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

西方哲学史复习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

实体: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分个体、属、种三级。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第二实体是“属”和“种”。“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

先验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康德称之为先验理念。先验理念是理性攀升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创造。它们只是符合三段式推理的上升趋势,并不与任何感性直观相符合。既批判又肯定。

绝对命令:善良意志和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没有条件句。具备合理性、普遍性、自足性。康德的“绝对命令”是用哲学的思辨语言,表达了伦理学的黄金规则,是普遍合理的人际关系。

扬弃:黑格尔认为,概念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而言,都是一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概念的发展过程就体现出对旧质的既有抛弃又有保留,既有克服又有继承的性质。

充足理由律:任何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理由。莱布尼茨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额或是实在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

1.简述巴门尼德的存在问题(“是者”意义的辨析)

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克赛诺芬尼的“神”的概念;“是者”的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巴门尼德关于“是者”的学说包涵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

1.对于“是者”认识的重要两点。

(1)对于“是者”的普遍性,他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归纳了两条道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巴门尼德通过对“是”意义的分析,说明了逻辑判断必须表达思想、指示存在的哲学道理。

2.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了论证

1)不生不灭。存在者不可能被生成,否则就事先存在一个存在者,即存在者不生存在者既不是过去又不是将来,因为它全部是现在,并永远保持着同样状态,即存在者不灭

2)连续性。存在者是“连续的一”这是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不可分割并各个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

3)完满性。存在者是一包含两个方面意义: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存在者不变包含两个方面意义: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即存在者是不动的一,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

3.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即滚圆的球体。他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2苏格拉底的哲学探讨的方法

反诘法——“精神接生术”

苏格拉底讨论问题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他在与人讨论问题时,往往从对方所承认的前提出发,然后通过不断提问,让对方自己从这前提中引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再尝试其他前提,一步一步剥离出个别事物背后隐藏的普遍原则,归纳出关于讨论对象的一般定义。他将这种通过启发让对方发现自己心中隐藏的真理的方法称为“精神接生术”。

面对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现象背后寻求普遍本质性的东西。(柏拉图理念论)

?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意思。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并没有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他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诠释。【判处极刑后,虽有机会但不逃脱,宁愿受不正义的处罚,也不愿做不正义的事。】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柏拉图分有说极其困难

分有说:理念是事物的原因,每个事物都分有了相应的理念,例如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的理念。

分有说的困难:

a)分有说的适用范围不是全部可感对象;

b)多个个体事物不可能分有同一个理念;

c)分有不是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理念不是思想的属性;

d)第三人论证:基于相似关系理解分有会导致无穷后退;

? 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解释事物运动的原因。

(1)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

(2)形式因:构成事物的样式或原型;

(3)动力因:推动事物运动的力量或动力;

(4)目的因:事物运动变化所实现的目的。

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铜,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者,目的因是雕塑的完成。

烹饪活动的质料因是蔬菜,肉类等食材,形式因是食谱,动力因是烹饪者,目的因是菜肴的完成。

? 6.培根使用科学归纳法的步骤

归纳法的程序:

(1)收集材料:尽可能收集充足、完全的材料;

(2)整理材料:使用三表法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具有表:由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

?缺乏表:由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

?程度表:由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

(3)推导结论:根据例证推导出一般的结论。

7、笛卡尔普遍怀疑的三个论证

①感觉论证: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

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②梦的论证: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我

们无法区分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庄周梦蝶”。

③恶魔论证: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

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1、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

“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3、“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

4、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

5、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我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9、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

1、斯宾诺用一元论代替了笛卡儿的二元论,认为“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

体”。(1)广延和思想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两者必然有对应联系。两者各有自己的样式:有形事物是广延属性的样式,观念是思想属性的样式。(2)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所以“发生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2、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肯定思想和广延是不同的因果序列,坚持心物之间的二元

对立和区别,同时又说明了两者对应协调的关系。既保持了笛卡儿二元论的初衷,又克服了它的缺陷,而且与马勒伯朗士的“机缘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理论深度和哲学意义。

10、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作了批判:

A.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假设。人单凭其自然的认识能力,不必借助任

何天赋的印象就能获得全部知识。

B.天赋观念是一个不可能的错误假设。设立天赋观念根据是“普遍同意”。

对此,洛克提出:1)即使天赋一些原则是人们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2)根本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观念。白痴、婴儿的例子。

C.潜在的天赋观念是一个矛盾的概念。

D.天赋观念论在实践上有害。

?11、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理论

1、贝克莱的出发点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我们所能知道的知识观念,而不

是观念之外的事物。他认为既然一个可感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那么它存在是因为

我们感知了它。如果反过来说,可感事物可以再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那才是不合逻辑的。

