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大儒谁所撰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大儒谁所撰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大儒谁所撰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大儒顾炎武所撰,并被李约瑟成为优秀地理著作。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炎武全集中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凡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本书一一予以辑录,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

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明代部分 知识梳理 1.散文 刘基《楚人养狙》—— 《庄子·齐物论》,启示(统治者/老百姓+老年青年对比)方孝孺《吴士》—— 株十族《逊志斋集》张士诚轻于用人,吴士浮夸之风(典型性)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派” 复古 母亲、祖母、妻子(日常生活场景) 宗臣《报刘一丈书》—“后七子” 复古 方城山人(干谒者、门者、权者)上下相孚李贽《又与焦弱侯》—“童心说”“异端”批判程朱理学(圣人、山人) 袁宏道《虎丘记》—宗宏中“公安派”反复古“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六次游虎丘 钟惺《浣花溪记》—“竟陵派”反复古(性灵,孤深峭拔)(自己,达官显贵,赞赏 杜甫) 张岱《柳敬亭说书》—行情人(柳敬亭、王月生)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细节描写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17 岁死,绝笔信,民族气节、大无畏精神(记叙、议论、抒情、用典) 2.散曲: 王磐《古调蟾宫》—南曲之冠,元宵的今昔对比,社会每况愈下 陈铎《水仙子·瓦匠》—小令,七一居士,《滑稽余韵》小令集(勤劳,富贵不足羡) 冯惟敏《玉芙蓉·喜雨》:小令,久旱逢甘霖、关心民生疾苦 王世贞《登太白楼》—“后七子”(宗臣)复古,崇敬李白,高士难求。 陈子龙《小车行》—“几社”创始人(复古)新乐府 /白描,对饥民的同情。 3.传奇 (三大传奇:《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 剑杀凤 (临川四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南韩母子 梁辰鱼《浣纱记》—南北合套、昆腔(范蠡、西施)功成身退、忧患政治 汤显祖《牡丹亭》—浪漫主义杰作,(杜丽娘、柳梦梅)杜丽娘受《诗经·关雎》启发 4.杂剧 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南词叙录》(南戏)青藤道人,选自《四声猿》祢衡阴间骂曹操 影射严嵩杀害沈 链(狂傲的反抗精神) 5.短篇小说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改编自宋懋澄《负情侬传》杜十娘形象(美丽善良、聪明机智、 反抗精神)—侧面描写,“百宝箱”线索。 6.长篇小说 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陆谦、富安、差拨, 林冲形象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软弱善良。(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罗贯中《三国演义》—“湖海散人”周瑜、曹操、蒋干 古代“话本”向章回体小说过度完成,蒋干中计,除掉了蔡瑁、张允。 吴承恩《西游记》—“射阳山人”神魔小说(少妇、老夫人、老公公)寓意 +两条线索 ◆ 模块一 刘基 刘基,字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散文较有现实批判性,尤其是讽刺小品文笔犀利,锋芒毕露,有较高成就。有《诚意伯文集》。 刘基《楚人养狙》:讽刺性寓言小品。 (1)思想:故事中的狙公,是个在抽取赋税时耍诡计玩弄猴子的人物。刘基对这个形象重新加以改造,把胜利 者写成了既粗暴又愚昧,而且无能的失败者,把故事改造成一篇富有现实内容的讽刺小品,反对暴政,警告统治 者如果以术使民,必然众叛亲离,最终趋于灭亡的政治寓意。 (2)叙事中展开对话的特点:这是一篇寓言,寓言体一般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手段,本文则在叙事中设辞问答, 让小狙与众狙之间展开对话,小狙连发三个反诘,步步推理,在问答中展示众狙从浑噩到觉醒、从觉醒到反抗的 过程,颇有说服力。也正是有了这些对话,后面所述众狙的反抗行动、狙公“卒馁而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代大儒谁所撰

