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经济学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若干应用机理研究

空间经济学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若干应用机理研究

空间经济学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若干应用机理研究
空间经济学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若干应用机理研究

古典经济学派

五总结和评价(讲稿) 最后我们对这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们关于财富的一致看法是,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留在人们手上的剩余产品。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至上的看法相反,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重农主义的成分,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这种对财富的定义范围稍嫌狭窄,没有看到服务的价值,更没有看到其他无形的、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的存在。 关于价值观,古典经济学派的早期思想是,货币价值决定于其内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数量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含有了后来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影子,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是商品的价值应不仅由土地决定,更应由资本决定,资本和劳动,甚至加上后来的技术,构成了商品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我们小组关于财富的思考结果,我们认为,财富是指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首先,产品和服务肯定是财富,但是,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财富还包括人才储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或者说效益。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财富和资产进行比较,它们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财富和资产都能给人们带来收益或者效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好(better off),但是财富最不同于资产的一点是,资产作为会计上的一项条目,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财富不能。因为财富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很多精神财富,比如技能、诚信精神这些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能对其衡量的。 最后我们对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首先,这些学说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们顺应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了财富的重要来源,和财富生产的主要因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先驱们正确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发挥社会个体成员的积极性的机制是:发财致富的机会向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 但是这些学说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过度宣扬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由放任主义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经济萧条、垄断、公共物品的攻击、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但是,从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应如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配合,使得经济得以平稳的发展,还是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的一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 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 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 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 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 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 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 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

第三章 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 学说 概述 这章的主要内容和前两章的内容有所不同,虽然这三章都 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但是重商主 义经济学说,对古典经济学,或者科学的资产经济学的产生和 发展,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商主义也就是重视商业,但是所处的社会形态还是封建 社会末期,也就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社会萌芽已经出现,这 是他一个非常严明的特征,所以在学这个学派的时候,一定要 知道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 一、重商主义概述 (一)重商主义产生时间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段古典经济学 兴盛时期。中间几乎涵盖了250余年的时间。重商主义根据经 济发展的内容特点可以把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重商 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大约150余年的时间,晚期重商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下半叶。 (二)重商主义存在的地区重商主义一般出现在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最早的国家,最开始是在英国,接着就是法国,往后 就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资本主义非常重要的 一个特征就是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晚期主要出现在英国和法 国等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具有压倒优势的商业 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当然,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不能称其是严格 意义上的、科学的资产类经济思想,但是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所做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5世纪正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封建经济渐趋瓦解和分化。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境况下,一些封建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享用自己庄园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需要用货币(金银)来购买从外国输入的奢侈品,以 及日新月异的手工业品。于是,许多封建主都将其农奴的劳役 地租和实物地租改成货币地租。这样,一方面就必然推动着商 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货币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时的货币是贵金属,即金和银。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就是对 金和银的需求。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商业资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商业资 本是附属于生产资本或产业资本的。商业资本引起了分工和市 场的扩大,引起人们对金银的狂热追求,对金银的获取趋向于 两种方式:一是掀起到海外寻找金银矿藏的各种探险活动的浪潮;二是掀起海外贸易的热潮。前者导致了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后者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开辟和扩大。 重商主义的产生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商业 资本的意识形态,是商业资本和封建集权国家利益结合的产物。 所以重商主义产生的条件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的定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 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将理论研究 领域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 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猛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1640-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3、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培根:“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霍布斯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西欧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这就是重商时代。重 商主义经济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 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是以流通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 到了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 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 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产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处 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由发生到成长的上 升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地 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直接 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 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因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能够 面对现实,以相当科学的态度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揭露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力图为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和 过时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国家干预 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为此,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自然规 律”的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和论证自然的合理 的制度。这样,他们实际上承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 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他们又把

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

《经济学原理》概述

书名:经济学原理(原书第3版) 这本教科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要”,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内容提要】 本书译自经济学大师曼昆所著《经济学原理》最新版本——第3版,它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与政策、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本书主要从供给与需求、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学家们的世界观。全书语言洗练,思想深邃,相信必能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有所裨益。本书适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经理人员的经济学入门。 【书评】 曼昆领你入门——评格雷戈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方福前 1998年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新出了一本名为《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曼昆(N.GregoryMankiw)。这本书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本书之所以迅速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这本书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经济学时感兴趣的那些材料。他认为,职业经济学家写教科书时,往往有一种接受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并强调那些使他和其他经济学家着迷的论题的诱惑,而他在本书中要尽量避免这种诱惑。曼昆的这本书确实实现了这种定位。首先,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 格雷戈里·曼昆虽然年轻,但在经济学界早已著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他的论文和

