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平分线知识点

角的平分线知识点

角的平分线知识点
角的平分线知识点

角的平分线

考点扫描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能够利用它们证明一些相应的问题;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名师精讲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任意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由此可知,角的平分线是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注意:要分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这两个定理,一个是性质,一个是判定,它们是有区别的,这两个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

2.逆命题的定义也可以叙述为:交换一个已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叫做已知命题的逆命题.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原命题和逆命题两者是相对的.要注意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假命题的逆命题也不一定是假命题.

3.根据一个已知命题表述出它的逆命题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在对原命题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句式,然后把两部分的内容交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说明:中考中单独测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题目较少,往往把角平分线与其它知识组合成较复杂的题目.

角平分线的使用

一、平分线的应用

几何题中,经常出现“已知角的平分线”这一条件。这个条件一般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应用:(1)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利用角是轴对称图形,构造全等三角形。

(3)构造等腰三角形。

二、应用举例:

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例1.如图,已知AB=AC,AD//BC,求证AD平分∠EAC。

证明:因AB=AC,故∠B=∠C。

又因AD//BC,故∠1=∠B,∠2=∠C,

故∠1=∠2,即AD平分∠EAC。

2.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例2.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E=DC+CE,求证:AF 平分∠DAE。

证明:连结EF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G,则ΔFDG≌ΔFCE,

故CE=DG,EF=GF,于是AG=AD+DG=DC+CE=AE。

又因EF=GF,故AF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于是AF平分∠DAE。

3.利用定理

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3.如图,已知ΔABC的两个外角∠MAC、∠N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B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P作PD⊥AB,PE⊥AC,PF⊥BC,垂足分别是D、E、F,

因P在∠MAC的平分线上,故PD=PE。

又因P在∠ACN的平分线上,故PE=PF,于是PD=PF,

故点P在∠B的平分线上。

4.和平行线结合使用,容易得到相等的线段。

基本图形:

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D∥AB,则有∠1=∠2=∠3,所以AD=DP。

例4.如图,ΔABC中,∠B的平分线与∠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D,过D作BC的

平行线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分析:由BD平分∠ABC,ED∥BC,不难得出BE=DE。要证EF=BE-CF,就转化为要证EF=DE-CF。下面要证FD=FC,即要证∠FCD=∠FDC。由CD平分∠ACG,ED∥BC,很容易得出∠FCD=∠FDC,从而问题得证。

5.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

例5.如图,已知在ΔABC中,AB>AC,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P是AD上一点,

求证AB-AC>PB-PC。

分析:证明不等关系,一般要把所证明的有关线段放在一个三角形内。

通过角平分线这一条件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在AB上截取AC'=AC,则有ΔAC'P≌

ΔA CP,AC'=AC,PC'=PC。

在ΔBPC'中,BC'+C'P>PB, 即AB-AC'>PB-PC',从而得出AB-AC>PB-PC。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1)》教案

4.角平分线(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学生已经经历了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过程,因此比较容易用类比的方法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已探索过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此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尝试着证明它,并构造其命题,进一步讨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使学生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随堂练习;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情境引入 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步骤如下: 从折纸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CD=CE, 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你能证明它吗? 2: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证明性质定理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证明上述结论,然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 2 1 E D C P O B A

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PE. 证明:∵∠1=∠2,OP=OP, ∠PDO=∠PEO=90°, ∴△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指导) 我们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证明了我们折纸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多媒体演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我们在前面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已经历过构造其逆命题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比着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引导学生分析结论后完整地叙述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 你能证明它吗? 没有加“在角的内部”时,是假命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在全班讨论交流,对困难学生可个别辅导) 证明如下: 已知:在么AOB内部有一点P,且PD上OA,PE⊥OB,D、E为垂足且PD=PE,求证:点P在么AOB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PD⊥OA,PE⊥OB, ∴∠PDO=∠ PEO=90°. 在Rt△ODP和Rt△OEP中 OP=OP,PD=PE,∴Rt△ODP ≌ Rt△OEP(HL定理).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逆命题利用公理和我们已证过的定理证明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逆命题叫做原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就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3.巩固练习 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

尺规作图角平分线

一、尺规作图 1.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 ′O ′B ′=∠AOB. 作法: 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 ,D ; 2.画一条射线O ′A ′,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点C ′; 3.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 ′; 4.过点D ′画射线O ′B ′,则∠A ′O ′B ′=∠AOB. 2.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 ′B ′C ′,使 A ′ B ′=AB , B ′C ′=BC ,C ′A ′ =CA. O A B C D O′ A′ B′ C′ D′

