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成分分析

钢铁成分分析

钢铁成分分析
钢铁成分分析

第六章钢铁分析

§6.1 概述

§6.2 碳的测定

§6.3 硫的测定

§6.4 磷的测定

§6.5 锰的测定

§6.6 硅的测定

§6.7 其它测定法介绍

§6.1 概述

了解钢的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五大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证明测定的意义。

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其化学成分中大多数元素是铁,还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焦炭还原铁矿石:铁矿石被焦炭还原生

石灰石CaCO3除SiO2:成粗制铁成生铁

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高温煅烧、冶炼,则铁矿石被焦炭还原,生成粗制的铁,称生铁。反应历程较复杂,可用下式代表:

一、钢的生产过程

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高温煅烧、冶炼,则铁矿石被焦炭还原,生成粗制的铁,称生铁。反应历程较复杂,可用下式代表:

铁矿石主要含有硅酸盐状态存在的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的氧化铁,经冶炼大部分杂质转化成炉渣,分离除去,有少量杂质C、Mn、Si、S、P等残存在生铁中。

如果将生铁的其他辅助材料配合,进一步冶炼,则杂质被进一步氧化除去,同时控制含碳量降至一定限度,硅猛等元素含量很低,硫磷等杂质降至0.05%以下,则成为铁及碳的合金碳素钢。

特种钢:

若适当提高钢中Si或Mn含量,或加入一定量的Ni,Cr,W,Mo,V,Ti等金属,成为特种钢(铁合金或合金钢)。

加Ni、Cr、W、Ti等又分别称为Ni钢、Cr钢、W钢、Ti钢。

加Ni增强钢的强度及韧性多用于承受冲击或强大压力的制件含Ni 36%铸钢受热时几乎不膨胀可制精密仪器

加Cr耐热耐腐蚀性较强多用于制造多用于制造滚珠轴承或工具含Cr 12.5-18 %的铬钢或含铬0.6 -1.75%、Ni 1.25%的镍铬钢,又称不锈钢,可制高压锅。

加W有极强的耐热性,受热至白热化仍不软化常制运转的机件或刀具。

高速切削钢:含W 15-18% V 1-3% Cr 2-5%合金钢

含Mo、V、Ti等合金钢和钨钢性能相似。

各种合金钢具有独特的性能而用于特殊用途。

含有一定量V、Ti,而C又是以球状存在的,称“球墨铸铁”。具有和某些合金钢类似的特殊性能,可代替合金钢使用。

二、各元素在钢中的形态和作用

主要讲述C 、S 、Si 、Mn 、P

(一)碳

1 钢铁中的C来源:

碳是钢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钢铁的性能。碳是区别铁与钢,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

形态:两种:

碳是对钢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元素。碳在钢中可作为硬化剂和加强剂,正是由于碳的存在,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来调节和改善其机械性能。

对存在状态的影响

灰口生铁,石墨C多,软而韧

白口生铁,化合物C多,硬而脆

碳素钢据C 含量分三类,低、中、高碳素钢

(二)硅

1、来源

由原料矿石引入或脱氧及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

2、形态

主要以硅化物:FeSi 、MnSi 、FeMnSi 存在

在高硅钢中,一部分以SiC存在,也有时形成固熔体或硅酸盐。

3、性能

(1)增强钢的硬度、弹性及强度,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耐酸性

(2) 促使C以游离态石墨状态,使钢高于流动性,易于铸造

(3) 类型

a 一般生铁或碳素钢Si含量<1%

b 电器用硅钢Si含量可达4%

c 特殊用途的硅铁、硅钢等合金,Si含量高达12-95% 如:含Si 12-14%的铁合金称硅铁

含Si 12%,Mn 20%的铁合金称硅镜铁,主要用于炼钢脱氧剂

(三)锰

1、来源

少量由原料矿石中引入,主要是在冶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硫脱氧剂有意加入。

2、形态

钢铁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如S含量较低,过量的锰可能组成MnC、MnSi、FeMnSi 等,成固熔体状态存在。

3、性能

增强钢的硬度,减弱延展性。

4、类型

生铁Mn 0.5% - 6%,锰钢中Mn>0.8% 。碳素钢Mn 0.3-0.8% 高锰钢高达13%-14%

如含锰0.8% - 14%为各种型号的高锰钢,具有良好的弹性及耐腐蚀性。用于制造弹簧、齿轮、转轴、铁路道岔等。

含Mn 12% - 20%的铁合金为镜铁,含Mn 60% - 80%的铁合金为锰铁上两种主要用于炼钢做脱硫剂

(四)硫

1 来源:主要由焦炭或原料矿石引入钢铁

2 形态:主要以MnS或FeS状态存在

若:

3 性能:使钢产生“热脆性”——有害成分

原因:为什么产生热脆性?

FeS的熔点较低,最后凝固,夹杂于钢铁的晶格之间。当加热压制钢铁时,FeS熔融,钢铁的晶粒失去连接作用而脆裂。

(五)磷

1 来源:由原料中引入,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

2 形态:以Fe2P或Fe3P状态存在

3 性能:磷化铁硬度较强,以至钢铁难于加工,并使钢铁产生“冷脆性”也是有害杂质

作用(事物都有其另一面)

P↑→流动性↑→易铸造并可避免在轧钢时轧辊与压件粘合,在特殊情况下常有意加入一定量P达此目的。

4. 类型:

生铁P<0.3%,一般碳素钢<0.06%,优质钢<0.03%

特殊用途:轧辊钢高达0.4 –0.5%

炼钢或铸钢用的磷铁15 –20%之间

以上归纳成如下表:

三、检测意义

综上所述,C是确定钢铁型号及用途→主要指标

Si、Mn直接影响钢铁性能(有益的)→控制一定量

S、P有害成分→严格降至一定量

因此,对于生铁和碳素钢:C、Si、Mn、S、P等五种元素的含量是冶金或机械工业化验室日常生产控制的重要指标.

§6.2 碳的测定

测定各种形态的碳属于相分析;在成分分析中,一般钢样只测定总碳量。生铁试样除测定总碳量外,常分别测定游离碳和化合碳的含量。

总碳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有很多,但通常都是将试样置于高温氧气流中燃烧,使之转化为二氧化碳再用适当方法测定。

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物理法、

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

燃烧-气体容积法(气体容量法)

燃烧-气体容积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本法成本低,有较高的准确度,测得结果是总碳量的绝对值。其缺点是要求有较熟练的操作技巧,分析时间较长,对低碳试样测定误差较大。

(一)方法原理

试样在1200~1300℃的高温O2气流中燃烧,钢铁中的碳被氧化生成CO2:

C + O2=CO2

4Fe3C + 13O2=4CO2 + 6Fe2O3

Mn3C +3O2=CO2 + Mn3O

3FeS +5O2=Fe3O4 +3SO2

3MnS + 5O2=Mn3O4 + 3SO2

生成的CO2与过剩的O2经导管引入量气管,测定容积,然后通过装有KOH溶液的吸收器,吸收其中的CO2:

CO2十2KOH=K2CO3十H2O

剩余的O2再返回量气管中,根据吸收前后容积之差,得到CO2的容积,据此计算出试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二)主要试剂

1. 氢氧化钾吸收剂溶液(400g/L);

2. 除硫剂活性二氧化锰(粒状)或钒酸银。

2.1 钒酸银;2.2 活性氧化锰;

3. 酸性氯化钠溶液(250g/L);

4. 助熔剂,锡粒(或锡片)、铜、氧化铜、纯铁粉。

5. 高锰酸钾溶液(40g/L);

