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学考试复习

机械设计学考试复习

机械设计学考试复习
机械设计学考试复习

1/机械:机械是依据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和设备,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它包括机器、工具、器械、仪器…….

2/机器:机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配合的构件所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其中某些构件的限定的相对运动,能将某种原动力和运动转变,以执行人们预期的工作,在人或其它智能体的操作和控制下.实现为其设计的某种或某几种功能。

3、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设计机器和机构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机械设计可以是应用新的原理或新的概念,开发创造新的机器,也可以是在现有机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作局部的改革。

4、机械设计学:机械设计学是将机械设计的共性技术与理性化的设计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机械设计方法,探求机械设计规律性的东西的学科。

5、功能:指某一机器所具有的转化能量、运动或其它物理量的特征。功能原理的基本类型:动作功能——以实现动作为目的的功能;工艺功能——以完成对对象物的加工为目的的功能;动作功能又分:简单动作功能,复杂动作功能。

6、功能原理设计:机械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就是要针对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原理性的设计构思,提出设计方案。这种针对功能的原理性设计,简称为“功能原理设计”。

7、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三个关键环节: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功能原理设计:它正是使用了功能概念来认识、分析和设计机器的功能原理。实用化设计:是设计工作中需要实实在在要求做好的环节。它的核心是要使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从实用的角度使产品好用。商品化设计:是产品进入市场前对产品进行精心打扮的环节。

8、机械设计的基本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的新型机械。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原理方案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作局部的变更或另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上更能满足使用要求。3、系列化设计它是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前提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构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更多量的要求。

9、设计具有的特征:①创新性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②继承性就是要在前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去设计出外观造型更美、功能更强、性能更优良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更快捷③时代性设计水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着④政策性设计人员应了解政府的政策、法令,行业规定、国家标准等,使设计出来的机器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⑤现实性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所在企业的现实条件,考虑实现的可能性⑥综合性可以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科技成果拿来为我所用,设计出体现时代特征,性能更好的机器⑦时效性产品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投放市场要快,尽可能早地占领市场。

10、机械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创新意识超前敢为人先;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人合作共事;卓越的组织实施才能,能把构思变成效果图、变成可实施的工程图。

11、弄清几个关系:①工艺与设计:工艺围绕产品转,解决的是如何把产品作出来,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好、更经济;设计解决的是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的是企业要干什么,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②设计与制造:设计在先、制造在后。设计指导制造,而有时制造又反过来影响设计,完善设计③设计与科研:二

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不同。

科研是发现自然规律,而设计是发明新产品。设计区别科研的地方更需要人们的创造力,并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去创造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实现人们的构思,最后做出能实现人们希望实现的功能的产品来。

12、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原动机、传动机、工作机、控制器。

13、机器分类:按机械的使用功能则可分为①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②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运输机械和化工机械等③按工作原理又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往复机械和仿生机械等。机器按功能观点分类:可以分为工艺类和非工艺类两大类。所谓工艺类,是指那些对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的机器,这类机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专用的工作头,并进行独特的工艺加工动作。非工艺类机器则不对任何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而只是实现某些特殊的动作性功能。

14、机器更新换代的三个途径:一是改进工作原理;二是通过改进工艺、结构、材料,提高技术性能;三是增加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消费者的心理。

15、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方法步骤:①明确功能目标②进行创新构思③提出解法原理④进行模拟实验、技术分析、验证原理的可行性⑤修改、完善、提高⑥选择较优方案。

16、几种功能的求解思路:①简单动作功能的求解思路——几何形体组合法:简单动作功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构件组成,利用它们形体上的特征,可以实现相互运动或锁合的动作②复杂动作功能的求解思路——基本机构组合法:复杂动作功能是连续传动,可以利用已有的基本机构来实现③工作头和作用场是机器完成工艺功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知道了工艺功能的两个要素,人们开始研究工艺功能的求解思路,最主要的就是物-场分析法。“物—场分析法”(S-field)。其模型图是: F

S

1 S

2

在任何一个小的技术系统中,至少要

有一个主体(S1),一个客体(S2)。F为S1与S2之间的作用场。S1和S2在系统中缺少一个就不能发生技术作用。S1——主体,对客体发生作用的物体,如工作头或工具;S2——客体,被加工的物体;F——作用场,广义地指S1向S2作用时发生的力、运动、电、磁、光、热等作用场。物体是一群物质的聚集。某个物理量在空间的一个区域内的分布称为场,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场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场可分为三类:1. 标量场 2. 矢量场 3. 张量场.用“物—场分析法”求解工艺功能的基本形式是:已知客体S2,求合理的F和S1④关键技术功能的求解思路——技术矛盾分析法.利用常规技术设计制造的产品,它们的技术性能只能达到—般水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设法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于是出现了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并由此而出现了各种Know How(技术诀窍)。现在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关键技术和Know How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建立起竞争优势,也就难以在市场上得到一席之地。同样对于现代设计人员来说,不懂得关键技术功能也就等于不懂得现代设计。⑤综合技术功能的求解思路——物理效应引入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综合技术功能的求解。这里所指的物理效应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这里的物理效应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机械的,还包括电、光、磁、液、气、热、声、化…….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在机械产品中引入了微电子技术的产物,是综合技术功能的成功范例

18、机构能实现哪些动作功能:1.利用机构实现运动形式或运动规律变换的

动作功能2. 利用机构实现开关、联锁和检测等的动作功能 3. 利用机构实现程序控制或手动控制的功能

19、一般较宜用机构来实现的功能:1.实现功率性的机械运动形式或规律的变换功能2.实现固定轨迹或简单可调的轨迹功能3.在特定条件下能优质地实现开关、联锁和检测等功能4.实现简单的固定程序或可变程序的控制功能

