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对勾45分钟RJ数学A版必修2综合测评(一)

红对勾45分钟RJ数学A版必修2综合测评(一)

红对勾45分钟RJ数学A版必修2综合测评(一)
红对勾45分钟RJ数学A版必修2综合测评(一)

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一)

限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C.所有的几何体的表面都能展成平面图形

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2.在原来的图形中,两条线段平行且相等,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

A.平行且相等B.平行不相等

C.相等不平行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3.菱形ABCD在平面α内,PC⊥α,则P A与对角线BD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但不垂直

C.垂直相交D.异面垂直

4.

已知M、N分别是正方体AC1的棱A1B1、A1D1的中点,如图是过M、N、A和D、N、C1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5.设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4,过每一顶点有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

A.

3

9B.8 2

C.8 3 D.16 3

6.已知点A、B、C、D为同一球面上的四点,且AB=AC=AD =2,AB⊥AC,AC⊥AD,AD⊥AB,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16π B.20π

C.12π D.8π

7.一圆过圆x2+y2-2x=0与直线x+2y-3=0的交点,且圆心在y轴上,则这个圆的方程是()

A.x2+y2-4x-4y+6=0

B.x2+y2+4y-6=0

C.x2+y2-2x=0

D .x 2+y 2+4x -6=0

8.设直线过点(0,a ),其斜率为1,且与圆x 2+y 2=2相切,则a 的值为( )

A .±4

B .±2 2

C .±2

D .±2

9.若实数x ,y 满足x 2

+y 2

=1,则y -2x -1的最小值等于( )

A.14

B.34

C.32

D .2

10.圆(x -3)2+(y -3)2=9上到直线3x +4y -1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

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3,BB 1=4,长为1的线段PQ 在棱AA 1上移动,长为3的线段MN 在棱CC 1上移动,点R 在棱BB 1上移动,则四棱锥R -PQMN 的体积是( )

A .12

B .10

C .6

D .不确定

12.若曲线C 1:x 2+y 2-2x =0与曲线C 2:y (y -mx -m )=0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33

B.? ????-33,0∪? ????

0,33

C.?

?????

-33,33

D.? ????-∞,-33∪? ??

??3

3,+∞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半径为2的半圆,俯视图是半径为2的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

答案

1.B 2.A

3.D 菱形ABCD 中,AC ⊥BD .又PC ⊥平面α. ∴PC ⊥BD ,∴BD ⊥平面P AC . 又P A ?平面P AC ,

∴BD ⊥P A .显然P A 与BD 异面,故P A 与BD 异面垂直. 4.B 由正视图的性质知,几何体的正投影为一正方形,正面

有可见的一棱和背面有不可见的一棱,故选B.

5.B 设长方体的过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a ,b ,c ,并且长为a ,b 的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a =4cos60°=2,b =4cos60°=2.

根据长方体的对角线性质,有a 2+b 2+c 2=42,即22+22+c 2=42.∴c =2 2.

因此长方体的体积V =abc =2×2×22=8 2.

6.C 把这四点再补四点可作为一个正方体的顶点,则这八个顶点都在球面上,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所以23=2R ,R =3,S =4πR 2=12π,故选C.

7.B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λ(x +2y -3)=0,即x 2+y 2+(λ-2)x +2λy -3λ=0.

依题意,-λ-2

2=0,λ=2. 故圆的方程为x 2+y 2+4y -6=0. 8.C

9.B y -2x -1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P (x ,y )与A (1,2)连线的斜率.

由A (1,2)作圆的两条切线,较小的斜率即为所求.

10.C 圆心(3,3)到直线3x +4y -11=0的距离为d =|3×3+4×3-11|

5

=2,圆的半径是3. ∴圆上的点到直线3x +4y -11=0的距离为1的点有3个. 11.C 设四棱锥R -PQMN 的高为d ,则d =32

2,S

四边形PQMN

=12(1+3)×32=62,V R -PQMN =13S 四边形PQMN ·d =13×62×322=6,

故选C.

