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雇员流动管理

2-雇员流动管理

2-雇员流动管理
2-雇员流动管理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Code: 62056000

Course Nam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Credit: 2 Course Duration: By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

Teaching Objec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e-course:Introduction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rse Director: Liu Yongren Professor Graduate

Course Introduction:

“Employee flow management " is a common elective course that study employees’ inflow and outflow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introduction of employee flow, this course analysis the support theory and mode selection,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employees’ inflow and outflow.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analysis method of employee flow management as well as apply theory to actual practices.

Course Examination:

Students’ Final Scores = Scores of Ordinary Tests *60% + Scores of the Final Exam * 40% Scores of ordinary tests vary according to students’performance in attendance, homework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ppointed Teaching Materials:

Xie Jinyu. Employee mobility management (M). tianjing: 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1

Bibliography:

[1] 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eijing: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1999

[2] Lawrence S.Kleim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 Managerial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1999

[3] Zhao Shum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M).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1

人员流动管理办法(初稿)

人员流动管理办法(试行) 1 目的 根据国家《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为规范员工流动管理,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以达到人岗匹配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 管理权限 综合部负责各部门员工入职、流动手续的办理及监督。 4 员工入职 4.1 新进员工的报到程序 新录用的员工携带所要求的报到材料,于入职当日到综合部进行报到,同时办理入职手续。以其报到日为起薪日。 4.2 新员工报到当日所需材料 新员工报到材料如下: (1)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2)学历、学位证书(包括国民教育、国家承认的成人教育(大、中专)等取得的学历、授予学位证明材料等;另,当年未毕业可用公司开具的学历证明)、职称证明等的原件及复印件; (3)最后工作单位的离职证明(当年毕业未参加工作的不需要); (4)人体检健康证明; (5)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等。

4.3 员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员工办理入职手续,综合部应同时建立入职员工的内部人事档案。 4.3.1 员工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范围: 4.3.1.1 必备档案 除以上4.2所列各项新员工报到所需材料外,还需大学生就业/实习协议,以及劳动者转正后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等。 4.3.1.2 补充档案 工作交接清单、员工辞职申请表、员工解聘通知书等。 其他有关材料:符合公司相关制度、表彰奖励以及违反公司相关规定而受到的处分决定、通报批评等。 4.3.2 归档要求 具体如下: 4.3.2.1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部门和个人签字及形成时间的日期。 4.3.2.2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后的三日内建立其基本人事档案。 4.3.2.3归档的材料,凡规定应盖章的,必须盖章。 4.3.2.4部门领导离职,其人事档案保留两年,其他员工离职,其人事档案保留一年。 4.3.2.5此人事档案为公司内部建立的档案, 其中材料为公司留存份,员工离职不返还。 4.4 员工试用期及转正

企业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员工内部调配管理办法 一般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劳部门具体负责,人劳部门要根据神华集团公司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和生产计划,每年编制矿岗位定员计划,报上级公司审批以后,作为全矿增员减员和内部人员调配的准则,按此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并根据生产和工作需求,提出人员增减调配计划,按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二、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必须按审批后的劳动定编定员进行。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原则,综合考虑劳动者的个人专业、爱好、特长、

身体状况、性格等因素,以满足岗位需求为主,兼顾个人意愿,优化劳动力的科学配置,搞好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审批管理。 凡从矿外调入调出的一律由矿长签批以后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矿内人员调配实行以定员编制标准、分向流动管理审批制度,即由生产单位内部调配和由机关单位向生产一线流动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用人计划,经劳资部门按定编定员数进行审核后,报分管矿长批准后实施;由生产单位向机关调配的由用人单位提出计划,经人劳部门按定员数审核以后,提交会议研究决定后方可实施。 内部调配一律事先填制调动联系书,经调入调出单位签署意见

以后按审批权限由分管劳资部门的矿长或主管矿长签批后,由劳资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干部内部调配和调入、调出,均经矿长办公会研究后方可办理。 二、调配管理 为了便于人员统计、工资管理,人员调配一律按劳资部门出据的工作分配单或调令单到指定的单位报到上岗,未办理手续不准擅自接收人员上岗,对于私自接收人员的单位核减工资总额1000元,并对单位负责人予以?500元的罚款;对未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的人员不予发放工资;对于不服从组织分配调动、不按通知时间报到者视为旷工,一天扣除当月效益工资的50%;二天扣除当月效益工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员流动管理

摘要 知识经济的依托是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激烈的员工竞争。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是能合理用好员工的,反之,一个处于窘境的企业,它的实际现象也能反映了在员工使用上的不足和错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包含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懈怠的任务。一个企业光重视员工是不够的,重视不等于使用得当。使用不当或者运用不佳,都会造成员工的流失。员工的不良流失势必给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带来危机。所以,研究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对解决目前企业上的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就以思柏精密模具注塑(无锡)公司(以下简称思柏公司)为例,对生产运营上实际遇到的基层员工离职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阐述自己对员工离职这个问题的论点。 关键词:基层员工离职、离职管理、员工激励

