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斗拱的艺术

论斗拱的艺术

论斗拱的艺术
论斗拱的艺术

论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的艺术性和价值性

摘要: 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般出现在较大型且有身份地位官式的建筑物上。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

格。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

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建筑文

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建筑、斗拱、艺术性、价值性、文化符号、建筑语言、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一、什么是“斗拱”

1.“斗”

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

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身科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斗拱。在外檐平房上的有的称为品字科斗拱,与内外檐构架相关联的为溜金斗拱。内檐斗拱除溜金花台科之外,还有位于梁架之间的隔架科斗拱与品字科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支撑构件,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大式建筑,在现有的一些大型而重要的古代建筑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

二、斗拱艺术发展概况

我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有着强烈的个性,斗拱就是其一。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到:“中国古代建筑有两个明显特征:斗拱,屋顶。”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建筑语言符号,是我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1、起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

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2、斗拱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阶段:西周至南北朝。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柱子间铺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其是建筑结构忠实直率的表现。

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第二阶段: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此外,像广州的光孝寺,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屋脊跨度增大,屋顶全部重力均落在了斗拱上。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宋朝时期,斗拱数量增多,但体积减小,屋顶越来越陡,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广东的梅庵,斗拱依然保持着挂栓和吊栓,因此可见宋朝斗拱纤细奢华。

宋代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四铺作至八铺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成。即四铺作就是四层重叠的一组斗拱,八铺作的造型就是八层重叠的拱昂枋组成。这些斗拱的造型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所呈现出的多层花瓣形状一样。因此,宋代

《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拱为一朵,即是比喻为一朵鲜花。无论是从纵向或是横向上看,这种斗拱均以30度角的斜度向上斜伸,呈倒阶梯形,也是成等比的梯形状,给人以层次感、深度感和变化感。斗拱的结构自宋代《营造法式》这种建筑标准颁布以来,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古建斗拱各部尺寸都有标准,元件互换性很强,不用铁钉不用胶全部插接而成。与辽同时代的北宋,已开始着手对斗拱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者也可以说宋代是斗拱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由于屋顶的坡度增大,立柱加高,斗拱的作用开始弱化。不仅比例变小,而且补间铺作增多。南宋以后,斗拱更加细腻,元代以后,斗拱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转由挑檐承担,它的原始作用消失。

第三阶段: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挑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总之,由于斗拱有逐层挑出支撑负载的作用,可使屋檐较大,又有装饰效果,成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之一。

清式斗拱的基本造型,虽然只有单翘品字斗拱,五彩重翘品字斗拱、七

彩三翘品字斗拱、九彩四翘品字斗拱、单昂斗拱、单翘单昂斗拱、单翘重

昂斗拱、重翘重昂斗拱、一斗三升斗拱,但通过这九种分别在柱头、角柱、

额枋上的造型变化,出现了二十七种不同样式的斗拱。除一斗三升斗拱外,

以上各式斗拱通过檐柱里面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秤杆变为溜金斗拱后,

又分别出现柱头、角柱、檐枋上的造型变化,溜金斗拱出现二十四种不同样

式。再加上这些斗拱中的翘、昂的件数与昂耍头、撑头的前后端头造型变

化和使用上的一些变化,清式斗口也有百种以上的样式变化。

溜金斗拱用于外檐或重檐建筑下檐的平身科,前面有昂,后尾为斜起长一步架的秤杆。它是由宋式下昂演变来的,秤杆即昂身,但外檐部分改为平置的昂头和蚂蚱头,整个构件做成曲折形,构造不如宋式合理。清式斗拱从宋式演变而来,但名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几踩几翘几昂(但以“单”、“重”表示一、二)。最简单的斗拱是不出踩的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最多为五拽架的十一踩重翘三昂,但实际上,明清北京紫禁

城宫殿的正门午门,正殿太和殿的上檐斗拱也只用到九踩单翘三昂。

明清斗拱结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从从的斗拱,就好象屋顶与梁柱间的过渡性装饰。这时它正由一般的语言变为装饰语言,是对唐辽时代斗拱语言的一种记忆。明清建筑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更多应用砖石的反映,是建筑高度增加和出檐要求弱化的结果。

三、斗拱的功能价值

1、承上启下,传递荷载。

斗拱一方面对屋的承载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椽的有机结合。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是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沉重的屋面更长地伸出屋檐。当建筑受到地震影响时,不管屋顶向何方推移,斗拱都能承受,从而避免建筑物倒塌。历史上北京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震,故宫太和殿的屋顶达两千多吨重,因为斗拱的作用却没受到损坏。四川平武报恩寺殿堂上的屋顶在平武大地震时因为斗拱的功能而安然无恙。可见作为传力构件的斗拱具有抗震功能。我国谚语“墙倒屋不塌”就生动地说明这种木构架的特点。

