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城市雕塑》教案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城市雕塑》教案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城市雕塑》教案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城市雕塑》教案

人美版美术六下第6课《城市雕塑》教案城市雕塑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雕塑作品的语言:形式上的美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平阳雕塑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过山东卫视的〈阳光快车道〉吗?〈阳光快车道〉里有个小栏目叫做〈阳光苗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期:男主持人对一个刚满三岁的苗苗说;“宝贝,给大家来一个酷一点的动作!”同学们想一下,在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的眼中,什么动作最“酷”?(停顿,引起想象)——只见他弯腰屈膝,右手拖着下颌,嘴咬着自己的小胖手,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请一位男同学上来做老师所描述的语句,教师附加动作,表情丰富,语言有起伏)——非常经典的动作!这时主持人说;“哇,真的好酷,是思想者!”

(视频打出〈思想者〉的图片。)

同学们看,这就是“思想者”,果然很“酷”。这是罗丹的雕塑作品。

教师:请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哪里存在着雕塑?以及它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

教师;是的。城市雕塑无论如何都是一门纯观赏性的艺术,往往是先通过形体给人以直观的美的享受。当从远处看一尊广场或街

头雕塑时,首先接触的是它那并不清晰的“影象”,也就是它那外在的形体。这一“影象”给人的感觉,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都是非常之美的。

3、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第15~17页上的图案,提出问题:你对所提供的城市雕塑图片哪张最感兴趣?为什么?(可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上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2)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设计出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和建筑、环境相和谐的城市雕塑作品?现实生活中的城市雕塑作品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作为环境文化的主题,你希望看到怎样的城市雕塑作品?

(3)教师小结。让学生对城市雕塑设计有一个初步印象。并对书15--17页图片归纳总结。

《立方体柱》:用不同长短的圆柱体相互连结成一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寓意着社会中人与人不可分割的关系。巧妙的圆形底座衬托出整座雕塑的内在张力,起到了和谐环境的作用。

《火烈鸟》:位于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几块形状不同的大型红色钢板构成一个抽象的火烈鸟意象结构,整个造型具有强烈的建筑效果,强烈的红色与深色背景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力》:有3三个不同的跑步姿态组合而成,从每个角度看都会使人感受到无限的空间感和运动感。人体经过概括及装饰处理后,更体现出一种流畅与力量的美。

《帆》:这座海上公园的雕塑气势磅礴,造型看上去既像破浪前进的帆船,充分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4)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5)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在生活所起的作用,以及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城市雕塑的概念: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设置在公共环境中赋予人们感受和联想的室外雕塑。它是城市形象的一个代表,一面镜子,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雕塑是一门有“加”有“减”的艺术,从功能上讲,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社会的审美理想,也是表达雕塑家本人思想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城市雕塑的环境设计心理;

(1)、城市雕塑可以具有形态的诱惑性。

(2)、城市雕塑中的趣味性。

(3)、城市应让人们产生愉悦。

(4)、城市雕塑中的神秘感。

(5)、城市雕塑应具有独特的魅力。

(6)、城市雕塑还可以有美中不足之美。

4、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

(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5、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教师;城市雕塑的表现主要让人们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到艺术的风采。它以醒目的色彩、宽大的尺寸和体量占据空间,形成环境特有的风貌,它是一门纯观赏性的艺术,通过形体给人一直观的没的享受。

(3)介绍下雕塑的制作流程:[1]、制作小模型;[2]、放大泥塑;[3]、翻模;[4]、制作出成品;[5]、安装。

6、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城市雕塑的表现主要让人们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到艺术的风采。它往往以醒目的色彩、宽大的尺度和体量占据空间,从而形成当代城市环境所特有的风貌。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形象的一个代表,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立体艺术形式。

具有以形感人,以形美化环境的功效,并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2)讨论:如果让你给自己的校园设计一雕塑作品,你将如何表现个性?你会运用哪些文人内涵?选择用什么样的造型风格?教学反思: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9课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探索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探索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

