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镜头分析

一、影片一上来,是女主角长达1分40秒的近景,女主角脸的正面占据了大半个画面,与镜头视角相平。这个镜头的作用在于:

1、深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戏剧冲突感就很强:主人公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不得不选择屈服,决定嫁人。但其内心极端冲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接近于特写的近景就特别能够表现人物内心冲突的情感。

2、带给观众一种压抑感,电影一开始,对主人公脸部的特写镜头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很少电影是这样开头的。这样就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一下子情绪调动起来,投入电影之中。

3、颜色的运用,一直是张艺谋赖以成名的绝技。影片一上来,主人公红彤彤的脸色与灰蒙蒙的背景形成对比,主人公代表着青春、活力,而背景——封建家族却是如此地阴冷、灰暗!

4.主人公流泪的特写镜头:

二、随后是一个声画分离,响起了中国传统婚礼时的演奏的音乐。画面出现了一个全景,主人公在路上走,白天,画面显得十分清淡,没有什么多余的色彩,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清冷和迷惑。

三、30多秒的镜头,主人公不断地走近镜头,使得画面十分流畅地从全镜过渡到中镜。镜头略微仰拍,人物从镜头旁掠过,观众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情不自禁地会关心起这个主人公的命运。

四、随后是主人公走入陈家的一幕,先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的、浓重的匾牌,充满整个画面,写满封建的道德文章。然后主人公进入,一下子对比及其明显。人物那么较小,背景如此厚重,导演通过镜别的差别、巧妙的构图处理,生动地刻画出两种力量对比的悬殊。仿佛主人公一下子就被厚重的背景吞噬了一样,毫无抵抗能力。预示着人物未来悲惨的命运走向。

五、同时,主人公的衣着如此洁白,背景却那么黑暗。色块上的对比表现出一边是纯洁、善良,另一边却是冷酷、阴暗!

六、最后,人物不断地向庭院内走去,导演又使用了一个“景深镜头”,正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主人公走了好远,还没有走完,原先那个匾牌所在的背景却已经失焦了。这个景深镜

头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个封建家族的庞大、幽深与莫测,他仿佛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生生地把主人公吞噬了下去!

七、3分55秒时,镜头转到一个中镜,主人公背对镜头面向深深的院墙。此时可以注意这个构图是对称的,画面左、右、上面都是厚重的院墙,主人公被挤压在画面的下方,而且被包围了起来。如此沉重、和谐的一个画面更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与煎熬。

接着是仰拍镜头与俯拍镜头的对比,主人公站在下面,从主人公的视角,镜头仰拍城墙上的老仆役,这个封建家庭显得高高在上,傲慢自大。随后镜头又从城墙上俯拍主人公,人物被压制在一个低等的位置,显得卑微。通过拍摄角度的变化,强权与弱势表现得一清二楚。

然后,是一连串的中镜衔接,主人公再谱仪的带领下,不断地穿梭在庭院之中。表现出了这个家族的繁华和神秘。

八、6分30秒处是一个对庭院的俯拍,画面清晰地缠显出一个口字型的四合院的。人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显得如此渺小、脆弱。同时俯视的镜头,显得十分节制而客观,仿佛是观众在俯瞰着一幕幕悲欢离合,戏剧感特别地浓烈。

随后是对红灯笼的大特写,艳红的色块充满了整个画面,让人感到活跃的生命的力量。当它们被挂上院墙的时候,红色与黑色形成刺眼的冲突。它们所代表的一点点的生命的冲动,被这个家族无情地吞噬了……

接着又是两个景深镜头,着力刻画庭院的幽深,人一旦走进去就再也不可能脱身而出。一对

老妈子跑来伺候主人公。此时,全景与特写的不断切换特别引人注目,全景刻画的是极宽敞的屋内,仆役伺候主人公,人物被挤压得非常小,只有画面的五分之一左右。告诉观众,有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正控制着这里的一切。其次,是脸盆、被褥、仆役劳作时手部的特写,那么巨大的物件摆在观众的面前,导演刻意营造一种视觉冲击。因为这些器物是如此古板、冰冷的东西,代表着封建的家庭,它们硬生生地冲击观众的视觉,让人觉得不安、压抑而唐突。仿佛活生生的世界被碾压得只剩下这些冰冷的器物。

九、9分30左右,老妈子为主人公锤脚,一系列细碎的锤脚声密集地响了起来。一声声仿佛都捶打在主人公的内心上。此时画面给了主人公的近景,虽然没有惊慌,却写满了迷茫与不安,

她完全无法判断未来的人生轨迹。所以,这一连串锤脚的声音刻画的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与斗争,不安和跌宕。

综上所述,导演综合运用影像所有的特性,包括景别、画面构图、声音、颜色,镜头运动,全部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情绪所服务的。它们的综合运用就构建起了一个和谐统一的影像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