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五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目的】

1. 学习哺乳动物离体肠标本制备及灌流方法。

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舒缩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家兔

二、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

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三、方法与步骤

(一) 标本制备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由此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再将拟取肠管两端分别用线结扎,于结扎两端内侧剪断,取出肠段置于台氏液中轻轻漂洗,当肠内容物基本洗净后,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8℃左右的台氏液中(若不供氧,则应保存于室温台氏液中,同时肠管的一半暴露于空气中)。

(二) 仪器连接与调试

实验装置连接(如图7-5)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左右。实验前将台氏液加入浴锅及灌流浴槽高度的2/3处,开电源开关,使其加热,同时指示灯亮(若恒温控制失灵时,需用温度计随时探测灌流浴槽中的温度)。熟悉换液方法。将充满空气的道氏袋与L型通气管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此连线必须垂直,并不得与浴槽管壁、通气管和温度计接触,以免磨擦影响记录,将换能器连接于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输入端口。调节橡皮管上的螺丝夹,控制通气量,使空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以免振动悬线影响记录。(亦可用气泵供气)。用生物信号系统记录小肠平滑肌运动曲线。

图7-5 标本连接示意图

BL-410系统的使用

1.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2.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DC,高频滤波F→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 3.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三) 观察指标:自定。

(四) 观察项目

1、待标本稳定后,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对照曲线。

2、乙酰胆碱的作用用滴管吸入0.01%乙酰胆碱向灌流浴槽内滴1~2滴。观察到明显效应后,立即从

排水管放出浴槽内含乙酰胆碱的台氏液,加入新鲜温台氏液,由此反复3次,以洗涤或稀释残留的乙酰胆碱,使之达到无效浓度,待小肠运动恢复后进行下一项。

3、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按上述方法将0.01%去甲肾上腺素加入浴槽内1~2滴,观察小肠运动的反应。

当效果明显后,立即更换台氏液。

4、氯化钙的作用加2%CaC12溶液2~3滴入灌流浴槽内,观察其反应,效果明显后迅速冲洗。

5、盐酸的作用加1~2滴1mol/L HCl溶液入浴槽内,观察其反应。

6、氢氧化钠的作用在(5)基础上加等容量的1mol/L NaOH溶液入浴槽内,观察其反应。按上述方法

更换台氏液,反复冲洗。

7. 温度的影响将浴槽内台氏液放出,注入25℃台氏液,观察平滑肌收缩有何改变,当效应明显后再

换入38℃台氏液,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换入42℃台氏液,观察收缩活动的变化(亦可根据室温的具体情况选做其中的一项)。

【实验结果】

测量实验结果,剪辑打印曲线,自行设计表格。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标本的供氧(通气)及浴槽内台氏液的恒温(38℃)。

2. 灌流浴槽内的液面高度应保持恒定。

3. 放大器零点调好后不要再移动旋钮,以免影响基线。

4. 上述各药液加入的量系参考数据,效果不明显者可以添加。

5. 每次实验效果明显后立即放掉含药液的台氏液,并冲洗多次,以免平滑肌出现不可逆反应。

6.每项处理必须有处理标记。

【要求与思考】

1.课前复习生理学“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理论教学内容和台氏液的成份、酸碱度及用途。

2.预测观察项目中各项处理的预期结果。

3. 取肠时为什么采用击昏家兔而不用在麻醉下进行?

4.要保持小肠平滑肌较好的活性,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制备小肠平滑肌标本时,为什么要取小肠上段,尤其是十二指肠段的平滑肌?

6.结合你对本实验方案的理解和机能实验室条件,你认为本实验中应观察哪些指标?

