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武汉大学浮游植物的调查和鉴定

【摘要】本实验主要对武汉大学月亮湖水样及东湖水样进行采集,用福尔马林液固定水样中的浮游植物,然后用1000cm广口瓶或分液漏斗沉淀已固定水样,用微量加样器取一定体积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及属种的鉴定

【关键词】月亮湖东湖浮游植物鉴定显微镜

【前言】

1)研究背景

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7类。浮游植物一般为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它们之中有单细胞体、群体,有的则是丝状踢(大多不分枝)。水体中的大部分动态特征,如清晰度、营养状况、浮游动物和鱼的产量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浮游植物。因此,浮游植物的调查和鉴定与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实验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增强显微镜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动物学教学中以它作为代表动物进行研究的意义。

3.认识浮游植物的常见种类。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材料:武大校内月亮湖内浮游植物东湖表面浮游植物

实验试剂及器具:浮游植物网,标本瓶,记号笔,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相机,固

定液。

1.2 实验方法

1.2.1 水样的采集

经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水体中浮游植物较少,必须借助浮游植物网在水体中进行长时间采集,而且水体中以流水居多,选点的时候应选择流速较缓的水体或者是静水,否则,将难以取到理想的样品。

本组于2013年xx月xx日进行了第一次浮游植物的采集,采集地点为月亮湖;本组于2013年xx月xx日进行了第二次浮游植物采集,采集地点为东湖。采样方法为:将浮游植物网放置于流速较缓的水域内静止五分钟以上,然后提起浮游植物网,将水样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固定液(甲醛溶液)固定

1.2.2浮游植物的鉴定

吸取固定的水样于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一种藻类植物后,首先根据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将其归入个大门类中,然后参照淡水浮游植物图谱进行属种鉴定,拍摄照片做记录。

2. 结果

通过将采集标本,固定后置于显微镜下面观察,将其形态特征与浮游植物鉴定手册进行比对,我们大致鉴定出了以下十几种浮游植物种类:

2.1 月亮湖水样

2.1.1隐球藻属

隐球藻属(Aphanocapsa)隶属于蓝藻门,色球藻纲,色球藻目,色球藻科,植物团块为一种微小群体,生活于微孢藻属(Microcystis)的胶被内,营一种内植生活,其本身胶被与寄主胶被融合在一起发不出界限。细胞球形,直径2—2.5μm,分散而不集中,原生质体灰色或蓝绿色。

2.1.2纤维藻属

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隶属于绿藻门,小球藻科(Chlorellaceae)。植物体单细胞,或2个、4个、8个、16个或更多个细胞聚集成群,浮游,罕为附着在基

质上,细胞纺锤形、针形、弓形、镰形或螺旋形等多种形状,直或弯曲,自中央向两端渐尖细,末端尖,罕为钝圆,色素体周生、片状,1个,占细胞的绝大部分,有时裂为数片,具1个蛋白核或无。

2.1.3隐藻属

隐藻属(Cryptomonas)隶属于甲藻门,隐藻纲,隐鞭藻科,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圆锥形、S形等。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圆或斜截,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纵沟和口沟明显,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时为红色。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分布广,湖泊、鱼池极常见。常见有卵形隐藻C. ovata和啮蚀隐藻C erosa,两者区别是前者细胞后端规则,呈宽圆形,纵沟明显;后者细胞后端大多渐细,纵沟常不明显。

2.1.4 宽带鼓藻属

宽带鼓藻属(Platrotaenium trabecula)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中带藻目,鼓藻科,

单细胞。细胞侧扁,缢缝深凹。顶缘圆、平直或平直圆形。半细胞侧面观大多呈圆形。垂直面观椭圆形、长方形。半细胞中部有时有拱形隆起。半细胞具1、2或4个轴生色素体,每1色素体具1或数个蛋白核;少数种类具6-8条带状色素体。

2.1.5棒状鼓藻属

无详细资料。

2.1.6 小桩藻属

无详细资料

2.2 东湖水样

2.2.1 扁裸藻属

扁裸藻属(Phacus)隶属于裸藻门,裸藻科,又名扁虫藻属。体形稳定,明显地背腹侧扁,正面观常为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有的螺旋状扭转,背侧隆起成脊状,后端多延伸成刺状;叶绿体圆盘形,无蛋白核;同化产物为副淀粉,形状有环形、圆盘形、球形及哑铃形。本属约160种,中国现有的记录约 60种。分布较广,为湖泊及其他小型静水水体中常见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时,可使水呈绿色。常见的种类有尖尾扁裸藻、宽扁裸藻、长尾扁裸藻和梨形扁裸藻。

2.2.2 卵形藻属

卵形藻属(Cocconeis)隶属于硅藻门,羽纹纲,曲壳藻目,卵形藻科,壳面椭圆形或近圆形。壳面花纹左右对称。花纹的粗细与排列方式上壳常与下壳略有不同或相似。上壳中线上只有拟壳缝,下壳有壳缝、中节和端节。它是由舟形藻目的硅藻演变而来的。壳的横轴略有弯曲,所以宽壳环面为长方形,而狭壳环面为弧形或称屈膝形。色素体只有一个。复大孢子由一个细胞或两个细胞所组成。本属共有190种。中国有15种以上。如扁圆卵形藻。常贴在高等藻类、水生动物或其他物体上,过着爬行生活。海水淡水中均有,也有化石种类。

2.2.3 颤藻属

颤藻属(Oscillatoria)隶属于蓝藻门,颤藻科,藻体单一不分枝,直走或弯曲;或许多藻丝互相交织而形成片状、束状或皮革状的蓝绿色团块。藻丝外表无胶鞘。藻丝端部细胞往往逐渐狭小而变尖细,有的弯曲如钩,或作螺旋状转向;有的其游离端处的壁增厚而成一帽状体。一般细胞为短圆柱形,细胞的内容物一般为灰蓝或深蓝绿色,有些种有伪空胞。以藻殖段繁殖。本属约有100种。

