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第七章作业

战略管理第七章作业

战略管理第七章作业
战略管理第七章作业

Chapter 7—Acquisition and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TRUE/FALSE

1.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cquisitions usually lead to favorable financial outcomes,

especially for the acquiring firm.

5. Takeovers are unsolicited and unwanted acquisitions which are uniformly hostile.

6. An acquisition occurs when one firm buys a controlling interest in another firm and

the acquired firm becomes a subsidiary business.

7. Most acquisitions that are designed to achieve greater market power entail buying a

competitor, a supplier, a distributor, or a business in a highly related industry.

9. An acquisition of a firm in a highly related industry is referred to as a horizontal

acquisition.

12. A related acquisition involves two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14. The lower the barriers to entry, the more likely firms will use acquisition as a means

to enter a market.

17. Firms can increase their speed to market for new products by pursuing an internal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rather than an acquisition strategy.

19. The quickest and easiest way for a firm to diversify its portfolio of businesses is

to make acquisitions.

26. Junk bonds are financial instruments commonly used to finance risky acquisitions that

provide potential high returns for the bondholders.

27. Synergy is created by the efficiencies derived from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conomies

of scope and by sharing resources across the businesses in the merged firm.

30. Transaction costs resulting from an acquisition refer to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acquisition strategies to create synergies.

33. Top managers typically become overly focused on acquisitions because only they can

perform most of the tasks involved, such as performing due diligence on the target firm.

36. One of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s is that the size of the firm

may exceed the economies of scale generated by the acquisition.

37.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a future merger or acquisition

is for the firms to first engage in a strategic alliance.

45. Downscoping makes management of the firm more effective because it allows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maining businesses.

MULTIPLE CHOICE

1.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involve

a.acquisitions by firm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fi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acquisitions by firm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f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cquisitions made by firms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none of the abov

e.

5. Currently, the rationale for making an acquisition includes each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a.to increase market power.

b.to decrease taxes paid by shareholders.

c.to increas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to shift a core business into different market.

7. In a merger

a.one firm buys controlling interest in another firm.

b.two firms agree to integrate their operations on a relatively coequal basis.

c.two firms combine to create a third separate entity.

d.one firm breaks into two firms.

8. There are few true mergers because

a.few firms have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b.integration problems are more severe than in outright acquisitions.

c.one firm usually dominates in terms of market share or firm size.

d.of managerial resistanc

e. True mergers result in significant

managerial-level layoffs.

9. A(an) ____ occurs when one firm buys a controlling, or 100% interest, in another firm.

a.merger

b.acquisition

c.spin-off

d.restructuring

12. Two existing U.S. airlines, American West Airlines and U.S. Airways, have merged. The

purpose of this merger is most likely to ____ and constitutes ____ action.

a.increased diversification; vertical

b.increase market power; horizontal

c.overcome entry barriers; vertical

d.increase speed to market; related

14. When a firm acquires its supplier, it is engaging in a(an)

a.merger.

b.unrelated acquisition.

c.hostile takeover.

d.vertical acquisition.

19.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are typically made to

a.inc rease a firm’s market power.

b.reduce the cost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take advan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of labor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circumvent barriers to entry in another country.

27. Entering new markets through acquisitions of companies with new products is not

risk-free, especially if acquisition becomes a substitute for

a.market discipline.

b.innovation.

c.risk analysis.

d.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28. Compared to internal product development, acquisitions allow

a.immediate access to innovations in mature product markets.

b.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c.slower market entry.

d.more effective use of company core competencies.

30. When a firm is overly dependent on one or more products or markets, and the intensity

of rivalry in that market is intense, the firm may wish to ____ by making an acquisition.

a.increase new product speed to market

b.broaden its competitive scope

c.increase its economies of scale

d.overcome entry barriers

33. Ea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rationale for acquisitions EXCEPT

a.achieving greater market power.

b.overcoming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entry.

c.increasing speed of market entry.

d.positioning the firm for a tactical competitive mov

e.

36.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poor long-term performance by acquisitions include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firms

a.with 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b.having too much debt.

c.being unable to achieve synergy.

d.growing too larg

e.

42. ____ are unsecured obligations that are not tied to specific assets for collateral.

a.Bearer bonds

b.No-load stocks

c.Penny stocks

d.Junk bonds

46. The expenses incurred by firms trying to create synergy through acquisition are called

____ costs.

a.differentiation

b.diversification

c.transaction

d.interaction

50. When managers become overly focused on making acquisitions, it is

a.because the skills of top executives are better used in making acquisitions

than they are in daily organization operations.

b.because it is more fun to do deals than to run the company.

c.due to pressure from major stakeholders to diversify the firm.

d.because acquisitions are a quick way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tanding of

the firm.

53. One problem with becoming too large is that large firms

a.become excessively diverse and have difficulty focusing on strategic goals.

b.tend to have inadequate financial controls.

c.become attractive takeover targets.

https://www.doczj.com/doc/751414552.html,ually increase bureaucratic controls.

55. A friendly acquisition

a.raises the price that has to be paid for a firm.

b.enhances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wo firms’ assets.

c.facilitat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quired and acquiring firms.

d.allows joint ventures to be developed.