2、造型优美,装饰性强。

如果我们走进故宫,看太和殿、保和殿等体量庞大的建筑,居然一点也没有沉重感。在严谨与庄重中还能透出几许灵动,就因为凌空翘起的飞檐划出了一道弧形的轮廓线,使覆盖面积很大的屋顶变得轻巧起来,成为极富神韵和表现力的一部分。古代匠师们对斗拱的造型除满足承力和传力的实用功能外,还从审美角度将斗拱制作成了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斗拱造型从整体看,重重叠叠,结构有条有理,符合规律。其构造精巧,如盆景,似兰花,象民间量米的斗子,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从出土的战国至汉代文物上的斗拱造型来看,坐斗上有一左右弯曲起翘的拱,拱的两端有一小斗。两端弯曲向上,端头上放小斗,让小斗至诚额枋,这种处理既达到了增强额枋的受力作用,又使斗拱的整体造型富有变化,起到了装饰美化效果。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牌楼的万象斗拱也非常具有装饰性。牌楼为南方风格,斗拱有云头、凤头、野猪、犀牛,蝙蝠等,最多的是白色的大象。一般古建的斗拱,正面象一只只大牛头在支撑着檐檩,侧面像一排排伸着鼻子的老牛在屋檐下低头负重。而如意斗拱则把牛鼻子改成了一个个云头如意勾,使用“如意斗拱”更突出了牌楼的装饰性。

斗拱向外出挑可使建筑物出檐更长,美化整个建筑。房屋越高大,房檐探出就越长,下面的支点都落在额枋上,正是采用了斗拱这一功能使得撑托屋顶的面积大而下面的落点要小。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结构,是我国木质斗拱之典型代表,其斗拱雄大与出檐长,风格简洁雄伟,表现了在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四、斗拱的作用价值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它的功能作用,归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建筑柱子与屋架之间的承接过渡部分,承受上部梁架屋面的荷载,并传导到柱子上,再由柱子传到基础。即传荷载的功能。

(2)斗拱用于屋檐下,向外出路,承挑外部屋檐,可使檐更大更美观,并对保护柱子基础、墙体、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

(3)斗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出,有缩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节点处剪力的作用。

(4)四周斗拱群就有如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可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经过造型加工和描金油饰美化后的斗拱,是极富有装饰性。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用斗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斗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力要强得多。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六、斗拱的精神价值

每一个在历史上存在事物都必有其特有的精神内涵,中国的斗拱也是如此。从斗拱的形状与名称来看,是象天法地的。古代先民在长期观测天象变化中,看见天空上有组星座计七颗,就是所谓“北斗七星”,若用一根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象生活中的匙,匙的端部就象古人用来量米的斗一样,斗转星移,四时更替,就如中国古代民谣所唱: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中华世代按照不同的变化规律进行播种、耕

作、秋收、冬藏。斗拱中的斗就是北斗的象形物。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从拱的造型来看,两端对称弯曲向上翘起,拱的一端形状极像农夫耕田的犁。这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和生产工具形状的造型手法是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不开的,不仅在造型上受人喜爱,而且还具有吉祥内涵。

然而,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斗拱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重要的建筑物上,久而久之便成为统治者权贵们的“私有物”,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到后来便发展为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一些高级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上与内外屋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并以斗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的伦理品位。大雄宝殿上的斗拱就比寺庙其余配殿的斗拱要显得复杂与雄伟。因为这是象征“献给主佛释迦的斗拱”。

在上海世博会中我国的世博馆设计采用了我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形式,一个巨大的斗拱冉冉升起。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数千年来,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互为影响,它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明显的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有一个大屋顶,这种屋顶不但体形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屋顶四面的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此建筑的充分的体现了斗拱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了我国先人的智慧。

七、结论

综上所述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极为简单又极其标准化的构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担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悬挑、装点檐下、显示等级等功能。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不论是用什么样的材质和什么样的格式,从整体构件到局部构件的造型都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这是功能与美的结合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也是由于历代匠师们的智慧创造,才使斗拱与屋顶这种独特的连接方法在世界建筑中成为一朵绚丽的奇葩,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随着世界各国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元素和资源也是越来越多元化,而很多的设计如果采用具有历史代表性名族代表性的资源,那么这个建筑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还有很想的代表性。因此,如何从本国的传统工匠与传统艺术中探讨设计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虽然科技的进步和生活形态的改变使得取代性的建筑结构与材料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影响力,传统文化工艺依旧连着我们的血缘,存在于民族记忆之中。而且利用本国的传统造型文化设计资源做设计是区别于别国设计的重要标志,更有利于凸显民族特色,也是历史的再延续。

将传统造型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是我们设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语言符号,深入研究并发扬中国传统

建筑精髓,将其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才能实现民族设计的世界性地位。

参考文献:

[1]田学哲·建筑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5月。

[2]潘古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8月。

[3]潘德华·斗拱[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4]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年8 月。

[5]薛顺生·中西传统建筑细部构造·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07月。

[6]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06月。

浅谈音乐的艺术魅力(一)

