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心理学 期末复习必备

公共关系心理学 期末复习必备

公共关系心理学 期末复习必备
公共关系心理学 期末复习必备

公共关系心理学

名词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实践中公共关系的主客体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特有点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公众心理效应: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领导者:是指拥有一定权利和地位的个人和集团通过自身的作用,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及致力于实现这个过程

的人。

人际传播: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不通过媒介或不通过简单媒介(如电话、信件等)进行的信息交流。

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

组织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及组织内员工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和总体评价。

传播策略:传播活动中传者为了完成传播活动在的任务而采用的一些符合受者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手段和方法。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者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复制而成的信息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较大规模的人群表达或传递信息

的过程。

冲击式劝导:是一种以说服公众为其主要形式的专门性的劝导方法。

流泻式劝导:(又叫纸直泄式劝导)是以告知为主要目的,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的针对性,而仅仅是引导人们了解自己的一种普及式的劝

导方法。

感染:就是受感染者在无意识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影响、熏陶、感化,而引起的和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共鸣,从而使被感染者的某种心理状态产生一种不自主的遵从。

暗示: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使受众不易产生防范意识而阻碍信息的传播。

简答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答: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提升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

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1.公关主体心理①研究探讨组织成员应有的观念系统

②研究组织领导心理

③研究组织群体心理

2.公众心理①研究公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与一般倾向

②研究公众心理变化的基本动因

③研究公众的心理效应

④研究对公众心理的认知

3.传播、沟通心理①研究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

②研究传受关系与传播策略

③研究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与沟通

④研究不同传播类型的心理基础

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有哪些

答:在现代社会都有一个形象制胜的趋势。一般说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要经历产品力→营销力→形象力等阶段,即都要经历产品制胜、营销制胜、形象制胜的过程。形象的价值在经济生活中表现最明显,也最直接。“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这些概念的出现是最好的说明。

组织领导者形象心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组织领导者形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组织员工形象意识的强弱。

第二,组织领导者对组织形象的策略、管理心理对组织形象的塑造、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方面,组织领导者的形象决策心理关系着组织形象塑造的成败。

另一方面,组织领导者形象管理心理对组织形象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做好危机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制定预防各种危机的方针、政策。

其次,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工作。广泛收集信息,立即组织调查危机的真相,启动应对法案。分析信息,制定并修正处理危机的具体方法。确定媒

介,把握传播的主动权。

最后,要总结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整理资料并存档,以防止类似危机的再次爆发。

举例说明组织成员的组织与公关关系观念有哪些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即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从而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发展是以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双赢双胜是现代社会

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要树立沟通观念。沟通、协调好组织的内外关系,是一个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四,要树立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

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公众的自我意识

2.公众的刻板印象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公关中的具体应用

答:首先,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逐级上升的模式,是一般人的共同的心理问题。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发展来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人们为了生存的先不要,并在这种物质和精神需要强有力的推动下,

发展生产力,变革了生产关系,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

其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组织管理指出了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如任何组织都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满足职工的需要。此外,

人想需要按不同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为此要根据不人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才能取得效果。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1.个人因素

2.人格特点

3.情景因素

4.心境因素

5.被帮助者的特点

6.社会文化

政府公众有哪些特点,如何保持与政府公众的关系

答:特点:1.希望利益均衡

2.希望自己的权利得以体现

3.希望组织与自己保持观念上的一致

4.希望深入地了解组织

注意:1.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严格遵守政府法令、法规。

2.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与组织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为组织决策

提供依据

3.组织要与政府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4.要兼顾政府与组织的利益

如何与媒介公众保持良好关系

答:首先,要根据各种媒介的特点,选择适合组织的传播渠道

其次,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与媒介公众的关系

第三,要与媒介公众保持连续、长久的接触,建立深厚的友谊。

具体:一是要与媒介公众保持顺畅、及时的沟通

二是要及时、透明、全面地让媒介公众了解组织发生的状况

三是要充分尊重媒介公众,保持良好密切的关系,尽可能协助记住顺

利完成采访任务。

行为主义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有哪些

答:1.审时造势—为公关传播创适舆论环境

2.组织形象代表—公关传播要树立榜样人物

3.利用强化保持并巩固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度

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基本观点及对公共关系价值有哪些

答:基本观点:1.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传受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