6. 甲基橙指示剂(2g/L)。

图1 气体容量法定碳装置

l.氧气瓶,2.氧气表,3.缓冲瓶,4、5.洗气瓶,6.干燥塔,7.玻璃磨口塞,8.管式炉,9.燃烧管,10.除硫管,11.容量定碳仪(包括: 冷凝管a 、量气管b、水准瓶c、吸收瓶d、小旋塞e、三通旋塞f、),l2.球形干燥管,13.瓷舟,14.温度自动控制器. 15. 供氧旋塞

(四)分析步骤

将炉温升至1200~1350℃,检查管路及活塞是否漏气,装置是否正常,燃烧标准样品,检查仪器及操作。

称取适量试样(可按照表7-2确定称样量)置于瓷舟中,将适量助熔剂覆盖于试样上面,打开玻璃磨口塞,将瓷舟放入瓷管内,用长钩推至高温处,立即塞紧磨口塞。预热l min,按照定碳仪操作规程操作,测定其读数(体积或含量)。打开磨口塞,用长钩将瓷舟拉出,即可进行下一试样分析。

(五)测定条件

1.试样的燃烧程度

燃烧温度;助熔剂降低燃烧温度;通O2速度

2.硫的干扰及消除

在高温O2气流中燃烧时,试样中硫也转化为SO2:

如果生成的SO2,在吸收前未能除去,同样被KOH溶液吸收,干扰碳的测定。常用MnO2、AgVO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3. 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3.1-3.15

3.2 助熔剂中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005% ;

3.3 样品的放置要均匀地铺在燃烧舟中;

3.4 定碳仪应装置在室温较正常的地方(距离高温炉约300~500mm)

3.5 更换水准瓶所盛溶液、玻璃棉、除硫剂、氢氧化钾溶液后,均应作几次高碳试样,使二氧化碳饱和后,才可进行试样测定。

3.6 对测定含硫量较高的试样(大于0.2%),应增加除硫剂量或增加一个除硫管。

3.7 吸收器、水准瓶内溶液以及混合气体三者的温度应基本相同,否则将产生正负空白值。

3.8 如分析完高碳试样后,应空通一次,才可以接着做低碳试样分析。

3.9 当洗气瓶中硫酸体积显著增加及二氧化锰变白时,说明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3.10 观察试样是否完全燃烧,如燃烧不完全,需重新分析。

3.11 炉子升温应开始慢,逐步加速,以延长硅碳棒寿命。

3.12 分析前,应先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漏气。工作开始前及工作中,均应燃烧标准样品,判定工作过程中仪器的准确性。

3.13 吸收前后观察刻度的时间应一致。吸收后观察刻度时,量气管及水准瓶内液面与视线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3.14 吸收器中氢氧化钾溶液使用久后也应进行更换,一般在分析2000次后更换,否则吸收效率降低,使测定结果偏低。

3.15 测定中应记录温度与大气压力,以确定补正系数f 。如附录八所示。

分析结果计算

当固定称样量如0.2500g 、0.5000g 或1.000g 时的含碳量,其结果可按下式计算:

f

×=读数(C)(C)ωω

f —温度、压力补正系数

§6.3 硫的测定 硫的测定方法很多。经典的硫酸钡重量法用于测定高硫试样。燃烧—滴定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及适应面广的特点,被广泛采用,它也是国内外的标准方法。

介绍燃烧—滴定法中的燃烧—碘酸钾容量法

(一)原理

将钢铁试样于1250~1350℃的高温下通氧燃烧,使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将生成的二氧化硫用淀粉溶液吸收,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浅蓝色为终点:

燃烧: 4FeS + O 2=2Fe 2O 3 + 4SO 2

3MnS +5O 2 =Mn 3O 4 + 3SO 2

吸收: SO 2 + H 2O=H 2SO 3

滴定:KIO 3 + 5KI +6HC = 3I 2 + 6KCl + 3H 2O

H 2SO 3 + I 2 + H 2O = H 2SO 4 + 2HI

(二)主要试剂及仪器

1.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c(1/6K03)=0.01000mol/L 、0.001000mol/L 、0.0002500mol/L];

2.淀粉吸收液(10g/L);

3.助熔剂

(三)仪器装置

定硫仪的滴定部分装置

1.球形管

2.吸收杯

3.滴定管

(四)测定步骤

将炉温升至1200~1350C ,检查装置是否正常,于定硫吸收杯中加入淀粉吸收液(硫小于0.01%用低硫吸收杯,加20mL 吸收液;硫大于0.01%用高硫吸收杯,加60mL 吸收液),以600~1500mL/min 的流速通氧,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蓝色不褪,作为终点色泽,关闭氧气。

称取适量试样,置于瓷舟中,加入适量助熔剂,将瓷舟推至高温处,预热0.5~1.5min ,通氧,控制氧速为1500~2000mL/min ,燃烧后的混合气体导入吸收杯中,使淀粉吸收液蓝色开始消褪,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并使液面保持蓝色,当吸收液褪色缓慢时,滴定速度也相应减馒,直至吸收液的色泽与原来的终点色泽相同,间歇通气后,色泽不变即为终点。

计算:

()()m

V V T 0S ?=ω T —碘酸钾标准溶液对硫的滴定度,g/mL ;

V —滴定试样所消耗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0—滴定空白时所消耗碘酸钾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mL ;

m —试料的质量,g 。

(五)测定条件

助熔剂用量

SO 2的转化率

SO 2的回收率

连续测定10个样品后,就应清除管内的氧化物。

燃烧—酸碱滴定法

本法采用双氧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的H 2SO 3被氧化为H 2SO 4,然后用NaOH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生成的H 2SO 4,即可求出SO 2的质量分数。

吸收: SO 2 + H 2O =H 2SO 3

H 2SO 3 + H 2O 2 = H 2SO 4+H 2O

滴定: 2NaOH + H 2SO 4 = Na 2SO 4 + 2H 2O

本法克服了SO 2在吸收器中逃逸的现象,对滴定速度没有要求,尤其适合于碳硫的联合测定。该法终点敏锐,操作方便;燃烧过程中即使有SO 3产生也能被滴定,不影响测定结果。

§6.4 磷的测定

钢铁中磷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滴定法、光度法。一般是使磷转化为磷酸,在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在此基础上可用重量法、酸碱滴定法、磷钼蓝光度法进行测定。P173-176

§6.5 锰的测定

钢铁中锰含量的分析通常采用滴定法和光度法。前者可用硝酸银(酸性条件)定量将锰氧化成三价,用硫酸亚铁钱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还可以用过硫酸铵将锰氧化成七价,以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后者常用高碘酸钾将锰氧化成七价后,进行光度测定,。

§6.6 硅的测定

目前钢铁中硅的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有重量法,滴定法,光度法等。重量法是最经典的测定方法,具有准确、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光度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硅钼蓝光度法。

介绍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

一、方法原理

试样用稀酸溶解后,使硅转化为可溶性硅酸:

3FeSi+l6HNO 3 = 3Fe(NO 3)3+3H 4SiO 4+7NO+2H 2O

FeSi+H 2SO 4+4H 2O = FeSO 4+H 4SiO 4+3H 2

加高锰酸钾氧化碳化物,再加亚硝酸钠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在弱酸性溶液中,加入钼酸,使其与H4SiO4反应生成氧化型的黄色硅钼杂多酸(硅钼黄),在草酸的作用下,用硫酸亚铁铵将其还原为硅钼蓝:

H 4SiO 4 + 12H 2MoO 4 = H 8[Si(Mo 2O 7)6]+10H 2O

于波长810nm 处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本法适用于铁、碳钢、低合金钢中0.030~l.00%酸溶硅含量的测定。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1.试剂

1.1 纯铁(硅的含量小于0.002%);

1.2 钼酸铵溶液(50g/L );

1.3 草酸溶液(50g/L)

1.4 硫酸亚铁铵溶液(60g/L);

