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

人类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

人类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
人类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

辩论赛“人是否应该敬畏自然”正方观点

(——注:这是本人网上百度整理出来的)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或对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得太多。比如,对于江河湖海,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征服它,而是应当像大禹治水那样,以顺应自然的“疏”去治理,而不是用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堵。这一点,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和惨痛。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以及它们与我们长期生存中所建立起来的平衡、制约、互利、互生等关系。

敬畏自然并不是说不要利用人类发明的科技手段去造福人类、保护人类,比如使用抗生素战胜疾病,而是说在发明和使用抗生素时,不能一味指望以抗生素的力量对一切微生物加以歼灭。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时,还应当顾及到另一些人或另外一群人的利益与生活状态,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也会转移到人与自然及人的生存状态上来。

海平面升高是这次印度洋海啸惨重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引起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气候变暖。因为众所周知,海啸是海底大地震导致,并非人类的活动引起的,与人类是否敬畏大自然毫无关系,除非你真的相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调查,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海啸受灾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类在利用科技力量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时,是以人类的利益来划分正确与否,可行与不可行的,这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即使就科技的终极目标——揭示真理(而非把科技当作一种有用的工具)来看时,人类科技所揭示的真理也只是人所认识的真理,而这样的真理最终还得用大自然来检验。当然,人类生活的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方面。

人类尽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不能以为自己拥有了这样的力量就可以不顾一切,为所欲为。这倒不是说自然和其他生物也有制约人类的力量,而是指人类不应当用科技君临一切和主宰一切,更不应把科技当作“神”来供奉。即使从多样性的原则来看,也应当给自然留出一定的位置。就像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著名困惑: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

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说明改变遗传基因对一个物种的危害,让我们纯自然的农作物种子中的遗传基因和其它生物的遗传基因融为一体,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却不明显的,缓慢的危害我们人类的身体,几百年或几千年之后,多年累积起来的危害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到那时候,悔之晚了。

对于“远古时代,没有。。。也是大自然。。。”回答是啊,但是对方辩友别忘记了:那样的情境下,人类还能生活的很好吗?

人类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可是,人类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全球气候变暖,瘟疫肆虐,印度洋海啸使30万人丧生。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如何对待自然:一是观点态度──应该平等

对待自然;二是思维角度──要换位思考;三是行为方式──应该爱护自然。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反敬畏派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为了人,而敬畏派则主张为了大自然而环保。汪永晨质问:“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

,“愚公移山”是前人很早就提出来的,在《列子传》中就记载了这个寓言。还有那世界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从北京到杭州的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不怎么敬畏自然的杰作。

你说人类的力量很大,北方缺水、南方涝,要将南方的水调往北方。我说,到时说不定你建好了水渠,铺好了水管,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结束时南方则无水可调了。人们真得必须冷静下来,思考灾难给予的警示破坏森林资源这种恶劣行为,不给森林树木活路,就断了水的活路,不给水的活路,水就不给人活路。

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是啊,我方的观点就是“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的生活环境,否则,人又怎么能更好的生活?更不要说什么以人为本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有赖于和谐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本身就是以人为本,而且是以全人类为本。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的未来依然仰仗自然,很显然,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是个逻辑问题。总而言之,大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恰恰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依托,正确协调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在环境和资源分配方面的诉求。人类,永远是地球的一部分,无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进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辅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和谐下去,才能有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的辩证关系?

与其以科学之名反对敬畏大自然之心,倒不妨以敬畏大自然之心,去做科学的工作。

敬畏大自然,所敬者不局限于自然,它也包括对人的尊敬。

以自然为本,就是以人为本!作者的观点中充满了手握科学利器唯我独尊的“科学决定论”的意味。作者还把人与自然循环往复、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简单归结为对立关系,似乎以人为本,就不能以生态为本、以环境为本。却不知道在人类和自然的历史关系中,我们既能够看到相互冲突带来的悲凉惨痛,也不乏和谐相处之下的田园牧歌。

人和自然简单对立起来的观点,恰恰是生硬地割裂了环境与人类共性的一面,而代之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事实证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人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其破坏自然的能力也就越强。征服自然其实是孩童期人类懵懂之中的一种幼稚幻想,已经步入成熟期的人类应该从先贤的智慧和文化中汲取精髓,展拓自己成熟宽广的胸怀,理性地看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正如我们不可因科学的负面影响就因噎废食,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但认为科学就能搞定一切,和因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