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303

姓名李成钢

学号 41356071

指导老师王丽娜

2016年10月25日

实验一:GPS/北斗数据采集与解析

实验内容:

通过上位机与实验平台通信,观测卫星星空图和信号柱状图;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析,了解NMEA0183数据格式,分析每条语句提供的信息。

实验要求:

记录采集到的GPS卫星和北斗卫星的相关信息,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对GPS系统和北斗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例如,从卫星捕获时间、卫星数量、信号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实验分析:

北斗定位系统与GPS定位系统的区别

一、系统配置不同,北斗计划35颗卫星,27颗中轨卫星,3颗地球静止卫星,5颗同步轨道卫星;GPS计划24颗卫星,目前扩展至31颗卫星,未来可能是36颗卫星,而且全部是中轨道卫星。

二、信号频率不同,GPS信号是L1、L2、L5,而北斗信号是B1、B2、B3。频段不同,GPS信号频段优于北斗信号。

三、定位模式,GPS定位是被动定位,用户能受到系统信号,但不能发给系统信号;北斗支持双向通信,用户也能发给北斗系统信号。实验二接收机高精度定位和测速

实验内容:

学习GPS的伪距定位原理,利用牛顿迭代法和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组,从而实现GPS定位。

实验要求:

学习并理解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原理以及利用牛顿迭代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的过程,画出解算流程图。

实验数据及分析: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一种,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1)最小二乘法解算流程图

(2)牛顿的迭代法一元非线性方程组

(3)牛顿迭代法多元方程解算流程图

实验三定位精度因子DOP值

实验内容:

了解几何精度因子(GDOP)在整个接收机导航解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验要求:

观察可视卫星个数发生变化时DOP值的变化,总结DOP值与卫星星座几何分布关系,并画图。

实验数据:

Table1

Table2

Table3

GDOP (Geometrical):包括经度,纬度,高程和时间等因子,称为几何精度因子。

PDOP (Positional):包括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因子,称为三维(空间)位置精度因子

HDOP (Horizontal):包括经度和纬度等因子,称为水平(平面)位置精度因子

VDOP (Vertical):仅包括高程因子,称为高程精度因子

它们之间的简单关系为:

HDOP2+VDOP2=PDOP2

数据分析:

由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仅当卫星的数量变化时,DOP值的变化很微弱甚至无变化;但如果卫星的编号改变,数量再有变化,DOP值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思考题:

(1)DOP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由以上表中数据分析及查阅资料知: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与可视卫星数量具有一定的关系,GDOP值与用户可视卫星数目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2)当有多颗卫星(多于4颗)存在时,怎样实现选星?

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1.计算所有可见星的仰角和方位角, 并将它们按仰角从小到大排

列;

2.根据所选卫星数 N 确定所选大仰角卫星的数目P, 选取前P 颗

大仰角卫星, 同时选出最小仰角的卫星, 命名为第 P+ 1 颗卫星;

3.按照方位角将其他卫星分为 N - P- 1 组;

4.从每一个组中选出一颗星, 然后把它跟所选卫星结合一起, 构成

一个子集。计算所有子集的GDOP , 最小 GDOP 子集中的卫星就是选取的卫星。

实验四惯性导航系统载体姿态测量

实验内容:

学习并理解INS的工作原理,摇转实验平台中的惯导部件模拟飞行器姿态的变化。

实验要求:

摇转实验平台中的惯导部件,观察飞行器姿态发生变化时,偏航角、俯仰角、横滚角数值是如何变化的

俯仰角

机体坐标系X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当X轴的正半轴位于过坐标原点的水平面之上(抬头)时,俯仰角为正,否则为负。

偏航角

机体坐标系xb轴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地面坐标系xg轴(在水平面上,指向目标为正)之间的夹角,由xg轴逆时针转至机体xb的投影线时,偏航角为正,即机头右偏航为正,反之为负。

横滚角

机体坐标系zb轴与通过机体xb轴的铅垂面间的夹角,机体向右滚为

正,反之为负。

实验五通信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编程语言实现可视化的信息发送、接收功能。

实验要求:能正常发送数据,且能正确接收发送窗口发送的数据。实验程序:

import java.awt.Button;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import java.awt.Frame;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Adapter;

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Event;

import java.awt.TextArea;

class Frame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Frame f1=new Frame("325");