7.如何从记录曲线中观察分析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若出现非预期现象分析其原因。

【作业题】

1.从记录曲线中观察分析小肠平滑肌与心肌、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有何不同?说明其原理。

2.通过观察分析记录曲线变化,阐明各项处理引起的收缩频率、收缩强度和张力变化的机理。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与分析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专业: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 教室:A414 学生姓名:徐棒夏凡女 学号:10350083 10350081 指导老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日期:2012年5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 2.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二.动物与器械 青蛙;蛙心插管、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蛙心夹、YP100压力换能器、三通管、注射器、保护电极、露丝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固定针、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小烧杯;任氏液、石蜡油、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肝素溶液;

三.实验原理 神经与体液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可通过心肌收缩力、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血压的指标直接反映了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可以较好的评价整体的心血管功能。 本实验用青蛙主动脉插管法,直接测量血压,并同步记录心搏和心电图。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 分离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 按常规方法用探针刺毁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动物背位放在蛙板上。把左侧下颌角与前肢间的皮肤纵向剪开,用镊子紧贴下颌角分离皮下组织。找到体轴走向的提肩胛肌,小心地将提肩胛肌横向剪断,即可见到其下方的血管神经束(皮动脉,颈静脉和迷走-交感混合干)。在迷走—交感混合干下方穿一线,用玻璃分针分离开神经,用湿生理棉球暂将神经覆盖,以避免神经干燥。 2. 暴露心脏 在胸骨柄后方的皮肤上先剪开一小的切口,再自切口处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方向剪开皮肤,切口成V形,把切开的皮肤掀向头端。在胸骨柄后方的腹肌上也剪一小切口,沿身体正中方向剪开剑突和胸骨(剪子尖向上翘以免损伤血管和心脏),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及提臂肌,使胸部创口也呈V形。可见到心包和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在心脏舒张时夹上蛙心夹。蛙心夹拴线的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一个输入通道相连)。 3. 主动脉插管 YP100压力换能器的直端和侧端管上加装三通管。从侧管注入液体石蜡,将系统内气泡赶净。用装有50%柠檬酸钠溶液(肝素-任氏液)的注射器连接于侧端管上,直端管上连接心脏插管。 用线结扎动脉的远心端,在左主动脉分叉处穿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结扎处与穿线处剪一V形口,将插管经V形口插入动脉圆锥适当深度。穿线结扎并固定于插管上。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1.实验员:马冰(0941054) 2.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组号:第二组 4.班级:09生科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技术 3.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4.观察电刺激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 5.熟悉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及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会产生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兴奋性作为三大基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那么,什么叫兴奋性呢?它是指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所有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

(也就是动作电位)都必须有一个条件: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其中,刺激强度就是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千万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各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亦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将不再增加。我们把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最适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把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把单刺激改为连续单刺激):刺激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连续刺激的次数。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⑴如果刺激频率很小时,每相邻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很大,当其大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之和时,肌肉表现为一个个的单收缩。单收缩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前者占时较后者为短。 ⑵当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新的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就开始新的收缩,形成锯齿样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⑶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大时,新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收缩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形成一个类似方波的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见生理学实验指导P36,P40,P44) 五、实验对象 蟾蜍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实验目的一 、学习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实验方法;1 、证明小肠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和紧张性活动,观察若干刺激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2 实验原理二 动物的胃肠道由平滑肌组成,胃肠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收缩,缩性之外,尚有自己的特性,小肠还有分节运动及摆动。胃还有明显的容受性舒张,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此外,动,、温度以及气体供应等pH如果将动物的小肠平滑肌离体,放置在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并可以观察可保持离体小肠段长时间地存活下来,因子十分接近机体的内环境的溶液中时,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十分到小肠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紧张收缩性、伸展性和对机械牵拉、将小肠的一端通常用台式液做灌流液,敏感,而对电刺激和切割刺激不敏感等一系列特性。固定,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即可通过一定的记录装置记录下小肠肌的收缩曲线。使用仪器、材料三 仪器:细线,注射器,恒温平滑肌槽,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万1、能支架,螺旋夹,双凹夹,温度计,橡胶管,制氧机等。溶液,溶液,1mol/LHCl:10000乙酰胆碱,1êCl1:50002、材料:台氏液,肾上腺素,12 1mol/LNaOH溶液,阿托品等。. 实验步骤四37摄氏度。、开启恒温平滑肌槽电源,使其恒温工作点定在1 2-3cm长的十二指肠,用台氏液漂洗,置于低温台氏液中备用。、猝死兔子,剪取2连接各种仪器,将小肠的两端分别与标本固定钩和张力换能器连接,让制氧机正常为台3、氏液供氧,进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摄氏度台氏液中的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待中央标本槽内的台氏液37、先后观察、记录4待台氏液中恢复供氧,停氧1min ,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温度稳定在37摄氏度后,℃37记录肠段节律性收缩曲线。再灌流分别换成22℃,45℃的台氏液,的小肠稳定后,溶溶液,1êCl溶液,台氏液待肠段活动恢复后,依次滴加1mol/LNaOH1mol/LHCl2乙酰胆碱,阿托品观察肠段收缩曲线的改变。每次实验:100005000肾上腺素,1:液1 次。37在观察到明显变化后,都应用预先准备好的℃台氏液冲洗3实验结果及分析五 )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收缩张力最小值为/min,17次从图一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离体家兔肠段收缩频率为对浴槽内的离体小肠停氧的瞬间可以看到基线明显上移接着又下降回35g。26.8g,最大值为34.6g,最大值为。收缩张力最小值为原来状态,其节律为16次/min, 23.7g 张力:g 图一缺氧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12.5s/Div)s 单位:1 / 5 . 分析:在缺氧情况下,家兔离体肠段收缩频率和强度都略有下降,但在缺氧瞬间上移的基线是小肠对生理需要的适应,故收缩有所加强但时间很短。从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说明,氧气也是影响小肠活动的因素,缺氧时对小肠收缩活动有抑制作用。)低温对离体小肠活动的影响(2最大张力次/min,小肠收缩张力最小为16g,离体小肠在适宜的温度下,其节律为17℃的台氏液后,