颤藻属的藻丝,能沿其长轴作滚转或匍匐的运动。称为滑溜运动。颤藻是蓝藻门中分布最广的属之一。能在各种生境中繁生;在淡水水体如井边、厨房外自来水龙头下、猪牛等厩外的潮湿土表、岩石上、稻田、沟渠、池塘、湖泊、沼泽、溪河以及海边都可发现。繁殖旺盛时往往产生难闻的气味,导致水体污染,不适于饮用。

2.2.4 团藻属

团藻属(Volvox)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团藻科,分布于全世界,生活在池塘、水坑、沟渠,尤其是临时积水中。一个水体中,常常个体极多,水呈绿色或草绿色。

植物体由500~50000个以上细胞构成球形或卵形的定型群体或多细胞个体,直径0.5~1.5毫米。球体由1层细胞组成,细胞外被1层胶鞘,鞘与鞘相接;群体中央有一大的空腔,其中充满极稀的水样胶体;细胞卵形,在某些种类呈六边形,其结构略如1个衣藻细胞,较小的一端朝外,各向外伸出1对鞭毛;细胞内有1个细胞核,1个眼点,1个含有蛋白核的色素体,2个或更多的伸缩泡;细胞与细胞之间常有在细胞分裂时保留的原生质丝的相连部分,有些种类细胞间相连部分较大,致使细胞呈星芒状(图1),另一些种类则在分裂中,并未留下任何相连部分;群体呈现极性,球的前一半细胞较小,眼点较大、全部均是营养细胞;球体的后一半,细胞渐大,眼点渐小,有些细胞分化成为生殖细胞。

2.2.5 腔球藻属

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隶属于蓝藻门,色球藻纲,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原植体为球形或近球形的群体,直径20-90μm,有时达120μm,为目力可见;群体胶被无色透

明、均匀、薄而柔软;细胞球形或近于球形,直径2.5-4.5μm,单一或成对,在群体胶被的表面下排成一单层;原生质体均匀,无伪液泡。

2.2.6 黄丝藻属

黄丝藻属(Tribonema)隶属于黄藻门,黄丝藻科,植物体为不分枝丝状体,细胞为圆柱形或两侧略膨大呈腰鼓形,长为宽的2~5倍。细胞壁由2个相等的“H”形节片套合而成。细胞内含有1至多个周生、盘状或带状的色素体,单核。本属为世界性分布的淡水藻类,有20多种,中国常见的有7种,多生长于池沼中,喜钙质,在潮湿的岩石和土壤中也有生长,有的也可以在冰上生存。有性生殖为同配。最常见的种类有绿色黄丝藻、普生黄丝藻、似丝藻黄丝藻等

2.2.7 直链藻属

直链藻属(Melosira)隶属于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直链藻科,细胞圆球形、圆柱形或圆桶形。壳面圆形,偶有呈椭圆形的。常相连成长直链,故称直链藻。壳周无射出刺,但有的有刺刺入邻胞,与链轴平行,是分种特征之一。壳面有射出状排列的孔纹或点纹。壳外套常发达。壳环或有环纹。细胞内有很多小片状的或几个树叶状的色素体。

2.2.8 裸藻属

裸藻属(Euglena)隶属于裸藻门,裸藻科,又称眼虫藻属。细胞多为纺锤形,少数为圆柱形,多数种类表质软,形状易变。具叶绿体,呈星状、盘状或颗粒状。具或不具蛋白核。少数种类具特殊的裸藻红素,使细胞呈红色;同化产物是副淀粉,呈杆形、环形或卵形。该属约有150种,中国现有的记录约40种。分布较广,多数产于淡水中,少数产于半咸水中,极少数生长在潮湿的土壤或冰雪上,也有寄生的种类。裸藻是湖泊及池塘中常见的浮游藻类,生长旺盛时能形成绿色或红色的粘膜状水华,对池塘养鱼有不利的影响。常见的种类有绿色裸藻,血红裸藻,中型裸藻,旋纹裸藻,纤细裸藻等。其中纤细裸藻已被广泛地用作生理生化的实验材料。在某些裸藻中,如纤细裸藻和血红裸藻等,维生素E的含量比较丰富,可资药用。裸藻,能利用鞭毛不停地转动在水中运动,还有个能感光的眼点,难怪人们叫它眼虫,说它是动物。但是它又有叶绿素,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又是毫不含糊的植物。这种既象动物又象植物具有双重性的现象,充分证明了动植物的共同祖先,就是如同眼虫之类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3.讨论

3.1为什么从月亮湖中采集到的水样中很少有浮游植物?

月亮湖中的水为死水,常年不流动,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并且水面上有大量浮萍,导致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缺少光照,无法生长繁殖,因此月亮湖中浮游植物较少。

3.2此次实验过程中为何大部分藻类都难以观察到鞭毛?

在此次实验中,难以观察到具有鞭毛的藻类,不排除是由于观察过程中的光亮的调节以及分辨率的原因导致的。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鞭毛染色的方法后,进行染色后进行观察。

【致谢】

感谢高卫星等老师对本实验的耐心指导及尽可能提供所需实验器具,也感谢那些自我牺牲供我们进行观察的浮游植物们。

【体会或感受】

陈敏轩

这是我们实验小组的第二次开放性实验了,和上个学期的动生开放性实验比起来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自信,对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步骤也有一定的提升。总的来说,这次的是实验也是充满艰辛的。

