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3、一步倒推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3、一步倒推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3、一步倒推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3、一步倒推思路

【一步倒推思路】顺向综合思路和逆向分析思路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解题时,两种思路常常协同运用,一般根据问题先逆推第一步,再根据应用题的条件顺推,使双方在中间接通,我们把这种思路叫“一步倒推思路”。这种思路简明实用。

例1 一只桶装满10千克水,另外有可装3千克和7千克水的两只空桶,利用这三只桶,怎样才能把10千克水分为5千克的两份?

分析(用一步倒推思路考虑):

(1)逆推第一步:把10千克水平分为5千克的两份,根据题意,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条件?

因为有一只可装3千克水的桶,只要在另一只桶里剩2千克水,利用3+2=5,就可以把水分成5千克一桶,所以关键是要先倒出一个2千克水。

(2)按条件顺推。第一次:10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10千克水桶剩3千克水,7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7千克水桶剩4千克水,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二次:3千克桶的水倒入10千克水桶,这时10千克水桶里有水6千克,把7千克桶里的4千克水倒入3千克水桶里,这时7千克水桶里剩水1千克,3千克水桶里有水3千克;第三次:3千克桶里的水倒入10千克桶里,这时10千克桶里有水9千克,7千克桶里的1千克水倒入3千克桶里,这时7千克桶里无水,3千克桶里有水1千克;第四次:10千克桶里的9千克水倒入7千克桶里,10千克水桶里剩下2千克水,7千克桶里的水倒入3千克桶里(原

有1千克水),只倒出2千克水,7千克桶里剩水5千克,3千克桶里有水3千克,然后把3千克桶里的3千克水倒10千克桶里,因为原有2千克水,这时也正好是5千克水了。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6和图2.7)表示:

问题:

例2 今有长度分别为1、2、3……9厘米的线段各一条,可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

分析(仍可用一步倒推思路来考虑):

(1)逆推第一步。要求能用多少种不同方法,从中选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正方形必须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两个条件。一是确定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二是每一种边长有几种组成方法。

(2)从条件顺推。

①因为九条线段的长度各不相同,所以用这些线段组成的正方形至少要7条,最多用了9条,这样就可以求出正方形边长的长度范围为(1+2+……

②当边长为7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6、2+5、3+4及7组成,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③当边长为8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7、2+6、3+5及8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④当边长为9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8、2+7、3+6及9;1+8、2+

7、4+5及9;2+7、3+6、4+5及9;1+8、3+6、4+5及9;1+8、2+7、3+6及4+5共5种组成方法。

⑤当边长为10厘米时,各边分别由1+9、2+8、3+7及4+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⑤当边长为11厘米时,各边分别由2+9、3+8、4+7及5+6组成,也只有一种组成方法。

⑥将上述各种组成法相加,就是所求问题了。

此题的思路图如下(图2.8):

问题:

三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混合运算法则

班级:姓名:座号:. 应用题解题思路: 什么时候用加法? (求和,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 什么时候用减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 什么时候用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什么时候用除法?(除法有三种含义) ①“÷”表示平均分,即求每份的个数用除法。如: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0÷5 ②“÷”表示包含分,即求分几份用除法。如:有20人,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0÷5,表示20里面包含有几个5。 ③“÷”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如:20是5的几倍? 20÷5 混合运算法则: ①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注:“同级运算”指的是只有加减法而没有乘除法,或只有乘除法而没有加减法的运算。 -----------------------------以上内容请背熟---------------------------背熟后家长签名: 一、算一算。 8×3+15 43-4×5 45-18÷920-3×415+6×938-15÷5 6×9+17 8+8×3 15-6÷3 6×(7-3)58-25+234×5+18 二、应用题。 1、小明拿了30元钱买食品,花生每包7元,小明买了4包。小明还剩多少钱? 2、商店上午卖出4袋开心果,每袋3千克,下午卖出24千克,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3、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妈妈为家里人共买了6只口罩,每只口罩3元钱。她带了30元钱,还剩多少钱? 三、合并算式,试身手。 2×3 = 6 10÷2 = 53÷3 = 1 7-6 = 1 5+5 = 1026+1 = 27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0