浅谈音乐的艺术魅力(一) 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音乐是多种魅力的综合体,西洋乐,民族乐等等这众多的选择,给与我们的自然是多元化的听觉美感。也许你从前与那么些音符毫不相识,但它们与你听觉接触的一霎也许心灵便被它俘获。正如音乐人门德尔松的作品。他的交响曲以及管弦乐作品直至清唱剧《以利亚》总能深入到听者的心中。音乐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舒缓心情,更在于能在听者倾听之时对音乐产生自我的共鸣,将声音阐发为内心的鸣唱,这才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他的钢琴作品就具有这种魔法的力量。音乐就是如此,只要有机会接触到听者的耳朵,它就有魔力抓摄住你的灵魂。Op.54《庄严变奏曲》除了主题表现出门德尔松性格敏感细腻之外,在几个变奏里更是展现出他对各种变奏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第一变奏的单声部变奏、幻想性质的第二变奏、精灵般跳跃的第三、第四变奏的断奏手法、赋格风格的第十变奏、第十一变奏的切分音伴奏、其他的一些变奏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种种娴熟的技巧。 几首收录在门德尔松钢琴小品集《无词歌》里的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Op.62,No.6的《春之歌》。而最受听者推崇的莫过于是Op.62,No.3的《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的作品里不缺轻盈、优雅和欢乐,但是象这部葬礼进行曲这般沉重的却极少。Op.67,No.4是《纺纱歌》,当然也有听者称其为《蜜蜂的婚礼》,这类作品所具有的精灵般的风格便能称的上是门德尔松的标志了。 Op.14是《行板和回旋随想曲》,这部作品充满恬淡安宁的幻想和快乐的情趣,这部据称是他15岁所写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美满家庭的喜悦,或许这才是门德尔松诗意典雅的一生写照,被人诟病缺少激情和对比,但是充满温馨和热情。 学钢琴的人弹肖邦练习曲多,可是却很少有人会去弹门德尔松的练习曲。有精巧的技巧,同样也有深深的情感。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肖邦的练习曲是第一个成功的将训练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结合的第一人,但是笔者认为门德尔松的这三首练习曲也可以跟肖邦的许多练习曲媲美了。

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494517.html, 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作者:张慧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第06期 [摘 ; ; ; ; ;要] ;艺术与设计是有本质区别的,设计是为他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艺术却是为了服务自己。人们通过艺术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表达出来,从而有了艺术行为和艺术创作,艺术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会受他人的想法而有影响,没有创作的标准也没有计划,完全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展现。 [关 ; 键 ; ;词] ;设计;艺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 ;J110 ; ;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8-0111-01 起源这个词神秘得让人触及不到,艺术与设计的问题一直探讨不断,各界专家不断努力 探索。但艺术真正产生的时间、起点,以及产生缘由都不确定。专家们企图从考古方面探索,研究产生的源头。追溯历史,它们具有相同性,它们体现出来的都是人类以美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创作的一种造物活动。而这种共通性,也证明了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但是,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是艺术家情感的物态化。艺术界一致认为艺术与设计是彼此相连、相互促进的关系,展现的是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 一、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的共通性 早期人们更注重纯艺术的精神享受,传统记载,艺术起始于旧石器时代。而“史前艺术”还称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只是一种具有艺术形式的不成熟作品。不少理据证实,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期,但让人惊喜的是原始时期,人类还尝试从大自然中探寻且提炼一些装饰元素,以改变和美化当时的生活状况,也是设计的萌芽时期。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人类很厉害,为了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会不断努力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人类在不间断地索求和改变中,创造了许多新事物,这就是广义的设计,可见设计和艺术是不可分的。艺术的产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呈现方式,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归根结底,艺术和设计的源头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对艺术的需求也会随之改变,使艺术的形式也不断完善与成熟。 二、艺术与设计的区分 艺术和设计的源头来自人类,都是以美为准则,创造和感知美。但艺术与设计是有本质 区别的,设计是为他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艺术却是为了服务自己。人们通过艺术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表达出来,从而有了艺术行为和艺术创作,艺术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会受他人的想法而有影响,没有标准也没有计划,完全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展现。传统工艺出现的时候就促使了设计的产生,设计是人类在活动之前预设的计划,然后以计划为准则再进行理想物的创造活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

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简论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袁野 0943041301 1.巴洛克的历史和特点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 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 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 - 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 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 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 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 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 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 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 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 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 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

论艺术的永久魅力定稿

论古希腊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历史意义 [摘要]取人类发展的视角,古希腊人属于“正常的儿童”,饱含着“天真”,使希腊艺术较好地表达了自由奔放的价值理想,体现出强烈的人文超越性。这种精神,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后世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显示出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并成为后世永久的、高不可及的典范。本文旨在通过对古希腊艺术的人性美、丰富想象力以及艺术美三个方面探讨古希腊艺术的价值,从而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众多的、各具特色的神话。从地域范围来说,人们一般把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希伯莱神话、印度神话和中国神话称为世界六大神话。然而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下,大多数神话都已默默无闻。唯独希腊神话不仅没有被历史的河流淘尽,反而影响更加深远。她不仅成了欧洲文学艺术的源头,而且在近一、二百年来还影响了美洲文学乃至亚洲的文学艺术。 黑格尔曾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与一切民族所共赏的。”[1]328由于文学艺术所具有的认识和审美作用,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破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就像希腊神话,时隔千年,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光彩,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颂。马克思在阐述希腊艺术时说:“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与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他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2]109马克思所说的这句话是对希腊艺术的高度的赞扬和评价。爱琴海所哺育的希腊文明历经了全世界各国世世代代人民的审美检验,依然具有永久的魅力。古希腊艺术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其魅力和影响力直到今天依然深远。不仅仅是因为希腊艺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古希腊艺术的人性美 (一)古希腊艺术中“神人同形同性”之美 古希腊神话情节曲折,内容质朴而丰富,优美而动人。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是人格化了的,不仅具有人的外形、人的感情,还有人的意志、人的欲望和人的性格。他们和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拥有着超人的能力和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所用的手段非凡。在希腊神话中,众神都有人的衣食住行的需求,都有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也都有正直、勇敢、残忍、嫉妒等人所具有的品格,一切都赋予了人的形貌和生命。而埃及神话和印度神话多以动物为神祗,中国的神话则多以人兽同体、怪模怪样的鬼神居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表现了古希腊在生产力低下、压制文明的社会背景下所流露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神和英雄的人性崇拜”[3]67。