这次我们的开放实验课题是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在我们刚选定这个课题时,我们本以为这个实验应该会比较好做,可以一两天就完成。于是我们打算在月亮湖采集水样,然后就去实验室观察。可是实验结果总是和预想的不一样。在显微镜的视野中,除了看到一些植物的尸体残渣和一些小动物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东西了,这让我们的心情立刻跌倒了谷底。无奈之余,我们把辛辛苦苦采把集到的水样倒进了废液缸,然后开始考虑实验的下一步步骤。第二次我们分两路去采集水样,一位同学去中心湖采集水样,另一位同学到东湖采集水样。可喜的是在东湖采集的水样中终于发现了许多浮游植物。接下来就是鉴定浮游植物种类的时候了,对于没有任何关于浮游植物分类的我们来说这不得不是一个浩大的工作。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在网上搜素了许多浮游植物的照片并和我们采集到的一个一个对比,终于鉴定出了一些浮游植物的种类。

通过这次实验,再一次让我尝到了实验过程的艰辛和实验结果的来之不易。在简单的实验也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和紧急预备方案,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熊梅光

这次开放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收获,虽然我们选的实验课题是较为简单的水体中藻类植物的鉴定,但这个实验在大一下学期的繁重的课程压力之下依旧是一个较为繁重的内容,因为在实验时,恰好是线性代数考试的时间,我们先是去月亮湖采集了一部分水体,在采集过程中发现月亮湖的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当时就深深的担心月亮湖的水体污染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会较少以至于我们难以从中找到我们所想要的清晰可见的藻类,但实验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虽然依旧是较少藻类,但我们却在其中发现的至少四五种的藻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了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我们采取了先观察新鲜水体,后观察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水体的方法。而这之后由于队伍成员中有部分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藻类过于少,于是乎对东湖水样进行重新取材,增加了我们对藻类的认知。我们在匆忙之下进行了此次实验,是我深感遗憾的事,在两学期的开放性实验中均深深的感到开放性实验与课程的冲突。实验是在学习过程的一个较为有趣的事情,但在课程面前感觉好无奈啊。

在此首先对同组的各位成员,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对高老师等各位老师的无私帮助表示感谢。大家的一致努力是我们这次实验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的根本。同时也在这次实验中进一步加深的对科研的艰苦的认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应该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取得最大的成果。同时了解到了在实验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各种文献,对实验的各种过程应有充分的了解。

总之,在这次实验中收获颇丰,再次对相关人员表示感谢。

孙思佳

前后断断续续历经一个多月,我们组的开放性实验终于大功告成。回首这一个月的经历,失望有之,喜悦有之,不可否认,在这一段日子中,我受益匪浅。

最初选择做浮游植物的调查与鉴定,其实是觉得这个实验较为简单,在各大考试接踵而至的

时候不会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但当真正操作时,才发现这个实验课题极度考验大家的观察力与耐心。

浮游植物的采集算是我们组遇到的第一个挑战。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仅能采到最表层的水样,而月亮湖,鉴湖等水面又漂有许多浮萍,因此我们采集的水样中浮游植物十分稀少,常常几十滴水里才能观察到一个疑似浮游植物的生物。这对我们组成员的耐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好在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也拍到了许多相关的照片。

这次实验过程中,最艰难的应算鉴种了。书上提供的仅有黑白平面图,因此我们鉴种时都是先反复比对,确定书中与我们观察到的相类似的几个属,再一一查百度百科,参照百度百科中对其的描述与提供的样品图片,最终确定其属。

这次开放性实验教会了我许多,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如显微镜的操作,浮游植物的相关知识等,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比如坚持,比如耐心。感谢各位组员们都能如此积极的投入到实验中,完成自己所分配的任务,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指导,让我们这次开放性实验最后能取得一个较为圆满的结果。

黄祥恩

在這次實驗中,感覺受益良多,原本以為藻類的鑑定會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在實驗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一開始在月亮湖採集的水樣中,找到的藻類雖然不少,但大都特徵不明顯,找了一上午只有幾個免強可以鑑定的,之後,我們決定再到中心湖,東湖等地方採集水樣.在中心湖採樣時,因為有欄杆再加上水面很低,所以需要用瓶子,綁上繩子,才得以將水樣採畢。

很開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完成本次的實驗,真的很感謝各位組員,因為大家才能圓滿的完成這次的實驗也感謝各位教授平時的教導,如果不是在你們的幫助下學習了各種知識,累積了實驗經驗,我們的實驗就不會這麼順利的完成,希望在每次的實驗中我都有所進步,學到更多的東西。

【参考文献】

《植物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汪小凡杨继编著

百度百科

百度图片

【精品】植物抗寒性鉴定

植物抗寒性鉴定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在晚秋和早春时期发生的冻害和冷害两种低温危害,常常给越冬作物和果木造成严重伤害.冻害由0℃以下低温造成,冷害由0℃以上低温引起,冷害对植物的伤害程度,除取决于低温外,还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长短。植物抗寒性的强弱决定其生长季节,因此蔬菜作物利用抗寒品种,可以将露地栽培提前,提早供应市场;而选育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不仅是寒带果树育种者的主攻方向,而且也是温带甚至热带果树育种者重要育种目标之一。 本实验重点学习实验室间接鉴定果树抗寒性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及处理:植物枝条或花朵,将采回的枝条剪成40cm左右的长度,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虫卵),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将每个品种蜡封后的枝条分成相等的6份,其中一份作为对照,其余每份作为一个低温处理,放于冰箱中(0℃~4℃)保存备用。每次处理时,各取参试品种的一份枝条放于超低温冰箱或程控冰箱内进行低温处理,处理温度梯度为:CK(0℃),—20℃,—25℃,—30℃,-35℃,-40℃。降温速度为4℃/h,达到目的处理温度后维持12h,然后逐步升温,升

温速度亦为4℃/h。花朵的处理温度梯度为:CK(0℃),—1℃,-3℃,—5℃,-6℃,-7℃,—8℃。 2.仪器烘箱,发芽箱,培养皿,标牌,电导仪,具塞刻度试管(20ml),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天平,研钵,石英砂,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4000lx),容量瓶(250ml、25ml),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槽,刻度吸管(10ml、5ml),离心管等。 二、内容说明 植物的抗寒性鉴定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间接鉴定两种方法. 1.田间鉴定田间自然鉴定就是在冻害发生期(早春及晚秋)对受冻的田间植株一定器官、组织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然后根据冻害情况评价抗寒性。