作法: 画一个△A′B′C′,使A′B′=AB, A′C′=AC,B′C′=BC : (1)画B′C′=BC; (2)分别以点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 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二、角的平分线 导入: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 点建成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 新修建的两条管道的长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图12.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 (2)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相交于点C. (3)画射线OC.射线OC 即为所求(如图). 理论根据:作角平分线的理论根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 ”. 拓展: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还可以作已知角的四等分线. 注意: “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是因为若以小或等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时,画出的两弧不能相交. 如图所示,已知∠AOB ,求作:∠AOM = ∠AOB. 1 2 12 12 14

七年级数学上册 中点及角平分线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B D 中点及角平分线(习题) 巩固练习 1. 已知线段 AB =2 cm ,延长 AB 到 C ,使 BC =2AB ,若点 D 为 AB 的中点,则线段 C D 的长为 . 2. 已知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D 为线段 BC 的中点,若 AB =10 cm ,则线段 A D 的长是 . 3. 已知:如图,线段 A B 的中点是 C ,BC 的中点是 D ,AD 的中点是 E ,若 A B =24 cm ,则 A E = . A E C D B 4. 已知两根木条分别长 60 cm ,10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 cm . 5. 如图,B ,O ,C 在同一条直线上,OE 平分∠AOB ,OD 平分 ∠AOC ,则∠EOD = . E A D B O C 6. 若点 C 在线段 AB 上,则下列等式:① AC = 1 AB ;②AC =CB ; 2 ③AB =2AC ;④AC +CB =AB ,其中能说明点 C 是线段 A B 中点的是 (填序号). 7. 点 C 是线段 A B 的中点,点 D 是线段 B C 上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 D = AC - BD C . C D = AD - BC B . C D = 1 AB - BD 2 D . C D = 1 BC 2 8. 如图,点 D 为∠BAC 内一点,则下列等式: ① BAD = 1 ∠BAC 2 ② CAD = ∠BAC - ∠BAD ; ③ BAC = 1 ∠BAC + ∠BAD ; 2 A C ④ BAC = ∠BAD + ∠DAC . 其中能说明射线AD 是∠BAC 平分线的有 (填序号).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

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教案 3.9角的平分线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 1,复习引入课题. (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 AOB的角

平分线oc. 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 (1)在图3- 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 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 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 PD, PE (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 (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 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2)教师随后强调定理1与定理2的区别:已知角平分线用性质为定理1,由所给条件判定出角平分线是定理2. (3)教师指出:直接使用两个定理不用再证全等,可简化解题过程. 4.理解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显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渗透集合的纯粹性). (2)在角的内部,至U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运动显示)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渗透集合的完备性). 由此得出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练习1填空:如图3-86 (1) v OC平分/AOB,点P在射线0C上, PD丄OA于D PE丄OB于E.「. -----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v PD丄OA, PEL OB, -------- 二0P平分/AOB ( --------- ) 例1已知:如图3-87 (a), ABC的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F. (1)求证:F到AB, BC和AC边的距离相等; (2)求证:AF平分/ BAC; (3)求证:三角形中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4)怎样找△ ABC内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

《角平分线的判定》同步练习题

第2课时 角平分线的判定 一、选择题 1.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AD ⊥OB ,BC ⊥OA ,垂足分别为D 、C ,AD 与BC 相交于点P ,若PA=PB ,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在Rt △ABC 的斜边BC 上截取CD=CA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E , 线交于点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M F E D C B A

6.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M 为AD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E =DF . (B )ME =M F . (C )AE =AF . (D )BD =DC . 8. 如图,△ABC ,AB=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有下列四个结论: ①DA平分∠EDF ; ②AE=AF; ③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 ④到AE ,AF 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二、填空题 9. 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 迹是这个 角的 . 10.如图,∠AOB=70°,QC⊥OA 于C ,QD⊥OB 于D ,若QC=QD ,则∠AOQ= °. °. 12.如图,已知PA ⊥ON 于A ,PB ⊥OM 于B ,且PA=PB ,∠MON=50°, ∠OPC=30°,则∠PCA=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ABC 的∠ABC 的外角平分线BD 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CE 相

初一数学角与角平分线练习题

初一数学角与角平分线 中考要求 例题精讲 一、角的定义 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这是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 定义2: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 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 如果角的终边是由角的始边旋转半周而得到,这样的角叫平角. (2) 如果角的终边是由角的始边旋转一周而得到,这样的角叫周角. 注意:由角的定义可知: (1)角的组成部分为: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2)顶点是这两条边的交点; (3)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无限延伸的. (4)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称为角的内部,平面的其余部分称为角的外部.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二、角的表示方法 ① 利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1.1. ∠AOB 图1.1 注意:顶点一定要写在中间.也可记为BOA ∠,但不能写成BAO ∠或ABO ∠等. ② 利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1.2. ∠A 图1.2 A 注意: 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角的时候,这个大写字母一定要表示角的顶点,而且以它为顶点的角有且 只有一个. ③ 用数字来表示角,如图2.1.