56. ____ allows the acquiring firm to keep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in the acquired firm

from leaving.

a.Financial slack

b.Private synergy

c.Effective integration

d.High compensation

58. Typically, in a failed acquisition, the organization will

a.restructure.

b.go into bankruptcy.

c.focus on building private synergy.

d.increase integration.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three main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a.realigning

b.downsizing

c.downscoping

d.leveraged buyouts

66. Firms use downsizing as a restructuring strategy for different reasons, but the major

tactical reason is

a.poor unit performance from decreasing industry attractiveness.

b.decreasing market share from increasing industry competition.

c.shifti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d.the desire to lower labor costs.

69. Compared with downsizing, ____ has (have)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a.reconfiguring

b.downscoping

c.leveraged buyouts

d.acquisitions

ESSAY

1. Why have acquisitions been a popular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2. Identify and explain the seven reasons firms engage in an acquisition strategy.

3. Describe the seven problems in achieving a successful acquisition.

5. What are the attributes of a successful acquisition program?

7.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wnscoping and downsizing?

9. What are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forms of restructuring?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业及答案1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战略作为定位是从()分析的角度为自己寻找一个有利位置。 A、内部环境 B、宏观环境 C、外部行业 D、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答案:C 第2题战略管理是()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A、中层管理者 B、一般员工 C、低层管理者 D、企业高层管理者 答案:D 第3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A、适应性 B、灵活性 C、针对性 D、稳定性 答案:A 第4题战略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制定的是否合理,还在于企业能否正确()战略。 A、理解 B、实施 C、分析 D、发展 答案:B 第5题()的决策问题是在选定的业务范围内或在选定的市场——产品区域内如何进行竞争。

A、企业总体战略 B、职能部门战略 C、市场营销战略 D、经营单位战略 答案:D 第6题战略必须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以备人们使用,这说明战略应该是一种()。 A、行为模式 B、计划 C、定位 D、计谋 答案:B 第7题企业必须要明确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这说明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的()。 A、定位 B、类型 C、形象 D、关系 答案:A 第8题强调“将事情做好”战略层次是()。 A、企业总体战略 B、职能部门战略 C、市场营销战略 D、经营单位战略 答案:B 第9题战略经营单位的概念首先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发展起来的。 A、日本丰田公司 B、美国福特公司

C、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D、西门子公司 答案:C 第10题在下列业务中,战略经营单位的经理人员不能够自行决策是()。 A、一般员工的招聘 B、关键设备的采购 C、业务单位的广告策略 D、业务单位的生产计划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提出的战略这条共同经营主线是由哪四个要素组成?() A、产品和市场范围 B、生产制造 C、增长向量 D、竞争优势 E、协同作用 答案:A|C|D|E 第12题战略管理是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包括()。 A、政治学 B、法学 C、社会学 D、经济学 E、电学 答案:A|B|C|D 第13题企业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指的是()的问题 A、生存

战略管理教程第八章

战略管理教程第八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八章战略控制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战略控制的特征与原则,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战略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本章重点: 1、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2、战略控制的特征 3、战略控制的原则 4、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 5、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方法 6、战略调整的方法 7、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8、战略调整的过程 本章难点: 1、战略控制的含义 2、战略控制的原则 3、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 4、战略控制与评价的方法 5、战略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节战略控制的特征与原则 一、战略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1、战略控制的含义: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 2、战略控制的目的:(1)保证战略方案的正确实施; (2)检验、修订、优化原定战略方案。 3、战略控制的必要性:战略失效的存在 所谓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造成战略失效的原因主要有:(1)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导致企业战略未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企业成员之间缺乏协作共事的愿望; (2)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反馈受阻; (3)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之间出现较大缺口; (4)用人不当,主管人员或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 (5)公司管理者决策失误,是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错误; (6)企业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而现有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 按照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顺序,战略失效可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晚期失效等三种类型。可通过战略失效的“浴盆曲线”表示。 二、战略控制层次与类型 战略控制层次可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作业控制等三个层次。 (一)战略控制:着眼于企业发展与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包括: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pdf

作业一: 题目:在关于隆中对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收集三大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资料,包括经营业务范围、企业实力以及用户数量等,从中选择一家公司,站在企业负责人的角度,对企业的构想提出你的意见。 “隆中对”的要点在于两方面:1、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生存问题); 2、如何稳步扩张(发展问题)。随着电信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中国电信服务市场已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之势。现就中国电信的基本战略问题浅析如下: 一、中国电信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信”)成立于2000年5月17日,注册资本2204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年收入规模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是中国三大主导电信运营商之一,位列2013年度《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182位,多次被国际权威机构评选为亚洲最受尊敬企业、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等。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包括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信息化应用及固定电话等产品在内的综合信息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在国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欧美、亚太等区域的主要国家均设有分支机构,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络和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具备为全球客户提供跨地域、全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客户服务渠道体系。中国电信旗下拥有“天翼领航”、“天翼e家”、“天翼飞Young”等著名客户品牌、以及“号码百事通”、