目录 一、员工离职的概念和内容 (3) (一)员工离职的定义 (3) (二)员工离职的类型 (3) 二、思柏公司基层员工离职问题分析 (4) (一)薪酬福利难以激励人心 (4) (二)培训制度过于简单 (4) (三)企业文化不深入人心 (4) (四)劳务派遣用工不公平 (5) 三、思柏公司基层员工离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 (一)完善用工制度 (5) 1.降低劳动强度 (5) 2.改善录用程序 (5)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 1.设立绩效考核 (6) 2.改善薪酬制度 (6) 参考文献 (8)

一、员工离职的概念和内容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创新的灵魂。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但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原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的企业,面临着人员大量流动、人才大量流失的严峻问题。这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对企业战略的达成形成阻力。 现阶段来看,员工流失是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不管是在什么产业、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员工流失现象都随时地与企业共生。在我国,不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还是欠发达的西部;不论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都在为越来越高的流失率而感到困惑和无计可施。 (一)员工离职的定义 一般而言,员工离职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员工离职是员工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所谓员工离职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离职。这种劳动力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离职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对企业员工流失最一般的定义是:“一个从企业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作为企业成员的关系的过程。”这个定义表明首先,员工与企业存在劳资关系;第二,员工处于企业组织的种种关系之中;最后,这种中断是一个过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者人认为: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来看守,而应该把人才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所以,作为企业不是想尽办法的去防止员工离职,而应是考虑如何控制员工离职的流量、流速和流动的方向,使其朝着更为合理并且对社会、企业和个人三者都有利的方向流动。 (二)员工离职的类型 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情况,是一种偶发行为,一般在离职分析中不予考虑。企业辞退员工往往是对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规定或者无法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惩罚,这部分离职由于其惩罚性,在离职整体中只占极少部分。 企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对员工辞职的管理。辞职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认为不符合企业文化或企业内竞争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绩效评定中处于被列人竞争淘汰行列的员工,企业往往通过较低的加薪、缓慢的升迁等制度或方式暗示员工主动辞职,从而规避给付员工经济赔偿金。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

人员流动控制方案1.doc

人员流动控制方案1 人员流动控制方案 为了保障公司生产活动有效持续开展,创建稳定向上的一流企业团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依据当前印刷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制定本方案,以确保员工的相对稳定,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失。 第一条严把进人关。公司在招聘脱产人员时对短时期内跳槽频频的要认真考虑录用与否,对询问原因时不能自圆其说的应直接拒绝;招聘一线员工时,要根据应聘人员填写的个人信息表和面试表现决定是否聘用。 第二条明确用人标准。在招聘时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做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提高用人标准,根据岗位招聘合适的员工,否则新员工入职后感到上当受骗,从而一走了之。 第三条端正用人态度。在招聘中不以高薪待遇为诱饵招揽人才,应聘过程中要说明所提供的岗位以及该岗位的薪酬,避免新员工入职后因薪酬问题而离职。 第四条结合实际,待遇留人。对于现在企业员工,待遇作为现实社会生存的基础保障,企业幻想既想让员工拼命干活,却又不想付出合理薪水待遇是难以实现的。但企业也不能为了留住员工,向员工付出高于行业待遇太多的待遇。所以在结合行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员工的薪酬福利,这样降低了因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而出现员工流失的现象。增加公司留住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的几率,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结构得到提升。

第五条关心员工,感情留人。人是情感动物,实行感情管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度里。要注重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的工作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情管理是平缓员工跳槽的最有效措施,因为只有有了快乐的员工,才有快乐的顾客;只有有了稳定的员工,才有企业的兴旺与辉煌。 第六条培训和学习,增加一份福利。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讲,除了待遇之外,能否在企业得到进步和成长,是否有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所关注的。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因为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第七条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环境。许多员工离职在于用对人机制和环境的不满,有能力得不到晋升。所以企业通过搭建公平竞争机制和环境,公司在出现岗位空缺时要先考虑内部员工,给他们一次晋升的机会,通过员工推荐和个人自荐,经过民主选举等创造平等的升迁通道,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以便稳定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 第八条运用法律。要加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转正员工必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通过合同对双方形成有机约束,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和人员控制。 第九条详细了解离职原因,打消准离职人员疑虑,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流动。 新员工的离职,不适应岗位要求、刚上班感觉压力大是导致离职的原因之一,但新员工入职各部门不但要介绍工作内容和工作时注意

集团公司员工调配管理方案计划办法

有限公司QMS文件 QW/B105.08-03(11Ⅱ) 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B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发布

