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对策与战略

摘要: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聚

Abstrac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high-tech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within year2002-2006,by the measurement,which is called regional Gini-coefficien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is high,and it is raising year by year.However,high agglomeration level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low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strict high-tech industry. In addition,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explain these phenomena accordingly.

Keywords:High-tech Industry;Regional Gini-coeffic ien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脚步放缓的形势下,经济竞争的焦点逐渐由以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由此派生的高新技术产业,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以激活本国经济的发展。如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空间集聚趋势。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但以往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关注宏观分析多,微观剖析少。因此,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将区位基尼系数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指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为测算基础,采用多项式法,运用R-2.8.0统计软件编程计算2002~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

1.产业集聚的测度指标

产业集聚现象的测度工作是推动产业集聚理论进一步深化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主要有:标准差系数,集中率,CR指数,赫芬达尔-赫尔西曼(HHI)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散度等。较之其他测度指标,区位基尼系数的优势明显,第一,可以采用产业产值、产业人口就业、产值增加值等多种指标来计算,适用性强;第二,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的不同层次;第三,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方便地计算。因此,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来测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2.区位基尼系数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基尼(Gini)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一个精确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1986年,基布尔等人(Keeble etc.)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产业在地区分布的均衡程度,由此产生了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变化。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行业相当于平均分布在各个地区;反之,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不一致的,行业可能集中分布在一个或几个地区,而在大部分地区分布很少,该行业的集中程度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水平越高。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1.研究样本及数据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的划分,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五大类行业进行实证分析,这五大行业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本文中的地区按照我国行政区划分,涉及31个省、市及自治区。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采用的基础指标为反映行业规模的当年价总产值,其数据口径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时间为2002~2006年。

2.集聚效应分析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指标——

—区位基尼系数,利用R-2.8.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2002~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集聚效应水平进行编程测算,计算结果见下表。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刘頔王斌会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224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9月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基尼系数最大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02~2006年均达到了0.85以上。事实上,以广东,上海,江苏为首的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其总产值在这5年期间均占到了整个行业总产值的98%,其中又以广东省为最,占到了近40%。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对进口部件进行加工改造,东部沿海地区在信息和商品流通速度上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同时,这些地区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因而该行业的集聚水平非常高。紧随其后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集聚水平也比较高,五年的区位基尼系数都在0.75以上,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一样,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都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集中了该行业90%以上的生产总值。

第二,区位基尼系数最小的是医药制造业,均值仅为0.47,远远低于其他几个高新技术行业。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布局分散,集聚水平较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

第三,从基尼系数的变动幅度来看,2002~2006年,除了航空航天制造业外,其余四个高新技术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区位基尼系数最小的医药制造业其上升幅度却是最大的,达到了5.26%,这说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聚集水平上升较快,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规模及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企业在逐渐退出市场。而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聚集水平程略微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先期投入资金较大,且和国家安全关系密切,规模较小。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对2002~2006年五大高新技术行业集聚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程逐年上升趋势。在这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及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外在性、市场关联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受市场因素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产业的生产要素不断向东部地区聚集是分不开的,东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地位正在日益形成和加强。但是医药,医疗行业集聚水平低,出现重电子轻医药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资源要素的高新技术行业,不要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盲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低下,行业集聚水平较低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税收、财政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最后,各地区因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已有的产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建成一批具有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研发基地,避免采取统一的发展战略,造成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注:本文为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7B030603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刘志坚,侯春峰.论产业集聚的测度——

—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3).

[3]王斌会,赵景仁.科技基尼系数与地区贡献率差异比较[J].商业时代,2006,(10).