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

“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 体会 学习欲望1、导入: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 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 “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到原始 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 右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的祖 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 术。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 花鸟画三大类。这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绘画 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猛虎捕食图(黑山 岩画,新石器时代) 意在激活学生的思 维,使学生对中国古 代绘画产生浓厚的 兴趣。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关于战争、和平的影视资料与文学著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或文学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引入本课主题。 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 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并提出问题。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3.《布雷达的投降》。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委托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4.《免胄图》。这件传为李公麟的作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5.比较这两件同样以“投降”为主题的作品,看作者分别突出了哪些细节和场景。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水》; 第三组:《内战的预言》; 第四组:《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形成意见,相互交流。 四、集体讨论 美术作品中的战争与影视、文学中的战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描绘战争场面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再现这一战争场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身在和平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描绘与身处战争之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常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如果由你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如《布拉格的投降》,你会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可以分组讨论,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与实践 欣赏教材第76页以“和平”为主题的两件作品,并适当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和平”为主题进行创作,画出草图并附加设计思路即可。分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件最优秀作品,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点评,最好以鼓励为主。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获奖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若干具象艺术作品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 2、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理解美术作 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2学情分析 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具象艺术作品,以及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具象画作并介绍:像这些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就是具象艺术。(引出课题)幻灯片出示课题——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具象艺术,一起去感受它的风采。教师幻灯片补充--走进。 我们应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学会鉴赏具象艺术和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二、教授新课: (出示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当代实力派的油画家王沂东和冷军的写实油画作品,看看具象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有哪些呢?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像我们看到的一样真实。 欣赏《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 开首表现的是------郊野风光。 中段表现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表现的是------市区街道,是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虹桥上下发生着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然后教师小结)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鉴 开中学李小卷 2011年7月17日19:23 大连教育学院点击:633 教学设计:鉴开中学李小卷 推荐: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 鉴开中学李小卷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中的第六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八页系列一:美术鉴赏模块。 教材中这一课有3部分内容,本课为中国人物画部分,把教材一课中的一个部分用一个课时来上旨在让学生从走马观花的观赏转变为下马看花的鉴赏。 让学生在人物画的观察过程中,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方法,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从样式、题材认识中国人物画,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全面、深入,但也会偏颇,个性十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去欣赏作品,读懂并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的同时,学生的拓展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教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并能够用美术语言对所学作品进行描述、感受与评价,并提出要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

面;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创设法、引导探究法、赏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美、感受美。 学生: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参与度,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所以学生采用的学法主要有:小组竞赛形式的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比较分析法等从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竞赛得分制: 整个组织形式是把班级分为四大组,以小组竞赛得分的方式进行整堂课的教学,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全面加两分,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表格形式的比较分析法: 1.通过对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更加深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体会 2.通过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形式的对比自主总结出中国人物画中对“神”的把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表格形式体现对比内容,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引导探究法: 为了突出重点,用细致全面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对于《历代帝王图》和《仙人泼墨图》的细节刻画的探究最终突破“传神写照”这一重点。再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的规律,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通过课前查阅、作品分析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其创作理念。并能用语言表述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小组竞赛等方式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高三美术教案+中国美术鉴赏第6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第一部分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完整word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9·11事件撞机瞬间》] [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 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

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画家用画笔问: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错、胜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 ①《内战的预感》达利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②《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法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1954(油画,1954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 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35—1941年在斯波坎尼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1950年间,斯蒂尔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任教,随后到纽约生活和教书。从1963年起直到退休,斯蒂尔一直住在马里兰州的威斯特明斯特。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这里的《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厘米×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907—960)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图中所绘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其父为北唐高官,后在宫廷倾轧中被杀,韩熙载就举家投奔南唐。韩熙载本人学识渊博,不仅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而且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投奔南唐政权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在政治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设计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一些名作,使学生能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和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五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六课时: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情景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同学们在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吗?”对,就是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今天老师把这件“国宝”带来了,想不想一睹它的风采呐?大家请看,这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做成的水会流、人会走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如实的描绘了宋朝当时社会繁华的生活场景。好,大家通过这段视频了解到了什么是信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我们初步了解当时北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民俗、服饰、交通工具等等。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作品真实生动。像这种非常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具象艺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具象艺术的震撼力整体感知《清明上河图》,以提问的方式获得信息进而导入新课。 二:课堂发展环节 教师主导教学 教师介绍: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 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 以五代时期黄筌的一幅《写生珍禽图》为 例鉴赏,中国五代画家黄荃画的四季花草 及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以至引得一只进献 的白鹰数次展翅欲啄而受到皇帝的高度称 赞。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1 视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重点欣赏宋朝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为例分析鉴赏引出具 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 实性与客观性。现在我们看大屏 幕。那位同学能告诉我这幅《清 明上河图》都描绘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这幅作品生动反映 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按 照宋朝社会当时的样子描绘的, 看起来很真实,这就是具象艺术 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与 客观性。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 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等。后端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景。其中最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充分的体现了视觉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师生共同探讨,增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