生理生态学论文

标题:浅析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 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文旨在概述碳同位素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以及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简要的探讨,使碳同位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关键词:稳定性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影响因素 1.同位素分辨率的基本理论 在自然界中, 碳有15 种同位素(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 12C 和13C 是两种稳定性同位素, 其中,12C 占98. 89% , 而13C 只占1. 11% 。不同物质中, 由于“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参加反应的物质因重和轻的同位素不同而产生差异, 使得两种碳同位素的丰度比(R = 13C /12C )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比值的变化包含了在碳转移固定过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等方面大量的信息.这是因为植物组织中的13 C 与12 C 比值都普遍小于大气CO2 中的13 C 与12C比值, CO2 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植物组织的过程中, 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基于这一特性, 生物体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已被成功地引入到生物学的多个研究领域, 如光合作用途径的研究、光能利用率、环境污染、植物水分利用率、矿质代谢、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气候效应和生物量变化等. 2.水分利用效率的涵义 单叶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称之为蒸腾效率,指单位水量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时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的量,即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它实质上反映了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植物生长适宜程度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干旱、半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至今普遍认为,对植物叶片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或者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比,既有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植物个体而言,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蒸腾单位水所积累的干物质量,既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对植物群体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群体蒸腾和蒸发单位水所生产的干物质量,于是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蒸发量)。 水分利用效率( WUE ) 反映了环境水分资源对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Farquhar 等根据大量研究确立了植物叶胞间CO2 浓度(Ci ) 与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数量关系为:WUE = (Ca - Ci) / 1.6$W其中, Ci 为大气CO2 浓度, $W 是叶片与空气的水蒸气浓度梯度; 1.6 为由气孔对水蒸气的传导性转为对CO2 传导性的转换因子。可以看出, Ci 越大, WUE 越小, 相反, Ci 越小, WUE 越大, Ci 与WUE 呈负相关关系。同时, Farquhar 等还进一步建立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 13C) 与Ci 之间的数量关系方程:$ 13C= a + ( b- a ) (Ci / Ca ) = 4. 4 + ( 27- 4. 4)(Ci/ Ca ) = 4. 4 + 22. 6(Ci/ Ca )$ 13C 与Ci 呈正相关, 而Ci 与WUE 呈负相关,由此推论$ 13C 与WUE 呈负相关。这就是$ 13C 作为植物WUE 的选育指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分析植物的D13C 值和$ 13C 值, 可以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极及其影响因子。 3.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同位素分馏(isotope fractionation)是指某一反应中底物的同位素组成受到改变,使产生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即反应物同位素组成改编的效果。空气13 CO2的扩散速度比12 CO2慢,加上光合作用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在固定二氧化碳时优先吸收12 CO2的特点,由此引起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同位素效应的最重要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CO2进入植物体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台州学院 医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 实验项目: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实验分室: 实验日期 2015年 6 月 3 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了解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某些药物对离体平滑肌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肌肉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但消化管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这些特性可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和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在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将离体组织器官置于摸拟体内环境的溶液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本实验以台式液作灌流液,在体外观察及记录哺乳动物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兔、恒温平滑肌槽、支架、烧杯、20ml注射器、张力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温度计、台式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1:10000)、阿托品针剂(1支)。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安装麦氏浴槽恒温平滑肌浴槽可用来记录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分为外槽和内槽,内槽用来浸浴实验标本,外槽内有恒温自来水流动以加热内槽中的台氏液,使其温度保持在37℃左右。小肠标本一端固定在内槽底部的铁钩上,另一端连至肌肉张力换能器的悬臂上。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道相连并输入计算机。内槽中的台氏液以刚能淹没肠管为宜。内槽底部还有通空气和排液的共同开口,通过此开口可排液和供给标本所需氧气。 2、制备离体兔肠段 取禁食24h的健康家兔,一手提后肢使头部自然下垂,另一手用木槌猛击兔后头延髓部,致其昏迷后立即剖开腹腔,找到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在十二指肠起始端扎一线,取出十二指肠、空肠、放入冷台式液内。先用20ml注射器冲洗内容物,冲洗干净后剪成若干约1.5cm长的小肠段(每一实验小组一段)在其两端结扎,一端做一短线环固定在通气的浴皿内,另一端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相连,此线不宜过长且必须竖直。将肠段完全浸浴在调好温度的平滑肌槽中。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 : 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 同组学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 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 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 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 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 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 为绝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 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 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 【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 (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 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 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生态学 ●绪论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机制的一门实验科学。 研究层次:植物个体—器官—组织水平。 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研究生态因子和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组织、器官、个体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对生态现象的验证和解释,同时也对微观植物生理学提供了表征验证。 ●植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环境不能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根据性质划分: 1)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 3)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 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5)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影响、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结构、过程、功能、分布等产生的影响。 2)生态适应:植物改变自身结构与过程以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 3)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做出的响应和反馈,并影响环境的过程。(环境小 气候、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大气组分、生物链结构、协同进化、生 物多样性。)

