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试题

结构设计试题

结构设计试题
结构设计试题

1.手机壳体材料应用较广的是abs+pc,请问PC+玻纤的应用有那些优缺点.

手机壳体材料应用较广的应该是PC+ABS,塑胶加玻纤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塑胶强度,。PC+玻纤也是同理,同时还可以改善PC料抗应力的能力、提高胶件平面度。

缺点:注塑流动性更差,塑件表面易浮纤,提高注塑难度及模具要求。因为PC 本身注塑流动性就差。

2.哪些材料适合电镀哪些材料不适合电镀有何缺陷

电镀首先要分清是水镀还是真空镀,常见的水镀材料很少,电镀级ABS是最常用的。PP,PE,POM,PC等材料不适合水镀。因为这些材料表面分子活动性差,附着力差。如果要做水镀的要经过特殊处理。

真空镀适应的塑胶材料很广泛:PC,ABS,PMMA,PC+ABS,PET等等。

3.后壳选择全电镀工艺时要注意那些方面

后壳一般不做全水电镀的,因为水镀会影响整机射频性能,也不利于防静电,还不利于结构,因为水镀时会造成胶件变硬变脆。

如果全电镀时要注意:

1、用真空镀方式,最好做不导电真空镀(NCVM),但成本高。

2、为了降低成本,用水镀时,内部结构要喷绝缘油墨。

4.前模行位与后模行位有什么区别如:挂绳口处的选择

前模行位:开模时,前模行位要行位先滑开。

后模行位:开模动作与行位滑开同步进行。

前模行业与后模行位具体模具结构也不同。

挂绳孔如果留在前模,可以走隧道滑块。

挂绳孔如果留在后模:一般是挂绳孔所在的面走大面行位,如果不是,就走前模行位,不然,在胶壳外表面会有行位夹线。

5.模具沟通主要沟通哪些内容

一般与模厂沟通,主要内容有:

1、开模胶件的模具问题,有没有薄钢及薄胶及倒扣等。

2、胶件的入水及行位布置。胶件模具排位。

3、能否减化模具。

4、T1后胶件评审及提出改模方案等。

6.导致夹水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如U型件

夹水痕也叫夹水线,是塑料注塑流动两股料相结合的时造成的融接线。

原因有:水口设计位置不对或者水口设计不良。模具排气不良等

注塑时模具温度过低,料温过低,压力太小。

改善:

1.结构上在易产生夹水线的地方加骨位。尽量将U型件短的一边设计成与水口流动方向一致。

2.改善水口。

3.改善啤塑。

7.请列举手机装配的操作流程

手机装配大致流程:

辅料一般是啤塑厂先装在胶壳上了,PCB一般是整块板。

PCB装A壳:按键装配在A壳上——装PCB板——装B壳(打螺丝)——装电池盖——测试——包装

PCB装B壳:将PCB在B壳固定并限位——按键装配在A壳上限位——打AB壳螺丝——装电池盖——测试——包装

8.请画一下手机整机尺寸链

以直板机为例,表面无装饰件,厚度为电池为准:图就不画了,讲一下各厚度分配。

A壳胶厚+LCD泡棉+PCB板厚度(整块板,各厚度不说了)+电池离电池盖间隙+电池盖厚度

+R键盘配合剖面图.

以P+R+钢片按键为例:图就不画了,讲一下各厚度分配。

DOME片离导电基的距离+导电基高+硅胶本体厚度+钢片厚+钢片离A壳距离+A 壳胶厚+键帽高出A壳面一般

10.钢片按键的设计与装配应注意那些方面'

钢片按键设计时应注意:

1.钢片不能太厚,左右,不然手感太差。

2.钢片不能透光,透光只能通过硅胶。

3.钢片要求定位,在钢片在长折弯壁,固定在A壳上。

4.钢片要求接地。

片按键的设计与装配应注意那些方面'

PC片按键的设计时注意:

1、PC片不能太厚,左右,不然手感太差。也不能太薄,不然很软造成手感差。

2、PC片透光不受限制,在透光处镭雕即可。

3、PC片表面如果要切割,槽宽不小于,尖角处要倒小圆角。

4、装配一般通过在硅胶背面贴双面胶与PCB连接或者在A壳上长定位柱,硅胶上开定位孔,限位并装配在A壳上。

12PMMA片按键的设计与装配应注意那些方面;

设计要求同PC片。

一般PMMA片表面要经过硬化处理。

13金属壳的在设计应注意那些方面

金属壳拆件时一般比大面低0.05MM,Z向也低。

金属要求接地,接地一般用导电泡棉,导电布,弹片,弹簧等。

金属件上做卡扣时,扣合量不能太大,一般左右。

金属件上做螺孔时,先做底孔,通过后续机械攻丝.

14整机工艺处理的选择对ESD测试的影响

一般来说,表面如果有五金件,接地不良会影响ESD测试。

表面如果有电镀装饰件,会影响ESD测试。

手机企业如何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科学是一门关于项目资金、时间、人力、产品等资源控制的管理科学。这种管理方法创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并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应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世界着名的美国pmi公司管理顾问预测,项目管理方式将成为或已成为新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和成为世界各国最通用的政府\企业核心部门的管理模式,俨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当前市场状态下,中国国产手机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素:消费者的日益成熟正导致市场竞争规则变得难以把握,而竞争规则的变化正导致手机企业的持续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手机研发技术正成为一切的核心而它的复杂性日益成为风险的源头;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和高科技化正像改变其它一切领域一样正在改变着企业本身,通信网络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工具,或一种新的交易模式,而是新的生存方式和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政策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员工的行为更具经济理性和短期化,传统的工资加奖金的激励制度不再让员工满足,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归属感、成就感和发展机遇,更少的监督和命令,并对企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在手机行业内,众多手机商家们已开始从贴牌手机转战到自主研发。目的是持续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将使企业保持活力,发展成为市场的“常青树”,并能在研发、