∠1图2.1 1 ③用希腊字母来表示角,如图2.2. ∠ α 图2.2 α 三、单位换算 1度=60分(160 ?=') 1分=60秒(160 '=") 四、角的度量 (1)度量角的工具常用量角器 用量角器注意:对中(顶点对中心)、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上的零刻度重合)、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 (2)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平角分成18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做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做1'.把一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做1''. 角度之间的关系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 角的分类: 锐角α(090 α <

八年级数学上 角平分线的作法

一. 教学内容: 1. 角平分线的作法. 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二. 知识要点: 1.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 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两点; ②分别以C 、D 为圆心,大于1 2 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 ③过点P 作射线OP ,射线OP 即为所求. O A B ① ② ③ 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①推导 已知:OC 平分∠MON ,P 是OC 上任意一点,PA ⊥OM ,PB ⊥ON , 垂足分别为点A 、点B . 求证:PA =PB . O P A B M N 12 C 证明:∵PA ⊥OM ,PB ⊥ON ∴∠PAO =∠PBO =90° ∵OC 平分∠MON ∴∠1=∠2 在△PAO 和△PBO 中,???? ?∠PAO =∠PBO ∠1=∠2 OP=OP ∴△PAO ≌△PBO ∴PA =PB ②几何表达:(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 P A B M N 12 如图所示,∵OP 平分∠MON (∠1=∠2),PA ⊥OM ,PB ⊥ON , ∴PA =PB . (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推导 已知:点P 是∠MON 内一点,PA ⊥OM 于A ,PB ⊥ON 于B ,且PA =PB . 求证:点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O A B M N P 证明:连结OP 在R t △PAO 和R t △PBO 中,? ????PA =PB OP =OP ∴R t △PAO ≌R t △PBO (HL ) ∴∠1=∠2 ∴OP 平分∠MON 即点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②几何表达:(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O P A B M N 1 2 C 如图所示,∵PA ⊥OM ,PB ⊥ON ,PA =PB ∴∠1=∠2(OP 平分∠MON ) 3. 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①为推导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依据和思路; ②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第2课时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2.会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锻炼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判定.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我们知道,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 【教学说明】如图所示,已知PD⊥OA于D,PE⊥OB于E,PD=PE,那么能否得到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呢?事实上,在Rt△OPD和Rt△OPE中,我们利用HL可得到Rt△OPD≌Rt△OPE.所以∠AOP=∠BOP,即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的延伸,那如何利用它来解题呢? 例1 如图O是△ABC内的一点,且O到三边AB、BC、CA 的距离OF=OD=OE.若∠A=70°,求∠BOC的度数. 【分析】由OD=OE=OF,且OD⊥BC、OE⊥AC、OF⊥AB知,O是△ABC的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1=∠2、∠3=∠4.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1+∠3的度数,即只要求出2(∠1+∠3)=∠ABC+∠ACB 的度数即可,在△ABC中,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

解:∵OF⊥AB,OD⊥BC,且OF=OD, ∴BO平分∠ABC,即∠1=∠2,同理可得∠3=∠4. ∴∠BOC=180°-(∠1+∠3)=180°-1 2 (∠ABC+∠ACB)=180°- 1 2 (180°-∠ A)=90°+1 2 ∠A=125°. 【教学说明】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要善于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2如图①,D、E、F是△ABC的三条边上的点,且CE=BF,S △DCE =S △DBF ,求证: AD平分∠BA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DCE和△DBF的两底CE=BF,且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这两底上的高应该相等.因此过点D作DM⊥ AB,DN⊥AC,垂足分别为M和N,则DM=DN.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AD平分∠BAC. 【证明】如图②,过点D作DM⊥AB于点M,作DN⊥AC于点N. ∵S △DCE =S △DBF ,即 1 2 CE·DN= 1 2 BF·DM. 又∵CE=BF,∴DN=DM,∴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D 平分∠BAC. 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90°,D是 AC上一点,且AE⊥BD并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又AE=1 2 BD.求证:BD是∠ABC 的平分线. 【分析】要证明BD是∠ABC的平分线,即证明∠1=∠2,可构造全等三角形,延长AE、BC交于F,根据条件证明△ABE≌△FBE即可. 【证明】延长AE、BC交于点F. ∵AE⊥BD,∠ACB=90°, ∴∠2+∠F=∠FAC+∠F=90°, 即∠2=∠FAC. 在△BDC与△AFC中,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延伸,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其作法原理是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提供了使用角的平分线的一种典型方法——利用角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证明相关元素对应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反映了角的平分线的基本特征,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研究过程还可为后期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提供思路。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 难点:1.理解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运用. 教学用具 直尺、刻度尺、量角器、角平分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给出一个纸片做的角,能不能找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呢? 师生活动:可用量角器,若不利用工具,也可用折纸的方法,教师课件演示. 问题2:哪一种方法用起来更方便?在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 师生活动:用量角器比较方便,但有误差,用折叠的方法比较简捷,但若换成木板、钢板等无法对折的材料,此方法就不行了,那还有别的方法适合吗?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设计“激趣设疑、联旧带新”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二)探索新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性质

