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文化的摇篮意大利

欧洲文化的摇篮意大利

欧洲文化的摇篮意大利
欧洲文化的摇篮意大利

每天认识一个G20国家

——欧洲文化的摇篮意大利

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十三世纪末的意大利更是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意大利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还是申根公约、八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意大利共拥有4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

农业

意大利农业出口产品主要由橄榄油、硬小麦加工的面和面粉以及蔬菜类加工制成品组成。意大利橄榄油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除了2009年经济危机大幅下滑外,年产量基本为60万吨,出口额达10亿欧元,中国进口市场占有率接近40%,直逼第一位的西班牙。此外重要农产品意大利面,番茄酱年产值均超过20亿欧元。

旅游

意大利旅游业高度发达,游览胜地数不胜数。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比萨斜塔、“时尚之都”米兰或者是浪漫的“水上都市”威尼斯,意大利还有更多让人移不开眼的魅力。比如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南缘脚下的伦巴第大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也是意大利独特且静谧的田园风光的代表,被称之为“意大利最美的大区”的托斯卡纳;被誉为“意大利的绿色心脏”的翁布里亚大区,美丽神秘的中世纪山村小镇也是令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为了吸引中国游客,意大利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便民措施,比如开通意大利旅游中文网站,简化签证手续,精心设计意大利旅游线路,在博物馆、古罗马遗址、酒店和购物中心等游客集中地开通中文WiFi和中文导游服务等。得益于此,意大利的中国游客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

工业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大利政府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这使得中小企业在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家具、厨房设备、瓷砖、丝绸、首饰、酿酒、大理石开采及机械工业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意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产值占据意大利GDP40%以上。各种个人消费品、机器机械设备以及资本商品在世界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车跑车生产国,相关品牌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

意大利产品在世界仍然有较强竞争力,出口商品种类非常齐全。主要以机械仪器、汽车、农产品加工、钢铁、化工化学、制药、家用电器、服装、制鞋、贵重金属等工业制成品为主。俄罗斯、日本、中国、巴西、美国、越南、北非、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都是意国非欧盟国家中重要贸易伙伴。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在谈及法国饮食文化,我们先看一下法国的历史地理概况吧:法国先后经历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历届共和国期间法国爆发过很多次的革命,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像拿破仑等等。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经济发达,给烹饪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人是为吃而生存”,这句话将法国人讲究吃的艺术形容得入木三分。那么法国的饮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讲究调料:法国菜十分讲究调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叶)、欧芹、龙蒿、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种。法国菜中胡椒最为常见,几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极少用芫荽。调味汁多达百种以上,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无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什么原料用什么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法国餐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以及菜肴烹调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

酪和酒。 第二最求情调: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16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也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法国人将饮食还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散发馨香的艺术情调。 第三菜单简单: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在就

意大利公众参与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提要: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意大利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遗产管理也应在这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 意大利作为希腊文化的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西方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大约有60%一70%集中在意大利。其中,考古遗址6000余处(不含水下),教堂建筑95000处,修道院1500余处,古城堡大约20000余座,保持完好的古城历史中心区900个,其他别墅、庄园、宫殿和历史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不计其数,此外还有各类博物馆3500多座,古建筑类图书馆18500余座。可以说,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露天大型博物馆。作为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对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意大利模式 意大利半岛共分为20个区、98个省、8099个市镇,实行中央、大区、省、市四级国家管理体制。意大利历史上多次长期分裂,造成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遗产传统,也直接导致意大利的文化遗产收藏和保管较为分散,许多珍贵的收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政府(大区、省和自治区)、私人、大学、机构,这就形成意大利显著的分散遗产管理特征。虽然管理比较分散,但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一直在寻找平衡点。意大利政府坚持国家对艺术、历史遗产和景观进行保护,而文化遗产的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则应承担起相应的保护义务并接受相关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但从法律上保证了政府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合法性,而且也为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现实机遇。 意大利人具有浓厚的“乡土(乡愁)观念”。在意大利语中,“乡土观念”源于“钟楼”一词,而钟楼则是意大利历史遗产的构成要素之一,亦是8000多个自治市的标识所在。在这种乡土观念的影响下,意大利人往往同时兼具两种情绪:一方面担心历史遗产现状被改变,另一方面也能在不否定历史的前提下发展遗产,这也恰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前,在意大利,保护遗产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和时尚。例如在罗马,无论是干道旁,还是民居前后,都能看到古代留下的一段“残墙”,半个“门洞”;甚至在市中心的台伯河上一座桥梁的旁边,还保存着废弃的“桥墩”,,,这些尽管给人们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意大利人无怨无悔,对他们来讲,与得到妥善保护的文物古遗共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品位。正是基于这种民族自觉,经过多年的探索,意大利逐渐形成遗产保护的“意大利模式”,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遗产保护的规章制度并负责保护文物古迹,私人和企业来经营管理和利用这些古迹,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可见,公众参与是“意大利模式”的核心内容。 二、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是在上述保护理念的侵润下,政府和公众在长期的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互动的结果。归纳起来,这种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 1.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提到饮食文化,真正能与中国相比的也许只有法国了。所以,下面就不妨和一起来了解下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法国大餐的盛名远扬海外,除了中国人之外,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法国人那样享受美食的乐趣了。 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们的最爱。 一顿标准式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第一道菜是冷盘菜,一般是沙丁鱼、火腿、奶酪、鹅肝酱和沙拉等,用于开胃。第二道菜是汤类,汤大致分为清汤、蔬菜汤、肉汤、海鲜汤,一般要配面包一起食用。第三道是主菜,一般先上鱼类再上肉类,鱼类包括淡海水鱼、贝类以及软体动物类。肉类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常用的烹调方式有烤、煎、铁扒等。用完主菜后,便到甜品了。法国人爱好甜食是出了名的,蛋糕、冰淇淋、馅饼、酥饼、布丁等等,种类口味多样。 当然,整顿大餐中,葡萄酒是不可缺少的。吃开胃菜有开胃酒;用餐中也要有酒。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第一、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

