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发表时间:2019-06-19T16:10:59.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雨荆

[导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在文明历史发展中的聚居地,而现在的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在经历了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后幸存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记忆。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300

摘要:城市是人类在文明历史发展中的聚居地,而现在的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在经历了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后幸存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记忆。这些幸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标志或代名词。因此,历史街区不仅是城市文化的结晶,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武昌昙华林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现状、存在问题、保护规划和存在意义。

关键词:历史街区昙华林建筑文化遗产

1 概况

昙华林,是湖北武汉武昌区的一个老街区,位于武昌区西部,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相邻,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以北,凤凰山以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作为古城街区,昙华林具有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街巷文化、教育文化、古城文化等5种文化要素,是武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见证。[1]然而,由于之前对城市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文化街区保护力度的薄弱,昙华林的生存状态变得岌岌可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保护城市的文脉,挖掘昙华林街区的文化内涵,制定一套具有可实行性的保护利用规划,对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文化传统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现状分析

这里到处都是老资格的街巷、商铺、民宅以及百年梧桐。所到之处,家家户户依旧保持着种花的风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而且昙华林不准许车辆通行,所以这里十分宁静,难怪有人称这里是“大都市里的世外桃源”。现在,这里的酒吧、咖啡馆和西餐厅无处不在,它们有的是老民宅的内部改造,或者是洋楼的再利用,虽然其门脸儿一律不大,但是这里有意思的西式装修,欧式格调显得异常的典雅、高贵。总的来说,通过对昙华林历史街区的调查分析,这里主要由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街巷文化、教育文化和古城文化等5种文化要素构成。

2.1 宗教文化

抗战时期,郭沫若曾经在“保卫大武汉”运动中,每天奔波于昙华林,他在自传中说,昙华取自印度梵文音译,因此昙华林显然是和佛教有关的吧。经过后来考察,昙华林确实是因为佛教兴盛而出名的。而近代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宗教大量渗透到中国各地区,武汉也不例外,开始各种文化殖民,当然昙华林区域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教会以昙华林为的传教基地,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具有明显 “华洋杂糅”特点的建筑物。

2.2 建筑文化

调研表明,根据建筑类型来分,目前昙华林街区内的建筑主要分为住宅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和宗教建筑;按宗教势力范围来分,昙华林街区主要划分为瑞典教区、美国教区、英国教区和意大利教区;根据修建的时间则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新修建筑,而其中近代建筑是保存最多最完好的。

2.3 街巷文化

昙华林街区街巷呈南北向,与昙华林街垂直相交,形成了结构清晰的街巷组织网,畅行无阻。这些巷道组织结构将昙华林街区内的学校、住宅、医院、教堂等建筑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有华洋杂糅特色的街巷空间。

2.4 古城文化

武昌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要塞。从三国时孙权在武昌筑城(夏口城);到明清时期,这里曾经一度是整个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也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地方,并且还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最后到近代史上在此发生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日知会、花园山聚会等革命团体及著名的周恩来、贺龙、陈独秀、郭沫若、董必武等革命志士都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或居住。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给昙华林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赋予了深刻的革命意义和较高的纪念价值。

3 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传统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状况的冲突日益显著。特别是同时来自历史街区内部居民的修缮和外部的城市建设,一步一步致使文化大量的消亡。昙华林也难逃噩运,虽然昙华林街区曾经繁荣过,但夹在现代城市文化之中,这里整体环境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道路交通不畅,交通组织无序;街区内单位众多,用地权属界线交错;缺少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土地利用率低,功能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乏以及街巷卫生不整洁等现象问题,都是源于人们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挖掘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充分发挥武昌城的历史环境,向人们展现一个环境优美和丰富文化氛围的有特色历史街区,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开发周边用地,以增强武昌旧城活力,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4 保护规划

4.1 保护内容

历史街区是人的活动场所,因此保护历史街区首先要以人为本,延续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体现一个中国特色,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既要保护历史建筑,也要保护文化。经过科学分析,昙华林历史街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保护:首先,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空间结构和机理,也就是保护它的整体性,其主要内容是一街两巷三山,一街是指昙华林街,两巷是指戈甲营和太平试馆,而三山是指螃蟹岬、凤凰山和花园山。其次,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其区域内的建筑,对建筑的保护既要保护其整体性,又要保护其局部的彩画、雕刻和构件等。昙华林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众多,其主要是住宅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宗教建筑四大类。再次,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及历史遗迹,还有历史传承,以及手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环境。这是主要是人的活动场所,改善街区环境就是改善街区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当然,不仅要改善街区内的环境,