明朝忠臣顾炎武 顾炎武何许人也? 只提人名,或许有些人还不太清楚,但要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我想在这华夏大地上还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顾炎武,本名绛,字忠清。大明危亡之际,这名字也太反讽,于是他改作“炎武”,以示要保存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 大明朝的忠臣顾炎武,当时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担任兵部司务,是九品的办事小吏(相当于今天的副科长)。但官职再小也是干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圣人古训。儒家圣人的担当情怀,激励他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不在其位难谋其政,位卑人微,“抗清救明”大业,不是光有抱负就能使得上力气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反思亡国原因,有所醒悟:明朝推崇“理学”,官员不懂实务,空谈“心性”。空谈误国,一误再误,想不亡国也难。他决心倡导一种实学,以扭转学界与官场的颓唐之风,“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为复兴大明王朝做准备。 这年,他动笔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每天牵着一匹骡子,两匹马,载着悉心搜集来的应用类书籍,风餐露宿,游历在崎岖古道,对中国各大山川、都邑、城廓、宫室,展开繁琐细致的调查。 为了做到内容严谨,他博学审问,走到险要的地方,便找老兵或当地百姓,详细询问曲折原委。顾炎武“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再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几阅志书一千余部”。为了增强其实用性,考察内容偏重“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通过实地调查印证,重点辑录兵防、赋税、水利。 到1661年,《天下郡国利病书》终于成书。全书共120卷,200万字。 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最醒目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今天“区域地理”的体系。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艺术特色 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12]? 因为素材大部分来源自民间,固然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为写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它们进入小说文本时,伴随着不同思想及不同审美趣味的渗入。而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互相冲突,这就对写定者的创作构成了严峻的考验。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妥善地处理了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的关系,并独出,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力的艺术世界。 [12]? 三国史事的历史着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12]?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14]?,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小说借鉴了史书的编着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后十五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12]? 在创作上,《三国演义》继承了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七实三虚”可以说是该书取材的基本原则,小说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事件皆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也基本符合史实。面对丰富、复杂的史料和民间故事,作者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以史实为依据,剔除来自民间文化中过于荒诞、鄙俗的成分以及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是民间三国故事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创作时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该书的情节大多撷自民间传闻,其中有不少荒诞无稽的情节,如以司马仲相断狱的故事开头,以刘渊灭晋兴汉收尾,使全书带有明显的因果报应色彩。这样的安排代表了下层民众的一种愿望,但放在历史小说中不仅不协调,而且显得十分荒诞。罗贯中删去了这一头一尾,不仅避免了枝蔓,而且淡化了因果报应色彩,使小说成为蕴涵更为丰富的历史悲剧。此外,《平话》

最新《一代通儒顾炎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全国iii卷高考题名师资料合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心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未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 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明代复习题汇总

填空题 1、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2、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在数百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依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了《三国演义》。 3、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是明嘉靖壬午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是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修订本。 4、《三国演义》的叙述方式是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7、《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自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 9、<<___三国演义__>>是我国第一部最优秀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0、我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为《三国演义》。 11、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为章回体体,以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为成熟标志。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13、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是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一书。《水浒传》的作者,根据现存最早刊本及有关记载,通常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14、《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5、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1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17、《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乱自上作”。 18、中国古代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为《水浒传》。 19、“腰斩”《水浒传》的清代文人为金圣叹。 20、《水浒传》中绰号“及时雨”的是指宋江,“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行者”是指武松,“豹子头”是指林冲,“黑旋风”是指李逵。 21、《水浒传》的版本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看,分为繁本系统和简本系统。 22、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为《西游记》。 23.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 24、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5、明中叶继《西游记》之后出现的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写武王伐纣故事的《封神演义》,作者是许仲琳。 26、我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中最具童话色彩的小说为《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 27、长篇小说《西游记》共有100章回。 28、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___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9、据欣欣子序,《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30、《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31、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32、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33、我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为《金瓶梅》。 34、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为《金瓶梅》,开创了我国世情小说的先河。 35、李瓶儿属于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 3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孔天祥《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小说之一,她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并称“明代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并称“四大名著”。她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被阅读,被评论,被改编,被演义。从小我们就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手拿如意金箍棒、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对其中发生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但我们还是禁不住诱惑、冒着被妈妈骂的危险一遍一遍地观看。但是,《西游记》到底在讲什么呢?莎士比亚有句被说烂的名言:“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汗姆雷特”,中国也有句同样意思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众不同,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孔俊峰老师从唐僧师徒四人中看到管理学的奥妙,我则从中看到了明代社会的林林总总。当然,你们孔俊峰老师的叫讲座,我只能叫做坐讲——坐着给大家讲话。 一.知人论世:《西游记》作者疑云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世也,是尚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颂一首诗歌,读一本名著,哪能不知道她的作者呢。所以,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不知道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对他们的著作妄加评判,我们那样做的话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但是,关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会问,《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么?的确,这现在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但不是板上钉钉的定论,还一直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是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东西。学术嘛,就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否则违反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的方针。下面,我说一说学术界两种比较重要的观点。 (1)长春真人 这个名字乍一听是不是很熟悉?嗯,就是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那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么?怎么有人认为他写了《西游记》呢?看过《射雕英雄传》的知道,成吉思汗很仰慕丘处机。皇帝一般喜欢方士,咱们都知道的一个例子是如秦始皇,他派五百童男童女去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岛:蓬莱、万丈、瀛洲寻找仙药,结果造就了日本,造就了我们近代史1895——1945半个世纪的悲剧;而汉武帝也喜欢方士,结果徒费了大量的金钱,导致了汉帝国的衰落。为什么皇帝都喜欢方术呢?他们希望长生不老,喜欢永远掌握权力。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从山东莱州出发,前往西域雪山。经4年光阴,行程万里,于74岁高龄见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有长生之药否”时,长春真人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成吉思汗。太祖深深折服,封为“神仙”,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弟子李志常就把师傅西去的见闻感受写了一本书,叫做《长春真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