Frame f2=new Frame("326");

f1.setBounds(200,200,400,400);

f2.setBounds(600,200,400,400);

f1.setLayout(new FlowLayout());

f2.setLayout(new FlowLayout());

final TextArea ts1=new TextArea(5,20);

final TextArea tr1=new TextArea(5,20);

final TextArea ts2=new TextArea(5,20);

final TextArea tr2=new TextArea(5,20);

Button b1=new Button("发送");

Button b2=new Button("发送");

b1.setSize(10,10);

b2.setSize(10,10);

f1.add(ts1);

f1.add(tr1);

f2.add(ts2);

f2.add(tr2);

f1.add(b1);

f2.add(b2);

f1.setVisible(true);

f2.setVisible(true);

b1.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tring str1=ts1.getText().trim();

ts1.setText("");

tr2.append(str1+"\r\n");

}

});

b2.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tring str2=ts2.getText().trim();

ts2.setText("");

tr1.append(str2+"\r\n");

}

});

f1.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System.exit(0);

}

});

f2.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System.exit(0);

}

});

} }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通 信 工 程 实 训 班级:通信131 姓名:谢伟强 学号:37 指导老师:吴芳洪军 前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是IT领域的关键学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使人们传递和获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听了如此深刻的讲座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很庆幸当时对于本专业此工作方向的选择。我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是一个点,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拓展和探索,想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和优异的成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倍加努力,汲取现有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开拓新的研究道路,积极探索,永不止步。 目录 1.实训目的 2. 实训要求 3. 光纤的熔接和制作 4. 综合配线柜和接线箱的介绍 5. 测量数据表 6. 总结 实训目的 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

的操作来学习补充本专业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并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以通信工程技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训活动,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水平。 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各种通信工程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基本的概况,增强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的认知能力,为以后打好基础。 实训要求 1. 在光纤熔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要求做 2. 对熔接工具要有认识和操作 3. 学会光纤熔接的操作并熟悉使用这些工具 4. 熔接结束后,整理工具收拾好桌面 5. 参观户外基站要仔细听讲完成操作 6. 测量各项项目并做好记录 7. 记录下参观记录,写好报告和心得体会 光纤熔接和制作 实训目的 一.了解和制作光纤,加强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会制作和熔接光纤 实训仪器 光纤若干光纤熔接器剥线器光纤切割刀 实训步骤与过程记录

(完整word版)现代通信试题(附答案)

现代通信技术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__ __计算机网______、___有线电视网_______。 2、电信系统在三大硬件分别是终端设备、__ 传输设备_____、___ 交换设备_______。 3、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___模拟信号_______和___数字信号_______。 4、在数字通信技术中,复接方式有:按位复接、___按字节复接_______、___按路复接_______ 三种方式。 5、在PCM30/32系统中,有30个路时隙用来传送30路语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 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 6、信令按使用的信道划分可以分为____随路信令______和公共信道信令。 7、NO.7信令网由___信令点_______、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8、数字调制的三种方法,移幅键控法、_____移频键控法_____、____移相键控法______。 9、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法、___语义_______、___时序_______。 10、分组交换采用两种路由方式,分别是___数据报_______和____虚电路______。 11、在光纤通信中,短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0.85μm_______,长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1.31μm_______和____1.55μm______。 12、光纤通信中用到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和__ 发光二极管________。 13、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是:____电路交换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和分组交换。 14、数字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模/数变换包括抽样、____量化_______和_____编码______。 15、多路复用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16、接入网技术可分为铜线接入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以太 网接入技术。 17、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在同一铜线分别传送数据和 ___语音__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18、通信的分类按调制方式分为基带传输、___频带传输________。 19、电信业务分类分别是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 20、电信系统的功能是把发信者的____信息_______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 给收信者。 21、交换设备是实现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用户之间接续或非连接传输的设 备,是构成通信网中节点的主要设备。 22、数字传输中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外同步法________和___自同步法________。 23、数据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____信息传递_______和___电路拆除________三个阶 段。 24、SDH的帧格式是___页面帧________,有9行270列构成,整个帧分成段开销、___STM-N 净负荷区________和管理单元指针3个区域。 25、微波站可以分为终端站、___分路站________、___枢纽站________和中继站。 选择题 1、话筒在通信系统中是属于哪种设备?(D) A)住宿B)发送设备C)接收设备D)信源 2、不属于载波三大要素的是(B) A) 幅度B)波长C)频率D)相位 3、在电话通信网中,用户终端设备主要为(B) A) 电缆B)电话机C)交换机D)光纤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 作者:xx通信工程(1)班第二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3) 一、配置交换机设备 (3) 二、配置路由器设备 (5) 实验四:生成树与以太网链路聚合 (8) 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8) 实验六:交换机端口安全与访问控制列表 (14) 一、配置标准访问控制网络流量 (14) 二、配置扩展访问列表保护服务器安全 (19) 三、配置命令ACL保护办公网安全 (24) 实验七:无线网络技术 (29) 一、安装无线网卡 (29) 二、组建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30) 三、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 (37)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无线项目施工 (45)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xxx xxx xxx) 一、路由器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理解路由器各种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技术【实验设备】 路由器设备(1台)、配置主机(1台)、配置线(1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Red-Giant>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进入路由器F1/0接口模式Red-Giant(config-if) Red-Giant(config-if)#exit !退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f)#end !直接退回特权模式 Red-Giant#