1.5 硅标准溶液(20g/mL)

2.仪器: 721等类型的光度计。

三、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1g 左右,置于150 mL 烧杯中。加入30mL 硫酸(1+17),低温缓慢加热(不要煮沸)至试样完全溶解(并不断补充蒸发失去的水分)。煮沸,滴加高锰酸钾溶液(40 g /L)至析出二氧化锰水合物沉淀。再煮沸约l min ,滴加亚硝酸钠溶液(100g/L)至试验溶液清亮,继续煮沸l min ~2 min(如有沉淀或不溶残渣,趁热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冷却至室温,将试验溶液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移取10.00mL 上述试验溶液二份,分别置于50mL 容量瓶中(一份作显色溶液用,一份作参比溶液用)。

显色溶液:心加入5.0mL 钼酸铵溶液,混匀。放置15min 或沸水浴中加热30s ,加入l0mL 的草酸溶液,混匀。待沉淀溶解后30s 内,加入5.0mL 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参比溶液:加入10.0mL 草酸溶液、5.0mL 钼酸铵溶液、5.0mL 硫酸亚铁铵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将显色溶液移入l cm 吸收皿中,以参比溶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0nm 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值。对没有此波长范围的光度计,可于680nm 处测量。

思考一下测定波长的问题

显色溶液与参比溶液和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工作曲线绘制

移取数份与已知其硅含量的纯铁或低硅标样作低样。移取0、0.50、1.00、2.00、3.00、4.00、5.00、6.00mL 硅标准溶液(20g/mL),分别置于上述数份低样中,以下按分析步骤进行。用硅标准溶液中硅量和纯铁中硅量之和为横坐标,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H 8[Si(Mo 2O 7)6]+4FeSO 4+2H 2SO 4 H 8 S i

(M o 2O 7)5

Mo 2O 5+2Fe 2(SO 4)3+2H 2O

硅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V

V m m 161g μ/g 10)Si (××=?ω 式中

m 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硅量,g ;

V 1—移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

V —试验溶液的总体积,mL

m —称样量,g 。

四、测定条件 P178

原理:

测定方法的类型:

根据含量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

常量法 SiO 2重量法

K 2SiF 6容量法

微量法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 条件

(1)创造条件生成β型硅钼杂多酸(硅钼黄)

硅钼黄有两种形态 :

1硅钼杂多酸(硅钼黄)

在较低酸度即较多pH 3.8~4.8 的室温中生成很稳定,还原为蓝绿色

2硅钼杂多酸(硅钼黄)

在较高酸度即较低pH l.0~1.8 (水泥化学分析pH 1.5~1.7)中生成,还原为蓝色

α – 硅钼黄 β – 硅钼黄 pH

3.8~

4.8 较高 范围宽 l.0~1.8 较低 窄 颜色 λmax 蓝绿色 635,750 nm 蓝色 810nm

ε(硅钼蓝) 1.85×104 灵敏度较低

2.00×104 灵敏度较高 较稳定

不稳定 稳定性

被还原为硅钼蓝 α 不易 β易

注:β型不稳定较易还原成 型,其转变速度随温度升高,酸度降低(pH 升高)及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加快。730nm 波长处二者硅钼蓝吸光度相等,在72型分光光度计上,采用650~700nm 波长范围测定。

实际应用是创造条件得β型硅钼黄的原因?

虽然β型不稳定,生成的酸度有比较严格

但是:

1 因为它在较高酸度下形成,此时铁等许多金属离子不易水解,共存离子干扰少

2 β型硅钼黄比型硅钼黄易被还原成硅钼蓝

3 β型硅钼黄的还原产物硅钼蓝的灵敏度高于α型还原产物的灵敏度

尽量减少β型→α型转化的措施,控制β型的配合时间及配合温度。

(2)温度影响硅钼黄的反应速度

≤20℃10min

30℃2min

100℃30s←水浴加热30s,

注意→我们做实验时常温下放15min。

但加热生成硅钼黄后,必须及时冷却,并进行下步的还原处理,否则在高温下,时间过长,甚至硅钼黄也可能分解,可能有α硅钼黄形成。

冷却办法——流水冷却

(3)测硅消除P, As的干扰

酸度是生成硅钼黄或硅钼蓝及排除P, As杂质干扰的重要条件。

硅钼黄的在低酸度生成,然后提高酸度至3.0~4.0mol/L 消除P, As干扰。

除P, As杂多酸由谁担任?可加入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消除干扰。

其中以H2C2O4效果最快,H2C2O4除了提高酸度除杂质,还有其他作用。

H2C2O4作用

a: 调整酸度(提高酸度),破坏P, As杂多酸,消除P, As干扰

b: 增加Fe2+还原能力并消除Fe3+黄色干扰

c: 使用H2C2O4注意

a硅钼黄也能进一步被H2C2O4分解

因此加入H2C2O4,待钼酸铁(黄色)↓溶解后,立即(半分钟内)加入FeSO4还原之有的书上为了避免H2C2O4的不利因素,预先将草酸,亚铁盐及硫酸三者配成混合液(这样可以完全消除H2C2O4不利影响

b 参比液用褪色空白(书上讲试剂空白)

移取10.00mL试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10.00mL 50g/L H2C2O4,5.0mL钼酸铵溶液50g/L 、5mL60g/L FeSO4,水定容选该参比液的目的:清除草酸铁的黄色(虽为淡黄色但也有影响)。

方法技巧在于:先加草酸,破坏硅钼杂多酸Si显色。

(3)KMnO4及NaNO2在溶样中作用

KMnO4

a.以免将来生成的硅钼黄(即硅钼杂多酸),在条件不具备时,过早的被Fe2+还原,造成误差。

b. (同时)是少量碳化物分解

注意:如含碳量过高,则应该将石墨碳过滤除去。

NaNO2

A 作用:过量的KMnO4妨碍下步反应,可用NaNO2还原除去

B 过量的NaNO2应△分解除去

§6.7 其它测定法介绍

一、碳硫联合测定

二、硅、锰、磷的快速测定

硅,锰,磷的测定

Si Mn P

GB223 – 81规定生铁或碳素钢

(1)高氯酸脱水重量法

(2)硅钼蓝比色法GB223 – 81

(1)亚砷酸钠–亚硝酸

钠容量法

(2)硝酸铵氧化容量法

GB223·3 – 81

(1)二安替比林甲烷磷

钼酸重量法

(2)磷钼酸铵容量法

(3)乙酸丁酯萃取磷钼

蓝光度法

(4)锑磷钼蓝光度法国

家冶金部YB35-64

磷钼蓝比色法测定

钢铁分析部分作业及课堂提问或检查

一C,S

1.封闭液为什么必须被CO2饱和?为什么采用甲基橙的NaCl酸性溶液?

2.洗气瓶系统的作用?(KOH、H2SO4及U形管CaCl2)

3.分析C-S联合仪测C结果偏低原因?补救措施?

4.为什么测S时,要用钢铁标样标定NaOH滴定剂?

5.防止SO2转化率不高造成系统误差的措施?

6.助熔剂的作用?加得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7.为什么C含量需加减温度压力校正值?

8.通O2速度应控制多少?

9.定硫杯中装的是什么?

10.吸收瓶中装的是什么?

11.燃烧炉作用?

12.球形管中脱脂棉作用?

13.素瓷舟实验前的预备态是什么样?

14.样品燃烧前为何要预热?

15定硫杯为何要预先调好零点?

16.定硫吸收液中加K2SO4作用?防止混合气体中CO2被吸收或降低CO2经定硫杯时溶解度。二Si测定

1 测Si时,为什么要控制条件形成β型硅钼黄?用什么消除P,As干扰?

2 测Si时,加入H2C2O4的作用?使用前应注意什么问题?