[4]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頔(1985年-),女,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数量经济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王斌会(1965年-),男,陕西陇县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

行业200220032004200520062002~2006年变动幅度医药制造业0.45770.46390.47080.47920.4818 5.26%

航空航天制造业0.71030.73580.72930.73430.6885-3.0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75600.77270.79320.79260.7911 4.64%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0.85710.87480.86750.87410.8718 1.71%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0.65170.65570.66760.68060.6836 4.90%

2002~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基尼系数

225

2009年9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2011年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名单

201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 01 中关村科技园 02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03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4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5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06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8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09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0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 广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电谷 23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27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 28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 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7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0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2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 包头稀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4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5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6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7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8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9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0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1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2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54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1月8日新增) 55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6 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57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58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9 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0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1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舍弃了自己搜索图片视频等资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通过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总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知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学习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重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方法: 上网搜索、合作探究,调查报告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入教室。轻点鼠标,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入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带给我们的便利。今天,我们将地理课安排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验,来点击感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拟定了一份调查报告,需要各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要求,合理分工,认真准备。让我们比一比,在成果展示中,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展示调查报告,小组合作探究:

四、小组展示、点评总结

五、教学反思: 1、注重了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在自身体验中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可感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能力。 3、利用了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教学。但课堂掌控不够,有少数几个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做到真正让网络为学习服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探讨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树立忧患和责任意识。 3、认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学习重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解析国家级高新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何为高新区呢? 高新区时指: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高新区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手续是,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 高新区创业的历程 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截至2010年,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了69个,其中有13个是在2010年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鲜明的特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2020-2025年中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错位竞争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错位竞争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错位竞争策略概述 (8) 第一节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错位竞争策略研究报告简介 (8) 第二节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错位竞争策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9) 一、研究原则 (9)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研究企业错位竞争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1) 一、重要性 (11) 二、研究意义 (11)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工业制造数据系统概述 (13) 第二节我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4) 一、工业制造数据系统所处行业分类及依据 (14) 二、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14) 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4) 四、行业技术特点 (17) (1)非标定制化 (17) (2)柔性化 (18) (3)智能化 (18) 五、行业进入壁垒 (18) (1)技术壁垒 (18) (2)客户资源壁垒 (19) (3)人才壁垒 (19) (4)资金壁垒 (19) 六、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 (19)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9)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9) 第三节2019-2020年中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 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20) 二、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市场发展状况 (21) 第四节2019-2020年我国工业制造数据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1) 一、行业竞争格局 (21) 二、行业内主要企业 (22) (1)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22) (2)Synatec公司 (22) (3)Sarissa公司 (23) 第五节企业案例分析:先惠技术 (23) 一、2020年公司经营情况 (23) 二、公司的竞争优势 (24) 三、公司的竞争劣势 (26) 第六节2020-2025年下游需求应用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26) 一、汽车行业整体供求状况 (27)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076 专题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栾恩杰1,王崑声2,袁建华2,胡良元2,赵滟2,李涛2,蒲洪波2,崔剑2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100088;2.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48) Luan Enjie 1, Wang Kunsheng 2, Yuan Jianhua 2, Hu Liangyuan 2, Zhao Yan 2, Li Tao 2, Pu Hongbo 2, Cui Jian 2 (1.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Beijing 100088, China; 2. China Aerospace Academy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8, China) 摘要:卫星及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在对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及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总体情况、关键产品、产业链及产业环境,通过剖析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星应用;空间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强国中图分类号:V4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atellite application is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merging strategic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accelerating momentous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improving policy environment, persistence in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adopting a glob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 satellite application; space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pace powers 一、前言 卫星及应用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卫星及 应用产业发展,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对引领科技创新与科学发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铸就航天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6-05-21;修回日期:2016-06-21 作者简介:栾恩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系统工程;E-mail: pepsijian@https://www.doczj.com/doc/7610054322.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2014-ZD-7)本文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中《卫星及应用产业》改写本刊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610054322.html,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12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分析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区一般可以分为自由港(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3大类型。20世纪中叶以来,开发区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近20多来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中国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增长点。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国开发区的两种不同形态,它们交相辉映,在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主体结构、整体功能、宏观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异点。本文将以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为背景,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为主线,从整体上对中国两类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两类开发区未来创新的总体设想和发展模式。 1 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 开发区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区域载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孕育、生长、发展3个时期。 1.1 孕育时期(16世纪以前) 开发区最早的历史发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腓尼基。为了扩大贸易往来,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曾将其南部海港提尔及其北非殖民地迦太基划为特殊商业贸易地区,并为进出该地区的外国商船提供安全通行的保障,使其不受任何干涉和限制。这便是世界上开发区最初的萌芽和雏形。 1.2 生长时期(16~20世纪中叶)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世界上最早以自由港正式命名的开发区是1547年意大利创建的热那亚湾雷格亨(今里窝那)港。雷格亨自由港的创建,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开发区终于在世界诞生。17~18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1661年)、法国的马赛(1669年)、西班牙的直布罗陀(1705年)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辟建。 19世纪,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德国的不来梅和汉堡(1882年)等城市先后被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方为自由贸易区。 20世纪初,瑞士、希腊、瑞典等国相继设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也从193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对外贸易区。1948年巴拿马辟建了科隆自由贸易区。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世纪中叶,全世界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它们大大促进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1.3 发展时期(20世纪中叶以来) 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世界范围相继出现了以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为特征的两种新型的开发区形态。 20世纪70年代,波及全球的石油危机以及随之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迫使许多出口加工区不得不寻求转型,一些条件较好的出口加工区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化,逐渐发展成为科学工业园区。 科学工业园区最早起源于美国。1951年斯坦福研究园的诞生,不仅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世界各国建设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历史先河。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工业园区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而不断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球各种类型的科学工业园区约有1500多个,它们强劲地推动着区域经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赵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国家制定了多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863计划。也建成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几年依靠几个“五年计划”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国家政府和我国企业都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致力于解决他们,从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整体而言已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居世前列。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断建成,9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地。东部地区高兴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研发投入逐年提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5年以来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经费年均增长25%以上。在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企业。并且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明显提高,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由简单的加工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新产业相比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其科技投入占总产业的比重和自主开发能力,还是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国际竞争能力,以产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高新产业技术密度不高、掌握的核心技术严重不足、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高345经费投入是衡量产业技术和知识密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经合组织在其发表的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题的报告中甚至将其列为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舍弃了自己搜索图片视频等资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通过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总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知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学习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重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方法: 上网搜索、合作探究,调查报告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入教室。轻点鼠标,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入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带给我们的便利。今天,我们将地理课安排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验,来点击感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拟定了一份调查报告,需要各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要求,合理分工,认真准备。让我们比一比,在成果展示中,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展示调查报告,小组合作探究:

2、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3、支流、分段 河流特征:上游、中游、下流 人河关系:1、开发利用 2、治理保护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滔滔黄河水从天上而来,蜿蜒曲折,东流入海。请同学们读课本49页文字和黄河图,找出以下地理事物并尝试动手画出它们: 1、黄河的发源地为山脉;黄河注入的海洋是。全长千米、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为我国的第二河。 2、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 3、找出黄河主要的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4、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和旧孟津,并读图看一下它们所在的省区分别是哪个?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以整合中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 研究机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以整合中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 研究机构。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是梦丽啦国际集团直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院以梦丽啦国际集团、综极网络科技+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为依托,整合来自中国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 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战略规划、文化产权交易、网络建设、团队培训、品牌推广、投资促进等系列活动。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平台,文化产业互联网网站平台,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各专门领域的研究与成果交流,为全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和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的精英人物确立了两大标杆系统。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了解决文化产业领内人才需求,研究院与各省合作定期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高级培训,打造"文化产业 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这一品牌培训,提高文化界在基础上培育升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 送了大量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使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 发展通道。针对文化产业管理领域或具体行业,组织各类型的长期、短期、中期的专业研修 和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了"文化产业人才工程"这一品牌。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201125124710).docx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目录 2003 科学技术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编制说明 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挥科技优势,落实科技兴贸行动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999 年科技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2000 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实践证明,《目录》对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落实有关鼓励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针对海关商品编号的调整和近年来《目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科技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组织对2000 版《目录》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形成了 2003 版《目录》。 2003 版《目录》是在2000 版《目录》的基础上,经企业申报和地方有关部门推荐,根据《目录》调整的原则和相关规定,经专家评审而确定。本《目录》所列产品共计1875 项。 本《目录》为便于有关部门操作、企业查询和报关便利,参照《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商品编号排序实行新的排序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其中部分产品按照《海关报关实用手册》细分到十位海关商品编号,同时对产品的界定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描述,这为相关部门和企业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方便。在《目录》的实际使用中,产品出口时,填报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必须与《目录》上所列的海关商品编号、产品、汉字名称完全一致。如《目录》中产品的

