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说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5-37内容,认真观察图2--15。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知识导航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

()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包括:、。

2、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2.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3.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抗体

抗原①②③

(2) 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抗原①②③+ 靶细胞抗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敌我不分”地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①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进行攻击

②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①概念: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时所发生的或的反应。

②特点:

a.发作、反应、消退 ;

b.一般不破坏,不引起

c. 有明显的

提醒: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危害: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包括:监控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

(2)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即AIDS,其病原体为,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图中①是指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①细胞在③

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

________;

②细胞在④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

________。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

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5、下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6、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

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7、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

8、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C.图中b、c、d、e依次为T细胞、B细胞、记忆 B细胞、吞噬细胞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0、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E为有关的物质或

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指病毒经过细胞的处理和传递,特有抗原刺激T细胞,经过②过程形成B:细胞。

(2)T细胞成熟于,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抗原,产生及增殖分化功能。

(3)图中细胞A受抗原刺激,在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受下,形成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4)C与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5)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的作用

巩固练习:1、T细胞 'B细胞' 淋巴器官效应T细胞 '淋巴器官' 浆细胞

2-10 C B D A D B C C B

10.(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

(5)自身免疫 D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作者:王晓峰 邮箱:163163 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2、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唤起体验 (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请学生齐读)引发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 引发问题: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出示相关课件)。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________ 、______ 和淋巴结中,主要有吞噬细胞, ________ (在胸腺中成熟)、 _______ (在骨髓中成熟)、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有浆细胞产生 的_________ 、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 和溶酶体。 思考:1、抗体的分布、化学本质、来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抗毒素、凝集素与抗体有何关系? 2、抗原的特性有哪些?外毒素、凝集原与抗原有何关系? 例1、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 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变式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_吞瞬细血 — f +舷皿T创H月包 A. 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 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 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c和d有关 变式2、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 血液中Q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变式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 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⑵、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射,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 间 2014.3.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 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 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 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免疫调节可以杀灭病原体,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样,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还记得免疫的概念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的功能是什么?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根据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与病原体发生作用的一般顺序,我们又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三道防线。请同学们翻到必修3的第36页,给大家1min时间预习三道防线的内容。思考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病原体?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2.第二道防线

没有被第一道防线消灭的病原体继续攻击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 【提问】这两道防线有何特点呢? 这两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杀灭侵入人体的大多数病菌。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承接】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因为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作用效果也很弱,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要第三道防线起作用了。提问: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呢?(板书: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ppt显示其组成和分类)。 3.第三道防线 【过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称为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付这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抗原,而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被称为抗体。抗原、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来学习一下抗原。 (板书:抗原,ppt显示抗原的概念,并讲解)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过渡】抗原与抗体有何联系了?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板书:抗体,ppt显示抗体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抗体分泌出来后,到哪儿起作用呢?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还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哺乳期间不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婴儿直接在母乳中获得了抗体。 【思考讨论】:细胞中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过渡】根据抗原、抗体的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第三段并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特异性免疫分为哪几种?2、分别是由什么细胞起主要作用?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水调歌头 学案

水调歌头学案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预习、查询。 2、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落实背诵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教学方法: “读——品——背——用” 1、朗读词文,整体感知;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2、名句背诵,品析词情;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流程一 1、简介宋词 2、作者及词背景。(检查预习) 3、词作背景: 流程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1) 一)、生字词。 宫阙( ) 琼()楼玉宇绮( )户 婵()娟不胜()寒丙辰() 二)你还知道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分别写什么? 流程三、正文分析(完成目标2,3) 一、朗读指导。 听师朗读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 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二、赏析课文: (一)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二)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到感悟人生,, 最后又说,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胸襟。 (三)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1〉上阕写什么?写了哪些景?下阕写什么?抒了什么情?二者如何联系的?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语句? 〈3〉怀念子由体现在词中哪一句? 〈4〉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5〉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6)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7)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四)当堂检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2、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

免疫调节复习导学案概要

第29讲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 ?? 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判一判] 1.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 2. 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 √ ) 3.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 4.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 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 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解惑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2.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 ③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

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 细胞吞噬。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判一判)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3)对细胞癌变的监控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思考]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类型是什么? 提示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三、免疫失调疾病 [连一连] 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判一判] 1.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2.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 提示应为T细胞。 3.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提示复制能力强,但免疫功能完善,暂不发病。 4.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提示感染但不一定发病,故不一定是AIDS患者。 5.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一等奖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一等奖 《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情绪变迁及其原因。 2学习词中的想象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作者情感的分析。 难点: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