3 为什么选褪色空白做参比液?(或参比液的作用)

4 硅钼黄的最佳生成酸度?为什么要控制?

5 消除P,As干扰的酸度?

6 KMnO4及NaNO2在溶样中的作用?

7 硅钼黄的反应速度与温度关系?(或温度如何影响硅钼黄的反应速度?)

8 预习SP2000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9 FeSO4作用?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列表整理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是以铁和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虽然碳和其他元素所占比例甚少,但却左右着钢材的性能。 1、碳 碳时各种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碳素结构钢中则是铁以外的最主要元素。碳是形成钢材强度的主要成分,随着含碳量的提高,钢的强度逐渐增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冷弯性能、焊接性能和抗锈性能等也变劣。碳素钢按碳含量区分,小于0.25%的为低碳钢,介于0.25%和0.6%之间的为中碳钢,大于0.6%的为高碳钢。含碳量超过0.3%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很高,但却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且塑性很小,含碳量超过0.2%时,钢材的焊接性能开始恶化。因此,规范推荐的钢材,含碳量均不超过0.22%,对于焊接结构则严格控制在0.2%以内。 2、硫 硫是有害元素,常以硫化铁形式夹杂于钢中。当温度达800~1000℃时,硫化铁会熔化使钢材变脆,因而在进行焊接或热加工时,有可能引发热裂纹,称为热脆。此外,硫还会降低钢材的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抗锈蚀性能和焊接性能等。非金属硫化物夹杂经热轧加工后还会在厚钢板中形成局部分层现象,在采用焊接连接的节点中,沿板厚方向承受拉力时,会发生层状撕裂破坏。因而应严格限制

钢材中的含硫量,随着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的提高,含硫量的限制值由0.05%依次降至0.025%,厚度方向性能钢板(抗层状撕裂钢板)的含硫量更限制在0.01以下。 3、磷 磷可提高钢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但却严重地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促使钢材变脆,称为冷脆。因此,磷的含量也要严格控制,随着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的提高,含磷量的限值由0.045%依次降至0.025%。但是当采用特殊的冶炼工艺时,磷可作为一种合金元素来制造含磷的低合金钢,此时其含量可达0.12%~0.13%。 4、锰 锰是有益元素,在普通碳素钢中,它是一种弱脱氧剂,可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对钢的热脆影响,改善钢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低塑性和韧性。锰还是我国低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为0.8%~1.8%。但锰对焊接性能不利,因此含量也不宜过多。 5、硅 硅是有益元素,在普通碳素钢中,它是一种强脱氧剂,常与锰共同除氧,生产镇静钢。适量的硅,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度,而对塑性、韧性、冷弯性能和焊接性能无显著不良影响。硅的含量在一般镇静钢中为0.12%~0.3%,

钢板分层

钢板分层 最近探了一批钢板,发现存在大面积的分层缺陷,在网上找了一篇资料挺不错的,和大家一块分享。 分层是钢板(坯)断面出现局部的缝隙,使钢板断面形成局部层状,是钢材中的一种致命 性缺陷,钢板不得有分层,见图1。分层亦称夹层、离层,是钢材的内部缺陷。钢锭内的气 泡、大块的非金属夹杂物、未完全切除的残余缩孔或发生折叠,均可能引起钢材的分层,而 不太合理的轧制压下规程又可能使分层加剧。 图1钢板分层图2厚板局部分层图3焊接后钢板分层图4加工后发现分层 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分层所表现的部位形态也不同,有的隐藏在钢材内部,内表面与钢 材表面平行或基本平行;也有的延伸到钢材表面,又在钢材表面形成沟纹状的表面缺陷。概 括起来有2种形式: 第1种为开口型分层。这种分层缺陷在钢材的断口上宏观就可发现,一般在钢厂和制造厂 里基本上能被复检出来。

第2种为封闭型分层。这种分层缺陷在钢材的断口中看不到,在制造厂内如果不进行逐张钢板100%超声波探伤,亦难以发现,它是一种处于钢板内部的封闭型分层。这种分层缺陷从冶炼厂带到制造厂,最后被加工制造成产品出厂。 分层缺陷的存在使分层区钢板承受载荷的有效厚度减少,降低了与分层同方向受载的承载能力。分层缺陷的边线形状尖锐,对应力作用非常敏感,会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在运行过程中若有反复的加载、卸载、升温、降温,就会在应力集中区形成很大的交变应力,以致造成应力疲劳。 一、开口型分层 某厂生产的板材分层是开口型分层,见图1钢板分层。从钢板的表面就可以分辨出来。不需要做实验,图1是某钢厂发运到中南某大型物流企业的板材照片,属于钢厂漏检产品,经销商提出质量异议后,钢厂直接报废了,经销商按废钢价销售给废钢企业使用。 1、分层形貌 见图1。资料显示与钢种关系不大。 2、分层原因分析 图5是正常的铸坯凝固过程纵向断面示意图。

钢板材质证明书

钢板材质证明书 篇一:钢材材质书(质量合格证明书) * * 特钢质量合格证明书 篇二:镀锌板质量证明书 购货单位收货单位昆山炅悦昆山正阳镀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标准 gb/t13793-XX 质保书编号合同号车号苏e39713 业务员:检查单位:购货单位收货单位昆山炅悦昆山正阳镀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标准 gb/t13793-XX 质保书编号合同号车号苏e39713 业务员:检查单位:购货单位收货单位昆山炅悦昆山正阳镀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标准 gb/t13793-XX 质保书编号合同号车号苏e39713 业务员:检查单位:篇二:镀锌板企业标准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q/72322100x.003-XX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的定义、分类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本标准适用于以冷连轧钢带为基板,通过连续热镀锌方法生产的冷成形用和一般结构用 热镀锌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和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 标准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 gb/t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11— 199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量 gb/t223.23—1994 钢铁 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量gb/t223.32—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 方法次磷酸钠还原—碘量法测定砷量 gb/t223.50—1994 钢铁苯基荧酮—溴化十六烷基胺 直接光度法测定锡量 gb/t223.53—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62—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2— 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8—1997 钢铁 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

钢材分析

一、行情回顾 自从春节过后以来,螺纹钢期货价格在全国各地出台房地产限购及提高首付比例等多种利空政策的打压下一路下行,其中主力合约RB1110从最高点5230点跌至3月14日的4641点,以至处在明显的下跌通道之中。如今日本大地震令螺纹钢迎来了反弹走势。目前螺纹钢反弹站上10日均线。成交与持仓同步放大,显示出市场多头人气正重新积聚.-------- 宏观面: 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第二,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手段来调节市场的需求; 随着“两会”的结束,“十二五”的规划基本定调。就目前看政策虽然对民生有所侧重,但仍没有忽视经济增长的政府目标,所以对未来政府采取实质性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螺纹钢现货市场上压力仍较大,以消化库存为主的弱势整理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上述言论,我们只能是谨慎乐观。 基本面: 进口矿港口成交价格再度下滑,钢坯跟落,焦炭报价稳,海运费小幅回落。14 日,螺纹钢报价华北市场拉涨意愿强烈,三级螺纹20MM 产品全国均价上涨10 元/吨。武钢提高取向硅钢4 月份售价约1400 元/吨(税后),其他产品维持3 月报价不变。需求方面,市场成交尚可,但交易量没有明显放大。 虽然市场不景气,但成本的压力依然是市场心里的痛。2季度焦煤和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将给钢铁厂家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印度钢厂认为,什么都比不上成本上升以及钢厂无法全部转嫁给用户更令他们担忧,预计2季度成本将增15%-20%。 二、日本地震的影响 日本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受地震影响最大,而这两个地区是日本工业重地,集中了大量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等支柱行业。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和第一大钢铁出口国,本次强震将对国际钢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如下表所示,根据公司公布和公开信息显示,地震直接影响了日本三大钢厂的2600万吨左右的粗钢产能, 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还有其他小钢厂,估计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初步测算本次地震最少影响了日本3000万吨的钢铁产能。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基地,震后停产势必要影响全球钢材供应。受供应减少担忧情绪推动,螺纹钢价格昨日上扬。 另外,地震后要重建,需要很多基础钢材,中国这方面的产量较大,需求增加预期也支撑钢价。 大地震对整个日本钢铁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华泰联合预计,日本5大钢厂将面临3~6个月的重建期,按每月减少产量600万吨测算,影响钢铁量1800~360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作为仅次于中国的炼钢大国,钢企的停产还将直接影响到铁矿石的需求.这将导致铁矿石价格下滑。 宏源期货分析师白净认为,“日本对铁矿石的需求量较大,短期内可能会加剧矿价下跌。”华泰联合证券最新研究报告称,迫于灾后重建的需要,建筑用钢将是最先受益的品种;待沿海的下游机械、汽车终端厂、核电重建复工后,普碳钢板、特种钢需求也将会后续提上日程,因日本钢厂主要优势在高附加值钢材方面,中国该类产品出口优势不大,相反进口量较多,所以短期对宝钢这类汽车板企业产品价格拉动明显,届时需观察日本钢厂实际复产情况。 日本钢厂停产促螺纹钢上扬

