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想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一、活动设计

(一)、课题产生背景

下课,有位同学问我:

“老师,为什么你和许老师都戴眼镜?”我说:“老师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得了近视眼,所以只能戴眼镜了。”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我平时也不注意用眼卫生,看来我要好好保护眼睛了。”有的说:“我发现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同学也戴眼镜,他们肯定也是近视眼。”有的说:“带了眼镜做事很不方便。”我马上抓住时机启发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然而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成了近视眼,近视眼的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了。同学们,近视眼到底有什么危害呢?怎样才能保护眼睛,你们对眼睛感兴趣,能不能就这些问题去探究一下呢?”这样,“做个保护眼睛的小天使”课题就形成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使学生走近生活,了解社会,了解教师学生眼睛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

2.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也要关注别人的眼睛健康,做好宣传,让每个人都学会保护眼睛的措施,共同关注心灵的窗户。

5.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方案的设计方法。

(三)、研究条件

学生方面: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生活在农村,查询资料的条件不是很便利,缺少一定的综合实践经验,但重要的是大多数同学对本课题很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了,那么对开展课题也就具备了足够的信心,这些都有利于课题的开发与研究。

其它方面:

每个家长都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可以配合老师督促检查学生。这也是课题实施的坚强有力的后盾。

(四)、活动方案设计

1.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课内一课时,课余一周完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而且前一阶段开展过“讲卫生,学护眼睛”的主题班会活动与本次主题活动是同一系列,所以直接进行“开题活动课”:主题生成课利用校长拍摄的同学们不良的看书习惯及后果的场面,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并扩展到身边的情况,生成主题,分解专题,确定研究内容各调查方向,孩子们按兴趣分组,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2.第二单元:了解阶段

课内三课时,课余两周。知识了解课: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让学生开展讨论,分析成因,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3.第三单元:实践活动

课内两课时,课余两周。方法指导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小研究。问题研

讨课:近视怎样引起的,在学校如何开展调查,在家如何搜集查找资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集体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调查采访要注意的事项,老师指导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进一步学会采访。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信息,归纳预防近视的方法。

4.第四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课内两课时,课余一周完成。交流反馈课: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分享收获与困惑,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我活动,在同学相互建议和老师指导下完善实践活动。成果设计课: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原始资料和数据,归纳研究结论,写小研究报告。5.第五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课堂两课时,课余两周成果展示课:提出了展示汇报的要求后,先让学生各组利用几天课余时间作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各组小研究报告与手抄报、相片结合起来作汇报。总结反思课,引起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的困惑、挫折等进行全面反思,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总结反思,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指导方案

一、活动组织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心理相容、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合作学习,各显所长,提倡他们自由结组。全班共产生了3个小组。为了体现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如课外知识的广泛性、爱好专长程度的高低,自行安排组长、上网员、资料员、绘画员等职责。既提倡毛遂自荐,也可相互推荐。

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二、活动内容:

1、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

2、按活动内容组成活动小组,选出活动组长,分配活动任务,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

3、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的原理。

4、了解近视眼的原因和怎样预防近视眼。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开题活动(一课时)

活动目标:

①通过宣传,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②为开题作好铺垫工作。

③最终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呈现。

活动流程:

①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产生研究的欲望。

②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工:近视眼的危害研究小组,近视眼的预防研究小组,近视眼治疗研究小组。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结合成小组,并在民主的基础上推举小组长。

活动方法与理念:

将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遵从学生的意愿。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成果形式:

1、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及各阶段的活动内容,学会写开题报告。

2、以开题报告形式呈现。

(二)实践活动

眼睛的结构(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①了解眼睛的结构。

②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增强研究的信心。

活动流程:

①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

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资料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图片的形式记录。

③综合实践课上各个小组交流。

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活动流程:

(一)眼睛成像原理的调查与研究

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然后小组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二)阶段总结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各小组写出本阶段活动心得体会。

②进行交流。

③评出本阶段的优胜小组,并给予表扬。

活动方法与理念:

采用分组活动,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等多种方法。活动前先让学生拟定调查的途径与调查对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人人参与理念。

成果形式:各小组将资料整理加工装入记录袋中,并写出阶段性总结。

近视眼的成因(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①通过上网查阅、到学校图书教室收集等形式,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②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③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活动流程:

①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采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教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关于眼睛,我找到了一份调查报告,同学们,你看完有什么感受?请谈一谈。

背景材料: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眼状况

1980、1985、1995、200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学生近视眼调查。据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大城市、重点学校、医科学生近视眼发生率还要高。2002年统计,山东省初中生近视率为65.81%,高中生为84.88%,大学生为89.75%。2002年广东省高考体检显示学生九成近视。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眼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续升高。近视眼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至今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是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