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以内进位加法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理解9加几的一些口算方法,逐步理解

并认识“凑十法”及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得数;知道得

数的单位名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从具体操作中抽象

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受运用已有认识、经验获得新

方法的思维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初步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

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应用

性。

【教学重点】

9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筷子

一、导入

1、《数九歌》

冬天到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九。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去九的世界,看一看九的世界有多少有趣的奥秘吧。(一边打节奏一边数九)

2、课前铺垫

师:不过在探索9的奥秘之前老师要带领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只有一关一关地闯过去,我们才能到达九的世界。

生:“有”

师:好的。我们出发吧

打开投影

第一关:分成第二关:10加几第三关:连加(师:你们从这一关的题目里发现了什么?式子有什么异同,举手发言。师:先说说这三道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闯关成功了。开心吗?

二、新授内容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时内容,通过我们刚才的闯关,我知道你们一定能够把今天的内容学得很好。

1、揭示课题:9加几

2、情境创设

小猴子特别喜欢吃桃子,于是猴妈妈买了了一些桃子,我们来看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呢?

(打开投影)

问: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有几个?

生:。。。。

问:那我们要怎么算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

好的,你们自己算一算。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讨论讨论。

板书:1.一个一个地数 2.接着数

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算这些桃子的个数的。(看投影)老师先把1个桃子放进盒子,然后呢?

(这一段主要看投影)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对了。“凑十法”

我们来念一段凑十法的口诀,一起拍手说一说背一背。

3、课上教授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和算试。

提问:怎样能很快知道结果是多少朵?互相说说看。

学生说想法,再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完成情况,看怎样圈的,为什么从右边圈1朵。

把7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把9凑成10。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

(1)出示图,让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追问:小猴为什么搬一块到左边,它用

的是什么方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让学生看式子说算法: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出示图让学生明确:盒里有9把牙刷,盒外有5把,算一共几把。

列出算式。

(2)先圈出10根,再计算

(3)先看看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比较:第一组两题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呢?9加2怎样算方便。第二组呢?

(4)看投影,一个一个加过去。

(5)对本节课方法的加深和巩固。

四、迁移

把课一开始的数九歌放进来,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把数九歌的每一个就分别加一加,看能很快算出得数吗?

让学生说。顺便检验同学们是否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五、结语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与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 一。利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即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分为3部分: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前两部分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为以下3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计算方法上,5、4、3、2加几的编排,不再呈现“凑十”的方法,而是将5、4、3、2加几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标准》要求,应该把培养计算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 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解决问题:用数学

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 做起。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该练好的基本功之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例如:“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 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 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将对进一步学习 其他计算方法打好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把“凑十法”作为教学重点进 行教授。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 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9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公开课教案(20以内不进位)

单元名称课题名称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 分层 目标 《生活数学》教案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不 授课时间 10.14 退位减法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课时数1 加法意义——理解算理——列出横式——列出竖式——手指计算(借助小棒、口算)——实际应用A组:能独立准确口算或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 圈完成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能讲述算理和书写算式,并 能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B 组:提示下借助手指、小棒、实物或画圈完成20以内不进位加法,能书写算式,讲述算理; C组:辅导下点数 1-20 以内各数 课程学具盒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资源准备 康复训练手眼协调 关键词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15+2=17 板书设计 2 +15=17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一、常规训练A B C 1、唱数 1--50唱数练习唱数练习唱数练习为教学做 2、从任意数唱数好铺垫 3、点数 1—— 10点数练习点数练习点数练习 4、用手指表示数 1 —— 10手指表示手指表示手指表示形成概念5、手指计算: 3+4= 8+2=手指计算手指计算手指计算 6+2= 4+4= 二、新授 1 、教师用实物投影 先出示 1 捆和 5 根小棒观察理解观察理解观察理解理解算理,然后再出示 2 根,引 导学生可以用算式表示 为 15+2=17. 2、强调: 1 捆有 10 根 小棒,针对B组学生要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加强巩固进行逐一点数,重新构练习练习练习 建 1 捆的概念。