QW/B105.08-03(11Ⅱ) 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1目的 为积极合理地实现员工调配、规范调配程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主题内容与试用范围 2.1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员工调动的程序及管理办法。 2.2本办法适用于有限公司。 3术语与定义 无 4职责与分工 4.1公司办公会审定公司主任级以上干部的调配事宜; 4.2综合管理部负责平衡各部门的用人需求,负责员工调配的具体实施及协调,并对各部门的调配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4.3各部门负责提出调配申请或建议,办理报批手续,并实施调配。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员工提出调动申请 由员工个人写出书面申请,经调出、调入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综合管理部在严格执行各部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填写《扬州海信员工调动(借调)呈批表》,并加具调动审核意见,专员级以上须报总经理审批。审批手续完成后,由综合管理部开具调令,员工须在调令规定时间内到调入部门报到。 5.2部门提出调配 部门在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提出书面调配申请,综合管理部核查调入部门定编定员情况,如有编制,报公司总经理审批(专员级以下人员除外),后由综合部填写《扬州海信员工调动(借调)呈批表》经调出、调入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下达调令,员工须在调令规定时间内到调入部门报到;如编制已满,部门需首先增加编制,详细填写《新增(减)岗位、定员申请表》(须附《岗位说明书》)并按流程报批,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调动。 5.3因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或工作需要进行调配 经公司总经理或分管领导批准,且与员工达成一致后,由公司统一调配,综合管理部下达调令,统一开出调令单,员工须在调令规定时间内到调入部门报到。

员工流动率高的大原因及大应对策略

员工流动率高的5大原因及6大应对策略 时间:2015-07-20来源:华夏商学院?作者: 一位主管想要成功,必须建立一个作为核心的忠诚工作班底,他 们分担他对工作的考虑,提前向他提出警告,有敏锐的意识,并有能 力使他少犯错误。 企业的目标是吸引人才的磁力场,也是保住企业员工的强心剂。 管理者要不断地向员工提出目标,凝聚人气,让员工永远充满希望从 而使企业顺利成长。 大多数不断发展的公司都会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如何把人才留 在技术职位上,以便充分利用他累积的专业知识和公司已付出的投 资。 在今天,企业中的沟通早已不再局限于办公室中面对面的谈话, 它以各种方式渗透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员工工作情绪低落,管理者切莫掉以轻心,因为这种现象如 同传染病一般,能够很快地让整个部门或企业陷于瘫痪。 有不少管理者也知道激励员工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激励的措施。但效果却不明显,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时,不能只说不听,这种单向式的沟通效果 是非常差的,你必须张大耳朵去倾听员工说什么,他们要什么。 找到员工流失的原因 管理者在选择优秀人才的同时,员工们同样也在「良禽择木而栖」。

由于管理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等的不同,在考虑目前社会文化背景和员工个人道德素质的同时,企业作为主体,对员工的流失有着更多的责任。 1、高阶管理者的认识不足 很多管理者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从根本上就没有人本管理思想,不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为员工着想,不注重沟通,把员工视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种观念是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氛围 在一些企业中,不少员工之所以缺乏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理想追求,有的甚至还缺乏基本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有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就是缺乏共同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3、选用人才不当 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是仍然存在于企业中的现象。「亲」人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冗员,而低下的效率和冗员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二是选用人才的失误。在聘用和甄选人才上,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或品德)不佳,这也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之一。 4、薪酬指派模式落后 由于多种原因,公营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外商公司,员工收入的差距要小得多,指派的模式也单一得多,甚至有的公营企业至今还存在着做多做少差不多、技术高低差不多的弊端。这是公营企业员工

人员流动控制方案

人员流动控制方案 为了保障公司生产活动有效持续开展,创建稳定向上的一流企业团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依据当前印刷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制定本方案,以确保员工的相对稳定,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失。 第一条严把进人关。公司在招聘脱产人员时对短时期内跳槽频频的要认真考虑录用与否,对询问原因时不能自圆其说的应直接拒绝;招聘一线员工时,要根据应聘人员填写的个人信息表和面试表现决定是否聘用。 第二条明确用人标准。在招聘时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做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提高用人标准,根据岗位招聘合适的员工,否则新员工入职后感到上当受骗,从而一走了之。 第三条端正用人态度。在招聘中不以高薪待遇为诱饵招揽人才,应聘过程中要说明所提供的岗位以及该岗位的薪酬,避免新员工入职后因薪酬问题而离职。 第四条结合实际,待遇留人。对于现在企业员工,待遇作为现实社会生存的基础保障,企业幻想既想让员工拼命干活,却又不想付出合理薪水待遇是难以实现的。但企业也不能为了留住员工,向员工付出高于行业待遇太多的待遇。所以在结合行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员工的薪酬福利,这样降低了因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而出现员工流失的现象。增加公司留住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的几率,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结构得到提升。