2.信息的认知过程依赖于图式的激活和不断构建

3.社会认知理论与信息传播的动机

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

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

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奖励的种类和原则

答: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原则:第一,奖励要有目的性

第二,奖励要合理

第三,奖励要有针对性

第四,奖励要得当

第五,奖励要注意时效性

逆行式劝导有什么特点,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逆行式劝导是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劝导的方法。其特点以小抗大,以弱抗强,就像是潮流中的逆流一样,虽然力量相对弱小,但也能改变潮流引进的方向或路线。

运用时需要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同时组织也要善于创造条件,鼓励公众大胆发表意见。

举例说明暗示时一般遵循哪些感知规律

答:暗示则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使受众不易产生防范意识而阻碍信息的传播。

在认知层次上,组织及其所利用的媒体要做好形象整饰。

在情感层次上,组织要善于用声音、文字内容和图像受众“动之以情”,激发培养受众的情感。

在意向层次上,组织则要善于通过符合提示等方式引导受众的意向倾向。

实例分析

?农民喜欢购买同乡的产品

答:农民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恋土,勤劳、朴实,重感情、人情

?男主外女主内

答:男、女在个性和行为发面的性别角色差异主要体现:侵犯行为,支配行为,自信心,交际。

?刘女士上街买葱,却多买了一盒化妆品,一件流行的上衣,良品减价的洗发水答:实惠心理,即“少花钱多办事”

情感心理,即某种事物的某种特征引起女性的好感往往是由于她对另外的人或事物的情感所联想而成的。

模仿性心理,个体仿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的行为、动作的过程就叫模范。

?青年人不断的换手机、服饰

答:开放性和求异性:青少年往往是新思想、新事物、新行为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

情感性和冲动性:青年的抉择在理智和感情相撞时常常服从于感情的支配。

?老年人喜欢老字号商品

答:固执性:人到老年,往往表现出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排斥,在行为上、态度上的执拗。

极度自尊:经历了人生的风雨,老年人对生活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刘大爷只喝北京二锅头,并且认为只有去百货商店买东西最放心

答:同上

?朝族人一般喜欢清丽、素雅的服饰、音乐和舞蹈

答: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历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名族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素质通过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形式,可以表现出来被人们感受到。

?十里不同凤,百里不同俗

答:不同地区居住的不同民族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心理特征、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等物质和精神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社会组织在公关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了解各地公众的风俗习惯及其对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做到“入乡问俗”和“入乡随俗”。

?汉族人迎接客人最热情的是酒肉招待;而藏族人是奉献奶茶,敬献哈达

答:同上

?新闻记者冒险进行实地采访

答:求奇心理

求真心理

求新心理

?同为一个部门的推销员,穿着随便的经常被人拒之门外,而西装革履的却被人

带若上宾

答: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近几年人们都热衷于减肥和美容

答:时尚,又称流行。它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

影响:

?有一位顾客对冷饮店的老板说:“我可以让你每天多卖出去些。”老板问顾客是

什么主意,顾客说:“你把每个冷饮里都装满。”、、、、、、

答:公众最好的利益也就是组织最好的利益。

?十商九奸

答: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

?电视中的广告宣传是最佳的宣传方式

答:相较于报刊和广播,电视是最有优势的媒体,电视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对受众产生强大冲击力,易引起公众的注意。以形象、生动、有创意的广告征服受众。但是组织形象的大众传播不能仅仅依靠哪一种媒体,而综合利用各种媒介,优势互补。

?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直接给出结论,而《焦点访谈》却往往留下引人深

思的问题

答:《焦点访谈》希望引起人们思考,通过讨论、宣传、辩论等形式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可以采取双面说。

《科技博览》受众对传播内容不熟悉,一时不易理解的,但又是必须贯彻的,一般采用单面说。

论述

●作为组织领导者应如何运用管理手段塑造和维持组织形象

答:组织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及组织员工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和总体评价。