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诚如张竹坡《金瓶梅读法》所指出的:“《金瓶梅词话》因西门庆一份人家,写好几份人家,如武大一家,花子虚一家,乔大户一家,陈洪一家,吴大舅一家,张大户一家,王招宣一家,应伯爵一家,周守备一家,何千户一家,夏提刑一家。……这几家,大约清河县官员、大户屈指已遍,而因一人写及全县。”百回巨著的情节主线,则是西门庆家的兴衰史和罪恶史,以及一群女子的悲剧命运。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

历史地理复习

1-5 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论、专题研究】(历史地理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什么是历史地理?伯克利学派课件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6-13考试重点熟练掌握全面掌握系统掌握【中国历史地理基础知识】 重点的有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水路交通、清代以来的地理变化 简述元大都的规划布局特点。 明清北京城市的规划特点 秦汉到明清中国王朝都城在北方地区的空间转移过程和特点 2010年1月 名词解释(5*8) 1、横剖面法 2、读史方舆纪要 3、元和郡县志 4、太平寰宇记 5、郡县制 6、济水 7、陈仓 8、秦楚大道 论述:20*3 1、简述北宋时期开封到杭州的运河包括那几个主要河段?并在地图上标出具体走向(提供地图一张,在上面画) 2、论述秦代、汉代以及隋代、唐代再以及明代、清代的都城和基本经济区变化 3、论述禹贡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地理思想史上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地理思想的影响 前面有人说发考题不好,不过本来邓辉老师每年试题都是有变化的,还是发上来给后人做个参照吧,可以把握一下大方向。 2009年1月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分异特点,以及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的一门学科体系。 2、五服制度 3、禹贡九州 4、吴会(隆中对) 5、昆明(族,汉代) 6、元和郡县志 7、太平寰宇记 8、黔中郡 二、综合题

1、简述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王朝都城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空间转移过程和主要特点 2、简述北宋时期开封到杭州的运河包括那几个主要河段?其中利用了哪些天然河道和古 运河? 3、翻译下段文字,并比较它和唐朝基本经济区分布的区别。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和去年的题其实有很大不同,不过还是可以看出重点依旧是文献和交通部分。 总结一点经验吧: 1、古文献那一章要好好背,哪怕是课件上只出现过名字的,也得背,考前去找找资料看 一下。 2、交通是重点,不过不要太纠缠于细节了,我们复习时都背了很多道路的具体路线,都 没考。 可能过于注重细枝末节了。老师更注重是宏观方面的把握吧。 3、背古代交通部分时可以结合地图,尤其是运河那部分。 4、其实平时就应该去翻翻历史地理类的书,考前翻了下侯仁之先生的文集,很有意思呀 ,关于北京城水系变迁、规划设计和沙漠地理都写的很详细,虽然今年没考,不过这些基础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可能很多人平时就有去翻文献,我期末才后知后觉,面壁去……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区域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括地志:《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面反映盛唐时代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的专书。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为李吉甫所撰,是一部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书中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又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每镇篇首有图,所以称为《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宋太宗时地理总志。乐史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分为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户口、风俗、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还分列“四夷”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元丰九域志:北宋中叶地理总志,王存主编,书中除记载当时疆域政区外,又备载各地户数、