第五条关心员工,感情留人。人是情感动物,实行感情管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度里。要注重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的工作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情管理是平缓员工跳槽的最有效措施,因为只有有了快乐的员工,才有快乐的顾客;只有有了稳定的员工,才有企业的兴旺与辉煌。 第六条培训和学习,增加一份福利。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讲,除了待遇之外,能否在企业得到进步和成长,是否有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所关注的。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因为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第七条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环境。许多员工离职在于用对人机制和环境的不满,有能力得不到晋升。所以企业通过搭建公平竞争机制和环境,公司在出现岗位空缺时要先考虑内部员工,给他们一次晋升的机会,通过员工推荐和个人自荐,经过民主选举等创造平等的升迁通道,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以便稳定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 第八条运用法律。要加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转正员工必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通过合同对双方形成有机约束,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和人员控制。 第九条详细了解离职原因,打消准离职人员疑虑,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流动。 新员工的离职,不适应岗位要求、刚上班感觉压力大是导致离职的原因之一,但新员工入职各部门不但要介绍工作内容和工作时注意

员工内部调配管理规定

员工内部调配管理规定 XXXX【2018】0XX号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员工的调配管理,规范审批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 3、调配方式 3.1调岗: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调整。 3.2借调:分部门与部门之间借调、部门内部不同工段之间借调二种,时间不超过1个月,超过1人月按调动、调岗程序办理。 3.3调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的调动。 4、调配流程及审批权限 4.1调岗: 由部门负责人书面提出,填写《员工调岗审批单》,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报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执行,《员工调岗审批单》送综合部备案。流程:部门负责人申请→分管领导确认→总经理签批→综合部备案。 4.2借调: 4.2.1部门内部借调: 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2日内报综合部备案。流程:部门负责人申请→分管领导批准→综合部备案。 4.2.2部门与部门之间借调:

由用人部门负责人提出,调出部门负责人同意,双方分管领导确认,总经理批准后执行,2日内报综合部备案。 流程:用人部门负责人申请→调出部门负责人同意→双方分管领导确认→总经理批准→综合部备案。 4.3调动: 由用人部门负责人书面提出,填写《员工调动审批单》,调出部门负 责人签字同意,双方分管领导签字确认,总经理签字批准后,送公司综合部备案,并由综合部开具《职工调动函》。 流程:用人部门负责人申请→调出部门负责人同意→双方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综合部备案→开具职工调动函→职工调动到岗。5、考勤及工资 5.1考勤记录: 无论是调岗、借调或调动,员工在完成交接后,必须携带本人“年度考勤卡”到新岗位报到,“月度考勤“由调动后所在部门统一记录(以到岗时间为准)。 5.2工资发放: 5.2.1员工借调期内工资标准不变,执行原岗位工资;员工调岗、调动的,工资标准自调配到岗之日起,执行新岗位工资标准。 5.2.2各类补助、补帖自调入日起按新岗位执行。 5.3 以每月15日为基准,15日(含)之前调岗、调动的,当月工 资在新调入部门发放,15日之后调动的,当月工资则在原部门发放。 6、其他:

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

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有利于人员优势的整合和优化,选拔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公司内部有序、有效的合理流动,达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金美亚集团及下属分公司的员工流动和晋升。 二、员工内部流动的需求 (一)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及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部门组织机构调整的需求; (三)岗位空缺的需求。 三、员工内部流动种类 (一)晋薪和晋职 1.职务晋升 2.薪资等级晋升 (二)降薪和降职(级) 1.降级(工资、职务) 2.辞退 四、内部流动管理 (一)晋职(级) 1.职(级)晋升 (1)晋升方向 ①管理类总裁助理 职员主管级副部长级部长级副总监总监副总裁 副厂长厂长 ②技术类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③业务类 业务助理业务经理部长级副总监总监 (2)晋职(级)条件 ①晋升前提条件: A、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 B、员工在原岗位工作一年以上且基本符合新岗位任职要求;特殊情况需报总裁批准; C、原则按逐级晋升。

②晋升基本条件: A、任职年限年度内季度考核成绩都在良好以上且至少一次为优秀 或任职年限年度内季度考核良好以上且年度内二次以上受到公司表彰奖励。 B、职务晋升超过一个以上管辖部门的职务,任职前必须在管辖部门平级轮岗1-2个部门,且年度内季度考核成绩都在良好以上且至少一次为优秀; C、年度内无违纪处罚和重大事故记录; D、有较强团队精神,工作敬业,忠诚度高; E、特殊人才及表现突出者,视其情况报请总裁核准后,可不受年限、绩效考核成绩限制,跨级晋升。 (3)手续办理 A、提名:集团公司或部门提名,部门提名需书面详细陈述被提名者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 B、信息收集:人力资源部对被提名者的通过考察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工作期间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及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 C、评审小组评审:评审小组从被提名者的工作经验、学历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及工作表现等综合进行评审,最后确定评审意见。 D、公示:对中层以上人员,进行公示并听取员工意见。 E、任命:对中层以上人员,经公示后无异议,正式任命其职务;其他人员人力资源部办理异动手续。 F、资料归档:人力资源部负责把所有资料存入个人档案。 E、工资调整:对晋升员工按照岗位工资的下限来核定工资,待以后工作业绩再作调整。 2.薪资等级晋升 分为定期调整或不定期调整 (1)定期调整 ①调整规定:每年年底调整,结合员工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工资职等职级进行调 整,达到以下条件,工资上浮一个职级,直至岗位基准工资达到最上限为止;具体工资职等职级参照<岗位月基准工资表>。 ②调整需具备的条件 A、一个年度内部门考核成绩需在前10-20%的员工; B、季度考核成绩每次在良好以上且至少一次为优秀或任职年限年度内季度考核良好以 上且年度内二次以上受到公司表彰奖励。 C、年度内无违纪处罚和重大事故记录; D、有较强团队精神,工作敬业,忠诚度高。