调整法趣谈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调整法的意义。 我们看下面的点子图: ●●●●●●● 图3-16 它一共有二组,一组有5个点子,另一组有两个点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算式:5+2 = 7(个)。现在问:怎样改变点子图,来表示算式2+5呢?我们可用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来改变。如图所示: 这种通过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的操作过程,我们较做调整法。 2.调整法的用途,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范例解析] 例1右面正方形方格中的数字,怎样移动才能使横行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分析我们可从图中观察到:竖行三数的和都是6,它们相等,打上“√”号,而横行三数的和都不相等,因此,要调整位置的是横行的数字。我们只要按照下面图3-19箭头所示进行交换调整,问题就得到解决。 说明凡是符合条件的横行或竖行打上“√”,可使问题一目了然,方便调整。 例2图中有“+”、“-”、“×”、“÷”四种运算符号。移动这些符号,使每行每列的四种符号不相同。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20中只有从左数第二列符号与题目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先考虑列的情况,第一列多“+”号,缺“÷”号,而第三列多“÷”号缺“+”,如下图交换后,把符合条件的行与列打上“√”。

经过第一次交换后,图3-21中只有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不符合条件,而第三列多“×”号,缺“-”号,第四列多“-”号,缺“×”号,只要再按如图3-22交换就完全符合条件。 说明较复杂的方阵游戏,多调整几次,是可解决问题的,调整中不想走弯路,这就要靠智慧了。 例3把1~7这七个数填在图3-23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 个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分析此题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开始在小圆圈里任填1~7这七个数, 并且两个大圆周上的四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7。如图3-24 的填法。 我们观察到,只要首先将2与7交换,就能使右边大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等于17。 这时,左边大圆周上四个数的和是:1+3+7+4 = 15比17少2,要使右边圆周上的四个数字的和不变,只要4与6交换即可。 第二种做法:首先在1~7这7个数字中选四个数字, 并且四个数的和等于17。例如选(1+3+6+7 = 17)1, 3,6,7四数填在一个圆周上,其他三数任填在另一圆 周上的小圆圈里。如果另一圆周上四个数字之和不等于 17,只要按前面调整的方法,只经过一此调整就行了。 如图3-25所示。 [思路技巧] 调整不是拼凑,它是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我们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解题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必背公式大全

小学必背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eg . 有3盘水果,每盘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水果?(3×5=15)总数÷每份数=份数eg . 有15个水果,如果每盘装5个的话,可以装几盘?(15÷5=3)总数÷份数=每份数eg . 有15个水果,平均装在3个盘子里,可以装几盘?(15÷3=5)21倍数×倍数=几倍数eg . 篮子里有7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8倍,苹果有几个?几倍数÷1倍数=倍数eg . 篮子里有56个苹果和7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几倍数÷倍数=1倍数eg . 篮子里有56个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8倍,梨有多少个?3速度×时间=路程eg . 小明在散步,他每分钟走50米,7分钟后,他走了多少米? 路程÷速度=时间eg . 小明要走35米,如果他每分钟走5米的话,需要用多少分钟? 路程÷时间=速度eg . 小明走了56米,用了7分钟,问,他每分钟走多少米? 4单价×数量=总价eg . 圆珠笔两元一支,买7支要花多少钱? 总价÷单价=数量eg . 小明买圆珠笔用了14元,圆珠笔2元一支,小明买了几支? 总价÷数量=单价eg . 买7支圆珠笔用了14元,每支多少钱?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eg . 小明每分钟写60个字,7分钟后他写了几个字?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eg . 一本书有56页,小明每天看8页,需要看几天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eg . 一本书有56 页,小明要在7天内看完,那他每天需要看几页? 6加数+加数=和eg . 橙汁3元一瓶,可乐2元一瓶,买一瓶可乐和一瓶橙汁,一共花了多少元?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eg . 小明买可乐和橙汁一共花了5元钱,其中买可乐花了2元,问,买橙汁花了多少元? 7 被减数-减数=差eg . 小明要看一本50页的书,他已经看了30页,还有几页没有看?被减数-差=减数eg . 小明要看一本50页的书,看了一部分之后还有20页没看,问,他已经看了多少页? 差+减数=被减数eg . 小明要看一本书,看了30页后还有20页没有看,问,这本书一共几页? 8 因数×因数=积eg . 8×9=72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eg . 72÷9=8 9 被除数÷除数=商eg . 72÷9=8 被除数÷商=除数eg。72÷8=9 商×除数=被除数eg。8×9=72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解法 一、一步简单应用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解题方法:小数乘以倍数=大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用乘法算出爸爸的年龄。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分析:根据单价乘以数量=总价,即可解答。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解题方法:大数除以小数=倍数) 3、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用爸爸的年龄除以小明的年龄即可求出爸爸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4、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 分析:根据总价除以单价=数量,即可解答。 5、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分析:根据倍数除法的意义求解。 (三)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这个数除以倍数(解题方法:大数除以倍数=小数)

