下集合: ⑴平方后及原数相等的数的集合;⑵设b a ,为非零实数, b b a a + 可能表示的数的取值集合; ⑶不等式62

2016秋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练习新人教B版必修2

第9课时 1.1.7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 课时目标 1.了解祖暅原理. 2.掌握柱、锥、台和球的体积计算公式. 3.会利用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公式解决有关几何体的体积问题. 识记强化 1.柱体(棱柱、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柱体=Sh ,(S 为柱体底面积,h 为柱体的高),V 圆 柱=πr 2 h (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的高). 2.若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为S ,高为h ,则它的体积是V 锥体=1 3 Sh ,若圆锥 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它的体积为V 圆锥=13 πr 2 h . 3.若一个台体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为S ′、S ,高为h ,则它的体积公式为V 台体=1 3h (S +SS ′+S ′),若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高为h ,则它的体积为V 圆台=13 πh (r 2 +rr ′+r ′2 ). 4.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体积为V 球=43 πR 3 .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个5分,共30分)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12 cm ,宽8 cm 的矩形,则这个圆柱的体积为( ) A.288π cm 3 B.192π cm 3 C.288π cm 3或192π cm 3 D .192π cm 3 答案:C 解析:圆柱的高为8 cm 时,V =π×? ?? ??122π2 ×8=288π cm 3.当圆柱的高为12 cm 时,V = π×? ?? ??82π2 ×12=192π cm 3. 2.已知一个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240°,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2281π B.881 π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必修5和必修3)[1]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教学进度表

第73课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73课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教学目标 能运用公式求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知识梳理 【回顾】 ?阅读课本必修2第47页至59页,理解以下内容. 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公式及其关系;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公式及其关系;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及其关系;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三、诊断练习 1、教学处理: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4道小题,并要求将解题过程扼要地写在学习笔记栏。课前抽查批阅部分同学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主要错误。找出学生错误的原因,设计“问题串”,将知识问题化,通过问题驱动,使教学言而有物,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初步形成能力。点评时要简洁,要点击要害。 2、诊断练习点评 题1.若圆锥的侧面积为π2,底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 【分析与点评】本题是容易题,主要是考查圆锥侧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正确使用. 题2.如图,已知一个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由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4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组成,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分析与点评】该多面体是正四棱锥,侧棱长为1,底面正方形外接圆的半径等于 2 2 , 由侧棱、底面正方形外接圆半径及高之间关系求解. 题3.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分析与点评】正方体外接球半径是正方体棱长的3倍得到球的半径求解. 变式1:棱长分别是2,3,4的长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________. 变式2:棱长都是2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题4.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为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8cm和18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为13cm,则它的侧面积为_________cm 2. 【分析与点评】先求出斜高等于12cm,再运用公式求侧面积. 3、要点归纳 (1)注意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不要死记硬背公式本身,要熟悉柱体中的矩形、锥体中的直角三角形、台体中的直角梯形等特征图形在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2)如果不是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在求其侧面积或全面积时,应对每一个侧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 (3)注意求体积的一此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转化法等,它们是解决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计算常用方法. 四、范例导析 例1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8,一质点自A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A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____________. 【教学处理】先将“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A点”改为“沿着三棱柱的 侧面绕行一周到达A点”组织学生讨论解法,在有解决方案后,改回原题.如能 配合实物模型和细线演示一,效果更好. 【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 1、学生大多接触过“蚂蚁爬火柴盒”问题,先提醒学生对照条件,判断能否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1 C 1 A 1 B C A B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依靠大家的自学,请认真看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课本P3-P5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性质.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 5、集合的表示方法. 6、集合的分类. 8分钟后检测,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自学,注意学生看书速度。 四、检测 1、检测题 ○1请举出两个集合的例子 ○2所有的高个子能否表示为集合? ○3A={2,2,4}表示是否准确? ○4做练习题P5,1、2、3 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认真做在练习本上。

五、更正讨论 1、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板演的内容,能够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 先看第①题,举的例子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 ②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确定性 ③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3)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④题第一题,这道题都是运用了课本中的哪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的是常用数集的相关知识。 再看第二题,运用的方法恰当、正确吗?为什么?并规范集合的表示。 第三题,结果正确吗?为什么?纠正学生对空集的认识。 3、学生归纳总结,识记概念。 六、当堂训练 师: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P6 T2、3 §2集合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基本关系。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们应该制定怎么样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有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

