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第02期)-2018届高三地理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第02期)-2018届高三地理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埋藏在地下的直接原因是

A. 地壳的抬升运动

B. 地壳的下沉运动

C. 流水、风的沉积作用

D. 冰川的沉积作用

2.根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A. 距今2000 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B. 距今约4000 年开始出现绿洲

C. 距今6000年以前气候稳定少变

D. 距今8000 年以来湿润期长于干旱期

【答案】

1.C

2.A

【解析】

2.读图,沙层主要形成在2000年前,粘土层形成在2000年后。根据沉积时间与岩层厚度判断,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A对。距今8000年,地层有文化层,但不能判断绿洲距今8000年开始出现,B错。粘土层的变化,说明气候不稳定,C错。6000年以来,约4000年是沙层沉积,说明湿润期小于干旱期,D 错。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大石河、位于燕山裙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蜓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丁河段村庄遭受洪涝灾害频率较高。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的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 冰川侵蚀

B. 断裂下陷

C. 背斜成谷

D. 向斜成谷

4.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测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

B. 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

C. 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

D. 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

【答案】

3.C

4.B

5.A

【解析】

5.与其他河段相比,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

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位于河流凹岸,是河流侵蚀岸,雨季河流易决堤,导致洪涝灾害,A对,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易发生洪涝灾害,B错。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不仅影响丁河段,应影响整条河流,C错。根据两侧海拔高度,丁河段位于上游,河谷地势比甲、乙、丙高,D错。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 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 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 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7.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l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 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 地壳运动

8.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

6.C

7.D

8.B

【解析】

7.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由于地壳活动,使得Fl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答案选D。

8.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对冲积扇形态和位置影响。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流出山口,河道变宽,流速下降,泥沙沉积,所以其冲积扇位置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准确提取材料“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是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形成”断层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

(广西2018届高三4月考前模拟试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自然景观的四绝。黄山上部和下部的松树外形差异很大(如图),山下的黄山松每年新发的枝条较长,外形像马尾;山上的黄山松每年新发的枝条较短,松针呈扇形放射。黃山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岩石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构成的基岩,岩性坚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黄山上、下部松树形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10.黄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A. 搬运、沉积

B. 风化、搬运

C. 风化、侵蚀

D. 侵蚀、沉积

11.由黄山多温泉可以推测,黄山地区

A. 多湖泊

B. 多火山

C. 多河流

D. 多断裂

【答案】

9.A

10.C

11.D

【解析】

10.黄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属于外力侵蚀地貌,C对。搬运是将碎屑物质带到其它地方,搬运、沉积不是怪

石形成原因,A、B、D错。

11.温泉是岩浆活动,将地下岩层加热,使地下水温度升高。在岩层裂隙处涌出,形成的温泉。由黄山多温泉可以推测,黄山地区多断裂,D对。多湖泊、多河流是地表水汇集形成,温泉是地下水涌出形成,A 、C错。多火山地下水温度同,不表示形成温泉,B错。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海浪堆积

C. 珊瑚堆积

D. 火山喷发

13.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 出现极夜现象

B. 暴风雪频发

C. 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D. 受温暖西风影响

14.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 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B. 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C. 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D. 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答案】

12.B

13.C

14.D

【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作用堆积的结果,排除A、D,又因其是沙坝,排除C珊瑚堆积;所以其成因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读

图可知,该地为潟湖,因此其成因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B项。

14.首先材料以及现实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区域风暴频率增加,排除A;也没有材料表明该地区原本植被丰富或者有植被破坏的提示,所以排除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因为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才上升12CM,但是材料提示该岛面积是急剧减少,而且8年时间该岛屿完全沉没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海平面上升,二是海冰融化后失去对沙质岛岸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答案选D项。

(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湖考察,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下左图),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东湖相比,西湖

A. 盐度较低,水位较高

B. 盐度较低,水位较低

C. 盐度较高,水位较高

D. 盐度较高,水位较低

16.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B.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答案】