6、爸爸今年45岁,是小明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7、买一朵玫瑰花需要2元钱,用140元可以买多少支玫瑰花? 分析:根据总价除以单价=数量,即可解答。 8、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9、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10、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两步应用题 (一)几倍多几(解题方法:单位量乘以倍数加多的量)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运来的蓝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蓝墨水多少瓶? 分析:根据题意,用每箱红墨水的数量乘以3,再加200,即为蓝墨水瓶数。 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二)几倍少几(单位量乘以倍数减去少的量) 3、、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 分析:根据题意,用前年养猪头数乘以3,再减去卖掉的4头,即剩下猪的头数。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三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三年级用) 第一章整数的计算 整数的计算,不仅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而且还要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更要掌握各种计算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求出结果。 §1.1 凑整速求和 [知识要点] 加法的运算定律有: 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树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范例解析] 例1计算:8+23+44+92+56+77。 分析如果将此题从头到尾逐项相加,也可得到答案,但不如分组求和相加简单。首先注意到:8+92 = 100,23+77 = 100,44+56 = 100,于是很快就有答案了。 解答原式=(8+92)+(23+77)+(44+56) = 100+100+100 = 300。 例2计算:3+68+22+31+69+97。 分析注意到:3+97 = 100,68+22 = 90,31+69 = 100。先分组,再求和。 解答原式=(3+97)+(68+22)+(31+69) = 100+90+100 = 290。 例3计算:7+71+642+1025+3+975+358+29。 分析此题中7+3 = 10,71+29 = 100,642+358 = 100,1025+975 = 2000。先分组,再求和。 解答原式=(7+3)+(71+29)+(642+358)(1025+975) = 10+100+1000+2000 = 3110。 例4计算:1081+398+295+19+7。 分析此题除了1081+19 = 1100外,不好分组凑整了。但我们可以把7拆成2+5,并注意到398+2 = 400,295+5 = 300,仍可得到快速求解。 解答原式=(1081+19)+(398+2)+(295+5) = 1100+400+300

小学生必背常用数学公式之欧阳数创编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 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a×c - b×c=c×(a - b) ▲除法性质:a÷b÷c = a÷(b×c) ▲减法性质:a –b - c = a - (b + c) ▲解方程定律:◇加数 +加数 = 和;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 = 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 积;因数 = 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 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 甲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速度;乙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计划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 实际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时间; ◆买卖问题: 总金额=单价×数量;数量=总金额÷单价;单价=总金额÷数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 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找规律填数字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找规律填数字 [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 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 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 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 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 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2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2