川西林盘产业开发的分析

川西林盘产业开发的分析 作者:王林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 摘要:林盘是川西平原农村的重要组成,是川西特有风貌,蕴含着独特功能和价值。对其进行产业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手段。文章在成都市对林盘开发利用划分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林盘的功能和价值,对林盘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思路。 关键词:林盘产业林盘功能 一、林盘的功能及价值 “林盘”是川西农村居民的一种聚居方式,它通常是以姓氏(宗族)为聚居单位,呈一种分散的分布方式,形式上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林盘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属于复合性农村居住风貌,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它既是农民家庭生活空间,又是农副产业生产经营园地,还是邻里社会和乡风文明传承的载体以及生态保育和环境净化的单元,同时具有深厚的生态价值、居住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成都市林盘保护开发对林盘类型的划分 成都市在对林盘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提出林盘的五种保护开发类型——农耕型、农家旅游型、特殊产业型、生态型和新型聚居点林盘。 农耕型林盘。分为现代农业观光型和生产型,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盘植被及房屋应与广阔的农田协调,保护传统川西民居型建筑,充分体现植被的生机盎然,使其成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可供人们从事农业观光和考察。 农家旅游型林盘。多位于城市近郊区,依托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环境和交通优势发展乡村旅店和农家乐餐饮服务,既要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要为城市人口提供生活品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林盘的保护性建设应满足乡村旅店和农家旅游的需要。 特殊产业型林盘。主要利用和发展已有的传统特殊产业,重点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水果、庭院经济、家畜养殖等特殊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分为经济林果型和家畜养殖型。 新型聚居点林盘。其特点是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和城镇都比较远,居住对象主要是土地整治、土草房改造和距离新型社区较远的集中安置户,这类林盘依托原有林盘,按规划新建设而成,应吸取传统林盘的经验,注重环境景观形态的培育,既要满足现代人们居住的功能要求,也可兼顾有利于从事乡村旅游业得开发。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精心整理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3、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 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docx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北海老街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是北海古老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北海老街沿街的骑楼式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赞誉北海老街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一、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现状 20XX年以来,北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城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规定,对临街的骑楼建筑和历史价值较大的原址建筑实行一级保护,并建立了严格的修缮改造审批制度,投入巨资,分三期对北海老街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是重点对珠海路段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立面和视觉修复;二期是改造老城,重点是修复、开发与挖掘重点文物景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期是重点建设珠海路、中山路街区的配套设施与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北海市政F借鉴江浙古镇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老街两边的大清邮局旧址、宜仙酒楼、永济隆将军府等历史人文景点,都保持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修建后的北海老街集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重现了昔日百年商埠的繁华和老街特有的文化气息。北海市政F对北海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两者并重,举办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和百年老街摄影大赛,创建高校艺术教学创作基地。如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生来到北海老街写生、摄影、采风,让百年老街绽放出时尚的新绿。北海市政F在保护性开发北海老街中,将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活力,发展旅游经济,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

活力。 二、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与商户保护老街骑楼建筑意识淡漠北海老街被开发成旅游步行街之后,部分原居民将破旧的骑楼建筑或推倒重建,或重新装修,影响了骑楼建筑的本来面貌。北海老街的商户租借骑楼建筑经营酒吧、餐馆,他们在装修铺面时对骑楼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民俗技艺后继无人北海老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原住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就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向游客兜售珍珠、贝壳等旅游产品,“以船代轿”的疍家特色婚俗被“以车代轿”逐步取代,一些民间传统曲艺因年轻人不愿学唱而后继无人。 3.北海老街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偏差,旅游开发不合理北海老街在开发之初主打酒吧文化,后来的店铺又充满小资情调,老街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北海老街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步行街仍有车辆穿行并乱停乱放,休闲座椅、垃圾桶和指示牌等设置较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北海老街没有开发特色小吃,沿街店铺缺乏自身特色,影响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三、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1.提高民众保护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意识民众要加强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保护老街特色建筑的自觉性。特别是老街居民和商户,在改建或者装修时,不要破坏或影响骑楼建筑原貌,争取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应征意向表(自然人) 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自然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Natural Persons)