15.D

16.C

【解析】

16.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ABD错误,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湖泊特征的相关知识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西湖表面风力强,蒸发快,盐分积累多,所以盐度较高,水位较低。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四月联考全国一卷)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m)。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律的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不断加深。该国西部为熔岩高原,在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上面覆盖着厚达几百至2000m玄武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A. 2月

B. 5月

C. 9月

D. 12月

18.推测造成乙洼地不断加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岩浆喷发

19.该国西部熔岩高原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B. 岩层沉积一地壳降起抬升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C. 地壳断裂一岩层沉积一地壳隆起抬升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D. 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一地壳隆起抬升

【答案】

17.C

18.A

19.B

【解析】

17.读图,结合海陆位置及经纬度判断,该国为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9月份湖泊水位高,小岛数目少,故选C。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2018届高三4月联考)2016年11月下旬,一队探险登山爱妤者在秘鲁古城库斯科附近威尼坎加国家公园徒步登山过程中,在海拔达5050米地区发现一座砂岩丹霞山脉—“彩虹山”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登山运动员在攀登彩虹山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是

①地形崎岖②大风暴雪③高寒缺氧④暴雨山洪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1.下列对“彩虹山”的形成过程推理准确的是

A. 流水沉积——挤压抬升一一外力侵蚀

B. 流水沉积一一断裂抬升一一外力侵蚀

C. 挤压抬升一一外力侵蚀一一流水沉积

D. 外力侵蚀一一流水沉积一—断裂抬升

22.照片拍摄时,当地地方时接近

A. 7时

B. 11时

C. 14时

D. 18时

【答案】

20.C

21.A

22.B

【解析】

20.11月下旬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山海拔虽高,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山上积雪大部融化,登彩虹山过程中不会碰到大风暴雪;该地地处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山地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暴雨山洪;登彩虹山过程中地形崎岖,海拔高可能有高寒缺氧现象。选C 正确。

21.由图版可知,岩层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且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即是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后内力作用隆起抬升成山;再经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选A正确。22.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据图中影子的方向位于东南方向,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方向;图中此时影子较短,不可能是7:00或18:00;11月下旬太阳直射南半球,14:00时太阳应在西南,影子应在东北;可判断时刻大约为11时左右较为合理。选B正确。

【点晴】彩虹山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海拔5050米高,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该山为砂岩,属于沉积岩,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

(宁夏银川市2018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生长的最佳环境是温度22-30℃、盐度34%-36%,水深不超过50米的海水,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因珊瑚礁内珊瑚虫逐渐死亡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超过90%的珊瑚礁受到影响。有专家表示“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大堡礁将在20年左右时间内消失殆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海域浅海中珊瑚礁分布最多的是

A. 亚马孙河口海域

B. 赤道以南非洲西部海域

C. 加拿大西部沿海海域

D. 加勒比海海域

24.我国南海中有许多出露海面的珊瑚岛,其形成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一地壳抬升—出露海面

B. 沉积一地壳下沉一出露海面

C. 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出露海面

D. 侵蚀一地壳下沉一一出露海面

25.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水浅且水质洁净

B. 全球气候变暖

C. 水中浮游生物增多

D. 水域的盐度增高

【答案】

23.D

24.A

25.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信息材料的获取和解读分析能力。

24.珊瑚岛应该是在地势低洼处温暖浅海环境下生长累积形成的,要出露海面应该是地壳抬升后露出的,因此我国南海许多出露的珊瑚岛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的是沉积一地壳抬升—出露海面,A选项正确。

25.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水温和盐度应该发生改变而不适合珊瑚生长。结合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最有可能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而不适宜珊瑚生长,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4月一模)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足

A. 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

B. 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C.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

D.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

27.图中

A. 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

B. 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 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 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

26.C

27.D

【解析】

27.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河谷不断变宽,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河床海拔逐渐升高,所以D正确。

【点睛】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 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 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 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 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 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 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答案】

28.C

29.D

【解析】

28.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

【点睛】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