现代通信技术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开放性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杜文涛包瑜吴硕豪 班级:05116班 学号:050489 050482 050499 班内序号:08 01 18 指导老师:刘奕彤

实验一更软切换 一.实验目的 验证BSS应能在同BTS内扇区间进行更软切换 二.实验条件 将BTS配置为两个扇区101,102,两个扇区配置相同载频,频率为f1=466;MS为试验移动台;先关闭101、102两个扇区 三.实验原理 所谓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跟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以往的系统所进行的都是硬切换,即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在一指定时间内与新基站取得联系。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它在两个基站覆盖区的交界处起到了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这样可大大减少由于切换造成的掉话。因为据以往对模拟系统TDMA的测试统计,无线信道上90%的掉话是在切换过程中发生的。实现软切换以后,切换引起掉话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CDMA系统中移动台在进行业务信道通信中,会发生以下几种切换:(1). 软切换,在这种切换中,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来基站之间的通信。软切换仅仅能用于具有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之间,软切换可提供在基站边界处的前向业务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的路径分集。 (2). 更软切换,这种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之间。 (3). 硬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硬切换一般发生在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 (4). CDMA到模拟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从CDMA业务信道转到模拟话音信道。 要深入了解CDMA网络的软切换,还必须先了解导频,导频集,切换参数和搜索窗口的概念。 导频即导频信道,在CDMA系统中利用导频信道引导接入和切换信道,通过处理导频信道来确认最强的信号部分。 CDMA系统采用m序列对导频信道进行调制。不同导频之间PN码的时间偏置不同,两个相邻导频之间的偏移为64个码片,MS通过识别偏移来区分不同的基站。 CDMA系统中有4类导频集合:有效导频集,候选导频集,相邻导频集,剩余导频集。在一个导频集合中,所有导频都具有相同的频率,只是它们的时间偏置不同。

《现代通信技术》试题

《现代通信技术》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通信的目的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 。 2. 相干检测器的解调原理可等效为一个 后接一个低通滤波器。 3. 瞬时频率随待传递信息信号线性变化的角调制称为 。 4 某数据传输系统采用4进制码元以4800波特的码元速率传输数据,则该系统的信息速率为 。 5.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传输二进制数据的平均误码率可表示为 。 6. 二进制移相键控(2FSK )调制用两种不同 的正弦脉冲信号传送二进制信息“0”和“1”。 7. PCM30/32(E1 system )基群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标称数据速率为 。 8. 收音机上标示的“SW ”广播采用的调制方式是 。 9. 通信网是按照通信协议和标准,通过传输设备和 设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的通信系统。 10. 数字通信中的同步可能包括载波同步、 、字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 8*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o primary resources are 。 9* Let B denote the channel bandwidth, and let SNR demot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ccording to Shannon’s Information Capacity Theorem, the information capacity can be described as 。 10* An (n, k) linear block code of minimum distance d min can correct up to t errors if, and only if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 若m (t )是基带信息信号,则上边带单边带调幅信号(USSB)的时域表达式是( )。 ① ; ② ; ③ ; ④ 2. 在模拟载波电话中,传输话音信号一般采用( )。 ① 标准AM调制; ② 双边带调制; ③ 单边带调制; ④ 残留边带调制。 3. 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特征是( )。 ① 在时域混叠在一起,在频域混叠在一起; ② 在时域混叠在一起,在频域可分辨; ③ 在时域可分辨,在频域可分辨; ④ 在时域可分辨,在频域混叠在一起。 t t m c ωcos )(t t m t t m c c sin )(? cos )(ωω-t t m t t m c c sin )(? cos )(ωω+t t m t A c c ωωcos )(cos +?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0-- 2011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通信技术综合实验题目:SDH技术综合实验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1年 6 月