员工调配管理制度

员工调配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员工晋升、降职、调岗的流程,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1章 员工晋升管理 第1条 晋升原则 1. 员工晋升应以各部门、各分公司的年初确定的组织架构和定岗定编 基准,如有缺编时方可申请; 2. “阶梯晋升”和“破格提拔”相结合的原则:“阶梯晋升”是对大多数员 工而言的,一般不能越级晋升,对非常之才、特殊人才方可“破格提拔”; 3. 德才兼备原则:德和才两方面不可偏废; 4. 机会均等原则:依据工作业绩表现,不论资排辈,每个员工有平等 的晋升机会; 5. 公正、公开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信息公开和透明; 6. 年度晋升储备原则:除拟晋升为组长、班长职位之外,其他拟晋升 员工必须经过一年岗位储备,在这一年期间行使拟晋升岗位职责,但职位和薪酬待遇不变,经年底考核后方可晋升成功,若当年晋升不 成功,则自动退出储备岗位。 第2条 晋升通道 1. 行政管理晋升通道:一般科员→部门主管→各部门副职→各部门正 职→总监(副) 2. 生产管理晋升通道:车间一线工人→车间组长→车间班长→车间主 任→分公司副经理→分公司经理→总监(副总监) 3. 员工因自身职业发展兴趣及工作业绩表现可以在职级通道和专业晋 升通道之间互相转换,按照公司相应晋升、评级标准来转换,一旦转换相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将以新聘任的职务或评定的专业级别为 准。 第3条 晋升条件 1. 所有拟晋升的职位必须符合公司组织架构的设置; 2. 未参加过晋升(降职)的员工,在我司本岗工 作满一年(试用期除外),且上年年度绩效核 成绩为“优秀”或“良好”(拟晋升为组长、

流动岗位人员的聘任及管理办法范文

流动岗位人员的聘任及管理办法范文流动岗位人员的聘任及管理办法 Cdf> 1.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用人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为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人才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健全、规范我所的人员聘任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2.流动岗位人员是指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额定编制中~30%的用于聘用流动岗位研究人员。 3.流动岗位研究人员的聘用要坚持“按需设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按岗定酬”原则。定 4.流动岗岗位研究人员的招聘可采用用推荐和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招 5.流动岗岗位人员不应突破核定编制制数额,单位编制的30%%,。 二、流动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员 6.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党纪守法~具有为我国科纪 学事业现代化和地球科学事事业发展献身的精神,业 7..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良好的求职业职道德、 勇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团 8.流动岗位的高级研究人员流一般应是国内外在相关学一科科研究中 1 / 5 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中级研究人员一家般应具有大学以般 上的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或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博资士士后研究人员,在读研究生也可作为流动岗位人员生聘用。聘 9.具有履行研究岗位职责的能力~身体究健康~能坚持正健 常工作~

年龄一般应在60岁以下。。 三、聘用程序 10..聘用流动岗位研究人员首先由项目、课题组根据首工工作需要提 出书面申请~并报所科技处、人事处~审核。申请中应明审 确拟聘岗位、岗位职责要求、拟岗聘用期限、拟提供的工资聘待待遇等条件。 11.推荐聘用:主要指聘用本单荐位熟习的科技人员、在位 本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在职单研究生,博士、硕士,及研本单位本其他未进入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性聘人项目,课题,聘 组~应按规定要求提供推荐人选按的有关材料~如个人简历的、、工作业绩、成果、研究方向等。单位人事部门和方科技部门根科据本所学科结构、岗位设置情况、项目构,课题,组需要程度, 等提出聘任建议~交所行政会出议研究决定。议 12.公开招聘:主要指聘用本单开位缺乏或不足的专门科位 技人才。人 单位人事部门根据拟招聘岗位和岗位条件据要求通过不要 2 / 5 同形式和渠道进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进一般要经过发布信一息、资格审查、公开答辩、考察格了解、研究决定等步骤。了 四、流动岗位人员的管理 13.流动岗位研究人员必须与所签订书面聘用员合同。合合同应明确规定: ,1, 聘用合同期限, ,2, 聘用岗位及其职责要求,责 ,3, 工资及福利待遇,及 ,4, 岗位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岗条件,条