心脏生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谭晓东学号:20102501024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0科四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心脏生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13年5月7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1 实验目的 1.1分析蛙心起搏点,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2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 实验工具 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 4 实验步骤 4.1 暴露动物心脏 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2 观察心脏的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左右主动脉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人静脉窦。 4.3 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耻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

各种植物生理仪器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

各种植物生理仪器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 一、植物生理仪器简介概述: 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应用植物生理仪器通过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索,可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将实验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人类生产的巨大进步。 常用的植物生理仪器有:测定植物水势的植物水势状况测定仪,分析作物和植物群体冠层受光状况的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叶片温度、、叶室温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光合作用测定仪,检测各种农作物病害的植物病害检测仪,判断农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植物茎杆强度测定仪,测定植被表面参数、植物冠层信息、植物养分信息、土壤养分信息、环境参数、植物病虫害程度的植物多普辐射计,分析植物根系各参数的植物根系分析仪,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仪,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的叶绿素测定仪,测树木内部缺陷情况的树木无损检测探伤仪,以及测量叶片厚度,从叶片厚度变化反映出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的农作物营养测定仪等等。 这些植物生理仪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掌握植物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指导,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常见的植物生理仪器其中包括: 1、叶面积测定仪、测量精度非常高,可在主机上显示叶片轮廓图,全自动扫描,全液晶汉字显示,一秒钟出结果。叶片长度范围:0~290mm,叶片宽度范围:0~220mm,分辨率:0,1mm。特别适用于小或细的叶片的测量(如松树、草叶)。叶面积测定仪YMJ-C是由背光装置和装有嵌入式软件的平板组成。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根据叶子特征提取、空间转换、边缘检测原理、形态学等技术综合设计。广泛应用于农业中田间作物叶面积的测量。