2、“存在”并非指一切存在。精神的存在是感知不到的,所以,“存在”指的是

除了精神之外一切事物的存在。所有事物都是很寻在于心灵内部的,在心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存在。

12、莱布尼茨的单子的特征

莱布尼茨认为世界的最终构成和实在是单纯实体,他称之为单子(monad)。“单子不是别的,只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①单子没有部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合成或解散。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

生,凭借毁灭而消灭。

②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

单子。每一个单子都是自身封闭、彼此孤立而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单子的运动只能从其内部来加以说明。

③单子是精神性的实体,它们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只有质的差别,这种差

别表现为每个单子的“知觉”能力的差异。

④不仅构成不同类别事物的单子之间,而且在构成同一类事物的单子之间也

存在着知觉能力上的差别。

13、休谟关于印象与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休谟秉承经验论的传统,将经验的对象称为知觉,知觉分为观念与印象两种。

?印象: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感觉、情感、情绪。

?观念:我们的感觉、情感、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images)。

?两者的区别: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

印象与观念之间的关系:

1)相似性:一切简单观念和简单印象都是类似的

?每个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

?每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

2)因果关系:观念是印象的摹本

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实例:盲人对色彩的感知,例外:缺失的一个色调

14休谟关于观念关系和事实的区分

1、观念之间的关系分类:一类完全取决于观念自身,包括相似、数量、和相反关

系。

另一类关系则不经过观念而变化,包括同一、时空和因果关系。

2、两种知识:休谟的二分法

1)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

是指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包括数学和逻辑,可以单凭思想就能推理出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

2)关于事实的知识

事实的知识需要观念以外的经验作出判断,并需要更进一步的知觉对判断的真假作出检验。

观念关系知识的判断是分析判断;事实知识的判断是综合判断。

◆15、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

?因果关系的基础(休谟问题)

休谟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因果关系的联想

解释因果关系的根据和理由:

1)证明知识不能提供解释:从因到果,从果到因的推理不是必然的推理,相反的情况是可能的。

2)经验知识不能提供解释: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联想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对于那些没有经验或尚无经验的事件,我们为什么也能形成因果关系

经验知识的推理前提:自然的齐一性原则

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经验也适用于未来发生的事件。但是这一原则本身的有效性又依赖于经验,因此会陷入循环论证的错误。

?对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解释: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基础提出怀疑,但他认为因果关系并非是任意的、偶然的,仍有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习惯”

习惯:是人性中的这样一种倾向: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经常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会由一事物出现而期待那另一事物出现。

因此,一切从经验而来的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将因果关系的基础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归于人性的心理联想,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

◆16、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

来自休谟关于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区分:即分析命题谓词包含在主词中,是必然命题;综合命题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中,是偶然命题。

但康德认为这两种命题的的区分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未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为了解决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问题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

“先天”指独立于经验、有普遍必然性,“综合”指有新的内容增加。康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增加的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的知识,包含三类: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

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一种是分析判断,一种是综合判断。经验知识属于综合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必有两个来源:感官提供的后天资料和头脑中先天认识形式。具有这种特征的判断称为先天综合判断。

◆17、康德的道德公设观点

1、道德的最高理想:至善

德性与幸福并不必然关联,至善包含两者在自身内,体现了德性与幸福的一致,是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传统的伦理学:幸福论:以伊壁鸠鲁派为代表;德性论:以斯多亚学派为代表

2、道德公设:

1)意志自由

自由是道德经验所必须假设的理念,我们虽不能证明意志自由,但自由和道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得不假定这样的自由。

2)灵魂不朽

道德命令我们去行动,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获得幸福。我们要为包含着道德和幸福的至善而努力,这是一个无限的追求过程,需要假定灵魂不朽来作保障。

3)上帝存在

人的道德努力会获得回报,需要有一个最高主宰进行赏善罚恶,确保德性与幸福的一致。

◆18、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见资料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西方哲学史作业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的区别与联系 文摘: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权力是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契约者都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正是为了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霍布斯的契约论和绝对的君主主权论;斯宾诺莎倾向于自由主义的契约论;洛克高扬个人权利的契约论;卢梭的民主主义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论 关键词:天赋神权国家起源君主主权论自由主义民主主义 人权是天赋的,生而具有的。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权力是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契约论是关于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它否定神权至上,君权神授,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革命进步意义,并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家权力的源泉。契约论同时还是民主主义理论的基石。契约论者都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正是为了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所以,这一理论还涉及到国家的目的、个人权利、主权、国家与人民、社会的关系的基本问题。 国家起源于人们之间的契约,起源于Contrato –trato social[社会契约],这一观点是伊壁鸠鲁最先提出来的,因此,它被马克思称为“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1】。在近代,契约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等思想家。 近代各社会契约论观点的区别与联系: 一、霍布斯的契约论和绝对的君主主权论 霍布斯从人性是恶的观点出发,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处于可怕的战争状态,从而使人们的安全、财产均无以保障。为结束战争状态,使人们不在彼此伤害,确保人们的和平与安全,用理性去约束人的欲望,订立契约,共同把权利让渡给第三者,便需要建立一种