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讲授矫正补偿)意图 3、教师巡视指导A B C 4、教师小结 三、拓展训练理解理解理解加强重难 1、给学生家长交代点的理解购物要求。 ( 1 )家长监督不能包 办;进入超市进入超市进入超市突出重点(2)对孩子购物中的突破难点表现应该进行记录。 2、分发购物筐。自主购物自主购物自主购物理解算理 3、排队从入口进入 “双伟爱心超市”。 4、在老师和家长的陪汇报购物汇报购物汇报购物强化练习同下学生自主购物。过程过程过程 5、学生在阅读了购物 要求后进行购物。 6、每个学生汇报购物离开超市离开超市离开超市 情况。 7 、组织学生从出口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手势指向课件内容) 今天,我将从这六个方面阐述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透过教材,再看学生。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生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学则很重要,不同的教学手段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卡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的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 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看谁在这节课里的学习是最棒的,你们有信心比一比吗?生:有。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答方法。 1、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了,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你们可以把观 察到的信息告诉大家,谁来说说。 生1:左边有6只兔子,右边有4只兔子。 师:你看得真准,还有谁来说说。 生2:有8只白兔,2只黑兔。 师:谁能够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题。 指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2=10。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讨论小结。) 出示第二幅图,请学生观察了解信息,师生试说题意:左边有2只熊,右边有5只熊,一共有几只熊? 师:和刚才那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是求一共有多少只? 师:对了,都是要求总数。那么要求一共是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吗?谁 能试一试呢? 学生列式计算后,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7(只)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是用加法来做的? (同学讨论后请几位学生回答。) 2、学习用减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什么?数数有多少只? 生:10只。 师:现在怎么样? 生:走了4只。 师:走了4只后,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几只兔子? (组织学生读题。) 师: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解答。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师:下面老师来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请几位学生试说说。) 老师带全体学生读题:一共有7只,右边有5只,那么左边有几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把原题改变一下后指导学生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最新大班蒙氏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不进位加法》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 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 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 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 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 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 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 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 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 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 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 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 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 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 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 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 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说课稿

以课为例授之以渔 ——《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的说课我想谈的是“以课为例,授之以渔”。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PPT演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例6及做一做。 (二)单元分析(PPT演示)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加法的含义。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教材编排特点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三)本课教材(PPT演示) 1、编排 教学“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分析课后习题)。我对本节课的定位是,以“逆向求和”问题为例,授以“画图分析问题策略”之渔。 2、突破 借助画图,理解题意。 二、学情分析: 本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PPT演示)分析本册教材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例题。 困难:理解题意。 (PPT演示)看到“还剩”容易想到减法,甚至把7当成被减数。对“原来”这个逆向表述词和隐藏的加法数量关系,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PPT演示)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我的侧重点是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更关注: 1、通过对“原来有多少”(逆向加法)的问题探究,学会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图”策略分析问题,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渗透“集合”、“统计”数学思想。 3、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PPT演示) 重点: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能解决“原来有多少人”这类“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理清逆向加法的数量关系。 五: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一)、教法(PPT演示)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直观操作法 4、分组教学法 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授之以渔。 (二)、学法(PPT演示)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独立思考 4、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策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题10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日期:时间: 1)2+9= 2)5+7= 3)9+6= 4)9+6= 5)6+8= 6)5+7= 7)9+4= 8)6+5= 9)8+7= 10)7+ 6= 11)9+8= 12)6+6= 13)5+9= 14)8+6= 15)8 +9= 16)4+7= 17)8+4= 18)5+6= 19)5+5= 20)4 +8= 21)7+5= 22)6+7= 23)7+7= 24)8+6= 25)9 +2= 26)9+4= 27)5+9= 28)6+7= 29)7+4= 30)6 +6= 31)4+9= 32)9+7= 33)5+9= 34)3+9= 35)8 +8= 36)8+9= 37)9+5= 38)7+7= 39)7+8= 40)5 +8= 41)6+7= 42)6+5= 43)2+9= 44)6+5= 45)9 +6= 46)7+5= 47)7+8= 48)7+7= 49)7+6= 50)5 +10= 51)9+6= 52)7+6= 53)5+6= 54)8+5= 55) 7+5=

56)10+1= 57)8+9= 58)2+9= 59)7+7= 60)5 +8= 61)6+8= 62)6+9= 63)8+6= 64)7+6= 65) 6+9= 66)8+7= 67)8+6= 68)10+5= 69)5+7= 70) 9+5= 71)5+8= 72)6+8= 73)9+4= 74)8+4= 75) 5+9= 76)8+3= 77)6+5= 78)1+10= 79)6+7= 80) 6+5= 81)6+5= 82)8+7= 83)7+9= 84)5+6= 85) 5+9= 86)7+7= 87)7+8= 88)7+4= 89)9+6= 90) 6+6= 91)7+6= 92)9+8= 93)6+6= 94)8+3= 95 )6+6= 96)6+8= 97)6+7= 98)8+5= 99)5+8= 100 )9+5=