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做些文章以减少成本并获得赢利和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面对此种种情况,科学的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从根本解决相关矛盾和推动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引擎。

手机项目管理的整体现状

过去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造成大量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浪费,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手机行业尤其如此。行业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即懂得手机专业技术及流程又具备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缺乏。手机行业很难找到即懂专业又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专家.因此许多手机业的企业,有很好的项目充足的资金,优秀

的团队,却因为没有做好项目管理,而使得一些公司走入困境,甚至走向倒闭.项目管理主要人员不仅要对同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要对市场、人员管理方面有很强的驾驽能力。

据了解,我国手机行业真正实现或者基本实现项目目标的投资项目所占比例相

对较少,彻底失败的占到了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即没有做好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项目管理过程,没有做好手机行业几大集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系统管理的管理协调工作.通常一个手机项目有几条主线:

1、市场调研/预研/选型/成本核算/UI及MMI设计/包材等设计及制作/市场方案推广/产品上市准备;

2、ID设计/结构设计/商务谈判/开模/修模;

3、ID手板制作/结构手板;

4、电路原理图设计及评审/PCB布板/PCB制板/工程确认/打板/贴片/驱动软件调试/试产/入网/批量;

5、原理图及结构确定后可以开始电子料/部分配件样品申请准备用于贴片及试产。

但是对于手机项目管理来说,其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品质管理和流程管理。每个手机项目实施目的都在于实现商业目标.但是仅仅依靠新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任何手机项目的成功实施都要求企业内部做出某些相应的改变。只有通过正确的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够帮助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业务质量、争得市场机会或取得项目管理的完全成功。

手机项目管理中的普遍缺陷

手机项目管理在业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项目管理制已成为大多企业在定单过程中的基本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管理人才的引进,很多公司的项目经理人月工资上万元都是比比皆是,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当前的手机项目管理的发展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大,手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分工的细化,手机项目管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职能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一是人员职权分工不明确;二是部门职责分工不合理;三是项目管理部门自身职能不明确。公司的高层领导们通常把项目管理部门定义成了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其他部门的运作。其作用不仅不能领导整个项目团队实施项目,反而有时还无谓地增加了工作负荷,甚至还误导了工程师的决策。

其次,项目决策制度不合理。在很多中小型的手机企业,项目的许多关键决策点都是采取一人决策制。例如,有些集成商客户,ID方案设计成了老总一个人的艺术欣赏品,愣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项目经理或ID公司技术工程师的工作中,自然营销也成了“老总产品”的代理了。硬件选型也成了一个人的造诣,从工程师的角度他们对元器件的性能较为关注,而对成本考虑的就相对甚少了。

再者,项目管理平台不健全。手机项目管理涉及到立项、ID、MD、软件研发、硬件采购和模具生产测试等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它们之间很多是需要跨职能组

织的。例如,ID的设计需要考虑到MD的设计,不单单把它想象成一件艺术品,它必须是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软件设计又要考虑到硬件逻辑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所以这都需要项目管理去实现。手机研发企业项目组织不缺少管理工具,但他们缺少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致使项目管理工作无章可寻、不正规;不同部门界面不清楚、有扯皮现象;没有有效的Sourcing管理计划,大家都成了商务谈判员了。

另外,在有些企业中,项目管理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对本身业务不熟悉,缺乏专业知识支撑。我国国产手机品牌的项目管理尚处在较低水平,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相对低下.主要问题是未能在项目中全面系统地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没有形成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虽然目前我国从事项目管理的人数已达数十万,但这些人多数是兼职或转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他们实践经验少,管理水平不高。要么就是技术方面过硬但缺乏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么懂管理,但是对行业缺乏专业了解.不管怎么样,都会造成企业资金、人力、以及时间的浪费.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必须从源头去完善,去规范,去创新。

Rubber key 的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备料→橡胶压制→喷漆→冲压→镭雕→成品包装

先就将这每个流程的详细的制作介绍一下:

1.备料:其实就是把要制造的原始橡胶块和一些配料(主要是色粉和其他一些配剂,)充分合匀,然后挤压成板状,再切成所需要的条状的橡胶,以供后道压制所用.

2.橡胶压制:这一道可是主要工序,一不小心就会出意外,如果橡胶件的很薄或很窄,就有可能在取下的时撕破(原因可能是橡胶件的壁太薄太窄,当时模温高,大约100℃,所橡胶件太软,强度不够)范类见2024的buzzer的外密封件的一条边就是实例;同时也会有毛边(其后道工序冲压不能冲到的)象成型的这种毛边是去不掉的,

3.喷漆:这也是一道难题,因为那可是外观的要害,一不小心就是废品,一般要喷两

道漆,是不同颜色的,以供后面的镭雕用.好来喷完,再来后一道工序.

4.冲压:就是把不要的飞边冲剪掉,留下需要的key,就ok了

不过在这一道工序往往会出现冲压的毛边呀,这也是不允许的事呀,一般的大的圆弧边和直边是不会有毛边的,那么是什么地方会产生毛边呢就是太小圆弧边会产生,多小呢听说是不要小于0.3mm(没有证实)这一点我想可能对我们的机构工程

师在设计rubber part时,要冲压的边的弧度有用呀,好了,在来下一道工序吧!

镭雕:就是激光雕刻,就是把搞好的key放平,一般都有制具定位好,然后激光把key 上面的一层漆雕掉,调出key上面的字样来,如数字键,就是透明的;如果是两层的漆只雕掉一层,留一层,如ok应答键,和开关键就是的,一个的一层漆是红色的,还有个是兰色的.

成品包装:这也没有什么,就是包好,装好出货!