12.B ∵y (y -mx -m )=0, ∴y =0或y -mx -m =0.

当y =0时,显然与圆x 2+y 2-2x =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要使两曲线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只需y -mx -m =0与圆x 2+y 2-2x =0有两

个不同的交点,且m ≠0.由方程组?

????

y -mx -m =0,

x 2+y 2-2x =0,消去y ,

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令Δ>0,

解得m ∈? ????-33,0∪?

????

0,33.

13.16π

3

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半径为2的半球,所以其体积为1

2×43π×23

=16π3.

14.直线ax -y +3=0与圆(x -1)2+(y -2)2=4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3,则实数a =________.

15.一个横放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的水漫过底面周长的四分之一,那么当桶直立时,水的高度与桶的高度的比为________.

16.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垂直于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的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CC1与B1E是异面直线;

②AC⊥平面ABB1A1;

③AE与B1C1为异面直线,且AE⊥B1C1;

④A1C1∥平面AB1E.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解答过程,只写最后结果的不得分,共70分)

17.(10分)已知一个组合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具体的数据,计算该组合体的体积.

18.(12分)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1=0,∠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0.若点B 的坐标为(1,2),求点A 和点C 的坐标.

答案

14.0

解析:因为圆的圆心坐标为(1,2),半径r =2,且|AB |=23,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

r 2

-(|AB |2)2

=4-(3)2

=1,即|a -2+3|a 2

+1

=1,所以|a +1|=a 2+1,平方得a 2+2a +1=a 2+1,解得a =0.

15.(π-2)4π

解析:设圆柱形水桶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桶直立时,水的高度为x .

横放时水桶底面在水内的面积为(14πR 2-12R 2

),水的体积为V 水=

(14πR 2-12R 2

)h .

直立时水的体积不变,则有V 水=πR 2x , ∴x h =(π-2)4π. 16.③

解析:①中,直线CC 1与B 1E 都在面BCC 1B 1中,不是异面直线;②中,面ABC ⊥面ABB 1A 1,而AC 与AB 不垂直,则AC 与平面ABB 1A 1不垂直;③中,AE 与B 1C 1不平行也不相交,是异面直线,又由已知得面ABC ⊥面BCC 1B 1,由△ABC 为正三角形,且E 为BC 的中点知AE ⊥BC ,所以AE ⊥面BCC 1B 1,则AE ⊥B 1C 1;④中,A 1C 1与平面AB 1E 相交,故错误.

17.解:由三视图可知此组合体的结构为:上部是一个圆锥,中部是一个圆柱,下部也是一个圆柱,由题图中的尺寸可知:V 圆锥=13πr 2

h 1=13π×22

×2=8π3,V 圆柱=πr 2h 2=π×22×10=40π,V 圆柱′=πr 2h 3

=π×42

×1=16π,所以此组合体的体积为V =8π3+40π+16π=176

3π.

18.解:由方程组????? x -2y +1=0,y =0,得?????

x =-1,

y =0.

所以点A 的坐标为(-1,0).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k AB =1,又x 轴是∠BAC 的角平分线,

所以k AC =-1,

则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1). ① 又已知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1=0, 故直线BC 的斜率k BC =-2, 所以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 -2=-2(x -1). ②

由①②得?????

x =5,

y =-6,

即点C 的坐标为(5,-6).

19.(12分)已知圆C 经过A (2,4)、B (3,5)两点,且圆心C 在直线2x -y -2=0上.

(1)求圆C 的方程;

(2)若直线y =kx +3与圆C 总有公共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0.(12分)如图,AA 1B 1B 是圆柱的轴截面,C 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 、B 的一点,AA 1=AB =2.

(1)求证:平面A 1AC ⊥平面BA 1C ; (2)求VA 1-ABC 的最大值.