A C B D S1 P1S1 P1 主用 备用 AC AC 环形保护组网配置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2M 业务在环形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实验要求: 在SDH1、SDH2、SDH3配置成环网,开通SDH2到SDH3两个节点间的2M 业务,并提供环网保护机制。 1)掌握二纤单向保护环的保护机理及OptiX 设备的通道保护机理。 2)掌握环形通道保护业务配置方法。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提供3套SDH 设备,要求配置成虚拟单向通道保护环。 3)了解SDH 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在做实验之前应画出详细的实际网络连接图,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要设计出实验实现方案、验证方法及具体的步骤。 4)利用实验平台自行编辑命令行并运行验证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二、实验正文 1.实验原理 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称S 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称P 光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末端倒换”结构如下图所示: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例如,在节点A ,进入环以节点C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AC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其中,S1光纤按ABC 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节点C ,P1光纤按ADC 方向将同样的信号作为保护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接收端分路节点C 同时收到两个方向支路信号,按照分路通道信号的优劣决定选其中一路作为分路信号,即所谓末端选收。正常情况下,以S1光纤送来信号为主信号。同时,从C 点插入环以节点A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CA)按上述同样方法送至节点A 。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频带限制在f m H Z以下的连续信号m(t),可以惟一地用时间每隔T__≤ ________秒的抽样值序列来确定。 2.PCM系统信道部分包括传输线路及_再生中继器___。 3.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级数N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信噪比来提高_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ADPCM的主要特点是用自适应量化取代__固定量化。 5.为了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使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 6.为了保证在接收端能正确地接收或者能正确的区分每一路话音信号,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收、发两端要 做到同步。 7.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__相同_。 8.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信号的数码率____相同_。 9.数字分接器的功能是把高次群分解成原来的__低次群_。 10.PCM信号脉冲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 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_相位抖动_。 11.SDH帧结构中安排有两大类开销:通道开销和___段开销__。 12.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的一个码字形成__高次群________。 13.SDH网同步通常采用__主从同步________方式。 14. PCM30/32系统中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同步状态____。 15.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分插复用器_。 16.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域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7.量化是将模拟信号在幅度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8.异步复接二次群1帧中信息码至少为__820____bit。 19.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__编码复用____。 20.SDH帧结构中包括段开销、信息净负荷和_管理单元指针_____三个区域。 21.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再生中继器、分插复用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终端复用器(TM)_____。22.数字通信采用__时分____多路复用方式实现多路通信。 23.定时钟提取是____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__。 24.采用环形网实现自愈的方式称为__自愈环____。 25.具有误码的码字被解码后将产生幅值失真,这种失真引起的噪声称为__误码噪声____。 26.数字信号传输中再生中继系统的两个特点是:无噪声积累和__有误码率的积累____。 27.码速调整技术可分为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__正/零/负码速调整____。 28.数字复接器的功能是把四个支路(低次群)合成_高次群_____。 29.使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不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___。 30.数字复接系统包括数字复接器和__数字分接器____。 3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调制的作用是_进行频谱的搬移______。 32.量化信噪比的公式为_(S/D)dB=10lg Ps/D Q(dB)_______。 33.在低通型信号中f0与信号带宽B的关系为__f0

网络通信实验报告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贺刚 完成日期: 2020.5.27

实验一:TCP套接字编程 内容: 1、利用阻塞模型的开发TCP通信客户端程序。 2、在程序中必须处理粘连包和残缺包问题。 3、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4、采用多线程开发技术。 实验代码: 服务器端: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initsock.h"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InitSock initSock; // 初始化Winsock库 DWORD WINAPI ThreadProc(LPVOID lpParam); vector sClientVector; int main() { //1 创建套节字 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Listen == INVALID_SOCKET) { cout<<"Failed socket() "<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资料共11页文档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资料一、写出下列有关通信技术术语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1.CATV——有线电视 2.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 3.2ASK——二进制振幅键控 4.2FSK——二进制频移键控 5.2PSK——二进制相移键控 6.2DPSK——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7.FDM——频分复用 8.TDM——时分复用 9.FDMA——频分多址 10.TDMA——时分多址 11.SDMA——空分多址 12.CDMA——码分多址 13.WDM——光波分复用 14.DWDM——密集光波分复用 15.BS——基站 16.MS——移动台 17.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18.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9.ITU——国际电信联盟 20.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