机结构做骨架注意要点

总的原则:先构大面的线,步骤清晰明了,然后拉面,最后拆件线及细节线条。骨架一定要方便更改。

一、绝对不能参照从CAD里导入的线条,只能做参考描线用。描线时要非常接近

导入的线条,如果结构确实需要调整,要先与ID协商。

二、做图的前几个特征就要把整机长、宽、高的线条描出来。

三、不能出现灰色(未加强的)尺寸。

四、尺寸保留一位小数,如果非要两位小数,以为基数。

五、尽量不用样条曲线建大面,也尽量不用圆弧建大面的四个拐角(用椭圆弧,
标尺寸从两端点处标)。

六、描线时先描拆件线,再描零件里的细节线条,细节线条用拆件线作为参照

来标尺寸。

七、一个零件的细节线描完后再描下一个零件,切忌跳跃式描线。

八、按键区域先描OK键,OK键以X轴标尺寸,其它按键只能参照OK键中心标尺寸。

Y轴是可以参照的。

九、骨架里把AB壳及电池盖的分模画出来,把通过Y轴的那个面也画出来。

十、描线的大致步骤先描A壳线条——按键——B壳——电池盖——侧面。

FPC知识培训

1.FPC简介:

大家都知道,FPC在手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普通PCB所不具备的优势,可用来连接LCD与主板;侧键与主板的连接等。

FPC即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该种电路不但可随意弯曲,而且重量轻,体积小,散热性好,安装方便,冲破了传统的互连技术概念。

FPC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可焊性以及易于装连、综合成本较低等优点,软硬结合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柔性基材在元件承载能力上的略微不足。利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FPC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码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然,FPC也具有很多缺点,例如机械强度小,易龟裂;制程设计困难;重加工的可能性低;检查困难;无法单一承载较重的部品;容易产生折、打、伤痕;

产品的成本较高等等。但是这些缺点远远不及它的优点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因此,它在电子及通讯行业得到日趋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2.FPC的材料:

FPC主要由4部分组成:铜箔基板(Copper Film)、保护胶片(Cover Film)、补强胶片(PI Stiffener Film)、接着剂胶片(Adhesive Sheet)。涉及到的体

材料如下:

铜箔(copper):基本分成电解铜与压延铜两种(手机FPC一般常用压延铜箔)。


厚度上常见的为1oz与1/2oz(1/2oz铜厚度= mil=0.018mm。)。

基板胶片(base film):常用材料为PI(聚酰亚胺)。常见的厚度有1mil与1/2mil

两种。

接着剂:厚度依客户要求而决定,一般为环氧树脂热固胶。

保护胶片:表面绝缘用。常用材料为PI(聚酰亚胺)。常见的厚度有1mil与1/2mil。补强胶片:补强FPC的机械强度,方便表面实装作业。常见的厚度有5mil与9mil。

离形纸:避免接着剂在压着前沾附异物,便于穴作业。

补强材料:常用是PI(屏蔽层内补强),FR4(屏蔽层内补强),钢片。

层与层之间的胶:1mil环氧树脂热固胶。

注:1mil=1/1000in=0.025mm。mil也称为毫英寸,密耳(千分之一英寸)。

1mm=40mil。

所有,每层单面板的厚度大概为:保护胶片+热固胶+1/2oz铜箔+热固胶+基板

==0.0675mm。

3.FPC的结构:

FPC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的表层和内层导体通过

属化实现内外层电路的电气连接。一般我们所指的单面板是只有一层铜箔,但其实它一共有5层(包括胶带,不算补强板),双面板9层(常规)。而一般的双面板是中间一层base film,两边有两层copper。

以下两图分别为FPC单面板断面图和双面板断面图:

手机结构工艺

第一部分:机壳类:塑胶壳、塑胶装饰件、塑胶电池盖

一、材料:

1、常用GE的PC+ABS-1200HF和电镀级ABS塑胶料。PC+ABS这种材料的特性是韧性、密

封性好,高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有质感,流动性高,易于注塑成型;电镀级ABS强度比PC+ABS低,主要用于电镀装饰件。目前已经有一种GE的PC+ABS(型号1300HF)既可以喷涂,又可以电镀。

2、其他可使用的材料还有:PC、玻纤加强的PC+ABS、LG和三星的PC+ABS。

二、表面处理工艺:喷涂+UV、电镀、丝印、蚀纹、贴皮革

1、喷涂工艺:

(1)、材料包括油漆、UV(加硬表面,起保护作用)、稀释剂。工厂(或油漆厂)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漆,形成各种配色方案。喷涂方式有手喷和机喷(自动喷涂线)两种,手喷主要是用于给客户打样,确认配色方案,要注意的是,手喷的颜色效果会与机喷存在色差。机喷则是在量产时使用。自动喷涂线一般在80-400米长之间(两喷两涂、三喷三涂),产能在5000-200000件/圈。

(2)、颜色控制:

A、油漆稀释比例、喷漆厚度、UV的光亚度(即通常说的几分消)对颜色效果的影

响比较大;

B、素材的影响---原则上浅色油漆用浅色素材,深色油漆用深色素材;

C、某些特殊颜色必须先喷两次不同的底漆,再过UV,才能体现出好的颜色效果,如红色,一般先喷银漆,再喷红漆。

D、浅色油漆喷涂的问题---浅色油漆的遮光率很低,直接喷在机壳上的话,素材的本色会透出来从而影响颜色效果(尤其是黑色素材),同时容易让主板上的灯光透映出内部结构的阴影;所以浅色油漆一般都要喷两次底漆。

(3)喷涂的不良问题:流平---喷涂面积越大,流平越差;沉点---灰尘(不同颜

色油漆对缺陷的放大作用不同,如高光黑特别明显);积油---与结构有关。

2、电镀工艺:(主要针对装饰件的水镀)

(1)电镀颜色一般有亮银色、枪色。对手机外壳而言,枪色易磨损刮花,且其加工的污染很大。另外,大结构件的电镀对手机信号的干扰非常大,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