答案

19.解:(1)由于AB 的中点坐标为(52,9

2),k AB =1,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 =-x +7,

圆心C 是直线y =-x +7与直线2x -y -2=0的交点,由

????? y =-x +7,2x -y -2=0,解得?????

x =3,y =4,

即圆心C (3,4), 又半径为|CA |=(2-3)2+(4-4)2=1, 故圆C 的方程为(x -3)2+(y -4)2=1. (2)圆心C (3,4)到直线y =kx +3的距离 d =|3k -4+3|

1+k

2

由题意d ≤1,化简得4k 2

-3k ≤0,解得0≤k ≤3

4.

20.解:(1)证明:∵C 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 、B 的一点, 且AB 为底面圆的直径,∴BC ⊥AC . 又AA 1⊥底面ABC ,∴BC ⊥AA 1, ∴BC ⊥平面A 1AC .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平面A 1AC ⊥平面BA 1C . (2)在Rt △ACB 中,设AC =x , 则BC =AB 2-AC 2=4-x 2(0

故VA 1-ABC =13S △ABC ×AA 1=13×12AC ×BC ×AA 1=1

3x 4-x 2

(0

VA 1-ABC =13x 4-x 2

=13x 2

(4-x 2) =1

3-(x 2-2)2+4. ∵0

∴当x 2=2,即x =2时,VA 1-ABC 的值最大, 即(VA 1-ABC )max =2

3.

21.(12分)已知动点M 到点A (2,0)的距离是它到点B (8,0)的距离的一半,求:

(1)动点M 的轨迹方程;

(2)若N 为线段AM 的中点,试求点N 的轨迹.

22.(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C=45°,AD=AC=1,O为AC的中点,PO⊥平面ABCD,PO=2,M为PD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ACM;

(2)求证:AD⊥平面P AC;

(3)求直线AM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答案

21.解:(1)设动点M (x ,y )为轨迹上任意一点,则点M 的轨迹就是集合P ={M ||MA |=1

2|MB |}.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点M 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x -2)2+y 2=1

2(x -8)2+y 2. 平方后再整理,得x 2+y 2=16.

可以验证,这就是动点M 的轨迹方程.

(2)设动点N 的坐标为(x ,y ),M 的坐标是(x 1,y 1). 由于A (2,0),且N 为线段AM 的中点, 所以x =2+x 12,y =0+y 1

2. 所以有x 1=2x -2,y 1=2y .① 由(1)知,M 是圆x 2+y 2=16上的点,

所以M 的坐标(x 1,y 1)满足x 21+y 2

1=16.②

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 -1)2+y 2=4.

所以N 的轨迹是以(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2.解:(1)证明:连接BD ,MO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因为O 为AC 的中点,所以O 为BD 的中点.又M 为PD 的中点,所以PB ∥MO .

因为PB ?平面ACM ,MO ?平面ACM , 所以PB ∥平面ACM . (2)证明:因为∠ADC =45°, 且AD =AC =1,

所以∠DAC =90°,即AD ⊥AC .

又PO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 所以PO ⊥AD . 而AC ∩PO =O , 所以AD ⊥平面P AC .

(3)取DO 的中点N ,连接MN ,AN . 因为M 为PD 的中点, 所以MN ∥PO , 且MN =1

2PO =1. 由PO ⊥平面ABCD , 得MN ⊥平面ABCD ,

所以∠MAN 即是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在Rt △DAO 中,AD =1,AO =1

2, 所以DO =52,从而AN =12DO =5

4. 在Rt △ANM 中,

tan ∠MAN =MN AN =154

=45

5,

即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45

5.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221 ,2,,y y x y x x y x ===+=,幂函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15- B 、15 C 、150 D 、 1 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高一数学必修1试题附答案详解