“翼支付”等多个知名产品品牌。中国电信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截至2014年底,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规模超过1亿户,移动用户规模1.8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规模约1.44亿户。近年来,中国电信紧紧把握住信息通信产业日益呈现的大变革、大融合的发展趋势,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互联网精神,定位于“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打破传统思维禁锢,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推进战略转型:优化客户服务方式、扩大价值创造领域,通过市场化运作深层次激发企业活力,通过差异化经营持续打造竞争优势,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推动公司向互联网化运营模式演进,力争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型的中国电信。二、中国电信基本战略浅析 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电信作为中国第一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公司,几十年来的耕耘,打造了中国接入速度最快、最稳定的服务系统,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认可,其“中国最佳网络接入服务公司”的市场形象已深入人心,短期内,在网络接入服务方面的优势地位,其竞争对手难以撼动。“网络接入服务”是中国电信能在目前电信服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因素,抓住这一点并继续做大做强,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电信应不必过于担心生存问题。基于此,我认为中国电信应以“网络接入服务”为根本,制定相关市场战略。 1、继续加大在网络接入服务上的投入,采取各种措施(费用、服务等)进一步增大中国电信在网络接入服务上的市场份额,提高市

企业战略管理 课程作业答案 人大 作业 答案

温馨提示:下载后直接按ctrl+f快捷键,查找前面的序号,就可以找到相应作业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99505】业务战略(竞争战略)是(涉及各业务单位的主管以及辅助人员)。 2.【99502】公司使命是(要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 3.【99513】公司目标是一个体系。关于其中的"战略目标",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其目标体系建立目的在于为公 司赢得下列结果: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在产品质量、客户服务或产品革新等方面压倒竞争对手,使整体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提高公司在客户中的声誉,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更强大的立足点.建立技术上的领导地位,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抓住诱人的成长机会,等。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4.【99500】企业战略的传统概念(广义定义)强调企业战略的一方面属性:(计划性)。 5.【99508】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 题)。 6.【99521】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实施"的作用在于(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 7.【99503】公司的目标是(公司使命的具体化)。 8.【99498】"……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这一定义是由(波 特)提出的。 9.【99509】职能战略是(职能层战略,主要涉及企业内各职能部门)。 10.【99499】战略是"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一定义是由(明兹伯格)提出的。 11.【99504】公司战略(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 12.【99517】在企业战略的层次中,业务战略(或竞争战略)主要构成要素:(一是竞争优势,二是资源配置)。 13.【99511】公司使命一般包括公司目的、公司宗旨、公司经营哲学三个方面。其中"公司宗旨"是(旨在阐述公 司长期的战略意向,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公司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 14.【99520】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选择"的作用在于(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15.【99515】公司目标是一个体系。关于其中的"年度目标",以下表述正确的是:(是指企业实施企业战略的年度 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 16.【99508】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企业实现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即将出现的问 题)。 17.【99570】在宏观环境因素(PEST)中,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 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 18.【99563】波特教授在1990年从企业竞争力的微观角度,提出了钻石模型,从四个方面研究产业集聚。四要素 中不包括:(政府政策)。 19.【99549】"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 20.【99565】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中的"成功关键因素"是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 21.【99554】波特关于产业的定义:"由一群相似替代品的公司组成"中的"替代品"指(直接替代品)。 22.【99562】产业集群是指:(产业之间纵向或横向联系所形成的结合体)。 23.【99559】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指(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的演变规律)。 24.【99548】进入障碍指(那些允许现有企业赚取正的经济利润,却使产业的新进入者无利可图的因素)。 25.【99571】在五种竞争力模型中,影响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的因素不包括(进入障碍与退出障碍) 26.【99615】与价值链有关的概念还有供应链和产业链。三个概念十分相近,但强调的层面并不完全一样。从"价 值链"角度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三部分职能及其它们相互之间的协调是企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业评讲(2)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业评讲(2) 责任教师杨波 作业一: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企业,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写一个600字以内的分析报告(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要求在以下内容中至少说明3个方面。 讲评:本次作业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第二章“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重点考察对宏观分析模型“PEST模型”、行业竞争的“六力竞争模型”和“SWOT模型”的掌握。从历次作业完成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比较认真,能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作业,表现在能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有关概念、原理、模型进行简单的阐述,按照教材所介绍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分析。很多同学都能从各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也有一些同学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将这些问题作一个分析,希望引起以后的同学注意。 第一:作业的重点在于“分析”,很多同学的分析较弱,少数同学只是介绍了什么是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如何重要,外部环境分析有哪些内容等原理,而没能结合自己所选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作业重在谈“自己”的观点,一部分同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更有部分同学走“捷径”,将网上找到的企业的分析报告直接“拿来”。这样作虽然方便且作业的语言非常流畅,但对于本人如何掌握该课的方法不利,希望以后学习本课的学生不要图这种“方便”。还有些同学不能从自己身边的最熟悉的企业入手,如有的同学本人在重庆,写得却是远在青岛或日本某企业的例子等。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审题,作业要求写的是“企业”,有点同学却写成“事业单位”了。 第三:外部环境分析的重点是要预测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的环境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许多学生分析的却是企业的现状及过去的情况。 第四:分析的重点在于找到对本企业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很多同学只是面面俱到地罗列,今后几年对企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什么没有分析,这是一个致命弱点。 第五:通过分析一定要得出结论,即本企业有什么机会,有什么威胁,许多同学也没有作到这一点,即只分析,没结论。同时对于多业务的公司或企业,还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作相应的分析,找出具体业务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第六: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太泛,第一是没有根据不同的业务分别列出竞争对手,第二是对于竞争对手没有进行排队,指出哪些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第三是没有对竞争对手今后一段时间可能采取的竞争手段进行分析。 第七:对企业的市场细分情况、目标市场找的不准,分析不够。