浙教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算法。 2.在让学生经历发现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 散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形成“凑十”的思想,并使之清晰。 3.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 展。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的小圆片,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热热身子吧,背下“凑十歌”,加上可爱的动作哦! 莫老师带个头吧,1,9,1,9,好朋友,开始! (生一边比动作,一边背凑十歌) 你能根据“凑十歌”很快地说一说“看到几,想到几”吗?比如,看到9? 生:想到1。 师:看到8? 生:想到2。 师:哇,小朋友们反应真快!接下来,莫老师可要考考你的口算咯。准备好了吗? (口算比赛) 师:为什么你们算得这么快啊? 生:因为10加几等于十几。 二,学习新课 师:呵呵,你们学的真不赖哦。我们再来一个?9+5=? 生:14。 师:咦?没有学过的你们都会算啦!那你能告诉莫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会的举手! 生沉默。 师:看来,会算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谁能把他是怎么算的说清楚。谁来说说看?

1.生:看到9,想到1,向5借1个,9+1=10,10+4=14。 师:你真会想办法,巧妙地运用了“转化思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十加几”来计算。这么妙的方法,你们听清楚了吗?说再来说说看? 一生重复。(边说,边纠正,边板书) 师:也许还有小朋友没有听明白,没关系,我们请好朋友来帮帮我们。来,同桌合作,拿出圆片,跟老师一样,左边摆9个,右边摆5个,摆好了吗?摆好的,同桌两人把刚才的方法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师巡视一分钟,看时间) 汇报: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问其它生:为什么她只拿了1个,不拿2个呢? 其它生:因为9差1个就10个了,只要借1个就凑成10了。 小结:原来,你们是想着把9凑成10,变成10+几来计算。 2.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预设A生:看到5,想到5,向9借5个,5+5=10,10+4=14。 师:谁听到了? “”听到了,你来说。(师板书,纠正) 师:听得真好,一字不差。我们来演示下这种方法吧。看到5,想到? 生:5。 师:从哪里借5个?谁上来借? 生上黑板移磁铁,借了5个不就凑成10啦?只有一个()不爱数学,其它小朋友都很乖。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你也会摆吗?来,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向9借5个,开始! 生:向9借5个,5+5=10,10+4=14。 预设B 师:在这个算式中,刚才我们是把9借1个凑成10的,还可以把谁凑成10呢? 生:5 师:接下去说。 生不会说。 师:不着急,上来摆摆看。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他是怎么凑成10的? 你也会摆吗?来,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向9借5个,开始! 生:向9借5个,5+5=10,10+4=14。 3.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

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以内进位加法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理解9加几的一些口算方法,逐步理解 并认识“凑十法”及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得数;知道得 数的单位名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从具体操作中抽象 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受运用已有认识、经验获得新 方法的思维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初步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 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应用 性。 【教学重点】 9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筷子 一、导入 1、《数九歌》 冬天到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九。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去九的世界,看一看九的世界有多少有趣的奥秘吧。(一边打节奏一边数九) 2、课前铺垫 师:不过在探索9的奥秘之前老师要带领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只有一关一关地闯过去,我们才能到达九的世界。 生:“有” 师:好的。我们出发吧 打开投影 第一关:分成第二关:10加几第三关:连加(师:你们从这一关的题目里发现了什么式子有什么异同,举手发言。师:先说说这三道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闯关成功了。开心吗

二、新授内容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课时内容,通过我们刚才的闯关,我知道你们一定能够把今天的内容学得很好。 1、揭示课题:9加几 2、情境创设 小猴子特别喜欢吃桃子,于是猴妈妈买了了一些桃子,我们来看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呢 (打开投影) 问:猴妈妈是怎样放桃子的一共有几个 生:。。。。 问:那我们要怎么算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 好的,你们自己算一算。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讨论讨论。 板书:1.一个一个地数 2.接着数 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算这些桃子的个数的。(看投影) 老师先把1个桃子放进盒子,然后呢 (这一段主要看投影)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对了。“凑十法” 我们来念一段凑十法的口诀,一起拍手说一说背一背。 3、课上教授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和算试。 提问:怎样能很快知道结果是多少朵互相说说看。 学生说想法,再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完成情况,看怎样圈的,为什么从右边圈1朵。 把7分成几和几,为什么这样分,把9凑成10。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 (1)出示图,让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追问:小猴为什么搬一块到左边,它用 的是什么方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让学生看式子说算法: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出示图让学生明确:盒里有9把牙刷,盒外有5把,算一共几把。 列出算式。 (2)先圈出10根,再计算 (3)先看看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比较:第一组两题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呢9加2怎样算方便。第二组呢 (4)看投影,一个一个加过去。