20、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把提供的资源(能量、物料、信息)转化为满足人类和社会需求的技术装置的规划工作。实用化设计的一般步骤:1.总体设计,绘制总体布置图和总装草图。2.画部件、零件草图。 3.审核。 4.画零件工作图、部件装配图。 5.画总装图。6.编制技术文件: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标准件、外购件明细表等。

21、经过以上分析,最后应提出产品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从市场需求预测出发,论述该设计项目的必要性;②该产品目前国内外现状和水平;③确定产品的技术规格、性能参数和约束条件;④提出该产品的技术关键和解决途径;⑤与其达到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⑥预算投资费用及项目进度、期限。

22、应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1)选择预测参数;(2)收集必要的数据;(3)拟合曲线;(4)趋势外推;(5)预测说明;(6)研究预测结果在制订规划和决策中的应用。

23. 设计活动几个阶段:①了解市场需求、②拟定设计任务和技术要求、⑶功能原理设计、④实用化设计、⑤商品化设计、⑥制造和销售。

24、技术分析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技术分析,分析新产品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2)经济分析:把经济目的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得到满意的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3) 社会分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项目的大型化、综合化,生产项目对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所以设计人员必须重视产品的社会效果。

25、主要设计要求:1)功能要求同一产品功能越多,价值越高。2)适应性要求应明确指出产品的适用范围。3)性能要求性能指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动力、载荷、运动参数、可靠度、寿命等。4)生产能力要求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创造财富的多少。6)使用寿命要求它指的是产品的耐用性。8)成本要求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才有竞争能力。9)人机工程要求要根据人_——机器——环境系统要求进行产品设计。7)效率要求是指一个系统输入量转换为输出量的有效利用程度,从节约能源,提高系统的经济性考虑,希望系统有尽可能高的效率。10)安全性要求它包括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确保人身和机器的安全。11)包装、运输要求:产品包装既能保护产品在运输中不遭受损坏,又能给产品以美观的外形,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扩大市场销路。

26、其他设计要:1)强度刚度要求2)制造工艺要求3)零件加工技术要求4)工作循环图要求

27、总体设计的任务是①完善和扩大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内容②使各部件、零件得到合理地组合③综合考虑机械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适应,以保证全面满足机械产品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美学性能的要求。

28、总体设计的要求①.技术性能:指生产率、作用范围、精度、可靠性、使用寿命、强度刚度、操作安全方便、环境因素等②经济性能:指效率、使用经济性(运行费用)、生产制造成本、制造维修简便、外形尺寸和重量等③美学性能:

指外观造型、色彩等。

29、总体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1.确定工艺方案2.确定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表明产品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它包括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性能参数:生产率、速度、功率、重量等。结构参数:主要指结构尺寸。3.设计运动系统、确定运动简图。4.画总体布置图5.设计驱动系统6.计算整机的平衡和稳定7.分析动力源特性。8.人机学设计。9.设计附属装置。10.造型设计。11.产品故障分析和对策。

12.画机器总装图、零件施工图。13.编写全部设计技术文件。14.明确易损件,产品包装和运输要求。

30、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①功能合理总体布置应保证机器功能的实现,不论在整体上或局部上都不应采取不利于实现功能的布局方案②结构紧凑节约空间的紧凑结构方案,通常有利于良好的造型,同时,应使机械产品尽可能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整机体积尽量小③比例协调总体布置应使比例协调、匀称、稳定且具有安全感。

31、总体布置的类型:1、按主要工作机构的空间几何位置可分为平面式、空间式等;2、按主要工作机械的空间布置方向可分为水平式(卧式)、倾斜式、直立式、圆弧式等;3、按原动机和机架相对位置可分为前置式、中置式、后置式等;

4、按工件和机械内部工作机构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回转式、直线式、振动式等;

5、按机架或机壳的型式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组合式、龙门式、悬臂式等;

6、按工件运动回路或机械系统功率传递路线的特点可分为开式、闭式等。

32、总体参数有以下几类:1)主要尺寸参数:包括工作尺寸、机件外形尺寸、工作装置尺寸等。2)重量参数:包括整机重量,各主要部件的重量,重心位置等。3)功率参数:包括运动参数、动力参数。4)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是评价机械设备性能优劣的主要依据,也是设计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保证生产率、加工质量和成本是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33/总体参数的确定方法,可采用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相似类比法

33、机械传动系统按照传递能量流动路线的不同可分为①单流传动:单流传动是指动力输出能量依次经过每一个传动件的传动形式。这种形式传动级数越多,传动效率越低。因此用于小功率,传动链短的机器。像侧边传动的旋耕机②分流传动:分流传动是指动力输出的能量分成多个分支传到各执行机构的传动形式。分流传动有利于灵活安排传动路线,提高传动效率,缩小传动件的结构尺寸,一般适用于执行件较多的机器。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传动③汇流传动:汇流传动就是动力源经几条线路汇交于执行机构。这种能量流动路线的特点是将低速、重载、大功率机器的动力源配备为多台中小型动力机,以较小传动机构,提高传动效率,使执行机构有效地完成所需的复合运动形式及速度变化节拍④混流传动:混流传动是传动系统中既有分流传动又有汇流传动,使前述三种传动形式的组合的传动系统。