海关商品编号与实际出口报关时归类的海关商品编号不一致,则以海关确定的商品编号为准。 《目录》中的产品在出口时应遵守国家有关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 本《目录》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关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 技术领域代码的说明 为便于《目录》使用者了解产品所在的技术领域,本《目录》按照科技部 确定的技术领域范围,将产品划分为九类,并用代码标识。技术领域代码设立 如下: 01 ——电子信息 02 ——软件 03 ——航空航天 04 ——光机电一体化 05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06 ——新材料 07 ——新能源和节能产品 08 ——环境保护与地球海洋 09 ——现代农业 序号海关商品编号产品名称1银杏叶提取物 2微生物多糖及糖脂 3香菇多糖 42102100高活性干酵母 5黄原胶多糖 6灵芝孢子粉 沙棘黄酮、沙棘精 7 粉、沙棘油胶囊 描述技术领域中药职务提取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05 05 05 05黄原胶为一种发酵产物,增稠剂、稳 05定剂,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 中药灵芝的孢子,提高免疫功能。05植物沙棘果实的提取物,止咳化痰, 消食化滞,活血散淤,提高免疫功能,05抗肿瘤,抗氧化,抗放射,抗过敏等。 8特制红曲RYⅠ、 RYⅡ05

对中国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精编

对中国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对中国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 【正文】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 ,不断涌现。高校也不例外,校办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一些高校的科技企业已形成强劲势头,取得了丰硕成果。燕山大学科 技产业十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 将以燕山大学科技产业为例就其在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着的诸多 矛盾和困难进行阐述,以便使高校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展自 身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燕山大学科技产业从1990年开始起步,主要是以我校的传统 优势专业轧钢与锻压为技术后盾,以我校的优势科技成果为基础,建

立了“双层卷焊管厂”和“燕山大学汽车附件厂”,经过10年来的 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两厂的产值从1991年的69.5万元, 发展到1998年5500万元,利润也从7.3万元发展到800 万元。然而伴随着校办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对高校科技产业在 观念上的分歧确始终存在,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高校兴办科技产业是 不务正业,只有企业才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渠道,而高 校只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兴办企业来转化成果是劳民伤财,冲击 了教学和科研。另外,受高校科技人员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部分 人持有单纯依靠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倾向于重视理论 ,轻视实践;重视科学,轻视技术;重视成果,轻视运用,习惯于以