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第二、就餐文化 法国人十分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的摆放是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法国,最简单的摆放方法是盘子在面前正中位置,餐巾放于盘内,盘子左边放餐叉,右边放餐刀和汤匙。盘子的正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法国人不仅注重用餐礼仪,还特别追求进餐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进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一位世界级的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因此,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1 毛其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E-mail:qizhi@https://www.doczj.com/doc/75467917.html, 摘要:本文在介绍意大利著名历史城市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状况和保护与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和“北京文件”,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保护运动和学术研究进展,从区域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强调应从城乡规划入手,面向未来,开展“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方面的探索;将保护的内容从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组织内的活动,逐步扩展到文物建筑的现代化、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及城乡经济发展等领域。应进一步明确科学保护的理念与途径,在保护理论与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同时推进,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作为我们时代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佛罗伦萨,城乡规划 2007年10月14日-26日,我们中国代表团一行11人,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参加题为“从勘察到计划: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信息”(From Survey to the Project: Heritage & Historical Town Centers -- Inform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周,共举行了10次正式会议,参观访问则主要安排在佛罗伦萨市区及周边属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几个小城镇。代表团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故宫博物院等方面的学者。意大利方面组织和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托斯卡纳经济促进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等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举办研讨会的目的,除了促进中意双方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在于推广托斯卡纳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先进企业和产品。[1] 近年来,我曾访问过世界许多城市,但在一个城市停留两周时间,专题进行有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考察,这还是不多的。十多天的学术交流使我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1. 关于意大利和托斯卡纳大区 意大利的国土面积为301277平方公里,全国现有人口5913万(2006年12月),城市化水平接近70%。意大利的人口数量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之后,位居欧洲第四位。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但南北方分布很不均匀,北方人口稠密,最集中地区是波河平原、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南方人口稀少。经济状况同样是北高南低,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万欧元(合人民币30万元)。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有103个省,8088个市镇。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Rome),面积1507平方公里,人口255万。古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是而后整个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其它的主要城市包括:第二大城市米兰(Milan),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那波里(Naples),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口。都灵(Turin) ,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90万。热那亚(Genoa),面积237 1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40003053)的资助。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对比与启示

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对比与启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们所创造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历程,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蕴含着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引领着我们探索与发掘未知的未来。经历的众多的沧桑岁月、历史波折,在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经济是发展了,可回顾这30多年,我们忽略多少文化遗产方面保护,造成了多少文化遗产的流失。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对文化遗产冲击日益加剧。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加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下的外来文化侵蚀,中国自身的文化遗产显得举步维艰。但与此同时,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推动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通知还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重要成就。文化遗产保护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责任意识,唤起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只重视眼前开发,不重视长远保护;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文化内涵等,出现了明显的短期行为和一些违规行为。 就如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申请,各地政府是各出奇招,目的不在于保护,而是引资和开发,结果“申遗”失去了其最本质的意义,变得腐化麻木。随着南岳大庙门票依靠“申遗”涨价后,丹霞山在申遗成功后,也同样打出涨价的大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平遥古城,也举行了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拟将古城门票价格由一百元调整到一百二十五元。如此道来,“申遗热”的本质其实是“经济热”,地方政府企图用旅游业来提高当地知名度来带动经济,而不是本着