一年级数学上册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加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

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一) 1) 12+3= 2) 18+2= 3) 10+6= 4) 6+11= 5) 2+18= 6) 4+15= 7) 12+3= 8) 0+12= 9) 11+2= 10) 12+1= 11) 1+17= 12) 1+14= 13) 0+19= 14) 15+2= 15) 15+1= 16) 0+16= 17) 3+17= 18) 1+15= 19) 14+0= 20) 14+3= 21) 0+19= 22) 4+12= 23) 16+1= 24) 1+11= 25) 0+14= 26) 2+13= 27) 0+17= 28) 12+1= 29) 10+3= 30) 19+0= 31) 4+10= 32) 16+0= 33) 14+0= 34) 15+3= 35) 5+11= 36) 18+1= 37) 11+2= 38) 17+3= 39) 17+0= 40) 13+0= 41) 13+2= 42) 3+10= 43) 1+13= 44) 16+2= 45) 18+0= 46) 0+13= 47) 7+10= 48) 14+1= 49) 3+14= 50) 1+12=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二) 姓名: _________ _____ 时间: _____ ___ 做对了__ ___题 (共 1) 5+8= 2) 7+6= 3) 2+10= 4) 7+5= 5) 9+6= 6) 8+6= 7) 4+9= 8) 6+7= 9) 8+3= 10) 7+8= 11) 9+5= 12) 7+7= 13) 5+6= 14)

2+9= 15) 5+9= 16) 8+5= 17) 5+9= 18) 7+6= 19) 6+6= 20) 9+5= 21) 6+8= 22) 8+7= 23) 3+8= 24) 7+9= 25) 3+10= 26) 10+5= 27) 10+1= 28) 8+7= 29) 5+8= 30) 7+7= 31) 5+10= 32) 8+5= 33) 5+6= 34) 5+9= 35) 9+9= 36) 5+9= 37) 6+5= 38) 7+8= 39) 4+8= 40) 9+6= 41) 8+7= 42) 6+7= 43) 5+8= 44) 6+7= 45) 7+5= 46) 6+8= 47) 8+3= 48) 8+3= 49) 7+8= 50) 6+6= 2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口算练习题(三) 姓名:___ 时间:_ _______ 做对了__ ___题50 题) 1) 17-5= 2) 14-0= 3) 17-3= 4) 15-1= 5) 14-0= 6) 13-2= 7) 17-3= 8) 17-5= 9) 11-0= 10) 13-1= 11) 19-4= 12) 16-5= 13) 15-1= 14) 17-6= 15) 16-0= 16) 18-3= 17) 19-5= 18) 18-6= 19) 16-0= 20) 17-5= 21) 18-4= 22) 16-3= 23) 13-1= 24) 15-1= 25) 16-4= 26) 18-1= 27) 12-0= 28) 19-0= 29) 19-0= 30) 18-1= 31) 17-2= 32) 19-0= 33) 18-4= 34) 18-3= 35) 19-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一: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二: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

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学生情况 学生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是很生疏的,鉴于这种形式,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感兴趣的麦当劳的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卡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20以内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2+1= 11+0= 4+14= 0+17= 2+13=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一)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0+7= 0+18= 1+17= 5+11= 7+11= 2+13= 1+13= 1+18= 15+2= 18+1= 2+16= 13+0= 12+0= 2+16= 10+8= 10+5= 19+0= 14+3= 1+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10+7= 10+8= 10+9= 0+14= 0+13= 11+8= 0+18=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姓名: 2+17= 18+1= 1+14= 16+2= 16+1= 3+15= 16+0= 14+3= 18+0= 13+5= 0+12= 2+14= 3+10= 4+14= 2+17= 4+13= 15+0= 14+2= 0+16=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二)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班级: 13+6= 3+16= 10+2= 15+3= 5+10= 2+17= 18+0= 16+1= 16+3= 16+2= 1+13= 7+10= 12+3= 1+18= 2+16= 7+10= 13+3= 18+0= 6+11=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 家长批改并签字: 4+14= 14+5= 1+13= 16+0= 3+14= 16+0= 7+11= 19+0= 14+4= 1+17= 4+10= 12+4= 1+13= 0+19= 1+16= 2+17= 18+1= 1+14= 16+2=