首届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众组) 应征意向表(法人、社会团体) 注:联合设计团队所有法人成员需分别填写此表。

First Solici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s Featured Town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st Sichuan Linpan Rural Residence Complexes (Public Group) Application Intention Form (Legal Entities and Social Groups)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赏析 ——中外传统建筑赏析结课报告

一、篇首语 很早前我看到过一件雕塑的摄影,名字叫《阿波罗与达芙妮》。雕塑选用的是希腊神话中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结果她变成月桂树的场景。雕塑集中在达芙妮变化的一瞬间,充满动态感,远不同于平常所见的庄重肃穆的伟人雕塑,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艺术大师贝尔尼尼。 真正开始接触他是在看了小说和电影《天使与魔鬼》后,一边感叹于传说中他为光照派设计的对称字的精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非常杰出,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由此我也逐步开始了解到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式的建筑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巴洛克的定义、风格特点及代表建筑赏析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代表人物: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博罗米尼(Borromini) 夸立尼 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

武昌旧城昙华林前世今生历史调研

神秘的武昌旧城:昙华林的前世今生 一、昙华林的区域范围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 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现今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及花园山和螃蟹岬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昙华林街区内各条街巷的历史地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植被,具有官府衙门地名多、老街旧巷地名多、文化古迹地名多的特点。

二、昙华林名字的由来及周边街巷的考证 “昙华林”作为地名见诸文字记载,始于清末光绪年间(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而究其称谓由来,至今有三说: 其一是附会而来。传说此处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因古时“花”与“华” 通假,故而街名被人们附会而成“昙华林”。 其二是音讹而来。传说此处古街人家,多喜植花,花盛之时置坛于庭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昙”与“坛”字音相近,由此谬讹而来。 其三是佛语衍化而来。“昙华”意出佛经《妙法莲华》中的如来语:“优昙钵花,时以现耳”。当年老武汉佛教四大丛林(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正觉律寺、莲溪寺)之一的正觉律寺,就曾位于其境内南麓。关于“昙华林”一名由印度梵文衍化而来的说法,曾客居于此的郭沫若在其相关文稿中有所提及,遗憾的是后续并未进一步考证。 1、戈甲营:戈甲营是武昌区一个纯居民社区,社区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因明 末清初时一崇姓藩王在此建王府及兵器库并存放大量兵戈战甲而得名戈甲营。现在社区内仍有很多清代、民国时期的楼阁、牌匾,有辛亥革命时的“日知会”,天主教会圣约瑟学堂及北伐时在此建立的革命军军部等。 2、螃蟹岬:位于昙华林与中山路之间,山体东西长1.8公里,东抵中山路、沙 湖路段,西至得胜桥,隔路与右紫金山相望,面积十万平米,海拔57米。因为山体东端呈蟹钳状,故名。武昌古城垣曾沿此山脊而筑,所以也叫城山,现如今部分地区仍有城墙遗迹。 3、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至得胜桥,西接解放路,南邻武昌 实验中学,北挨中山路,面积2万平米,海拔44.9米。三国吴黄龙初年,夏口言凤