34、选择传动类型关系到整个机器的运动方案的设计。选择时应考虑下列问题:简化结构,缩短传动链;要有尽可能高的传动效率;传动布置要合理。

35、结构设计的任务: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

36、1、结构设计的内容:质的设计:定性分析构形(各零件的形状、数目、位置关系)量的设计:定量计算尺寸,决定材料;按比例绘制结构图。2、结构设计的要求:1)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2)使用条件3)工艺条件4)外观要求5)经济要求. 3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保证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37、结构件的功用:承受载荷:机械设备上的机架、床身、底座等均属于承受载荷的结构件。承受载荷的结构件除了承受机器本身的自重外,还要承受各种运动产生的多种外力,如振动、加速度、工件高速回转或直线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等;递运动和动力:如各种机器上的变速箱中的齿轮、轴等结构件均属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结构件;证有关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轨迹关系;其它功用:有些结构件还具有其它一些功用。如箱体除了保证各传动轴的相对位置及其中心距外,还起着包容和保护传动件的作用,还可以盛装润滑油。有的结构件还兼有主要用作防护或装饰作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外形及色彩。如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分禾装置。

38、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以完成预期的功能。常用的传动机构有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楔块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轮机构、挠性件机构、弹性件机构、液气动机构、电气机构以及利用以上—些常用机构进行组合而产生的组合机构。传动机构在使用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速度或力的变换,或实现特定运动规律的要求。常见的用于运动速度或力的大小变换的传动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啮合方式进行传动(例如:齿轮、蜗轮蜗杆、链传动、同步齿形带等)。2)通过摩擦方式进行传动(例如:摩擦轮传动、摩擦式无级变速器、带传动、滑轮传动等)。3)利用楔块原理进行传动(例如:螺旋传动等)。4)利用流体作用原理进行传动(例如:液压、气动传动等)。

39、执行机构:带动工作头进行工作并使之获得工作力或力矩的机构称为执行机构,如挖掘机中推动铲斗运动的多杆机构,使起重机吊钩运动的起重臂,使飞机轮子起落的起落架,机器人的手臂等。执行机构的主要作用是给工作头产生工作力同时带动工作头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特定的运动轨迹等。 1.满足特定运动规律2、满足特定的运动轨迹3. 满足某种特殊的信息传递

40、结构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简单、安全可靠。机器安全包括四个方面:零件安全;整机安全;工作安全;环境安全

41、安全技术法:包括直接安全技术法、间接安全技术法、提示性安全技术法

①直接安全技术法是指结构设计时,要确保可靠性,保证使用中不出现危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理:一是通过正确的分析和计算,必要时通过实验确定构件的受力情况,避免出现应力过于集中,防止出现断裂、过度变形等。二是有限损坏原理,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当出现功能干扰或零件出现断裂时,将破坏引导到或保持在特定的次要部位,不会使整个零件或整个机器遭受破坏。三是冗余配置原理,当技术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会造成人身安全或重大设备事故时,为提高可靠性,常采用重复的备用系统。②间接安全技术法指通过防护系统和防护措施来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③提示性安全技术法是指在事故出现之前就发出报警和信号,提醒人们注意,使操作者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指示灯、警铃等。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产生不安全情况的危害性大小,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等因素按照直接、间接、提示性的顺序来选择不同的安全技术法。

42、结构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应从结构件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寿命、稳定性、减少磨损和腐蚀性等方面来提高产品的性能,获得最佳方案。应遵循如下7个基本原理:①等强度原理:按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且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②合理力流原则:可以认为力在其传递路线上形成所谓力线,这些力线汇成力流③变形协调原理:所谓变形协调,就是使相联接的两零件在外载荷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的方向相同并且使其相对变形尽可

能小④力平衡原理:在机器工作时,常产生一些无用的力,如离心惯性力、变速惯性力、斜齿轮的轴向力等,这些力不但增加了轴和轴承等零件的负荷,降低其精度和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器的传动效率。所谓力平衡就是指采取结构措施部分或全部平衡掉无用的力,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影响。这些结构措施主要有采用平衡元件、采取对称布置等⑤任务分配原理:结构设计中必须根据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载体,即选择特定零件以承担特定功能。任务分配也就是功能与载体之间关系的确定⑥自补偿原理:通过选择系统元件及其在系统中的配置来自行实现加强功能的相互支持作用,称为自补偿。自补偿在正常情况(额定载荷)下有加强功能、减载和平衡的含义,而在紧急情况(超载)下有保护和救援的含义。常见的自补偿原理应用形式有:自增强、自平衡和自保护⑦稳定性原理:所谓系统的结构稳定是指当出现干扰,使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与干扰作用相反的、使系统恢复稳定的效应。

43、产品竞争力的三要素:①产品功能原理的新颖性(核心要素)②产品技术性能的先进性(基础要素)③迎合顾客,提高产品吸引力(心理要素)

44、艺术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用、经济、美观;造型设计有三个基本要素:功能基础;物质技术基础;艺术形象

45设计的美学法则①一与变化:机械产品的完美造型应做到在整体上协调统一,又有多样的或独特的变化。若缺少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平淡、艺术感染力不强;若离开统一,就会失去整体和谐,显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所以要在统一中赋予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原则是“基本统一、稍有变化”②比与调和:机械、仪表等工业设备造型设计应以调和为主,在调和的前提下采用对比手法,突出需要注意的部位,以增强形体的生动、醒目感觉③定与轻巧:稳定,是指在重心靠下或下部具有较大面积的原则下,使产品的形体保持一种稳定状态的感觉;轻巧,是指在稳定的外观上赋予活泼的处理方法,使形体呈现出生动、轻盈的感觉④称与均衡: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多采用对称手法,体现对称美,增加产品的稳定感。

⑤例与尺度:比例指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指的是产品与人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使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各部分的尺寸比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匀称而协调的比例关系。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全