08第八章-战略管理

第八章战略管理 □选择题 1.下面关于战略管理表述,()不正确。 a.战略经营是管理者到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了所有到基本管理职能 b.管理者到许多决策都涉及战略管理 c.战略管理对营利性组织很重要,但对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机构不是很重要 d.战略管理与较高到绩效相联系 2.()是一个六步骤到过程,包括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估。 a.战略管理 b.SWOT分析 b.BCG矩阵 d.成本——产量——利润分析 3.使命陈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 a.产品和服务 b.市场 c.对雇员的关注 d.对竞争对手的关注 4.()是外部环境中到积极趋势。 a.机会 b.威胁 c.劣势 d.SBUs 5.()核心能力是在战略管理过程的()步骤中决定的。 a.实施战略 b.分析环境 c.分析组织到资源和能力 d.构造战略 6.()是组织的主要价值创造技术、能力或资源,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手段。 a.使命陈述 b.核心竞争力 c.现金牛 d. 竞争性战略 7.在分析组织优势和劣势时,公司通常会忽视()。 a.管理公司优势的影响 b.雇员在建立公司优势中的作用 c.由较弱到上层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劣势 d.组织文化及其影响 8.在SWOT分析中,组织机会在()结合点出现。 a.客服环境威胁和对雇员的授权 b.组织使命和职能战略的选择 c.组织资源/能力和环境中的机会 d.公司管理和使命的选择 9.()决定了公司所开展的、应当开展的或希望开展的业务以及开展这些业务所要做的工作。 a.公司层战略 b.业务层战略 c.竞争性战略 d.职能层战略 10.三项主要的公司层战略是增长战略、稳定性战略和()。 a.低成本战略 b.更新战略 c.市场领导者战略 d.利润最大化战略 11.通过合并较小到公司以扩大组织经营规模的企业采用的是公司层战略中的()。 a.增长战略 b.稳定性战略 c.紧缩战略 d.结合战略 12.在兼并不同行业到其他公司时,企业采用的是()。 a.非相关多元化的增长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通过兼并实现的稳定性战略 d.合并核心能力战略 13.()战略是公司层战略,其特征为基本不进行重大变革。 a.增长 b.紧缩 c.相关多元化 d.稳定性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 1. 企业近期请某广告公司设计了三个广告创意方案,需要从中选择一个。 答:不属于战略层次的问题,理由,企业的广告设计只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个部分,广告创意的好坏只是表现在促销效果上,但绝不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根本,和企业的长远目标也没有什么联系,实施部门也只是一个业务部门,所以只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不是企业战略层次的问题。 2. 购买设备的意向已定,协议已签,急待履约。 答:这也不是企业战略层次应研究的问题。企业在购买设备前可能会涉及到决策和战略,但在决策后的履约合同仅只是一个实施过程,并未涉及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这也能从战略的概念和特征上去理解。 3、营销部总结近几年营销渠道的营销效果,建议从电视广告中撤出来,同时将公益赞助广告渠道作为营销的一个主渠道。 答:这只是营销策略,它只是营销部对以后的营销方案做了修改,所以不是战略应该研究的问题。 4、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各国都在酝酿开发新能源。其中用酒精作为汽油的替代产品是其中的一个方案。企业打算同某发动机企业联合开发不挥发的用于动力的酒精。 答:企业打算同某发动机企业联合开发不挥发的用燃油的液体酒精,这也是企业战略层次要研究的问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提出了该方案,该方案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纲领性,所以这也是企业战略层次应研究的问题。由于该方案的主体是企业,是由企业提出来的方案,因此属于战略层次中的公司战略。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面对竞争,企业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酒行业中酒精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合适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5、鉴于中档酒市场需求量大,营销部门建议本企业也加入中档酒行列,开发中档酒。答:由于市场上的中档酒需求量变大,营销部门建议开发中档酒,其主体是营销部门,由营销部门提出的一个方案,其针对市场的需求量提出了适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案,具有长远性的规划,“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收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兼顾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企业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所以它是企业战略层次应研究的问题。

战略管理作业

战略管理结课作业 课程名称:战略管理B 专一化战略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内容摘要:专一化战略,也称集中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性战略等。它是指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线的细分区段、某一地区市场。格力总裁董明珠说格力空调的成功得益于自主创新、专业化、和自建渠道,但这一切应归功于坚持专一化经营战略,才有了自主创新、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开发战略,和自建渠道的市场开发渗透战略,下面从战略环境、专一化经营战略的分析评价、战略的实施和专一化战略的得失等角度结合格力空调具体实例来进一步认识的专一化战略。 一.企业实施专一化的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随着入世的承诺逐步实现,正在实施普遍的产业准入政策,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同时,中国现行的税制和税收政策要做重大调整,其中包括实行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按照扩大税基、