(2)亮雾面的实现---电铸模。颜色有亮银色、枪色、珍珠色。亮面一般为银色和深枪色,雾面可以是银色和珍珠色(看上去是雾白色)。

(3)不良现象:沉点---杂质;阻镀油堆积影响装配

第二部分:金属结构件---不锈钢、铝装饰件、镍片装饰件

一、不锈钢、铝装饰件:由五金模具冲压成型,表面处理工艺有:表面机械拉丝(条纹);整体表面氧化形成雾面(对铝材),颜色为金属本色和暗色;表面电镀(亮色、暗色、金色—成本高、须备案);表面腐蚀字体图案(对不锈钢,成本高、效率比较低);表面激光镭雕字体图案(对不锈钢,大面、小面均可)。装配工艺:热熔胶,背胶,结构上加强(如增加扣位)。

二、镍片装饰件:

1、普通厚度镍片-0.25mm:

(1)工艺:制作铜板模具(即母板,根据大小有1*1,1*2,1*4等规格)---镍块

在电解池里电解,镍离子附着在母板表面---剥离后形成第一块带有所需形状的镍

模板,而母板不再使用---对第一块镍模板打磨抛光---再放入电解池吸附镍离子在其表面,剥离后又形成第二块镍模板---重复前一步骤,形成大块的镍模板---进入量产---对产品进行电镀达到各种表面效果(亮银色、金色)---冲型(成品体积有大有小,如听筒装饰件,面壳装饰件)

(2)产能:一个电解池可以放30多块镍模板,每块可以生产几十个镍片;镍离子

附着时间为2-3小时,电镀时间为5-10分钟。

2、超薄镍片-0.08mm:

工艺:用特殊油墨在不锈钢板上丝印出结构形状---放入电解池---镍离子附着成型---电镀---成品(产品的厚度相当于油墨厚度)

第三部分:按键

一、P+R按键:

数字键,功能键,导航键,OK键

材料:主要有PC和硅胶

工艺:

1、喷涂+镭雕+UV:喷涂两次,底漆---字体颜色,面漆---表面颜色

2、电镀(水镀);

3、电镀+镭雕;

4、背面丝印:品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丝印颜色对品质的影响很大,表面处理难度较大,某些颜色能将表面缺陷放大,如黑色(NP313)。

二、金属按键:

1、材料:铜片、低温液态硅胶、AB胶、PET薄膜

2、工艺:铜片加工(0.2mm铜材)---菲林---显影---曝光---蚀刻---第一次电镀(主要是保护表面不被刮伤)---点胶(AB胶)---打磨机(打磨、抛光、CD纹处理)---第二次电镀(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表面电镀多种颜色)---表面金属烤漆(UV)

3、工艺特点:

(1)单层硅胶厚度0.05mm,导电柱0.25mm,PET0.075mm,用PET的目的是便于丝印;

(2)5号键盲点不用点胶,直接由硅胶成型;

(3)用铜材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延展性,易于压铸成型;

(4)不良率约50%;

(5)测试要求:耐磨、高低温、人工汗、百格

(6)硅胶模具:三层板模具,中层板可以自由取出。加工时,先在PET上印好所需颜色效果,将液态硅胶放在PET上,上下模压铸成片状;打开上下模时,硅胶连同PET附在上模上,然后在中层板模具放上液态硅胶,上中下再合模压铸成型。

三、超薄P+R按键:

1、PC部分一般是整片切割成型,主要工艺是背面丝印和背面电镀;背面电镀可以做成金属按键的效果;

2、PC部分不能用亚克力代替,因为亚克力硬度高,易引起按键联动;

3、不良率高:PC切割有一定的难度,易起毛刺,其硬化、电镀不良率较高;

4、PC部分也可以用注塑成型的工艺,由于一般要求厚度为0.4mm,必须用高速注塑机加工。

5、硅胶部分:两层硅胶,一层TPU(TPU位于两层硅胶之间,主要作用是保持按键不变形,易于丝印)

第四部分:镜片

大屏镜片---切割、注塑、IML、IMD;

材料:亚克力(PMMA)和PC

摄像头镜片---玻璃,切割打磨成型

一、切割镜片:

1、表面处理工艺:

(1)电镀(背面真镀):背面真镀比水镀附着力低,易磨损,但镀在背面就不容

易磨损。真镀的材料有金属和非金属的,金属颜色一般有银色和枪色两种,亮度可以调节;非金属可以形成的颜色比较多,工艺相对复杂,尤其是要用光谱仪器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光的波长过滤光线以达到所需的颜色效果。不同的颜色效果加工成本也不同。

(2)表面加硬:将镜片放进加了特殊添加剂的药水中浸泡,加硬后镜片的透光率可提高1-2%。

(3)丝印

(4)贴镭射纸

2、加工工艺:

切割镜片的物料最初是片材,整版进行电镀再切割成型,然后进行褪镀。褪镀时把不需要褪镀的区域丝印上一层特殊油墨进行保护,褪镀完后,根据需要在背面丝印上不同颜色,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

二、注塑镜片:主要用于形状不规则的镜片,如带弧面和台阶的镜片,表面处理工艺与切割镜片类似。

三、IML和IMD镜片:

主要用于有特殊装配工艺要求的镜片,比如需将镜片通过热熔固定在机壳上,由于镜片背面有热熔柱,无法进行背面丝印和电镀,只能在正面进行表面处理。

1、IML镜片:将PET片材薄膜电镀或丝印形成所需表面效果---把薄膜放入模具内--注塑亚克力成型---亚克力和薄膜合成一体,电镀和丝印介质位于两者之间。

这种工艺的不良率很高,主要原因在于加工时会产生气泡;亚克力和薄膜结合不紧密,会剥落起翘。

2、IMD镜片:工艺类似IML镜片,最后两步不同:薄膜与亚克力会分离开来,介质

附在亚克力表面上,须过UV加以保护。

机结构设计绘图时十大要点

总的原则:做结构思路要清晰,做特征一定要为以后改图及重生特征做准备。

1.如果拆零件第一个特征尽量从骨架COPY面,不要零件之间相互COPY面用来拆件(小零件是可以的)。零件之间尽量不要相互参照太多,以免重生失败。

2.凡通过缺省装配的零件要互相COPY面或线的的时候,最好通过外部复制来COPY。

3.通过外部复制面给另一个零件的时候,一定要先COPY出来再用COPY的这个面。

4.做卡扣及螺丝柱、止口等,要成对配作。

5.固定电子元件的时候凡是要用二个零件配合来固定的,要一起做,不然很容易忘记。如MIC。

6.草绘选参照的时候,优先选面,尽量不选边来做参照。

版本少用替换命令,及偏距等不能重定义的命令,除非修改的这个面不再用做其它参照。

8.做图时,配合面大件不能参考小零件,只能小零件参考大零件来作图。

9.尽量不要跳跃式作图,即这里做一步,又跳到另外做一步。

10.如果要参照堆叠板作图,可以在装配里把相关的元器件COPY到零件图中,再在零件里做特征。如果为了防止更换堆叠板造成特征失败,可以在草绘时把参考的主板的参照删掉,再标尺寸

试模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试模时若发现塑件不合格或模具工作不正常﹐就需找出原因﹐调整或修理模具﹐至模具工作正常﹐试件合格为止。塑料模试模中常见问题及调试方法见下表﹐供参考﹕

问题1.主浇道粘模

方法与顺序;1抛光主浇道→2喷嘴与模具中心重合→3降低模具温度4缩短注射时间→5增加冷却时间→6检查喷嘴加热圈→7抛光模具表面→8检查材料是否污染.

问题2.塑件脱模困难

方法与顺序;1降低注射压力→2缩短注射时间→3增加冷却时间→4降低模具温度→5抛光模具表面→6增大脱模斜度→7减小镶块处间隙

问题3.尺寸稳定性差

方法与顺序;1改变料筒温度→2增加注射时间→3增大注射压力→4改变螺杆背压→5升高模具温度→6降低模具温度→7调节供料量→8减小回料比例

问题4.表面波纹

方法与顺序;1调节供料量→2升高模具温度→3增加注射时间→4增大注射压力→5提高物料温度→6增大注射速度→7增加浇道与浇口的尺寸

问题5.塑件翘曲和变形

方法与顺序;1降低模具→2降低物料温度→3增加冷却时间→4降低注射速度→5降低注射压力→6增加螺杆背压→7缩短注射时间

问题6.塑件脱皮分层

方法与顺序;1检查塑料种类和级别→2检查材料是否污染→3升高模具温度→4物料干燥处理→5提高物料温度→6降低注射速度→7缩短浇口长度→8减小注射压力→9改变浇口位置→10采用大孔喷嘴

问题7.银丝斑纹

方法与顺序;1降低物料温度→2物料干燥处理→3增大注射压力→4增大浇口尺寸→5检查塑料的种类和级别→6检查塑料是否污染

问题8.表面光泽差

方法与顺序;1物料干燥处理→2检查材料是否污染→3提高物料温度→4增大注射压力→5升高模具温度→6抛光模具表面→7增大浇道与浇口的尺寸

问题9.凹痕

方法与顺序;与浇口1调节供料量→2增大注射压力→3增加注射时间→4降低物料速度→5降低模具温度→6增加排气孔→7增大浇道尺寸→8缩短浇道长度→9改变浇口位置→10降低注射压力→11增大螺杆背压

问题10.气泡

方法与顺序;1物料干燥处理→2降低物料温度→3增大注射压力→4增加注射时间→5升高模具温度→6降低注射速度→7增大螺杆背压

问题11.塑料充填不足

方法与顺序;1调节供料量→2增大注射压力→3增加冷却时间→4升高模具温度→5增加注射速度→6增加排气孔→7增大浇道与浇口尺寸→8增加冷却时间→9缩短浇道长度→10增加注射时间→11检查喷嘴是否堵塞

问题12.塑件溢边

方法与顺序;1降低注射压力→2增大锁模力→3降低注射速度→4降低物料温度→5降低模具温度→6重新校正分型面→7降低螺杆背压→8检查塑件投影面积→9检查模板平直度→10检查模具分型面是否锁紧

问题13.熔接痕

方法与顺序;1升高模具温度→2提高物料温度→3增加注射速度→4增大注射压力→5增加排气孔→6增大浇道与浇口尺寸→7减少脱模剂用量→8减少浇口个数

问题14.塑件强度下降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 A.整体墙 B.小开口剪力墙 C.联肢墙 D.壁式框架 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3.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120t,K=6×kN/m; =180t,=9kN/m.=240t,=12kN/m;=300t, K=15×kN/m 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 A. <<< B. >>> C. == D. ===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 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 (注N<0.2)( B )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 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 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 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 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 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 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 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 7.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 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 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8.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 B )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时程分析法 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 B.结构高度

(完整)《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卷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卷 姓名计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下列指标哪个增长最快? () A.结构底部轴力 B. 结构底部弯矩 C. 结构顶部位移 D. 结构顶部剪力 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楼层净高的多少?() A. 1/20 B. 1/25 C. 1/30 D. 1/35 3、反弯点法的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之比值大于何值?() A. 3 B. 2.5 C. 2 D. 1.5 4、7度抗震时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的最大间距是多少?() A. 65M B. 60M C. 55M D. 50M 5、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满足下列何种条件?() A. 不得小于2.5h(h为梁截面高度) B. 不得小于2h(h为梁截面高度) C. 不得小于500mm D. 不得小于600mm 6、C类地面粗糙度指的是下列哪项?() A. 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B. 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C.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7、对于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验算的框架结构,当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时,则结构薄弱层位于何处?() A. 任意一层 B. 结构顶部 C. 结构中部 D. 结构底部 8、一规则框架,其底层计算高度为4.5m,用反弯点法近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其底层反弯点高度为何值(单位m)?() A.2.0m B.2.5m C.3.0m D.3.5m 9、在地震区一般不允许单独采用下列哪种结构体系?() A. 框架-筒体结构 B. 框支剪力墙结构 C. 框架结构 D. 剪力墙结构

