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馈维护技术标准

天馈维护技术标准

天馈维护技术标准
天馈维护技术标准

天馈维护技术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附件三、天馈代维工作技术标准

(一)天线安装方式和要求

1.全向天线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2.5m。

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支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5cm)

全向天线安装时必须保证天线垂直。(允许误差±°)

2.定向天线

同一扇区两个单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上间距应大于空间分集距离。相邻的两个扇区之间两天线的水平间距应大于0.5m。

此处单极化空间分集距离可参照以下工程经验公式执行:

d>h/11, d:空间分集距离,h:天线挂高

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主瓣辐射面方向上,前方范围10m 距离内无任何金属障碍物。

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20cm。天支底端应比天线长出20cm,以保证天线的牢固。

微波天线与CDMA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CDMA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天线安装在楼顶围墙上时,天线底部必须高出围墙顶部最高部分,应大于50cm。

当天线安装在外墙面时,天线主瓣方向与外墙面夹角应大于45 o。

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水平间距≥30m,垂直间距≥15m 天线方位角必须和设计要求相符合。(允许误差±5°)

同一扇区两个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必须一致,(允许误差在±5°)天线俯仰角必须和设计要求相符合。(允许误差±°)

3 GPS天线

GPS天线安装应牢固,应能适应各种天气状况。应安装在坚固的金属框架上,不能使用木头,塑料等材料。应用螺栓固定,不能使用绳、塑料、钉子、木材、线等固定。所有外部接头都必须使用黑色防水胶带保护,胶带需将接头全部覆盖,并在接头两端延长5厘米,中间不能有缝隙。

GPS 天线应与地平面垂直,夹角应为90°± 2°。

以GPS天线为圆心,在天线所在水平面上方可作一半球面,在仰角10°以上的球面部分,障碍物的投影面积应小于球面面积的25%,而且障碍物不应过于集中(所有的阻挡不可以只存在于半球的一个半区之内)。GPS 天线应距铁塔边缘0.3米,应在铁塔南侧(北半球),以保证GPS 天线至少可以接收四颗卫星。

GPS天线在所属区域不是最高点。GPS天线不能安装在铁塔顶端。GPS应安装在具有接地装置的锥体雷电保护区内。如果GPS安装在钢架上,钢架的接地应使用焊接方式。

GPS天线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应距基站发射天线3米远。

4天线的隔离要求

有关设备供货商根据其设备参数及滤波器性能,对天线隔离提出如下要求:

A.Lucent:

(1)CDMA系统对联通GSM系统的干扰

两系统共站时:

天线垂直间隔:0.6米。

天线水平间隔:2.2米(如两系统天线增值之和为30dBi)。

两系统不共站时,隔离距离视天线增益而定,天线指向正对时,需要的间隔为: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0dBi时(市区或郊区定向站):68米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6dBi时(郊区或乡村定向站):135米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20dBi时(全向站):22米。

(2)CDMA系统对中国移动GSM系统的干扰

两系统共站时:

天线垂直间隔:1.8米。

天线水平间隔:20米(如两系统天线增值之和为30dBi)。

两系统不共站时,隔离距离视天线增益而定,天线指向正对时,若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0dBi,需要的间隔为:619米。

B.中兴

(1)CDMA系统与联通GSM系统共站时

垂直隔离:0.7米。

水平隔离:

若均为定向天线,且天面朝向相同:1米。

一个定向加一个全向,全向位于定向天线后面:3.1米。

两个全向天线:31米。

(2)CDMA系统与TACS系统和中国移动GSM系统共站时

垂直隔离:1.3米。

水平隔离:

若均为定向天线,且天面朝向相同:1.6米。

一个定向加一个全向,全向位于定向天线后面:5.3米。

两个全向天线:53米。

(二)馈线安装方式和要求

1.检查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符合相关工艺要求,确保相关电气和防水性能。接头必须紧固无松动、无划伤、无露铜、无变型。

2. 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应力。

3.馈线布放,应横平竖直,严禁相互交叉,必须做到顺序一致。两端表识明确,并两端对应。表识应粘贴与两端接头向内约20CM处。

4.馈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

5.馈线在布放、拐弯时,弯曲度应圆滑、无硬弯。并避免接触到尖锐物体,防止划伤进水,造成故障。

6.馈线进线窗外必须有防水弯,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机房。防水弯最低处与馈线入口的高度差应大于15cm,防水弯的切角应大于等于60度。防水弯的制作应弧度一致,整齐美观。