组织领导的形象管理心理

1,组织领导形象管理对象①产品形象管理②员工、领导者管理③文化、标识形象管理

2.组织形象管理的手段①设立组织形象管理的专门机构②组织领导的对内形象管理手段员工形象管理组织部门形象管理③组织领导的对外形象管理手段④危机公共关系

3.组织形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组织的生产管理师组织形象管理的基础

其次,组织思想管理师组织形象管理的保障

再次,组织信息管理师组织形象管理的依据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应对组织公关危机

答:危机管理不仅仅指危机过程中的管理,它还包括对危机的预测、预防与避免工作。

首先,要做好为激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急情况进行预测:制定预防各种危机的方针、对策:制定一套完整、严密、切实可

行的应急法案存档,一旦危机爆发,组织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其次,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工作。广泛收集信息,立即组织调查危机的真相,启动应对方案。确定媒介,把握传播的主动权。

最后,要总结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整理资料并存档,以防止类似危机的再爆发。

●结合实例论述公众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答:公众心理效应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公众的心理效应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主要方面。心理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影响心理效应的因素是多样的:1.客体因素:物理特性和社会特性;2.主体的因素:职业、社会背景;3.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因素等。

●结合实例论述大众传播的基本策略

答:大众传播是指传播者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复制而成的信息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较大规模的人群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1.单面说和双面说:单面说指的是只有一种观点。双面说指含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传播。

2.“诉诸情感”与“诉诸理智”的策略: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脱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主要是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3.唤起恐惧(敲警钟)的策略:这是传者试图借用带有较强恐惧性情绪色彩的媒介信息区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

4.淡化处理策略:这是指在大众传播中,传者在披露某些新闻事件时,为防止受众产生心理反作用,有意采取低调、淡化或回避的处理方法,达到控制受众心理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

5.信息呈现顺序的策略:当人们在记忆事物时,往往对材料的首尾部分记忆更为深刻。

6.“名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策略

7.预热策略:是指传者通过由局部到全局,由小到大制造舆论的过程。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试卷及答案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 P7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P23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P47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B)P45 A层次划分 B性质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 )P71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B)P106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C)P111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B)P112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C )P116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P128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P139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D)P159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P179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 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 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 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 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 (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①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 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 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 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 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 (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 (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2015年10月公关心理学(00643)复习要点剖析