钢材材质成份解析

钢材材质成份解析
一、碳(C) :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 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 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二、硅(Si) :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 抗拉强度, 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 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 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三、锰(Mn) :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 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 钢比 A3屈服点高40%。含锰 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 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四、磷(P) :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 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五、硫(S) :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 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 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 常称易切削钢。 六、铬(Cr) :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 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七、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 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 用镍铬钢。 八、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

GBW07101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超基性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产品ID号】2348 【产品编号】GBW07101 【英文名称】Ultrabasic Rocks 【产品规格】150g 【特征形态】固态 【介质基体】岩石 【定值日期】 【产品类别】国家标准物质 >>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主要用途】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防止沾污,最小取样量为:铂族元素10克;H2O、S、CO2和痕量元素0.5克;其余组份0.1克 【分析方法】原子荧光法、比色法、极谱法等多种方法

Na 2 O 0.008 0.003 质量分数(10-2) K 2 O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2) H 2 O+14.17 0.20 质量分数(10-2) CO 2 0.58 0.02 质量分数(10-2) S 0.051 0.001 质量分数(10-2) NiO 0.32 0.01 质量分数(10-2) CoO 0.012 0.001 质量分数(10-2) V 2O 5 0.007 0.001 质量分数(10-2) Cl 0.57 0.02 质量分数(10-2) 全铁Fe 2O 3 6.90 0.06 质量分数(10-2) Pt 0.004 0.001 质量分数(10-6) Pd 0.005 0.001 质量分数(10-6) Rh 0.0006 0.0001 质量分数(10-6) Ir 0.003 0.001 质量分数(10-6) Os 0.006 0.001 质量分数(10-6) Ru 0.010 0.001 质量分数(10-6) Ag 0.031 0.012 质量分数(10-2) As 0.82 0.23 质量分数(10-2) Au 0.0014 0.0005 质量分数(10-2) B 5.9 1.2 质量分数(10-2) Ba 6.4 2.8 质量分数(10-2) Cu 5.5 0.8 质量分数(10-2) F 21.4 7.3 质量分数(10-2) Ga 1.2 0.6 质量分数(10-2) Ge 0.66 0.25 质量分数(10-2) Hg 0.046 0.004 质量分数(10-2) Li 1.3 0.5 质量分数(10-6) Pb 2.8 0.3 质量分数(10-6) Sc 4.9 0.2 质量分数(10-6) Sr 2.3 0.6 质量分数(10-6) Zn 45.4 7.3 质量分数(10-6) Br (24.7) 质量分数(10-6) Cd (0.024) 质量分数(10-6) Sb (0.12) 质量分数(10-6) Ce 0.34 +0.04,-0.02 质量分数(10-6) Dy 0.02 +0.011,-0.001 质量分数(10-6) Eu 0.0043 +0.0021,-0.0003 质量分数(10-6) Gd 0.024 +0.004,-0.003 质量分数(10-6) Ho 0.0049 +0.0025,-0.0003 质量分数(10-6) La 0.20 +0.05,-0.01 质量分数(10-6)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 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 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 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 韧性,且有较高的 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 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7、镍(Ni)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 :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 3 (GSS-3) GBW0740 4 (GSS-4) GBW0740 5 (GSS-5) GBW074 06 (GSS-6 ) GBW0740 7 (GSS-7) GBW0740 8 (GSS-8) μg/ g Ag0.35±0.0 5 0.054±0. 007 0.091±0. 007 0.070±0. 011 4.4±0.40.20±0. 02 0.057±0. 011 0.060±0. 009 As34±413.7±1.2 4.4±0.658±6412±16220±14 4.8±1.312.7±1.1 Au(0.00055 )(0.0017)(0.0055)0.260±0. 007 (0.009)(0.0008)(0.0014) B50±336±323±397±953±657±5(10)54±4 Ba590±32930±521210±65213±20296±26118±14180±27480±23 Be 2.5±0.3 1.8±0.2 1.4±0.2 1.85±0.3 4 2.0±0.4 4.4±0.7 2.8±0.6 1.9±0.2 Bi 1.2±0.10.38±0. 04 0.17±0.0 3 1.04±0.1 3 41±449±50.20±0.0 4 0.30±0. 04 Br 2.9±0.6 4.5±0.7 4.3±0.8 4.0±0.7(1.5)8.0±0.7 5.1±0.5 2.5±0.5 Cd 4.3±0.40.071±0. 014 0.060±0. 009 0.35±0.0 6 0.45±0.0 6 0.13±0. 03 0.08±0.0 2 0.13±0.0 2 Ce70±4402±1639±4136±1191±1066±698±1166±7 C170±962±1057±11(39)(76)95±7100±668±12 Co14.2±1.08.7±0.9 5.5±0.722±212±27.6±1.197±612.7±1.1 Cr62±447±432±4370±16118±775±6410±2368±6 Cs9.0±0.7 4.9±0.5 3.2±0.421.4±1.015±110.8±0. 6 2.7±0.87.5±0.7 Cu2l±216.3±0.911.4±1.140±3144±6390±1497±624.3±1.2 Dy 4.6±0.3 4.4±0.3 2.6±0.2 6.6±0.6 3.7±0.5 3.3±0. 3 6.6±0.6 4.8±0.4 Er 2.6±0.2 2.1±0.4 1.5±0.3 4.5±0.7 2.4±0.3 2.2±0.3 2.7±0.5 2.8±0.2 Eu 1.0±0.1 3.0±0.20.72±0.0 4 0.85±0.0 7 0.82±0.0 4 0.66±0. 04 3.4±0.2 1.2±0.1 F506±322240±112246±26540±25603±28906±45321±29577±24 Ga19.3±1.112±113.7±0.931±332±430±339±514.8±1.1 Gd 4.6±0.37.8±0.6 2.9±0.4 4.7±0.5 3.5±0.3 3.4±0.39.6±0.9 5.4±0.5 Ge 1.34±0.2 01.2±0.2 1.16±0.13 1.9±0.3 2.6±0.4 3.2±0.4 1.6±0.3 1.27±0.2 Hf 6.8±0.8 5.8±0.9 6.8±0.814±28.1±1.77.5±0.87.7±0.57.0±0.8 Hg0.032±0 .004 0.015±0. 003 0.060±0. 004 0.59±0.0 5 0.29±0.0 3 0.072±0 .007 0.061±0. 006 0.017±0. 003 Ho0.87±0.0 7 0.93±0.1 2 0.53±0.0 6 1.46±0.1 2 0.77±0.0 8 0.69±0. 05 1.1±0.20.97±0.0 8 I 1.8±0.3 1.8±0.2 1.3±0.29.4±1.1 3.8±0.519.4±0.19±2 1.7±0.2