常州南大街商圈分析(市场必看、商家必看)资料讲解

常州市南大街商圈分析 常州市市区的第一商圈主要汇集在南大街及其附近。主要包括已经成型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和今年11月8日开业的“莱蒙都会”。 南大街 南大街为常州市第一商圈!同时也是常州市商业项目一号工程,体量6万平米以上。南大街从立项开始就一度成为业内焦点话题,引起了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广泛关注。该项目身处原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老城区,项目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左携泰富百货和新世纪两大本地商业巨头,后期规划又有莱蒙都会大型商业CBD,右临人民公园休闲区、文化宫闹市区,前靠常州市政府,后对兰园休闲区、九州服装城、紫阳花园高档小区、中天体育广场等诸多人居活动及购物要所。 历史上老常州人都知道,南大街、西瀛里商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是做生意很旺的地方。据清康熙《常州府志》载,此处明清时称大街,即为常州最早的商业区。南接广化街、西瀛里、青果巷,东西方与双桂坊、青云坊、孙府弄等相交接,北通府直街。民国初年,府直街改北大街,此街即称南大街,这里云集了常州的百年老店数十家,几百年来,这里始终为商贾云集的繁华城区。随着常州建设特大型城市框架的大幕拉开,辅以莱蒙都会的强势入驻,南大街的商圈积聚效应将最大限度的体现。 南大街商业步行街由常州之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东起公园路,西至南大街,南自青果巷,北临延陵西路,东西方向宽120米,南北方向长600米。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2万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面积4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机动车600辆。步行街共设置了30台自动扶梯和35台垂直电梯。南大街由一条“S”型步行街将3个地块串联起来,一、二层为精品店铺,三层为风情美食街,地下一层为2万平方米的大型卖场——乐购超市,功能设计趋向欧美。南大街有各类大小商家630余家,主力品牌店除了乐购还有五星电器、麦当劳、泰富百货等十余家。日常客流量约为10万,节假日可达30万。 莱蒙都会 “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是华东首个58万平方米超大国际商业街区。建成后将成为集购物、休闲、旅游、餐饮、娱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常州市最大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以昙华林为例 发表时间:2019-06-19T16:10:59.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雨荆 [导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在文明历史发展中的聚居地,而现在的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在经历了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后幸存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记忆。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300 摘要:城市是人类在文明历史发展中的聚居地,而现在的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在经历了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后幸存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记忆。这些幸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标志或代名词。因此,历史街区不仅是城市文化的结晶,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武昌昙华林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现状、存在问题、保护规划和存在意义。 关键词:历史街区昙华林建筑文化遗产 1 概况 昙华林,是湖北武汉武昌区的一个老街区,位于武昌区西部,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昌校区相邻,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以北,凤凰山以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作为古城街区,昙华林具有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街巷文化、教育文化、古城文化等5种文化要素,是武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见证。[1]然而,由于之前对城市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文化街区保护力度的薄弱,昙华林的生存状态变得岌岌可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保护城市的文脉,挖掘昙华林街区的文化内涵,制定一套具有可实行性的保护利用规划,对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文化传统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现状分析 这里到处都是老资格的街巷、商铺、民宅以及百年梧桐。所到之处,家家户户依旧保持着种花的风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而且昙华林不准许车辆通行,所以这里十分宁静,难怪有人称这里是“大都市里的世外桃源”。现在,这里的酒吧、咖啡馆和西餐厅无处不在,它们有的是老民宅的内部改造,或者是洋楼的再利用,虽然其门脸儿一律不大,但是这里有意思的西式装修,欧式格调显得异常的典雅、高贵。总的来说,通过对昙华林历史街区的调查分析,这里主要由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街巷文化、教育文化和古城文化等5种文化要素构成。 2.1 宗教文化 抗战时期,郭沫若曾经在“保卫大武汉”运动中,每天奔波于昙华林,他在自传中说,昙华取自印度梵文音译,因此昙华林显然是和佛教有关的吧。经过后来考察,昙华林确实是因为佛教兴盛而出名的。而近代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宗教大量渗透到中国各地区,武汉也不例外,开始各种文化殖民,当然昙华林区域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教会以昙华林为的传教基地,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具有明显 “华洋杂糅”特点的建筑物。 2.2 建筑文化 调研表明,根据建筑类型来分,目前昙华林街区内的建筑主要分为住宅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和宗教建筑;按宗教势力范围来分,昙华林街区主要划分为瑞典教区、美国教区、英国教区和意大利教区;根据修建的时间则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新修建筑,而其中近代建筑是保存最多最完好的。 2.3 街巷文化 昙华林街区街巷呈南北向,与昙华林街垂直相交,形成了结构清晰的街巷组织网,畅行无阻。这些巷道组织结构将昙华林街区内的学校、住宅、医院、教堂等建筑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有华洋杂糅特色的街巷空间。 2.4 古城文化 武昌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要塞。从三国时孙权在武昌筑城(夏口城);到明清时期,这里曾经一度是整个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也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地方,并且还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最后到近代史上在此发生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日知会、花园山聚会等革命团体及著名的周恩来、贺龙、陈独秀、郭沫若、董必武等革命志士都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或居住。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给昙华林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赋予了深刻的革命意义和较高的纪念价值。 3 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传统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状况的冲突日益显著。特别是同时来自历史街区内部居民的修缮和外部的城市建设,一步一步致使文化大量的消亡。昙华林也难逃噩运,虽然昙华林街区曾经繁荣过,但夹在现代城市文化之中,这里整体环境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道路交通不畅,交通组织无序;街区内单位众多,用地权属界线交错;缺少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土地利用率低,功能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乏以及街巷卫生不整洁等现象问题,都是源于人们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挖掘昙华林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充分发挥武昌城的历史环境,向人们展现一个环境优美和丰富文化氛围的有特色历史街区,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开发周边用地,以增强武昌旧城活力,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4 保护规划 4.1 保护内容 历史街区是人的活动场所,因此保护历史街区首先要以人为本,延续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体现一个中国特色,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既要保护历史建筑,也要保护文化。经过科学分析,昙华林历史街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保护:首先,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空间结构和机理,也就是保护它的整体性,其主要内容是一街两巷三山,一街是指昙华林街,两巷是指戈甲营和太平试馆,而三山是指螃蟹岬、凤凰山和花园山。其次,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其区域内的建筑,对建筑的保护既要保护其整体性,又要保护其局部的彩画、雕刻和构件等。昙华林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众多,其主要是住宅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宗教建筑四大类。再次,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及历史遗迹,还有历史传承,以及手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保护昙华林历史街区就要保护它的环境。这是主要是人的活动场所,改善街区环境就是改善街区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当然,不仅要改善街区内的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四年级作文:游青果巷作文300字