绪论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测验法分类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知识点(判断): 1、公关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公众。 2、公关心理学特征:普适性、交叉性、应用性、发展性。 3、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4、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案例法。 简答: 1、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公共关系的主体心理—社会组织心理 (2)共关系的客体心理—公众心理 (3)公共关系的过程心理—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 2、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2)科学会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3、测验法分类 答:(1)测验目的:智力测验、个性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心理倾向测验。 (2)测验性质: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3)具体方法:问卷测验、操作测验、投射测验。 4、公关心理学研究任务 答:(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 (2)提供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4)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论述 1、公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答:公关心理学在国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融入公共关系活动中,探讨公关活动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策略等。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整个心理学科体系中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公关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 (1)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2)公关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关心理学的概念 答: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1)公关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商品经济社会。 (2)公关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社会的发展; (3)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关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影响的心理状态和规律。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众 2、公众心理 3、公众心理特征 4、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 5、能力 6、气质 7、性格 8、群体 9、群体心理特征 简答 1、公众的概念 2、公众心理的特点 3、能力的分类 4、能力的个别差异 5、性格的特征 6、性格的类型 7、公众角色心理特征概念 8、群体的基本特征 9、群体心理特征表现 知识点(判断): 1、公众心理特征特点:稳定性、经常性、根本性、独特性。 2、公众心理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3、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4、群体的分类:构成原则(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规模大小(大型群体/小型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实际群体/假设群体)、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教案密切程度(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 名词解释: 1、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主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着。 2、公众心理指在公共关系情景中公众受组织行为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 (PRSA)成立的时间是 ( C ) A.1978 年 B.1955 年 C.1948 年 D.1947 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 ( B ) A. 马斯洛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从公共关系实际操作的发展历史看,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 ) A. 耳目 B. 修正者 C.发言人 D. 反馈者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D ) A. 协调意识 B. 调查意识 C.环境意识 D. 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 D ) A. 分析人员 B. 技术人员 C.传播人员 D. 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 C ) A. 关系 B. 舆论 C.形象 D. 观念 7.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都属于( A ) A. 互益性组织 B. 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 ( A ) A. 目标公众 B. 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 D. 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 ( 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 B ) A. 社会事件 B. 社会问题 C.社会冲突 D. 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 ( D )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 ( C ) A. 印刷媒介 B. 组织的机构设置 C.公众对象 D. 工作方法选择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 ( A ) A. 两级传播论 B. “3S”论 C.把关人理论 D. 议题设置论 l4. 公关调查的对象是 ( C ) A. 社会组织 B. 消费者 C.公众 D. 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 D ) A. 推销产品 B. 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 D. 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 VIS 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 ( B ) A. 标准字 B. 标志 C.标准色 D. 象征图案 17. 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 ) A. 广告创意 B. 广告定位 C.广告媒介安排 D. 广告效果测定 18. 下列选项属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是( B )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 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 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 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 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 变换性与伸缩性; 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 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 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 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 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 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1)提高社会组织对组织形象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水平与效果,(4)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 2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原则:a实践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 3 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案例法d实验法,e 文献法。 4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观念:a角色观念,b形象观念,c质量观念,责任观念,团队观念,服务观念。 5 组织成员的公共观念:指组织成员应当共同具备的与公众要素相关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或观念系统,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塑造与整体发展中对公共应用的意识。 6 公共观念:是指公关人员应当具有的对那些与组织有利益联系或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氛围。 7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观念:指组织把握处理自我与公众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思想,其中应包括舆论观念,双赢观念,沟通观念组织与公众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等。 7 作为组织及其成员,主要应该树立哪些组织与公众关系观念呢? 答:首先要树立舆论观念,要重视公众舆论,有意识引导公众舆论使组织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次,要树立双赢观念现代社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发展是一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共荣共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舆论观念就是志组织及其成员要充分重视舆论对组织的形象的影响,要善于克服消极的舆论倾向积极引导舆论以利于组织的形象建设和发展。 9 双赢观念:指主体在公关活动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主客体关系,摆正彼此的利益关系,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不忘利他;公关主体应该认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应当是一种双赢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双赢关系。 10 上行沟通: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指组织的上层领导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等向下传达;平行沟通指组织中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11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包括:性别角色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 12 在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人的动机,人的动机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13 动机是指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内部动力。 14 动机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因素(需要),和外在因素(刺激或诱因)。 15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16 公众心理效应: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公众对某一对象共同的心理准备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 17 固着性是一种特殊的心里定势,定势是指心里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8功能固着:指某人见到某个物品有一个惯常的用法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用途。心理效应的固着性又称为习惯性或相对稳定性。 19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20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由认识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的泛化,推及出其他一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如:漂亮的外表、得体的衣着、风趣的谈吐、动人的微笑等都会给对方造成晕轮效应,使对方爱屋及乌或为以后进一步的交往打下基础。 21 经验效应:也叫定型效应,指公众个体在对对象进行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22 移情:把公众个体对待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似的人和物上的心理现象。移情效应常表现为:人情效应、物情效应、事情效应。 23 论述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 (1)、公众的自我意识即公众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自我、心里自我、社会自我,简言之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在相互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极力维护一种与当前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公关人员一方面要擅于控制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识别对方的真实感情,调整自己的策略; (2)、公众的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持有的呆板固定而无变通的印象,如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等。从地域上分,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南方人精明能干。另一方面公众的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3)、公众的地域文化心理,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如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4)、公众的民族心理,由于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及心理上的东西,因而民族心理指的就是民族文化心理; (5)、公众的时尚心理,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一定社会成员中普遍性的生活样式,或行为模仿。作为公共关系活动来说,应注意时尚嬗变的规律。 24、公众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归属关系,把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首要公众是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信誉、成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众。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分为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5、心理换位法: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换位来了解分析公众内心心理活动的方法,即在研究时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之中去体验自己的心情。 26、认知心理学传播论的公共关系价值:1、能运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公关传播;2、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帮助公众进行认知活动;3、公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认知结果的正确与否。 27、人际传播策略:从广义上讲,人际传播可以指除一般传播外的多有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最古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策略是组织传播策略和大众传播策略的基础。 28、组织传播策略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市场营销学将公共关系看作是维持组织与环境之间与的一种经营策略和方法。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和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所共同构成的。 4.公共关系在本世纪年代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它最早产生于国。 5.1947年,美国的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论述了" "的公共关系模式。 6.公共关系人员的性格应该是开朗、、、随和。 7.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非公众、公众、公众和行动公众。 S.公众这一概念特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或的总和。 9.形象广告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10.使组织面临公共关系危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即、、。