2020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齐白石

xx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齐白石作品,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和内涵。 难点:提高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通过猜谜的方式介绍齐白石,导入新课。 二欣赏体会 1、齐白石的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齐白石的国画种类介绍,了解齐白石国画领域广泛。 3、结合齐白石作品《白菜辣椒》、《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等,探讨齐白石的画美在哪儿?了解齐白石绘画的特色。a\笔墨美。用笔用墨或苍雄、粗犷,或纤美、细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一丝不苟,极为精细。b\情感美。作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透露对农民的尊重,对家乡的思念。这与其出身有关。c\意境美。无声中听有声,无声胜有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形式美。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诗书画印。齐白石印章作品欣赏。e\色彩美。衰年变法,红花墨叶。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4、齐白石的爱国情怀,对和平的向往欣赏作品《不倒翁》、《和平》。简述作品背景,了解齐白石身怀赤子之心、爱国、爱和平情怀。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即便水平再高,没了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就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画品。而世界和平正是齐老心胸开阔,又上一个境界的表现。 三课堂小试 小组讨论,谈体会。 教师引导:以毕加索的话和漫画的形式谈齐白石的高度。 眼睛、嘴------虾 xx----蝌蚪、xx 鼻子-------葫芦 帽子-------山 四课堂小结。 我眼中的齐白石:扎根生活、技术精湛贵在创新、红花墨叶人品贵重、不附权贵爱国爱家、热爱和平五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一颗童心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做一个人品贵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原创活动设计师艺术活动 内容提要 长时间一来,很多的一部分人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了解的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本文主要浅谈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人类刚出现在地球的远古时期,也就是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事伴随着“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设计行为的持续发展由于人类文明未曾中断的历史一样悠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累物质文明的发展,设计也从最早对时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慢慢演变成为今天涵盖人类审美和功能需要的创造活动。我认为此衍生出来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艺术了。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从这个层面说,人类史上第一位设计师应该是用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或武器,有意识、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器的那位。“艺术,希腊语作techne,拉丁文为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与现如今我们理解的美和道德所代表的艺术略有不同,但是从艺术的最原始词义来讲,艺术应该是从原始设计师们的工具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由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被认知和理解的需求以及最终对美的需求。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就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指向。总而言之,艺术和设计时密不可分的。包豪斯提出的三个观念可以解释一部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客观物的载体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物形式美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物的美观和漂亮,而是为了满足人在使用时的审美关照,满足人使用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而存在。 艺术性是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人性中融合文化、时尚、经验所形成的复杂同意体,通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素。因此,在设计艺术时间的具体表现上,往往以流行的风格样式来对应。这是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最表面,也是最活跃的表现。 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是衡量设计物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设计艺术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艺术与设计既是有区别,但是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的紧密关联的。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打制的石器就已经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造物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的都很明显。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链接——试论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链接——试论17世纪巴洛克艺 术的特色 *导读:每当回顾起西方美术发展的脉络,就会总有那么几 个熟悉的字眼在眼前浮现,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 ------,它们就像…… 每当回顾起西方美术发展的脉络,就会总有那么几个熟悉的字眼在眼前浮现,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它们就像是艺术史链条上的一颗颗珍珠,在属于自己的区间里闪烁着独特的耀眼的光芒。而其中的巴洛克更是以它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无与论比的综合性,向后人展现了无法抗拒的魅力。芬克斯坦在《艺术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写到: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着一种由反宗教改革所激发的反动运动,企图使艺术重新首先成为神学的奴婢,同时也是最有钱的豪商和专制宫廷的仆从。巴洛克艺术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充满了辨证的特性。更为我震撼的是它和宗教的链接所具有的风格,以及由此而留给后人的丰富财富。本文试图从巴洛克艺术的宗教色彩展开,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平台上,搜求自己一丝一毫的见解,并以此梳理历史,完善自我。 *一,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最初结缘 今天,说起巴洛克[Baroque],研究艺术史的人或者较有文 化素养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它产生于16世纪末期,广为流