1.已知全集I ={0,1,2},且满足C I (A ∪B )={2}的A 、B 共有组数 2.如果集合A ={x |x =2k π+π,k ∈Z},B ={x |x =4k π+π,k ∈Z},则集合A ,B 的关系 3.设A ={x ∈Z||x |≤2},B ={y |y =x 2 +1,x ∈A },则B 的元素个数是 4.若集合P ={x |3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 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 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 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已知全集I ={0,1,2,3,4},集合{1,2,3}M =,{0,3,4}N =,则()I M N 等于 ( ) A.{0,4} B.{3,4} C.{1,2} D. ? 2、设集合2{650}M x x x =-+=,2{50}N x x x =-=,则M N 等于 ( ) A.{0} B.{0,5} C.{0,1,5} D.{0,-1,-5} 3、计算:9823log log ?= ( ) A 12 B 10 C 8 D 6 4、函数2(01)x y a a a =+>≠且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 (0,3) C (1,0) D (3,0) 5.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y x x R =-∈ B.3()y x x x R =--∈ C.1()()2x y x R =∈ D.1(,0)y x R x x =-∈≠且 6 、函数y = 的定义域是( ) A {x |x >0} B {x |x ≥1} C {x |x ≤1} D {x |0<x ≤1}

7、把函数x 1 y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应为 ( ) A 1x 3 x 2y --= B 1x 1 x 2y ---= C 1x 1 x 2y ++= D 1x 3 x 2y ++-= 8、设x x e 1 e )x (g 1x 1 x lg )x (f +=-+=,,则 ( ) A f(x)与g(x)都是奇函数; B 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 ; C f(x)与g(x)都是偶函数 ; D 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9、使得函数2x 21 x ln )x (f -+=有零点的一个区间是 ( ) A (0,1) B (1,2) C (2,3) D (3, 4) 10、若0.52a =,πlog 3b =,2log 0.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b c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函数5()2log (3)f x x =++在区间[-2,2]上的值域是______ 12、计算:2391- ??? ??+3 2 64=______ 13、函数245y x x =--的递减区间为______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基本知识点回顾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A)基本知识点回顾 一、集合 1.集合的概念描述:集合的元素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________. 2.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______;正整数集______;整数集______;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_. 3.表示集合有两种方法:______法和______法.______法就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号“_____”起来;______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在______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______,在此后面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____性质.4.集合间的关系:A?B?对任意的x∈A有______,此时我们称A是B的______;如果_______,且_______,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______;如果______ ,且______,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_______;空集是指____________的集合,记作_____.5.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 x | x∈A且x∈B }叫做A与B的______ ,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或x∈B }叫做A与B的______,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且x∈U }叫做A 的_____ ,记作____;其中集合U称为_____.6.性质:①A ?A,??A; ②若A ?B,B ?C,则A ?C; ③A∩A=A∪A=A; ④ A∩B=B∩A,A∪B=B∪A; ⑤A∩?=?;A∪?=A; ⑥A∩B=A?A∪B=B ?A ?B; ⑦A∩C U A=?;A∪C U A=U; ⑧C U (C U A)=A;⑨C U (A∪B)=C U A∩C U B. 7.集合的图示法:用韦恩图分析集合的关系、运算比较直观,对区间的交并、补、可用于画数轴分析的方法. 8.补充常用结论:①若集合A中有n (n∈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包括A与?);②对于任意两个有限集合,其并集中的元素个数可用“容斥原理”计算: card(A∪B)=card A + card B - card(A∩B) 9.易错点提醒:①注意不要用错符号“∈”与“?”;②当A ?B时,不要忘了A =?的情况讨论; 二、函数及其表示法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_________ 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__的数f ( x ) 和它对应,则称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作_________.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函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解有关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关键是把握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图象是把握这种对应关系的重要工具.当只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时,我们约定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的全体实数. 4.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①待定系数法,②换元法,③赋值法(特殊值法),等(试各举一例). 5.函数图象的变换:根据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可以由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为基础画出更多更复杂的函数图象,以便利用函