21.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22.3G——第三代移动通信 23.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24.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25.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26.ATM——异步转移模式27.IP——网际互联协议28.AN——接入网29.NGN——下一代网络30.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31.HDSL——高速数字用户线32.LAN——局域网33.MAN——城域网34.WAN——广域网35.TMN——电信管理网36.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37.VoIP——基于IP的语音通信38.PDH——准同步数字系列39.SDH——同步数字系列40.QoS——服务质量41.DDN——数字数据网42.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3.RSVP----资源预留协议 44.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45.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46.WLAN----无线局域网 47.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 二、填空题: 1.电信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若以频率划分,可分为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若以信号的状态划分,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对信号的描述可以有两种方法,即时域法和频域法。 3.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质,它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4.信息的传输方式按照通过传输线路信息的形式不同,可以将传输方式分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按照传输方法可分为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按照信号的流向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通信方式。 5.通信系统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噪声源、接收设备和信宿六部分组成。 6.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优劣,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7.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三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其中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现代通信技术考试试题

现代通信技术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国际电信联盟的英文缩写是( C )。 A.IEEE B.ISO C.ITU D.IEC .下列( C )不属于有线通信。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红外线D.光纤 .通信网上数字信号传输速率用( E )来表示,模拟信号传输速率用( C )来表示。 A.bit B.byte C.Hz D.dB E.bit/s F.byte/s G.volt/s .光纤通信( C )的特点正适应高速率、大容量数字通信的要求。 A.呼损率低B.覆盖能力强C.传输频带宽D.天线增益高 .PCM30/32基群方式属于( B )。 A.FDM B.TDM C.WDM D.SDM .在30/32路PCM中,一复帧有( D )帧,一帧有( B )路时隙,其中话路时隙有( A )路。 A.30 B.32 C.18 D.16 E.14 F.12 .在30/32路PCM中,每帧的时间为( B )us,每个路时隙的时间为( C )us,每个位时隙为( E )us。 A.100 B.125 C.... .在时分复用通信中,在接收端产生与接收码元的时钟频率和相位一致的时钟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 A )。 A.位同步B.载波同步C.帧同步D.群同步 .在正交调幅(QAM)中,载波信号的( A )和相位被改变。 A.振幅B.频率C.比特率D.波特率 .检错法中,为了检验多位差错,最精确、最常用的的检错技术码是( D )。 A.奇偶校验码B.方阵码C.恒比码D.循环冗余校验码 .电话网采用的是( A )交换方式。 A.电路B.报文C.分组D.信元 .在数字交换网中,任一输入线和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是( B )。 A.时分交换B.空分交换C.频分交换D.波分交换 .在话路设备中,( B )完成话务量集中的任务。 A.用户电路B.用户集线器C.数字用户电路D.信号设备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 C )。 A.实现标准通信B.网络功能模块化 C.业务控制和交换分离D.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用ATM构成的网络,采用( B )的形式。 A.电传输,电交换B.光传输,电交换 C.电传输,光交换D.光传输,光交换 .LAN通过FR网络在网络层处的互联采用( D );LAN通过FR网络在数据链路层的互联采用( C ); A.帧中继终端B.帧中继装/拆设备C.网桥D.路由器 .( C )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与核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试题一:(共35分) 1.(6分,每题1.5分)选择题:请在括号内填入你的选择。 (1)无论怎么设置子网掩码,IP地址为()的两台主机肯定不在同一个子网内。 a)46.15.6.1和46.100.6.150 b)128.255.150.1和128.255.5.253 c)129.46.200.5和129.46.200.95 (2)在Internet中,由主机名字到物理地址的转换过程不涉及()。 a)ARP b)DNS c)RARP (3)如图所示,已知交换网络A由B、C两级交换网络构成,B交换网络的出线等于C 交换网络的入线。如果A的连接函数为δ(x2 x1 x0)= x0 x1 x2,C的连接函数为δ(x2 x1 x0)= x1 x0 x2,那么B的连接函数应当是()。 a)δ(x2 x1 x0)= x0 x1 x2 b)δ(x2 x1 x0)= x1 x2 x0 c)δ(x2 x1 x0)= x2 x0 x1 (4)已知A和B是两个TST型电话交换网络。A方案满足T接线器的容量为1024,S 接线器为16?16矩阵;B方案满足T接线器的容量为512,S接线器为32?32矩阵。在上述两种情况下,S接线器电子交叉矩阵的所有控制存储器需要的存储单元总数和每个存储单元至少需要的比特数的乘积M符合()。 a)M A>M B b)M A=M B