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 摘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世界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地域文化差异 正文:由于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组合不一样,也导致地域文化的差异。 一.对“地域文化”一词的理解 地域是由于人类对时空地域由于是人类对时空,人类活动因素,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综合认识。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化、非自然化,使人对自然的改变。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自身(主观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改变;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对自身(自然人)的改变。更为广泛地说,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不同的地域,存在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例如:中国的四合院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如中国的南北文化景观,日本的防震建筑设计,瑞士的滑雪等。 人类文化的符号系统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人群载体是种族、民族。人种可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尼格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种族的差异是由于地域不同所造成。同样在地域不同的影响下,宗教、语言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中国的南北差异。在中国,很多地域文化都与南北地域相关,比如: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中国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自然差异:北方气候水热比南方要少。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性格,北方粗犷豪爽,南方细腻柔和。总体而言,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长期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 三.地域文化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世界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呢?这个原因很多,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以前交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都知道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滔滔大国,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呢?要怎么保护呢?其实总共有52个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肯定要对这些遗产有所了解才不失为一个中国人,更要细心保护他们。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结合文化遗产清晰条理的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文化遗产主要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仅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即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们不会保护其中的糟粕。 ▲二、为什么要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文化遗产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即历史之见证、身份认同的纽带、文化多样性之体现、创造力之源、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涉及不同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正当利益和不同文化遗产权益和文化遗产权益与其他正当权利 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三个方面向我们展开。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重大意义与其保护过程中有诸 多问题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必然需要法律的保障。 ▲三、怎么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国内到国际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目前用于保护文 化遗产的法律。就国内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在宪法第22条、文化遗产基本立法、其他相关立法以及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和部门规章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而国际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1954年颁布的《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公约也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理依据。 ▲四、公众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就目前中国文化遗产多的现状,王教授指出,只是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每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来。我们可以通过捐资募资、文物认领、文保义工、志愿活动等多种方

浅谈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

浅谈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5 年10 月18 日至11 月 6 日,为了解、借鉴国外保护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现状和经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新路子,我们参加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组织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培训班,赴意大利进行了考察。 我们这次培训班的理论课程,主要在罗马第二大学各教学点及威尼斯大学进行,由意大利国家政策咨询专家、民族学专家、经济学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意大利各族群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扶持政策及发展情况、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人支持政策、文艺复兴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重大影响以及手工艺品的文化多样性、产品设计、保护与开发等。期间,我们先后在罗马、威尼斯以及维琴察、乌迪内、特雷维索、帕多瓦、科尔蒂纳等国际化手工艺品牌比较集中的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包括意大利民俗博物馆、意大利手工业者协会、罗马国立民族民俗人类学博物馆、罗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威尼斯市政厅

博物馆以及罗马大理石采石场、马赛克工艺作坊、贡多拉造船厂、船桨及桨架手工作坊、面具作坊、蚀刻版画工作室、穆兰诺玻璃手工艺术博物馆、蒙特波尔东内市葡萄手工业博物馆、威尼托手工艺学校、珠宝首饰加工作坊、圣丹尼尔火腿工厂等在内的博物馆和诸多国际知名手工艺品牌生产基地。意大利在制定完善促进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方面的政策、社会对传统手工艺品的扶持、传统手工艺品企业自身创新与发展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意大利现有总人口6081 万,曾孕育出古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在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上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47 项世界遗产,服务业、旅游业及传统手工艺的优势尤为突出。意大利的传统手工艺不但被保存得很好,而且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俨然成为高端产品的代名词,受到名流的追捧。近年来为中国所知的BVLGARI、GIORGIO ARMANI、PRADA、GUCCI、FENDI 等世界知名品牌,均来自意大利。所谓高端,不但要材质好,设计出色,更重要的就是工艺。而手工艺绝对是意大利的一张王牌,甚至是招牌。在历史上,德国人、阿拉伯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都曾经踏上过意大利这片土地。1871 年最终完成统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法国饮食文化英文版