生理学实验: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

实验数据分析 1. 加入Ach 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2. 洗脱Ach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由图可知,加入0.01%Ach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快,幅度增加。主要原因和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是Ca2+的内流有关。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专用通道。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2. 加入CaCl2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3. 加入CaCl2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4. 洗去CaCl2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由图可知,加入2%CaCl2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稍有减弱,描记曲线出 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一直处现收缩幅度略微减弱。可能是因为加入CaCl 2 于较高水平。生成钙调蛋白复合物后激活MLCK,造成肌肉收缩后并没有明显的Ca2+浓度下降,MLCK一直维持活性,横桥与肌动蛋白解离不彻底,肌肉不完全舒张,导致再次收缩时收缩幅度会受到影响,所以收缩幅度略有下降。 3. 加入肾上腺素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加入肾上腺素 图5. 加入肾上腺素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6. 洗去肾上腺素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由图可知,加入0.01%肾上腺素(E)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主要原因是肠肌细胞膜上存在α和β两中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抑制型受体和α兴奋型受体,肾上腺素作用于α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β受体,它的激活引起①肠肌细胞膜中的cAMP合成增多,cAMP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也使肌张力降低;②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4. 加入HCl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加入HCl 图7. 加入HCl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8. 洗脱HCl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由图可知,加入1mol/LHCl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曲线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变慢。主要原因是:①细胞外H+升高时,Ca2+通道的活性受到抑制,使得Ca2+内流减少;② H+浓度升高能干扰肌肉的代谢和肌丝滑行的生化过程:H+能直接抑制肌球蛋白ATP酶,使其活性降低,H+还能使肌原纤维对Ca2+的敏感性降低,减少Ca2+从肌质网的释放量。 5. 加入NaOH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加入NaOH 图9. 加入HCl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图10. 洗脱NaOH后的小肠运动曲线 由图可知,加入1mol/LNaOH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加强,曲线收缩幅度升高,频率变快。主要原因是:①加入OH-后细胞外H+降低,其对Ca2+通道的抑制减弱,使得Ca2+内流增加;②H+浓度减少能减弱其对肌肉的代谢和肌丝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一种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 平滑肌的作用;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理化 环境改变对它的影响。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温度及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将离体的 组织,器官置于模拟的内环境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 其功能,从而为我们检测它们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提 供了便利的条件。功能和维持的时间长短与模拟内环境 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关。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2.5kg,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台氏液,0.01%肾上腺素溶液,0.01%乙酰胆碱溶液,0.01%阿托品溶液,1mol/L盐酸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恒温平滑肌槽,小烧杯,丝线,温度计,张力换能器,污 物杯,双凹夹。 实验步骤:1..处死动物 2.制备肠段标本 注意事项:1.肠管勿牵拉过紧或过松,且连线必须垂直,且不得与浴槽的管壁,通气塑料管接触,以免摩擦。 2.浴槽中液体的量以高过肠段为准,并保持液面高度一 致。

3.药物应滴在肠管附近,药物要事先预热至38度。各药 用量系参考剂量,若效果不明显,可以增补加药,但不 可一次过多,以免引起不可逆反应。 4.每次加药出现反应后,必须立即更换浴槽内的台氏液 至少三次,待肠管恢复稳定活动后,再观察下一项目。 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可以自由缓 慢收缩,但其节律性不规则。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 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描计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 快,幅度增加。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消化道平滑肌 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与钙离子的内流有关,乙 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 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钙离子专用通道,另一类为 特异性受体活化钙离子专用通道。前一类对Ach敏 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对Ach相对不 敏感,只有大剂量才会引起开放。这两类通道开放 都使得肌浆中钙离子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 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当加入抗胆碱药阿托品后,现象消失。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

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四、实验器材及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