7-1解:(1)先求解该图功的比例尺。 (2 )求最大盈亏功。根据图7.5做能量指示图。将和曲线的交点标注, ,,,,,,,。将各区间所围的面积分为盈功和亏功,并标注“+”号或“-” 号,然后根据各自区间盈亏功的数值大小按比例作出能量指示图(图7.6)如下:首先自向上做 ,表示区间的盈功;其次作向下表示区间的亏功;依次类推,直到画完最后一个封闭 矢量。由图知该机械系统在区间出现最大盈亏功,其绝对值为: (3 )求飞轮的转动惯量 曲轴的平均角速度:; 系统的运转不均匀系数:; 则飞轮的转动惯量:

图7.5图7.6 7-2 图7.7 图7.8 解:(1)驱动力矩。因为给定为常数,因此为一水平直线。在一个运动循环中,驱

动力矩所作的功为,它相当于一个运动循环所作的功,即: 因此求得: (2)求最大盈亏功。根据图7.7做能量指示图。将和曲线的交点标注, ,,。将各区间所围的面积分为盈功和亏功,并标注“+”号或“-”号,然后根据各自区间盈亏 功的数值大小按比例作出能量指示图(图7.8)如下:首先自向上做,表示区间的盈功; 其次作向下表示区间的亏功;然后作向上表示区间的盈功,至此应形成一个封闭区间。 由图知该机械系统在区间出现最大盈亏功。 欲求,先求图7.7中的长度。如图将图中线1和线2延长交于点,那么在中, 相当于该三角形的中位线,可知。又在中,,因此有: ,则

根据所求数据作出能量指示图,见图7.8,可知最大盈亏功出现在段,则 。 (3)求飞轮的转动惯量和质量。 7-3解:原来安装飞轮的轴的转速为,现在电动机的转速为,则若将飞轮 安装在电动机轴上,飞轮的转动惯量为: 7-4解:(1)求安装在主轴上飞轮的转动惯量。先求最大盈亏功。因为是最大动能与最小 动能之差,依题意,在通过轧辊前系统动能达到最大,通过轧辊后系统动能达到最小,因此: 则飞轮的转动惯量: (2)求飞轮的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 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 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

机械设计试验报告2(附答案)

实验二、机械设计课程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减速器名称班级日期 同组实验者姓名

回答下列问题 减速器拆装步骤及各步骤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观察外形及外部结构 1.起吊装置,定位销、起盖螺钉、油标、油塞各起什么作用?布置在什么位置? 答: 定位销:为安装方便,箱座和箱盖用圆锥定位销定位并用螺栓连接固紧 起盖螺钉:为了便于揭开箱盖,常在箱盖凸缘上装有起盖螺钉 起吊装置:为了便于吊运,在箱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箱盖上的起吊孔用于提升箱盖箱座上的吊钩用于提升整个减速器 油标:为了便于检查箱内油面高低,箱座上设有油标 油塞:拔下即可注油,拧上是为了防止杂质进入该油箱,常在箱体顶部位置设置油塞 2.箱体、箱盖上为什么要设计筋板?筋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布置? 答: 原因:为保证壳体的强度、刚度,减小壳体的厚度。 作用:增大减速机壳体刚度。 布置:一般是在两轴安装轴承的上下对称位置分别布置较好。 3.轴承座两侧联接螺栓应如何布置,支承螺栓的凸台高度及空间尺寸应如何确定? 答: 轴承旁凸台高度h 由低速级轴承座外径确定,以便于扳手操作为准。取50mm 轴承旁连接螺栓的距离S 以Md1螺栓和Md3螺钉互不干涉为准尽量靠近一般取S=D。 4.铸造成型的箱体最小壁厚是多少?如何减轻其重量及表面加工面积? 答: 大约10mm左右。减轻重量主要是减少厚度,做加强筋来满足。 5.箱盖上为什么要设置铭牌?其目的是什么?铭牌中有什么内容? 答: 为了显示型号,基本参数,外国的产品还包含序列号,给厂家提供序列号,可以查到出厂时的所有参数,方便使用维护,比如用了几年,你要买备件或备机,提供名牌信息。 二、拆卸观察孔盖 1.观察孔起什么作用?应布置在什么位置及设计多大才是适宜的? 答: 为了检查齿轮与齿轮(或涡轮与蜗杆)的啮合情况、润滑状况、接触斑点、齿侧间隙、齿轮损坏情况,并向减速器箱体内注入润滑油。 应设置在箱盖顶部的适当位置:孔的尺寸大小以便于观察传动件啮合的位置为宜,并允许手伸入箱体内检查齿面磨损情况。

电路期末考试试卷

得 分 阅卷人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电路》期末考试试卷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中的三个要素是: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理想变压器可以改变: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 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域形式和相量形式分 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可以使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 5.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 可写出_____个独立的KCL方程,_ ____个独立的KVL方程。 6. 在分析具有理想运放的电路时,有两个很 重要的规则,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 7.试指出图1所示元件中电流的真实方向: ,电压的真实方向 ,功率 。 8.图2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压(位)为 V 。 图1 图2 9.含源电阻二端网络N 及其伏安特性如图3所示,其戴维南等效电路中U s =_____V,R s =______Ω。

得分阅卷 人图3 10.图4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受控源、2Ω电阻所吸收的功率依次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图4 2、 选择题(3×7=21分) 1.图5所示电路在t = 0时,开关打开,电路的 时间常数为( )。 A.2s B. 3s C. 1/2s D. 1/3s 图5 图6 图7 2.图6所示电路中,,当()时获得最大功率。 A. B. C. D. 3.图7所示电路中的U为( ) A. 14V B. 10V C. 20V D. 12V 4.已知一个Ω的阻抗上流过电流,则其电压为( )V。 A. B. C. D. 5.受控源k中,k为() A.电压转移比 B.电流转移比C.转移电导 D.转移电阻 6.关联参考方向时,线性电感的韦安特性曲线为( )。 A.过一、四象限的直线 B.过二、三象限的直线 C.过一、三 象限的直线 D.过一、二象限的直线 7.恒定电流2A流过初始储能为零的1F电容,历时5s,则在这段时 间内电容获得能量为( )。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学试卷1参考答案