高一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已知全集 I {0,1,2,3,4} ,集合 M {1,2,3} , N {0,3,4} ,则 (C I M )I N 等于 ( ) A.{ 0, 4} B.{ 3,4} C.{1, 2} D. 2、设集合 M { x x 2 6 x 5 0},N { x x 2 5x 0},则M UN 等于 ( ) A.{ 0} B.{ 0, 5} C.{ 0,1, 5} D.{ 0,- 1,- 5} 3、计算: log 2 9 log 38 = ( ) A 12 B 10 C 8 D 6 4、函数 y a x 2(a 0且 a 1) 图象一定过点 ( ) A ( 0,1) B ( 0,3) C (1,0) D (3,0 )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 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 点 用 S 1 2 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 t 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是 ( ) 、 S 6、函数 ylog 1 x 的定义域是( ) 2 A {x | x >0} B {x | x ≥ 1} C {x | x ≤ 1} D {x | 0< x ≤1} 7、把函数 y 1 2 个单位后, 所得函数的解析式 的图象向左平移 1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 x 应为 ( ) A 2x 3 B y 2x 1 2x 1 2x 3 y 1 x C y 1 Dy 1 x 1 x x 8、设 f (x ) lg x 1 ,g(x) e x 1 ,则 ( ) x 1 e x A f(x)与 g(x)都是奇函数 B f(x)是奇函数, g(x)是偶函数 C f(x)与 g(x)都是偶函数 D f(x)是偶函数, g(x)是奇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集合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 N *或 N +表示正整数集, Z 表示整数集, 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 a 与集合 M 的关系是 a M ∈,或者 a M ?,两者必居其一 .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 },其中 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 n n ≥个元素,则它有 2n 个子集,它有 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 2 2n -非空真子集 . (8交集、并集、补集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 A 、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 x ,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 f x 和它对应, 那么这样的对应 (包括集合 A , B 以及 A 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 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 , a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 [, ]a b ;满足 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 (, 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 [, a b , (, ]a b ;满足, , ,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 x 的集 合分别记做 [, ,(, ,(, ],(,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 {|}x a x b < <与区间 (, a b ,前者 a 可以大于或等于 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 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 ( 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 ( 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⑤ tan y x =中, ( 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 ( 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 的定义域的交集.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依靠大家的自学,请认真看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课本P3-P5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性质.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 5、集合的表示方法. 6、集合的分类. 8分钟后检测,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自学,注意学生看书速度。 四、检测 1、检测题 ○1请举出两个集合的例子 ○2所有的高个子能否表示为集合? ○3A={2,2,4}表示是否准确? ○4做练习题P5,1、2、3 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认真做在练习本上。

五、更正讨论 1、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板演的内容,能够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 先看第①题,举的例子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 ②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确定性 ③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3)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④题第一题,这道题都是运用了课本中的哪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的是常用数集的相关知识。 再看第二题,运用的方法恰当、正确吗?为什么?并规范集合的表示。 第三题,结果正确吗?为什么?纠正学生对空集的认识。 3、学生归纳总结,识记概念。 六、当堂训练 师: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P6 T2、3 §2集合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基本关系。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高一数学必修1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质量检测试题(卷)2009.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考试结束后. 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0,1}的子集有 (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已知集合2 {|10}M x x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1}M -∈ B . 1 M ? C . 1 M ∈- D . 1 M ?-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1y =与0y x = B .4lg y x =与2 2lg y x = C .||y x =与2 y = D .y x =与ln x y e = 4.设集合{(,)|46},{(,)|53}A x y y x B x y y x ==-+==-,则B A = A .{x =1,y =2} B .{(1,2)} C .{1,2} D .(1,2) 5. 函数()ln 28f x x x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A. (1, 2) B. (2 , 3) C. (3, 4) D. (4, 5) 6.二次函数2 ()23f x x bx =++()b R ∈零点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以上都有可能 7.设 ()x a f x =(a>0,a ≠1),对于任意的正实数x ,y ,都有 A.()()()f xy f x f y = B. ()()()f xy f x f y =+ C.()()()f x y f x f y += D. ()()()f x y f x f y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稷王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2014-9-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集合{1,3,5,7}用描述法表示出来应为 ( ) A.{x|x 是不大于7的非负奇数} B.{x|1≤x ≤7} C.{x|x ∈N 且x≤7} D.{x|x ∈Z 且1≤x ≤7} 2. 设集合{}|43A x x =-<<,{}|2B x x =≤,则A B =I ( ) A .(4,3)- B .(4,2]- C .(,2]-∞ D .(,3)-∞ 3. 设集合A={x |-5≤x<1},B={x|x ≤2},则A ∪B= ( ) A.{x |-5≤x<1} B.{x|x ≤2} C.{x|x<1} D.{x |-5≤x ≤2} 4. 已知集合A={x|x 2+x -2=0},若B={x|x ≤a},且A ?≠B,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a>1 B.a ≥1 C.a≥-2 D.a≤-2 5. A={1,2},则满足A ∪B ={1,2,3}的集合B 的个数为, ( ) A. 1 B. 3 C. 4 D. 8 6. 已知全集,U R =集合{}{} 1,1.M x R y x N y R y x =∈=-=∈=+则M C N U I =( ) A .? B.{}01x x ≤< C.{}01x x ≤≤ D. {}11x x -≤< 7. 设集合{}22≤≤-=x x M ,{} 20≤≤=y y N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集合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8. 已知A={1,2,3},B={2,4},定义集合A 、B 间的运算A *B={x ∣x ∈A 且x ?B}, 则集合A *B 等于( )