企业员工流动管理分析

企业员工流动管理分析 企业员工流动管理分析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劳动密集型即劳动力和初级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向“资金密集型即 依靠大规模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转变,最终向“知识密集型即依 靠人才和科技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转化这样3个发展时期。 一、人员流动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人员流动是指人员在受限条件下,具有最大选择性的经济供给,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度体现了人员流动的自由度。因而,对人们来说,在提供他的人力资源时,总是以人力资源的收益最大 作为标准(这里收益是指人们自愿选择,闲暇之外的收益),社会在 吸收员工时,以它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为标准。 广义的人员流动,则是指人员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工作状态可以根据工作的岗位、工作的地点、职业的性质、服务的对象及其性质等因素来确定。因此,根据工作状态确定因素 的不同,人员流动就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职业间的流动、产 业间的流动或地区间的流动等等。 经济学家认为,资源的流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制优劣与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企业员工来说, 通过教育和健康投资等形成的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往往要 通过流动来完成。人员的流动有助于解决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余缺 调剂和个人专长的发挥,从而使劳动力与其他资源的相应配置得到 改善。在经济合理的`流向下,人员从不太需要他们的部门或岗位流 向更需要他们的部门和岗位,从发挥效益低的部门或岗位向发挥效 益高的部门和岗位,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因此,从总体上说人员的 自由流动是一种理性行为,不会因其产权的私有而导致流动的无序 和过量。

集团公司调配管理办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集团公司)的员工调配管理,根据集团公司《管理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员工调配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员工调配实行集团公司统一管理,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两级负责制。人力资源部门为员工调配的管理部门; (二)人岗相宜、科学配置的原则; (三)严格在定编定员范围内调配的原则; (四)内部调配为主,外部调配为辅的原则; (五)调配与招录互补原则。 第三条人员调配形式包括内部调配和外部调配。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和具有实际控制力的各分子公司及其全体员工。 第二章内部调配 第四条集团公司机关本部部门之间、集团公司机关本部与分子公司之间、各分子公司内部部门及单位之间、集团公司所属各分子公司之间的调配员工称为内部调配。 第五条集团公司机关部门之间员工调配以及集团公

司机关与各分子公司之间员工调配,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报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同意或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办理调动手续。 第六条各分子公司内部部门及单位之间的调配由分子公司按照定编定员和岗位需求自主配置。 第七条集团公司所属各分子公司之间员工调配由集团公司统一审批、统一办理调配手续。各分子公司每半年向集团公司报送调配申请,经集团公司审批后,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调配手续。各分子公司上报的调配申请,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同意后方可上报集团公司,如果一方不同意不得上报,更不得私自进行调配。 第八条对提拔任用人员的调配由各级人力资源部门依据相关任免文件,按权限办理调动相关手续。 第九条下列情况之一者,原则上不能调动:调出员工所在岗位缺员的(或调出员工所在岗位定员不足的);要求调入超员岗位的;员工所从事工种(岗位)与调入单位所需工种(岗位)不相符的(经调入单位公开招聘录用的除外);未转正定级的员工;经专项技术培训尚在约定服务期限内的。 第十条集团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可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直接对员工进行调配。 第三章外部调配

《员工流动管理》分析

理论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 第三章员工流动过程的管理 第四章员工流动的结果与调控 第五章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流动分析 第六章国有企业员工流动分析 第七章外资企业员工流动分析 第八章民营企业员工流动分析 第九章国际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 第十章控制员工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员工流动管理的内涵 一、员工流动的内涵 是指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组织的员工在地域、行业、单位、岗位方面的转换。 二、员工流动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三、员工流动的类型 根据特征分:地域流动;产业流动; 行业流动;单位流动;岗位流动 根据意愿分:自愿流动;非自愿流动 根据流动方向分: 员工流出;员工流入;内部流动 根据地域分: 国际间跨国流动;国内跨地区流动 根据产业流动分: 三大产业之间流动;各产业内部的流动 四、员工流动的趋向分析 1.企业员工流动的高潮期 试用期结束前后的离职危机;在职两年后的升迁危机;在职5年后的工作厌倦危机2.国有企业员工流动趋向 流动率>一五% 去向:外企与民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3.民、私企业员工流动趋向 流动率>50% 去向:外企、民企 4.热门行业员工流动趋向 流动率>30% 去向:到处流动 特点:领导流动潮流 如行业、医药行业、金融行业 五、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关系 1.关系: 从微观层面看,对一个单位是人才流失;但从宏观层面看,对国家是人才流动; 2.人才流失的积极意义 促进单位反思;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政策制度 3.人才流失的消极后果 技术与商业jimi外泄;熟练劳动力与技术人才丧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加大;组织单位的形象受损 4.作好人才管理的途径 (1)树立全方位、全员留住人才的观念。 (2)思想观念的融合密切。 (3)加强内部交流、增进招聘员工之间的协调性。 (4)正确定义人才。 (5)主动出击,积极地挖掘人才、招聘人才。 (6)用感情、事业、待遇留住人才。 (7)科学划分员工的类型: 灵魂型员工、核心层工、边缘型员工、不受欢迎员工 5.正确处理人才流动与人才留住的关系