《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和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配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其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单轴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因为【 C 】 A. 螺旋箍筋参与混凝土受压 B. 螺旋箍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箍筋横向约束了混凝土 D. 螺旋箍筋使纵向钢筋参与受压更强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极限承载力N u有哪项提供【 B 】 A. 混凝土 B. 纵筋 C. 混凝土和纵筋 D. 混凝土、纵筋和箍筋 3.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 B 】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先膨胀后收缩 4.两根适筋梁,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 u【 A 】 A. 配筋率大的,M u大 B. 配筋率小的,M u大 C. 两者M u相等 D. 两者M u接近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求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是因为【 D 】 A. 粘结力方面得考虑 B. 耐久性方面得考虑 C. 抗火方面得考虑 D. 以上3者 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是【 A 】 A.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大,裂缝宽度也愈大 B.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裂缝宽度也愈小 C.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但裂缝宽度愈大 D. 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7.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B 】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8.减小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σs2的措施是【 B 】 A. 加强端部锚固 B. 超张拉 C. 采用高强钢丝 D. 升温养护混凝土 9.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使用中【 C 】 A. 不允许开裂 B. 根据粘结情况而定 C. 有时允许开裂,有时不允许开裂 D. 允许开裂 10.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按下列哪项取值【 D 】 A. 比例极限 B. 强度极限 C. 弹性极限 D. 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二、填空题 11. 所谓混凝土的线性徐变是指徐变变形与初应变成正比。 12. 钢筋经冷拉时效后,其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弹性模量减小。 13. 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应用中,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①ξ≤ξb;②x≥2a’,其中,第①条是为了防止梁破坏时受拉筋不屈服;第②条是为了防止压筋达不到抗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1.0 C 无论何时 q γ=1.4 D 作用在挡土墙上q γ=1.4 12、与b ξξ≤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建筑结构设计期末试题

四 川 大 学 期 末 考 试 试 题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号: 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 任课教师: 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土木02级 学生人数:130 印题份数:140 学号: 姓名: 311n λ??+ ?i q H ,

∑, F

(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贾正甫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03土木工程学生人数:90 印题份数:95 学号:姓名: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共 1 页,本页为第 1 页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号:课序号:0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设计任课教师: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04土木工程学生人数:175 印题份数:200 学号:姓名: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混凝土结构设计真题及答案(DOC)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4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效应组合应取( A )。 A. 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B.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 C. 基本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D. 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2.下列系数中,取值必然大于1.0的是( C )。 A. 结构重要性系数 B.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C. 材料分项系数 D.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3.关于场地液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液化层的厚度愈薄,愈不容易液化 B.液化层埋藏愈深,愈不容易液化 C. 地下水位愈低,愈不容易液化 D.标准贯人锤击数实测值低于临界值愈多,愈不容易液化 4.确定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 A. 设防烈度 B.建筑重要性类别 C. 场地类别 D.设计地震分组 5.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计算时,为简化计算,假定柱两端的约束条件为( B )。 A. 与屋架固接、与基础铰接 B.与屋架铰接、与基础固接 C. 与屋架、基础铰接 D.与屋架、基础固接 6.当采用单吊点吊装单层厂房变阶柱时,吊点的位置应取( D )。 A. 柱顶 D.柱底 C. 柱中 D.变阶处 7.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各柱剪力的分配取决于( B )。 A. 柱截面惯性矩之比 B.抗侧刚度之比 C. 柱截面面积之比 D.梁柱线刚度之比 8.非抗震设计时,高层与多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影响结构内力与变形的主要荷载(作用)是( A )。 A. 水平风荷载 B.竖向活荷载 C. 温度作用 D.竖向恒荷载 9.一般情况下,下列结构体系中抗侧刚度最小的是( A )。 A. 框架结构 B.筒体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框架剪力墙结构 10.用D值法计算壁式框架时,对剪切变形和刚域的处理原则是( C )。 A. 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忽略梁柱节点处刚域的影响 B.忽略剪切变形的影响,考虑梁柱节点处刚域的影响 C. 考虑剪切变形和梁柱节点处刚域的影响 D.忽略剪切变形和梁柱节点处刚域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集和答案(精心整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 一、填空题(共48题)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 1'=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 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 ()(,,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1.7~2.7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 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 为宜。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 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 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 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 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 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