高中数学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4×10=40分) 1. 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7 D. 8 2. 如果全集}6,5,4,3,2,1{=U 且}2,1{)(=?B C A U ,}5,4{)()(=?B C A C U U , }6{=?B A ,则A 等于( ) A. }2,1{ B. }6,2,1{ C. }3,2,1{ D. }4,2,1{ 3. 设},2|{R x y y M x ∈==,},|{2 R x x y y N ∈==,则( ) A. )}4,2{(=?N M B. )}16,4(),4,2{(=?N M C. N M = D. N M ≠? 4. 已知函数)3(log )(2 2a ax x x f +-=在),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 A. )4,(-∞ B. ]4,4(- C. ),2()4,(+∞?--∞ D. )2,4[- 5. 32)1(2 ++-=mx x m y 是偶函数,则)1(-f ,)2(-f ,)3(f 的大小关系为( ) A. )1()2()3(->->f f f B. )1()2()3(-<-b f a f D. )()(b f a f 的符号不定 7. 设)(x f 为奇函数且在)0,(-∞是减函数,0)2(=-f ,且0)(>?x f x 的解集为( ) A. ),2()0,2(+∞?- B. )2,0()2,(?--∞ C. ),2()2,(+∞?--∞ D. )2,0()0,2(?-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 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 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 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 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ab)^a=a^a*b^a(a>0,a、b属于Q)

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 1、设集合A={x ∈Q|x>-1},则( ) A 、A ?? B 、2A ? C 、2A ∈ D 、{}2 ?A 2、设A={a ,b},集合B={a+1,5},若A∩B={2},则A∪B=( ) A 、{1,2} B 、{1,5} C 、{2,5} D 、{1,2,5} 3、函数2 1 )(--=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A 、[1,2)∪(2,+∞) B 、(1,+∞) C 、[1,2) D 、[1,+∞) 4、设集合M={x|-2≤x ≤2},N={y|0≤y ≤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集合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5、三个数70。 3,0。37, ,㏑0.3,的大小顺序是( ) A 、 70。3,0.37,,㏑0.3, B 、70。 3,,㏑0.3, 0.37 C 、 0.37, , 70。3,,㏑0.3, D 、㏑0.3, 70。3,0.37, 6、若函数f(x)=x 3+x 2 -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 f(1)=-2 f(1.5)=0.625 f(1.25)=-0.984 f(1.375)=-0.260 f(1.438)=0.165 f(1.4065)=-0.052 那么方程x 3 +x 2 -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 ) A 、1.2 B 、 1.3 C 、1.4 D 、1.5 7、函数2,02,0 x x x y x -?????≥=< 的图像为( )