蔚州志(光绪版 标点本)卷五

蔚州志卷五 清庆之金著王立明标点 志一 地理志(下)关隘津梁古迹冢墓物产 关隘 飞狐关在州东南,与易州广昌县连界,即飞狐口也。《畿辅通志》。 《天下郡国利病书》:兴宁口,在蔚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今属西宁县与宣化县界。明永乐十三年置巡检司,天顺间知州史魁请移于北口关。【案】即神通沟巡检也。康熙四十六年裁,以州吏目兼理。《旧志》云:神通沟在州东南一百里,通广昌,万历二十九年设巡检。误。据《州册》及知州张道渥诗,皆以神通沟即北口峪——古飞狐谷。询之蔚人,无不云然。若州东南一百里,乃乌龙沟,通易州,非广昌也。 石门关在城西南四十里,通灵丘县。明洪武二年设巡检司,今废。《旧志》。 【案】即北魏之天门关,详《山川》。各志以为隘门关,又以为代谷者,皆误。《元和郡县志》:隘门关在灵丘县南十五里,后魏明元帝置义仓之所。《寰宇记》同。《通志》引《寰宇记》,谓在蔚州,盖沿《明一统志》之伪,未检原书也。《明史·地理志》:灵丘有隘门山。是也。代谷,辨详《形胜》。

黑石岭堡在城东南黑石岭上,设把总驻守,通广昌。《畿辅通志》。汉常山关也。详《山川》。把总,道光十二年改外委千总。 桃花堡在城东九十里,设把总驻守。其西南三里为鸦涧堡;东北五里为后营堡,通保安州。同上。旧设驿递,康熙中裁。把总,嘉庆十三年改外委。 鸳鸯口在州东北七十里,近壶流河,通宣化县。《旧志》。 《郡国利病书》:两山相恃,如鸳鸯然,故名。永乐十三年置巡检司。《宣镇志》:南路七城堡,旧辖鸳鸯站。嘉靖中增桃花堡,鸳鸯站废。 长宁镇在城东七十里,诸关襟喉。旧设巡检司,今废。同上。 《明史·地理志》:蔚州有石门口、神通沟、鸳鸯站、长宁镇四巡检司。 九宫口在城东南九宫山,道通易州。明洪武中置巡检司,后废。《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史·地理志》:九宫口巡检司,后移于州南黑石岭。《云中志》云:永乐十三年修,其东有永宁、松子二口,俱塞不通。 五岔口即五岔岭,在城西北四十里,通西城、大同。《府志》。 《郡国利病书》云:蔚州卫官兵防守。《旧志》:顺治中添设把总。《蔚县志》谓旧设巡检,误。 榆林关在城北五十里,通东城营。《图册》。 详前“襄山”。尹耕《九宫私记》其东、西小关,并村名,不备志。又《旧志》有神仙口,在州北五十里,亦一地异名也。

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社会绪论 ●背景: 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 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 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 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 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 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 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 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 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 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 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 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 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 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 ★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 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 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 ●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 李贽(卓吾):《童心说》 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 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 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 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