钢板(带)验收标准

钢板(带)进厂验收标准 1、目的 为便于统一公司内外标准,规范检验操作,减小判定误差,发现、控制不良品, 防止批不良品 输入下道工序。本标准提供了钢板(带)的检验方法及规定了钢板(带)的接收标准。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板(带)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和验收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以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所有钢板和钢带(以下简称钢板)。 当技术协议或合同规定与本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应以技术协议或合同规定为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11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宽钢带 GB/T 912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 2523 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的测量方法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5027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GB/T 5766 摩擦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精品文档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标准值 成分GBW07401 (GSS-1) GBW07402 (GSS-2) GBW07403 (GSS-3) GBW07404 (GSS-4) GBW07405 (GSS-5) GBW0740 6 (GSS-6) GBW07407 (GSS-7) GBW07408 (GSS-8) ⑷/g Ag 0.35 ±).05 0.054 ±0.007 0.091 ±).007 0.070 ±).011 4.4 ±).4 0.20 ±).02 0.057 ±).011 0.060 ±).009 As 34 ±4 13.7 ±1.2 4.4 ±).6 58 ±5 412±16 220 ±4 4.8 ±1.3 12.7 ±1.1 Au (0.00055) (0.0017) (0.0055) 0.260 ±).007 ( ).009) (0.0008) (0.0014) B 50 ±3 36 43 23 ±3 97 53戈57 i5(10) 54 ±4 Ba 590 出2 930 ±52 1210+65 213i20 296+26 118±14 180 ±!7 480+23 Be 2.5 ±).3 1.8 ±).2 1.4 ±).2 1.85 ±).34 2.0 ±).4 4.4 ±).7 2.8 ±).6 1.9 ±).2 Bi 1.2 ±).1 0.38 ±).04 0.17 ±).03 1.04 ±).13 41 ±49 i50.20 ±).04 0.30 ±).04 Br 2.9 ±).6 4.5 ±).7 4.3 ±).8 4.0 ±).7 (1.5) 8.0 ±).7 5.1 ±).5 2.5 ±).5 Cd 4.3 ±).4 0.071 ±0.014 0.060 ±).009 0.35 ±).06 0.45 ±).06 0.13 ±).03 0.08 ±).02 0.13 ±).02 Ce 70 ±4 402 ±16 39 ±4 136 ±11 91 ±10 66 ±5 98 ±11 66 ± C1 70 ±9 62 ±10 57 ±11 (39) (76) 95幻100戈68 ±12 Co 14.2 ±1.0 3.7 ±).9 5.5 ±).7 22 i212 ±7.6 ±1.1 97 ±12.7 ±1.1 Cr 62 ±4 47 ±4 32 ±4 370 ±16 118±7 75 ±5 410 ±!3 68 ± Cs 9.0 ±).7 4.9 ±).5 3.2 ±).4 21.4 ±1.0 15 ±1 10.8 ±).6 2.7 ±).8 7.5 ±).7 Cu 2l ±2 16.3 ±).9 11.4 ±1.1 40 ±3 144+6 390 ±14 97 ±24.3 ±1.2 Dy 4.6 ±).3 4.4 ±).3 2.6 ±).2 6.6 ±).6 3.7 ±).5 3.3 ±).3 6.6 ±).6 4.8 ±).4 Er 2.6 ±).2 2.1 ±).4 1.5 ±).3 4.5 ±).7 2.4 ±).3 2.2 ±).3 2.7 ±).5 2.8 ±).2 Eu 1.0 ±).1 3.0 ±).2 0.72 ±).04 0.85 ±).07 0.82 ±).04 0.66 ±).04 3.4 ±).2 1.2 ±).1 F 506 出2 2240 ±112 246 ±!6 540 i25 603+28 906+45 321 ±!9 577 ±24 Ga 19.3 ±1.1 12±1 13.7 ±).9 31 ±3 32 ±30+3 39 ±14.8 ±1.1 Gd 4.6 ±).3 7.8 ±).6 2.9 ±).4 4.7 ±).5 3.5 ±).3 3.4 ±).3 9.6 ±).9 5.4 ±).5 Ge 1.34 ±).20 1.2 ±).2 1.16 ±).13 1.9 ±).3 2.6 ±).4 3.2 ±).4 1.6 ±).3 1.27 ±).20 Hf 6.8 ±).8 5.8 ±).9 6.8 ±).8 14 ±8.1 ±1.7 7.5 ±).8 7.7 ±).5 7.0 ±).8 Hg 0.032 ±).004 0.015 ±0.003 0.060 ±).004 0.59 ±).05 0.29 ±).03 0.072 ±).00 7 0.69 ±).05 0.061 ±).006 0.017 ±).003 Ho 0.87 ±).07 0.93 ±).12 0.53 ±).06 1.46 ±).12 0.77 ±).08 1.1 ±).2 0.97 ±).08 I 1.8 ±).3 1.8 ±).2 1.3 ±).2 9.4 ±1.1 3.8 ±).5 19.4 ±).9 19± 1.7 ±).2 In 0.08 ±).02 0.09 ±).03 0.031 ±).010 0.12 ±).03 4.1 ±).6 0.84 ±).18 0.10 ±).03 0.044 ±).013 La 34 ±2 164 ±11 21 i253 ±4 36 ±4 30 i246 i536 43 Li 35 ±1 22 ±1 18.4 ±).8 55 i256 ±>36 ±119.5 ±).9 35 ± Lu 0.41 ±).04 0.32 ±).05 0.29 ±).02 0.75 ±).06 0.42 ±).05 0.42 ±).05 0.35 ±).06 0.43 ±).04 Mn 1760 ±33 510±16 304 ±14 1420^5 1360 方1 1450^82 1780 ±113 650+23 Mo 1.4 ±).1 0.98 ±).11 0.31 ±).06 2.6 ±).3 4.6 ±).4 18± 2.9 ±).3 1.16 ±).10 N 1870 ±37 630 i59 640 ±50 1000^62 610±31 740 i59 660 戈2 370 i54 Nb 16.6 ±1.4 27^2 9.3 ±1.5 38 ±3 23 ±27i2 64+7 15± Nd 28 ±2 210±14 18.4 ±1.7 27 i224 ±>2l i2 45 ±2 32 ± Ni 20.4 ±1.8 19.4 ±1.3 12 ±64 i540 ±4 53 ±4 276 ±15 31.5 ±1.8 P 735 ±!8 446 i25 320 ±18 695 i28 390 ±34 303+30 1150 ±39 775 ±25 Pb 98 ±5 20 43 26 ±3 58 i5552+29 314±13 14+3 21 ±

钢板缺陷分析

厚钢板内部缺陷分析 厚钢板容易产生以下两种缺陷: (一) 钢板中间内部的点状密集缺陷 整张钢板从头至尾或板长的1/2以上都为点状密集缺陷,连续不断,缺陷波高多在30%~80%之间,缺陷为单层或多层,缺陷深度约位于板厚1/2处,对底波影响2~8dB。 (二) 钢板尾部的分层或面积缺陷 钢板尾部部分区域(板长的1/4~1/6)有一处或多处分层或面积缺陷,缺陷波在80%以上,缺陷对底波影响多数为4~6dB,少数达10~18dB。 钢锭帽口线附近特别容易产生点状密集缺陷, 点状密集缺陷部位的中心疏松比较严重. 在对钢板进行轧制时,钢锭中大颗粒夹杂物被破碎而形成细小的弥散状的缺陷,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造成探伤不合格。整炉钢液的洁净度出现了问题,很容易造成同炉钢水多支钢锭出现同类情况,影响钢板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的提高。 此次发现的缺陷基本判定为: 内部的点状密集缺陷,微观情况如下图:

点状密集缺陷在UT屏上显示为: 检测原理 缺陷波形 缺陷波形 缺陷波形 参考上图,根据EEN10160-1999标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断缺陷是否超标: 1)缺陷直接超过屏幕上的红线(DGS曲线), 这个曲线是以Ф11mm的平底孔当量标准 作为参考,绘制出来的. 2)缺陷没有超过红线,但已经引起了底波的降低,首先把底波升到正常的高度,看看

缺陷波是否超过这个红线,如果超过,则缺陷超过标准要求. 3)没有发现缺陷波,但是底波已经严重衰减,通常底波的降低超过了6dB,我们也判 定此处不合格.如果钢板中有大面积的倾斜缺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 镇静钢钢锭凝固结构的形成机理及与探伤缺陷的关系 根据中国国内某大钢厂对钢锭—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统计数据,点状密集 缺陷约占探伤不合缺陷总量的80%左右,其余为尾部的分层或面积缺陷,这与钢锭的 凝固结构和机理有着密切关系。 这批钢板属于镇静钢,镇静钢为完全脱氧的钢。通常注成上大下小带保温帽的锭型,浇注时钢液镇静不沸腾。由于锭模上部有保温帽(在钢液凝固时作补充钢液用),这节帽头在轧制开坯后需切除,故钢的收缩率低,但组织致密,偏析小,质量均匀。优质钢和合金钢一般都是镇静钢。 成分过冷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镇静钢钢锭凝固结构的形成机理。即在钢锭凝固过程中,随着柱状晶的不断生长,凝固层变厚,散热强度逐渐减小,两相区(液.固区)宽 度不断扩大。由于结晶速度减慢,杂质不断向凝固前沿浓集,于是凝固前沿的固液两相区形成了一个杂质浓集区,使该区的液相熔点降低,过冷度减小。但在浓集区前面的区域,杂质含量偏低,液相的熔点高于实际温度,从而出现了成分过冷区,结晶首先在这里进行。由于V型偏析存在于锭心粗大等轴晶区,其纵向范围从锭高1/3 (从底部算起)至保温帽。它是最后凝固钢液所形成的硫、磷、碳等的正偏析,在钢板断面上表现为中心偏析,通常与中心疏松伴生。对应于钢板的探伤情况,通常表现为点状密集缺陷。而在钢锭尾部,最先进入锭模的钢液由于模壁吸热较快,迅速形成粘稠层,钢水快速凝固,钢液中的夹杂物(多为外来夹杂物)来不及上浮而被凝固壳的树枝晶捕获,成为大型夹杂物。在钢水过热度较低时,补缩不好,易形成小缩孔,轧制后表现为

钢的化学成分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允许偏差

GB 222-84 一 1用途适用于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用试样的取样本标准规定了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2术语 2.1熔炼分析熔炼分析是指在钢液浇注过程中采取样锭然后进一步制成试样并对其进行的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示同一炉或同一罐钢液的平均化学成分 2.2成品分析成品分析是指在经过加工的成品钢材包括钢坯上采取试样然后对其进行的化学分析成品分析主要用于验证化学万分又称验证分析由于钢液在结晶过程中产生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偏析成品分析的值有时与熔炼分析的值不同 2.3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是指熔炼分析的值虽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但由于钢中元素偏析成品分析的值可能超出标准规定的成分范围对超出的范围规定一个允许的数值就是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3取样总测 3.1用于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的试样必须在钢液或钢材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试样应均匀一致能充分代表每一熔炼号或每一罐或每批钢材的化学成分并应具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全部分析要求 3.2化学分析用试样样屑可以钻取刨取或用某些工具机制取样屑应粉碎并混合均匀制取样屑时不能用水油或其他润滑剂并应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和脏物成品钢材还应除去脱碳层渗碳层涂层镀层金属或其他外来物资 3.3当用钻头采取试样样屑时对熔炼分析或小断面钢材成品分析钻头直径应尽可能的大至少不应小于6mm 对大断面钢材成品分析钻头直径不应小于12mm 3.4供仪器分析用的度样样块使用前应根据分析仪器的要求适当地给以磨平或抛光 4熔炼分析取样 4.1测定钢的熔炼化学成分时从每罐钢液采取两个制取试样的样锭第二个样锭供复验用样锭是在钢液浇注中期采取 4.2当整个熔炼号用下注法浇注且仅浇注一盘钢锭时样锭采取方法为如浇注镇静钢则应在浇注钢液达到保温帽部位并高出钢锭本体约50mm-100mm 时采取如浇注沸腾钢则应在浇注到距规定高度尚差100-150mm 时采取 4.3样锭浇注在样模内模内应洁净干燥样模尺寸可为下部内径30mm-50mm 上部内径40mm-60mm 高度70mm-120mm 或由工厂自行确定 4.4往样模内浇注钢液时钢流应均匀不应使钢液流出或溢溅样模不得注满应使样模内钢液镇静地冷疑沸腾钢可加入适量高纯度金属铝使其平静样锭不应有气孔和裂缝 4.5每个样锭应经检查员检查合格标明熔炼号和样锭号 4.6必要时样锭应进行缓慢冷却或在制样屑前对样锭进行热处理以保证容易加工制样 4.7未能按19.4.1条或19.4.2条的规定取得样锭时或在仅浇注一盘钢锭情况下需采用与19.4.2条的规定不同的取样方法时由工厂制订补充方法并报上级公司或主管局批准 4.8本标准规定的熔炼分析取样适用于平炉转炉和电弧炉炼钢的熔炼分析电渣炉真空感应和真空自耗炉炼钢的熔炼分析由工厂自行制订取样方法或按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QB钢板化学成分

Q355NB现货Q355NB化学成分Q355NB力学性能 1 Q355NB简介 Q355NB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55NB不仅是高强度钢,它还是低碳钢。Q355NB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抗疲劳性能;高韧性和低的脆性转变温度;良好的冷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具有较好的搞腐蚀性能和一定的耐磨性能。 2 Q355NB制造方法 钢由转炉或电炉冶炼,必要时可进行炉外精炼。除非需方有特殊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冶炼方法一般由供方自行选择。 3 Q355NB执行标准 Q355NB属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执行标准采用GB/T1591—2018。 4 Q355NB交货状态 钢材以热轧、正火、正火轧制或热机械轧制(TMCP)状态交货。 注:正火状态包含正火加回火状态,热机械轧制(TMCP)状态包含热机械轧制(TMCP)加回火状态。 5 Q355NB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Q355NB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符合GB/T709相应标准的规定。 6 Q355NB化学成分 正火、正火轧制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C:不大于0.20 Si:不大于0.5 Mn:0.90-1.65 P:0.035 S:0.035 Nb:0.005-0.05 V:0.01-0.12 Ti:0.006-0.05 Cr:不大于0.30 Ni:不大于0.50 Cu:不大于0.40 Mo:不大于0.10 N:不大于0.015 Als:不小于0.01

7 Q355NB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8 Q355NB用途 Q355NB适应于电力铁塔、各类起重吊车、重型汽车、石油井架、高温风机、大型电铲、自卸车及钻机、煤矿液压支架、钢结构等。