成果鉴定为终点,把成果转化视为科研工作之外。这些观念极大地阻 碍了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高校科技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 识,充分理解高校兴办科技产业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高校不仅具有教学和科研功能,而 且还应具有以技术辐射为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兴办科技产业是 高校向社会辐射技术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教学, 科研和产业三结合基地。高校兴办科技产业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商 品化和产业化,有利于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和改善办学条件,它是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一个重要生长点。 二、从国情、校情出发兴办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高校兴办科技产业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很多高校都积极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庞大的市场规模 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参 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分工.迅速增大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1、规模不断扩大.但出口产品种 类单一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 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 额从1995年的100.91亿美元增长到 2005年的2182.5亿美元.在2004年 首次出现顺差,顺差金额为44.1亿美 元。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种类单一,计 算机与通讯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 占到了绝大多数。据2005年我国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分类统计.计算机与通 讯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出口额 为2016亿美元,占到总出口额的 91.3%,而其他7项只占到总额的7.7% 2、出口企业以三量为主.对外依 赖度较大 从高新技术出口企业性质来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内资企业竞争 力不强,对外商的依赖程度过高。从口口口 出口的现状研究蒋树军 2002年到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体是三资企业。其占高新技术产品总出口额的八成多,并且这个比重还在上升;相反,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15.07%下降到7.4%: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增长速度较快,但总量不大。 3、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 从贸易方式来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据2004.年中国海关统计,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为147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9.3%;同期,一般贸易出口121.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的5.6%。且从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13额排前15名的商品来看我国加工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即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及关键零件,出口成品。 综上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位于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的低端。整体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拥有较少的自主产权.处在以外资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的发展阶段。 二.爱国近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1)知识产权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 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贸易比重高.近年来,加工贸易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少。尤其是近两年频繁出现的如DVD、路由器等众多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制约。据分析.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5%,按我国当年工业产值利润率计算,约占机电产品出口利润的30%。随中国加入全球化分工的深人,知识产权的影响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仍比较突出。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高新技术产品出1:7结构产生影响。 2003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退税率的调整在短期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如2004年l-6月。出121退税率保持17%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3.3亿美元,增长94.6%, 于一身,按照大数法则原理和保险经营规律。必须通过再保险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在农业风险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农业再保险显得更为重要。 ..6.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立法都相时健全 皿宣!查竺苎垫塑:皇 美国的农业保险原则上实行自愿 保险,但由于1994年美国<农业保险 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 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 利计划,如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价 格补贴和保护计划等;必须购买巨灾保 险,然后才能追加购买其他的保险。这 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实上的强制 保险。日本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对具有 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实行强制保险对 达不到规模的农户,实行自愿保险。 f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 、责任蝙辑:耿午,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运行现状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运行现状 稳增长,高新区支撑作用逐渐显现 2014年,全国高新区共有74275家企业纳入统计,115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26754.5亿元、工业总产值169936.9亿元、净利润15052.5亿元、上缴税额13202.1亿元、出口创汇4351.4亿美元,剔除2014年新升级1家高新区的影响因素,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创汇的增速分别为13.4%、12.2%、20.9%、19.5%、5.2%。 图表52013-2014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2014年,115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9607.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重达10.9%,其中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的为4家,30%以上的为13家,比重达到20%以上的为33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实际上缴税费总额为13202.1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9158亿元)比重达11.1%,较2013年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表示,国家高新区在经济规模总量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重质量,高新区保持高效集约发展 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高效集约利用。2014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人均创造价值的能力继续提升,人均经济效益指标较2013年稳步提升。2014年,国家高新区人均

营业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额、人均出口总额分别为148.5万元、111.3万元、9.9万元、8.6万元、2.8万美元,同比增长8.7%、7.5%、15.9%、14.5%、0.9%。 图表62013、2014年国家高新区人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同时,国家高新区经济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企业共实现营业利润16432.9亿元,以原114家国家高新区同比,营业利润增长18.3%,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3.3%)的5.5倍;园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6.6%、19.9%和20.6%,以原114家国家高新区同比,利润率、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分别提高6.6%、2.0%和0.5%;2014年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29.5万元/人,是全国劳动生产率(7.2万元/人)的4.1倍。 图表72013、2014年国家高新区经济状况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21世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初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取胜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及其相关政策等各个方面,本文针对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迈入新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刻不容缓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世界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而附加值高、渗透性强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各国竞争的制高点。支撑经济竞争的产业技术水平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竞争优势进一步向拥有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倾斜。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 1世纪初期,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集约化的方向转变,利用产业升级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矛盾。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握现状是提出对策的基础。 【内容提要】2l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科技发展的新纪元,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技术革命浪潮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于中国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革命;经济社会变革 一、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大趋势 在2l世纪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第一,技术自身自主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二,科学发展状态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必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以上影响21世纪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大趋势。第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l世纪初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将成为“世纪工程”。它将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其一,预计未来20年,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减半的被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而与之并行的处理技术难度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预计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级。过去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近两年达到每半年翻一番。其二,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5——1998年,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占l/3以上。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6年不足40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2.6亿户,预计到2005年将超过10亿户。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贸易总额已达150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可能将会有1/3通过电子商务实现。 第二,生物学世纪正处在创新浪潮中,生物技术将得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改造生命,定向进化成为生物技术的新热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实现。一系列大型计划如《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预测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10年》、《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的实现,特使生物技术崛起。现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用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