必背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必背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二、应用题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比和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在较早的年代,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的。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中比和比例的内容虽然简化了,但它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升入中学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用比例法解应用题,实际上就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有许多应用题,用比例法解简单、方便,容易理解。 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然后列成比例式或方程来解答。 (一)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正比例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例1 一个化肥厂4天生产氮肥32吨。照这样计算,这个化肥厂4月份生产氮肥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因为日产氮肥的吨数一定,所以生产氮肥的吨数与天数成正比例。 设四月份30天生产氮肥x吨,则: 答略。 例2 某工厂要加工1320个零件,前8天加工了320个。照这样计算,其余的零件还要加工几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因为每一天加工的数量一定,所以加工的数量与天数成正比例。

还需要加工的数量是: 1320-320=1000(个) 设还需要加工x天,则: 例3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行了全程的60%,距离天津还有538千米。这列火车已行了多少千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火车已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60%∶(1-60%)=3∶2。 设火车已行的路程为x千米。 答略。 米。这时这段公路余下的长度与已修好长度的比是2∶3。这段公路长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余下的长度与已修好长度的比是2∶3,就是说,余下的长度是已 这段公路的长度是: 答略。 (二)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达: x×y=k(一定) 例1 某印刷厂装订一批作业本,每天装订2500本,1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装订2800本,多少天可以完成?(适于六年级程度)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lass=txt>1、看线段图,先标出中间条件,再列式解答. 2、解答下面各题. ①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如果买的羽毛球再添4个就与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和同样多.买羽毛球多少个? ②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买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与足球个数差的3倍.买羽毛球多少个? ③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④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看了的比没看的少几页? ⑤小力今年10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3年后,爸爸多少岁? 3、提高题: a. 一幢六层楼,每层之间有20级楼梯,从楼下走到5层,要走多少级楼梯? b.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00,那么被减数是多少?参考答案 1、14+13=27(棵) 27-8=19(棵) 答:(略) 2、① 30+16=46(个) 46-4=42(个)答:(略) ④ 200-96=104(页) 104-96=8(页)答:(略) 3、a.思路分析:因为1--5层之间一共有4个间隔,所以从1层到5层走了4个20级,即80级. 答:要走80级楼梯. b.思路分析:由题中可知:被减数+减数+差=100,而减数加差就是被减数.因此,100是2个被减数的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3) 31、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答:人要60元。 3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250元>232元 答:带250元钱够了。 33、每瓶矿泉水2元,买20瓶需要多少钱? 答:买20瓶需要40元。 35、每箱苹果30千克,8箱有多少千克? 答:8箱有240千克。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一 二年级用

加减巧算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则有: α+b = b +α, α+(b+c) = (α+b)+c 2.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则有: α-(b+c) = α-b-c 反之,α-b-c = α-(b+c) [范例解析] 例1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⑴ 129+84+71 ⑵ 83+135+65 ⑶ 34+75+66 ⑷ 128+73+27+17 解⑴ 129+84+71 = (129+71)+84 = 200+84 = 284⑵ 83+135+65 = 83+(135+65) = 83+200 = 283 ⑶ 34+75+66 =(34+66)+75 = 100+75 = 175⑷ 128+73+27+17 = (128+17)+(73+27) = 145+100 = 245 例2你能巧算297+65的和吗? 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加数只要加上数3就凑成整数300,这样计算就方便多了。 解法一 297+65 = 297+65+3-3 = (297+3)+(65-3) = 300+62 = 362解法二 297+65 = 297+62+3 = (297+3)+62 = 300+62 = 362 说明“凑整”是速算中最常见、简单易行的方法,计算时,若凑成10、100、1000、……计算自然方便。但“凑整”不是任意凑,而是有目的地进行,才能起到速算的效果。再看例3。 例3速算下面两题。 ⑴ 3471+5899 ⑵ 3891-1992 解⑴ 3471+5899 = 3471+(5899+101)-101 = 3471+6000-101 = 9471-101 = 9370⑵ 3891-1992 = (3891-2000)+8 = 1891+8 = 1899 例4速算下面两题。 ⑴ 280-(80+92)⑵ 297-173-27 解⑴ 280-(80+92) = 280-80-92 = 200-92 ⑵ 297-173-27 = 297-(173+27) = 297-200