E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要从P 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探索体验 探索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CD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CD 沿着角的两边入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观察领悟作法,探索思考证明方法 画法: 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 . 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1/2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C. 作射线OC. 射线OC即为所求. 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画法,加深印象,并强调尺规作图的规范性。 想一想:为什么OC 是角平分线呢?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进一步 明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熟悉几何证明 过程。 已知:OM=ON ,MC=NC 。 求证:OC 平分∠AOB 。 证明:在△OMC 和△ONC 中, OM=ON , MC=NC , OC=OC , ∴ △OMC ≌ △ONC (SSS ) ∴∠MOC=∠NOC 即:OC 平分∠AOB 探索2: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数学课上,探讨角平分线的作法时,黎老师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 小聪只带了直角三角板,他发现利用三角板也可以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 步骤: ①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M、ON,使OM=ON. ②分别过M、N作OM、ON的垂线,交于点P. ③作射线OP.则OP为∠AOB的平分线. 小颖的身边只有刻度尺,经过尝试,她发现利用刻度尺也可以作角平分线. 根据以上情境,解决下列问题: (1)黎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

(2)小聪的作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请你帮小颖设计用刻度尺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要求:作出图形,写出作图步骤,不予证明) 试题分析: (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解答. (2)利用判定方法“HL”证明Rt△OMP和Rt△ON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3)利用刻度尺作出PM=PN,再利用“SS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得解: 在△MOP和△NOP中,,∴△MOP≌△NOP(SSS).∴∠MOP=∠NOP.∴OP 是∠AOB的平分线. 试题解析: (1)黎老师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SSS”. (2)小聪的作法正确。理由如下: 在Rt△OMP和Rt△ONP中,,∴Rt△OMP≌Rt△ONP(HL). ∴∠MOP=∠NOP.∴OP是∠AOB的平分线. (3)如图: ①利用刻度尺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画点M、N,使OM=ON; ②用两个刻度尺作出MP=NP,交于点P;

③作射线OP,则OP就是∠AOB的平分线. 考点:1.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作图(基本作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要从P 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二、探究体验 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 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 和AD 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 画一条射线

A F C B E AE ,AE 即为∠BAD 的平分线。 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 是∠BAD 的平分线。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 =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 PE =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 问题:引例中两条管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四、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EB =FC . E O B A O B P E F 图2 图3 A O B P E A O B P E F 图1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经典)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1、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均分为两个相同的角的射线叫该角的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①平分线上的点;②点到边的距离; 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例1.已知:在等腰Rt△ABC中,AC=BC,∠C=90°,AD平分∠BAC,DE⊥AB 于点E,AB=15cm, (1)求证:BD+DE=AC. (2)求△DBE的周长. 例2.如图,∠B=∠C=90°,M是BC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 例3. 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2,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ABC的面积是多少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所示,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 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变式练习】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o 例2、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 1 N P F C B A

(3)CD、AB、AD间直接写出结果 【变式练习】如图,△ABC中,P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 例3.如图,在△ABC中,BD为∠ABC的平分线,DE⊥AB于点E,且DE=2cm,AB=9cm,BC=6cm,求△ABC的面积. 【变式练习】如图,D、E、F分别是△ABC的三条边上的点,CE=BF,△DCE和△DBF的面积相等.求证:AD平分∠BAC.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案(教学设计)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第四节尺规作图的内容。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尺规作图的前两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本节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带领学生做了回顾,所以严格地说这节课是本学期尺规作图部分真正的新课——第三种基本作图,位于全等三角形之后学习,给本节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是下节课“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真正的实践操作,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了解作图的语言,能说明作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动手操作和推理论证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积 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体会数学作图语言和图形的和谐统一。 3、教学重点: 规范使用尺规,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4、教学难点: 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述作图过程。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更能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动手、参与实践的数学活动,并且自己进行推理论证操作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爱动”的年龄特点,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准备:白板,投影仪,尺规。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直观动手出发,以观察、操作、感受、推理论证的学习方法为主,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