浮游植物取样测定规范

水体浮游植物分析规范 参考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 432-2009 水层设置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采表层(0.5m)水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对于深水湖泊,取样的水层可以将取样间隔加大,如0m,10m,20m,50m, 100m。 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现行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为:取水样,500ml,加入5ml鲁格,虹吸到30-50ml,加入1ml甲醛。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1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一、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女贞叶片; (二)仪器设备:1. 电导仪;2. 天平;3. 温箱;4. 真空干燥器;5. 抽气机;6. 恒温水浴锅;7. 注射器; (三)试剂:NaCl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定透性变化,可用纯NaCl配成0、10、20、40、60、80、100μg/ml的标准液,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度。 2. 选取小麦或其他植物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取二份,各重2g。 3. 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40℃恒温箱内萎蔫0.5~1h,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然后剪成长约1cm小段放入小玻杯中(大小以够容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20 ml,浸没叶片。 4. 放入真空干燥器,用抽气机抽气7~8min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重新缓缓放入空气,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下沉。 5. 将抽过气的小玻杯取出,放在实验桌上静置20min,然后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②浮游植物

②浮游植物 调查期间,绥芬河(包括支流)浮游植物经鉴定共计6门40种属。其中,硅藻门最多,21种属,占52.5%;绿藻门次之,10种属,占25%;蓝藻门5种属,占12.5%;隐藻门2种属,占5%;甲藻门、裸藻门各1种属,共占2.5%。 绥芬河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舟形藻、小环藻、针杆藻、桥弯藻;另外,绿藻门的衣藻、集星藻,蓝藻门的蓝纤维藻也在占优势。绥芬河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硅藻门的短小舟形藻、简单舟形藻、异极藻;绿藻门的斜列栅列藻、柱状栅裂藻、盘星藻、纤维藻;蓝藻门的平裂藻、针状蓝纤维藻等。 绥芬河春季浮游植物数量均值为1.75×106 ind/L。秋季浮游植物数量均值为1.81 ×106ind/L。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为4.15mg/L。秋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为1.85mg/L。 ③浮游动物 绥芬河浮游动物经鉴定共计4类33个种属,其中原生动物12个种属,占36.4%;轮虫16个种属,占48.5%;枝角类2个种属,占6.1%;桡足类3个种属,占9.0%。 绥芬河春季浮游动物优势属有原生动物的侠盗虫,轮虫中的晶囊轮虫、三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绥芬河秋季浮游动物优势属有原生动物有滚动焰毛虫、筒壳虫、侠盗虫;轮虫类有蒲达臂尾轮虫、三肢轮虫、矩形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前节晶囊轮虫;枝角类有柯氏象鼻蚤;桡足类有某种剑水蚤、无节幼体及桡足类幼体。 绥芬河浮游动物数量均值为4.40×103 ind/L。生物量均值为0.41mg/L。 ④底栖动物 调查期间共采到底栖动物4类41种(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及扁形动物),隶属于11目20科,其中水生昆虫28种,分属5目12科,占总数68.3%;软体动物5种,3目5科;环节动物7种,2目2科;甲壳动物1种,1目1科。 春季绥芬河底栖动物优势种属有生米蜉、东北田螺、黑龙江短沟蜷、圆顶珠蚌和钩虾等。秋季绥芬河底栖动物优势种属有生米蜉、Epeorus uenori,东北田螺、黑龙江短沟蜷、圆顶珠蚌、宽身舌蛭、钩虾等。

植物杂交种鉴定的方法综述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8, 6(3), 170-173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410637803.html,/journal/ojn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410637803.html,/10.12677/ojns.2018.63026 A Review of Methods in Plant Hybrids Identification Zhie Li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May 4th, 2018; accepted: May 22nd, 2018; published: May 29th, 2018 Abstract Hybridization is extremely prone to occur in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plant kingdo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diversity of plants.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to select suitable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hybrids, and to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hybrid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which has an essential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wo methods of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llow-up research. Keywords Hybridiz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Review 植物杂交种鉴定的方法综述 刘志娥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8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9日 摘要 杂交在自然界极易发生,尤其在植物界,其在塑造植物的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定植物杂交种显得极其重要,对了解杂交的形成及在物种保育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形态鉴定和分子标记两种鉴定方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森林植物—木材的识别

第十二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38分,每空格2分。 1、宏观木材识别鉴定主要根据()、()、()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2、木材识别常用的树皮鉴别特征有()、()、()、()、()。 3、木材识别时,肉眼或放大镜看到的材表类型有()、()、()、()、()、()。 4、木材识别时,阔叶树材管孔的主要类型可分为()、()、()。 5、阔叶材木薄壁组织的分布类型有()、()。 填空题答案: 1、树皮材表切面 2、表面形态颜色木栓横切面花纹石细胞 3、斑点网纹细纱纹槽棱波痕平滑 4、散孔材环孔材半散孔材 5、离管类傍管类 二、单项选择:5分,每题1分。 1、裸子植物的木材属于()。 A、散孔材B、环孔材C、无孔材 2、()科树种的材表常具有槽棱。 A、壳斗科B、椴树科C、悬铃木科 3、射线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折断时显示出的材表特征是()。 A、波痕B、槽棱C、网纹 4、树干的()上见到的同心圆环称为年轮。 A、横切面B、径切面C、纵切面 5、髓心由髓和()组成。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次生木质部 选择题答案: 1、C 2、A 3、B 4、A 5、A 三、判断题:8分,每题1分。 1、原木是指树木伐倒后打去枝叶的树干部分。() 2、干燥木质部夹杂着白色或其他色泽的硬质物质叫石细胞。() 3、树木在一年内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年轮的现象称为假年轮。() 4、所有树种的木材都有木射线。() 5、在一个年轮内,早晚材管孔的大小无明显区别的称为无孔材。()