c)M A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XX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2学时。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X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控制与威胁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准备: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题目:现代通信之我见 班级:2008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2011年4月

一、前言 通信是什么?通信意味着什么?怎样通信?这些概略而深刻的问题是以前不曾仔细思考过的,或者说没有独立地去思考过。通信专业将近三年的学习,累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虽然课程的知识都是互通联系的,但没有经过思考和整合的知识却像是一盘散沙,支离破碎。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试图呈现给我们一幅现代通信的完整画卷,引导我们去思考通信,思考她的历史和发展,思考她组成和结构,思考她的高效与精致。 信息因为交流和分享而传播,因为传播和扩散而更有价值。信息的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并非易事。通信的诞生源于信息和交流的需求,克服的主要问题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压缩信息交流的时间,突破信息传递的空间阻隔。因而高容量和长距离一直是通信人所孜孜追求的目标,高容量意味着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信息,长距离意味着全球的互通互联。 我一直在心中勾勒着一幅未来通信的图景:借助高效可靠大带宽的传输媒质,传输容量不再受限;借助有线或者无线的手段,达到随时随地、任意物体和方式发布和获取感兴趣的信息;通信成为一种日常的需求和存在,每个人拥有个性化的通信服务。作为一个通信人,我对未来充满想象也满怀希望,我们正在想着梦想的目标一步步迈进。而这一步步的阶梯,就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蓬勃而充满活力。光媒质作为信息的载体为实现无限容量通信提供了可能,以互联网、物联网、普适计算为概念的网络和计算的发展预示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信的萌芽。而前两者的实现将为个性化的通信需求和服务提供基础。 后续的文字将着眼于信息传播的基本流程,构建点对点通信的模型,再由点到面,形成网络,从俯视全程全网的角度,叙述我对通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网络发展。 二、微观的通信模型 1、基本通信模型 概念上讲,通信即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信息的发出者称作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中间的传输通道称为信道。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一般模型是从信源出发,经过信道,最后达到信宿。如图1所示。 图1. 微观通信的概念模型

2017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信息 2017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求 学号:15291202 姓名:杨有为班级:电气1511 IP:192.168.0.27 子网掩码:255.255.255.0 二、报告内容 1. 实验一,任务一 1) 画出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将每个网络用CIDR记法进行表示,并注明你用的电脑处在哪一个网络。 2) 在你的电脑上打开cmd窗口,ping一下192.168.0.0网络的任何一台在线的主机,将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图片保存,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3) 在ping的过程中,利用wireshark捕捉包含对应ICMP报文的MAC帧,将此MAC帧的各个控制字段,以及此MAC帧中包含的IP数据报的各个控制字段,进行标注或者用文字列出。

IP报文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为48个字节 协议字段值为01代表IP数据报携带的是ICMP协议 下面对数据部分进行分析: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ICMP的首部+ICMP的数据部分 2. 实验一,任务二 1) 请写出T568B标准的线序,请将你做好的网线的图片粘贴到报告上。

T568B标准线序:白橙、橙色、白绿、蓝色、白蓝、绿色、白褐、褐色 2) 如果用校线器测出你做的网线只有1、2、3、6能通,那么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这根网线能否使用,为什么?10M、1000M、10G的以太网,哪个必须用到全部8根双绞线,请查阅资料后回答。 答:能用,因为在这8根双绞线中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在100M以下的以太网中只需要其中四根,也就是1、2、3、6两对双绞线 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送。而1000M的以太网,必须用到全部的8根双绞线 3) 实验中你的网线做成功了吗?请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 答:成功了,要细心。 3. 实验二,任务一 1) 请把你做的网站的静态和动态网页显示效果,冻结图片之后粘贴到报告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