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派对货币理论的对比

统计学0801 张家然 2008050118 透过货币理论看生活 ——对比分析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理论的现实意义是服务于生活。经济学也一样,从大的角度而言,经济学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个人而言,透过经济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甚至未来的经济走向,进而来决定自己现在的生活行为与预期生活计划。关于货币,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纯正的经济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它更多的是担任着政治工具的角色。 从整体理论上看,古典理论是注重经济的长期行为,凯恩斯主义则将其注意力集中在了短期。然而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说:困难时出现在短期,长期是看不到困难的。所以我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引导我们修正现在的经济行为,进而度过现在面对的一系列经济困难;古典经济学理论则给我们希望,就像在告诉我们:困难总会过去,一定要坚持住,这只是暂时的。让我们在面对短期的经济困难时不会失去勇气,最后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完美。货币作为控制经济进而控制别国的工具,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竞争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现对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进行对比,并希望可以透过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古典经济学派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和完善市场神话的信条上。古典经济学家和一切经济自由主义者都深信这假定的可靠性从而认神话为现实。“完全竞争”要具有若干的条件:第一,每一商品的供求双方都具有众多的供应者和购买者,而每一供应者和购买者和能提供和购买的商品部只构成本商品总供求量的一部分。第二,任何生产者都有毫无困难地力口人或退出生产的自由。第三,投入各生产因素和产出商品必须具有同一性,以便卖者可在不同生产单位的产品问作出自由选择。第四,将来供求的情况是确定的。第五,供求双方对于市场情况了解的知识是完全的。“完全竞争”造成了一个完善的市场,完全的市场为经济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起了“完全竞争”在完善市场中的作用。所以古典学派坚持货币数量论并相信货币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其核心思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对于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首先完全竞争市场在短期是不可能实现,其次货币也不是那么单纯的充当市场调节的工具。直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似乎充分证明了单纯靠货币的调节来实现市场的均衡是不现实的。所以凯恩斯从一个忠实的古典经济学的信徒到开始怀疑其理论的不足,走上了与古典经济学决裂的的道路,直至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一个新经济学时代的到来。 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一直断言在自由竞争下的市场力量会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这也就是市场自动调节论作为经济自由主义一个重要理论支柱的表现。凯恩斯则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充分就业均衡”是一个特例而“就业不足均衡”却是其通例。他把书名叫做“通论”就是因为书中所涉的问题是通例。他在《通论》一书正文的第一页就明确地指出:“我把这本书题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强调的是前缀词的‘通论’……我将要论证的是,古典派理论的各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例。它所假定的情况是均衡诸可能位置的一个限界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的性质,恰不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经济社会所具有的。如果我们把这种说教应用于经验实际,其结果将是引入歧途和灾难性的”。 凯恩斯把人们行为人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其关于短期中利率如何决定的观点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既取决于利率,又取决于收入水平。货币发行量只能影响LM曲线的位置,影响市场的均衡,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 1. 什么是财富?财富的五种资本形态是什么? 答:财富,在狭义上就是等于金钱,而在广义上,财富等于丰富(人生幸福的一切要素)是超越金钱至上的富足的生活。 财富有五种形态,分别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其中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三者又构成生命资本幸福是拥有富足的生活,是心理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 2. 个人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国民幸福指数的四层含义是什么? 答:个人欲望最小化。感恩的心,以自己拥有为足,是幸福的一个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国民幸福措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3. 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4.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或性价比?提高产品价值有哪些途径? 答: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版)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板) 十大经济学名著: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导读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庇古《福利经济学》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萨缪尔林《经济分析基础》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经典名著 《经济论》(色诺芬)——最早提出“经济”概念 《赋税论》(威廉·配第)——西方最早的赋税理论专著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孟)——重商主义的“圣经” 《布阿吉尔贝尔选集》(皮埃尔·勒,布阿吉尔贝尔)——重农主义的先声 《休谟经济论文选》(大卫·休谟)——货币数量论的早期范本 《商业性质概论》(理查德·坎蒂隆)——经济学说史上的首部纯理论专著 《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首次图解的宏观经济学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重农学派的巅峰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创建了经济学科学体系 《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供应学派的理论先导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经济学史的第二座高峰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西斯蒙第)——首次系统论述经济危机 《孤立国》(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第一部区位理论名著 《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理查德·琼斯)——地租理论的经典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历史学派第一部理论专著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古典经济学的“终结篇” 《经济和谐论》(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师夏)——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旗帜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石 《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数理经济学派的开山之作 《纯粹经济学要义》(莱昂·瓦尔拉斯)——般均衡理论的“发源地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双语各章练习

Quiz for Chapter 12 Ⅰ. Fill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the proper word or expression 1. Y-( )=CA 2、National income equals GNP less ( ),plus ( ),less ( ). 3. GNP equals GDP ( ) net receipts of factor income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4. The national income identity for an open economy is ( ). 5. When a country 's exports exceed its imports, we say the country has a current account ( ). 6. The current account includes ( ) 7. Any transaction resulting in a payment to foreigners is entered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 account as a ( ). 8. In a closed economy, national saving always equals ( ). 9.When official reserves increase, this will be recorded in the ( ), with ( )sign. 10. When debit is bigger than net decrease of the reserve, the difference will go to the ( ). Ⅱ. True or false 1.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s always balance in practice as they must in theory.( ) 2. Net unilateral transfers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current accounts but not a part of national income .( ) 3. The GNP a country generates over some time period must equal its national income ,the income earned in that period by its factors of production. ( ) 4. When you buy a share of Microsoft stock , you are buying neither a good or a service , so your purchase dose not show up in GNP. ( ) 5. If the government deficit rises and private saving and investment do not change much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must fall by roughly the same account as the increase in the fiscal deficit. ( ) 6. We include incom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current account because that income really is compensation for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foreign investments.( ) 7. Remember that foreign borrowing may not always be a bad idea :a country that borrows abroad to undertake profitable domestic investment can pay its creditors and still have money left over.( ) 8. 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central banks can freely hold foreign reserves and intervene officially in exchange market.( ) 9. When the United States lends abroad, a payment is made to foreigners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is credited. 10. One reason intervention is important is that central banks use it as a way of altering the amount of money in circulation.