6、树脂道是所有针叶树材都具有的特征。() 7、大部分针叶树材都具有平滑材表。() 8、针叶树大多数具有明显的木薄壁组织。() 判断题答案: 1、X 2、X 3、√ 4、√ 5、X 6、X 7、√ 8、X 四、实训识别题:10分,每图2分。 移动下列图象,使其对应正确的名称特征。 白桦树皮刺槐树皮梧桐树皮 云南松树皮毛白杨树皮 实训图题答案: C A E B D

校园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校园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了解校园植物种和科的识别特征。 3、编制校园植物检索表,并对植物进行归纳。 二、材料与器具 放大镜、镊子、铅笔、笔记本、检索表及相关工具书 三、常见庭院植物的物种识别与分类 现在的大学校园绿化比较好,栽培及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很多。在积累了被子植物的系统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绿化优势,通过调查研究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为其后的野外实习做准备。为保证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实验前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分成不同的区域,学生可分成多个小组对不同校园区域的植物(包括栽培及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调查研究。 (一)基础性实验——校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科学描述 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是进行物种识别与分类的基础,学生在野外实习之前一定要学会植物形态特征的科学描述方法。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的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须借助放大镜观察,并能按以下特征进行观察和科学描述。 1、植物的性状——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木(包括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茎的形状、颜色、被毛或滑;直立;平卧,匍伏;攀援;缠绕或其他。 2、叶——单叶或复叶;叶形,有无叶柄?对生或互生,或轮生。叶面及叶背颜色如何?被毛或其它,网状脉或平行脉有托叶或无托叶? 3、花序——总状类花序(如穗状、总状、园锥、伞形等花序)或聚伞类花序(如轮伞、聚伞花序)或花单生等。 4、花的各部分: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 (1)苞片——形状、颜色、数目、被毛或其他。 (2)花萼——萼片形状、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3)花冠——花瓣形态、颜色、数目、离生或合生、被毛或无毛。 (4)雄蕊——数目、花丝离生或合生,雄蕊与花瓣,萼片对生或互生。花药的着生情况和开裂方式。 (5)雌蕊——花柱数目、柱头分裂数或不裂或浅裂。 ①子房上位、下位或半下位; ②子房室的数目; ③胎座式(如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侧膜胎座等); ④胚珠数目——少数或多数或定数。 (6)果实——属于何种果实?开裂或不开裂,果实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天河浮游植物属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5), 533-540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410637803.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410637803.html,/10.12677/jwrr.2018.75060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Tianhe River Xianhua Zhou, Yanyan Wang, Shiwei Gong Bureau of Shiya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xploration, Shiyan Hubei Received: Sep. 2nd, 2018; accepted: Sep. 14th, 2018; published: Sep. 25th, 2018 Abstract Through the phytoplankton monitoring data at Guanyin section in Tianhe River from 2016 to 2018, the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indicator biological method, dominant group me-thod and diversity index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7 doors and 45 genera of phytoplankton. Among them, the most species are green algae gate and silicon algae gate, accounting for 28.89% and 44.44%, respectively. The richness index at Guanyin section is between 0.89 and 1.67, the diversity index is between 1.32 and 2.49, and the evenness index is between 0.45 and 0.96; the phytoplankton density is 3.62 to 364.12 × 105/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ominant genera density to total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dex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was seriously polluted when the density of dominant genera was above 68%. Keywords Phytoplankton, Genera Composition, Diversity Index,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Tianhe River 天河浮游植物属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周先华,汪炎炎,龚世伟 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十堰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5日 摘要 通过2016~2018年天河观音断面浮游植物监测数据,运用指示生物法、优势属群法、多样性指数法解析其浮游作者简介:周先华,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

几种草坪草植物抗寒性评价-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几种草坪草植物抗寒性评价 系别: 专业(含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填表日期:2007 年12 月25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城市草坪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氨、氯等有毒有害气体。也能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吸尘杀菌、降低噪声污染,还可以保水抗旱,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当地境内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较好,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10℃之间,许多草坪草在此环境下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亡,降低观赏度及其作用,因此研究草坪草抗寒性可及时采取防寒措施以保护绿色。抗寒性是指植物不受冻害所能忍耐的冰冻温度,是植物在长期适应低温寒冷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特性。冬季最大抗寒性水平也许是植物成活的一个限制因素,但是抗寒性年周期与生境最低温度年周期的不同步,常成为冻害的主要原因。本课题分析了几种草坪草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对草坪草的应用以及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内外抗寒性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全株冰冻测试法(组织褐变法)、电解质渗出率法、叶绿素荧光法、热分析法(主要用差热分析法)、电阻抗图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显微镜图谱法和可视+近红外线光谱法等[1]。目前植物抗寒基因研究在抗冻蛋白基因、减少膜伤害有关基因及抗寒基因调节因子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在解决低温伤害中起到重要作用,已有部分工程植物进入大田生产阶段[2]。温度作为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影响草坪草的蒸腾、水势、吸收和新陈代谢,以及几乎所有的酶促反应、休眠和生长发育。[6]由于低温胁迫与草坪草的生产及品质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11]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1、草坪草的作用与分类 2、草坪草生物学特性与抗寒性 3、常见草坪草品种简介及其抗寒性评价 4、草坪草抗寒养护管理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 2、调查并整理草坪草调查资料,列出名录; 3、分析多种草坪草的特点; 4、对不同草坪草植物进行特征分析; 5、撰写论文。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通过对几种草坪草植物抗寒程度的调查分析,在解决低温伤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栽培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以便于及时采取防寒措施。 1 选题 2007.11.15-11.25