降低税率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将使我国空调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效、环保、节能型空调主机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 2.社会经济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国民经济呈连续稳步增长趋势,社会购买力及消费潜力亦成为众所周知的全球亮点,蓄积了雄厚的集团购买力。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3.科技环境 为了节约能耗,开辟新能源的利用,空调技术的研究发展很快,主流空调有:变频空调、燃气空调、太阳能空调。其中,变频空调凭借其在节能、降噪、舒适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重视。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G10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被专家组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格力G10变频空调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空调产业第一项“国际领先”的变频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我国变频空调产业开始从“跟随型制造”向“引领型创造”转变。 总之,就企业经营环境而言,对格力空调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都很好的推动格力空调的发展。(二)目标市场和产品组合的策略选择: 格力空调可分为3个细分市场:定频空调、变频空调、中央空调。在未来的时间里,格力仍会遵循选择专业化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 (三)客户需求分析 我国居民部分家用电器和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城镇人均收入稳定增长,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市场的需求启动,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人们消费观念将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家电商品的名牌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的家电商品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 中高端消费市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选购家电时,更注意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首先考虑产品的功能特点和外观设计,强调个性化。总的来说,中高端产品的消费者把价钱放在第二位,并不单纯追逐价格便宜,而讲究产品性能价格比。这样的消费者大多比较冷静,非常明确自己的决策,对产品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但不会跟风。在这种情况下,产

战略管理教程_第八章_战略控制与评价

第八章战略控制与评价(10分) 1.战略控制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 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的动态调节过程。(名词解释) 2.企业战略实施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 中,把它与预订的战略目标及纯净标准相比较,使 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 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选择) 3.战略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源于战略失效的存在。(选 择) 4.简述战略控制的必要性。(简答) 答:战略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源于战略失效的存在。 经验表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战略失效。 所谓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 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造成战略失效 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企业内部缺乏沟通,企 业战略未能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目标,企业成 员之间缺乏协作共事的愿望。2、战略实施过程中各 种信息的传递反馈受阻;3、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条 件与现实存在的资源之间出现较大缺口。4、用人不 当,主管人员或作业人员不称职或玩忽职守;5、公 司管理者决策错误,使战略目标本身存在严重缺陷 或错误;6、企业外部环境出现了圈套变化,而现有 战略一时难以适应等。因此战略失效的存在使得战 略控制十分必要。 5.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战 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名词解释) 6.在战略实施初期,由于新战略还没有被员工理解和 接受,或者实施者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还不适应,就有可能导致较高的早期失效率。战略实施处于平 稳发展阶段,也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使战 略出现“偶然失效”。(选择) 7.战略控制层次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作业控制 三个层次。(选择) 8.战略控制着眼于企业发展与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 性,通常有避免型控制、跟踪型控制、开关型控制 和后馈型控制四种类型。(名词解释)(简答) 9.避免型控制是指采用适当的手段消除不适当行为产 生的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不需要控制就能避免不 适当行为发生的目的。(名词解释) 10.跟踪型控制又称事前控制,是指在战略行动成果尚 未实现之前,对战略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将预 测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如果发现可能 出现战略偏差,则提前采取预防性的纠缠措施,使 战略实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从而保证战略 目标的实现。(名词解释) 11.开关型控制又称事中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控制中, 要对战略进行检查,对照既定的标准判断是否适宜,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行动,就随时采取措施进行 纠偏。(名词解释)(选择) 12.后馈型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战略结果形成后, 将战略行动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然 后根据战略偏差情况及其具体原因,对后续战略行 动进行调整修正。(名词解释) 13.作业控制是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进展情况的控制, 通常有财务控制、生产控制、销售规模控制、质量 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式。(名词解释) 14.账务控制方式覆盖面广,是用途极广的非常重要的 控制方式。(选择) 15.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 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选择) 16.简述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区别。(简答) 答:1、执行主体不同,战略控制主要由高层管理者 执行,业务控制主要由中层管理者执行;2、战略控 制具有开放性,业务控制具有封闭性。战略控制既 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又要考虑企业内部连带关系 而业务控制主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3、控制目标不 同。战略控拆目标比较定性,不确定、不齫业务控 制的目标比较定量,确定、具体。4、控制目的不同。 战略控制主要解决企业的效能问题;业务控制主要 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17.为了改善战略控制过程,最好是谨慎地、有意识地 以渐进法加以处理,以便决策能够与新出现的和必 要的信息相吻合。(选择) 18.简述战略控制的特征。(简答) 答:渐进性;交互性;系统性。 19.战略控制的原则:确保目标原则;适度控制原则; 适机控制原则;优先控制原则;例外控制原则;适 应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信息反馈原则。(选择)(简 答) 20.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环境变化、评价实际效果以及战略调整。(选择)(简答) 21.附加价值指标是以附加价值为基础来考核企业经营 业绩,并直接衡量企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高低的。 (选择) 22.股东价值是一定时期内分红和股份升值部分的总 和,是股东财富。它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以超过股 东要求的利润增长。(名词解释) 23.当今评价环境变化的方法主要是因素评价法。(选 择) 24.简述战略调整的方法。(简答) 答:常规战略变化;有限的战略变化;彻底的战略 变化;企业转向。 25.有限的战略变化,是指企业在原有的产品系列基础 上向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时只需要做出的局部变 化。(选择) 26.简述战略调整过程。(简答)(选择) 答:确定战略调整的必要性、选择恰当的战略调整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1 学完第一章内容后一周内完成。 某企业经营烟酒业务,其厂址在华北某市,销售市场在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各省。产品以高档酒为主,企业最近有如下几件事需要解决:1.西南某制酒企业在西北市场在春节期间开展买二赠一促销活动,本企业西部市场负责人请示总经理审批春节期间的促销活动。2.鉴于中档酒市场需求量大,营销部门建议本企业也加入中档酒行列,开发中档酒。3.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各国都在酝酿开发新能源。其中用酒精作为汽油的替代产品是其中的一个方案。企业打算同某发动机企业联合开发不挥发的用于动力的酒精。4.与一家商场就货款问题发生争议,对方已诉至法院。5.购买设备的意向已定,协议已签,急待履约。请问:以上事件中哪些是企业战略层次应该研究的问题,哪些不是,请一一列举理由。 答案 解析:第1,4,5属于非企业战略层次问题,第2,3属于战略层次问题。 第2,3问题的解决涉及市场的定位和新产品的开发问题,体现长期性、长远性、纲领性、抗争性、风险性特性。 请一一列举理由如:第一问涉及促销活动问题。在春节期间,西南某制酒企业开展了买二赠一促销活动,由本企业西部市场负责人向华北的负责人提出的方案,本次促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战在西部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能西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销售份额和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采用"降价"促销成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购买;西部市场不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核心,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为目标,将目光盯在现有的市场、现有的产品、现有的业务上,被动地参与价格大战,拼命地保卫市场占有率。这属于非企业战略层次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2 学完第二章后一周内完成。 1.单项选择题 (1)甲为一进出口公司,就其外部环境而言,最主要的宏观影响因素是(A )。A.政治法律因素B.经济因素 C.人文社会因素 D.科技因素 (2)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下列因素中属于宏观因素的有( D )。A.某旅游点发生地震 B.旅游景点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C.国家允许国人出境旅游 D.国内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增长明显 (3)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最明显的竞争特征是:( B )。A.价格 B.规模经济 C.转换成本 D.库存成本 (4)原油生产公司对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决定他们讨价还价能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A.交易量B.产业集中度C.转换成本D.卖方产品标准化程度 (5)对于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来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A )。A.中国联通B.中国电信 C.中国网通 D.中国铁通 (6)你认为手机行业最主要的特征是(A)A.产品高度标准化B.规模经济不太明显C.产品技术更新比较缓慢D.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都高 (7)迪斯尼公司在美国本土、日本和英国所开的迪斯尼乐园都比较成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可是在法国的迪斯尼乐园自开业以来年年亏损,其原因是忽视了( C )A.政治法律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技术因素 答案1、单项选择题: (1)A(2)D(3)B(4)A(5)A(6)A(7)C 2.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企业,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写一个600字以内的分析报告。(1)该企业的名称、住址、主要业务内容。 (2)该企业的市场细分情况。该企业在行业市场细分中所占的位置。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1