行于17世纪,但当时并非就叫这个名称,那个时代的人们给了它不同的称谓,有说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即不圆的珠子,也有说源自意大利语[Barocco],有奇特,古怪,变形的意思。真正使用巴洛克这个名称,则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为了表述和他们的古典主义相对,而向它发起攻击时所采用的。关于巴洛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的艺术,也有人说它具有积极的因素。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往往不断地让历史掩盖了真实的面目,巴洛克自然也不例外。 不论翻开西方的历史,铺开世界的地图,还是欣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意大利这个词都会提醒我们,世界的西方有它书写的神话,灿烂的艺术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回头看一下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意大利的名字更是写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巴洛克产生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培育出新的艺术,不同的是,巴洛克产生之际,意大利已经因为欧洲商路的转移,再也享受不到过路贸易的好处,加上国内动乱,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商品经济受到严重阻碍。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走了回头路。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封建贵族势力的抬头,市民的民主势力的减弱以及教皇领导下的教会为企图消除文艺复兴以来的新的思想和观念,利用一切包括艺术在内的手段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掀起反宗教改革运动。因此,在16时世纪就初露端倪的巴洛克艺术并没有因为不是教会所独创而就不被利用,以其发源地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自然成

艺术的魅力作文

艺术的魅力作文 篇一:艺术的魅力 艺术的魅力古往今来,艺术的魅力无奇不有,简直是如雷贯耳,像齐白石、朗朗、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出类拔萃的呢? 在艺术那浩瀚的境界中,我最喜欢舞蹈,,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就像一位位天使,显得有些陽春白雪。舞台上的演员千姿百态,做出天女散花的样子,令人拍手叫好。但是,我不得不说,这其中哪一个不是高贵的象征呢?所以,艺术是一种高贵的文化。 我其次喜欢钢琴,钢琴曲中有遭遇挫折的哀伤,有失去亲人的悲哀,也有雄壮的进行曲,还有音调欢快的欢乐曲等,这哪一样不令我仰慕?哪一样不令我称赞的呢?每当我听到钢琴曲时,我会如痴如醉地领略艺术无穷的魅力。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我都会身临其境,遨游在音乐无边的世界里。所以,艺术也是一种无边的文化。 我也喜欢绘画,画家画出来的画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像一张心

灵的窗户。画卷生动,作者的心也自然开朗;画卷暗淡,作者的心也自然灰暗,一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作品,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品质。每次我又一次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作者的心情似乎会在画卷上脱颖而出,我会真正认识作者的心灵是欢乐还是开朗,是惆怅还是哀伤。艺术能从一样作品而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所以,艺术也是一封心灵的书信。 艺术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估量的。所以,我认为艺术并没有深刻的定义,它只是一种魅力而已。 篇二:艺术的魅力 当热情的的五月迈着青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时,艺术的激情已不容拒绝地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飘扬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享受艺术,放飞心情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