20以内进位加法1000道练习题

. 20以内进位加法 7+5=6+6=7+8=7+5=7+5=6+5=9+7=8+4=8+8=3+9=9+2=9+9=6+7=9+9=9+4=5+8=4+8=9+7=8+6=5+9=7+4=9+5=7+4=3+9=7+5=8+8=9+8=7+4=6+6=7+4=6+5=9+3=9+6=7+8=9+7=9+6=4+7=6+6=4+8=2+9=4+9=8+6=5+8=5+8=8+4=8+3=6+7=8+7=8+8=7+6=7+6=8+4=8+9=8+8=5+6=8+7=6+5=5+8=9+4=9+8=7+8=6+5=8+3=8+4=9+3=3+8=6+9=6+7=6+6=8+9=9+6=7+9=7+6=7+9=9+2=6+5=5+8=4+9=9+5=9+5=8+4=8+8=8+6=7+4=7+6=3+8=6+5=9+6=6+6=9+9=6+5=6+6=6+9=7+8=7+7=9+4=9+4=7+9=7+9=8+7=9+9=6+5=9+3=8+7=5+8=6+7=9+2=6+8=9+3=6+9=8+6=5+6=8+4=8+9=4+7=8+6=9+4=6+8=9+6=3+9=6+8=8+5=9+3=9+3=8+5=8+5=9+5=8+6=9+9=5+8=2+9=7+8=

4+8=6+8=7+7=7+9=7+4=8+4=6+8=5+6=4+9=9+9=4+7=6+5=8+7=7+5=7+7=7+9=5+6=5+8=9+4=7+7=8+5=8+7=5+9=5+8=8+6=6+8=8+3=8+6=9+8=5+8=8+5=3+9=5+7=7+4=6+5=5+6=4+8=9+3=5+8=3+9=3+9=9+4=2+9=7+6=4+7=8+4=5+9=8+6=3+9=7+9=4+7=9+5=4+7=4+7=3+9=5+7=8+6=8+5=7+4=8+7=5+8=9+5=6+6=7+7=9+8=8+3=7+7=6+7=6+7=3+9=4+8=9+8=7+7=7+7=7+6=8+8=9+3=6+5=7+8=4+7=8+6=6+7=6+8=7+6=4+9=6+5=4+8=4+7=7+9=5+9=7+5=9+3=8+8=6+7=9+6=6+7=4+9=9+3=9+5=9+4=3+9=5+6=9+8=9+3=5+7=9+2=8+6=8+6=7+9=8+7=7+6=8+3=3+8=4+7=6+7=7+9=8+6=8+3=8+8=7+9=6+5=4+7=6+5=7+6=4+7=7+6=8+9=5+7=7+6=6+9=6+9=8+6=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方案

20以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给9、8、7、6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学习难点。 2、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苹果数字卡、数字卡片、小花、小棒、五角星、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玩找朋友游戏,复习10的组成。 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 1、哪个小朋友知道植树节使几月几日?( 3月12日) 2、植树节这天,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人民公园植树,有十个坑,已经种了9棵树,再种几棵才能吧这十个坑填满? 教师板书:9+( )=10 给9凑十需要几? 9加几等于10? (生答) 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凑十” (教师板题:“凑十”) 三、新授: 1、学生动手摆小棒,分别给9、8、7、6凑十。 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再摆1根凑成十,9+1=10) (8、7、6凑十教法类似) 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给9、8、7、6凑十各需要几,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 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 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 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 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 3、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十什么?(凑十) 4、你们还知道其他可以凑成十的数吗?小组4人交流,边摆边说。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出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 妈妈叫小明去买10个鸡蛋,他先买了5个鸡蛋,再买几个才凑够10个鸡蛋?( 5+(5)=10 ) 2、指名学生自编题目,其他学生列式计算,再对答案。 3、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要求用我们今天刚学习的“凑十”法来做: 教师引导学生用“凑十”法,9凑1 “为什么要挪一个?” 4、拍手说儿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