强大的公共权力---国家。 国家的“元首”拥有主权,人们把权力交给主权者,便成了臣民。国家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而且遍及个领域:对一切发表的意见和学说有最后的裁定权;对人民的财产(夺取或给予)有决定权;对人民的争讼有判决权;对宗教的教义有规定权等等。。。总之,凡与公共的和平与安全有关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权力均属于主权者掌握的范围。 即使是私有财产,国家也有权干涉。他认为对私有财产人民有绝对主权,国家不侵犯,这是“乱国之谬论也”。如果国家不能干涉个人财产,“则是内无以平等,外无以御侮,而国将不国矣”。【2】霍布斯甚至认为,臣民不仅应当在政治上服从主权者,在思想上当服从主权者,人民群众不应当有是非判断的自由; 他在自然观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批判神学,但他不主张取消宗教。他还认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必须由主权者即君主一人独揽。 霍布斯如此推崇君主专制,势必否定民主制。他说,在民主制下,各派争权夺利,力图把一派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在君主制下整个国家就是君主一人的私有财产,君主的权利就是人民的公利,君主集一切权于一身,便可避免争斗。 二、斯宾诺莎倾向于自由主义的契约论 斯宾诺莎的契约论被称为是由霍布斯的君主主义契约论到洛克自由主义契约论的过渡性的理论。 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状况,斯宾诺莎与霍布斯持同样的见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89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分:4 学时:68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 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 (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 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 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公共选修课古希腊哲学作业答案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导论已完成 1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 A、康德 B、黑格尔 C、卢梭 D、罗素 我的答案:B 2 下面哪一项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哲学产生的两个原因?() A、惊异;闲暇 B、惊异;论辩 C、闲暇;论辩 D、知识;态度 我的答案:A 3 下面哪一项是哲学与神学的相同点?() A、关于确定性的知识范围之内的问题 B、关于诡辩的知识范围之内的问题 C、关于抽象思维的知识范围之内的问题 D、关于确定性的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 我的答案:B 4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世界最基本的、最本质的规律的一般看法?() A、生物学 B、伦理学 C、哲学 D、语言学 我的答案:C 5 哲学与神学的不同在于前者诉诸于宗教权威,后者诉诸于理性。() 我的答案:× 6 希腊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哲学的民族,与其的社会组织、民族构成是息息相关的。() 我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一)已完成 1 下面哪一位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 A、芝诺 B、柏拉图 C、马克思 D、泰勒斯 我的答案:D 2 希腊哲学有几大学派?() A、4 B、5 C、6 D、7 我的答案:A 3 “能够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具有并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理性动物”是下面哪一项的定义?() A、工具 B、人 C、哲学 D、唯心主义

下面哪一学派是希腊自然哲学学派的代表?() A、爱利亚学派 B、诡辩学派 C、艾菲斯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我的答案:C 5 “万事万物由最小微粒构成”是形而上学学派的观点。() 我的答案:× 6 希腊早期四大学派共同关注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我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二)已完成 1 下面哪一位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父”?() A、泰戈尔 B、泰勒斯 C、卢梭 D、恩格斯 我的答案:B 2 《哲学史讲演录》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 A、黑格尔 B、毕达哥拉斯 C、阿那克西曼德 D、苏格拉底 我的答案:A 3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质料因 B、目的因 C、动力因 D、本原因 我的答案:D 4 下面哪一位是第一位以散文写下观念的人?()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阿那克西曼德 D、阿那克希美尼 我的答案:C 5 水生万物是泰勒斯唯一的哲学思想。() 我的答案:× 6 我们可以认为“阿派朗”是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概念。()我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三)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是阿派朗内部的两对矛盾?() A、快慢干湿 B、快慢冷热 C、干湿大小 D、冷热干湿

学习资料:赵敦华_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除了体观点: “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 义,现了以上第3 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 、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 : 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 “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 、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 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概念解释 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 一类书。 黄老之学: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 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弓I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这就是黄老思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 为而治”。 今文经学: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汉初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古文经籍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

最新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 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 3、知识、本体; 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5、奥康、奥康剃刀; 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 7、贝克莱、休谟; 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开创、由把其系统化、体系化。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方法。

200171西方文论 作业(专升本)