8、设 ()log a f x x =(a>0,a ≠1),对于任意的正实数x ,y ,都有( ) A 、f(xy)=f(x)f(y) B 、f(xy)=f(x)+f(y) C 、f(x+y)=f(x)f(y) D 、f(x+y)=f(x)+f(y) 9、函数y=ax 2 +bx+3在(-∞,-1]上是增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则( ) A 、b>0且a<0 B 、b=2a<0 C 、b=2a>0 D 、a ,b 的符号不定 10、某企业近几年的年产值如图,则年增长率最高的是 ( )(年增长率=年增长值/年产值) A 、97年 B 、98年 C 、99年 D 、00年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 11、f(x)的图像如下图,则f(x)的值域为 ; 12、计算机成本不断降低,若每隔3年计算机价格降低1/3,现在价格为8100元的计算机,则9年后价格可降为 ; 13、若f(x)为偶函数,当x>0时,f(x)=x,则当x<0时,f(x)= ; 14、老师给出一个函数,请三位同学各说出了这个函数的一条性质: ①此函数为偶函数; ②定义域为{|0}x R x ∈≠; ③在(0,)+∞上为增函数. 老师评价说其中有一个同学的结论错误,另两位同学的结论正确。请你写出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函数 0099989796 (年) 2004006008001000(万元)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共50分) 1、设集合A={1,2}, B={1,2,3}, C={2,3,4},则=??C B A )( ( ) A.{1,2,3} B.{1,2,4} C.{2,3,4} D.{1,2,3,4} 2、设函数???<≥+=0 ,0,1)(2x x x x x f ,则[])2(-f f 的值为 ( ) A.1 B.2 C.3 D.4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x x y y ==,1 B.x y x y lg 2,lg 2== C.33,x y x y == D.2)(,x y x y == 4、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f(x)=3-x B.x x x f 3)(2-= C.x x f 1)(-= D.x x f -=)( 5 、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 A.6log 4log 4.04.0< B.5.34.301.101.1> C.3.03.04.35.3< D.7log 6log 67< 6、设函数833)(-+=x x f x ,用二分法求方程0833=-+x x 在)2,1(=∈x 内 近似解的过程中,计算得到f(1)<0, f(1.5)>0, f(1.25)<0,则方程 的根落在区间 ( )A.(1,1.25) B.(1.25,1.5) C.(1.5,2) D.不能确定 7、若f(x)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且在[0,+∞)上是减 函数,则 ??? ??-23f 与??? ??25f 的大小关系是 ( )A.??? ??>??? ??-2523f f B.??? ??=??? ??-2523f f C.?? ? ??

高一数学必修1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试卷及答案,100分满分的那种1.已知集合,那么() (A)(B)(C)(D) 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3.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倍,则的值为( ) A.B.C.D. 4.函数的图象是() 5.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B.C.D. 6.设函数定义在实数集上,它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且当时,,则有()A.B. C.D. 7.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8.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 ,则f(3)的值为( ) A.-1 B. -2 C.1 D. 2 9.函数的定义域为 10.函数的定义域是 11.函数y=x2+x (-1≤x≤3 )的值域是

12.计算:lg +(ln ) 13.已知,若有3个零点,则的范围是 14.若函数的零点有4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A、B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到B地,在B地停留1小时后 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地,将汽车离开A地的距离x表示为时间t(小时)的函数 表达式是 16.国家规定个人稿费纳税办法为:不超过800元的不纳税;超过800元而不超过4000元的按超过部分的14%纳税;超过4000元的按全稿酬的11%纳税.某人出版了一书共纳税420元,这个人的稿费为 元。 17.某同学研究函数( ) ,分别给出下面几个结论: ①等式在时恒成立;②函数的值域为(-1,1); ③若,则一定有;④函数在上有三个零点.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 18.已知集合,, (1)利用数轴分别求,; (2)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19.已知函数 (1)判断并证明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奇偶性(2)判断并证明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3)解不等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Y B. B A I C. B C A C U U I D. B C A C U U Y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M N A M N B N M C M N D