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员工调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厂人事管理工作,合理配备劳动力,根据集团有关规定和彩管一厂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车间(室、办)因生产和管理需要,需设置、更改、合并、解散单位内部机构时应以书面形式报厂办公室,经厂办公室审批后,方可执行并行文;未经厂办公室审批,涉及到的机构定员、分配等问题工厂一律不予以承认。 第二章员工内部调动 第三条工厂内部员工调配由厂办公室根据定员编制和工厂实际情况统一实施,各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员工的生产岗位或工种。 第四条工厂内部员工确需岗位变动(指班组之间的员工调动),单位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报厂办公室,并同时在月终填写《员工岗位、工资变动表》及时上报厂办公室。 第五条工厂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员工调动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单位主管领导签署意见; 二、接收单位主管领导应在申请报告上签署意见; 三、厂部办公室根据各单位定员编制情况,合理调配。 第六条内部调配原则: 一、必须按组织程序办理,不允许跨越组织,超越权限或私自联系办理调动; 二、员工确因身体原因需调换工作岗位,须持本厂职工医院证明; 三、员工本人提出调离或对车间、班组分配岗位拒绝后,工厂只

对其提供一次分配机会; 四、调入机关人员必须经过招聘,各单位待分配人员不得进入机关。 第七条以下人员不属于调配范围: 一、由工厂派往国内外实习、考察和培训的人员五年内不予调动; 二、未转正定级人员; 三、员工在行政处分期间。 第八条办理调动的员工在新单位报到后,必须实行三个月试用期,其工资按集团《岗位技能工资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条因工厂机构变动,调整需要,工厂有权直接调动员工。各单位应积极支持,被调员工必须服从组织调动、不服从调动者当月起停发工资。 第十条员工调动工作,从接到通知单次日起,必须到所分配的工作单位报到,凡逾期不报到者,接收单位可按旷工处理。 第十一条各单位对分配去的员工,应积极接收,并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第三章员工调出 第十二条调出彩管一厂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本人书面申请——单位领导签字交厂办公室——工厂领导签字——报总厂、集团公司直至办理调离手续。 第十三条属以下条件者,不受理其调出彩管一厂的申请: 一、由工厂派往国外实习、考察和培训的人员五年内不受理其调动申请; 二、未转正、定级人员; 三、员工行政处分期间。

人员流失管理规定

人员流失管理规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员流失管理办法 1、目的: 为积极有效地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员工流失率的控制,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规范管理人员的要求与管理方式,有效的对员工流失进行控制,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员工流失率控制。 3、管理职责: 3.1?人力行政部: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过程、食宿安排和达标指导及流失率控制等全过程监 控。 3.2?用人部门:负责员工的达标指导和日常员工流失率控制。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员流动; 4.工作程序 4.1正确管理是留住人才的基础 4.1.1有效招聘 针对性的招聘所需人才,只有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能算是公司的人才。招聘到符 合公司需要的人。 4.1.2有效管理

正确有效管理永远是公司发展的条件,管理中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运作,是决定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2控制人员流失的具体措施: 4.2.1管理与控制员工流失的原则:切忌无差别的控制的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保密原则。 4.2.2重视管理者的个人魅力 管理好坏,取决于领导的素质与魅力,各级领导都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洞悉时代变化, 要有眼光和远见,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管理的能力,尊重意识,一定的表达能力,要 有信息观念及一定的公关能力。 4.2.3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公司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 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A企业文化有3个层次,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1)精神层内容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企业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 宗旨。 2)制度层内容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业风俗。

人员流失率控制方案

人员流失率控制方案 一、目的:为了合理控制各部门人员的流失,降低人员流失所带来的各项人力成本,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能持续高效的推动,提高各部门对人员流失的高度重视,现制订此方案。 二、使用范围: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 三、职责: 1、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公司人员流失率进行整体控制: 1>负责每月对公司整体人员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2>负责每月召集各部门主办级及以上人员召开人事绩效薪酬会议,根据每月人员流失等情况进行沟通并对整改措施达成共识。 3>负责每季度组织民主生活会,以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 4>负责按此方案对各部门的人员流失情况进行考核。 2、各部门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管理,有效对人员的流动合理控制: 1>负责对离职人员进行离职面谈; 2>负责每月对人员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四、人员流失率目标: 表一:新入职员工(不满三个月、在岗满七个工作日的员工) 表二:满三个月员工