植物识别报告

植物认知报告 班级:09园林 姓名:宋娥 学号:0941403018 日期:2011年10月24日

落叶乔木 一、重阳木 拉丁名:Bischofia polycarpa 科属:大戟科重阳木属 识别要点: 1、叶片浅纵裂,三出复叶 2、树皮呈黄褐色 3、秋色叶 观赏特征:抗湿,抗有毒气体。观枝干树形 景观应用:用于堤岸、溪边、湖畔和草坪周围作为点缀树种极有观赏价值。孤植、丛植或与常绿树种配置,秋日分外壮丽。 二、枫杨 拉丁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科属:胡桃科枫杨属 识别要点: 1、叶多为偶奇数羽状复叶 2、叶轴有翅 3、顶端常钝圆或稀急尖 观赏特征:喜光性树种,不耐庇荫,但耐水湿、耐寒、耐旱。观 叶,观枝干 景观应用:河床两岸低洼湿地的良好绿化树种,既可以作为行道树,也可成片种植或孤植于草坪及坡地,均可形成一定景观。 三、鸡爪槭 拉丁名:Acer palmatum Thunb 科属:槭树科槭属 识别要点: 1、树皮平滑。小枝红棕色,秋日红叶 2、叶对生纸质,掌状7~9裂,基部截形成心脏形。裂片先端尾状 观赏特征:花期5月,果期9月。喜疏荫的环境,夏日怕日光曝晒,抗寒性强,能忍受较干旱的气候条件。观叶 景观应用:鸡爪槭叶形美观,入秋后转为鲜红色,植于草坪、土丘、溪边、池畔和路隅、墙边、亭廊、山石间点缀,均十分得体,若以常绿树或白粉墙作背景衬托,尤感美丽多姿。 三、泡桐 拉丁名:Paulownia 科属:玄参科泡桐属

识别要点: 1、树皮灰褐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 2、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 3、泡桐花又被称为喇叭花 观赏特征:春季先叶开花,观叶观花 景观应用:防风固沙的最好树种。 四、日本晚樱 拉丁名:Prunus serrulata 科属:蔷薇科樱属 识别要点: 1、单叶,花叶同时开放, 2、春季萌发的新叶有嫩绿色和茶褐色两种 3、重瓣花,有粉红色,白色 观赏特征:花期4月中旬,观花 景观应用:樱花以群植为佳,最宜行集团状群植,在各集团之间配植常绿树作衬托。在庭园中有点景时,最好用不同数量的植株,成组的配植,而且应有背景树。 五、樱花 拉丁名:Prunus serrulata 科属:蔷薇科李属 识别要点: 1、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 2、花叶互生,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 3、先花后叶 观赏特征:花期3月,观花 景观应用樱花花色幽香艳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 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樱花还可作小路行道 树、绿篱或制作盆景。 六、白玉兰 拉丁名:Magnolia denudata 科属:木兰科木兰属 识别要点: 1、叶互生。花先叶开放,直立 2、钟状,芳香,碧白色 观赏特征:白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观花观叶。 景观应用:古时常在住宅的厅前院后配置,亦可在庭园路边、草坪角隅、亭台前后或漏窗内外、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在抗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该项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抗寒性;植物;生理生化;CBF Reserch Progress on tCold Resistance of Plant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cold resistance of plant in recent years,and had a brief prospect on this project. Key words:cold-resistance; plan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BF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严格地限制了植物的分布区域,影响其生物产量?低温伤害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限制农作物的地理分布,而且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迄今为止,尚没有解决低温伤害的根本办法[1]? 只有对植物的低温伤害机理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低温伤害问题?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植物抗寒性研究,最初集中于生理生化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又逐步转向了更加深入的分子水平的研究? 1植物抗寒生理生化研究 在最初的生理生化研究中,主要探索了寒害和冻害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的机理?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植体内某些生化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及细胞结构成分(如细胞膜和质体)与抗寒性间的关系等? 1.1膜系统与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膜系统与其抗寒性紧密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细胞的基本骨架是一个生物膜系统?生物膜是植物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合成?分解及转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结构?性质及成分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物质及能量代谢[2]? 质膜首先接收外界刺激,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并且质膜的组成成分与其抗寒性有密切关系?Lyons提出的“膜脂相变”学说认为,当植物遭受低温伤害时,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物相的变化,由刚开始的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脂上的脂肪酸链也由无序排列变成了有序排列,膜的外形和厚度同时发生变化,继而膜上产生龟裂,导致膜的透性增大?膜结合酶的结构改变,从而