论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与运用

论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与运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0:40:29.3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罗婧予 [导读] 平面设计中的图案艺术以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通过和色彩以及空间的线条结合以后,室内设计就变得更加灵活,不再遵循单一的室内空间设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摘要:平面设计中的图案艺术以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通过和色彩以及空间的线条结合以后,室内设计就变得更加灵活,不再遵循单一的室内空间设计。而是根据已经拥有的空间,通过线条以及平面设计元素的界定和运用,在视觉上和实际的应用上,提高室内空间的应用范围。而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元素也是环境设计中的造型元素,是环境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应用元素,点、线、面各要素的种类、型态、视觉特性的不同应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果。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案艺术;环境设计 一、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结合与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师们的设计意识开始迅速觉醒, 设计师们重新认识到点、线、面等平面设计元素的重要性, 开始重新考虑室内设计的基本立足点。因此掌握平面构成的性质, 探索其内涵,有机的运用平面构成因素于室内设计中是现阶段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室内设计究其本质就是造型运动, 应当借助构成语言来思考。设计讲究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回归到整体。一个整体的室内空间包括六大面, 任何一个面都是一幅值得精心设计的画面。设计的任何一个元素以及造型都应该视为平面构成中初始的单位纹样和图案。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 位置各异, 或大或小, 或居中或左右。例如, 按照平面构成的原理, 在墙面设计时应该有上中下之分。上面设置挂镜线或装饰石膏线, 中部为可大手笔处理的广阔平面, 下方是不拘泥颜色、材质、图案的踢脚线。在按照平面构成原理精心处理各个面之后, 必须从局部回到整体, 把握整个室内设计空间, 使诸多构成因素和谐统一起来。 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立体空间的规划设计, 从设计者对形体的概念来看, 更多的是将平面的形态转化为立体空间内的存在物。在这个三维空间体系内的形体都必须放置于具体的空间环境中, 进行统一的安排。因此, 平面构成的二维平面性质应用较多的情况是在三维的制约中去体现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平面构成因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应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处理方法: 一是对平面性的点、线、面进行立体空间性的理解。二是室内环境设计中整体形的各单位体之间在完整的范围内, 通过点与点点与面、线与面等形体或调和或重叠或分隔的造型手段, 增加三维空间的丰富性、趣味性、空间扩展性。 点、线、面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每种因素都各具特征。在实际应用中, 它们应该穿插使用, 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就好像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 只有在设计师巧妙排列与运用下, 才能谱写出优美的乐章。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师要遵守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把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合理地运用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 使点、线、面在平面与室内空间中得到和谐统一, 进而使各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平面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室内空间中, 使人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二、点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设计创新能力的进步,平面设计元素中的点、线、面逐渐成为环境设计的构图基础,成为环境设计中的一部分。 在平面设计中,点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任何形状的物体在无限缩小后都会成为一点,所以任何形状的物体都可以理解为点,点首先会成为人视觉的中心。在环境设计中点要素的分布成为点状要素。其次,以自然或人为占有空间形式,并与周围空间相依存在的是空间汇集点,如广场中的一棵大树,一个标志塔,一件雕塑作品,一个喷泉或一个平台,他们这些点都会对环境空间具有一种特殊性。 三、线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线型分为直线、曲线、斜线、折线等不同的线型。不同的线型在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果; 1.直线的应用 直线竖硬、刚直、明快,线条的粗细还能反映出力量、速度等特征。在环境设设计中直线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例如环境中的道路就是应用最广泛的线型应用。直线最容易与建筑物的轮廓线相融合。 2.曲线的应用 曲线在平面中还分为抛物线、弧线、双曲线等线型,曲线通常给人以优雅、流畅、轻快、活泼的感觉。曲线具有一定的柔美感,曲线在自然环境中能取得很好的协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曲线的应用可谓是经典至极,曲径通幽。曲线对于空间的围合和划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形成简洁、流畅、醒目、规整又不乏柔和的环境空间,在形式上呈现明快的如画风格。从功能上说,这种曲线形状是设计一些环境元素的理想选择,如某些机动车和人行道适用于这种平滑流动的形式。在空间表达中,曲线常带有某种神秘感。沿视线水平望去,说凭不止的曲线似乎时隐时现,并伴有轻微的上下起伏之感。 3.斜线的应用 斜线和直线相配合会形成交线和夹角,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感和刺激感。在环境设计中,斜线的运用也比较广泛,会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引发人们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斜线的经典应用案例就是法国巴黎的安雪铁龙公园,设计师用一条沿对角线布置的宽阔线型斜路,使原本因横平竖直而流于平淡的构图,一下子变得活泼而具有动感,并将原本看似松散而漫不经心的结构变得精致。 4.折线的应用 折线是把原本在同一方向上的线改变一个方向继续延伸。不同的转折角和转折方式使道路的动态极大丰富,在环境中即可以使人在行走过程中体会到韵律感,又可改变视线方向真正获得行动的自由。在环境设计中折线形的环境要素不仅可以承担环境营建的功能,还可以分担功能。 四、面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圆形的应用 圆形面在环境设计中具有“内守”和“浑然、”张力的特征。圆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性、统一感和整体感。它也象征着运动和静止双重特性,正如本杰明霍夫所说:圆规的双腿保持相对静止却能绘出完美的圆。正圆形由于其形状的完美,往往会使设计过于完美而略显呆板,因此在环境设计中经常看到椭圆形的广场、树池、花坛,打破正圆带来的缺少变化的遗憾,使原本安静的广场、树池、花坛有了动态的趋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视觉艺术原理基础作业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14会计6班戴文浩 js1407605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是珠宝业的行话,专指未经加工的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外,其他地方都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讲求立体感空间感,取材于多艺术领域的特色和精神,突出表现对艺术的追求和大胆,可以说是一种激情的综合艺术,脱离宁静与安稳,追求动态和变化,形式丰富甚至于激烈。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罗马。罗马是当时的教会势力的中心,教会对于艺术创作的规范中,审美方面总是从属于宗教方面的,艺术只是教会使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时意大利世俗政权统治衰弱,作为天主教的中心,教会势力占了上风,为了反对宗教改革,耶稣会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建设,几乎所有信仰天主教的地区都出现了新式的教堂和学校,注重感官效果、反人文主义的巴洛克艺术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起来。意大利上流社会赞助艺术事业的繁荣景象,反而抑制了艺术的个性或独创性,迫使艺术就范于一种教会控制下的“公共艺术”。由于受不了长期的压迫,各行业的艺术家纷纷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现反抗,用表面的遵从圣经及教会教义的事物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来得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让人们从一样故事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巴洛克艺术主要包括建筑,绘画,音乐,雕塑,文学,服装和家具等。 绘画方面,画面中的人物和故事场景都是圣经故事里的内容,但是却用强烈的对比和扭曲的神情配上夸张的动作表现性和暴力,发泄对于宗教禁锢人的思想的反抗,以宗教所允许的内容来表现被压抑的情感和愤怒,就是巴洛克风格最好的体现。 从像绘画、雕塑这样紧致的内容中更加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精髓意义,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像》,在巴洛克时期也有同样的一次创作,就是贝尼尼的作品《大卫像》。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贝尼尼的作品中传达的大卫即将要突破疆界束缚爆发的力量之感对观赏者有极强的感染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热爱线条,注重素描,而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则非常重视色彩、光影和透视,以明暗来造型,他们喜欢物体逼真而强有力的效果。 在这些巴洛克风格鲜明的绘画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巴洛克时期人们渴望突破重重束缚获取自由的强烈愿望,用大幅的人物故事展现隐藏在圣经故事画面中的性和暴力的压抑感,动态的肢体和扭曲的表情有着极大的震撼力,也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画面中的贵族人物都身着盛装,高调出场,也有着极其突出的嘲讽感。 巴洛克因其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建筑方面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从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