French cuisine is extremely diverse, with only the Chinese having similar variety in their food. This variety is supported by the French passion for good food in all its forms, France's extraordinary range of different geographies and climates which support the local production of all types of ingredients, and France's long and varied history. In many way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French food is an understanding of France itself. Meals range from the very basic,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baguette plus cheese plus inexpensive wine, to very elaborate affairs that can involve a dozen courses and different wines consumed over several hours. Obviously, the latter type of dining is exceptional for most people. However, it is this more sophisticated dining which is typically found in "French restaurants" outside France, giving many foreigners the mistaken impression that French food is heavy and complicated. In fact, much of the French cuisine is fairly simple, relying on high quality fresh ingredients and loving preparation rather than complex recipes. It is common in much of France to take a two hour break for lunch, with many working parents (particularly in villages and smaller towns) returning home for lunch. In some areas, mainly in the south of France, even longer lunch breaks are taken. Due to the long lunch break, businesses which close for this period typically reopen around 2PM or so and then stay open until about 7PM. Regional influences on French food Almost all the famous French dishes are regional specialities, some of which have become popular throughout France (such as Coq au Vin and Foie Gras) while others are mainly enjoyed in the regions in which they originate. Although regional specialities are often offered throughout France, the quality of ingredients and preparation is often superior in their region of origin. Each region, in addition to boasting local specialities, also has a general style of cooking and choice of ingredients. For example, in Provence the food typically features olive oil, herbs and tomatoes.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cooking style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Local availability The French, a nation of gourmets, know that the best food is made from local ingredients, which are fresher and of better quality than items which have been transported long distances. Consequently, coastal regions (such as Brittany and Normandy, on the northwest coast of France) will favour sea fish and will use it more often and in more varied ways than inland areas. Likewise, areas where fruit or herbs grow easily, will incorporate these into their local cuisin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nd immigration Areas of France which border on other countries have incorporated some of the cuisine of their neighbours.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Italian dishes near the Italian border. More notably, the French region of Alsace is similar to Germany in its food (sauerkraut is

保护文化遗产,意大利有何高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467917.html, 保护文化遗产,意大利有何高招 作者:冯烨张密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09期 【摘要】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深入了解意大利遗产保护的各个环节可知,严密的组织机构、详尽的法律法规、有利的经济政策、科学的保护思想、广泛的公众参与,以及先进的保护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遗产意大利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化遗产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在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同时成功保留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激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意志,增强民族自信心。 意大利不但是目前世界上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而且具有高度的全民保护意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保护技术,其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遗产部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等工作 意大利政府于1975年设立了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机构——文化遗产部,遗产部下设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等18个保护局,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考古区、古迹、文物和博物馆藏品等工作。文化遗产部下属的研究中心是意大利中央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其中,国家编目中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字母分类,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逐步建立起从省到大区再到中央逐级汇总的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照片、图表、文字、录音等珍贵资料。意大利遗产管理中设立的“文物监督人”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文物监督人隶属于文化遗产部直接领导的“建筑历史环境监督局”,派驻各地并接受中央政府的垂直领导。全意大利有超过两万的文物监督人,他们通常拥有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考古学家等专业背景,监督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使用,拥有对地方政府开发与保护预案的审核权、执法权以及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直接处罚权,为政府处理复杂问题、提供咨询、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关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 早在意大利统一之前,就已经存在不少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1996年意大利通过法律, 将社会上发行的各类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年意大利颁布 《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一律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2004年意大利颁布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法典》的总则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鼓励和支持国民以个体或组织的形式参与强化文化遗产的工作”。该部法律还通过取消文化遗产继承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吴思震(苗族) 在当今的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执行和探索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诸如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国家。其中,有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保护举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也未必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从他们的各种保护举措来看,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给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启示。 一、国外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美国模式。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因而在市政建筑中,美国各级政府都很恰当地处理如历史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使历史文化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大凡在50年以上有雕刻、装饰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并纳入法制化管理,其如何保护与利用,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说了算,而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表决。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