《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陕西备录·巩昌府志》札记 《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记录明代全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成书于康熙年间,作者提倡经世致用思想,努力探求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作为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根据。“崇祯己卯,秋闱被摈,退而读书。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帙,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作者博览群书,广泛搜集史籍、奏疏、实录、方志、文集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该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尤为重视全国各地兵要地理,涉及地势、卫所、堡寨、屯田、兵备、马政等资料摘录尤其详细,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 本书对于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特别详细,在“边备”中介绍各边疆地区的形势、军事状况。但由于“乱后多有散佚,亦或增补,而其书本不曾先定义例,又多往代之言,地势、民风与今不尽合。年老善忘,不能一一刊正。姑以初稿存之箧中,以待后之君子斟酌去取云尔”,初稿成后未经复查修改,以致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近日在读《陕西备录·巩昌府志》部分时,发现传抄和标点讹误,现正之。 1、洪武三年,伪夏平章丁世贞会吐蕃攻文州,守将朱显忠死之。(p2083) 按,朱显忠死守文州,战死的时间应为洪武四年。《明太祖实录》卷66洪武四年六月戊戌:“伪夏平章丁世真率众寇陷文州,指挥佥事朱显忠死之。” 2、洪武四年,议征西虏,征西将军冯胜,副将军傅友德、陈德出陇西,攻下甘肃,河西平。(p2084) 按,此条记载即是明初著名的岭北之战,发生在洪武五年。《明史》卷129《冯胜传》称:“(洪武五年)扩廓在和林,数扰边。帝患之,大发兵三道出塞。命胜为征西将军,帅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至兰州,友德以骁骑前驱,再败元兵,胜复败之扫林山……至亦集乃路。” 3、洪武五年夏四月,邓愈、沐英等征西番,分兵为三路,并力齐入番部,抵川藏,覆其巢。西至昆仑山,斩首八千级,俘男女一万名口,马五千,牛羊十三万,番人震慑。愿求内附,封其酋僧为法王佛子,随俗以神道设教,后更驭以茶马,番遂受羁。(p2083)按邓愈西征西番此事发生于洪武十年。此事原委过程在明实录中详细记载: 《明太祖实录》卷110:“(洪武十年夏四月戊申)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讨吐蕃,先是吐蕃所部川藏邀杀使者巩哥锁南等,故命愈等讨之。”五月癸卯,“征西将军邓愈兵至吐蕃,攻败川藏之众,追至昆仑山,斩首甚众,获马牛羊十余万,遂遣凉州等卫将士分戍碾北等处而还。”六月壬戊戌,“邓愈遣使来报捷,上遣使召愈班师回京。”又《明史·邓愈列传》:“(洪武)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道,穷追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戍诸要害乃还……”此次战役,不见有“封酋僧法王佛子”的记载。且法王、佛子与国师等都是明政府在平地西番时,大量给予喇嘛教各派领袖人物的封号,如《明史·孝宗本纪》:“革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明史·职官志》:“其后,释氏有法王、佛子、大国师等封号,道士有大真人、高士,高士等封号,赐银印蟒玉。”是两种不同的封号,本点校本却合成一词,不确。另,同书《临洮志》与之记载同,同误。 4、十一年春二月,曹国公李景隆率师建岷州卫于祐川。(p2083) 按,《明太祖实录》卷119:“(洪武十一年七月辛巳)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属卫军士城岷州,置岷州卫镇之。”1958年发现《岷州卫建城碑文》:“洪武十一年秋八月,奉大明皇帝命,指挥马烨等官开设岷卫,统率马步左右前后中壮士万余筑城垣、建四门。”现存岷县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2月15日的山西曲沃,一位落魄老人悄然离去。对于附近的人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个通晓武艺的怪老头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不久便会变成别的家长里短。然而对于不少清朝官员来说,却悄然松了一口气,只因为这个怪老头是明朝的遗民,屡次拒绝清政府的征召,丝毫不给清政府面子,如今总算是送走了一个麻烦。这个悄然离去的怪老头在之后的三百年里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景仰,整个清代的学者,都尊他为“清学开山祖师”。晚晴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曾说: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这里的他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巨匠——顾炎武。 顾炎武,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明小朝廷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顾炎武是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苏州昆山千灯镇。在那万历中兴的承平年月,家族亦为名门望族。顾炎武自幼年就被嗣母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14岁便取得诸生资格。但是他在邻里眼中却是一个奇怪的人,因为他不仅学习科举要考的书目,对天文地理等杂书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还喜欢强身健体,练习武艺。在那个文重武轻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与同窗好友归庄并称为“归奇顾怪”。

长大后的顾炎武,自然而然的踏上了科举之路,然而博学的顾炎武同学在科举上碰的头破血流,屡试不中。直到27岁那年,对八股取士失望又愤怒的他喝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就是说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害还大。这话在当时人们眼中颇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感觉这青年不务正业,不好好准备八股文去考试,考不上举人输不起。现在来看,他说的却是一针见血,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其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为统治者挑选、训练守规矩的奴才。经过八股取士选拔出的官员,要么空谈理想,眼高手低,要么品质虚伪,更有甚者结党营私与国家争利,成为国家的蛀虫。南宋灭亡时幼帝蹈海尚有十万军民赴死节,到明亡之时崇祯独吊煤山,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八股之害可见一斑。 27岁的顾炎武看出了八股取士的弊端,不再在科举路上死磕,转身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开始刻苦研究天文地理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知识,并询问当地人,是否有与记录不一样的地方,若有不同的地方,便实地考察,一直到弄清楚为止。用文集、章奏辑录各地郡县志书中有关山川、河流、农田、水利、物产、赋税、交通、兵防等资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顾炎武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然而书还没有完成大明朝就亡国了,清兵自山海关南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明代的四大奇书分别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为《三国演义》,作者是明代初期的罗贯中。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此书在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故事情节叙述、结构上和语言上都有了巨大的创造性。 对于《三国演义》这书的评价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水浒传》创作于明初,作者是施耐庵。它也是在民间故事、话本和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此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一群被官府逼迫无奈而上梁山的好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是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西游记》是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吴承恩所共同的创作结晶,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富有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特征。 《金瓶梅》成书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是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其结构特点是通过来看一个家庭来看待怎个社会、人生和时代。 这四本奇书都创作于明代,可见明朝时期由于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活跃的思想的出现,所以这四本书是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以说是具有创造性的,开创了一个小说的新纪元。