常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比较

常用结构软件比较 本人在设计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多个结构计算软件,加上自己也喜欢研究软件,故对各种软件的优缺点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对各个软件作一个评价,请各位同行指正。本文仅限于混凝土结构计算程序。 目前的结构计算程序主要有:PKPM系列(TAT、SATWE)、TBSA系列(TBSA、TBWE、TBSAP)、BSCW、GSCAD、 SAP系列。其他一些结构计算程序如ETABS等,虽然功能强大,且在国外也相当流行,但国内实际上使用的不多,故不做详细讨论。 一、结构计算程序的分析与比较 1、结构主体计算程序的模型与优缺点 从主体计算程序所采用的模型单元来说 TAT和TBSA属于结构空间分析的第一代程序,其构件均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其中梁、柱均采用简化的空间杆单元,剪力墙则采用空间薄壁杆单元。在形成单刚后再加入刚性楼板的位移协调矩阵,引入了楼板无限刚性假设,大大减少了结构自由度。 SATWE、TBWE和TBSAP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墙元,SATWE和TBSAP还加入了楼板分块刚性假设与弹性楼板假设,更能适应复杂的结构。SATWE提供了梁元、等截面圆弧形曲梁单元、柱元、杆元、墙元、弹性楼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和矩形薄壳单元、四节点等参薄壳单元)和厚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厚板单元和四节点等参厚板单元)。另外,通过与JCCAD的联合,还能实现基础-上部结构的整体协同计算。TBSAP提供的单元除了常用的杆单元、梁柱单元外,还提供了用以计算板的四边形或三角形壳元、墙元、用以计算厚板转换层的八节点四十八自由度三维元、广义单元(包括罚单元与集中单元),以及进行基础计算用的弹性地基梁单元、弹性地基柱单元(桩元)、三角形或四边形弹性地基板单元和地基土元。TBSAP可以对结构进行基础-上部结构-楼板的整体联算。 从计算准确性的角度来说 SAP84是最为精确的,其单元类型非常丰富,而且能够对结构进行静力、动力等多种计算。最为关键的是,使用SAP84时能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单元划分,其计算模型是最为接近实际结构。 BSCW和GSCAD的情况比较特殊,严格说来这两个程序均是前后处理工具,其开发者并没有进行结构计算程序的开发。但BSCW与其计算程序一起出售,因此有必要提一下。BSCW一直是使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个框剪结构计算软件,这个程序应属于空间协同分析程序,即结构计算的第二代程序(第一代为平面分析,第二代为空间协同,第三代为空间分析)。GSCAD则可以选择生成SS、TBSA、TAT或是SSW的计算数据。SS和SSW均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其中SS采用空间杆系模型,与TBSA、TAT属于同一类软件;而SSW根据其软件说明来看也具有墙元,但不清楚其墙元的类型,而且此程序目前尚未通过鉴定。 薄壁杆件模型的缺点是: 1、没有考虑剪力墙的剪切变形。 2、变形不协调。 当结构模型中出现拐角刚域时,截面的翘曲自由度(对应的杆端力为双力矩)不连续,造成误差。另外由于此模型假定薄壁杆件的断面保持平截面,实际上忽略了各墙肢的次要变形,增大了结构刚度。同一薄壁杆墙肢数越多,刚度增加越大;薄壁杆越多,刚度增加越大。但另一方面,对于剪力墙上的洞口,空间杆系程序只能作为梁进行分析,将实际结构中连梁对墙肢的一段连续约束简化为点约束,削弱了结构刚度。连梁越高,则削弱越大;连梁越多,则削弱越大。所以计算时对实际结构的刚度是增大还是削弱要看墙肢与连梁的比例。 杆单元点接触传力与变形的特点使TBSA、TAT等计算结构转换层时误差较大。因为从实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 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201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1. 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D )。 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2. 下列钢结构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的是( B ) A.轴压柱的失稳破坏 B.疲劳破坏 C.钢板受拉破坏 D.螺栓杆被拉断 3.刚结构表面长期承受某一温度下的辐射热时,需加隔热保护层。该温度是( A ) A.150° B.250° C.320° D.600° 4. 在钢构件中产生应力集中的因素是( D ) A.构件环境温度的变化 B.荷载的不均匀分布 C.加载的时间长短 D.构件截面的突变 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C )? A、建筑物的体型 B、屋面坡度 C、建筑物所处地面的粗糙程度 D、建筑面积 6.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的水平位移曲线属于( B )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 7.下列哪一项属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B ]

A.墙体裂缝开展较大; B.简支梁形成塑性铰; C.水池渗水; D. 简支梁挠度较大。 8.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适用于( D ) A.结构抗倾覆验算 B.结构抗滑移验算 C. 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 D.结构裂缝控制验算 9. 建筑钢材的伸长率与( C )标准拉伸试件标距间长度的伸长值有关。 A到达屈服应力时B到达极限应力时C 试件断裂瞬间D 试件断裂后 10. 结构工程中使用钢材的塑性指标,目前最主要用( B )表示。 A流幅B 冲击韧性C可焊性D 伸长率 11. 关于框架梁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A.梁端截面:+Mmax、Vmax B.跨中截面:±Mmax C.梁端截面:+Mmin、Vmax D.跨中截面:-Mmax 12、关于混凝土内配置受力钢筋的主要作用,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C ] A.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 B.提高结构或构件的变形能力; C.多用钢筋,为了承受构件中的压应力; D.承受构件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拉应力。

建筑结构设计期末试题

一、 计算题(每题20分, 共60分) 1. 某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外纵墙第三层墙体的受力如图1所示,试根据所给条件验算墙体顶截面和底截面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已知: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0a =196mm, 窗间墙宽 1.8m, 墙厚 370mm, MU10砖, M2.5混合砂浆, f=1.3N/2mm ,计算高度0 3.3H m =, []22β=, 顶截面取 0.668?=, 底截面取0.856?=。 2. 某双跨钢筋混凝土排架柱承受风荷载如图2,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排架的剪力和弯矩。已知条件: u H H λ=,u l I n I =, 411311131811n C n λλ????+- ? ?????=??+- ??? , 2133uA uC I I ==×6104mm ,7200uB I =×6410mm 。 lA lB lC I I I ===12305× 6410mm 。 11i i R C q H = , 11 1i i i n i V F F δηδ==∑ , 3 11c l H C E I δ= 。 3. 某二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3所示,梁、柱线刚度已分别标于图中,试用D 值法计算各柱剪力。 已知: 一般层:边柱24 2c i i i i +=,中柱12342c i i i i i i +++=,2i i α=+ ; 底层:边柱2c i i i =, 中柱12 c i i i i +=, 0.52i i α+=+; 1jk jk n jk D V F D =∑∑ , 212c jk jk i D h α= 。 问答题(每小题10分, 共100分) 1.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采用塑性方法设计时,为了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采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满足的三项基本要求是什么?(1、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不宜超过25%;2、调幅洁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不应超过0.35,也不宜小于0.1;如果截面配有受压钢筋,计算ξ时可以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当采用冷拉钢筋时,ξ不宜大于0.3;3、用弯矩调幅法确定调幅后相应的跨内弯矩时,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2. 欲求某四垮连续梁的第一跨跨中最大弯矩、第二支座绝对值最大负弯矩及第一支座内边缘最大剪力时, 其活荷载布置方式如何? (请给出活荷载布置示意图)(1、求第一跨跨中最大弯矩,应将活荷载布置在第一跨和第三跨;2、求第二支座绝对值最大负弯矩,应将活荷载布置在第一、第二和第四跨;3、求第一支座内边缘最大剪力,应将活荷载布置在第一跨和第三跨。) 3. 影响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房屋空间性能的因素很多,具体包含屋盖刚度、横墙间距、屋架的跨度、排架的刚度、荷载类型、多层房屋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标准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a /h0≤1 B、0.1<a/h 0≤0.75 C 、a/h 0≤0.1 D、受拉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率均 较低 4、( )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 力,因而广泛的应用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 A、框架 B 、剪力墙 C 、框架-剪力墙 D 、框 架-筒体 5、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的层间侧移最大。 A 、顶层 B 、底层 C、中间层 D 、顶层和底层 6、砌体结构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则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 )。 A 、0.9 B 、0.85 C 、0.75 D 、0.7+A 7、砌体局部受压可能有三种破坏形态,( )表现出明显的脆性,工程设计中必须避免 发生。 A 、竖向裂缝发展导致的破坏——先裂后坏 B 、劈裂破坏——一裂就坏 C 、局压面积处局部破坏——未裂先坏 D 、B 和C 8、( )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的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 框架计算。 A 、弹性方案 B 、刚弹性方案 C、刚性方案 D 、B 和C 9、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 ) 同时考虑。 A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三者 B 、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中的较大值,与雪荷载 C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值,与积灰荷载 D 、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10、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引起的内力。 A、风荷载 B、吊车荷载 C、恒载 D 、屋 面活荷载 11.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A 对结构有利时q γ<1.0 B 无论何时q γ>1.0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A、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情况下。 A、