论艺术的魅力

论艺术的魅力 作者:张鹏高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6期 摘要:艺术是一门很博大的人类智慧,因此在这里只是结合个人学习过程中对艺术美的感触浅谈一下体悟。众所周知艺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些概念,是我们谈论艺术魅力的前提,而它的构成形式与表现内容是富于它魅力的具体形态。通过学习体会我们会了解到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生活圈是一个相当大的范畴,这就赋予了它在人文艺术领域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性从而进一步升华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魅力;艺术知识;气韵 艺术,是借助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识结构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和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导论随堂笔记)它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有时人类能懂得、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在书法中带有动感、节奏的线条往往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一个字幅、一个微妙的笔画,在虚实节奏的韵律下常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在一个字幅中,不同字的大小的变化,紧与松的变化,势的去向的变化,一笔竖下去或上去的走势留给下面或上面的势的空间,再加上单个字与整幅字的平衡势均,下笔干枯圆润的变化等等这些元素;当作者把这些元素集合到一起的加以它内容的表现,把握到关系十分微妙也就是说多一点不能多少一点少不得的火候时,往往会让观众在心底产生一丝莫名的冲动,这种冲动就像一块平静的湖面突然来了一丝微风、扫起了丝丝涟漪。例如初唐的阎立本、吴道子,阎立本虽是在人物画中取得相当成就的人,但是他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这就对于美的构成再次增加了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对艺术的魅力再次做出了一个提升,在这方面打动读者;而吴道子的白描,我们知道他的白描被称为“炖菜描” 这个词显然已经赋予了他的作品对我们产生的感受,这也是他的风格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同时它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摄影、影视以及设计中,一个振奋人的视觉效果常常能引起我们感叹和思考,它相同于小说然而又是区别于文学作品,虽然它们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达,但摄影、视觉传达、以及影视中的每幅画面集结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无有情节内容上有意的顺序安排,(只指内容结构安排不指形式主次安排)但往往比起文学作品来更能给观众传达出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瞬间的释放除了形式上、构成上的主次安排在内容上的构成形式文字内容少的多、也抽象地多,不但没使观众难以理解而且相反它在将信息传输出去的同时又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例如陈放的《胜利》,这是在法国肖蒙克广告节上获得的惟一最高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张招贴是一支黑白的手竖起中指跟食指摆出的一个表示胜利的V型手势,但是其它三根手指都折掉了;在作品《胜利》面前。给人的第一感触就是强

论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资料

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 论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环境设计 年级 14级环艺1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3日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过了一些国家经济的成长,对于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人们不断的反省,人们进一步理解了“衣食足然后知设计”这一道理。随着各国建设事业的推进,无论是旧城区的改造更新,还是新城的大规模建设,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都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机会,无论是国家还是市民,都把环境设计做为一项大事业、一个大课题来对待。 【关键词】: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艺术与设计 一、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在人类刚出现在地球的远古时期,也就是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是伴随着“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设计行为的持续发展由于人类文明未曾中断的历史一样悠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设计也从最早时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慢慢演变成为今天涵盖人类审美和功能需要的创造活动。我认为此衍生出来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艺术。 广义的设计包括了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从这个层面说,人类史上第一位设计师应该是用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或武器,有意识、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器的那位。而艺术的希腊语和拉丁文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与现如今我们理解的美和道德所代表的艺术略有不同,但是从艺术的最原始词义来讲,艺术应该是从原始设计师们的工具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被认知和理解的需求以及最终对美的需求。 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就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指向。总而言之,艺术和设计时密不可分的。包豪斯提出的三个观念可以解释一部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客观物的载体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物形式美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物的美观和漂亮,而是为了满足人在使用时的审美关照,满足人使用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而存在。 艺术性是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人性中融合文化、时尚、经验所形成的复杂同意体,通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素。因此,在设计艺术时间的具体表现上,往往以流行的风格样式来对应。这是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最表面,也是最活跃的表现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是衡量是实现设计艺术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艺术与设计既是有区别,但是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的紧密关联的。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打制的石器就已经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造物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的都很明显。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