八年级数学:角的平分线(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八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角的平分线(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对于原命题和逆命题,学生对条件和结论容易混淆,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言时,更易找不准条件和结论,这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堂课围绕“以复习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训练为手段”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

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做好铺垫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具体画图的练习:已知角画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在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这样做一是复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二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图形基础。 (2)主动获取 利用上面的图形,观察这两个距离的关系,并证明自己的结论。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并能用文字叙述出来。对基础稍差一些的同学生得出结论并不难但让他们用文字叙述出来可能不是很准确,此时教师要做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主动提出此定理。 (3)激荡思维 在上面定理的基础上,让学找出此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交换条件与结论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然后验证此命题的正确性如何?学生通过推理证明不难得到是一个真命题。此时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中的定理2。最后注意强调: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及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步骤。这一环节完全是由学生给出定理的文字表述及证明过程。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一、学习目标 1、能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二、温故知新 如图1,在∠AOB 的两边OA 和OB 上分别取OM=ON ,MC ⊥OA ,NC ⊥OB .MC 与NC 交于C 点. 求证:(1) Rt △MOC ≌Rt △NOC (2) ∠MOC=∠NOC . 三、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探究(一) 1、依据上题我们应怎样平分一个角呢? 2、思考:把上面的方法改为“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 ,使MC=NC ,连接 OC ,则OC 即为∠AOB 的平分线。”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 3、受上题的启示,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如图2所示的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 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 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探究(二) 思考:如何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呢? 已知:∠AOB .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 请同学们依据以上作法画出图形。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 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 的内部吗? 探究(三) 如图3,OA 是∠BAC 的平分线,点O 是射线AM 上的任意一点. 操作测量:取点O 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O 作OE ⊥AB ,OD ⊥AC,点D 、E 为垂足, 测量OD 、OE 的长.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 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OD 与OE 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 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 已知:如图4,AO 平分∠BAC ,OE ⊥AB ,OD ⊥AC 。 图2 图1 OD OE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B O A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一.回顾: 如图,已知AC平分∠PAQ,则∠PAC ,∠CAQ和∠PAQ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阅读课本87页,13.4.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亲自动手完成作图: 已知:如图,∠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在射线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 2、分别以D、E为圆心,适当长(大于线段DE的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弧,在∠AOB内,两弧交于点C。 3、作射线OC。 射线OC就是所求的射线.

4.作出图中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5. 已知:如图,∠AOC和∠ COB互为邻补角 (1)用尺规分别作∠AOC和∠ COB的平分线OE和OF; (2) OE和O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 导学方案114页:自主测评1.2难点探究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第4题 B A C

角平分线的判定教案

角平分线的判定教案 【篇一: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11.3. 执教:【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 决有关简单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 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 学难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角平分线的定义: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数学语言: 如图1,∵ oc是∠aob的平分线, 1 ∴∠1=∠2(或∠aob=2∠1=2∠2或∠1=∠2= ∠aob).图1 2 2.角平分线的画法: 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量角器量或用折纸的方法 3.如果手头只有圆规和直尺,纸又不能折该怎么办呢? 如图2,是一个角平分仪,其中om=on,md=nd。 将点o放在角的顶点,om和on沿着角的两边放 下,沿od画一条射线oe,o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4.学生通过角平分仪的演示,小组合作想出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5. 平分平角∠aob 1)通过上面的步骤,得到射线oc以后,把它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直线ab是什么关系? 2)结论:作平角的平分线即可平分平角,由此也得到过直线上一点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6. 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 (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一种拼法提出问题: (1) 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 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人教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教学内容 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 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投影显示) 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 操作观察:

已知:∠AOB. 求法:∠AOB的平分线. 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 大于1 2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课 本图11.3─2). 【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9练习.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直的. 【探研时空】(投影显示) 如课本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 论证如下: 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课本图11.3─4)求证:PD=PE. 证明:∵PD⊥OA,PE⊥OB, ∴∠PDO=∠PEO=90° 在△PDO和△PEO中, , , , PDO PEO AOC BOC OP OP ∠=∠ ? ?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