格力的集中化战略 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企业中唯一一家坚持集中化经营战略的大型家电企业。去年,作为我国空调行业的骨干企业,格力电器股份以7.95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0.33亿美元的净利润,以及6.461亿美元的市值荣登该排行榜第46位,入选《财富》“中国企业百强”,成为连续两年进入该排行榜的少数家电企业之一。不仅多项财务指标均位居家电企业前列,而且在2002年空调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形下,格力空调的销售实现了稳步增长,销量增幅达20%,销售额及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为市场内的所有顾客提供最佳的服务。这是因为顾客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每一顾客的购买要求差异很大。所以,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要识别自己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最具吸引力的目标市场,而不是四面出击。集中化营销战略,就是将目标市场细分为若干市场后,只选择其中某一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指导思想是把企业的人、财、物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上都获得较小的市场份额,而谋求在较少的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势单力薄的弱势企业。 格力集团的集中化战略表现在:一是,该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空调作为主要经营业务,而且限于做家用空调,不生产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二是,该公司进人空调时间较晚,当时春兰、华宝、美的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崛起,在市场份额与品牌声誉等方面占有了很大优势。三是,面对国内家电产业的许多公司出于分散风险、迅速扩张等动因,纷纷开展多元化经营,但格力集团仍然坚持专业化经营。 格 力 的 集 中 化 战 略

格力集团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主要依据,是空调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格力进军空调市场之初,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缜密的分析,认为:在中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于80年代已进入普及各个家庭的成长时期,但空调市场的发育却因各种因素的制约,相对滞后。1985年我国居民对空调器需求仅8万余台,1995年城镇居民的空调器需求量增加了33.4倍,达到270万台。1997年,全国空调器工业销售量又提高了2.15倍,达到851.02万台。当时全国居民空调器拥有率是16.29%,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为格力集团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格力的集中化,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格力产品开发的最大特点是一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要,同时又根据未来发展潮流创造市场。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格力“思消费者之所思”,先后开发出“空调王”,以制冷效果最好的空调器而著称;“冷静王”,以噪声最低的空调器而闻名;三匹窗机,以最便宜的空调器被称颂。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格力又向产品专业化方向进行了尝试,向几个细分市场销售自己的空调产品,开发出:灯箱柜式空调——适用于酒吧饭店广告兼制冷;家用灯箱柜机——适用于三室一厅的家庭之用;三匹壁挂机、分体吊顶式空调、分体式天井空调等,适用于黄金地段的商店之用。今年,当不少厂家都在为产品的出路犯难,甚至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祭起降价大旗的时候,格力向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投放了一款高档豪华的空调新品——“数码2000”,以其智能化的人体感应功能、安全环保的一氧化碳监测功能和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受到了各地消费者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的空前欢迎,掀起了一轮淡季空调市场少有的抢购热潮。中东地区环境恶劣,白天最高温度可达60多摄氏度,晚上却又降到零下几度,普通空调制冷设备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中东市场一直都是欧美、日本品牌的天下。作为专业化空调企业的格力及时研制出了能在60摄氏度的室外高温下正常运转的“沙漠空调”。投放中东市场后,立即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当年销售突破1万多台。 面对空调市场混乱无序的竞争,一贯坚持集中化经营的格力,不仅产品已涵盖了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的10大类、50多个系列、500多种品种规格,成为了国内目前规格最齐全、品种最多的空调生产厂家。 格力的集中化战略,既有自己的特色和目标市场,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充分显示出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既使企业专注于一种产品,有利于在特定的产品领域树立良好的形象。 差异化营销。在集中化战略指导下,格力在具体的营销策略上采取了差异化营销,用以为高一级的公司战略服务。 在市场开发策略上,成立之初,由于自己实力较弱,格力电器所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集中开发“春兰”、“华宝”等著名企业影响较弱的地区,在皖、浙、赣、湘、桂、豫、冀等省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巩固的市场阵地。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所运用的渠道