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淮阳高中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组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内容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一数学备课组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了解新教材的特点,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自觉的学习,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知识体系与思考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家长逼着来上高中。 2、没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动力。 3、有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激发起来,平行班较为普遍。 4、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建立,表现在: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甚至抄袭。 4、有一些学生很听话,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高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很低,基础薄弱,经常是说老师讲的能听懂,作业基本不会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标准,认真体会新教材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本学期努力提高期末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基础,使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几何、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6)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新教材的研修,努力提高教师本身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关注学生思想,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状况,确定解决措施。 3、提高课堂教学的利用率,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21新版)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 划(2021新版) 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s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senior one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21新 版)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

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

高一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高一数学课本内容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本章概述 1.教学要求 [1]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简单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与充要条件. 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 3. 教学设想 利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突出一种数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渗透两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译. 集合(2课时)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不等式2x-1>3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集合与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如: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2.正整数集 N*或 N+ 3.整数集 Z 4.有理数集 Q 5.实数集 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 P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解集;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2.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 文字语言描述法:例{斜三角形}再见P6 ○2符号语言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图形语言描述法(不等式的解集、用图形体现"属于","不属于" )。 3. 用图形表示集合(韦恩图法) P6略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2.无限集 七、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八、作业 P7习题 第二教时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有答案)

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考纲要求: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会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会积分思想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用. 重难点: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会积分思想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用. 经典例题:在三棱柱ABC—DEF中,已知AD到面BCFE的距离为h,平行四边形BCFE的面积为S. 求:三棱柱的体积V. 当堂练习: 1.长方体ABCD-A1B1C1D1的AB=3,AD=2,CC1=1,一条绳子从A沿着表面拉到点C1,绳子的最短长度是() A.+1 B. C. D. 2.若球的半径为R,则这个球的内接正方体的全面积等于() A.8R2 B. 9R2 C.10R2 D.12R2 3.边长为5cm的正方形EFGH是圆柱的轴截面, 则从E点沿圆柱的侧面到相对顶点G的最短距离是() A. 10cm B. 5cm C. 5cm D.cm 4.球的大圆面积扩大为原大圆面积的4倍,则球的表面积扩大成原球面积的() A.2倍 B. 4倍 C. 8倍 D.16倍 5.三个球的半径之比为1:2:3,那么最大球的表面积是其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和的() A.1倍 B.2倍 C.1倍 D.1倍 6.正方体的全面积是a2,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7.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差为48,它们的大圆周长之和为12,这两个球的半径之差为() A.4 B. 3 C. 2 D. 1 8.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过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的截面分别截去8个角,则剩余部分的体积是() A.a3 B.a3 C.a3 D.a3 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分别为BC、CD的中点,沿AE,EF,AF折成一个三棱锥,使B,C,D三点重合,那么这个三棱锥的体积为() A. B. C. D.

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 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 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 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 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 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 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 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 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高一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课(2个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如何利用正、余弦、正切的和差公式与二倍角公式,对三角函数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二、知识与方法: 1. 11个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中,余弦的差角公式是其它公式的基础, π±β代替β、α=β等换元法可以推导出由它出发,用-β代替β、 2 其它公式。你能根据下图回顾推导过程吗?

2.化简,要求使三角函数式成为最简:项数尽量少,名称尽量少,次数尽量底,分母尽量不含三角函数,根号内尽量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的求出值来; 3.求值,要注意象限角的范围、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之间联系与影响,较难的问题需要根据上三角函数值进一步缩小角的范围。 4.证明是利用恒等变换公式将等式的左边变同于右边,或右边变同于,或都将左右进行变换使其左右相等。 5. 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与方法,实际上是对三角函数式中的角、名、形的变换,即(1)找差异:角、名、形的差别;(2)建立联系:角的和差关系、倍半关系等,名、形之间可以用哪个公式联系起来;(3)变公式:在实际变换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公式加以变形后运用或逆用公式,如升、降幂公式, cos α= cos βcos (α-β)- sin βsin (α-β),1= sin 2α+cos 2α,0030tan 130tan 1-+=000030tan 45tan 130tan 45tan -+=tan (450+300)等。 例题 例1 已知sin (α+β)=32,sin (α-β)=5 1,求βαtan tan 的值。

例2求值:cos24°﹣sin6°﹣cos72° 例 3 化简(1) 0070sin 120sin 3-;(2)sin 2αsin 2β+cos 2αcos 2β-2 1cos2αcos2β。 例4 设为锐角,且3sin 2α+2sin 2β=1,3sin2α-2sin2β=0,求证:α+2β=2 π。 例5 如图所示,某村欲修建一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渠,为降低成本,必须尽量减少水与水渠壁的接触面。若水渠断面面积设计为定值m ,渠深8米。则水渠壁的倾角α应为多少时,方能使修建的成本最低?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作出横断面的图形,要减少水与水渠壁的接触面只要使水与水渠断面周长最小,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将倾角为α和横断面的周长L 之间建立函数关系,求函数的最小值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版】

工作计划参考范本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

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12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后进生约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