A 、弹性方案 B 、刚弹性方案 C 、刚性方案 D 、B 和C 9、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 ) 同时考虑。 A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三者 B 、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中的较大值,与雪荷载 C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值,与积灰荷载 D 、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10、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引起的内 力。 A 、风荷载 B 、吊车荷载 C 、恒载 D 、屋面活荷载 11.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A 对结构有利时 q γ< B 无论何时q γ> C 无论何时 q γ= D 作用在挡土墙上q γ= 12、与 b ξξ≤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A 10.5s b γξ≥- B min ρρ≥ C 20(10.5)c b b M f bh ξξ≥- D 2s x a '≥ 13、与V≥ f c bh 0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 A min sv sv ρρ> B max sv sv ρρ≤ C 0.24 t yv f f ρ> D 0.24t sv yv f f ρ< 14、混凝土的收缩( ) A 随混凝土的压应力增大而增大 B 随水灰比增大而增大 C 随混凝土密实度增大而增大 D 随养护齢期增大而增大 15、混凝土连续梁按塑性设计时的破坏是指() A 形成机构 B 某一截面钢筋屈服 C 几个截面钢筋屈服 D 塑性铰转动很大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建筑结构》期中试卷B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的、、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按随时间的变异,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 3、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T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 4、结构功能的极限分为、两类。 5、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宜采用强度等级较的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宜选较直径,箍筋采用式箍筋。 6、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当情况时,构件的稳定系数φ=1。 7、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指。(2分) 8、在采用II 级钢筋配筋的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9、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往往受到纵向弯曲的影响,当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为 时可以不考虑挠度对偏心距的影响。 10、偏心受压构件在纵向弯曲影响下,其破坏特征有两种类型,对于长细比较小的短柱属于破坏;对于长细比较大的细长柱,属于破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分别取()。 A、一级1.3,二级1.2,三级1.1 B、一级1.2,二级1.1,三级1.0 C、一级1.1,二级1.0,三级0.9 D、一级1.0,二级0.9,三级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D、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3、对于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 B、钢筋表面应光滑,与混凝土粘结较牢 C、钢筋和混凝土之间产生吸附作用 D、混凝土保护钢筋免于锈蚀,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 4、适筋梁破坏的特征是()。 A、受拉钢筋先屈服,然后受压混凝土被压碎。 B、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受拉钢筋不屈服。 C、受拉钢筋一屈服构件就达到最大承载力,混凝土未被压碎。 D、构件一出现裂缝马上发生破坏。 5、正常设计的梁发生正截面破坏或斜截面破坏时,其破坏形式分别为()。 A、超筋梁破坏或斜压破坏 B、适筋梁破坏或剪压破坏 C、适筋梁破坏或斜压破坏 D、少筋梁破坏或斜拉破坏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D答案

齐铁职大远程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02级各教学点《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考试题D答 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7题,第1、2页; 1?轴心受压构件,其最大压应变取为(0.002)。 2?铁路桥梁中所用的钢筋是(A3)、(A5)和(T20MnSI )。 3. 在钢筋图上,屈服台阶是指(变形增大而应力不变的一个过程)。 4. 钢筋的容许应力或计算强度的主要依据是(屈服极限)。 5.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极限强度大于屈服点( 1.5 )倍。 6. 混凝土的黏结力主要由(摩擦力)、(胶着力)和(咬合力)。 7. 因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胶着力和摩擦力无法显著提高,故提高黏结 力的主要途径应是(采用变形钢筋)。 8. 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梁在计算中可遇到两大类问题,即(复核问题)和 (设计问题)。 9. 若用S L表示受拉区对中性轴的面积距,而用S a表示受压区对中性轴的 面积距,贝U S L和S a应满足的关系式应是(S L=S a)。 10. a为(相对受压区高度),其值与(配筋率和钢筋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 比)有 关。 11. 受弯构件裂缝的主要形式有(受拉翼缘裂缝)(斜裂缝)和(腹板竖 直裂缝)。 12.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极 低)。 13. 在受弯构件的应力阶段I a中:受拉钢筋的应力大约为(30)Mpa. 14. 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应限制在(0.2 —0.3 )mm. 15.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计算的理论有三种:即(滑移理论).(无滑移 理论)和(一般裂缝理论)。 16. 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和(经验性的计 算宽度公式)。 17. 最大配筋率卩max是指(界限破坏时的配筋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试题(含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 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 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 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 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 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 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 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