游青果巷 【游青果巷】 放学一到家,我赶快做完作业,就和外婆来到名副其实的青果巷。 在青果巷这儿,我觉得最迷人的是两个地方。第一个是角落,特别漂亮,那蓝色的绣球花就像一个个湛蓝蓝的小皮球。还有紫色的水仙,就像一把把紫莹莹的小喇叭。这些花旁边有一方大大的鱼塘,河水清澈见底,里面还有一些小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有的游泳,有的睡觉,还有的浮出水面,真热闹啊! 第二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它像个舞台。“舞台”的两侧有几瓶高高的、形状规则的花瓶,花瓶里插着几朵美丽的白水仙。“舞台”中间有三个字——青果巷。青果巷是常州最为完整、最负盛名的古街巷,久违了的宽巷窄弄、白墙黛瓦重新与我们见面,市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前去参观了。最震撼的是夜景,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黑瓦白墙上,绚丽多彩。我们的大运河在灯光的映照下,像一条长长的龙。 今天我和外婆匆匆游览了一番,下次我一定要抽时间来了解这里的文化。 二(9)班陈子璇 【游青果巷】 五四青年节的下午,我们小队相约青果巷,一起游览了这条百年历史的文化街区。 我们在东入口集合,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牌坊,正面写着青果巷三个字,反面则写着江南名士第一巷,我们在这里合影纪念。牌坊的

右侧是游客中心,在里面我们看了青果巷的手绘地图。知道青果巷是一条东起和平北路,西至晋陵中路,东西向的街区;这里有很多名人的故居,唐荆川、吴祖光、周有光、瞿秋白、史良、刘国钧等。 我们随着人群一路往西游览。在街区中心,我们看到了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道路、井、排水沟和房基。 最后,我们在梳篦博物馆体验了梳子的制作过程,在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队每人都制作了一把属于自己的梳子。我们拿着梳子合影留念,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青果巷的游览。 二(9)班杨泽熙 【游青果巷】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小队去了青果巷。那里的东西可真丰富啊!茶具店里整齐地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包子店里传出阵阵香气。 不久我们走到了一家做梳子的店门前,我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做梳子,看起来有趣极了,于是我们一个个也跃跃欲试想要做一把。 做梳子的第一步是把梳子放在一个机器上,同时用左手握住一个大把手,用右手握住一个小把手,先推大把手,再推小把手,就这样反复循环,梳子的齿子就做好了。第二步是打磨梳子齿子间的缝隙,让它更平整。第三步是把梳子放在一个毛毛的滚轮上磨,让整个梳子更光滑。最后一步是在梳子上画上自己喜爱的图案,就这样,一把美丽的梳子就做好啦! 我觉得做梳子实在是太有意思啦! 二(9)班沈悠然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川西林盘的生存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姜涛,苏雪杨,陈其兵,吕兵洋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成都平原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川西林盘这一独特的乡村聚落景观形态,是西蜀人民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适应性的智慧结晶。作为地方乡土聚落景观,川西林盘真实反映了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园林美学、景观生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价值。从川西林盘的景观形态、环境生态和社会文化等入手,分析其蕴藏的深厚人文内涵和生存智慧。该研究有利于理解、保护和传承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的地域文化,并对城乡融合的现代田园城市设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当代川西民居建设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川西林盘;成都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生存智慧 Living Wisdom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 Plain JIANG Tao,Su Xue-yang,Chen Qi-bing,Lv Bing-ya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1100, China) Abstract:The special nature and humanity environment of Chengdu plain gave birth to uniqu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This kind of landscape is a bank of wisdom about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land-use pattern.As regional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 is a real reflection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nd people.It owns much value in landscape aesthetics,landscape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paper explored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living wisdom of Linpan in landscape patterns,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The research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preserving and inheriting the local culture an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 in modern garden city desig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new rural communities planning and new western sichuan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Linpan at western sichuan;Chengdu plain;rural settlement;landscape;living wisdom 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乡村聚落营造经验,创造了多样性的承载特定地域农耕文化的乡村景观。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乡村聚落景观形态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独特的生产生活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正慢慢消失。作为川西地区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川西林盘以其“随田散居”的形态和具有的景观、生态、文化等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川西林盘随着川西农村人地关系的调整又面临着大量消亡的现实。因此,深入探究川西林盘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生存智慧对于维护川西林盘的生态和文化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川西林盘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模式奠定基础。 1川西林盘的内涵与现状问题 1.1内涵 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以田园、林院、宅院为构成要素,结合川西农业生产方式与家庭体系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川西的文化特征和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川西乡村单元生活空间,这些林盘景观单元与场镇、城市、中心城市有层次、有规律地镶嵌在川西平