辽宁工学院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简答(20分每题2分) 1、机器的更新换代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一是改革工作原理;二是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三是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 2、机械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机械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和商品化设计” 3、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1)功能原理设计往往是用一种新的物理效应来代替旧的物理效应,使机器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设计。 2)功能原理设计中往往要引入某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但首先要求设计人员有一种新想法(New Idea)、新构思。没有新想法,即使新技术放到面前也不会把它运用到设计中去。 3)功能原理设计使机器品质发生质的变化。 4、完成工艺功能的三个主要因素? 工作头的形状、运动方式和作用场 5、功能原理设计中伴随设计进程,其方案评价的方法选择也有不同,点分析 法和评分法那种适用于设计初期? 点分析法适用于设计初期 6、结构件通常具有哪些结构要素? 分为:工作部分和安装部分;安装部分又分为固定安装和活动安装(一般保留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移动或转动自由度,可按工作部分进行设计)。 7、何谓零件的相关? 每个零件都与一个或几个零件有装配关系或相互位置关系,可以称这种关系为相关.称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零件互为相关零件。 8、影响产品竞争力三要素是什么? 1)功能原理设计:具备产品功能原理的新颖性,这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实用化设计:具备产品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优良的技术性能是产品竞争力的基础要素; 3)具备产品竞争力的心理要素,提高产品的吸引力,迎合顾客心理。 9、实用、经济、美观是造型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三者基本关系应该是什么?三者互相关联,相互制约,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10、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价值优化对象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产品价值的高低。产品价值低的即为对象。

电路期末考试题

三、判断(本题满分10分,划×√,每道小题2分) 1、电感中电流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 2.在RLC 并联的电路中,当LC 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电流最小(×) 3.一阶电路中,电阻小了,就会出现振荡(×) 4.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与计时起点无关的(√) 5.相量法仅适用于交流电路(√) 1、电容中电压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 2.在RLC 并联的电路中,当LC 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电流最小(×) 3.二阶电路中,电阻小了,就会出现振荡(√) 4.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与计时起点无关的(√) 5.相量法仅适用于交流电路(√) 1、电感中电流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 2.在RLC 并联的电路中,当LC 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电流最小(×) 3.一阶电路中,电阻小了,就会出现振荡(×) 4.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与计时起点无关的(√) 5.相量法仅适用于交流电路(√) 1、电容中电压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 2.在RLC 并联的电路中,当LC 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电流最小(×) 3.二阶电路中,电阻小了,就会出现振荡(√) 4.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与计时起点无关的(√) 5.相量法仅适用于交流电路(√) 四、计算题(有6个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在4-1图所示电路中0,1,2,6==Ω==t F C R A i s 时闭合开关S ,在V u c 3)0(=-情况下,求u C 、i c 以及电流源发出的功率(可以用三要素法求解)。

图4-1 2.在图4-2所示的电路中,开关K在t= 0时闭合,已知u C(0-)=0,i L(0-)=2A,求开关闭合后电感中的电流i L(t)。 图4-2

机械设计学课本

第一章绪论 1、机械设计学学科的三个组成部分: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 2、机械设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多解性、系统性、创新性) 3、近代“设计学”的重大发展(功能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人机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发展与成熟) 4、从设计构思的角度将机械设计步骤归纳为哪三大步?(创意、构思、实现) 求→目标界定→问题求解→分析选优→评价决策→表达→实现。 6、机械设计学的研究对象 :机械设计学研究机械设计的规律、过程、原理、方法、设计原则以及其她机械设计的共性技术。 7、功能就是产品的核心与本质。 第二章机器的组成及典型机器的功能分析 1、机器的定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配合的构件所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其中某些构件的限定的相对运动,能将某种原动力与运动转变,以执行人们预期的工作,在人或其她智能体的操作或控制下,实现为之设计的某种或几种功能。 2、从不同角度瞧机器的组成: 从机构学的角度瞧:各种基本机构,自由度=原动机数;从结构学的角度瞧:各种基本零件; 从专业的角度瞧:各种主要部件 3、从功能的观点瞧机器的组成:机器由多个主要分功能系统构成,它们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实现了机器的总功能。又可进一步分为:工作机(工作头、执行机构)传动机原动机控制器。 4、从功能的观点瞧机器的分类可分为:工艺类机器:对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的机器,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专用的工作头并进行独特的工艺加工动作; 非工艺类-不对任何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只实现某些特殊的动作性的机器。 5、家用缝纫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工艺类机器。工艺方式:一就是采用针尖引线的方法代替针尾引线;二就是采用双线互锁交织的方法代替反复穿刺。功能分析:(1)总功能:将线按一定规律缝于缝料上,它可使一根线或多根线通过自连、互连、交织,在缝料上形成一定形式的线迹。(2)主要功能:引面线造环功能,勾面线扩环供给与收回面线的功能,输送缝料的功能。(3)调节面线与底线阻尼的功能,调节压脚与压紧力的功能,调节送布针距的功能,绕底线功能。(4)控制功能:机械控制功能,人机控制功能,电子控制功能。 6、现代银行点钞机就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工艺类机器。功能要求:要有堆放准备清点纸币的空间,并能将纸币连续输入,直到最后一张;要有能把纸币逐张分开,避免两张当做一张计数的机构;要有准确计数的装置,清理完毕的纸币要整理成一叠。功能分析:(1)总功能:将一沓同样的纸币输入机器之后,经过机器处理,最后输出一沓整齐的纸币,同时计数器准确显示纸币的张数。(2)主要功能:进钞输入功能,分钞功能,计数

