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实施方案

1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实施方案

1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实施方案
1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的通知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内卫计规范〔2015〕13号)文件精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找专家看病更难的现状,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技术的作用,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我院整体医疗水平,我院加入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内蒙古远程医疗服务协作网,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医院制定了《****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现印发至各科室,请认真执行。

此通知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2019年1月22日附件:1.****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抄送:医务科、内部审计科

附件1:****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内卫计规范〔2015〕13号)文件精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找专家看病更难的现状,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技术的作用,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我院整体医疗水平,我院加入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内蒙古远程医疗服务协作网,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

1.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做为牵头单位的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为依托,建设我院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2.建立本院与呼伦贝尔市内、自治区内及区外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市百姓寻求更多的诊疗服务。

3.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拓宽医疗服务功能,为建立卫生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二)内容

1.制度建设。制订远程医疗服务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保证远程医疗业务顺利开展。

2.远程会诊软件系统建设。在远程医疗中心统一部署下,逐步完

善远程医疗软件系统,支撑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及病理、影像、超声、心电的远程诊断业务的开展。

3.远程医疗建设。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暨内蒙古自治区远程医疗协作网,负责远程医疗系统的日常运营;我院成立远程医疗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自治区远程医疗中心平台与区内及区外的全国各远程会诊中心联络,保障远程医疗业务顺利开展;同时负责远程培训内容、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内容的选定。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成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研究制定本院远程医疗服务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与流程,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远程医疗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持续的、必要的院内支持。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

主任:***

成员:****

职责:

1.负责审查申请会诊科室远程会诊申请表的填写是否规范,并按照会诊医院的要求协助申请会诊科室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

2.及时将远程会诊申请表及相关资料传至上级远程医疗中心,联系远程会诊事宜。

3.确定远程会诊时间后,与请求会诊科室联系,做好远程会诊准备。

4.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以确保远程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5.会诊结束后,负责接收上级远程医疗中心的远程会诊意见表,交付申请会诊科室。

6.做好远程会诊病例信息的登记工作。

三、远程会诊

(一)各科室遇疑难病例需要上级医院远程会诊时,科室要与患者签署《远程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若有特需收费,需在知情同意书上注明,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收取患方申请远程会诊业务押金(区内100元、区外200元)。

(二)由主管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简要介绍病人情况,提出会诊目的与要求(可以指定拟会诊专业科室和专家,如不指定,则由接收会诊医院安排专家),由患者或家属、主管医师、科室主任、医务科签字确认,将申请单及会诊必须的各种检查单和资料(纸质版和电子版)上报至医务科。

(三)医务科收到申请单后,要审核填写内容是否规范、会诊相关资料是否完整,主要包括病历摘要、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

以是复印件)、影像片、病理片等,确认无误后将申请单及相关资料提交至远程医疗中心会诊平台,急会诊10分钟内,普通会诊24小时内传出所有资料。

(四)远程医疗中心按申请单要求联系专家,并将联系结果反馈给医务科(无特殊情况,区内会诊1小时内反馈,24小时内完成,区外会诊3小时内反馈,72小时内完成)。

(五)确定会诊时间后,医务科通知请求会诊科室主任及主管医师,主管医师提前半小时到达远程会诊室,做好会诊前准备,必要时患者及家属可一同前往,会诊前由医务科完成会诊平台系统的调试连接,准备会诊。

(六)原则上必须是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参加会诊,会诊前要认真熟悉病历,明确会诊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诊开始前科室主任必须到场。

(七)会诊时先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回答专家提问,可结合临床进行咨询讨论、教学和科研。根据实际情况,待专家与医师讨论结束后,再请患者或家属加入会诊与专家交流,若专家要对患者进行问诊或进行交流的可先请患者加入会诊。

(八)远程医疗中心将在远程会诊结束后1小时内将签有受邀专家全名的远程会诊报告单传送至医务科,医务科按一式两份打印会诊报告单,一份交主管医师放入病历中,一份医务科备案。