高中数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函数y =xln(1-x)的定义域为( ) A .(0,1) B .[0,1) C .(0,1] D .[0,1] 2.已知U ={y|y =log 2x ,x>1},P =???? ??y|y =1x ,x>2,则?U P =( ) A.??????12,+∞ B.? ????0,12 C .(0,+∞) D .(-∞,0)∪???? ??12,+∞ 3.设a>1,函数f(x)=log a x 在区间[a,2a]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2 ,则a =( ) A. 2 B .2 C .2 2 D .4 4.设f(x)=g(x)+5,g(x)为奇函数,且f(-7)=-17,则f(7)的值等于( ) A .17 B .22 C .27 D .12 5.已知函数f(x)=x 2-ax -b 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函数g(x)=bx 2-ax -1的零点是( ) A .-1和-2 B .1和2 C.12和13 D .-12和-13 6.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幂函数的是( ) A .f(x)=x B .f(x)=x 2 C .f(x)=x -3 D .f(x)=x -1 7.直角梯形ABCD 如图Z-1(1),动点P 从点B 出发, 由B →C →D →A 沿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 △ABP 的面积为f(x).如果函数y =f(x)的图象如图 Z-1(2),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10 B .32 C .18 D .16 8.设函数f(x)=??? x 2+bx +c ,x ≤0,2, x>0,若f(-4)=f(0),f(-2)=-2,则关于x 的方程f(x)=x 的解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下列四类函数中,具有性质“对任意的x>0,y>0,函数f(x)满足f(x +y)=f(x)f(y)”的是 ( ) A .幂函数 B .对数函数 C .指数函数 D .一次函数 10.甲用1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支股票,随即他将这支股票卖给乙,获利10%,而后乙又将这支股票返卖给甲,但乙损失了10%,最后甲按乙卖给甲的价格九折将这支股票卖给了乙,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是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x Q x A ,则( ) A . A ?? B .2A ? C .2A ∈ D .{}2?A 2、已知集合A 到B 的映射f:x→y=2x+1,那么集合A 中元素2在B 中对应的元素是: A 、2 B 、5 C 、6 D 、8 3.设集合{|12},{|}.A 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范围是( ) A .2a ≥ B .1a ≤ C .1a ≥ D .2a ≤ 4.函数21y x =-的定义域是( ) 1111. (,) . [,) . (,) . (,]2222 A B C D +∞+∞-∞-∞ 5.全集U ={0,1,3,5,6,8},集合A ={ 1,5, 8 }, B ={2},则集合)A B =U (C ( ) A .{0,2,3,6} B .{ 0,3,6} C . {2,1,5,8} D . ? 6.已知集合{}{}13,25A x x B x x A B =-≤<=<≤=,则( ) A. ( 2, 3 ) B. [-1,5] C. (-1,5) D. (-1,5] 7.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 A .x y = B .322-=x y C .2 1x y = D .]1,0[,2∈=x x y 8.化简:2(4)ππ-+=( ) A . 4 B . 2 4π- C .2 4π-或4 D . 4 2π- 9.设集合{}22≤≤-=x x M ,{} 20≤≤=y y N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集合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10、已知f (x )=g (x )+2,且g(x)为奇函数,若f (2)=3,则f (-2)= 。 A 0 B .-3 C .1 D .3

高一数学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7,5,3,1{},6,4,2{},7.6,5,4,3,2,1{ A B A U 则===B C U )等于 ( ) A .{2,4,6} B .{1,3,5} C .{2,4,5} D .{2,5} 2.已知集合}01|{2=-=x x A ,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A ∈1 ②A ∈ -}1{ ③A ?φ ④A ? -}1,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 :f A B →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A 中的任一元素在B 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 中有相同的像; (3)B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 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 B 、3a -≥ C 、a ≤5 D 、a ≥5 5、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 ①()f x =()g x =()f x x =与()g x = ③ 0()f x x =与0 1()g x x = ;④ 2()21f x x x =--与2()21g t t t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02=--x e x 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 A .(-1,0) B .(0,1) C .(1,2) D .(2,3) 7.若=-=-33)2 lg()2lg(,lg lg y x a y x 则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