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有《东坡全集》。(参考内容: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赤壁怀古》、《题西林壁》) 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一言以蔽之:《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超越》 二、词的简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免疫调节 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组成类型 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 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 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完美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熟悉本词,疏通大意,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落实背诵要求。 2、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词的意象,进而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的旷达乐观。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进程: 一、导入:(屏显月亮的美丽图片,配乐。) 中国人是喜爱月亮的,特别是十五的圆月,因为圆月常与团圆、圆满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民俗中也可以寻觅到“圆”的痕迹,你看,正月十五的元宵是圆的,八月十五的月饼是圆的,连我们吃团圆饭用的都是大圆桌。但并非事事可以圆满,穿越千年时空,北宋大词人苏轼在中秋之夜,万家团圆之时,面对一轮圆月却生发了别样的人生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是水调歌头吗? 明确:不是,只是词牌名。 为什么会没有题目呢?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下词的相关知识。 二、简单介绍“词牌”的相关知识。 PPT 词的知识简介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词牌名: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三、初读感知 过渡语: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诗词的学习,那诗词应该怎样学习呢? 给大家介绍一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叫因声求气。 (一)因声求气——读出语感 因声求气。(出示ppt)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也就是读者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而使自己的心灵飞翔于文学作品那充满灵性的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下面我们一起来诵读品味这首词。 1.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学生先读,老师指导字音) 胜(旧读shēnɡ,现在也读shènɡ) 2.二读,要求注意语速,读出停顿。老师范读 3.三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读出味道。师生齐读 大家已经读的很棒了。诗词学习朗读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下面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词的内容,边读边找寻、体味词人的心声。 四、读人 (一)苏轼在那个中秋之夜做了些什么?你读出来了吗?(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讨论) 提示:语言诗意,四字词语。 板书:欢饮大醉、把酒问天、起舞弄影、怀人无眠(辗转难眠)、翘首祝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免疫调节讲学案.doc

专题20 免疫调节 考纲解读 主题考点内容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 免疫调节1 免疫系统的 组成与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 稳态中的作用 Ⅱ 2017天津理综,2,6分 2016课标全国Ⅰ,31,9分 2017北京理综,31,16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 免疫失调及 免疫学应用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2017课标全国Ⅰ,4,6分 2016江苏单科,13,2分 选择题★★☆ 分析解读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联系密切,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近年高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的来源和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应用,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疫苗的应用等相关内容上。常以实验或实例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必须熟练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归纳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免疫调节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7天津理综,2,6分)细颗粒物(PM 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 ..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 C 2.(2015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3.(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 D 4.(2015四川理综,5,6分)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 D 5.(2014海南单科,13,2分)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D 6.(2013课标全国Ⅱ,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7.(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 括(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 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 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 2 加入青蒿素60 3 仓鼠细胞 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 4 加入青蒿素97 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说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5-37内容,认真观察图2--15。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知识导航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 ()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包括:、。 2、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2.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3.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抗体 抗原①②③ ⑤

(2) 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 抗原①②③+ 靶细胞抗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敌我不分”地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①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进行攻击 ②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①概念: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时所发生的或的反应。 ②特点: a.发作、反应、消退 ; b.一般不破坏,不引起 c. 有明显的 提醒: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危害: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包括:监控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 (2)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即AIDS,其病原体为,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图中①是指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①细胞在③ 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 ________; ②细胞在④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 ________。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

水调歌头学案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诗歌常识。 2 、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重点:把握意境,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导语:今天,我们走进中秋咏月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使人想起团圆,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中秋享受团圆的幸福,于是在众多的中秋咏月诗词中,总是离不开伤感的情调。那么宋代文学家苏轼他又是如何面对离别的惆怅的呢,为什么他的这首词称得上中秋咏月词中最著名的呢?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会找到答案。 1、搜集咏月诗词(不少于三句)。 2、注音: 阙()乘()琼()不胜()转()绮()婵娟() 3、用“/”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解释: 达旦:兼怀:几时:把酒: 宫阙:何年:乘:归去: 琼楼玉宇:胜:不胜: 弄:何似:朱阁: 绮:绮户:无眠: 不应:恨:何事:全: 婵娟:共婵娟: 5、了解作者:苏轼,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派的代表,如。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赢在起点】2013一轮复习_学案38_免疫调节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学案38 免疫调节 省阳谷三中王文芳(暖风1261634564)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Ⅰ)。 复习目标 1.准确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3.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基础自查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第一道防线:。 ②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的过程: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2.监控和清除功能 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 。

(2)过敏反应 ①概念:。 ②特点: 。 (3)过敏原是抗原吗? 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 (AIDS)。 (2)病因: 四、免疫学的应用 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相结合的特性,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课堂深化探究 一.回顾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思考回答切除胸腺、破坏骨髓、两者破坏都有哪些后果? 2.填表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总结: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特异性免疫中除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区别 源头 作用物质或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作用过程 联系 如何快速确认两种特异性免疫? 2.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有何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 (2)二次免疫反应: 。 (3)二次免疫特点: (4)如何解读坐标曲线? 三、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1.免疫反应的两重性及其分类 (1)免疫反应具有两重性,即对人体产生有利或有害两种结果。 (2)请列表归纳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功能正常功能过高或出错功能过低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2.比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实质 特点 3.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 (1)试说明含义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 《水调歌头》苏教版学案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 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系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系学案【最新考纲】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见学生用书P147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2)第一、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防卫:抵制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整合提升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诊断辨析 (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 细胞和B 细胞。( √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3)B 细胞和T 细胞的起源与发育场所均相同。( ×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热图解读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④是________细胞,可由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1)B T 相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浆 B 记忆 (3)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考向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