11.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所谓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公开、公开和公开办事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关组织、公关人员和受众是公共关系的主体。(_ )2.一旦脱离了社会组织的目标和需要,公共关系便毫无用处。(_ ) 3.舆论是无形的关系。(_) 4."双向传播与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理论的精髓。(_ ) 5."清垃圾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公共关系的学科化。(_ )6.潜在公众是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_ ) 7.形象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有固定的模式。(_ )8.口号、厂歌、厂旗等是标识形象的外显。(_ ) 9.印刷媒介是最具渗透力和扩散力的传播工具之一。(_ )10.问卷设计采用在每一问题下列出可供选择的备造答案,请调查对象选择的称为开放式。(_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的经营管理目标是(_) A.销售业绩 B.产品质量

00643公关心理学考前背诵版

真题考点整理 (注:新教材开始是) 注:本人报考了自考本科心理健康教育,欢迎交流;以下是本人整理的2015年10月开始至2018年4月共6套主观题部分的真题内容已经经过整理编排,适于背诵,因2015年10月开始考试使用新教材,故之前的真题参考性不是很大。 本人参加了2018年10月的公关心理学考试,真题的重复率还是像往年一样的高;5个名词解释出现1个;5个简答题出现4个重复,2个论述题出现1个,案例题也有涉及在以往简答题内容上。另外:教材上的课后总结比较重要。 18年10月名词解释考了:能力;民族文化特征;劝导;创新性思维;新闻发布会; 简答题部分:公众需要的特征;流言传播的影响;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非言语交往中的巧妙应答内容;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的意义。 论述题: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受传者选择性心理;案例题:“百叶窗案例”善于运势。 1.公众是指与某一个公关主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 2.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反应。 3.个体心理定势是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个体心理素质的心理定势。 4.群体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群中积淀深厚、作用广泛的心理定势。 : 5.群体心理特征是群体成员中形成的与群体活动和状况相关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感觉,是群体成员对群体自身状况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主观把握。

6.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表现着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或水平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8.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人对情绪的控制或情绪对个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 9.经验效应也称定型效应,是指公众个体在对某一对象进行认知的时候,总是习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该对象进行认识、判断与归类的一种心理定势。 10.首因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事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1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 12.角色扮演法是让受训公关人员扮演某个与自己工作相关但自己原来没有体验过的角色,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态和行为,以便于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培训方法。 13.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的信息,对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观点或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的方法。 1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以及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15.意见沟通是组织与公众相互交流看法与想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 16.感染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它是十分普遍的人际间情感的同化反应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感染。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公共关系学》第3章自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2、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及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3、组织形象: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力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4、公共关系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四个方面。 二、判断题: 1、√ 2. √ 3. √ 4. X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A 四、多项选择题:

1. ADE 2. AD 五、问答题: 1、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P.49-51) 答: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 (2)组织形象信息。指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3)政府信息。指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关经济活动的立法,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各种法令、条规。 (4)媒介信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上有关本组织的信息及这些媒介本身的相关信息。 (5)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包括:对方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技术能力和设备状况,产品开发与销售状况,市场价格与占有情况,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个人兴趣和爱好等等。 (6)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包括: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及潜在顾客的分布,顾客的人数、性别、类型、收入、购买动机、消费特点、购买方式、对产品的期望等等。 (7)内部公众信息。内部公众信息包括职工对组织管理、劳资关系、福利待遇、职工教育、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意见,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1)群体;(2)群体领袖; 2、领会:(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1)什么是兴趣;(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视角中的公共关系具有四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 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 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2、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特点:1、可知性:表现在公共关系是一种充满主动性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对公共关系心理的认知特别是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同样带有主动性。 2、情感性:公共关系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 3、自利性:维护自身利益的心理贯穿于公共关系活动始终,渗透和作用于公共关 系心理的全过程,因而构成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的特点。 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 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第三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 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 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 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底层)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 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 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 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的效果相联系。 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2)技术性,技