人文视野中地生态学期末问题详解

【单选题】(2分) 生态学和经济学都研究资源的稀缺性。 A. 对 B. 错 2 【单选题】(2分)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文化下了一个多数学者都能接受的定义,那就是,文化是指人类修养的积累。 A. 错 B. 对 3 【单选题】(2分) 熊猫的拇指并不适合抓握竹子,因为它是由腕骨进化来的,远不如拇指用起来方便。这说明熊猫的进化适应是不完美的。 A. 错 B. 对 4 【单选题】(2分) 身土不二,是指吾身出于此土,身土不可分离。 A. 对 B. 错 5 【单选题】(2分) 北美亚口鱼的北方种群对低温酶编码的等位基因较多,而南方种群对高温酶编码的占优势。 A. 对 B.

6 【单选题】(2分) 一些国际知名的网站基本上都能在中国找到类似的“山寨”版。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异适应。 A. 对 B. 错 7 【单选题】(2分) 贝格曼规律是指在寒冷地区,同种恒温动物个体相对于其它地区小,而相对面积大,相对散热量多。 A. 错 B. 对 8 【单选题】(2分)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或未受精的卵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A. 对 B. 错 9 【单选题】(2分) 加拿大猞猁对美洲兔的调控属于外因调节。 A. 对 B. 错 10 【单选题】(2分) K对策者以量取胜,r对策者以质取胜。 A. 错 B.

11 【单选题】(2分)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类有能力增加食物供应。 A. 对 B. 错 12 【单选题】(2分) 兼性共生是指当共生关系不存在时,双方不能稳定地生长。 A. 错 B. 对 13 【单选题】(2分) 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A. 错 B. 对 14 【单选题】(2分) 把“上帝的羔羊”翻译成“上帝的小海豹”是一种准确的翻译。 A. 对 B. 错 15 【单选题】(2分) 我国历代的法律一直禁止亲亲相护、亲亲相隐。 A. 错 B.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每題4分,共40分) 1. 机械产品的设计规划阶段,应完成如下主要工作( )。 A) 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B) 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报告 C) 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 D )产品的结构方案设计 E )产品的装配草图绘制 F )产品的零件图和其他技术文件 2. 以下有关机械系统特点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整体性 B) 系统性 C) 独立性 D) 相关性 3. 机械产品的功能是对( )进行传递和变换的程序、功效和能力的抽象化描述。 A) 机械流 B) 能量流 C) 物质流 D) 电流 E )信息流 F )控制流 4. 功能分解的结果有两种表达方式,其中,( )在形式上比较简单、直观,可以清晰地表达各分功能的层次关系,而( )则能够更充分地表达各分功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A) 功能结构图 B) 功能树 C) 功能元 D )核心功能 5. 布置传动系统时,一般把带传动安排在传动链的( )。 A) 低速端 B) 高速端 6. 以下的结构设计中,哪些结构比较合理?( )。 A) B) C) D) 7. 上一题目中选择的依据是遵循哪种结构设计原理?( ) C) 变形协调原理 D) 任务分配原理 E )自补偿原理 x O y B A x O y A B u=0v=0(a )B y A A v=0(b ) O x O x v=0y B C D C D 9. 对(a )图所示的轴对称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必须施加约束支座以消除刚体位移。下

) 10. 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寻求新的创造的原理是()。 A) 综合创造原理 B) 分离创造原理 C) 移植创造原理 D) 物场分析原理 E) 还原创造原理 F) 价值优化原理 二.判断题:(正确:T;错误:F,各3分,共30分) 1.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就是要完成产品的原理方案设计。 2. 一个机械系统必须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纵控制系统、架体支撑系统几部分组成。 3. 机械设计学强调从功能的观点来看机器的组成,因为这更有利于和设计过程中的工作特点相协调。 4. 总体布局设计一般先布置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然后再布置执行系统等。 5. 在设计机械时,一般需预先给定机械的工作载荷。该工作载荷可以由设计者自行确定,也可以由需求方提供。 6. 执行构件的作用是传递和变换运动和动力。 7. 三角形单元和矩形单元的每个节点均有两个位移自由度。 8. 结构离散化就是将复杂结构划分成通过节点相连的若干个单元。 9. 设计变量的个数即为设计空间的维数。 10.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是各单元可靠度之和。 三、简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机械设计具有哪些特点? 2. 进行原理方案构思时常用哪些方法?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3-1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MPa 1801=-σ,取循环基数60105?=N ,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7 000、25 000、620 000次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 [解] MPa 6.373107105180936910111=???==--N N σσN MPa 3.324105.2105180946920112=???==--N N σσN MPa 0.227102.61051809569 30113=???==--N N σσN 3-2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MPa 260=s σ,MPa 1701=-σ,2.0=σ Φ,试绘制此 材料的简化的等寿命寿命曲线。 [解] )170,0('A )0,260(C 00 12σσσΦσ-=- σΦσσ+= ∴-1210 MPa 33.2832 .0117021210=+?=+=∴-σΦσσ 得)233.283,233.283(D ',即)67.141,67.141(D ' 根据点)170,0('A ,)0,260(C ,)67.141,67.141(D '按比例绘制该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