小学数学必备公式大全27858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教学文稿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提示:在分析一般应用题是题的数量关系时,一定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哪些表示大数,哪些表示小数,哪些表示相差数,哪些表示部分数,哪些表示总数,哪些表示一倍数,哪些表示几倍数……。经常进行应用题练习,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更加聪明。 例1、学校共买来60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80本,其余是连环画。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要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必须知道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本数,根据题意,应先求连环画的本数,再求多的本数。 (1) (2) 试一试1:庆"六、一"活动中,三(5)班做了50朵花,其中红花38朵,其余是绿花。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例2、李丽在百货大楼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条裤子,买羽绒服用去480元,是买裤子钱数的5倍,她给售货员6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求找回多少元,应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元,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元,应知道羽绒服和裤子分别用去多少元,所以应该先求买裤子钱数。 (1) (2) (3) 试一试2:同学们要做100面小旗,女同学做了56朵,是男同学做的2倍,还剩多少面没有做? 例3:果园里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多28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820棵,有梨树多少棵?桃树、梨树、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要求梨树有多少棵,必须先求桃树有多少棵,最后再求一共有多少棵。 (1) (2) (3) 试一试3:饲养场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鹅比鸭少150只。饲养场养了200只鹅,养了多少只鸡?鸡、鸭、鹅一共多少只? 例4、在学校"科技节"上,四年级展出科技作品148件,五年级展出的作品件数比四年级的2倍还多14件,五年级展出多少件?比四年级多展出多少件?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要求五年级展出多少件,应知道四年级的件数,题中已知有。 (1) (2) (3) 试一试4:体育器械室有足球26只,排球的只数比足球的3倍少15只,排球有多少只?比足球多多少只? 例5、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0米,比到文具店的距离少90米。学校到文具店的距离是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李强放学后,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李强要走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李强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要走多少米,应知道从从家到文具店的距离和学校到文具店的距离。 (1) (2) (3)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周期现象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交替;白天与黑夜反复出现;我国民间流传着“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的说法;七天一个星期,等等,都是周期现象。 算术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周期问题。例如,一串连续的自然数被3除的余数是: 1、2、0、1、2、0、1、2、0、…… 它是1、2、0重复出现的一列数,即周期是3。 本节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期现象,并会用周期解某些较简单的问题。 [范例解析] 例1有一串黑白珠子排列如图1-4所示。 ○●○○○●○○○●○○○●○○○●○…… 图1-4 其中黑珠与白珠共有70个,那么最后一个是黑珠还是白珠?共有几个白珠?

解我们由图1-4可知○●○○四个珠子是一个周期,又70÷4=17余2,即这一串珠子经过17次重复后还余2个珠子○●,因此,最后一个是黑珠子。 一个周期的4个主张中有3个白珠,最后2个主张中有一个白珠,白珠一共应有: 3×17+1 = 51+1 = 52(个) 说明对于周期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周期规律这一重要环节,问题才好解决。 例2 1994年4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这一年的7月5日是星期几? 解从4月10日至7月5日的天数是: (30-9)+31+30+5 = 87(天) 又一个周期的周期是7,所以 87÷7 = 12余3 即87天经过12个星期又3天,这3天应是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 我们推算出7月5日是星期一。 例3 1、2、0、1、2、0、1、2、0……第1995个数字是多少? 解这一列数中,它的一个周期是:1、2、0,即周期是3。又 1995÷3 = 665 故这一列数按12、0重复665次,所以第1995个数字是0。 例4 1+2+3+4+…+1992+1993被5除的余数是多少?

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元 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4、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5、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6、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