公关心理学课后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 (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 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 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

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要依靠尊重人的心理要求、尊重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体现,否则,影响公众态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的原则”。 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紧紧环绕于提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公共关系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公认的学科。 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不但对建设这门学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10) 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舆论是可以制造和引导的,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是为了公众的注意,扩大组织影响,消除公众的某些偏见或误解 “制造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制造能引起公众广泛的重大事件,就是制造新闻 “引导舆论”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利用引起公众广泛议论的重大事件因势利导,使公众相信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想出而未说的看法制造和引导舆论一般也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专门的舆论工具,善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联手制造或引导舆论,是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关键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会、演讲活动、赞助洗、庆典活动等都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途径和方式。一般说来,它们都要遵循符合社会的需要。迎合兴趣热点,出奇而不出格的原则,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要顾及到产生的社会影响。归根到底,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还是为了树立组织在社会上良好的形象,而不是不是只管知名度而不管美誉度。 集体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集体是承担社会分工任务,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 2、集体是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目标和特定任务的群体 3、集体是成员间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彼此友爱相处的群体 4、集体是民主和集中高度统一,自由和纪律高度统一的群体 5、集体能满足成员精神需要和其他需要、能充分发挥成员聪明才智的群体 集体是怎样影响个体:1、明显的社会促进作用2、明显的社会标定作用3、明显的社会规范作用 集体意识的形成:1、组建集体的外在形式———某种社会组织 2、明确组织的共同任务和行为规范 3、在持续的集体意识的灌输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形成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表现:其一,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顾及到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能积极地为集体利益作贡献 其二,遵守集体的规范,自觉地以集体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当集体中出现不遵守集体规范,危害集体行为时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分清是否 其三,和集体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关心、帮助、团结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避免无原则的冲突,当集体中出现冲突时能主动地发挥化解的作用 集体的集体意识(三个特点):其一,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服从组织的决定,遵守组织的章程,纪律严明,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比较平等,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集体成员对集体具有责任感、效力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能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自觉地关心集体,参与组织的管理,必要时肯定为集体作出牺牲 其三,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先进能够帮助后进,后进能够向先进看齐,很少有妒嫉,保守等不良现象,在集体取得成就是为集体而自豪,在集体中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互相埋怨而以积极的态度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公关心理学复习材料

公关心理学复习材料 1.所谓"内外环境",外环境是社会环境,内环境是心理环境。 2.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3.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的一种心理定势。 4. 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5. 移情效应首先表现为"人情效应”。 6.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7. 一般说来,骚乱具有突发性、发泄性、交互感染性、破坏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8. 公众的外部特征指的是公众的相貌、发型、体型、肤色、服饰等外观上的差别;它既包括总体形象,也包括局部特征。 9.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互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0.自然领袖没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乃至正式群体中具有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1.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映。 1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的心理。 13.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反应在公共关系的结果之中。

14.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它也属于微观心理定势的范畴。 15. 公共关系所说的人包括三种形态,即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有组织的人。 16.移情效应还表现为"物情效应"和"事情效应"。 17.移情效应是一种心理定势,所以不能从道德上来评价它的是与非。 18.气质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一般地是由个体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19.所谓排外意识,是指排斥其他群体的意识。 20.正式群体的领袖是合法的,因而他们往往对自己的领袖地位感到心安理得,他们具有管理的职责,因而他们往往认为支配别人是理所当然。 2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所要揭示的,是公众态度产生、发展、变化的心理方面的依据;它研究公共关系主客体的心理以及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都是为了影响公众态度。 22.所谓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特点的表征。 23.实际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4.群体心理特征最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它表明个体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 25.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表现。 26.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自我意识越强,需要的层次也越高。 27.群体心理的四个特征为: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整体意识;排外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