关键岗位指各部门主办、工段长、行政人员及生产部灌装工、中控操作工、UHT操作工、配料工,技术部质检员、化验员,设备部维修工,奶源推进部原奶质检员,及特种作业人员。 集团或事业部内部、分子公司之间、各部门间调动人员不包括之内。 五、管控说明: 1、表一中规定的人数为正常的人员流失(不满三个月、在岗满七个工作的员工),超过此规定正常人员流失范围,流失一人对用人部门主办给予30元考核,少流失一人对用人部门主办给予30元奖励,部门经理均连带50%。人事行政部对公司整体流失负连带考核,工作不满三个月流失人数目标值定为30人,每低于(高于)目标值3人奖励(考核)人事行政经理30元/人。 2、表二中规定的人数为正常的人员流失(满三个月),超过此规定正常人员流失范围,对于关键岗位流失一人对用人部门主办给予100元罚款,非关键岗位流失一人对用人部门主办给予50元罚款,部门经理均连带50%罚款。人事行政部对公司整体流失负连带考核,工作满3个月非关键岗位流失人数目标值定为11人,关

内部调配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目的 (1) 二、原则 (1) 第二章适用范围 (1) 三、直接适用 (1) 四、参考适用 (1) 第三章组织与职责 (2) 五、人事行政部 (2) 六、调出部门 (2) 第四章调配方式 (2) 七、调配方式 (2) 八、部门内调配 (3) 九、部门间调配 (3) 第六章调配程序 (3) 十、部门内部调配程序 (3) 十一、部门间调配程序 (3) 第七章员工调配交接程序 (4) 十二、工作交接: (4) 十三、物品交接: (4) 第八章附则 (5) 十二、解释 (5) 十三、实施 (5) 十四、规范 (5) 十五、修订 (5) 第九章附件 (5) 十六、附件 (6)

北青传媒公司内部调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保障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使员工岗位调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原则 1.员工调配工作必须客观、公正、慎重地处理,尤其是一 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变动,需进行严格审查; 2.员工调配工作必须以定编定岗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 以任职资格(详见《职位工作说明书》)为标准; 3.员工调配工作应考虑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以期获得企业 与员工发展的双赢。 第二章适用范围 三、直接适用 本办法直接适用于北青传媒公司的所有部门。 四、参考适用 北青传媒公司下属二级企业。

第三章组织与职责 五、人事行政部 1.负责员工调配手续的办理; 2.负责《员工调配工作、物品交接表》的存档; 3.负责及时掌握各部门岗位人员情况,在有内部工作机会 时,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及个人申请等,向用人部门推荐 人选。 六、调出部门 负责调出员工工作交接手续的办理; 第四章调配方式 七、调配方式 1.部门内调配:是为了整合部门内部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本部门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部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2.部门间调配:为了工作需要,公司可以在部门间进行员工工作岗位调整。 第五章审批权限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 员工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员流动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而实现就职公司或就职地区的变换。狭义的人员流动则是指以岗位为基准,由于员工岗位的变化所形成的人员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人员流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员工晋升实施制度范本 晋升时员工在公司内部向高职位的调动。职员在提升后,会获得更大的权力以及报酬,同时压力、责任以及挑战也会跟着大起来。 第一章目的 为了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公司内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规范公司员工的晋升、晋级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章内容 公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员工的岗位或职位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公司职位空缺的情况下,员工也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申请公司部门之间的调动。 员工晋升可分为员工部门内晋升和员工部门之间的晋升: (1)员工部门内晋升是指员工在本部门内的岗位变动,由各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实际情况,经考核后,具体安排,并报人事部存档。 (2)公司员工部门之间的晋升是指职员在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经考核后拟调入部门须填写《员工晋升表》,或者《员工转正表》,由所涉及部门的主管批准并报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后,交由人事部存档。 员工晋升分为三种类型:职位晋升、薪资晋升;职位晋升、薪资不变;职位不变、薪资晋升 员工晋升的形式分为定期、不定期和试用期

(1)定期:公司每年根据公司的营业情况,有年底进行统一晋升员工。 (2)不定期:在年度工作中,对公司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随时予以晋升。 (3)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间,工作表现优秀者,由试用部门推荐,提前进行晋升。 员工晋升依据:公司普通员工,在原工作岗位上工作半年时间(不含试用期工作时间),经部门经理评定工作表现优秀。公司部门经理级员工,在原岗位上工作时间一年(不含试用期工作时间)经总经理评定工作优秀。因公司需要,经总经理特批的其他情形的晋升。 员工晋升权限:总经理、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由董事长核定。部门经理或主管,由总经理以上级别人员提议并呈董事长核定;普通员工的晋升分别由部门经理或主管提议,呈总经理核定,并通知行政部。 员工调动实施制度范本 表8-3 所示为员工调动实施制度范本。 表8-3员工调动实施制度范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