美术鉴赏1-6课复习

1、美术鉴赏方法单元 一、选择题 1、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是()。 A.先鉴后赏 B.先赏后鉴 C.鉴赏同步 D.只鉴不赏 2、美术的社会功能体现在()三方面。 A.体验、欣赏、评价 B.联想、认识、教育 C.认识、审美、欣赏 D.认识、教育、审美 3、美术所()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 语言。 A.专门 B.特别 C.独自 D.唯独 4、肖像作品中人物的本质性特征存在于()中。 A.一个人 B.几个人 C.一个人或几个人 D.一个时代的人 5、所谓创新必须是在()的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的创新,不是哗 众取宠,就是无源之水。 A.生活生活 B.艺术艺术 C.传统传统 D.实践艺术 6、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就是()、()、()、()。 A.点、线、面、色 B.变形、夸张、重组 C.明暗、空间、透视 D.节奏与韵律 7、黄金分割率规定,世界上一切物体的比值为()为最美。 A.1:8 B.5:8 C.2:8 D.1:7 8、美术鉴赏的对象是() A艺术作品B美术作品C绘画D摄影 9、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 A 艺术语言 B艺术形象C 艺术内容D 艺术形式 10、《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作品。 A意象艺术 B 抽象艺术 C 具象艺术D具体艺术 11、杜尚的作品《走下楼梯的裸女》是()作品。 A具体艺术 B 抽象艺术 C 具象艺术D意象艺术 12、《牛顿色盘》属于()作品。 A意象艺术 B 抽象艺术 C 具象艺术D以上皆不是 13、对待同一幅美术作品,每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这说明() A.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 B.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任意的C.鉴赏力因人而异没有高低之分D.鉴赏美术作品靠人的直觉,没必要学习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可分为、、、、和 等六大类。 2、美术按照其形式语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为艺术、艺术和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十四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4课中国现代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雕塑两大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代美术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家的了解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把美术作品和作品的作者联系起来,了解美术家从而了解其作品。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2、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现代绘画成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教学难点 (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 (2)分析、理解作品。 六、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新课 指出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界定中国现代美术 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简要介绍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这一时期美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本课分别从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 3、简要介绍绘画包括的三个方面,国画、油画、版画 在这其中,中国画是我们的本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在这个时期,国画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性。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课题:“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学生:高二学生 教学准备:学生备品、课本、彩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图片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重点与难点】 1.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的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2.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区别。 教材:人教版第六课 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提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以改变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因为一般人的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由此强调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紧接着在第二部分“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中对“艺术美”及其表现作出说明。这里涉及到“美术形象”这个概念,可以参照第3课对“艺术形象”这个概念的解释。不过本课所说的“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 第三部分“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是“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1.美术的语言

人教版高中美术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doc教案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六课: 《漂亮是美 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它是在学生前几课初步了解了美术鉴赏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学习的专业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从本课开始学生进入到美术专业领域欣赏评鉴活动。本课涵盖两个概 念: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美的不同形态,本课应让学生掌握在形式美构成的元素、手段、规则的基础上理解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异同,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教材容量大且难度深,加之对校外高中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不了解,授课难度非常之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美的多种形态,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审美品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形式美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并能用之进行美术作品赏析。 难点:艺术美和形式美之异同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解、案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①课件展示《欧米艾尔》雕塑,引导观察思考:她美吗?漂亮吗? ②小结并引导深入思考: 罗丹为什么要雕凿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形象? 我们要怎样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呢?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幅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呢? 探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她既不“漂亮”也不“好看”,却给我们带来了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甚至带给我们的是痛苦。那么“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美术鉴赏的标准是什么呢? 2、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幻灯片欣赏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通过我们欣赏的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是丑陋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深沉的同情,罗丹用奇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人类面对死亡与衰老时的无助,这就是《欧米艾尔》的艺术美,如此“丑陋”的雕塑,艺术

人美版《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 第一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学案 撰写人:郑梅(寿光一中) 课题《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结合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理解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实施建议:教师应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识记:美术作品的分类。 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有何意义。能力:结合实例进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一、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本质是综合的审美活动,1 对《〈拾穗〉》和《〈捣练图〉》进行比较鉴赏 2 对《〈奔马〉》、《〈太白行吟图〉》和《〈根扎南国〉进行比较鉴赏》 2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等。 绘画根据材料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中国画又根据其特点分为工笔和写意 绘画根据题材分为历史画、风景画 依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从不同角度理解 1油画、中国画。2工笔、写意 3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3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负担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筛谷的妇女〉》、《〈舞蹈〉》为例来分析说明。

高一美术鉴赏第6课导学案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怎样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及其语言形式、语言规则的 运用; 3、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列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自主学习部分:仔细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作业(目标:熟悉课文内容,对本课所呈现的知识结构作宏观的把握)重点阅读P30—P31页上的内容。 一、填空题(目标:熟悉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但更要注重理解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1、人们称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与的艺术形象为 或,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称之为,即。 (以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或席里柯的油画《艾普色姆的赛马》为例) 二、选择题(单项)(注意:在排除错误答案之后,你能从正确答案中获得哪些信息?) 2、关于艺术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通过本题练习,你讲获得哪些信息?) A、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好看”和“漂亮”,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 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如蒙克的《呐喊》(P18); B、要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要了解作者本人身世、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所要表现的对 象的相关信息,他所表现的看起来不一定漂亮,但能给欣赏者以某种程度上的内心共鸣; C、艺术美是一种“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是从生活中抽离、集中、概括、综合和艺术 加工过的“优美”或“凄美”如第29页中席里科的《艾普色姆的赛马》,罗中立的《开国大典》等。也可以称为内涵美,像罗中立的《父亲》、罗丹的《欧米艾尔》与蒙克的《呐喊》(P18)都着重表现艺术美; D、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不漂亮的东西也就谈不上艺术美; 3、关于形式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通过本题练习,你讲获得哪些信息?)

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教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3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 界》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者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环节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