《姑妄言》与“六大奇书”

《姑妄言》与“六大奇书” 台湾《思无邪汇宝?姑妄言》豪华版摘要:文章概述了《姑妄言》的发现过程,阐明了《姑妄言》的价值及成就,并在前人“四大奇书”基础上,提出“六大奇书”说,认为《姑妄言》可与《红楼梦》一起进入“奇书”之列,构成我国古典文学的“六大奇书”。关键词:《姑妄言》;明清小说;艳情小说;四大奇书;六大奇书 1 横空出世,巨著重生1997年,由陈庆浩、王秋桂主编,聘请国际著名小说研究专家20余人担任编辑顾问与校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明清艳情小说丛书》——《思无邪汇宝》下编出版[1]。其中第365册为清代曹去晶所著《姑妄言》10册,这是该作品问世267年后首次排印出版。《姑妄言》完稿于1730年,问世后仅以抄本流传,范围有限,长期沉寂埋没。此次横空出世,给明清小说研究界带来不小的震动,成为明清小说研究界较受瞩目的事件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史上的最重要事件[2]。2《姑妄言》简介2.1《姑妄言》之发现过程《姑妄言》完稿于清代雍正庚戌年(1730),上距《金瓶梅》成书已一百多年,下略前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作者署名为“三韩曹去晶”,评点者署名为“古营州林钝翁”。全书共有24回,平均每回约4万字,正文90多万字,加上评点有100多万字,堪称巨

著。《姑妄言》问世后,仅以抄本形式流传,范围有限,故未产生影响,当时及其后的各种书目亦未有著录。1848年,俄罗斯人斯卡奇科夫出使北京,收购中国图书,其中幸有24回抄本《姑妄言》。斯卡奇科夫回国后,所收藏书辗转捐赠于列宁图书馆(今俄罗斯国立图书馆)[3-4]。1964年,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发现此抄本,并撰文介绍,然而并未引起海外汉学界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李福清在台湾讲学,披露了《姑妄言》在俄罗斯的信息。适值《思无邪汇宝》策划出版,《姑妄言》遂被列入出版计划,于1997年出版,《姑妄言》遂再为世人所知[5]。2.2《姑妄言》的故事《姑妄言》叙述故事发生于明代崇祯年间,以主角瞽女钱贵和书生钟情的婚姻并以宦萼、贾文物、童自大等四个家庭为主线展开,旁及其他人物。钱贵虽出身于乐户人家,却能对钟情有情有义,为其守身;钟情忠孝节义俱全;宦萼、贾文物、童自大或为纨绔,或为富豪,不学无术,然终弃恶从善,并与钟情交好,钟、宦、贾、童四家联姻。明亡后钟情不忘故国,抛妻离子、隐居深山。[6]书中写各阶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人物繁富,形态各异。据粗略统计,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有450人左右,其中女性约占1/3[7]。受时代及世界观的局限,与明清其他艳情小说一样,作者在书中以劝人向善为标榜,宣扬善恶贞淫各有报应的思想。2.3《姑妄言》的价值及成就《姑妄言》在湮没了200多年后重新面世,为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 摆渡者H 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把明代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也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大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 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这四部书是明代文学中最出色的四部小说。“四大奇书”说法的流行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开辟历史演义传统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辟英雄传奇传统的《水浒传》:《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深刻揭露了上至皇帝和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开辟神魔小说传统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年)时期。小说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首要地位。小说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开辟世情小说传统的《金瓶梅》:《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小说描绘了一个上自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书名是从小说中三个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