文化遗产保护策划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活 动 策 划 书 2016年4月29日

目录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 (3) 2、活动背景 (3) 3、课题分析 (4) 4、课题调研方向 (7) 5、活动意义与目的 (7) 二、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7) 2、活动地点 (7) 3、活动前期准备 (7) 4、活动具体安排及流程 (8) 5、活动后期及总结 (9) 三、其他: 1、队员职务分配 (9) 2、经费预算 (9) 附件 (10)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2、活动背景: (1)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宁波的历史人文底蕴 宁波是文化历史名城,7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宁波和绍兴交界的地方,创造出的河姆渡文明对比当时其他地方已经非常先进。宁波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在的院士人数都非常多,余姚,三北,镇海,鄞州自古都是文人骚客的聚集地,各种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现在宁波籍的院士人数又是全国第一或第二。北宋,南宋,元朝,明朝的时候宁波都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它们大多为军事或政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走进常州

走进常州 ---记一次文化旅程因为这次契机,我才能认真而细致地沿着青果巷斑驳的石墙领略我的故乡---常州的文化底蕴。身处其中太久,往往会遗忘时光赠予我们的财富,而我如今要将它们一一拾起,细细品味。 如果不是这次带着探究的目的重游青果巷,恐怕我会深深沉迷于浓浓的古典气息当中而不知所以。这儿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长街伴着一条长河,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荟萃了数不尽的人物精英。青果巷,隐藏在繁华之下的苍老,即使处于常州最为热闹的中心城区,也改变不了它的历史气息……

自2008年开始,青果巷历 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被提出, 深宅大院毗连,流水人家相映, 青瓦粉墙,一式明清风格建筑, 如诗如画。我所看到的房屋大多 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 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宁静的氛围,街道两边有许多小商店,有些年代已久,招牌都看不清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诉说着时光的匆匆……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青果巷有500年历史的“八桂堂”。论说八桂堂的名人,第一个自然是明朝唐荆川,当年正是他种下的八棵桂花树,才有了后来的人杰地灵的八桂堂,所以他堪称为八桂堂的开山鼻祖。其次是清朝常州读书大户——庄家的的庄楷,还有清乾隆年间的状元、为后人留下许多稀世名画的著名画家钱维城和

钱维乔两兄弟,其著作《苏东坡舣舟亭图卷》名垂千古。另外,湖北布政史瞿赓甫以此为居,其侄孙瞿秋白也在这里出生,著名实业家张赞辰及其侄儿青年将领张太雷也居住于此,他们都与 八桂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 人生一部分都在八桂堂上演,是 他们成就了八桂堂的百年人文 底蕴,使常州这个古老的城市光 耀千秋。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底蕴深厚,拥有6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而在青果巷你可以很轻易地领略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原因不在其他,单单是往来人群中不时常来的吴侬软语,便可体会一二。大多居住在青果巷中的是老年人,不是说青年人不喜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