巴洛克艺术论文

外国美术简史 ——有关巴洛克艺术的研究(凡?代克) 魏邦龙 (鸡西大学09级安全与环境工程系采矿4班)【内容摘要】凡·代克(1599-1641)年安东尼·凡·代克,出生在安特卫普的一个商人家庭,母亲精于刺绣,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凡.代克是鲁本斯的学生,也是他的助手,但是最足以与鲁本斯抗衡的就是这位学生和助手。这是因为凡.代克的艺术风格既是最接近鲁本斯,却又最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他严谨、富丽,但不夸饰;他有鲁本斯的构图明晰而富深度,但比鲁本斯冷静。特别是在肖像画上,凡.代克塑造了一系列的高贵的英国贵族的形象,沉静、端庄、孤傲、威严,而且显示出卓越的心理表现。他的肖像甚至超过了鲁本斯,是美术史上最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他是一位神童,年仅14岁便创作出十分精细的绘画,18岁前后便作为鲁本斯的第一助手创作装饰教堂、宫殿的巨作。凡?代克希望在与老师相同的领域尝试自己的能力,但他作为肖像画家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他先在度过了青年时代六年时间的意大利获得承认,而后元宵度英格兰,晚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度过的。在英格兰期间,他创作出很多描绘国王及其家族以及宫廷人士的精美肖像画,优美程度令他追随者难以模仿,在几个世纪里,一直是肖像画家的灵感源泉。 【关键词】 1599 3月22日诞生,是富商法兰斯和妻子玛莉亚的第七个孩子。 1607 双亲在柯特·尼乌斯特拉特建造豪宅。 1609 10岁时拜在画家亨德里克范·巴林门下。 1621 10月起开始滞留意大利6年。以热那亚做为基地.四处旅行。 1627 回到安特卫普。这时主要以肖像画家的身份活动。 1628 写好遗书,加入普通信徒的宗教团体。在鲁本斯予1630年回国前,成为法兰德斯画坛第一大师。 1631 冬季在哈格的欧拉尼耶大公佛雷迪克·亨德里克的宫中作画。 1632 3月前往伦敦,被国王查理一世任命为“首席宫廷画家”,7月5日获颁爵位。 1641 5月回到伦敦。再度前往欧洲大陆作短期旅行,但因患重病,死于12月9日。遗体葬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 安东尼·凡·代克于1599年3月22日生于法兰德斯的安特卫普。是法兰斯(或称法兰索瓦)·凡·代克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玛莉亚·凯佩尔斯所生的12个子女中的第

论孙悟空的艺术魅力

论孙悟空的艺术魅力 摘要 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藩王叛乱不断,加之奸佞当道,宦官擅权,明朝危机空前,社会酝酿着重大变化,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则从思想上掀起了以王守仁的阳明心学、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为代表的波澜壮阔的反理学思潮。吴承恩的《西游记》就创作于这一时期,是一部成功的神魔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质,这种时代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孙悟空的身上。一部《西游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描写孙悟空的英雄传奇,记录了一个神通广大、自由自在、单纯浪漫、光耀三界的齐天大圣如何功德圆满,成为英勇无敌、机智无双、有情有义、菩萨心性的斗战胜佛的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嫉恶如仇、不畏艰辛、拼搏进取、永不退缩、不胜不止、永远乐观、童心未泯的猴王精神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完美演绎。 关键字:西游记;孙悟空;光耀三界;自我实现;民族文化精神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3 一、光耀三界,绝对单纯浪漫的自由自在 3 (一)突破人的界限,及人之所不能及3 (二)突破妖的束缚,为妖之所不能为4 (三)突破神的禁忌,想神之所不能想6 二、斩妖除魔,取经路上的自我实现7 (一)皈依佛教,广播英雄之名的开始7 (二)由无法无天的孙大圣到有情有义的美猴王9 (三)斗战胜佛,终成正果的菩萨心性11 三、美猴王,民族文化精神的演绎11 (一)不畏艰辛,永不退缩的战斗精神12 (二)永远乐观,自信昂扬的无畏精神12 (三)游戏人生,纯真不泯的童话精神13 结语14 参考文献15 谢辞17

毕业论文 前言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神魔小说,主人公由取经的唐僧变为护经的孙悟空,改变了孙悟空在以前取经题材中作为宗教信徒和神怪形象的特质,使其成为一个体现社会愿望、不惧危险困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真正英雄。本文试图从孙悟空的自在出身、成长经历和其精神内涵三方面入手来研究孙悟空的艺术魅力,品读西游文化,展现猴王精神。 一、光耀三界,绝对单纯浪漫的自由自在 仙石迸裂,神猴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1]惊动高天之上玉皇大帝。作者让孙悟空一出场就不同凡响,那么激越飞扬,那么无拘无束,是作者对自由呼唤的产物。 (一)突破人的界限,及人之所不能及 孙悟空出自石胎,无父无母,无任何血缘束缚,只是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天生地长而成,于是他摆脱了父母权威对他的束缚。在“百善孝为先”的社会里,孝者乃“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家长往往有着绝对的权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是不从便是不孝,而不孝便难存于天地。所以哪吒要“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经过这样的涅槃,终得一莲藕之身,算是摆脱了父母权威的束缚。对于悟空却没有这样的束缚,于是他便可以自家做祖。不敢想象若孙悟空一开始便有个“猴父”“猴母”管着会是怎样的情形。 孙悟空本无姓无名,当菩提祖师问“你姓甚么?”时,猴王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1]当真的天真,当真的烂漫。无姓,就无争名夺利之缚,无宗族荣耀之虑,无早起迟眠之困,赤条条一人,乐得自在。而当他有了姓名之后便要扬威立名。 作者安排孙悟空的出身,让他完全摆脱了宗法制的种种束缚,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