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5、分离股骨头: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备出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7、检验标本:用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标本机能正常,把标本固定在肌槽上。 8、连接好装置,调节适宜的灵敏度及刺激强度,开动记录仪,走纸速度为10mm/s,用手控触发开关,以单脉冲刺激神经,记录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9、分别用1 Hz、2 Hz、3 Hz、4 Hz、6 Hz、12 Hz、24 Hz、30Hz 等频率去刺激坐骨神经,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六、分析及讨论 七、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生理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实验十三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3、加深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消化管、血管、子宫、输尿管、输卵管以及输精管等均由平滑肌组成。哺乳动物消化管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但消化道平滑肌又有其特点,即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这些特点对维持消化管内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等一定的形态和位置,适合于消化管内容物的理化变化具有生理意义。这些特点在整体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家兔小肠平滑肌上存在α、β、M受体。其作用是:α、β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抑制而舒张;M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兴奋而收缩。 下面是各类药品对小肠受体的分别作用: 1、乙酰胆碱(Ach):M受体激活剂,乙酰胆碱可兴奋M受体,使小肠收 缩幅度增加,蠕动加强。 2、阿托品(Atro):M受体阻断药,为竞争性拮抗剂,单独用药对肠管无 作用,可阻断M受体,对抗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 低。 3、肾上腺素(Ad):α、β受体激活剂,可激活α、β受体(主要是β 2受体),α、β受体激动可产生与M受体激动相反的效应,表现为肠 管舒张,小肠蠕动减弱。 4、氯化钡(Bacl 2 ):Ba2+ 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平滑肌收缩。Ba2+ 可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所以加入Bacl 2肠管会发生强直性收缩,Bacl 2 并非作用于受体,所以阿托品不能对抗这一作用。

5、盐酸(HCl):加酸可使Ca2+ 内流减少,肌浆网Ca2+ 释放减少,从而 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减少,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降低。 6、氢氧化钠(NaOH):加碱后[H+]降低,Ca2+ 内流增加,肌浆网Ca2+ 释放 增多,从而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增多,因此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都 升高。 7、磷酸组织胺:作用于静息电位较高、兴奋性也较高的Ah型神经,使其 兴奋性进一步增强,冲动发生频率增加,破坏了神经丛原有的冲动发 放频率,使得小肠平滑肌痉挛,持续收缩而不舒张。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家兔 1只。 实验器材:恒温水浴槽、滴管、小烧杯、培养皿、张力换能器、桥式放大、细线。 实验试剂:台式液、1/10 000肾上腺素、1/100000乙酰胆碱、0.01%磷酸组胺、1mol/L的NaOH溶液、1mol/L的HCl溶液、0.5mg/ml 硫酸阿托品、1%氯化钡溶液。 四、方法与步骤 1、恒温浴档的准备:使用平滑肌槽恒温仪,浴槽用电热棒及恒温仪控制加热, 恒温工作点定在38C左右。实验前将台氏液加入4支小试管,放入浴槽水域中。开电源开关,使其加热,同时指示灯亮(若恒温控制失灵时,需用温度计随时探测浴槽中的温度)。 2、通入氧气:连接氧气管,经橡皮管送入装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调整气体量 至3-5个泡/s。调整Powerlab,准备张力换能器,使其固定于营养管正上方。 3、制备标本:用木检猛击免头忱部,使其昏迷,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 十二指肠交界处。由此取长20一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再将此肠管两端分别用线结扎,干结扎两端内侧剪断.取出肠段,置于古氏液中轻轻漂洗,当肠内容基本洗净后,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5℃左右的台氏液中。 4、标本安装:将小肠段一端固定于营养管钩子上,一端连于张力换能器,放入 营养管中,使肠段完全浸于台氏液中,且保证其不贴壁,液未碰到其他阻碍,