蔬菜种子识别实验

蔬菜种子的识别 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学会根据种子的形态特征识别各种蔬菜种子,通过对种子的形态鉴别,掌握主要蔬菜种子的特征和识别的基本方法。 材料和用具 各种蔬菜的干种子 典型蔬菜的新鲜种子(豆角、茼蒿、奶白菜、香菜、菜心、葱) 蔬菜种子的概念 蔬菜栽培学上对“种子”的定义与植物学不同。植物学上的“种籽”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后发育成具有胚、胚乳和种皮等结构的幼小生命体。 蔬菜生产所用的种子,泛指所有的播种材料。从植物学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植物学上真正的种子,仅由胚珠形成,如豆科(大豆、花生、蚕豆、豌豆)、瓜类(黄瓜、南瓜、苦瓜、节瓜、丝瓜、瓠瓜)、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白菜类等蔬菜种子二是植物学上的果实,由胚珠与子房构成,如菊科(莴苣、茼蒿)、伞形科(胡萝卜、芹菜、香菜、茴香)、藜科(菠菜、叶甜菜)等蔬菜种子。 三是属于营养器官,有鳞茎(百合、洋葱)、球茎(芋头、荸荠)、根状茎(红薯)、块茎(土豆)等。 果实的概念 果实是被子植物独有的繁殖器官,一般是由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称真果。如桃、柑桔、杏、柿等。有些植物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等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如梨、山碴、无花果、风梨等。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种子的结构 种孔是由胚珠上的珠孔发育而形成的,为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和胚根伸出的部位。珠孔是种子植物的胚珠顶端由于珠被不愈合而形成的一个小开孔或小缝隙,又名卵孔。 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其形状、大小、颜色和位置常随植物种类而有不同。向种子输送营养的唯一通道。 种脊是种脐到合点之间隆起的脊棱线,内含维管束。由倒生胚珠的珠柄发育而来。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Subdivision Lycophytina石松亚门 Order Lycopodiales石松目 Family 1. Huperziaceae石杉科 Genus 1. Huperzia石杉属 2. Phlegmariurus马尾杉属 Family 2. Lycopodiaceae石松科 Genus 1. Lycopodium石松属 2. Diphasiastrum扁枝石松属 3. Palhinhaea灯笼草属 4. Lycopodiella小石松属 5. Lycopodiastrum藤石松属 Order Selaginellales卷柏目 Family 3. Selaginellaceae卷柏科 Genus Selaginella卷柏属 Subdivision Isoephytina 水韭亚门 Order Isoetales 水韭目 Family 4. Isoetaceae水韭科 Genus Isoetes水韭属 Subdivision Sphenophytina 楔叶蕨亚门 Order Equisetales 木贼目 Family 5. Equisetaceae木贼科 Genus 1. Equisetum问荆属 2. Hippochaete木贼属 Subdivision 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 Order Psilotales 松叶蕨目 Family 6. Psilotaceae松叶蕨科 Genus Psilotum松叶蕨属 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真蕨亚门 Class Eusporangiopsida 厚囊蕨纲 Order Ophioglossales瓶尔小草目 Family 7. Helminthostachyaceae七指蕨科 Genus Helminthostachys七指蕨属 Family 8. Botrychiaceae阴地蕨科 Genus 1. Botrychium小阴地蕨属 2. Botrypus假阴地蕨属 3. Sceptridium阴地蕨属 Family 9. 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科 Genus 1. Ophioderma带状瓶尔小草属 2. Ophioglossum瓶尔小草属 Order Marattiales 观音座莲目

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第九章 1、掌握的分类阶层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2、完整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名);第三部分是(定名人)。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4、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法)原理编制的。 5、植物界通常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6、低等植物根据结构和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三大类群。 7、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 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9、地衣的类型有(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10、植物分类实际应用时,种以下还根据实际需要,分有(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变种)和(杂交种)等单位。 11、不同的植物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开花结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2、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 1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有(气温)、(光照)、(水分)、(土壤)四类。 14、藻类植物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因而属(自养植物)。 15、菌类植物不含(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 第十章 1、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次生韧皮部有(筛胞)。 2、裸子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刺形)、(鳞形)。 3、银杏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扇形)。 4、松科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和(钻形)。 5、(松)科植物雌球花的珠鳞和苞鳞呈离生状。

6、球果种鳞顶端有鳞盾和鳞脐特征的是(松)科(松)属植物。 7、(松)属植物通常具有针叶束生现象。 8、(松)属、(雪松)属植物均具有针形叶。 9、杉木的叶形为(条状披针形),冬态为(常绿)。 10、水杉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条形)。 11、落叶松属叶形为(条形),球果种鳞成熟后为(宿存)。 12、柏科植物的叶形有(刺形)和(鳞形)。 13、柏科植物的叶序有(对生)和(轮生)。 14、柏木的叶形为(鳞形),叶序为(对生)。 15、冬态常绿,叶条形,种子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的应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 16、(杉)科和(柏)科植物球果的种鳞和苞鳞为合生或半合生。 第十一章 1、被子植物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2、木兰科的果实类型有(聚合蓇葖果)和(聚合翅果)。 3、木兰科中叶具裂叶,果为聚合翅果的是(鹅掌楸)属。 4、木兰科植物托叶脱落后小枝有(环状托叶痕)现象。 5、樟科植物叶序常(互生),(无)托叶。 6、樟科植物花药为(瓣)裂,果实类型为(浆果)或(核果)。 7、樟属、楠木属的花为(两)性,组成(圆锥)花序。 8、(蔷薇)科植物常见的种类有桃、李、枇杷等。 9、具有梨果的应是(蔷薇)科植物。 10、具有荚果的应是(苏木)科、(含羞草)科和(蝶形花)科植物。 11、杨柳科植物的冬态一般为(落叶),具有(葇荑花序)花序。

常见种子植物108科的野外识别要点

常见种子植物108科的野外识别要点 1.松科:木本;叶针形或线形,螺旋状排列,单生或簇生;球果种鳞与苞鳞离生。 2.杉科:乔木;叶披针形、钻形、条形或鳞形;种鳞除水杉为交互对生外均为螺旋状排列;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合生。 3.柏科:木本;叶鳞形,叶与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种鳞与苞鳞合生。 4.罗汉松科:常绿木本;叶线形、披针形或阔叶状圆形、针状或鳞片状,互生,稀对生;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肉质假种皮所包被着生于种托上。 5.三尖杉科:常绿木本,小枝对生;叶线形,对生,基部扭曲而成二列状排列;种子核果状,为由珠托发育而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包被。 6.红豆杉科:常绿木本,小枝对生;叶线形或针形,互生或对生,常二列;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由珠托发育而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全包或半包。 7.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包被芽、早落、并在节上留有环痕;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蓇葖果或稀带翅坚果。 8.八角科:常绿木本;单叶互生,无托叶,具香气;心皮离生,轮状排列;蓇葖果。 9.五味子科:藤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聚合果呈球果状或散生于极延长的花托上;种子藏于肉质果肉内。 10.樟科:木本;单叶互生,具樟脑味;花药瓣裂,第三轮雄蕊外向;核果。 11.毛茛科:草本;裂叶或复叶;花两性,各部离生,雄蕊和雌蕊螺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 12.睡莲科: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盾状或心形;花大,单生;坚果埋于海绵质的花托内或为浆果状。 13.小檗科:花单生或总状花序,花瓣常变为蜜腺,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其对生,花药活板状开裂;浆果或蒴果。 14.木通科:藤本;常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单生或总状花序,花部3基数,花药外向纵裂;肉质的蓇葖果或浆果。 15.防己科:藤本;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叶脉;花单性异株,心皮离生;核果。 16.马兜铃科:草本或藤本;叶常心形;花两性,常具腐肉气,花被通常单层、合生、3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蒴果。 17.胡椒科:叶具离基三出脉,常有辛辣味;花小,裸花;核果。 18.罂粟科:植物体有白或黄色汁液;无托叶;萼早落,雄蕊多数,离生;侧膜胎座;蒴果。