7.所有馈线孔应密封好,不留空隙。

8.馈线、信号线必须与(220V以上)的电源线有20cm以上的间距。

9.天线、馈线等器件、线缆必须标识明确,一一对应。

10.室外必须用黑扎带,室内必须用白扎带,绑扎时应整齐美观、工艺良好。

11.馈线夹是用于固定馈线于走线梯上,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如无法用馈线卡子固定时,用扎带将馈线之间相互绑扎。对于不同线径的馈线,馈线夹的固定间距如下表:

(三)跳线的安装方式和要求

1. 1/2″跳线的单次弯曲半径应≥20cm;多次弯曲半径应≥30cm。

2.跳线与天线、馈线的接头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3.跳线应用扎带绑扎牢固,松紧适宜,严禁打硬折、死弯,以免损伤跳线。

4.应避免跳线与尖锐物体直接接触。

5.跳线与天线的连接处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便日后维护。

6.跳线与馈线的接头处应固定牢靠,防止晃动。

(四)天馈系统的防雷接地安装要求

1. 主馈线必须至少在距室外天线侧馈线头25-30cm处(A点)与馈线防水弯前(C点)有两处接地。

3. 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在下塔拐弯前 -1米处(B 点)接地。

4.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是固定在支撑杆时,要求馈线在由楼面拐弯下机房前实施B点接地。

5.室外馈线要求当在A点到B点,或B点到C点的路由长度大于20米时,中间宜增加一次接地。

6.制作主馈线防雷接地线必须顺着雷电泻流的方向单独直接接地,防雷接地线禁止回弯、打死折。

7.主馈线地线制作好以后必须用胶泥、胶带的缠绕密封。

8.密封包长度应超过密封处两端约5CM左右。在密封包的两端应用扎带扎紧,防止开胶渗水。

9.防雷接地点应该接触可靠、接地良好,并涂覆防锈油(漆)。

10.各小区馈线的接地点要求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并作防氧化处理。

11. 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10Ω。

12.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避雷针要有足够的高度,能保护铁塔上或杆上的所有天线(包括GPS天线),即所有室外设施都应在避雷针的 45度保护角之内。

13.为了减少馈线的接地线的电感,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90度,曲率半径大于130毫米。

14.应与基站组成联合地网,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基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联合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15.避雷器的VSWR应小于的行业标准。

16.室内避雷器安装时,避雷器要与跳线、馈线接口、阻抗匹配。

17.避雷器安装的方向不能弄反,如果机房有避雷器安装架时,必须要把避雷器固定在安装架上。

18.安装避雷器地线时必须布放整齐,无浪涌,用白扎带沿室内走线架向馈线窗外方向走,尾端必须接在室外主地排上,室外防雷主地排安装位置必须底于室内避雷器的位置或高度。

19.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在机房馈线口处的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能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

(五)、天线抱杆

1、检查抱杆是否垂直并作校正,垂直度偏差应在±°以内。

2、检查紧固螺柱是否松动、锈蚀并作处理。

3、检查与防雷系统电气连接是否可靠,有无锈蚀、机械损伤并作

处理。

(二)、天馈代维工作要求:

1.服从甲方在委托代维业务上的领导,指挥和调度。严格按照招标方的要求做好各项优化工作,严格遵守甲方制定的安全、保密、机房准入和各项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安全作业。

2.乙方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保密规则》和双方制定的各项保密规定。甲方提供给乙方的任何技术资料、文档,未经招标方同意,乙方不得向任何部门和个人透露,否则负责赔偿因泄密造成的损失,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乙方在天馈代维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甲方通信网络无法正常工作或大面积投诉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乙方赔偿。

4.乙方代维人员严格遵照国家相关安全生产规定进行维护作业,如有在合同执行期间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由乙方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5.乙方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甲方机房。

6.受委托代维公司每施工队伍至少应具备如下工具仪表:天馈线综测仪、馈线开剥专用工具、GPS测试仪、数码相机、电脑、指南针、俯仰靠尺、施工工具以及绝缘梯、安全帽、安全带、试电笔、绝缘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7.乙方应及时响应甲方的维护、优化工作工单。

8.乙方对本委托代维合同不得进行转包。

9.乙方应按运维规程制作年、半年、月度工作计划,并每月向当地分公司提交一次阶段总结报告。包括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已处理的问题。

10.乙方对巡检过程中发现驻波比测试结果大于或小于的的馈线,应将接头部分打开检查,处理后再恢复。

11.乙方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如实记录,并拍照。能现场整改的,整改后要拍照记录。不能现场整改的,要形成报告报当地分公司处理。

12.每一巡检周期结束,协助甲方核对一次基站数据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