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遗产地人民讲解。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的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美政府还拨专款鼓励诸如印第安人,美国苗族等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开展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专设有针对这种教育的执行委员会机构,在加利福尼亚我有好几位苗族朋友就是在其中任职。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法国模式。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法国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特别浓。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法国政府采取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达4万多处,如今这样的保护区已有100多个;划定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反而是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法国人还规定“文化遗产日”,届时采取税收优惠,宣传推介等手段促进广大国民参与文化遗产参观学习活动。法国文化部下设有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机构,负责依法调查、监督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维护情况,但具体管理上法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文化遗产不足5%,近一半的由市级部门管理,另一半以上则为私人管理,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私人管理的。在法国里昂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朋友李程鹰(苗名Maixiong,在中山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到贵州,两次到黔东南)还告诉我说,但法国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中国是文化遗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步较晚,现有的保护和开发制度及政策存在着许多误区,使得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走向衰亡。而法国是典型的文化强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悠久,政策和制度保护措施完备,对于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言 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极具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尤其表是现为对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法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国家为主导,建立文化部以保证各项保护工作的进行。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发展方面,法国一直走在许多国家的前列1。中国也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文化部,代表国家直接管理直接管理文化机构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助政策。因此,对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助找到适合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历史建筑保护为主 这一阶段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知,但是只看到到建筑本身的价值,却没有看到其对于整体历史文化区域的价值。只是单纯地保护建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使得周围环境被破坏。 法国于1887年首次出台了《文物保护法》用于保护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文物管理机构,用来日常维护历史建筑,保障了建筑物的 11840年法国颁布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

原真性, (二)建筑群、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认识到建筑物的非独立性,与它周围环境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估由建筑物本身的好坏转变为对全部街区(社区)的历史价值的整体评估。 由于保护观念的转变,保护区内建筑范围被不断扩大。加之政府资金不足,所以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筹集足够的文化遗产保护费用。(三)针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进入新世纪,由于文化政策的变化已经不是单纯地维护现有的文化遗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的政策来振兴历史文化遗产。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利用它获得经济效益,为街区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经济支撑。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立法保护。 因此,这一时期是基于保护文化遗产,进而用它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由注重对历史特性的保护转变为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 二、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各种保护性的条例与法规的制定 政府通过法律确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绝对权力,各项工作都走向法律化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国家文化部门依照法律直接管理文化各项事务。 自法国大革命至今,法国政府陆续出台了100多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理念,逐渐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法国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模式。 2、列级保护 为了保证保护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目录层次方法——列级保护。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遗产所有者或负责遗产保护行政机关代表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行政机关在征求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的意见后,发布对该遗产进行分类保护的决定。将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级别,按照文化遗产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没有盲目的按统一标准且按照法律法规登记注册,至2000年,法国全国已经有列级保护和注册登记的历史建筑39000幢。

细说欧洲各国文化差异

细说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 我们华人移民到欧洲,对于人家的风俗习惯与禁忌最好是应该了解一些的,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主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民俗文文化也各有各的禁忌。”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说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欧洲国家有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被认为代表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范冰冰)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欧洲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 法国在博物馆和教堂不要用带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照。女士优先的礼仪起源于法国,旅行中要注意为女性让道、开门、让座,上下车让女性先行。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裤,大多数巴黎女郎的上班裤装都是宽松有致的,她们排斥紧绷在腿上的裤子,认为破坏秀腿那纯洁细腻的美。 德国在德国用餐,不要用吃鱼的刀叉来吃肉。如果同时要饮用啤酒和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在自助餐的发明国里吃自助,尤其注意不要在食盘中堆积过多的食物。(迪士尼趣闻)德国人守纪律,讲整洁;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瑞士与瑞士人共餐,通常在开始时互相敬酒一次,之后则不需频频敬酒,各自随意饮用即可。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并且英国人,凡事都须循规蹈矩,他们的汽车行使方向和欧洲其他国家正好相反。在英国旅游,切记不要当众打喷嚏,翘二郎腿;不要从梯子下面走过,或在屋子里撑伞。在谈话时,不要以皇室的家事作为笑料。 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欧洲人用香水)。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无意中帮助了他们而使他们免受损失,那么你便永久地赢得了友谊和信任。 匈牙利不论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交逆运的先兆,将成不受欢迎的人。匈牙利人,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成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好运会随禽类飞走。 荷兰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爬楼梯或搭升降电扶梯的时候,女性通常跟在男性的后面。 俄罗斯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主张“左主凶,右主吉”。 葡萄牙葡萄牙人重视礼节,通常在礼貌性寒暄之后都会互相交换名片,但不太守时. 与葡萄牙人洽谈生意,勿让葡萄牙友人有被推销产品的压力。通常葡萄牙人喜欢在旧式、气氛庄严、亲切的咖啡屋洽谈生意,花费不多但效果好。葡萄牙人,很像希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