行测—经济常识

知识点睛与解题技巧(注:黑色字体为原来的复习大纲,彩色为自行添加的内容)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1)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①、李嘉图②、西尼尔、穆勒③、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④。 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①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在《国富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是被广为接受的: ①分工论。斯密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说,按照目前的情形,普通人要单独制针是毫无效率的,但是分工组织在工厂内成立的话,一人一份的生产量将可达240倍以至4800倍,由此揭开了近代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原因。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他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能够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不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②价值规律的初阐述与“看不见的手”。斯密提出了市场价格(商品价格)围绕自然价格(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斯密实质已对价值规律做了初步的阐述,只不过是概念有所偏差而已。 ③资本积累。斯密认为,节省剩余价值而量行投资,就是资本积累,这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机能。 ④自由贸易主义。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奖出限进政策,是一种独占殖民地贸易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借贸易差额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因此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 李嘉图②是英国资产阶级最杰出的代表和完成者,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国际贸易方面,他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并且在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说,也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对优势理论解决了斯密留下的难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的条件,实际上,相对优势理论侧重在依托现有资源选择商品时,采取“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 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③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 萨伊④是法国经济学家,其为现代所熟知的主要是萨伊定律(Say’s Law),该定律以萨伊之名而命名,是一种自19世纪流传至今的经济思想。不过萨伊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依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实际上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就在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于英法两国。在古典 经济学之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最早的理论研究 的是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着眼于流通领域, 考察的是商业资本的运动,反映当时商业资本的要求。重 商主义认为财富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形式是金银货币,对 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最主要手段,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随 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产业资本逐渐掌握 整个社会生产,并使商业资本从属于自己,重商主义逐渐 被新兴资产阶级所抛弃。理论分析开始从流通领域转向 生产领域,这时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才开始。英国的配第 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代表这个过渡的开始,并标志着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配第的经济著作包括 《赋税论》(1662年)、《献给英明人士》(1691年)、《爱尔兰 的政治解剖》(1691年)、《政治算术》(1690年)、《货币略 论》(1695年)等。他在近代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并在地 租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农学派的先驱。他的经济著作包括

《法国详情及补篇》(1695年、1707年)、《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1705年)、《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1707 年)等。他坚决抨击重商主义政策,提出农业才是创造财 富的源泉。他也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奠基人和自由竞 争的热情拥护者。不过,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还都未形成 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配第到18世纪中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逐渐 产生的重要阶段,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配第的直 接后继者有洛克和诺思。洛克的主要经济著作有《政府 论》(1680~1690年)和《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691年)。他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地租和利息是由于土地和货币分配不均的结果。诺思的 主要经济著作是《贸易论:主要是关于利息、硬币的铸造 和损坏、货币量的扩大问题》(1691年)。他第一次提出资 本的明确概念,也肯定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马西和休谟 是18世纪上半期的重要经济学家。马西1750年发表《论 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他较早研究了利润,把利息归 为利润的一部分,并认为利息率的高低是由一般利润率 所决定的。休谟的主要经济著作有:《论商业》、《论货币》、《论贸易平衡》、《论赋税》,收集在《政治论丛》(1752年)论文集中。他提出贸易差额平衡学说,为反驳重商主义提供 了理论依据。他还对货币数量论做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 前言:.宏观经济学是通过寻找各种方法和工具来研究经济中的各种重大的经济问题或现象,主要集中这样几个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而古典的经济学级主要研究经济增长或发展问题。 一国民财富概念的提出 1.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在《献给英明人士》中首次对国民收入进行了估算。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国民财富的概念:“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为其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便利品和必需品的,或是由本国直接的产物或用这类物品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3.法国重农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把一国收益分为土地的产物和事业收益。 4.法国经济学级萨伊提出了“生产三要素理论”即土地、劳动、资本创造了国民财富,因此国民财富分为地租、工资和利息。 二、有关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提出的八个重要的问题 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4、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农业作为城市粮食来源和工业品市场的作用 6、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优化配置问题 7、部门贸易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农产品相对价格上升阻碍工业增长的可能性 8、制约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国民收入职能分配的长期趋势力量 一些重要思想的提法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消费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杜尔阁说明利率水平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三、萨伊定理 萨伊定理:供给创造需求 (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外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 (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 (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的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

供给不足。 (4)局部产品的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萨伊任务资本主义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危机,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