3-4 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72mm,d=62mm,r=3mm。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σB=420MPa,精车,弯曲,βq=1,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等寿命疲劳曲线。 [解] 因2.1 45 54 = = d D,067 .0 45 3 = = d r,查附表3-2,插值得88.1= α σ ,查附 图3-1得78.0≈ σ q,将所查值代入公式,即 ()()69.1 1 88 .1 78 .0 1 1 1 k= - ? + = - α + = σ σ σ q 查附图3-2,得75.0= σ ε;按精车加工工艺,查附图3-4,得91.0=σβ, 已知1= q β,则 35 .2 1 1 1 91 .0 1 75 .0 69 .1 1 1 1 k = ?? ? ? ? ? - + = ?? ? ? ? ? - + = q σ σ σ σβ β ε K ()()() 35 .2 67 . 141 , 67 . 141 ,0, 260 , 35 .2 170 ,0D C A ∴ 根据()()() 29 . 60 , 67 . 141 , 0, 260 , 34 . 72 ,0D C A按比例绘出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如下图 3-5 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MPa 20 m = σ,应力幅MPa 20 a = σ,试分别按①C r=②C σ= m ,求出该截面的计算安全系数 ca S。 [解] 由题3-4可知35.2 ,2.0 MPa, 260 MPa, 170 s 1- = = = = σ σ K Φ σ σ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依力夏提江·艾买尔的老婆穆妮热·图尔洪 一、判断题 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 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浓度的增加。 A.CO2 B.SO2 C.NO2 D.NH3 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性植物比耐阴植物更耐阴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7.(D)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8.(B)生物群落是。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卷编号 命题人:审批人:试卷分类( A 卷或 B 卷) A 大学试卷 学期:2006 至2007 学年度第 1 学期 课程: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信息学院05 级 班级:姓名:学号: (本小题 5分)求图示电路中 a、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本小题 6分)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时开关打开,求则i 0 。 t0 4A 5 1F 0.5H 3 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十 总分得分 、得分 R ab =R2 得分

i(0+)=20/13=1.54A

(本小题 5 分)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d 2 u dt 2 du 8 12u 10 dt 和___-6 ___ 。该电路处于阻尼 得分 (本大题6分)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u ab=10v, R0=3Ω 得分 (本小题 5分)图示电路中 , 电流I =0,求 U S。 Us=6v 得分 b

U=4.8V 得分 (本小题 5分) 电路如图示 ,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 U a 、U b 及电流 I 。 3V U a =U b =2v, I=0A. 得分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 I 1 、 I 2 、 I 3 。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得分 (本小题 10 分 )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 U 。 2 2V 1 I 1

(本大题12分)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4 6+ 4A 4A 单独作用时, u'=8/3V; 3V 单独作用时, u'='-2V; 共同作用时, u=u'+u'='2/3V 得分 (本大题 12 分)试求图示电路中R L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时该电路效率 Uoc=4v,R0=2.4Ω; R L= R0=2.4Ω时,获得最大功率 Pmax,Pmax= 5/3W; P s=40/3W,η= Pmax/ P s=12.5%。 100%为多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湛师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机械设计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机械设计可分为创新设计与更新设计。 2.从产品设计的过程看,机械设计可分为创意、构思 和实现三大阶段。 3.简单动作功能求解思路是几何形体组合法,复杂动作功能求解思路是 基本机构组合法,关键技术功能求解思路是技术矛盾分析法。 4.人机界面的设计主要是指显示装置的设计和控制装置的设计。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是指那些基础性的研究;技术则主要指制造工艺以及各种制作的技巧、经验等。 2.美国工程师Miles关于功能思想的富有哲理性的描述是什么? 描述是“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具有的功能”。 3.疲劳破坏的特点是什么? σ, 1.疲劳破坏是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的破坏,疲劳条件下的破断应力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b σ; 而且可能低于屈服强度 s 2.疲劳破坏必须经历一定的载荷循环次数; 3.零件在整个疲劳过程中不发生宏观塑性变形,起断裂方式类似于脆性断裂; 4.疲劳端口上明显地分为两个区域。 4.举4个简单动作功能的实例。 1.拉链 2.带轴的轮子 3.魔方 4.弹子锁 5.简述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用、经济、美观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用功能观点划分车床的组成。P20 2.以六杆增力机构为例,通过机构创新设计开发六杆机构的新功能。P75 3.绿色设计有哪些关键技术?试述绿色设计的基本准则。P281 四、自选设计题(开卷,堂外完成,共4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功能的观点看机器的组成,机器是由多个主要分功能系统构成,它们 的协调工作实现了机器的总功能。 2.近代“设计”学的三个重大发展:“功能”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人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发展和成熟。 3.功能原理的基本类型分为动作功能和工艺功能两大类。 4.综合技术功能的求解思路是物理效应引入法。 5.绿色设计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 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功能、使用寿命及质量等。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分别表述电动机的功能、功用和用途。 功能:将电能转变为旋转运动的动能。 功用:作原动机 用途:驱动电风扇、机床……..

《机械设计学》总复习答案

《机械设计学》总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 2、原动机、传动机、工作机; 3、动作功能、工艺功能; 4、物场(或者S-Fields); 5、单流传动、分流传动、汇流传动、混流传动; 6、内联传动链、外联传动链; 7、承担载荷、传递运动和动力; 8、直接相关关系、间接相关关系; 9、工作要素(或工作表面)、连接要素(或连接表面);10、等强原理、变形协调原理、自助原理、稳定性原理;11、原始误差、原理误差、工作误差、回程误差;12、简单、明确、安全可靠;13、温度差,越大;14、运动循环图;15、人、机器、环境;16、理论计算方法、经验公式法、相似类比法、实验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 三、简答题 1、简单动作功能:圆珠笔的伸缩双动功能、带轴的轮子、拉链、门锁、电视机双动调节盒盖等。 复杂动作功能:硬币机的卷边功能系统所采用的一组六杆机构、硬币计数包卷机驱动工作头的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挠性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间歇机构六种基本机构的组合机构)等。 工艺功能:刮削器、耕地的犁、绞肉机、激光切割、水刀切割、割草机等。 2、P69-71 3、P75 4、习题(6-4) 5、习题(6-10) 6、P132 7、习题(6-5) 8、习题(6-8) 9、习题(6-9) 10、习题(6-11)