30CrNiMoNb和42CrNiMoV钢板规范

XXXX有限公司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装甲用30CrNiMoNb和42CrNiMoV轧制均质装甲钢板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装甲用厚度为4mm、5mm、6mm、8mm、10mm、12mm、15mm的30CrNiMoNb钢板(卷)和厚度为2.5mm、4mm、5mm、8mm、10mm、12mm、15mm、20mm 的42CrNiMoV钢板(以下简称钢板)。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JB 59.18 装甲车辆试验规程、装甲钢板抗枪弹性能试验 GJB 1496A 装甲用28Cr2Mo、26SiMnMo和22SiMn2TiB钢板规范 ZBY 230 A型脉冲反射式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3 要求 3.1 冶炼方法 30CrNiMoNb钢应采用电弧炉(或转炉)冶炼加炉外精炼。42CrNiMoV钢应采用电弧炉冶炼加炉外精炼。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也可采用能保证本规范各项要求的其它方法冶炼。 3.2 牌号和化学成分 3.2.1 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牌号和化学成分 3.2.2 钢板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222的规定。 3.3 交货状态 3.3.1 30CrNiMoNb钢板正火加高温回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等状态交货,具体交货状态应在合同中注明。 3.3.2 厚度大于4mm的42CrNiMoV钢板应以退火、高温回火或淬火加低温回火等状态交货,厚度为2.5mm和4mm的钢板以冷轧板退火、高温回火或淬火加低温回火等状态交货,具体交货状态应在合同中注明。 3.3.3 钢板以切边或不切边状态交货。具体交货状态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3.3.4 其他交货方式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钢材化学成份及性能对照表新.docx

牌号 SPHC DD11 (StW22) SPCC St12(DCO1 ) DC04 St37-2G St44-3G St52-3G SS330 SS400 SS540 St33 S235JR (ST37-2) S355J0 (St52-3) SPHT1 SPHT2 SPHT3 SAPH310 SAPH370 SAPH400 SAPH440 QSTE340 QSTE380 QSTE420 QSTE460 QSTE500 B440QZR B480QZR Q195 Q215A Q215B Q235A Q235B Q235C Q235D SAE1008 SAE1010 SAE1020 SAE1022 10 20 45 37Mn5 40Cr Q345B (16Mn) Q345C (16MnAl) 25Mn 常用材料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对照表 化学成份( %)机械性能 伸长率 C Si Mn S P Alt屈服强度 Mpa抗拉强度 Mpa( % ) ≤ 0.15≤0.05≤0.60≤0.035≤ 0.035≥ 0.010------≥ 270≥27 ≤ 0.12≤0.05≤0.60≤0.035≤ 0.035≥ 0.010170 ~ 360≤ 440≥22 ≤ 0.15------≤0.60≤0.025≤ 0.10------------≥ 270≥25 ≤ 0.10------≤0.50≤0.025≤ 0.035≥ 0.015140 ~ 280≥ 270≥24 ≤ 0.08------≤0.40≤0.020≤ 0.025≥ 0.015130 ~ 210≥ 270≥34 ≤ 0.17------≤1.00≤0.030≤ 0.035≥ 0.015≥215360 ~ 510≥20 ≤ 0.20------≤1.30≤0.030≤ 0.035≥ 0.015≥245430 ~ 580≥18 ≤ 0.20------≤1.60≤0.030≤ 0.035≥ 0.015≥325510 ~ 680≥16 ≤ 0.15≤0.30≤0.95≤0.035≤ 0.035------≥205330 ~ 430≥26 ≤ 0.21≤0.30≤1.40≤0.035≤ 0.035------≥245400 ~ 510≥21 ≤ 0.30≤0.25≤1.60≤0.035≤ 0.035------≥400≥ 540≥16 ------------------≤0.040≤ 0.040------≥185310 ~ 540≥10 ≤ 0.17≤0.35≤1.40≤0.035≤ 0.035------≥235360 ~ 510≥17 ≤ 0.20≤0.55≤1.60≤0.030≤ 0.030------≥355510 ~ 680≥14 ≤ 0.10≤0.35≤0.50≤0.035≤ 0.035------------≥ 270≥30 ≤ 0.18≤0.35≤0.60≤0.035≤ 0.035------------≥ 340≥25 ≤ 0.25≤0.350.30 ~0.90≤0.035≤ 0.035------------≥ 410≥20 ≤ 0.10≤0.30≤0.50 ≤0.035≤ 0.035 ≥185≥ 310≥33 ≤0.75≥225≥ 370≥32 ≥ 0.010 ≤ 0.21≤0.30≤1.40≥255≥ 400≥31 ≤0.025≤ 0.030 ≤1.50≥305≥ 440≥29 ≤1.30≥340420 ~ 540≥19 ≤ 0.12≤0.50 ≤1.40 ≤0.025≤ 0.030 Nb ≤ 0.09≥380450 ~ 590≥18 ≤1.50V ≤0.20≥420480 ~ 620≥16 ≤1.60 Ti ≤ 0.15 ≥460520 ~ 670≥14 ≤1.70≥500550 ~ 700≥12 ≤ 0.12≤0.50≤1.30≤0.025≤ 0.030 ------ ≥320440 ~ 570≥15 ≤ 0.16≤0.50≤1.50≤0.035≤ 0.030≥355480 ~ 580≥21 ≤ 0.12≤0.30≤0.50≤0.040≤ 0.035------≥195315 ~ 430≥33 ≤ 0.15≤0.35≤1.20≤0.050≤ 0.045------≥215335 ~ 450≥31 ≤ 0.15≤0.35≤1.20≤0.050≤ 0.045------≥215335 ~ 450≥31 ≤ 0.22≤0.35≤1.40≤0.050≤ 0.045------≥235370 ~ 500≥26 ≤ 0.20≤0.35≤1.40≤0.045≤ 0.045------≥235370 ~ 500≥26 ≤ 0.17≤0.35≤1.40≤0.040≤ 0.040------≥235370 ~ 500≥26 ≤ 0.17≤0.35≤1.40≤0.035≤ 0.035------≥235370 ~ 500≥26 ≤ 0.10≤0.15≤0.50≤0.020≤ 0.020------ 180Mpa 热轧320Mpa 热轧28% 热轧 0.08 ~ ------0.30 ~0.60≤0.035≤ 0.035------ 0.13/300Mpa 冷拉/370Mpa 冷拉/20% 冷拉 0.18 ~ ------0.30 ~0.60≤0.030≤ 0.050------210Mpa 热轧380Mpa 热轧25% 热轧 0.23/350Mpa 冷拉/460Mpa 冷拉/15% 冷拉 0.18 ~ ≤0.150.70 ~1.00≤0.025≤ 0.030------ 0.23 ≥490≥ 36027% 0.17 ~ 0.07 ~0.35 ~0.65≤0.035≤ 0.035------------360 ~ 460≥20 0.130.37 0.17 ~0.17 ~0.35 ~0.65≤0.035≤ 0.035------------420 ~ 530≥24 0.230.37 0.42 ~0.17 ~ 0.50 ~0.80≤0.035≤ 0.035------------≥ 590≥14 0.450.37 0.34 ~0.20 ~ 1.25 ~1.50≤0.015≤ 0.020------------≥ 720≥18 0.390.35 0.37 ~0.17 ~0.50 ~0.80≤0.035≤ 0.035------------≥ 720≥14 0.440.37 ≤ 0.20≤0.50≤1.70≤0.035≤ 0.035------≥345470 ~ 630≥24 ≤ 0.20≤0.50≤1.70≤0.030≤ 0.030≥ 0.015≥345470 ~ 630≥24 0.22 ~0.17 ~ 0.70 ~1.00≤0.035≤ 0.035------------≥ 530≥20 0.290.37 标准 BQB302 BQB402 BQB403 BQB410 BQB303 BQB310 GB/T70 SAE J1397 GB/T69 9 兴澄标 准 GB/T307 7 GB/T159 1 GB/T69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