作物生理生态重点整理

作物生理生态绪论 生态因子对作物生理的影响 作物生产的目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发挥作物本身遗传潜力,实 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 植物生理过程对生态的影响:“大树底下无丰草” 。 作物生理学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内在生理规律,以及作物管理技术与环境对农作物的内部生理过程变化的影响,从而解释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并用于指导建立作物管理技术。 作物生态学研究作物之间、作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作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作物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对环境的影响。 作物生理生态学:是研究作物的生理反应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包括作物个体、群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的生理机制;作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田间生态对作物作物高产高质的影响。Maize(玉米) wheat rice 农村生态问题:迫在眉睫!化肥农药地膜 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涵水保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净化环境的作用。 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描述(定量);2 常规的调查研究、试验研究;3 精细的生理变化过程研究;4 系统分析法。 作物光合生理生态:1生态因子2理想株型与合理群体结构3作物高光效理论 水分生理与合理灌溉:需水规律;水分高效利用及合理灌溉。 作物营养生理生态:需肥规律;影响;养分高效利用。 作物的逆境生理:生理;对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1库源关系的研究与调节(水稻空秕粒研究)2作物品质产量生理生态 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一)相生相克与互补原理;(二)循环与再生原理;(三)平衡与补偿原理。 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特点:1.应用性作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综合性环境资源——作物群体——人类技术; 3整体性作物生理生态学把农田视为一个整体,即作物田间生态系统。田间各组分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4.宏观性作物生理生态学区别于一般的个体生态学、作物生态学等有明确界限的微观生态学,它的宏观性及伸缩范围很大。 5. 战略性指导作物生产的综合规划、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各业的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第2章作物光合生理生态 狭义光合作用 1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表观(净)光合速率;总(真)光合速率)测定方法:1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CO2吸收量 2改良半叶法:干物质积累量 3氧电极法:O2释放量。 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主要有四类:即光系统Ⅰ(PSI)、光系统Ⅱ(PSⅡ)、Cytb6/f复合体和ATP酶复合体(ATPase)。光合膜参与了光能吸收、传递与转化、电子传递、H+输送以及ATP合成等反应。 2新长出的嫩叶光合速率很低原因如下:(1)叶组织发育未健全,气孔尚未完全形成或开度小,细胞间隙小,叶肉细胞与外界气体交换速率低; (2)叶绿体小,片层结构不发达,光合色素含量低,捕光能力弱;(3)光合酶,尤其是Rubisco的含量与活性低;(4)幼叶的呼吸作用旺盛,因而使表观光合速率降低。 但随着幼叶的成长,叶绿体的发育,叶绿素含量与Rubisco酶活性的增加,光合速率不断上升;当叶片长至面积和厚度最大时,光合速率通常也达到最大值,光合速率随叶龄增长出现“低—高—低”的规律,营养生长期,心叶的光合速率较低,倒3-4叶的光合速率往往最高;籽粒充实期,叶片的光合速率自上而下地衰减。 叶的结构对光合能力的影响:1)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叶绿体和类囊体的数目等都对光合速率有影响。2)C4植物的叶片光合速率通常要大于C3植物,这与C4植物叶片具有花环结构等特性有关。栅栏组织细胞细长,排列紧密,叶绿体密度大,叶绿素含量高,致使叶的腹面呈深绿色,且其中Chla/b比值高,光合活性也高,而海绵组织中情况则相反。 光合产物积累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影响光合速率的原因:(1)反馈抑制-化学。 (2)淀粉粒的影响-物理学。叶肉细胞中蔗糖的积累会促进叶绿体基质中淀粉的合成与淀粉粒的形成,过多的淀粉粒一方面会压迫与损伤类囊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粒对光有遮挡,从而直接阻碍光合膜对光的吸收。 (一)光照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实验报告精编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实 验报告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观察 一、实验目的: ①进一步熟悉BL-410/42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②学习离体肠肌的实验装置和使用方 法; ③观察并记录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以及酸 碱对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家兔离体小肠肠管。 三、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运动的特性,其产生机理源于其肌肉细胞本身的自发缓慢放电并受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可以取离体的小肠肠管并放置于人工创造的正常生理环境下,利用BL- 410/42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和换能器系统分别研究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以及酸碱对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㈠

图(一) 图(一)表示小肠由38度台氏液到室温下其平滑肌收缩曲 线变化情况 从图(一)可以看出小肠所处温度降到室温时明显减弱,因为平滑肌收缩需要酶催化,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钠钾泵及离子通道的酶的催化活性也会降低,这就可以影响钠钾钙等离子的转运,继而影响去极化和复极化的速度,进而动作电位的产生速率和幅度就会下降,所以平滑肌的收缩程度会减弱。 ㈡

图(二) 图(二)表示在38度台氏液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收 缩曲线的变化情况 由图(二)可知加入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收缩明显减弱,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使膜超极化,从而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幅度增加,所以其动作电位的产生频率下降,所以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减弱。 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