11、P162 12、P178 13、P65 14、P58 15、P200 16、P261 17、千斤顶的基本功能:支撑和顶起重物;其辅助功能:动力和传动功能,千斤顶的升降、定位功能,自锁功能等。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功能: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其辅助功能:动力和传动功能,实现刀具的进给运动功能,刀具的装夹功能,工件的装夹功能、冷却液的开停功能、排屑功能等。 18、习题(6-6) 四、计算题 1.解:N=200,3)60(=n ,4)460(=+n ,6)664(=+n ,41 =?t ,62=?t 则[]()h n N n n /%13.04 3100344)60()60()460()60(=?--=?--+=λ []()h n N n n /%17.06 4100466)64()64()664()64(=?--=?--+=λ 2.解:(1)零件寿命服从)40,200(2N ,由δμ-= t Z 可得 )40 200100()()100(->=->=Z P t Z P R δμ )5.2(1)5.2(-≤-=->=Z P Z P 9938.00062.01)5.2(1=-=-Φ-= 失效概率 0062.0)100(1)100(=-=R F (2)当%10)(=t F 时,有)(1%90)(z t R Φ-== 则%10)(=Φz ,又因为%10)28.1(=-Φ 所以28.1-=Z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命题人: 审批人: 试卷分类(A 卷或B 卷) A 大学 试 卷 学期: 2006 至 2007 学年度 第 1 学期 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 信息学院05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小题5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 1 R R ab =R 2 (本小题6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时开关打开, 求则()i 0+。 Ω

i(0+)=20/13=1.54A ( 本 大 题6分 ) 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A a b u ab =10v, R 0=3Ω (本小题5分) 图示电路中, 电流I =0,求U S 。 Us=6v

(本小题5分) 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d d d 22 81210u t u t u ++=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2________和___-6______。该电路处于___过_____阻 尼工作状态。 (本小题5分) 电路如图示,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 、U b 及电流I 。 U a =U b =2v, I=0A.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 1、I 2、I 3。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本小题10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U 。

U U=4.8V ( 本 大 题12分 ) 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V 4A 单独作用时,u ’=8/3V; 3V 单独作用时,u ’’=-2V; 共同作用时,u=u ’+u ’’=2/3V 。 十、 ( 本 大 题12分 ) 试求图示电路中L R 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时该电路效率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A卷教学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A 卷

2013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专业课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卷)第 1 页,共 6 页 一、单项选择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连杆机构中,机构无急回运动特性。 A、曲柄摇杆 B、偏置曲柄滑块 C、摆动导杆 D、对心曲柄滑块 2.在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具有刚性冲击的是运动规律。 A.等速 B.等加速等减速 C.简谐 D.等加速等减速和简谐3.下列间歇运动机构中,机构的转角在工作中可调。 A.棘轮 B.槽轮 C.凸轮式间歇D.不完全齿齿轮 4.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预期的寿命内保证带不发生。 A.打滑 B.打滑和疲劳断裂 C.弹性滑动 D.弹性滑动和疲劳断5.链传动设计中,对于高速重载传动,既要传动平稳,又要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则宜选择。 A.小节距单排链 B.小节距多排链 C.大节距单排链 D.大节距多排链 6.可实现两相交轴之间传动的齿轮机构是机构。 A.圆柱直齿轮 B.圆柱斜齿轮 C.锥齿轮 D.蜗杆蜗轮 7.下列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渐开线齿廓能实现定比传动,使传动平稳、准确

B.渐开线齿廓间的正压力方向在传动中保持不变,也使传动平稳 C.由于制造与安装误差、轴承磨损等引起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仍保持不变,因而具有可分性 D.渐开线齿廓间为纯滚动,因而摩擦磨损小 8.与直齿轮传动相比,斜齿轮传动的四个特点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轮齿逐渐进入啮合,逐渐退出啮合,传动平稳,噪声小 B.重合度大,不仅使传动平稳,且承载能力高 C.结构紧凑,尺寸小,通过改变螺旋角可配凑中心距 D.工作时会产生轴向力,对传动有利 9.在闭式齿轮传动设计中,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失效。 A.轮齿折断 B.齿面点蚀 C.齿面磨损 D.齿面胶合 10.数控机床之所以采用滚动螺旋传动,是因为它比滑动螺旋。 A.自锁性好 B.制造容易,成本低 C.效率高、精度高、寿命长 D.结构简单 11.在机床、汽车等机器的齿轮变速箱中,滑移齿轮与轴之间应采用联接。 A.普通平键和半圆键 B.楔键和切向键 C.导向平键、滑键或花键D.花键 12.在滑动轴承中,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即摩擦最小)是处在状态。 A.干摩擦 B.边界摩擦 C.混合摩擦 D.液体摩擦 13.装有斜齿轮(或蜗杆、蜗轮、锥齿轮、螺杆等)的轴,若两支点的轴承完全相同,则不宜选择轴承。 A.深沟球 B.角接触球 C.圆锥滚子 D.圆柱滚子轴承(一套圈无挡边)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教学内容

2017-2018(2)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 概念与术语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生态福:生物耐受某一生态因子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 遗传漂变: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的现象。 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多态现象: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现象。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某一特定的环境。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它们身体的凸出部分有变小的趋势。 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将获得的它们存活或死亡的动态过程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次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2. 简答与论述 简述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农业化学家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 简述耐受性定律。 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于1913年提出,指的是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论述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作用 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