(九)会诊意见仅供临床科室参考,各科室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目前病情,实施具体的诊治,按病案要求记录整理会诊资料并

归入病历中保存。

(十)费用:

收费价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内发改费字〔2018〕904号)文件要求执行。该价格试行期为一年(2018年9月12日至2019年9月11日),试行期间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试行期满后相关部门将根据各地远程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及测算评估结果,研究确定医保支付范围和比例,需要重点对此项内容向患者做好告知工作。

1.区内远程医疗服务价格

(1)远程单学科(单人)会诊:自治区200元/次,盟市级180次/分,每增加一名专家加收120元;2小时内开展的远程急会诊可加收200元。

(2)远程多学科(两人)会诊:自治区320元/次,盟市级288元/次,每增加一名专家加收120元;2小时内开展的远程急会诊可加收200元

(3)同步远程病理会诊:自治区级300元/次,盟市级270元/次。

(4)非同步远程病理诊断:自治区级200元/次,盟市级170元/次。

(5)远程心电图诊断:按照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各级医疗机构对应心电图诊断项目的邀请方价格收取。

(6)远程超声诊断:按照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各级医疗机构对应超声诊断项目的邀请方价格收取。

(7)远程影像诊断:按照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各级医疗机构对应影像诊断项目的邀请方价格收取(暂定为130元/例)。

(8)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利用远程医疗协作网开展健康扶贫相关工作的通知》(内卫计医函〔2018〕486号)文件要求,自治区和盟市三级公立医院对旗县医院申请开展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远程医疗服务免费进行,因此,对于贫困患者申请的内蒙古自治区内的远程医疗服务不收取相关费用。

2.区外远程医疗价格

(1)同步远程病理会诊:主任/副主任医师800元/例

(2)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主任/副主任医师600元/例

(3)专家远程病理会诊:知名专家1600元/例

(4)专家远程冰冻切片诊断:30分钟内出报告,2300元/例

(5)远程会诊:院士2600元/例;一级知名专家2200元/例;二级知名专家2000元/例;三级知名专家1800元/例;主任医师1600元/例。

(6)远程影像读片:知名专家300/次

(7)远程心电图诊断:知名专家500/次

(8)远程溶栓指导:知名专家3000/次

(9)远程超声诊断:知名专家800/次

(10)远程查房:知名专家2000/次

(11)远程病例讨论:多名知名专家3800/次

(12)远程手术指导:知名专家2800/次

(13)远程内镜诊断及指导:知名专家1800/次

(14)远程照护:知名专家100/次/人

以上项目如急诊则加收500元/例,北京协和医院会诊时间为30分钟超时将加收费用。

四、远程医学教育

(一)主要内容

1.专题讲座:远程医学基础教育、远程医学继续教育、远程医学健康知识教育。

2.培训:远程医学技能培训、远程医学特殊治疗方法培训。

3.学术会议:实时转播全国性及国际性医学学术会议讲座。

(二)工作流程

1.远程医疗中心提前下发下月的远程教育课题。

2.医务向全院公布课题,根据各科室需求,选择课题并上传回执单。

3.讲课开始前由医务科进行呼通设备,对音频、视频进行调试,必要时请信息科予以协助。

4.医务科负责维持会场秩序及纪律、学习签到、影像资料留存等工作内容。

5.远程教育结束,远程医疗中心课题负责人在征得主讲教师同意后将课件传送至医务科,医务科向全院公布。

6.因特殊情况导致远程教育无法按时开展的,远程医疗中心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我院。

五、考核制度及风险管理制度

(一)将远程会诊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向上级医院提交远程会诊的医师给予补助(具体以内蒙古远程医疗服务中心结算数据为准)。

(二)各科室将疑难少见病例纳入远程会诊重点项目,与远程会诊上级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及研究探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医技水平。会诊结束后将疑难少见病例登记归档,供日后学习参考。

(三)要求各科室提供的会诊资料要真实全面,临床主管医师避免因患者会诊资料不全面、不准确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