(精选)战略管理 第一次作业

1 .TCL正在策划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战略层次属于(c)。 a. 职能战略 b. 竞争战略 c. 公司战略 d. 产品战略 2.战略管理的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b)。 a. 循环管理过程 b. 动态管理过程 c. 静态管理过程 d. 生态管理过程 3.属于对企业的使命、战略、政策等提出疑问并做出选择的管理人员是(b)。 a. 中度参与型 b. 积极参与型 c. 低度参与型 d. 促进型 4.在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中,公司层战略主要关注的是(a)。 a. 决定参与竞争的业务和资源如何分配 b. 决定公司的每个职能部门如何运作 c. 赢超越竞争对手,使产品销售量达到最大 d. 经营每个单项业务 5.一家公司成功地设计和实施了一项产生效益的战略后,它获得了(d)。 a. 平均利润 b. 一项永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c. 丰厚的回报 d. 战略竞争力 6.董事会越参与企业战略方向的工作(c)。 a. 企业的高层领导团队在其构成上越是有可能同一化 b. 公司业绩越差 c. 公司业绩越好 d. 执行决策就越困难 7.战略管理者对于企业而言充当(a)的角色。 a. 以上全是 b. 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c. 战略的制定者 d. 实施过程的控制者和结果的评判者 8.从形成的性质角度看,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它具有整体性 b. 它事关企业全局的发展 c. 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行为 d. 以上都是 9.企业战略的基点是(d)。 a. 扩大市场占有率

企业战略管理课后7-9章作业——华为

第七章作业 1、你公司所在的产业的主导技术是什么? 通讯产业的主导技术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调制技术、移动信道中电波传输特性的研究、多址方式、抗干扰措施、组网技术。调制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增强抗噪声、抗干扰的能力;使信号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移动信道中电波传输特性的研究作用是弄清移动信道的传播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机理以及这些现象对信号传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研究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对策;多址方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抗干扰措施的作用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组网技术的作用是解决移动通信组网中的问题。 2、在这个产业中,技术标准是否重要?如果是,有哪些技术标准? 对通信行业来说,技术标准非常重要,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的特点:兼容性、预设性、全球性、联盟性和专利密集性。如果标准不一,会导致各个厂家的通讯接口与协议不一样,导致跨厂商之间无法通讯。所以我国的技术标准早已统一,并且标准非常多,常见的标准有RFC 、ITU-T 、IEEE 、MEF 、Broadband Forum 3、购买你公司产品的顾客用有哪些属性(如早期使用者,早期从众者、晚期从众者)?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你公司未来可能遇到哪些战略问题? 购买华为公司产品的顾客时刻在变化,有一少部消费者属于早期使用者,超过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属于晚期从众者,说明华为公司的技术实力在不断增强,在消费者当中的影响力不断加深,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华为产品。从这些信息中看出华为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是技术革新,正是因为华为公司从过去到现在不断的技术革新,才会使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华为、购买华为产品。也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华为产品都有技术革新的期待,假若华为公司不重视技术革新,长期不能推陈出新,消费者的期望值下降,减少购买量,对华为公司来说是战略损失,所以只有长期坚持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才是华为的长期战略目标。 4、你公司所在产业的主导技术扩散速度会很快还是很慢?扩散速度的驱动力是什么? 通信产业主导技术扩散很快,因为对于通讯产业来说,技术标准都统一可以带来如下好处:(1)技术标准的统一可以让产业呢厂商获取与其相关的经济效应。技术标注可以帮助厂商实现产品、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兼容,兼容的经济效应是无形的,可以帮助厂商减少产品见 2013212104 梁嘉熠 2013212453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制药是具有高成长性行业,其进人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组合是( D ) A.进人壁垒高,退出壁垒高 B.进人壁垒低,退出壁垒低 C'.进人壁垒低,退出壁垒高D.进人壁垒高,退出壁垒低 2.美国艾维斯汽车租赁公司提出“我们希望成为汽车租赁业中发展最快、利润最多的公 司”,这个口号表明了该公司的( B ) A.经营战略B经营哲学C.社会责任D.企业愿景 3.西单商场的目标市场定位是:大众化的精品店。有部分顾客抱怨商场的装修档次太低,商场里的椅子太少。有人建议商场进一步装修、多放置椅子并提高名牌商品的比例,并力求使名牌商品物美价廉,请问这种建议有什么问题?( A) A.建议的措施方案与企业目标不一致。B.建议的措施与企业领导的想法不一致。 C.建议的措施符合顾客的需求,可以实施。 D.

