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染织纹样

唐代染织纹样

唐代染织纹样
唐代染织纹样

前言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有事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文明先进的国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外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使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朝时期,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着的重要地位,但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太有,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过去出世的幻想注意,这就使得艺术更加现实主义化,一扫南北朝时期不统一,民族形式不强的面目。

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丝织品的产量更有了空前的扩大,缫丝技术有很大的改进,由原来的简单缫丝框,发展成比较完善的手摇缫丝车。(摘自《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唐代染织工艺的发展

隋唐的染织,虽然民间有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主要的生产仍操纵在封建统治者手里。但是曾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染织生产。

丝织物的遗物,在新疆吐鲁番古墓曾有出图,联珠小花锦,大红地黄色联珠圈中装饰八瓣小花图案,这应该是唐代最为盛行的联珠纹锦图案的滥觞。棋局锦,是红白两色相间的方格纹。彩条锦,是用采绿和淡黄两色织成的彩条纹。这些锦图案明快大方,别具一种艺术风格。同时还出土绮多种,色彩复杂,有紫,绿,大红,茄紫等颜色,织成回纹图案。

唐代的丝织工艺很发达。生产的有官营和私营两种作坊。宫廷作坊产量大,当时需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才能满足他们的挥霍和消费。

除了宫廷作坊之外,唐代的的丝织工艺生产,遍布于全国各地。其中着名的有:剑南,河北的梭罗,江南的纱,彭越二州的缎,宋毫二州的绢,常州的釉,润州的绫,益州的锦。

唐代前期,丝织品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吴越本来是以产麻葛丝驰名,但是入唐以后,丝织业也逐渐发达起来,并且成为当时上贡丝织品的主要地区之一。浙西出产一种盘涤绫,有玄鹅,天马等多种花样,罗娟也很精致

蜀锦历史悠久,在唐代时候仍旧有名,代宗时期,贡品里就有大张锦,软锦以及盘龙,双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等花样繁多的品种。

二唐代的服饰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

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三唐代纹样的种类

隋唐五代时期除政府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流行图案花式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

(一)联珠团窠纹

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

(二)宝相花纹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三)瑞锦纹

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取花叶的自然形做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流行于盛唐。

(五)穿枝花

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流行于唐、宋、明、清。也称唐草纹。

(六)鸟衔花草纹

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七)狩猎纹

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八)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唐代染织纹样具体分析

以宝相花纹和唐草纹为例进行分析

唐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

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唐代卷草纹,多取牡丹的枝叶,线条婉转动人,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

宝相花纹多见于唐三彩器上,典型器如上海博物馆藏三彩宝相花纹盘。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影青暗花缠枝宝相花纹碗、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等。

宝相花纹大气华丽,复杂但是不失节奏,色调瑰丽不跳跃。不论用于服饰纹样还是瓷器上,都可作为艺术品欣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