浮游植物研究分析

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青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摘要】: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27属,其中25属隶属于6个具体的门,还有其中暂无法归门类目的属。其中蓝藻门种类最多,有9属,占全部种类的33.3%;其次为绿藻和硅藻门,分别为6属(22.2%)和4属(14.8%)。 【关键词】青山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 【Title】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Castle Peak Lake 【Abstract】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5, the phytoplankton of the Nanchang lak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survey found a total of 27 genera of phytoplankton, including 25 genera belonging to 6 a specific gate, and the temporarily unable to return to belong to a category. 【Key words】Qingshan lake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1 、前言 青山湖位于南昌市区东北面,水域面积316 hm2,平均水深为1. 9 m 左右,是南昌最大的内湖,由于城市排污和调蓄的作用,水质富营养化严重,为保护湖区生态环境[1], 2001 年10 月,南昌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力整治青山湖。浮游植物是湖泊重要的生物群落,其种群结构特征经常作为评价水域营养水平、污染状况、资源现状、生产潜力等的指标和标准。作为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2],其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生态系统中

识别植物种类方法

1.2 识别植物种类的方法 一、运用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的理论来提高识别各个植物类群的能力 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能产生种子(不形成果实)的一群维管束植物;被子植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种子外包有子房壁(形成果实),是一群演化水平最高、结构与机能最复杂、种类最多、经济用途最大、分布最广的最高级的维管束植物。 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地选择和影响下,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等特征,与其亲缘关系和进化的程度,一般来讲是相适应的、是统一的。因此,植物的特征,特别是形态特征,便成为人们容易辩论和掌握的植物系统演化上的重要标志。系统分类既然必须以进化原则为依据,则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便成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之一,特别是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最为普遍,因为这些特征的变异要比营养器官小,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 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一般以子叶的数目、叶脉的类型、中柱的类型、花部排列的状况、数目、离生或合生,两性或单性,以及果实、胚乳的有无等作为纲、目、科的特征;而各部器官的形状、大小、颜色、有毛与否等性状,则常用作属、种的分类依据。习惯上把现存分类群中也为祖先所具有的性状看作是原始的性状,而把那些多少显得特化的性状看作是进化的性状。如能掌握这些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的理论,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每个植物类群在整个植物系统演化中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个植物类群在系统演化中是属于原始的类群,还是比较进步或是最高级的植物类群。 二、注意从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提高识别植物种类的能力 任何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每一种植物在通常的情况下,只能在对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植物的这种特性,正是在植物长期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有不同的植物种类。如水稻可以生长于水田,而玉米、小麦只能种在旱地,柑桔生长于我国亚热带,而苹果则分布在温带。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又能反映环境的各种特点,如常绿林植物反映出该地区全年温度较高,雨量丰富;落叶植物是冬季低温的反映。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对环境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植物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辩证关系。植物能改造环境,同时又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环境是各个生态因子的总和,它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这些因

森林植物识别试题库6套

一、选择题(1.5分/题,共30分) 1、下列树种为中国特有的树种的是() A 金钱松 B广玉兰 C 国槐 D池杉 2、被誉为“世界爷“的是() A 望天树 B巨杉 C 猴面包树 D银杏 3、下列树木叶子的形态为扇形的是() A 玉兰 B巨杉 C 银杏 D荷花 4、下列植物为香花植物的是() A 睡莲 B广玉兰 C 白兰 D水杉 5、()是园林中的“筋络“和支体。 A 乔木 B草本 C 藤本 D灌木 6、南方特有的树种,具有发达的气生根,且气生根如珠帘倒挂,可以独木成林,在热带雨林里面还存在绞杀现象的是() A 银杏 B珙桐 C 雪松 D榕树 7、下列属于乔木的是() A 睡莲 B栀子花 C 白兰 D王莲 8、园林植物能调节温度和湿度,防风固沙,这是其具有()作用的体现。 A 美化环境 B创造财富 C 改善环境 D社会价值 9、世界上已知的植物种类超过()种。 A 30万 B20万 C 50万 D70万 10、下列不属于我国的起源中心的园林植物是() A悬铃木 B桂花 C梅花 D银杉

1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珍贵孑遗树种的是() A菊花 B珙桐 C金钱松 D红豆杉 12、下列不属于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 A根 B茎 C 叶 D花 13、按照根的来源分类,根可以分为定根和() A不定根 B主根 C直根系 D须根系 14、我们吃的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个部位() A地下茎 B肉质根 C气生根 D寄生根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描写的是哪种园林植物() A睡莲 B荷花 C 鸢尾 D美人蕉 16、有些植物的根,形态、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结构上也出现了不同于正常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 A变态 B变异 C改变 D分化 17、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原因是() A.我国古代园林最有特色 B.我国是世界上花卉种类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C.我国园林设计最好 D.我国花卉栽培最发达 18.下列树种,不为中国原产的是() A.金钱松 B.池杉 C.珙桐 D.水杉 19.下列树种中,为我国保护植物的是() A.雪松 B.油茶 C.罗汉松 D.珙桐 20、何首乌的地下根属于() A呼吸根 B攀缘根 C块根 D支柱根 二、判断题(1.5分/题,共30分) 21、种子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进化程度最高的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