《西方文论》作业 第一单元 一、判断正误 1、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2、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数”。 3、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身体和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而人的内在和谐可以收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两者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 4、贺拉克里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认为这个既不是神创造的,又不是人创造的,而是合规律地燃烧并且合规律地熄灭的活生生的永恒的火。 5、列宁评价贺拉克里特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说过,人不能一次踏入两条河流。 6、贺拉克里特是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 7、苏格拉底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8、德莫克里特是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9、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色诺芬、柏拉图等人记述下来的。 10、苏格拉底讨论了德行和善以及美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判断美的标准就是“社会功用”的标准,这以观点导致了西方长期的美善不分,以功用代替文艺本质的批评倾向。 二、选择 1、“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我们学会了歌唱。”这是()为了说明“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而举的例子。 A 贺拉克里特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2、()指出了动物和人的区别的标志,因为他说:“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须的东西,反之,人的要求则超过这个。” A 马克思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3、()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A 亚里士多德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4、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等人记述下来的。 A 色诺芬 B 柏拉图 C 德莫克里特 D 贺拉克里特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 序言 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这些内容要是。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集经济学和政治学于一体的巨匠,所以把他的学术体系冠以‘政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西方哲学史论文(大作业)

论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原野学号:13121163 摘要: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生活所不断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但不同伦理学家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将幸福与感官快乐等同起来,有的相反则把快乐与道德对立起来否定感官快乐,追求禁欲主义,还有的认为德性就是幸福。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这些观点,主张快乐与德性结合,欲望、意志受理性支配并围绕"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中心命题着重探讨了幸福的内涵,达到幸福的条件、途径和方法。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实施德性教育,个体道德和公共道德结合,幸福的实现关键在于实践等,这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也将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关键词:幸福观德性至善评价 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 自给自足的城邦生活和哲学探索由自然转向人本身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亚里士多德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一方面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加深,另一方面富有奴隶主和自由贫民之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温和民主制”的思想,也就是说抑制最富有阶级,扶持贫民,强化中层阶级。这正是亚里士多德认同的公正的体制,通过这种公正的体制,城邦生活可以有序、稳定的进行,公民会获得平等的参与政治的权力、受教育的权力,在拥有了平等权力的同时,公民会完善自身的德性,追求幸福、至善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扬弃体现在,苏格拉底虽然关注人自身,但他更注重的是客观的、普遍的道德根据,他的伦理思想仍然具有一种抽象性,并没有把伦理问题置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而亚里士多德关于伦理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性,他把关注的目光置于现实社会,人们的各种德性都是根植于城邦生活之中的,也是与城邦生活密切联系的。 二、什么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关于人的概念,只有有意识的人才能认知到幸福,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人和人性的认识提出了他的幸福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亚里士多德关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论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以F.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 7、唯理论:主张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个别的、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此基础上,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这样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唯理论是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以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 8、哥白尼革命:康德对其哲学认识论改革的自喻。康德受到哥白尼将地球太阳关系颠倒而得出日心说的启发,认为在认识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也可以换个角度,即让对象符合认识,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这样,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得到证明。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就是认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 9、道德律令:由康德提出,指先天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与后天的经验无关。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在于服从和执行心中固有的道德律令,因此道德必须超越经验。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条,普遍的立法形式。即这种行为能成为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共同遵守;第二条,人是目的。行为本身尊崇人是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第三条,意志自律。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10、形而上学: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被他称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存在的范围,其他科学只是研究存在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存在自身及其本质属性。13至19世纪,形而上学主要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黑格尔哲学则开始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抽象、孤立、固定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不到事物内在本质的变化。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西方文论作业(上)题库及答案

《西方文论》作业(上)题库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判断正误 1、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2、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数”。 3、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身体和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而人的内在和谐可以收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两者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 4、贺拉克里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认为这个既不是神创造的,又不是人创造的,而是合规律地燃烧并且合规律地熄灭的活生生的永恒的火。 5、列宁评价贺拉克里特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说过,人不能一次踏入两条河流。 6、贺拉克里特是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 7、苏格拉底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8、德莫克里特是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9、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色诺芬、柏拉图等人记述下来的。 10、苏格拉底讨论了德行和善以及美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判断美的标准就是“社会功用”的标准,这以观点导致了西方长期的美善不分,以功用代替文艺本质的批评倾向。 二、选择 1、“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我们学会了歌唱。”这是()为了说明“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而举的例子。 A 贺拉克里特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2、()指出了动物和人的区别的标志,因为他说:“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须的东西,反之,人的要求则超过这个。” A 马克思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3、()认为,“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为美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而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只应该追求高尚的快乐。这个观点被看做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A 亚里士多德 B 德莫克里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4、苏格拉底一生专事教授讲学活动,但是没有留下一部著作。他的文艺美学以及哲学思想,是由他的学生()、()等人记述下来的。 A 色诺芬 B 柏拉图 C 德莫克里特 D 贺拉克里特 三、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