A.有一形资源 B.无形资源 C.物质资源 D.资金资源 10.所谓战略失效,是指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了( A )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 A.战略目标 B.战略重点C;战略控制范围D.企业使命 二、案例分析 下面是某企业对其企业使命的描述,请你根据对企业使命的理解及其表述要求,分析该企业使命的主要构成。同时请你分析该企业的使命表述有什么问题,应当怎样改进? 以优异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满足全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来获得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奉献一一我们的宗旨是通过白身的努力,不断向社会奉献符合时代潮流,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的产品和服 务。同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与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作出贡献,通过我们的奉献推动时代的进步。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

(一)单项选择 1、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D )。 A、加强内部管理 B、拓展市场空间 C、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 D、保证计划的落实 2、处于战略结构第二层次的就是( D)。 A、公司战略 B、职能战略 C、市场战略 D、经营战略 3、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即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茨博格认为,中小企业可能采取(A)。 A、计划性模式 B、企业家战略管理系统模式 C、适用性模式 D、市场模式 4、(D )不就是行业进入壁垒。 A、预期的竞争者的报复 B、规模经济 C、品牌忠诚度 D、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当敌对的公司进行更具侵略性的竞争时,(C )。 A、这就是一个退出壁垒低的行业 B、规模经济在增加 C、行业增长缓慢

D、购买者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6、企业更愿意将(B )作为企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A、有形资源 B、无形资源 C、流量资源 D、短周期资源 7、分析资源利用情况,原则上运用(B )来进行。 A、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B、产出与资源投入的比率 C、利润与成本的比率 D、利润与资金的比率 8、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 A)。 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B、企业能力 C、企业资源 D、企业素质 9、企业现在与将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它反映了这个企业的(D )。 A、企业目标 B、企业哲学 C、企业宗旨 D、企业环境 10、( A)就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出发点、依据与限制条件。 A、企业环境 B、企业使命 C、企业能力 D、企业目标

11、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就是 (A )。 A、SWOT分析矩阵 B、政策指导矩阵 C、优劣就是分析 D、波士顿矩阵分析 12、不属于发展战略的就是(D )。 A、集中战略 B、一体化战略 C、多样化战略 D、收获战略 13、规模经济就是指(C )。 A、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产品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B、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产品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减少 C、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产品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保持不变 D、产品的物理尺寸越大,生产成本会越低 14、(D )不就是执行多样化战略的原因。 A、强化整个公司的战略竞争力 B、扩充业务活动以减少管理风险 C、获得与竞争者相关的市场势力 D、提高某个业务单元的不佳经营状况 15、一个公司收购其产品供应商的行为属于(C )。 A、横向收购 B、不相关收购 C、纵向收购 D、恶意接管 16、国际化战略就是指(A )。

MBA战略管理结课大作业

02MBA战略管理结课大作业 一、作业形式 1、案例编写 2、读书报告 选择其一完成,占总成绩的50%,9.1假期后交作业,迟交扣分。 二、案例编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必须真实而不是虚构。除非有保密需要可以隐去企业真名,数据在单位上模糊; 2、案例中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历史结论,但又没有被广泛披露,从而有讨论的价值; 3、对于真实的案例,其中所要讨论的问题当前还没有结论的,则一定要有确定的讨论 范围和方向,可以应用某些理论给出合理的分析; 4、篇幅在5000字到10000字之间。 (二)内容要求 1、案例涉及的单位的背景材料; 2、案例中问题的描述; 3、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 4、案例讨论的思考问题; 5、标准参考答案(首先要给出案例分析涉及的理论范围和要点知识); 6、可参考“史威可”和“小灵通”案例的写作风格。 三、读书报告要求 (一)推荐书目与参考问题 1、《基业常青》。[美] 詹姆斯.C.柯林斯等着,俞利军译,中信出版社,2001.10。 参考问题:你是否认同该书作者对“高瞻远瞩”公司成功因素的概括,你有没有新的认识和不同意见,甚至有重大的反例。 2、《追求卓越的激情》。[美] 汤姆.彼得斯等着,张秀琴译,中信出版社,2003.4。 参考问题:为什么说追求卓越的激情在于不断的创新,领导、员工、企业文化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国内具备这样的企业吗? 3、《郭士纳与IBM十年转机》。[美] 道.盖尔着,胡小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7。 参考问题:IBM在90年代初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这些问题?你认为郭士纳在IBM 的两任CEO是很成功的吗? 4、《杰克.韦尔奇自传》。[美] 杰克.韦尔奇等着,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10。 参考问题:杰克.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为什么会如此出名,它是不是很容易摹仿? 杰克.韦尔奇是不是以个人领导魅力获得成功的? (二)读书报告内容 1、选择上述一本推荐书目全文阅读,最好在书上做些标记和批注; 2、用2000~3000字对所读书目的概括;5000~10000字的读书心得,每人的心得不得 有文字上的雷同; 3、读书心得应涵盖或超越对参考问题的读后感,或自己根据读后感而归纳的问答。 4、能够同时阅读3和4两本书,并对郭士纳和韦尔奇的领导风格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的,具有加分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